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经颅超声造影诊断椎-基底动脉狭窄性中枢性眩晕的临床价值

    作者:涂滨;梁彤;石星;庞熙楹;林晖

    目的 探讨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S)与经颅超声造影(CE-TCCS)联合应用评价椎-基底动脉(VBA)狭窄性中枢性眩晕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诊断为中枢性眩晕的患者35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TCCS、CE-TCCS检查,并于一周内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证实.分别计算两种检查方法 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并比较血管狭窄程度<50%与>50%的流速差异.结果 35例患者共105支血管,DSA显示>50%狭窄的血管共40支,闭塞血管12支;TCCS诊断椎-基底动脉>50%狭窄的敏感度为70.0%,特异度为71.7%(P<0.01),诊断闭塞的敏感度为66.7%,特异度为73.6%(P<0.01);CE-TCCS诊断椎-基底动脉>50%狭窄的敏感度为92.5%,特异度为90.6%(P<0.01),诊断闭塞的敏感度为91.7%,特异度为94.3%(P<0.01);>50%狭窄组血管的PSV、EDV及MFV均明显高于<50%狭窄组(P<0.01),而两组间PI值无明显差异(P=0.368).结论 TCCS联合CE-TCCS检查可提高椎-基底动脉狭窄闭塞病变的诊断准确率,可应用于中枢性眩晕患者的常规筛查.

  • 银质针联合中医推拿治疗老年颈性眩晕的效果及对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吴亚妮;朱伟

    目的 探讨银质针联合中医推拿治疗老年颈性眩晕的效果及对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178例老年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89例.对照组给予中医推拿治疗,研究组给予中医推拿联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眩晕、颈肩痛、头痛等症状积分均降低,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和血管搏动指数均改善,且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银质针联合中医推拿治疗老年颈性眩晕患者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椎-基动脉供血及临床症状,值得临床应用.

  • 诺迪康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观察

    作者:袁戈;刘厚颖;李亚娜;李蓉

    目的:探讨诺迪康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对82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和治疗组(41例).两组均采用氟桂利嗪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服诺迪康胶囊2粒(3次/d),14d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患者的病情变化,并监测TCD,对比其改变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1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6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脑血流量比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或<0.01).结论:诺迪康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有较好疗效,用药安全可靠.

  • 消晕定眩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96例

    作者:刘宏平;张丽娟

    目的:客观评价用补气活络法,自拟消晕定眩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190例本院门诊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消晕定眩汤,并给予临症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盐酸氟桂嗪口服、川芎嗪注射液静滴治疗.两组均治疗10天,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64例,有效32例,总有效率100%,治愈率66.66%;对照组治愈51例,有效36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92.5%,治愈率54.25%.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采用消晕定眩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确切.

  • 针刺人迎穴对改善颅内动脉血流速度的效应观察﹡

    作者:李云飞;马朝阳

    目的:观察针刺人迎穴对于脑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将6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于针刺前后分别进行TCD(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前后结果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在治疗后其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较针刺前均有改善,治疗后两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人迎穴对椎-基底动脉供血的改善有较明显的效果。

  • 针刺列缺穴对颈性眩晕患者的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马尧;布赫;刘政;贾纪荣;李秀叶;徐媛琴

    目的:探讨针刺列缺穴对颈性眩晕的治疗效果及其机制.方法:对4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颈性眩晕患者采用针刺双侧列缺穴治疗,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分别于治疗前、针刺得气后和一疗程后运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观察双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流速变化,并采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和《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对临床症状进行治疗前和一疗程后评分与疗效评定.结果:22例血流速度减慢患者在治疗前、得气后及一疗程后基底动脉BA、左侧椎动脉LVA和右侧椎动脉RVA的速度比较分别为23.20±4.84 vs 26.30±4.17 vs 29.20±4.20 (mm/s,BA)、21.65±3.62 vs 24.20±2.89 vs 26.40±3.62(mm/s,LVA)和21.90±3.04 vs 24.25±3.01 vs 26.50±3.95(mm/s,RVA),18例血流速度增快患者比较分别为39.94±8.24 vs 35.17±4.84 vs 32.06±3.49(mm/s,BA)、41.83±5.64 vs 37.28±2.32 vs 35.61±2.09(mm/s,LVA)和37.11±9.83 vs 32.22±6.13 vs 28.11±4.12(mm/s,RVA),除流速增快患者RVA的流速针刺得气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40例患者针刺得气后及一疗程后各血管平均流速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1,P<0.05);一疗程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为26.30±3.76,较治疗前的15.68±5.35显著改善(P<0.01).患者经1疗程治疗后,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评价,总有效率为100%(40/40)、治愈率为55.0%(22/40).结论:针刺列缺穴对颈性眩晕患者椎-基底动脉供血有所改善的同时,对患者的临床症状的改善有着显著的疗效.

  • 改善颈曲对颈椎病椎-基底动脉弹性的影响

    作者:韦贵康;韦坚;陈锋;周红海

    目的:探讨颈曲改变对颈椎病椎-基底动脉弹性的影响.方法:分有颈曲异常的颈椎病组(观察1组)、无颈曲异常的颈椎病组(观察2组)和健康组(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施行手法治疗.观测观察组治疗前后与对照组颈曲值和椎-基底动脉血流血管阻力指数(RI)、血管搏动指数(PI),并对比各组RI、PI差异.结果:观察1组颈曲值明显小于对照组与观察2组,随治疗后获得改善,治疗前观察1组椎动脉的RI、PI均比对照组和观察2组高,治疗后它们较前明显降低,而基底动脉的RI、PI无明显差异.结论:颈曲病变影响了左右椎动脉弹性,使血流阻力增加,对基底动脉无明显影响,手法治疗能减轻或消除椎动脉痉挛或狭窄,达到治疗效果.

  • 针刺"项七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王明明;蔡圣朝;魏宝强;傅裕;陶香

    目的:比较针刺"项七针"与常规针刺、西药甲磺酸培他司汀口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探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有效疗法.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西药组和项七针组,每组30例.针刺组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中有关"眩晕"治疗腧穴处方,针刺风池、百会等穴;项七针组针刺风府、风池、天柱、完骨,两组均每日1次,6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1 d,治疗2个疗程.西药组给予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每天3次,每次1片,治疗2周.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及患者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及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的变化情况,并比较3组的临床疗效.结果:项七针组总有效率为93.3%(28/30),优于针刺组的76.7%(23/30)和西药组的70.0%(21/30,均P<0.05).3组治疗后症状与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均P<0.05),且提高程度项七针组优于针刺组和西药组(均P<0.05).项七针组、针刺组治疗后BA、LVA、RVA平均血流速度较治疗前提高(均P<0.05),而西药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项七针组BA、LVA、RVA平均血流速度较西药组和针刺组提高更显著(均P<0.05),针刺组优于西药组(均P<0.05).3组治疗后PI、RI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项七针组较西药组和针刺组下降更显著(均P<0.05),针刺组优于西药组(均P<0.05).结论:针刺"项七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优于常规针刺与西药甲磺酸倍他司汀,可明显改善眩晕症状,同时能够改善患者脑部供血.

  • 椎-基底动脉形态改变与TIA关系

    作者:王卿

    TIA是临床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以及大型新仪器的投入使用,应用3.0T MRA技术来探讨椎-基底动脉形态学改变与TIA关系已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本文研究的重点是利用3.0T MRA观察病人椎-基底动脉过度弯曲、移位、缩细、狭窄、闭塞、缺如或消失等形态学改变.

  • 舒颈通络汤联合尼莫地平治疗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所致眩晕的疗效观察

    作者:李向阳

    目的:探讨舒颈通络汤联合尼莫地平治疗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所致眩晕的疗效.方法:我院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眩晕患者120例,均由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所致,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尼莫地平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舒颈通络汤,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眩晕积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3%(56/60)显著高于对照组83.3%(50/60),P<0.05.结论:舒颈通络汤联合尼莫地平治疗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所致眩晕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 中医正骨手法与中药内服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观察

    作者:吉克春农

    目的:探讨中医正骨联合中药内服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90例颈性眩晕患者的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5例,均应用中医正骨手法治疗,治疗组患者加用中药半夏白术汤加减,对照组加用西药桂利嗪片,随访6个月,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椎-基底动脉血流超声检查,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主要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及主要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正骨联合半夏白术汤加减治疗颈性眩晕,能改善患者椎-基底动脉供血及不适症状,效果满意.

  • 椎针疗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基底动脉血流的影响

    作者:洪恩四;邓铭英;程立红;周珊玲;王柏阳;张安莉;李元琴;王红

    目的运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简称TCD)观察椎针疗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基底动脉血流的影响.方法将15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椎针组(100例)和针刺组(50例),治疗10次为1个疗程,运用TCD观察两种疗法疗程前后椎动脉(VA)-基底动脉(VBA)收缩峰血流速度(Vp)、舒张末血流速度(Vd)及其平均血流速度(Vm)的变化、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及VBA的Vp、Vd、Vm均有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1),但针刺组VBA中Vp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LVA中Vp、Vm,RVA中Vp、Vd、Vm及VBA中Vp、Vm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椎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优于针刺疗法,能显著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

  • 祛痰活血通络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52例

    作者:贾长文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性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现代医学以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病因为动脉硬化,管腔狭窄,血流减少以致脑组织血流不畅,引起缺氧.

  •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200例经颅多普勒超声临床研究

    作者:丁莹;邱爽

    目的 研究经颅多普颅超声对临床指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临床上已确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200例患者进行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经枕窗对椎-基底动脉,颞窗对颈内动脉进行血流检测.结果 200例患者中出现血流速度异常者180例,占90%;正常者20例,占10%;200例患者中血流频谱异常者80例,占40%;正常者120例,占60%.结论 TCD检查对临床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提供了重要依据.

  • 经颅多普勒超声对椎-基底动脉流速减慢的分析与探讨

    作者:张劲松;王洪;金友贺

    目的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椎-基底动脉,对平均血流速度(Vm)减慢病例进行分析,探讨引起椎-基底动脉Vm减慢的真正原因.方法对156例椎-基底动脉Vm减慢(至少一侧椎动脉Vm低于25 cm/s或基底动脉Vm低于30 cm/s)患者与椎-基底动脉血管CT(CTA)或血管造影(DSA)对照分析.结果 156例患者中,椎-基底动脉正常者,18.6%;双椎动脉发育不对称者,17.3%;一侧椎动脉狭窄者,16.0%;双侧椎动脉狭窄者,19.2%;一侧椎动脉闭塞者,14.8%;一侧狭窄一侧闭塞者,9.0%;基底动脉狭窄者,5.1%.结论 TCD在检测椎-基底动脉狭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 TCD对眩晕患者椎-基底动脉检测的分析

    作者:温永枝;崔延玲;张瑞兰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眩晕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0例眩晕患者进行TCD检测分析,利用德国DWL-L1型TCD超声仪,探查双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观察收缩期血流速度(Vp)、平均流速(Vm)、搏动指数(PI)的变化.结果在100例眩晕患者中,TCD检测均以低流速为主,Vp<40 cm/s占62%为主要讨论对象.结论 TCD具有准确、安全、无创伤性、可重复性强等特点,对判断脑缺血程度、确定病变血管及病因的诊断均有重要价值,有助于眩晕患者的早期定位和定性诊断,应成为眩晕患者首选的检测手段.

    关键词: TCD 眩晕 椎-基底动脉
  • 依达拉奉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256例分析

    作者:金可国;李晓琴;刘海燕

    依达拉奉经过反复多次临床研究和科学实践,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及所伴随神经症症状,自2009年3月~2012年2月,解放军第456医院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VBIV),并与传统中药复方丹参注射液作对照观察,报道如下.

  • 旋转复位手法对颈性眩晕患者椎-基底动脉流速的影响

    作者:王楚怀;卓大宏;赖在文;毛玉蓉;陈颖贤

    目的:为旋转复位手法的安全操作及治疗作用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50例颈性眩晕患者(眩晕组)及健康者(对照组,25例)在实施旋转复位手法使头颈受极度旋转时,以及接受旋转复位手法治疗后椎-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结果:眩晕组转颈后双侧椎动脉流速明显下降(P<0.05),基底动脉流速有所下降;对照组转颈后双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流速下降均不明显.眩晕组双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流速均较对照组明显加快(P<0.05),TCD提示椎动脉痉挛或狭窄;经旋转复位手法治疗后颈性眩晕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双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流速均明显降低(P<0.05),TCD提示椎动脉痉挛或狭窄减轻或消失.结论:旋转复位手法潜伏着导致椎-基底动脉急剧供血不足或损伤椎动脉的危险.但如果选用得当,手法正确娴熟,不但能避免损伤和意外,而且能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

  • 紧张型头痛患者椎-基底动脉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振金;李英杰;陈恒年

    目的:观察紧张型头痛(TTH)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TTH患者106例,其中伴有颅周肌障碍TTH(TTH-PM)42例和不伴有颅周肌障碍TTH(TTH-NOPM)64例;对照组48例,为无头痛症状的健康体检者.采用经颅多普勒(TCD)脑血流分析技术测定两侧椎动脉(VA)及基底动脉(BA)平均血流速度(Vm).结果: TTH患者,尤其是TTH-PM患者椎-基底动脉Vm显著增快,且以右侧椎动脉更为明显.结论: TTH患者有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异常,以TTH-PM者更显著.

  • 脑干异常旋转的3.0T MRI研究

    作者:李晖;刘怀军;贺丹;耿左军;汪国石;杨桦

    目的 应用3.0T MRI探讨脑干异常旋转的原因及脑干旋转的临床意义.方法 2006年10月至2007年8月经MRI检查有脑干异常旋转患者及正常志愿者各103例,常规行MRI及MRA检查.观察并记录脑实质MRI表现、颅内椎-基底动脉位置、脑干旋转程度、脑室系统有无扩张.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对照组未见脑干旋转.延髓旋转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脑桥旋转.椎动脉是否越过中线与脑干旋转之间有关系(χ2=51.709,P=0.000)且关系密切(相关系数r=0.98).椎动脉粗细与脑干旋转间有关系(χ2=22.117,P=0.000)且关系密切(相关系数r=0.93).随着脑干旋转程度的加重,患者临床表现亦加重,且症状更复杂.结论 血管的增粗扭曲延长是脑干旋转的重要原因之一,脑干的旋转可能会引起某些脑神经疾患.

197 条记录 1/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