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国产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行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疗效的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刘亚丽;许晓伟;苏维芳

    非S T 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o n‐S T seg‐ment 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 NSTEACS)是临床上常见的冠心病类型之一,血脂代谢异常是其中重要的危险因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 )患者发病早期尤其是发病后1个月内的死亡风险较高。目前临床治疗ACS的主要方法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其可通过对栓塞冠状动脉的疏通快速恢复心肌血供,减少急性不良事件的发生[1]。然而 PCI手术的支架置入会对血管造成损伤,引发血管的炎症反应,导致PCI围手术期发生心肌损伤[2]。他汀类药物在临床上被广泛的应用,早期应用他汀类药物可减少PCI围手术期的心肌损伤,减少术后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从而能改善患者的预后[3]。瑞舒伐他汀已被证实具有超强的调脂效果,并且具有独立于降脂作用以外对于冠状粥样硬化有抗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稳定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等作用。但国产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PCI围手术期不良心脏事件及炎症因子等的影响和疗效未见报道,故本研究通过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行择期PCI的ACS患者疗效的比较,寻找疗效更好、安全性更高的适合行择期 PCI的 ACS 患者的治疗药物,改善患者预后。

  •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作者:柳洁;张韶君;于翰;胡玲;秦洁;杨艳兰;康文娟;薛雪花

    本研究以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一氧化氮(NO)、NO合酶(NOS)作为血管内皮功能的评价指标,观察2 型糖尿病(T2DM)患者伴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改变时,血同型半胱氨酸(Hcy)、NO、NOS、VEGF水平的变化,并探讨高Hcy血症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

  •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

    作者:李怀德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冠状动脉突然完全性闭塞,心肌发生缺血、损伤和坏死,出现以剧烈胸痛,心电图和心肌酶的动态演变为临床特征的急性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冠心病,血脂异常、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已经被认为是导致心肌梗死发生的独立的危险因素.因此,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调节血脂成为降低心肌梗死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病死率、病残率[1]的一项治疗手段,此外,他汀类药物能够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炎症反应等心血管保护作用[2].因此,我院将阿托伐他汀片应用于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所收治的AMI患者,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 颈总动脉中-内膜厚度及血管内皮功能对冠心病患者的影响研究

    作者:陈文荣;苏启文;肖林;邓妙珍

    我院选择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及健康人群进行对比分析,对其血管内皮功能与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 血脂胶囊对高脂血症大鼠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作者:李晓冰;侯庆山;张洪昌;郭晶

    目的:研究血脂胶囊对高血脂症大鼠血脂水平和血管内皮功能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辛伐他汀组、血脂胶囊组,分别给予基础饲料和高脂饲料喂养,8周后检测各组动物血脂水平及内皮功能的相关指标.结果:辛伐他汀组、血脂胶囊组均能改善高血脂大鼠的血脂水平及内皮功能的相关指标.结论:血脂胶囊能降低高血脂症大鼠血脂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 微孔板法测定乳粉中叶酸含量的前处理方法优化

    作者:刘学文;高裕锋;邓倩南;陈海宁;林雅慧;余构彬;郭剑雄;李海乔

    叶酸,是一类化学结构相似、生化特征相近的化合物统称,由蝶啶、对氨基苯甲酸和一个或多个谷氨酸结合而成,是维生素B复合体之一[1]。它具有促进骨髓中幼细胞成熟,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预防心血管疾病等作用,缺乏叶酸可能引起人体巨红细胞性贫血以及白细胞减少症[2-3]。叶酸是乳粉中重要的营养物质之一,为了保障乳粉的质量安全,开展乳粉中叶酸的检验方法研究显得十分重要。

  •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病情上升期、平台稳定期及下降消退期的治疗特点

    作者:曾海涛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根据病理生理及症状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可分为上升期、平台稳定期和下降消退期.核心病理生理机制为自身炎症反应导致全身血管内皮功能受损,导致出现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相关表现.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抑制自身炎症反应和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是治疗OHSS的关键环节.

  • 替罗非班对冠心病患者炎症因子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作者:倪春梅;白巧艳;杨晓梅;迟晔虹;董南;李巍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使用替罗非班后对炎症因子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1组与治疗2组,各40例.治疗1组采用替罗非班治疗,治疗2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炎症因子和血管内皮功能.结果 治疗1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治疗2组(P<0.05);治疗后,治疗1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和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的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2组(P<0.05).结论 替罗非班能显著降低血液黏稠度,减少炎症因子对患者的影响,且降低冠状动脉受损程度,维持血管内皮功能稳定,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合并脂肪肝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炎症因子的影响

    作者:祝小燕;许修健;于明

    目的 研究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合并NAFLD患者,剔除脱落病例,终纳入7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A组(n=26,单纯行为干预)、B组(n=27,行为干预联合10 mg阿托伐他汀治疗)及C组(n=26,行为干预联合20 mg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三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后,B、C组颈动脉IMT、TG、TC、LDL-c、HDL-c、FMD、NO、SE和hs-CRP水平明显优于治疗前,且C组明显优于A组和B组(P<0.05).治疗后,B、C组肝脏超声严重程度分布优于治疗前及A组(P<0.05).治疗后,C组AST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及A组和B组(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具有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合并NAFLD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且具有量效关系.

  • 栝楼薤白半夏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

    作者:石秋菊

    目的 探讨栝楼薤白半夏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 将96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8例.对照组以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采用栝楼薤白半夏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心功能指标以及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ET-1、LVEDD水平均降低,NO、LVEF水平均提高,且试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中,采用栝楼薤白半夏汤联合常规西药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心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 参松养心胶囊联合小剂量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及对患者心电图、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作者:王晓红

    目的 探究参松养心胶囊联合小剂量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及对患者心电图、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124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剂量胺碘酮治疗,观察组给予小剂量胺碘酮联合参松养心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心电图结果、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R间期及QT间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复律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FMD和NEDV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参松养心胶囊联合小剂量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疗效显著,起效较快且不影响患者正常心电活动,还可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安全性较高.

  • 缬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及对细胞因子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作者:姜丽萍;张伟强;刘长山

    目的:探讨缬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及对细胞因子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缬沙坦(80mg/d)加常规治疗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疗程均为12周,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细胞因子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P<0.01),治疗组治疗后LVEF显著提高,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 β、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6、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受体、内皮素-1水平显著下降,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前列环素、一氧化氮水平明显上升(P<0.05-0.01).结论:缬沙坦治疗CHF疗效肯定,可降低CHF时某些细胞因子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 PM2.5在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中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魏骊铮;王鹏;闵杰青;张俊

    川崎病已成为儿童“冠心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基本病理改变是累及全身中小动脉,特别是冠状动脉,形成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并将导致患儿缺血性心脏病甚至猝死.针对近几年我国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大气污染物中细颗粒物(,PM2.5)对心血管的影响作用越来越显著,本文结合PM2.5暴露致心血管疾病的现有研究的认知,根据儿童川崎病冠状动脉病(CAD)的发生机制及预后,深入思考PM2.5作为吸入颗粒物后诱发或加重儿童血管炎症反应,损伤血管内皮功能致冠状动脉损伤和心肌缺血的病理机制,为防治环境污染及儿童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的治疗及预后研究提供新的参考并进行有效的早期干预和预防.

  • 曲美他嗪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探究

    作者:刘燕

    目的:探究曲美他嗪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6月至2015年9月接诊的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原则将上述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流介导血管舒张功能(FMD)、一氧化氮(NO)以及内皮素-1(ET-1)水平,观察组FMD、NO水平更高,ET-1水平更低(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相比也具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相比,除FMD水平未见明显变化外,其他指标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曲美他嗪可显著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管肉皮功能,改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 丹红注射液对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作者:吴庆东;张翠翠

    目的:探讨针对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观察选择丹红注射液完成治疗后对自身血管内皮功能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120例,B2组(对照组60例):西医常规治疗方法;B1组(观察组60例):西医常规治疗+丹红注射液进行治疗。对比两组合并症患者完成治疗后临床疗效以及MSSS评分等方面存在的差异。结果:两组合并症患者完成治疗后,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B1组显著高于B2组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P<0.05);在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方面,B1组明显优于B2组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P<0.05)。结论:针对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临床选择丹红注射液进行治疗,能够将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有效改善,将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有效提高,显著改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凸显丹红注射液的临床应用价值。

  • 昼夜血压节律变化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预后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研究

    作者:李勇;王志荣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昼夜血压节律变化对心血管事件的影响及使用阿托伐他汀后对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收治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120例,并检测动态血压变化,根据动态血压变化分为杓型组、非杓型组、超杓型组及反杓型组;应用动脉硬化测定仪分析四组患者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同时所有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对上述患者随访1年.结果:反杓型血压组及非杓型血压组的夜间SBP及DBP、24 h SBP及DBP均高于其他两组(P<0.05).随访1年后:反杓型组及非杓型组患者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比例高于其他两组(P<0.05);服用阿托伐他汀1年后,非杓型及反杓型血压组患者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较前明显下降(P<0.05);其中非杓型及反杓型血压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高(P<0.05).结论:非杓型及反杓型血压节律的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较高,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较大,危险程度较高;反杓型及非杓型血压节律的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高;阿托伐他汀能够降低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 高血压家族史对血压正常高值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作者:马利莉;王媛媛

    目的:评价高血压家族史对血压正常高值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为高血压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6-2018年我院健康体检及治疗的有高血压家族史的血压正常高值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无高血压家族史的血压正常高值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PG)、尿酸、肌酐水平检测情况以及血清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一氧化氮(NO)检测结果.结果:两组患者HDL-C、HDL-C、TC、TG、FPG以及尿酸、肌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血清vWF、NO检测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有高血压家族史的血压正常高值患者而言,血管内皮功能损伤情况更具显著性,需重视并给予早期防治措施.

  • 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炎性因子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作者:崔瑞娥;邵新宇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炎性因子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收治冠心病患者8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瑞舒伐他汀。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 ICAM-1、CRP 水平降低,IL-10水平升高,且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观察组 FMD、NMD 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降低冠心病患者的炎性反应,改善其血管内皮功能。

  • 依达拉奉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及对患者C反应蛋白、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分析

    作者:杨国军;王瑶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及对患者C反应蛋白、 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效果,探讨有效干预措施.方法 选择该科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12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临床随机对照原则进行分组,其中奇数者为观察组,予以依达拉奉联合尤瑞克林联合干预,偶数者为对照组,单独予以依达拉奉进行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CRP以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液相关指标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CRP水平(9.47±2.56)mg/L降低明显,而VEGF(269.47±92.34)pg/mL、NO(77.31±21.32)μmol/L水平以及总有效率93.65%,则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82、14.789、5.283,P<0.05;χ2=5.281,P<0.05).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尤瑞克林可提高急性脑梗死疗效,改善患者的CRP以及血管内皮功能.

  • 介入技术联合药物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研究

    作者:熊峰

    目的:探讨介入技术联合药物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6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3例。两组均给予介入治疗,对照组给予0.9%氯化钠溶液100 mL静脉滴注,观察组给予丁苯酚氯化钠注射液25 mg静脉滴注。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即刻、术后3 d血浆NO、ET-1及vWF水平。结果:术后3 d观察组NO高于对照组(P<0.05),ET-1、vWF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即刻观察组NO低于术前(P<0.05),ET-1、vWF高于术前(P<0.05);术后3 d观察组NO、vWF均恢复到术前水平(P>0.05),ET-1仍高于术前(P<0.05)。结论:介入技术联合丁苯酚氯化钠注射液可显著降低介入手术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损伤程度,疗效尤佳。

1562 条记录 1/79 页 « 12345678...787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