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联合血栓抽吸治疗大面积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

    作者:王磊

    目的 :探讨大面积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联合血栓抽吸的效果.方法 :收治STEMI患者126例,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血栓抽吸治疗,研究组采用血栓抽吸联合IABP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心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大面积STEMI患者行血栓抽吸联合IABP治疗的效果显著.

  • 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分析

    作者:桂亮;吴斌;张亮;李卫萍;袁震杨;青岳

    目的:探讨血栓抽吸术联合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ASTEMI)患者急诊介入中的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1-12月收治 ASTEMI 患者46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单纯 PCI 联合替罗非班治疗。2013年1-12月收治ASTEMI患者60例作为治疗组,采用血栓抽吸术、冠脉内替罗非班注射、PCI联合术后静滴替罗非班。观察两组术后TIMI血流分级、术后1.5 h心电图ST段回落程度、肌酸激酶同工酶达峰时间、术后30 d左室射血分数、出院30 d的主要心血管事件以及出血事件等。结果:治疗组ST段回落比率(90%)明显高于对照组(73.9%)(P<0.05)。治疗组肌酸激酶同工酶均值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达峰时间较对照组提前(P<0.05)。治疗组术后30 d左室射血分数较术前明显提高,PCI术后30 d恶性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ST 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中,应用血栓抽吸及替罗非班治疗可增加心肌的有效灌注,改善患者近期预后,安全有效。

  • AngioJet血栓抽吸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治疗体会

    作者:赵凯;孙顺吉;王鹏;丁明强;王凯

    目的 评估AngioJet机械血栓抽吸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5年11月至2017年6月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65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均行AngioJet机械血栓抽吸治疗.术后对部分残余血栓行导管溶栓或单纯抗凝治疗.对合并Cockett综合征患者,髂静脉受压,行髂静脉支架置入治疗.术后抗凝治疗的时间为3~12个月.在AngioJet机械抽吸血栓后,观察静脉通畅率、术中出血量、肺栓塞发生率、术后肌酐等指标情况,评估其安全性.结果 在65例患者中28例未合并Cockett综合征,37例合并Cockett综合征,吸栓后即时静脉开通率分别为85.7%、67.6%,治疗前后静脉开通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继续溶栓24~48 h后,静脉开通率分别为100%、89.2%.术中3例患者出现轻度肺栓塞,均为滤器下方喷药溶栓时出现,在停止操作后缓解.术后28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血红蛋白尿,6~18 h均恢复正常.未出现明显血红蛋白下降、肾功能损害病例,未发生术中和术后出血导致治疗中止病例.结论 应用AngioJet机械血栓抽吸治疗下肢DVT安全有效,尤其适用于存在溶栓禁忌的患者.

  • 血栓抽吸联合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

    作者:郭延松;林峰;陈新敬;陈威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中血栓抽吸联合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5月至2011年5月于福建省立医院因AMI行直接PCI并于术中应用血栓抽吸联合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的患者共63例,以单纯行PCI的61例患者作为对照,观察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抽吸+替罗非班组在就诊距球囊扩张时间(D-B)、围手术期大出血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无复流率、术后再梗、24小时后ST段回落率、住院期间心衰、住院期间病死率、左心室射血分数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MI患者行直接PCI前应用抽吸导管联合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可明显减少无复流等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围手术期风险.

  • 心搏骤停2小时,心肺复苏配合球囊反搏急诊冠脉血栓抽吸术成功一例

    作者:邓锡伟;谭冠昶;刘红;郭耘;董绮虹;季银梁;陈丽芳

    镜湖医院心内科于2007年7月24日成功抢救一例呼吸、心搏骤停患者,经心肺复苏2h,在机械通气和主动脉球囊反搏支持下行冠脉内血栓抽吸,成功地使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而无明显的神经系统后遗症,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患者男,51岁,因头晕5h,突发意识丧失3h于2007年7月24日入院.既往有糖尿病、高脂血症10余年,在卫生中心服药治疗.

  • 微创治疗髂静脉闭塞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作者:张希全;王义平;朱伟;李长海;郭锋;董戈;张清

    目的 探讨机械性抽吸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髂静脉闭塞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73例髂静脉闭塞合并急性LEDVT患者,经皮穿刺股静脉置入滤器,插入8~14F鞘管后抽吸血栓.清除髂、股静脉血栓后,对造影显示血管狭窄或闭塞段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和支架植入,对髂静脉闭塞合并混合型LEDVT行辅助溶栓治疗.结果 219例(219/273,80.22%)血栓完全清除(Ⅲ级),49例(49/273,17.95%)部分清除(Ⅱ级),5例(5/273,1.83%)少量清除(Ⅰ级).PTA和支架植入术后治愈235例(235/273,86.08%),显效29例(29/273,10.62%),好转7例(7/273,2.56%),无效2例(2/273,0.73%).随访3~6、7~12、18~24、25~36个月,支架通畅率分别为94.870% (259/273)、93.73%(254/271)、87.08% (236/271)、84.13%(228/271).结论 机械性抽吸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髂静脉闭塞合并急性LEDVT疗程较短,安全有效.

  • 导管血栓抽吸联合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作者:张健;钟明惠;张云强;米杰;齐向前

    目的 冠状动脉内血栓是影响急性心肌梗死(AMI)介入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通过冠状动脉内血栓抽吸,并联合球囊成型及支架植入术治疗AMI,评价其安全性、有效性.方法 进行急诊PCI的AMI患者共52例,对其中20例进行冠状动脉内血栓抽吸,然后进行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治疗.术后造影观察冠状动脉扩张效果及梗死相关血管血流及心肌灌注等情况.结果 抽吸组即刻血栓消失16例,血栓减少4例.和未抽吸组比较梗死部位前向血流由术前TIMI 0级(无血流)均达到TIMI 3级(正常血流),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而未抽吸组术后前向血流TIMI 1级(血流严重受损)1例(占3.1%),2级(正常血流但较慢)9例(占28.1%),3级22例(占68.8%),二者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经导管进行冠状动脉内血栓抽吸,是治疗冠状动脉狭窄合并血栓病变的简单有效的方法,并可提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及减少无再流等并发症的发生.

  •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应用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冠状动脉血栓的疗效评价

    作者:宋立忠

    目的:探讨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冠状动脉内血栓病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1月至2014年11月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收治的STEMI冠状动脉血栓病变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与观察组36例。对照组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观察组则采用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及NT-proBNP水平、相关观察指标(无复流发生率、CTFC水平、心肌呈色3级血流、ST段下降>50%及CK-MB达峰时间)、MACE事件发生率。结果(1)两组治疗后LVEDD、LVESD及NT-proBNP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P<0.01),两组治疗后LVEF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两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无复流、CTFC水平、心肌呈色3级血流、ST段下降>50%及CK-MB达峰时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对照组MACE总发生率为29.41%,显著高于观察组(11.11%)(P<0.05)。结论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内血栓病变的疗效显著, MACE发生率低,应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 血栓抽吸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伟广;李红;金泽宁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主要病理生理基础是不稳定斑块破裂导致冠状动脉急性的闭塞,从而使心肌发生缺血坏死.约50%患者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vention,PPCI)时会出现慢血流或无复流现象,扩大了心肌梗死的范围,使病死率增加[1,2].血栓抽吸不仅可以降低血栓负荷,减轻末梢血管闭塞程度,缩小心肌梗死的范围,还可以降低早期支架内血栓的发生率,因此血栓抽吸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 血栓抽吸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冬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的危急重症,及时并完全开通梗死血管是挽救濒死心肌的关键.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开通闭塞血管的佳方法,然而部分患者PCI术后心肌灌注不理想,可能与梗死血管远端血栓负荷高导致微循环栓塞发生有关.血栓抽吸在祛除栓塞物质后理论上可改善心肌灌注,但多项临床试验显示血栓抽吸后患者能否获益尚存争议,本文就近年来关于血栓抽吸导管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效果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 血栓抽吸联合心肌缺血后处理对急性心肌梗死近期预后的影响

    作者:彭文近;李彤;王赟赟;刘迎午

    目的 探讨血栓抽吸联合缺血后处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23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11例)和血栓抽吸+缺血后处理组(治疗组,12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接受血栓抽吸+缺血后处理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基线情况、PCI相关情况、缺血再灌注指标及临床预后.结果 治疗组三酰甘油[1.8(0.4,6.8)mmol/L比1.3(0.4,3.2)mmol/L,P=0.034]及即刻ST段回落率(78.0%比59.5%,P<0.001)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肌酸激酶[(1643.4±925.9)u/L比(2234.1±1433.3)u/L,P<0.001]、肌酸激酶同工酶[(164.8±90.8)u/L比(229.3±158.9)u/L,P<0.001]峰值及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 ,MACE)发生率(7.3%比18.9%,P=0.010)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直接PCI时可考虑同时应用血栓抽吸+缺血后处理的治疗方法,来改善心肌血流灌注、减少住院期间的MACE发生率.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血栓抽吸治疗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王海波;路雯;黄宜杰;刘奕;王临光;吴强;娄明

    目的 分析血栓抽吸对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从徐州市中心医院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STEMI患者中,选取对照组40例(未行血栓抽吸,经球囊预扩张或其他处理后直接放置支架)、试验A组40例(抽出血栓组)和试验B组40例(未抽出血栓组),回顾分析术后各组患者血运,心脏功能相关参数的改善情况,以及术后1个月内各组患者的主要心血管不良反应事件(MACE,包括急性亚急性支架血栓形成、再次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和死亡)的发生率.结果 三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A组和试验B组与对照组相比,PCI术后的ST段回落率、TIMI血流分级、TMP心肌灌注分级参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试验A组与试验B组相比,PCI术后的ST回落率、TIMI血流分级、TMP心肌灌注分级、LVEF、LVEDD参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三组均未出现血管痉挛、血管内皮撕裂等与器械相关的不良反应.在术后用药期间也未见与药物相关的典型不良反应.结论 PCI术中配合血栓抽吸相对于直接PCI术而言,对STEMI患者的心肌灌注和血运的改善更加显著.在血栓抽吸的具体疗效方面,以抽出血栓后的临床疗效为理想.

  • 远段溶栓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作者:郭自同;沈鑫;穆叶赛·尼扎提;李国庆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远段溶栓与血栓抽吸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肌灌注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96例STEMI患者(发病<6 h,血栓负荷重)分成远段溶栓组(46例)和血栓抽吸组(50例).远段溶栓组采取治疗措施是经微导管将尿激酶原注射至闭塞段以远进行溶栓;血栓抽吸组采取措施是对闭塞血管行血栓抽吸后,再行球囊扩张或支架置入术.术后进行30 d随访.比较两组术后冠状动脉血流及心肌灌注情况,心源性死亡及严重心力衰竭发生率和左心室收缩功能变化.结果 远段溶栓组TIMI血流≤Ⅱ级比例(2.2%比12.0%, P=0.008)显著低于血栓抽吸组;但TIMI血流Ⅲ级比例(97.8%比88.0%,P=0.017)、2 h心电图ST段回落>50%比例(65.2%比42.0%,P=0.019)显著高于血栓抽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远段溶栓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54.1±8.6)%比(52.8+7.3)% ,P=0.047]显著高于血栓抽吸组,但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 [(44.3±7.2)mm比(46.5±6.8)mm,P=0.038]、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117.8±71.8)μg/L比(161.2±72.3)μg/L,P=0.025]均显著低于血栓抽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出血,且心源性死亡及严重心力衰竭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STEMI患者行PCI术中远段溶栓与血栓抽吸相比,可能降低慢血流/无复流发生率,改善30 d左心室收缩功能.

  •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血栓处理策略

    作者:马玉良;王伟民;刘健;卢明瑜;王龙;李琪;刘传芬

    目的 比较血栓抽吸导管及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过程中的不同应用,探讨减轻血栓负荷,改善心肌灌注的佳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因STEMI于我院就诊,且急诊行PPCI的患者179例的临床资料.根据PPCI手术过程中对血栓处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单纯介入对照组(n=74)、m栓抽吸组或GP Ⅱb/Ⅲa受体拮抗剂组(n=59)、血栓抽吸+GP Ⅱb/Ⅲa受体拮抗剂组(n=46).比较各组术后慢血流或无复流、术后1 h ST段70%回落、术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肌钙蛋白(Tn)I从发病到达峰值时问、术后1周超声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术后大岀血情况、住院期问死亡率等指标.结果 血栓抽吸+GP Ⅱb/Ⅲa受体拮抗剂组与对照组相比,慢血流或无复流的发生率显著降低(6.5%比20.3%,P<0.05),高导联ST段70%回落发生率显著升高(54.3%比23.0%,P<0.05);血栓抽吸或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组与对照组相比,慢血流或无复流的发生率有降低趋势(10.2%比20.3%),高导联ST段70%回落发生率有升高趋势(37.3%比23.0%),但末达到统计学差异(P均>0.05).术后CK.MB/Tnl从发病到达峰值时问、术后1周超声提示INEF/LVDd以及住院期间死亡率各组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大出血发生率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EMl患者在PPCI术中联用血栓抽吸与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可有效减轻冠状动脉内血栓负荷,预防无复流现象,改善心肌组织微循环灌注.

  • 血栓抽吸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与单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心肌再灌注影响的比较研究

    作者:孙卫平;张海滨;张学坤;郭金成;李春蕾;温宇梅;徐荣

    目的 比较血栓抽吸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单纯PCI对心肌再灌注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215例,根据术前是否进行血栓抽吸分为血栓抽吸联合PCI组(105例)和单纯PCI组(110例),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PCI术中情况和疗效.结果 与单纯PCI组相比,血栓抽吸联合PCI组患者TIMI血流Ⅲ级、ST段回落≥1/2、左心室射血分数≥50%发生率较高,心肌染色分级较高,无复流、再发心肌梗死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 血栓抽吸联合PCI能够改善患者的血运和心肌再灌注,改善患者的心肌功能,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 急性心肌梗死罪犯病变狭窄程度与预测因素分析

    作者:乜丽;赵汉军;颜红兵;刘臣;周鹏;盛兆雪;宋莉;谭明;刘可美

    目的 评价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罪犯病变狭窄程度及其预测因素.方法 连续回顾阜外心血管病医院2014年5月至2014年10月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采用血栓抽吸患者的影像和临床资料.对血栓抽吸后影像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按罪犯病变直径狭窄程度分为非阻塞性病变组和阻塞性病变组,比较两组影像和临床资料特征,并分析非阻塞性病变的临扇预测因素.结果 共123例符合入选条件,其中非阻塞性病变48例(39.0%),阻塞性病变75例(61.0%).非阻塞性病变组罪犯病变狭窄程度[(37.7±8.5)%比(65.2±10.1)%,P=0.000]、靶病变长度[(24.3±12.3) mm比(29.2±13.8)mm,P=0.048]以及支架置入率[33例(68.8%)比69例(92.0%),P=0.001]均小于阻塞性病变组,而小管腔直径大于阻塞性病变组[(1.90 ±0.44)mm比(1.11 ±0.37)mm,P=0.000].非阻塞性病变组既往PCI史比例高于阻塞性病变组[13例(27.1%)比5例(6.7%),P=0.002].只有既往PCI史是罪犯病变为非阻塞性狭窄的预测因素(OR4.881,95% CI1.553~ 15.339,P=0.007),而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以及无血管病史等与非阻塞性狭窄预测不具有相关性(均P> 0.05).结论 大约40%的STEMI是由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病变所致,既往PCI史是罪犯病变为非阻塞性狭窄的预测因素.

  • 血栓抽吸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前后神经内分泌因子水平的变化

    作者:杨延民;王旭;邵一兵;崔维刚;吴茂源;高华安

    目的 探讨应用血栓抽吸装置GuardWire PlusTM行血栓抽吸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对神经内分泌因子水平、外周血肌钙蛋白(cTnI)、TIMI血流变化的影响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将2004年9月至2006年9月在我院行急诊PCI的72例STEMI患者分为两组,抽吸组(TA组,38例)血栓抽吸后支架置入;非抽吸组(NTA组,34例)单纯PCI.于手术当天、术后第1、2、3、5天分别测定外周血中内皮素(ET)、血浆肾素活性(PRA)、醛固酮(ALD)、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的水平.于术前、术后4 h、8 h、12 h、16 h、24 h、2 d、3 d、5 d分别测定外周血中cTnI的水平.支架置入后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观察心肌血流灌注情况,测定支架置入后两组患者的TIMI血流.比较术后2 h心电图ST段回落.术后1周及3个月应用彩色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评价心功能.结果 两组病例均成功置入支架,术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内分泌因子水平均显著升高,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浓度-时间曲线显示术后神经内分泌因子水平均迅速下降,TA组较NTA组 ET、PRA、AngⅡ、ALD、NE、E等神经内分泌因子水平于术后第1天或第2天下降明显[ET:术前152.37 ng/L比153.63 ng/L(P=0.858),术后第1天128.11 ng/L比147.07 ng/L(P=0.037),术后第2天122.22 ng/L比139.64 ng/L(P=0.040);PRA:术前2.87 Μl/(L·h)比2.87 Μl/(L·h)(P=0.998),术后第1天1.74 Μl/(L·h)比2.54 Μl/(L·h)(P=0.036),术后第2天1.70 Μl/(L·h)比2.29 Μl/(L·h)(P=0.032);ALD:术前200.14 pmol/L比181.19 pmol/L(P=0.508),术第1天156.06 pmol/L比172.19 pmol/L(P=0.001);AngⅡ:术前199.11 ng/L比212.32 ng/L(P=0.539),术后第1天149.26 ng/L比188.37 ng/L(P=0.040),术后第2天135.57 ng/L比172.25 ng/L(P=0.049);NE:术前3 338.50 pmol/L比2 891.46 pmol/L(P=0.310),术后第1天2 440.62 pmol/L比2 803.29 pmol/L(P=0.041);E术前622.27 pmol/L比559.90 pmol/L(P=0.368),术后第1天536.08 pmol/L比586.89 pmol/L(P=0.018)];术后第3天与第5天两组各神经内分泌因子水平已接近正常,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两组间cTnI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TA组的cTnI下降较NTA组快,酶峰TA组较NTA组提前,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神经内分泌因子水平与cTnI变化呈正相关.支架置入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两组患者的心肌灌注良好,TIMI血流均达到2级或3级,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术后2小时ST段回落幅度≥50%为标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两组间左心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两组的左心功能差别明显,TA组的LVEF明显高于NTA组(57.9%±2.3%比54.2%±3.0%,P=0.002).结论 血栓抽吸治疗急性STEMI较单纯PCI能够明显降低已升高的神经内分泌因子的浓度,使cTnI的酶峰提前、减轻对心肌的损害,心肌血流灌注改善,对心功能可能有潜在的保护作用.

  • 经桡动脉血栓抽吸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叶剑飞;郑伟峰;张茗茗;劢波;茅焕豪;刘晓凯

    目的:评价经桡动脉血栓抽吸在血栓负荷过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应用效果、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符合急诊PCI治疗条件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56例,将PCI中应用ThrombusterⅡ血栓抽吸导管的31例作为试验组,未应用血栓抽吸导管的2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率、术后1周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手术前后的心肌梗死TIMI血流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住院期间总MACE发生率(3.3%)低于对照组(12.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TIMI Ⅲ级与出院前LVEF值高于对照组,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LVEDD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步结果提示,血栓抽吸结合经桡动脉直接PCI操作简单,有较好的安全性、可行性。

  • 血栓抽吸后行直接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对急性 ST 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

    作者:刘海伟;王效增;荆全民;马颖艳;徐凯;王耿;王斌;关绍义;赵昕;韩雅玲

    目的:评估血栓抽吸(TA)后行直接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对 ST 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2011年12月至2014年7月因 STEMI 入院且发病在12 h 内并行直接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443例,其中 TA 后直接置入支架患者113例(TA 组),TA 后球囊预扩张(BP)患者330例(TA + BP 组)。主要终点:12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次要终点:靶血管远段栓塞和支架内血栓形成。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置入支架。 TA 组患者术后60 min 内 ST 段回落>50%的比例(69.0%比51.8%,P =0.001)显著大于 TA +BP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A 组 TIMI 血流≥Ⅱ级在 TA 后即刻(76.1%比65.8%,P =0.043)、支架置入前/ BP 后(76.1%比62.4%,P =0.012)、支架置入后(92.0%比84.5%,P =0.042)及手术结束前(95.6%比91.2%,P =0.033)比例显著大于 TA + BP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术中因 TIMI 血流欠佳或血栓负荷仍较重而补救性使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 抑制药的比例(16.8%比27.6%,P =0.026)及靶血管远段栓塞的比例(6.2%比13.3%,P =0.040)显著低于 TA + BP 组,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虽然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和随访12个月的 MACE 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 TA 组患者总 MACE 发生率(5.3%比11.8%,P =0.041)显著低于 TA + BP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A 后行直接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可改善 STEMI 患者终的心肌再灌注,从而改善患者短期临床预后。

  • 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血栓病变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作者:王立新;王建斌;杨丽;李富军;赵宇;何晓雷;颜翠萍

    目的:探讨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血栓病变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北京市延庆县医院收治的372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183例)和对照组(189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基础上采用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PCI,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等。结果观察组中术后TIMI血流分级Ⅲ级患者152例(83.1%),高于对照组的140例(74.1%),观察组血流改善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7、30 d时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分别为(60.4±6.1)%、(64.3±5.6)%,高于对照组的(52.4±5.9)%、(55.4±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出血36例(19.7%),对照组患者中出血26例(13.8%),两组患者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30 d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10例(5.5%),对照组30 d内MACE 22例(11.6%),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血小板减少症。结论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血栓病变PCI中,可显著改善术后冠状动脉的血流灌注,提高近期左心室射血功能,降低30 d内MACE发生率。

279 条记录 1/14 页 « 12345678...131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