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应用瑞替普酶溶栓治疗的疗效观察

    作者:杨欣

    目的:观察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应用瑞替普酶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于我院的84例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2例,给予该组患者瑞替普酶进行治疗,对照组42例,给予该组患者阿替普酶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溶栓治疗2h后血管再通率为92.86%,对照组患者溶栓治疗2h后血管再通率为90.48%,两组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为9.52%,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14%,两组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瑞替普酶用于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中效果明显,溶栓效果显著,大大减少并发症,安全性能较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分析

    作者:桂亮;吴斌;张亮;李卫萍;袁震杨;青岳

    目的:探讨血栓抽吸术联合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ASTEMI)患者急诊介入中的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1-12月收治 ASTEMI 患者46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单纯 PCI 联合替罗非班治疗。2013年1-12月收治ASTEMI患者60例作为治疗组,采用血栓抽吸术、冠脉内替罗非班注射、PCI联合术后静滴替罗非班。观察两组术后TIMI血流分级、术后1.5 h心电图ST段回落程度、肌酸激酶同工酶达峰时间、术后30 d左室射血分数、出院30 d的主要心血管事件以及出血事件等。结果:治疗组ST段回落比率(90%)明显高于对照组(73.9%)(P<0.05)。治疗组肌酸激酶同工酶均值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达峰时间较对照组提前(P<0.05)。治疗组术后30 d左室射血分数较术前明显提高,PCI术后30 d恶性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ST 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中,应用血栓抽吸及替罗非班治疗可增加心肌的有效灌注,改善患者近期预后,安全有效。

  • 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GRACE评分与心肌梗死面积的关系

    作者:赵长明;吴哲;赵萍;任久林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使用GRACE危险积分的结果与心肌梗死面积的关系.方法:收治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105例,使用全球急性冠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的方法进行危险积分,同时在患者的心电图未形成异常Q波,选择ST段抬高明显的心电图,前壁根据Aldrich提出的公式,下壁根据Clemmensen提出的改良公式,计算心肌梗死的面积,观察不同的GRACE评分患者的心肌梗死面积的大小.结果: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GRACE危险积分越高,心肌梗死的面积越大.结论: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GRACE危险积分与心肌梗死的面积呈正相关的关系.

  • 经皮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术后迟发性心脏压塞

    作者:刘莉;刘利峰;彭佑华;刘瑛琪;赵京涛;刘彦敏;周莉;夏会会;高铁山

    目的 总结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后迟发性心脏压塞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早期处理和救治结果.方法 分析解放军第306医院自2011年8月至2014年3月共503例STEMI行PPCI后并发迟发性心脏压塞3例(0.6%)的临床表现及诊疗经过.结果 3例迟发性心脏压塞发生在STEMI后18 ~54 h内,PPCI术后14~46 h.梗死部位均为前壁,靶血管均为前降支.其中2例首发症状为血压突然降低,1例表现为与呼吸有关的胸痛,并可闻及心包摩擦音.3例均在床旁超声引导下经心包穿刺引流,并保留引流管2~3d,均痊愈出院.结论 PPCI治疗STEMI后迟发性心脏压塞易发生在术后3d内,故需强化早期识别此类患者的临床表现,而急诊床旁心脏超声检查是快速诊断的关键,及时行心包穿刺引流,可改善预后.

  • 入院收缩压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预后的研究

    作者:金帅;桑真真;贾冬;许云;张鹏思;赵敏

    目的 研究入院时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水平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在院期间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08年9月至2011年6月收治入院的335例STEMI患者,根据入院时SBP水平将335例STEMI患者分为4组,分别是:<101 mmHg(1 mmHg=0.133 kPa) (n=59),101~120 mmHg (n=109),121 ~140mmHg(n=98),>140 mmHg (n =69).比较各组的基本临床资料、冠状动脉造影发现(coronary angiography,CAG)、治疗方法、院内并发症和院内病死率.结果 各组STEMI患者院内病死率分别是18.64%、1.83%、4.08%、1.45%,入院SBP< 101 mmHg组病死率、killip≥3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及经安装起搏器、IABP治疗率均高于其他3组.SBP≥101 mmHg的3组病死率没有明显差别.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BP< 101 mmHg(OR=6.368,P=0.002)、肌钙蛋白Ⅰ峰值(OR=3.781,P=0.008)是入院STEMI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入院SBP< 101 mmHg患者在院期间病死率高,入院收缩压低可作为判断STEMI患者预后不良的一个较好指标.

  • 远程实时传输12导联心电图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门-球时间的影响

    作者:罗望胜;向定成;张金霞

    目的 评价12导联心电图远程实时传输系统对进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门-球时间的影响.方法 2012年2月至2012年7月就诊于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胸痛中心的进行直接PCI的STEMI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为院前传输心电图组(采用12导联心电图远程实时传输系统将患者心电图传输至胸痛中心)和无院前心电图组.主要分析指标:进门至导管室时间、门-球时间.次要分析指标:门-球时间达标率、手术占台率、院内病死率、住院天数.结果 研究期间共入选60例患者,其中院前心电图为35例,无院前心电图为25例,院前心电图可显著缩短进门一球时间(中位数,38 min vs.94 min;P<0.01),院前心电图组门-球时间低于90 min的达标率显著高于无院前心电图组(94.6%:60%;p=0.001),院前心电图手术占台率明显低于无院前心电图(5.7%vs.40%;P=0.001),住院时间则显著短于无院前心电图组(P<0.01).2组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远程实时传输12导联心电图显著缩短STEMI患者门-球时间.

  • 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绿色通道的急救护理

    作者:陈冬梅;刘宇;张岚;赵毅;周霞;周荣斌

    目的 探讨在急诊绿色通道中,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方法及管理,验证在急救中急诊护理程序化的重要性.方法 对120例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绿色通道行急诊PCI,对患者进行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准备和护理.结果 从接诊到进入导管室平均时间为45 min,112例患者通过急诊PCI术后病变血管再开通,再通率93.3%.结论 在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启动急诊绿色通道施行急诊PCI中,急诊护理工作是极其重要的环节,急诊护理的程序化,是绿色通道更通畅的保证.

  • 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SCD40L影响的观察

    作者:胡永寸;刘慧

    目的 观察急性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患者在接受雷帕霉素洗脱支架植入术后应用替罗非班治疗对血浆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的影响.方法 共70例接受雷帕霉素洗脱支架治疗的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接受替罗非班治疗组(35例)和常规治疗组(35例),用ELISA法测定术后即刻、术后2h、术后48 h血清中SCD40L的水平.结果 替罗非班治疗组中血清SCD40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接受雷帕霉素洗脱支架植入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病人术后接受替罗非班治疗后SCD40L水平明显下降.

  • 区域化网络协同救治优化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早期再灌注治疗

    作者:王晓田;李振华

    目的 探讨首诊于基层医院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早期再灌注的佳方案,如何避免再灌注延迟、缩短STEMI再灌注时间、改善患者近远期预后.方法 东营市部分二甲医院、社区卫生服务站与东营市人民医院形成“三位一体”立体式急救网络,对网络内医师实施长期、持续技术业务指导,结合实际情况制定STEMI救治流程,优化早期再灌注治疗,早期启动导管室,绕行急诊,无缝隙对接及优化介入治疗围术期药物治疗.2010年3月至2012年4月东营市人民医院救治的急性STEMI患者192例,根据是否“区域化网络救治”,分为非区域化救治组68例和区域化救治组124例,两组间比较发病-首次医疗接触时间(FMC)、FMC-N(溶栓时间)、FMC-B(首次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间、费用、随访1个月及6个月再发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心功能、卒中、心肌标志物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术后患者服药依从性情况等.结果 两组FMC[42(20,60)min比70(30,90) min,P=0.029]、FMC-N溶栓时间[35(12,50) min比67(39,95) min,P=0.020]、FMC-B时间[90(45,130)min比120(68,188) min,P=0.026]、知情同意沟通到导管室时间[30(15,50) min比70(30,104) min,P=0.010]及FMC后治疗药物(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及替罗非班)应用、住院时间[(6.0±2.5)d比(10.2±3.5)d,P <0.05]及住院费用[(47 688±1542)元比(55 392±1377)元,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个月随访显示,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个月随访显示,区域化救治组氯吡格雷(87.1%比51.5%,P<0.05)、他汀类药物(82.3%比44.1%,P<0.05)服用率明显高于与非区域化救治组.两组阿司匹林使用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区域化救治组LVEF<40%发生率(7.3%比29.4%,P<0.05)、再次心肌梗死发生率(4.8%比25.0%,P<0.05)及心源性猝死发生率(2.4%比11.8%,P<0.05)明显低于非区域化救治组.结论 区域化网络救治模式提高了基层医院STEMI早期就诊率,能够让大医院的优势资源持久、随时为基层医院所利用,从而有效地提高基层医院的医疗水平及救治水平.本模式对STEMI的救治可明显缩短再灌注时间、优化再灌注治疗、改善预后,是当今国情下一种全新的救治模式,解决了当前在STEMI救治方面困扰医学界的延迟问题.

  • 瑞替普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68例临床观察

    作者:李岩

    目的:探讨第3代溶栓药物瑞替普酶rPA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再通率及安全性。方法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3月收治的68例ST段抬高性AMI患者瑞替普酶溶栓治疗,具体如下:①瑞替普酶rPAl8mg溶于生理盐水10ml内静脉注射,无出血30分钟重复上述剂量。②溶栓前即刻嚼服阿司匹林300mg,口服氯吡格雷300mg,次日始每日口服阿司匹林100mg,氯吡格雷每日75mg口服。③溶栓前静注普通肝素60U/kg体重(大量4000U),然后12U/( kg? h)(大1000U/h)静脉泵入应用48小时,观察再通指标:①胸痛缓解情况,②再灌注心理失常,③抬高的ST回落情况,④MB及肌钙蛋白T酶峰前移时间)。结果68例ST段抬高性AMI患者溶栓后30分钟、60分钟、90分钟再通率分别为19.12%(13/68),54.4%(37/68),91.18%(62/68)。无严重出血并发症。结论 rPA具有很强的纤维蛋白选择性,溶栓再通率高,出血并发症率低,值得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 不同类型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的观察

    作者:洪衡;王明生;王河;李明昌;王磊;肖毅;杨光;王红梅;任海明;贾宁;谭丽玲;顼志敏

    目的:从临床角度更深入理解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或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入选2003年12月至2006年9月间,症状发作24小时内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选择造影结果提示梗塞相关血管为次全闭塞或未闭塞的患者为急性STEMI组(42例),与梗塞相关血管为完全闭塞的患者为急性NSTEMI组(16例)比较两组患者病变特点.结果:急性STEMI组的梗塞相关血管均为主支血管,而急性NSTEMI组梗塞相关血管非主支血管较多,急性STEMI组与急性NSTEMI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0例vs 6例(37.5%),P<0.05].急性STEMI组梗塞相关血管病变位于主支血管的近段或中段较急性NSTEMI组为多,有显著性差异[38例(90.5%)vs 7例(43.8%),P<0.05].梗塞相关血管造影可见侧支者,急性STEMI组较急性NSTEMI组少,有显著性差异[10例(23.8%)vs 10例(62.5%),P<0.05].结论:与急性NSTEMI患者相比,急性STEMI患者中,梗塞相关血管病变位于主支冠状动脉及其近中段者较多,而侧支循环较少.

  • 冠状动脉联合静脉对比单一静脉给药途径应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性介入治疗中疗效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作者:庞军;张钲;白明;彭瑜;李强;张锦;张博;张静

    目的:系统评价不同给药途径应用血小板糖蛋白(GP)IIb/IIIa受体拮抗剂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性介入治疗中疗效与安全性的比较。
      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CNKI、VIPH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截止2014-03。纳入有关GP IIb/IIIa受体拮抗剂先冠状动脉(冠脉)后静脉给药组(冠脉联合静脉给药组)与单一静脉GP IIb/IIIa受体拮抗剂给药组(单一静脉给药组)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者对纳入文献进行评价和资料提取,根据Cochrane Handbook 5.0.2质量评价标准评价纳入研究质量。采用RevMan 5.0软件对数据进行合并。
      结果:终纳入20个随机对照试验(共包括2494例患者,包括冠脉联合静脉给药组1258例,单一静脉给药组1236例)。冠脉联合静脉给药组在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3级血流、PCI术后心肌灌注分级3级、术后ST段完全回落、术后1个月主要心脏不良事件、梗死面积变化(P均<0.01)、术后1个月心绞痛发生、PCI术后1个月患者死亡、术后再次靶血管重建(P均<0.05)均优于单一静脉给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上述前5个指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而两组在术后1周左心室射血分数、PCI术后1个月再次心肌梗死发生情况、术后出血、用药后血小板减少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冠脉联合静脉应用GP IIb/IIIa受体拮抗剂可提高在STEMI患者中的应用疗效,而并不提高术后出血、术后血小板减少的不良反应,故可作为一种有效安全的给药方式用于STEMI患者。

  • 基层医院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的策略

    作者:陈新东;朱志军;黄彦真;陈永辉;杨育生;林韩逊;许建丰;方敬才

    目的:研究基层医院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再灌注治疗的策略。方法选择2011年8月~2013年7月于陆丰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200例,依据计算机生成随机数字分为单独溶栓组(n=100),溶栓+PCI组(n=100)。单独溶栓组在常规治疗基础联合溶栓治疗,溶栓+PCI组在单独溶栓治疗的基础上行PCI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与治疗7 d后左室收缩期末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住院期间及治疗后半年、1年、2年内再梗死、再住院、死亡及治疗费用。结果治疗7d后,单独溶栓组LVESD、LVEDD均高于溶栓+PCI组,LVEF低于溶栓+P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2年后,单独溶栓组再梗死率高于溶栓+P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半年、1年、2年后,溶栓+PCI组再住院率、死亡率低于单独溶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溶栓组治疗总费用低于溶栓+PCI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EMI溶栓治疗可快速改善患者心肌血供,且治疗费用相对较低,较为适合于难以快速运转患者的基层医院。但治疗时要恰当选择溶栓治疗的适应证,对需行PCI的患者需转行PCI治疗。

  • 血浆CRP及NT-proBNP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关系的研究

    作者:王庆芳;张靖宇;曲蕴慧;秦东春

    目的 探讨不同危险分层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在发作期血浆C反应蛋白(CRP)、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变化及其对ACS诊断、病情评估等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心内科收治的ACS患者224例,其中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组(UA组)87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NSTEMI组)56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STEMI组)81例,同时采集健康体检者120例血浆作为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发测定其血浆NT-proBNP浓度,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其CRP含量,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CS各危险分层患者血浆CRP及NT-proBNP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NSTEMI组与STEMI组血浆CRP及NT-proBNP均高于不稳定性心绞痛(UA)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STEMI组CRP水平[(18.46±3.04) mg/L]高于NSTEMI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STEMI组NT-proBNP水平虽然高于NSTEMI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CRP及NT-proBNP可以作为ACS鉴别诊断、病情严重程度评估的良好指标,CRP与BNP联合检测更有助于ACS的危险分层.

  • 瑞替普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临床护理分析

    作者:张淑玲;王际军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的严重心血管疾病,致死率高,其病因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尽早开通梗死的相关动脉,挽救濒临坏死的心肌,提高救治成功率,减少并发症。主要治疗方法有静脉溶栓和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目前多数患者选择溶栓治疗,瑞替普酶是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属于第二代纤溶药物,具有纤维蛋白选择性,主要溶解已形成的纤维蛋白血栓,半衰期较长,适合弹丸式静脉推注,具有选择性更强、快速、简便、安全性高等特点。现总结我科2011~2012年应用瑞替普酶治疗急性 ST 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40例护理,报告如下。

  • 定量组织速度显像评价早期的延迟PCI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作者:宋丽萍;杨静文;韩萍;李梅

    目的 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显像评价早期的延迟PCI再灌注治疗(STEMI发病12~24h内)对急性心肌梗死收缩和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共入选35例在发病12h-24h仍有进行性缺血性胸痛的急性ST段抬高性的心肌梗死患者,于PCI术前及术后3个月分别测定二尖瓣环收缩期、舒张早期和舒张晚期运动速度峰值Sa、Ea和Aa,并计算舒张早期运动速度峰值与舒张晚期运动速度峰值的比值Ea/Aa.结果 ①二尖瓣环收缩期运动速度峰值:术后3个月比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峰值:术后3个月、与术前对比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峰值/舒张晚期运动速度峰值比值(Ea/Aa):术后3个月与术前对比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的延迟PCI再灌注治疗可以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定量组织速度显像可以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变化.

  •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作者:宋丽萍;郭云飞;杨静文;韩萍;周玉杰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后发生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方法 入选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心功能情况分为心功能正常组及心功能减低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冠脉危险因素、冠脉造影结果和直接PCI结果,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住院期间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心肌梗死后发生心功能衰竭者发病年龄大,女性比例高,有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史者比例高.心功能减低组接受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植入治疗者比例高.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提示,肾功能不全和心功能降低是导致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血管高危因素越多,年龄大,且未能接受介入检查和治疗患者易发生心功能衰竭.肾功能不全、心功能降低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死亡风险明显升高.

  • 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内血栓病变的疗效观察

    作者:傅宴;张元春;尹庆;吴家宽;戴磊

    目的 探讨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内血栓病变的疗效. 方法 42例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血栓抽吸+替罗非班组和标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组,观察两组PCI术前,术后心肌梗死血栓溶解(TIMI)积分、球囊扩张次数,TIMI血流、无复流或慢血流、校正的TIMI帧计数(cTFC)、心肌灌注分级(MBG)、手术时间、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住院期间出血并发症与包括死亡、再发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等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 结果血栓抽吸+替罗非班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血栓积分明显下降.球囊扩张次数减少,支架直接植入率高,后TIMI血流改善,cTFC降低,MBG改善;左室射血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住院期间的MACE发生率及出血并发症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 结论血栓抽吸与替罗非班联合治疗可改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内血栓病变的血栓负荷、冠状动脉血流、心肌灌注和左室收缩功能,而不增加患者住院期间主要并发症的发生.

  • 替罗非班对ASTEMI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术患者心功能及hs-CRP影响

    作者:梁鉴文;梁伦昌;陈伟泉

    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ASTEMI)急诊冠脉介入(PCI)术后心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2016年12月我院确诊为ASTEMI并行PCI术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抗血小板,低分子肝素钙抗凝;观察组在术中联合替罗非班冠脉注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B型利钠肽(BNP)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改善情况,观察两组的心肌灌注血流分级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hs-CRP、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治疗后,BNP水平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心肌灌注血流分级及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罗非班在ASTEMI急诊PCI术后的效果显著,可更好地改善心功能及炎症反应,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 缺血后适应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现状

    作者:刘文静;常超

    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闭塞血管的开通会带来心肌再灌注损伤,临床试验研究发现缺血后适应可以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带来的损伤,如降低心肌梗死面积、改善远期心功能、减少心衰和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等,而近期的研究却有了截然不同的观点:缺血后适应组心肌梗死面积、左心室射血分数、心衰、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大型临床试验还在继续的研究中,而缺血后适应的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证明,本文就缺血后适应的研究现状与不同观点作一综述.

81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