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国产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行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疗效的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刘亚丽;许晓伟;苏维芳

    非S T 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o n‐S T seg‐ment 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 NSTEACS)是临床上常见的冠心病类型之一,血脂代谢异常是其中重要的危险因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 )患者发病早期尤其是发病后1个月内的死亡风险较高。目前临床治疗ACS的主要方法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其可通过对栓塞冠状动脉的疏通快速恢复心肌血供,减少急性不良事件的发生[1]。然而 PCI手术的支架置入会对血管造成损伤,引发血管的炎症反应,导致PCI围手术期发生心肌损伤[2]。他汀类药物在临床上被广泛的应用,早期应用他汀类药物可减少PCI围手术期的心肌损伤,减少术后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从而能改善患者的预后[3]。瑞舒伐他汀已被证实具有超强的调脂效果,并且具有独立于降脂作用以外对于冠状粥样硬化有抗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稳定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等作用。但国产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PCI围手术期不良心脏事件及炎症因子等的影响和疗效未见报道,故本研究通过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行择期PCI的ACS患者疗效的比较,寻找疗效更好、安全性更高的适合行择期 PCI的 ACS 患者的治疗药物,改善患者预后。

  • 冠心病患者接受冠脉支架介入治疗的预后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杨鲲

    目的 分析冠心病患者在接受冠脉支架介入治疗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我院行冠脉支架介入治疗成功的30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0例患者中,有12例患者随访失败,随访成功率为96.00%;288例随访成功的患者中,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为35.76%.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家族史、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吸烟史、支架数目、病变血管支数均是引发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的相关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OR=1.103,95%CI(0.329,1.427)]、家族史[OR=0.702,95%CI(0.702,1.673)]、糖尿病史[OR=1.527,95%CI(0.903,2.847)]、高血压史[OR=1.623,95%CI(0.311,1.462)]、吸烟史[OR=1.186,95%CI(1.024,6.452)]、支架数目[OR=1.179,95%CI(1.452,4.231)]、病变血管支数[OR=1.180,95%CI(1.035,7.237)]均是引发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结论 掌握影响冠脉支架介入治疗预后效果的相关因素,对可控危险因素及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有助于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国产药物洗脱支架和普通支架治疗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对比性研究

    作者:袁军

    目的:观察国产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国产药物洗脱支架组42例,植入国产Firebird支架;对照组为我科同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置入普通支架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30例病例.对比两组手术成功率和6个月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结果:术后6个月内随访结果,国产药物洗脱支架组与普通支架组手术成功率相似:累计6个月内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率分别为19.05%与36.7%,P<0.01,再次血运重建分别为11.02%与26.7%(P<0.01),发生死亡、急性心肌梗死两组无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常规置入国产药物洗脱支架与普通支架相比,显著降低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

  • 红景天注射液治疗非ST抬高心肌梗死的疗效分析

    作者:王小斌;蒋红心;屈长宏;徐斌;吴冬梅

    目的:探究红景天注射液治疗非ST抬高心肌梗死(NSTEMI)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入选80例NSTEM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和其他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红景天注射液,比较两组的基础临床情况、疗效、30d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包括死亡、新近发生急性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出血并发症及其他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基础临床情况相同.治疗组临床疗效、心绞痛缓解、缺血性心电图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左心衰竭发生率、30d内MACEs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2.5%VS 15.0%,7.5%VS 22.5%,P<0.05).两组均无肝肾功能损害等其他不良反应.结论:红景天注射液能改善NSTEMI患者的临床症状、心肌灌注、心功能,减少30d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 心脏磁共振成像评价心肌纤维化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预后判断中的价值

    作者:邹长虹;张健

    目的:利用造影剂增强的心脏磁共振成像(contrast-enhanced 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CE-CMR)评价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患者心肌纤维化的特点及其在预后判断中的价值。
      方法:入选了123名住院期间行CE-CMR检查的DCM患者(年龄45±12岁,男性98名),利用CMR的短轴电影成像评价左室舒张末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和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利用心肌延迟钆增强成像(late gadolinium enhancement,LGE)评价心肌纤维化,利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监测评价室速。中位随访时间为29(3~79)月,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定义为全因死亡或室速。

  • 监测NT-proBNP水平指导β受体阻滞剂治疗危重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

    作者:赵晓川;赵昕;王效增;邓捷;杨晓旭;王丽;任丽丽;顾崇怀;韩雅玲

    目的:探讨使用NT-proBNP指导方法与临床经验指导方法指导β受体阻滞剂治疗危重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比较。
      方法:收集2009-01至2013-04住院治疗的危重冠心病心力衰竭(Killip分级Ⅱ~Ⅳ级)患者337例,分为临床经验组(201例)和NT-proBNP组(136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基础上,分别按临床症状、患者血浆NT-proBNP变化幅度来指导β受体阻滞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β受体阻滞剂应用的剂量、药物不良反应、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包括心血管病死亡、心力衰竭恶化再住院、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再次行靶血管重建)。

  • 静息心率增高对冠心病患者的影响

    作者:石义永;邹晓鸿;谢静;高玲

    目的 探讨静息心率(RHR)对冠心病患者产生不良心脏事件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和临床意义.方法 106例冠心病患者,按RHR水平分为:50~65次/min组(A组),28例;66~84次/min组(B组);41例;≥85次/min组(C组),37例.对入选患者分别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心电图检查和发病情况进行询问.结果 随着RHR的增高,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和心肌缺血检出率增加,心率变异性明显降低.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冠心病患者随着RHR的增高,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和心肌缺血检出率增加,心率变异性明显降低,RHR的增高是发生不良心脏事件的危险因素和预测因子.

  •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预测价值

    作者:魏庆民;周彬;史永堂;张友良

    目的 观察血浆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typ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H-FABP)的峰值浓度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 入选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入院距发病时间2h以内的AMI患者60例,于入院即刻至发病10h期间,每2h测定1次血浆H-FABP的浓度.根据H-FABP峰值水平的平均值将患者划分为H-FABP高值组和低值组,比较两组患者发病后1个月、1年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严重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再发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靶病变血管重建)的发生率.结果 与H-FABP低值组相比,H-FABP高值组发病后1个月、1年,MACE及严重心力衰竭的发生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MACE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H-FABP酶峰水平的升高对AMI患者严重心力衰竭的发生有一定预测价值.

  • 75岁以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后一年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观察

    作者:孟舒;王长谦;张亚臣;陈漫天;王飞;陈富兴;舒红;张瑾

    研究证明,与非高龄冠心病患者比较,PCI术同样适用于高龄冠心病患者[1],但是,高龄患者PCI术后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发生率明显增多.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临床观察

    作者:樊文志

    目的:了解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合并糖尿病(DM)病人的临床特征.方法:将 ACS 合并 DM 35例设为观察组,另选 ACS 非 DM 37例为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病人住院期间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住院期间观察组发生心力衰竭7例(20.0 %),对照组发生3例(8.1 %);观察组死亡4例(11.4 %),对照组死亡2例(5.4 %),两组比较均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加强对 ACS 合并 DM 病人的综合干预.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强化他汀治疗专家共识》--强化他汀治疗推荐解读

    作者:姜朝晖

    通过分析进入冠心病重症监护室(CCU)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我们发现ACS患者是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极高危人群,ACS患者后期的死亡风险高。他汀类药物在ACS治疗上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和认同,它能够有效地减少主要血管事件,如死亡、心肌梗死和脑卒中,并且疗效已超越所有其他类的药物。随着我国ACS患者逐年增多,他汀类药物的规范使用指导已经迫在眉睫。
      本文中我们主要解读的是《ACS患者强化他汀治疗专家共识》(简称《共识》),并对其中推荐强化他汀治疗作深度分析。《共识》中涉及的ACS患者主要包括:急诊PCI、择期PCI及药物治疗者。对强化他汀治疗的定义为:大剂量和/或大幅度降低LDL-C值的他汀治疗。其中包括:(1)急性期强化治疗,是他汀剂量的强化。《共识》建议使用他汀类药产品说明书推荐的大耐受剂量,以保护心肌、减少围术期心肌梗死和主要不良心脏事件。(2)长期强化治疗,是为达到治疗目标的强化。建议低密度胆固醇(LDL-C)<1.8 mmol/L(70 mg/dl)或降幅>50%,目的是降低近远期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率,终改善ACS患者的预后。《共识》对ACS患者强化他汀治疗具体方案的推荐包括:(1)ACS患者入院后,应尽早(24 h内)启动强化他汀治疗;(2)入院后应常规在24 h内进行基线血脂水平检测,对于基线LDL-C<1.8 mmol/L的患者,同样启动强化他汀治疗;(3)通常使用大剂量他汀,如阿托伐他汀80 mg、qd;(4)长期强化他汀治疗目标是LDL-C<1.8 mmol/L或降幅>50%;(5)强化剂量的他汀治疗应维持3~6个月,期间复查血脂水平,并可适当调整他汀剂量,确保LDL-C<1.8 mmol/L或降幅>50%。

  • 急诊介入治疗老年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心功能及心脏不良事件分析

    作者:滕宇;宫秀玲;周聚双

    目的:观察和探讨急诊介入治疗老年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心功能及心脏不良事件情况。方法入选近年来就诊于我院的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作为研究观察对象,同期非老年选择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对照对象,回顾分析两组患者临床基本资料,并对两组患者术后随访资料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较观察组术后LVEF明显提高,差异显著(P<0.05);针对术后随访心脏不良事件进行调查,观察组术后心脏不良事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老年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照具有较高的危险性,临床治疗上虽然急诊介入有较高的成功率,但远期疗效较差。

  • 急性失代偿期心力衰竭老年患者近期的预后情况及影响因素

    作者:王音;张斌

    目的 分析急性失代偿期心力衰竭老年患者的近期预后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2月宝鸡市中医医院收治的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的老年(≥60岁)患者135例的临床资料.根据近期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两组,未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对照组及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失代偿期心力衰竭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结果 135例患者中,65例(48.15%)发生了不良心血管事件,70例(51.85%)患者未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两组患者的性别、血压、病因及肌酸激酶同工酶、血尿素氮(BUN)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体重指数(BMI)、NYHA分级、血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GFR)、左室射血分数(LVEF)、脑钠肽前体(NT-proBNP)、肌钙蛋白Ⅰ(cTnⅠ)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BMI>35 kg/m2、LVEF<50%、NYHA分级Ⅳ级、NT-proBNP>3600 pmol/L是老年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患者合并不良心脏事件的危险因素(OR=2.198、1.647、3.887、3.542、2.239,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示,NT-proB-NP与年龄、BMI无相关性(P>0.05),NT-proBNP与NYHA分级呈正相关(r=0.546,P< 0.05),而与LVEF呈负相关(r=-0.423,P<0.05).结论 高龄、肥胖、NYHA分级Ⅳ、低LVEF及高NT-proBNP水平是老年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且NYHA分级、LVEF与NT-proBNP有明显的相关性,因此对于高NYHA分级、低LVEF的患者,应予以高度重视.

  • 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及对不良心脏事件的影响

    作者:邢建龙;崔家玉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的治疗效果及对不良心脏事件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2月就诊行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经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对照组行常规经股动脉介入治疗.比较两组冠心病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失败率及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经介入治疗后的成功穿刺率(97.5%)高于对照组(77.5%),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7.5%)低于对照组(25.0%),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经桡动脉进行穿刺介入治疗后的手术成功率明显提高,对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较低,保证了冠心病患者手术效果及安全性.

  • 改进护理方式对冠心病行PCI术治疗患者近期不良心脏事件的影响

    作者:姜旭红;杨晶

    目的:分析改进护理方式对冠心病性 PCI 术治疗者近期不良心脏事件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95例行 PCI 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改进护理方案,对两组患者负性情绪、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 HAMA、HAMD 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冠心病行PCI 术治疗的患者给予改进护理方式,可有效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降低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

  • 改进护理方式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近期不良心脏事件的影响

    作者:高建华

    目的 探讨改进护理方式对冠心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心理应激反应及近期不良心脏事件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本院接受PCI治疗的128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人院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62例及观察组(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6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改进护理方案.对比分析改进护理方式对冠心病PCI患者植入支架时心理应激反应、不良情绪及近期不良心脏事件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水平分别为(117.8±16.7)mmHg、(70.2±4.8)mmHg、(70.2±3.8)次/min,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5.2±15.6)mmHg、(80.2±5.6)mmHg、(86.2±5.7)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HAMA、HAMD评分为(10.91±2.82)分、(16.31±3.81)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31±4.82)分、(13.26±7.8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脏性猝死等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4.54%比22.58%,P<0.05).结论 改进冠心病行PCI患者临床护理方式,能有效减轻患者支架植入时心理应激反应及负性情绪,降低住院期间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有利于患者预后.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氯吡格雷应用进展

    作者:蔡国才;雷长城

    由于置入技术的日益成熟、器械的改进以及相关药物治疗的研发进展,使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i-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rtion,PCI)的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点得到进一步体现.随着PCI的开展,支架内血栓的形成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药物洗脱支架(DES)置入增多,术后支架内血栓事件增多,一旦发生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它可以导致20%的患者猝死,60%~70%的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以及由血小板诱发的血栓形成.人们考虑术前及术后更加积极抗血小板治疗预防支架内血栓的形成,以减少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特别是保证PCI在低的血小板聚集活化状态下进行,对预防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有重要意义.

  • 抗凝药物用于冠状动脉血栓事件的二级预防--ASPECT-2试验的临床意义

    作者:郑华;胡大一;许俊堂

    研究已显示阿司匹林与可密定都可减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后不良心脏事件的危险程度.80年代早期,两项小规模的研究显示阿司匹林与可密定比较无明显差异.ASPECT-2试验的目的是比较单用阿司匹林、阿司匹林加可密定、单用可密定三者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的治疗效果.

  •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炎症免疫机制

    作者:冯娟;王宪

    心血管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在中国,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已经排在各种疾病之首.有研究者预测,到2020 年,全球范围内由于心血管疾病造成的死亡数有可能达到总死亡数的36% .众所周知,心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如果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持续生长将显著减少或堵塞动脉的血流,斑块也易于变脆及发生破裂,从而诱导血栓的形成及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多种因素可造成自发性动脉粥样硬化的血管损伤,如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和吸烟等.然而,这些已经建立的危险因素并不能解释全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仍然存在其他的致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子.许多研究者观察到升高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 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后单导联ST段回落不良对预后的初步探讨

    作者:籍颖辉;王俊杰

    目的初步探讨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入治疗后单导联ST段回落程度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10例急性行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两组进行临床比较,A组为ST段回落良好组(回降率≥50%),B组为ST段回落不良组(回降率<50%)。比较A、B两组预后情况。结果 A组190例(61.29%),B组120例(38.70%)。随访3年,A组发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比例低于B组,B组在随访期间发生心脏不良事件的相对危险度较高为45.13(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ST段回落程度与临床预后有密切关系。

60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