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神经病学 >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Geriatric Heart Brain and Vessel Diseases 중화로년심뇌혈관병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主办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影响因子: 2.32
  • 审稿时间: 6-9个月
  • 国际刊号: 1009-0126
  • 国内刊号: 11-4468/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www.lnxnxg.cbpt.cnki.net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李小鹰
  • 类 别: 神经病学
期刊荣誉:
  • 急性心肌梗死桥血管病变急诊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禹;Hasse KK;盖鲁粤;杨庭树;沈洪;计达;陈练;孙志军;任艺红

    目的评价梗死相关血管为静脉桥血管(SVBG)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进行急诊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70岁(213例)与<70岁(96例)两组AMI患者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和不良事件进行比较.分析SVBG有效再通比例、住院期间死亡比例及短期临床预后.结果两组患者PCI的技术成功比例、急性再闭塞比例均未见显著差异.但在≥70岁组,PCI后发生慢血流和无血流现象明显为多、住院期间绝对死亡数为多(20 vs 4).死亡病例分析显示,90%的死亡病例出现在发生慢血流-无血流现象的病例;多次心肌梗死、SVBG连通优势冠状动脉血管、以及连通惟一剩存的SVBG时,发生无血流-慢血流后,死亡危险较高.结论老年AMI患者的SVBG病变急诊介入治疗有明确的效果和高的技术成功率.

  • 帕金森病患者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基因多态性与左旋多巴诱导的运动障碍的关系

    作者:戴洪;袁凤仪;邵明;王义军;陈亚东

    目的探讨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第4号外显子G→A的点突变所致的基因多态性是否与帕金森病患者中左旋多巴诱导的运动障碍有关.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方法分析了100例帕金森病患者(分为有运动波动组和无运动波动组)与100例健康成人(对照组)C0MT基因多态性.结果对照组基因型分布:野生型(G/G)为51%,杂合型(G/A)为45%,突变纯合子型(A/A)为4%.有运动波动组基因型分布分别为76%、20%、4%,无运动波动组基因型分布分别为52%、34%、14%.3组COMT的基因型分布频率有显著差异(P=0.003).有运动波动组与无运动波动组比较,有运动波动组G/G的基因型较无运动波动组显著增高;A/A基因型有运动波动组较无运动波动组明显降低(P=0.033).结论COMT基因第4号外显子G→A的点突变所致的基因多态性与左旋多巴诱导的运动障碍有关.

  • 高龄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压药物应用现状

    作者:樊瑾;司全金

    目的探讨高龄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药物治疗现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106例75岁以上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出院时降压药物应用方案进行登记并行X2检验.结果应用多的是长效钙离子拮抗剂(CCB,77.35%)、其次是β受体阻滞剂(46.23%)、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40.57%)、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28.30%)、利尿剂(26.42%)和α受体阻滞剂(0.94%),长效CCB明显高于其他种类降压药物,有78.31%的患者需要两种以上降压药物的联合治疗,平均服降压药物种类(2.19±0.86)种/例.结论高龄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适用于以长效CCB为基础的小剂量联合降压治疗方案,而利尿剂不是其一线药物.

  • 细胞因子与高血压病患者左室构型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朱健;陈谊;王曹峰;马绍骏;苏海霞

    目的观察高血压病患者细胞因子的变化及与左室构型改变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60例高血压病患者(高血压组)和2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浓度,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其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相对室壁厚度(RWT)分析左室构型改变与细胞因子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组左室不同构型组的血清细胞因子含量明显升高,高血压组中正常构型组与其他构型组的血清细胞因子含量比较也有明显差异,高血压组LVMI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呈正相关,RWT与TNF-α呈正相关.结论细胞因子的过度激活与高血压病患者左室构型改变密切相关,在心肌重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老年下肢动脉硬化症患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与内皮功能的关系及普罗布考的干预研究

    作者:范利;朱冰坡;李小鹰;曹剑;刘涛

    目的评价老年下肢动脉硬化症(LEASD)患者血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与内皮舒张功能的关系,同时评估普罗布考对ox-LDL水平与内皮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开放、自身对照和组间对照,将54例老年LEASD患者分为两组,其中1组为普罗布考组(33例)服用普罗布考0.5 g,2次/d,同时服用常规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100mg,1次/d);对照组(21例)仅服用阿司匹林(100mg,1次/d),疗程均为12周.分别于服药前后检测血清ox-LDL水平,同时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技术,对治疗前后血管内皮舒张功能进行检测.结果治疗前,所有患者内皮依赖舒张功能(FMD)与其ox-LDL水平未呈现出线性关系;治疗后,普罗布考组FMD明显增加,血清ox-LDL水平显著降低;治疗后血清ox-LDL水平与FMD呈现出线性关系.结论普罗布考能够改善老年LEASD患者内皮功能,并能显著降低血清ox-LDL水平;普罗布考组患者内皮功能改善与其ox-LDL水平的降低有关.

  • 老年雄激素低下患者血液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变化

    作者:司全金;李小鹰

    目的探讨老年雄激素水平减低对血液凝血和纤溶活性的影响.方法先测定82例80岁以上老年血液总睾酮、游离睾酮等性激素浓度及凝血和纤溶活性变化,然后对游离睾酮减低组(观察组)及正常组(对照组)两组的凝血和纤溶系统活性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80岁以上老年总睾酮水平随年龄增加而降低的现象不显著,观察组总睾酮轻度降低,游离睾酮减低更显著,导致游离睾酮/总睾酮显著降低;游离睾酮减低组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活动度、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血小板聚集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但纤维蛋白原含量显著升高、纤溶酶原活性及α2-抗纤溶酶活性显著增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抗原含量显著降低,抗凝血酶-Ⅲ活性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抗原含量无显著变化;多元相关分析显示,纤维蛋白原与长期卧床显著正相关、纤溶酶原活性与糖尿病显著正相关、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抗原浓度与游离睾酮浓度显著正相关、α2-抗纤溶酶活性与游离睾酮浓度显著负相关.结论游离睾酮减低可导致血液凝血活性增强及纤溶活性抑制,凝血和纤溶活性变化的程度与游离睾酮减低的程度相关.

  • 1085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血清尿酸浓度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

    作者:张云霞;林梅瑟;林祖近;刘峰;冯湘君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浓度与冠心病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085例因胸痛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具有至少一个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患者,根据冠心病确诊情况分为冠心病组(574例)和非冠心病组(511例),观察血清尿酸浓度与冠心病是否存在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血清尿酸浓度高于非冠心病组.两组血清尿酸浓度有显著性差异(P<0.01).多因素逐步回归显示,高尿酸血症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尿酸血症是本组患者预测冠心病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

  • 脑老化及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中星形胶质细胞及小胶质细胞改变的观察

    作者:许丹;王鲁宁;桂秋萍;朱明伟;张红红;胡亚卓

    目的观察人脑老化及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脑中星形胶质细胞与小胶质细胞形态的改变.方法应用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及铁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28例正常增龄病例(分为老年组和对照组)尸检脑标本额叶、枕叶、壳核、海马及6例AD病例(AD组)海马标本中星形胶质细胞与小胶质细胞的分布及形态学改变.结果铁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能够清晰地显示石蜡切片中的小胶质细胞.对照组患者GFAP阳性星形胶质细胞主要分布于白质,铁蛋白阳性小胶质细胞主要分布于灰质.老年组患者星形胶质细胞呈不同程度增生、肥大,小胶质细胞出现增生、活化,部分出现老年斑的正常老龄脑皮质中可见活化小胶质细胞聚集成团.个别病例小血管内外均见到活化小胶质细胞.结论星形胶质细胞及小胶质细胞增生、活化是脑老化的重要形态学改变,活化小胶质细胞有可能参与了老年斑的形成.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病变的研究

    作者:林玲;罗燕;彭玉兰;周东

    目的探讨老年人脑梗死与颈动脉病变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并了解与脑梗死有关的颈动脉病变指标.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51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25例非脑梗死患者(对照组)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检查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的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情况、动脉狭窄程度和有关血流参数.结果脑梗死组颈总动脉IMT、颈动脉斑块检出率、斑块积分、软斑及复合斑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脑梗死组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舒张期末流速低于对照组.结论脑梗死与颈动脉病变可能存在相关关系.颈动脉IMT增厚、软斑和复合斑发生率高、舒张期血流速度降低对脑梗死的预测和防治可能有所助益.

  • 原发性进行性失语的磁共振研究(附一例病例分析)

    作者:张玉梅;王拥军;管小亭;柴滨;张婧;孙学进;王晓亚

    目的报道1例原发性进行性失语患者的脑内影像学特点,以探讨原发性进行性失语患者常见的病变 部位,脑内血流量代谢及语言功能区之间联系纤维的变化.方法利用西门子3.0 T磁共振仪对1例确诊 失语类型为感觉性失语的原发性进行性失语患者进行:(1)常规磁共振;(2)磁共振灌注成像;(3)磁共振波谱分析;(4)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分析.结果规磁共振成像显示左侧额叶及颞叶萎缩,功能磁共振显示左侧颞叶和额叶前部代谢较对侧明显减低,左侧颞极及额前部的血流量较对侧减低;左侧皮质脊髓束部分各向异 性值及追踪到的纤维束较对侧减少,Broca区与Wernicke区之间的联系纤维与对侧相比减少.结论原发性进行性失语病变的部位主要在左侧颞叶、额叶,与对侧相应区域对比呈现低灌注、低代谢状态,Broca区与Wernicke联系纤维减少.

  • 高龄男性住院患者应用抗血小板药物情况调查

    作者:英明中;曹剑

    目的对于高龄男性内科住院患者应用抗血小板药物的现状进行调查,了解抗血小板药物应用现状.方法选择在我院老年内科住院的75岁以上男性患者315例进行登记调查,其中有用抗血小板药物适应证的共270例,对其应用抗血小板药物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在接受调查的270例中,只有143例(50.2%)在应用抗血小板药物.结论在当前高龄男性内科住院患者中,抗血小板药物应用不满意.

  • 老年人椎动脉谐波显像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特征

    作者:刘翠;曹兵生

    目的研究组织谐波显像技术对老年人椎动脉的显示能力及老年人椎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对145例健康自愿者的290条椎动脉分别进行组织谐波显像检查和基波显像检查.比较组织谐波显像和基波显像对椎动脉的显示能力;比较老年组(≥60岁)与对照组(<60岁)椎动脉内径、峰值血流速度、椎动脉血流量和阻力指数.结果谐波显像可提高椎动脉的显示率;谐波显像对椎动脉第1、2、3段的显示率分别为94.4%、100%和95.5%,老年人椎动脉第1、3段的显示率低于对照组;老年人椎动脉血流峰值流速、血流量小于对照组,阻力指数高于对照组.结论老年人椎动脉的显示率低于青、中年,组织谐波显像可以显著提高椎动脉的显示率,多普勒超声能够反映老年人椎动脉血流变化特征.

  • 经静脉途径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梗死心肌的可行性与安全性研究

    作者:孟玲;刘国树;曹丰;牛丽丽;高艳红;张鹏;赵连旭;李艳华;裴雪涛

    目的探讨经静脉注射移植同种异体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MSC)修复损伤心肌是否可行和安全,观察移植MSC在宿主的归巢与组织学分布.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0只,分为正常大鼠MSC移植组,急性心肌梗死MSC移植组,假手术组,每组10只.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体外分离纯化、扩增同种大鼠骨髓MSC,于建立心肌梗死模型24h给各组大鼠经静脉输注4'6'-二乙酰基-2-苯基吲哚(DAPI)标记的MSC,4周后处死、摘取心脏等脏器,行组织病理切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1)在急性心肌梗死MSC移植组,梗死区及其周边部位可见到DAPI标记的MSC;(2)在梗死心肌周边区,移植的MSC胞浆心肌特异性蛋白肌钙蛋白Ⅰ和转录因子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3)在各组大鼠其他脏器,移植的MSC主要分布在肺脏、脾脏和肝脏;(4)细胞移植大鼠心肌组织切片未见淋巴细胞增殖,各脏器没有肿瘤形成.结论经静脉移植的MSC可归巢至大鼠梗死心肌部位,并分化为心肌细胞表型,该方法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安全、可行.

  • 骨髓基质干细胞种植体外修复内皮及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的影响

    作者:武晓静;黄岚;周骐;宋耀明;李爱民;晋军

    目的探讨骨髓基质干细胞(MSCs)种植体外修复内皮的可行性及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的影响.方法培养兔血管内皮、平滑肌和人MSCs,通过细胞共培养模拟血管内皮修复过程,用流式细胞仪分析MSCs分子表型特征,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观察与内皮共培养的MSCs Flk-1和vWF蛋白表达,根据下室内皮生长状态及是否接种MSCs将其分为对照组、单纯MSCs组、融合内皮组、对数内皮组和MSCs种植组.氚-胸腺嘧啶脱氧核苷(3H-TdR)掺入检测平滑肌细胞DNA合成,Western blot检测平滑肌细胞中增殖细胞核抗原蛋白表达.结果分离的MSCs表达基质细胞标志CD105和CD166,不表达造血干祖细胞和内皮细胞标志CD34、Flk-1、vWF;与内皮共培养5天时,vWF染色仍为阴性,但约25.71%MSCs开始表达Flk-1;MSCs种植组平滑肌细胞3H-TdR掺入虽高于融合内皮组,但与对数内皮组比较显著降低;MSCs种植组平滑肌细胞PCNA蛋白吸光度相对值虽高于融合内皮组,但与对数内皮组比较明显减少.结论MSCs种植能抑制平滑肌细胞增生,种植在成熟内皮中的MSCs具有微环境依赖向内皮分化的能力.

  • 抗氧化剂PZ51对卒中易感型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脑保护作用的探讨

    作者:隋辉;王文;王佩合;李悦;刘力生

    目的探讨抗氧化剂PZ51对卒中易感型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sp)高血压发展的慢性过程中的脑保护作用.方法22只SHRsp大鼠随机分为PZ51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1只,灌胃治疗6周.用分光光度计测大脑皮质匀浆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浓度;Western blot检测大脑皮质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蛋白表达;光镜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1MT).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Z51组显著降低了大脑皮质匀浆MDA浓度[(2.08±0.62)nmol/mg蛋白vs(4.11±0.45)nmol/mg蛋白,P<0.001]和NO浓度[(0.82±0.19)μmol/mg蛋白vs(1.24±0.28)μmol/mg蛋白,P<0.001];PZ51抑制大脑皮质iNOS蛋白表达(P<0.01),对eNOS和nNOS无影响;光镜检查示PZ51组颈动脉IMT显著降低.结论PZ51显著降低了SHRsp大脑皮质MDA和NO浓度;抑制iNOS蛋白表达;降低了颈动脉IMT,从而发挥对SHRsp的脑保护作用.

  • 纳洛酮对缺血再灌注海马细胞线粒体功能保护作用的研究

    作者:武建军;秦宇红;沈洪;李宁;于力方

    目的观察缺血再灌注期间海马细胞内游离钙离子、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以及纳洛酮对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2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缺血组、再灌注组、纳洛酮组,每组5只,然后以荧光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各实验组海马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结果缺血组、再灌注组海马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纳洛酮组;其线粒体膜电位则低于对照组和纳洛酮组;再灌注组游离钙离子浓度明显高于缺血组;其线粒体膜电位则低于缺血组;对照组与纳洛酮组间各指标无显著差异.结论纳洛酮对缺血再灌注引起的海马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有抑制作用,对线粒体膜电位下降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β-淀粉样蛋白对培养胎鼠大脑神经干细胞作用的研究

    作者:苏心;张文治;吴剑娟

    目的探讨β-淀粉样蛋白(amyloid-beta protein,Aβ)对神经干细胞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和Aβ1-40组(Aβ1-40浓度为0.01、0.05、0.1、1、5、10、20μmol/L),分别培养60h,测定神经干细胞培养上清中一氧化氮(NO)和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细胞培养物Bcl-2、Bax表达情况;培养60h后,改变培养条件,诱导神经干细胞分化72h,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培养物微管相关蛋白(MAP-2)、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细胞量的变化.结果Aβ1-40作用神经干细胞60h后,培养液中NO含量增高,LDH活性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随着Aβ1-40浓度不断增高,Bcl-2含量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Bax含量增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神经干细胞分化后,MAP-2、GFAP阳性细胞量均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Aβ可导致神经干细胞的细胞毒性增加,细胞膜完整性降低,Bc1-2表达下调,Bax表达上调.

  • 老年抑郁症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作者:曹晶晶;程友琴

    随着我国迈入老龄化国家行列,老年人的精神障碍问题正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其中老年抑郁症是仅次于老年痴呆的较为常见的精神障碍,但由于老年抑郁症临床表现多样化等特点,使大量的老年抑郁症未被认识,从而造成较高的误诊率并带来其他不良后果.

  • 双相指数方波除颤器在心房颤动电复律治疗中的应用现状

    作者:张凝;吴立群

    自1961年,Lown应用直流电对心室颤动(室颤)患者施行电除颤获得成功以来,电除颤因其确实的有效性已经成为临床上针对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和心房颤动(房颤)电复律的常规治疗方法.近年来,在多个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证明低能量双相指数方波(biphasic truncated exponential,BTE)较单相阻尼正弦波(monophasic damped sine,MDS)在室颤的治疗中有更高的除颤成功率之后[1],BTE逐渐开始应用于房颤的电复律治疗,并获得了与室颤治疗研究中相同的较高的成功率.针对"电复律抵抗(shock resistant)"的房颤患者,以往有以下3种治疗方法:(1)腔内电复律[2];(2)Ibutilide静脉应用后重复电复律治疗[3];(3)两台直流电除颤仪正交连接同步高能量放电复律[4];可获得进一步提高的复律成功率.

    关键词: 电抗休克 心房颤动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戚晓昆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是常见的疾患,但近年来对其概念有一些争议,而且在病因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与影像之关系等诸方面有较大进展.故此,将近年有关这方面的进展做一综述.

  •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发病机制研究的进展

    作者:陈莲珍;李林;王育琴

    糖尿病是一种以血糖增高为特征的多病因代谢性疾病,其发病率正在急剧上升.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发病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都造成很重的负担.临床主要表现为轻、中度认知功能障碍,学习和记忆能力下降[1],与脑老化及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均有密切联系[2].目前,关于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发病的机制尚不清楚,临床药物治疗的效果十分有限.

  • 改良脑脊液置换法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研究

    作者:陈东明;林进

    1资料与方法我院2000年1月~2003年10月共收治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SAH)172例,全部病例均经头颅CT及腰穿证实,并剔除原发性脑室出血合并脑积水、脑实质出血破入侧脑室者.其中55例行改良脑脊液置换法(改良置换组),男38例,女17例,年龄60~74岁.高血压病史21例,糖尿病史10例.61例采用常规脑脊液置换法(常规置换组),男41例,女20例,年龄61~74岁.高血压病史26例,糖尿病史9例.56例为常规内科保守治疗(对照组).男40例,女16例.年龄:21~45岁14例,46~60岁29例,61~74岁13例.高血压病史25例,糖尿病史12例.适应证:(1)发病3周内.(2)临床Yasargil分级4级以下者[1].禁忌证:(1)常规腰穿禁忌证.

  • 氢氯噻嗪、氯沙坦单用或联用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降压效果及对心脏功能的影响

    作者:华琦;罗亚玮;邢绣荣;刘荣坤;杨峥

    单一抗高血压药物治疗未能达到目标血压的高血压病患者主张联合用药或应用复方制剂.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拮抗剂海捷亚(氯沙坦和噻嗪类利尿剂氢氯噻嗪的复方制剂,美国默沙东公司生产)在国内临床应用还不十分普及,本研究旨在探讨氢氯噻嗪、氯沙坦单用或联用的降压效果及对心脏功能的影响.

  • 老年非瓣膜心脏病心房颤动患者脂蛋白(a)与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聚集率改变的临床探讨

    作者:张莉;马莉

    心房颤动(房颤)是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可导致心房内血栓形成,脱落引起栓塞,使患者致死或致残,其中血小板及纤溶系统的激活在血栓形成中起重要作用,通过测定血小板聚集功能及纤维蛋白原(FIB)、脂蛋白(a)[Lp(a)],旨在了解老年非瓣膜心脏病房颤患者的血小板聚集功能、FIB及Lp(a)改变的临床意义.

  • 比索洛尔对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功能的影响

    作者:李秋荣;王勤;范伯丽;刘倩茜

    高血压引起的主要靶器官损害之一就是左心室肥厚(LVH).我们应用超声心动图观察高血压病患者服用比索洛尔前后左心结构及功能改变.

  • 扩张型心肌病与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血浆脑钠肽的比较

    作者:李文强;李艳;周永明;周青;李庚山

    既往的研究表明,脑钠肽水平与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有很好的相关性,但对心室结构与脑钠肽分泌方式的联系报道较少.本研究通过比较肥厚型心肌病(HCM)和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探讨心室结构与脑钠肽分泌方式的联系.

  • 227例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患者颈总动脉结构及血流动力学分析

    作者:刘兵;董颖;李桥;庄业韶

    近一半老年高血压病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ISH).颈动脉粥样硬化易发、高发,是全身动脉硬化的重要标志.我们回顾性分析227例老年ISH老年患者的超声资料,探讨年龄、血压、颈动脉解剖结构、血流动力学、颈动脉斑块间的相互关系.

  •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4b/a基因多态性与缬沙坦降压疗效的关系

    作者:李东宝;华琦;皮林;刘荣坤

    患者对抗高血压药物反应各不相同,其差异可能与遗传素质的不同有关.本研究旨在探讨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第4内含子上27bp数目可变的串联重复序列(VNTR)多态性对缬沙坦降压效应的影响.

  •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抢救出血性脑梗死一例

    作者:谭守文;胡志涛;金平;翟宏江;胡文霞;吴章松

    1临床资料患者,男,70岁,因左侧肢体活动无力逐渐加重1天,于2003年9月3日入院.患者1天前晨起行走时,突然出现视物模糊,左侧上下肢活动无力,行走不稳,但尚能独立行走.即去当地诊所就诊.血压180/110 mm Hg(1 mm Hg=0.133kPa).予以静脉输液,症状渐加重.下午患者不能独立行走.体检:血压160/90mm Hg,轻度嗜睡,左侧同向偏盲,左侧中枢性面瘫,左侧中枢性舌下瘫,左侧上下肢肌力1级,左侧肢体肌张力低,四肢肌腱反射(++),左侧巴彬斯基征阳性,实验室检查:血糖7.1 mmol/L,凝血酶原时间11.9 s,纤维蛋白原2.5g/L头颅CT示"右侧枕叶密度减低,边缘模糊."

  • 双侧枕叶急性梗死致双眼皮质盲一例

    作者:邵自强;赵雪梅

    枕叶梗死导致偏盲十分常见,但双侧枕叶急性梗死致双眼完全皮质盲少见,现报道如下.

  • 重症脑损伤后脑功能的评估

    作者:宿英英

    重症脑损伤后脑功能的评估是临床医师的一项重要工作.评估的目的:(1)判断病情,提高客观性、准确性和可靠性;(2)预测结局,明确努力目标;(3)医疗决策,节省医疗费用开支,减轻个人、单位和社会经济负担;(4)指导治疗,减少盲目性,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关键词: 脑损伤 危险性评估
  •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诊断

    作者:罗毅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al-basilar insufficiency,VBI)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这一病名,已广泛用于临床诊断,但它的发病机制和诊断存在不少尚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尚缺乏统一的诊断标准.现根据自己的经验并结合文献,简要论述VBI的病理生理基础和诊断,以利于VBI治疗和预防.

  • 天坛国际卒中会议在京召开

    作者:王桂红;王拥军

    由国际卒中学会、中国医师协会、国际华人脑血管病联盟、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天坛医院、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等联合举办的"天坛国际卒中会议"于2004年9月25~28日在北京举行.共有2 000余名国内外专家、神经科医师参加了此次会议.大会由王拥军、姜卫剑、刘新峰及Jone Zhang主持.会议突出的主题有4个:脑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组织化卒中医疗;脑卒中登记(或注册)研究;脑血管病的预防.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