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神经病学 >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Geriatric Heart Brain and Vessel Diseases 중화로년심뇌혈관병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主办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影响因子: 2.32
  • 审稿时间: 6-9个月
  • 国际刊号: 1009-0126
  • 国内刊号: 11-4468/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www.lnxnxg.cbpt.cnki.net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李小鹰
  • 类 别: 神经病学
期刊荣誉:
  • MRI定量分析脑白质病变程度与脑体积变化关系的研究

    作者:欧世宁;罗彦妮;叶长青;张珏;黄一宁

    目的 探索脑白质病变(WML)患者脑体积、WML体积变化关系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188例行头颅MRI检查为WML患者的图像,采用图像分割及自动体积测量软件计算颅内腔体积、脑体积及WML体积.分析不同性别、年龄(≤50岁、51~65岁、66~75岁、>75岁)的标准化脑体积(VB)和标准化WML( VWML)情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188例患者中,男性和女性VB分别为(773.79±69.90)‰和(759.69±71.59)‰,VWML分别为4.86(9.01)和4.61(11.5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年龄>75岁比较,≤50岁、51~65岁、66~75岁患者VB均值明显增大(P<0.01).Spearmen相关分析显示,VWML与年龄呈正相关(r=0.212,P=0.004).校正年龄及性别因素后,偏相关分析显示,VB与WML病变程度呈负相关(r=-0.216,P=0.003).结论 WML男性和女性VB及VWML无明显差异,随着年龄增长,WML逐渐加重,VB随着病变程度加重而明显缩小.

  • 二氧化碳吸入负荷试验对脑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脑血管储备能力的评估

    作者:丁笑笑;石进;陈予东

    目的 采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结合CO2吸入负荷试验评价老年患者单侧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狭窄至闭塞患者的脑血管储备能力.方法 选择单侧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狭窄的老年患者29例,分别在静息状态下及CO2吸入负荷试验后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检查,设定左右共12个感兴趣区(ROI),计算各ROI的平均局部脑血流量比值(rCBF),比较正常侧与患侧rCBF的差值及CO2吸入负荷试验前后各ROI的rCBF变化.结果29例患者共有348个ROI,静息状态和CO2吸入负荷试验后各ROI rCBF均正常的ROI有149个;静息状态rCBF正常、CO2吸入负荷试验后rCBF减低的ROI有101个;静息状态rCBF减低、CO2吸入负荷试验后减低更明显的ROI有26个;静息状态rCBF减低、CO2吸入负荷试验后较前升高的ROI有72个.有8例患者CVR正常,占27.6%.结论 单侧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狭窄至闭塞的老年患者储备能力存在4种不同情况,单侧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狭窄至闭塞的老年患者中存在CVR正常者.

  • 用ABCD2评分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近期脑卒中的风险

    作者:李卫媛;钱希红

    目的 探讨ABCD2评分在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7 d进展为脑卒中风险的价值.方法 选择TIA患者114例,根据7 d内是否进展为脑梗死分为脑梗死组28例和非脑梗死组86例.同时采用ABCD2评分,将患者分为高危组13例(6~7分),中危组69例(4~5分),低危组32例(0~3分),观察7 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结果脑梗死组ABCD2评分各项指标均较非脑梗死组明显升高(P<0.05).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7 d内发生脑梗死的比例分别是3 1%、28.9%、53.8%,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BCD2评分是临床上预测TIA短期进展为脑梗死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和炎性标记物与基因多态性及肾功能的相关分析

    作者:尹春琳;郭丽娟;谭静;魏嘉平;王艳玲;郝恒剑;夏经纲;范振兴;徐东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C677T基因多态性分布及早期肾功能改变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资料完整的ACS患者303例,年龄≥60岁的166例为老年组,年龄<60岁的137例为对照组.测定2组患者的血清Hcy和hs-CRP水平以及MTHFRC677T基因多态性分布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水平,分析其相关性及相互影响.结果老年组血清Hcy为(20.09±14.15)μmol/L,hs-CRP为(7.00±5.62)mg/L,对照组分别为(21.31±14.64)μmol/L,(5.93±5.33)mg/L,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不同MTHFRC677T基因多态性和eGFR水平中血清Hcy和hs-CRP比较,MTHFRC677T基因型CC、CT、TT血清Hcy水平依次升高,与C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不同eGFR水平比较,血清Hcy水平无显著差异.老年组hs-CRP水平随着eGFR水平的降低逐渐升高,与eGFR≥90 ml/(min·1.73 m2)比较,hs-CRP水平显著升高(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2组hs-CRP与eGFR之间呈负相关(P=0.002,P=0.039).线性回归显示,老年组eGFR对hs-CRP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老年ACS患者MTHFRC677T基因多态性是血清Hcy升高的主要因素,炎性标记物hs-CRP水平与Hcy无相关性,但与eGFR水平呈负相关并受其影响.

  • 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及临床特征研究

    作者:贾巍;梁新明;张保朝

    目的 探讨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多模态MRI特点和临床特征及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 选取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60例,全部病例均经头颅MRI及磁共振血管造影术证实为单侧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闭塞,并根据MRI脑梗死灶特征进行梗死分型.结果深穿支梗死患者20例中,单发梗死14例,多发梗死6例;皮质支梗死患者14例中,单发梗死8例,多发梗死6例;分水岭梗死患者26例中,单发梗死12例,多发梗死14例.结论 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多模态MRI患者中,以分水岭梗死常见,其次为深穿支梗死和皮质梗死.

  •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蔡武;龚建平;乔方;朱江涛;张伟;刘蓉;张博;钱爱民;曹勇军

    目的 通过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比,评价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24例行CTA和DSA检查,在CT工作站对锁骨下动脉和无名动脉进行曲面重建、大密度投影及容积再现后处理,并与DSA结果对照.结果24例CTA显示共72支锁骨下动脉和无名动脉,25支血管存在狭窄性病变,重度狭窄18支,完全闭塞7支.CTA诊断血管低估1支,高估0支.以DSA检出血管狭窄程度≥70%为阈值,CTA对狭窄程度诊断的敏感性96.0%,特异性100%,准确率98.6%,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97.9%.根据CTA检查结果行单纯经皮血管球囊成形术4例,同时行支架置入20例,共21枚.结论 64层螺旋CTA是评估锁骨下动脉和无名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可靠方法,可作为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术前评价的首选检查,为临床选择介入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 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老年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

    作者:刘洋;刘恒亮;耿国英;巴宁;荊松宾;郭微;张志芳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PCI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急诊PCI的老年糖尿病合并AMI患者9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49例、替罗非班组(B组)48例;另选择同期急诊PCI给予替罗非班治疗的非老年糖尿病合并AMI患者(C组)129例.对3组冠状动脉病变特征、并发症发生率等进行比较.结果与A组比较,B组和C组PCI术后TIMI 3级血流、心肌灌注3级明显升高(P<0.01),心肌灌注0~1级、2级、平均住院天数、梗死后心绞痛、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P<0 01).3组单支、双支和3支病变、入院到球囊扩张平均时间、住院期间再梗死、支架内血栓、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和30 d病死率等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替罗非班能有效改善老年糖尿病合并AMI患者的TIMI血流和心肌灌注分级,降低梗死后心绞痛、恶性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发生.并不增加严重出血并发症.

  • 海南省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中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龙发青;苏庆杰;蔡毅;曾超胜;吴海荣;李鹏翔;万忠琴;王德生;张余辉

    目的 调查分析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中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入选海南省10家综合性医院再次住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300例,调查患者入院时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状况,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知晓率为60.4%,治疗率为49.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教育程度、医疗保险、健康教育是患者服用抗血小板治疗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中抗血小板治疗现状令人堪忧,临床医师需提高认识,加强对脑卒中患者的健康教育,建议患者长期服药,提高脑卒中后抗血小板治疗的知晓率及治疗率.

  • 高龄脑梗死合并H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特征分析

    作者:朱子龙;任宁;孟令秋;陈荣杰;王世民;徐小林

    目的 探讨高龄脑梗死合并H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特征.方法 选择高龄脑梗死患者112例,分为H型高血压组48例,非H型高血压患者64例作为对照组.2组行双侧颈部血管超声检查进行相关分析.结果H型高血压组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为100%,对照组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为9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型高血压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级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14.6% vs 43.8%),E级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37.5% vs 14.1%,P<0.01).结论 高龄脑梗死合并H型高血压患者严重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高.

  • 经颅多普勒超声评价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侧支循环预测神经功能转归研究

    作者:何奕涛;付学军;邹良玉;唐冰杉;马可夫;郭毅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评价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侧支循环预测神经功能转归的价值.方法 连续纳入的急性颈内动脉闭塞导致大面积脑梗死患者57例,根据TCD检测到的前交通动脉(ACoA)、后交通动脉(PCoA)、眼动脉的代偿情况分为ACoA合并PCoA代偿组19例、单纯ACoA代偿组13例、单纯PCoA代偿组10例、单纯眼动脉代偿组5例及无侧支代偿组10例,比较各组2周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6个月时Barthel指数及其改善程度.结果5组发病2周时NIHSS评分及改善程度比较,ACoA合并PCoA代偿组、单纯ACoA代偿组和单纯PCoA代偿组明显好于单纯眼动脉代偿组及无侧支代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5组随访6个月时Barthel指数及改善程度比较,ACoA合并PCoA代偿组、单纯ACoA代偿组和单纯PCoA代偿组明显好于单纯眼动脉代偿组及无侧支代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颈内动脉闭塞导致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急性期ACoA、PCoA侧支代偿较眼动脉侧支代偿可预测更好的近、远期神经功能转归,且ACoA合并PCoA侧支代偿可进一步促进远期的神经功能恢复.

  • 心肌桥患者心电图及平板运动试验结果分析

    作者:李爱莲;王品;李威;郭琳;刘维;许伟

    目的 探讨心肌桥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及心电图和平板运动试验的变化.方法 回顾分析冠状动脉造影术的3168例患者中,96例心肌桥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及心电图和平板运动试验的变化.结果冠状动脉造影心肌桥的检出率为3.0%,位于左前降支85例(88.5%),其中3例患者左前降支有2处心肌桥存在;6例(6 3%)发生在右冠状动脉;4例(4.2%)发生在左回旋支;1例(1.0%)发生在左后降支.96例心肌桥患者中,26例(27 1%)有缺血性ST段和T波改变,70例心电图正常.心肌桥深度:浅表型70例(72 9%),深在型26例(27 1%);心肌桥长度:6~15 mm 31例(32.3%)、16~34 mm 65例(67.7%).依据Nobe1分级法,Ⅰ级22例(22 9% ),Ⅱ级64例(66.7%),Ⅲ级10例(10.4%).结论 心肌桥患者心肌缺血与心肌桥长度和深度及运动相关.

  • 老年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与动态血压参数和左心室肥厚的关系

    作者:王宏;王晓丽;王术芳;张晶淼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RHR)与动态血压参数和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 入选老年高血压患者103例,按RHR水平分为RHR 1组32例:RHR<70/min,RHR 2组38例:70/min≤RHR<80/min,RHR 3组33例:RHR≥80/min.入选患者均行静息心电图、动态血压等检查,并进行比较.结果RHR 3组的24 h、昼间、夜间平均收缩压及脉压明显高于RHR 2和RHR 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RHR与24 h收缩压、24 h脉压呈正相关(r=0.509,r=0.407,P<0.01),与LVEF呈负相关(r=-0 522,P<0.01).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RHR增快与收缩压、脉压及左心室肥厚密切相关.在控制血压的同时,应注重加强对心率的控制.

  • 老年脑出血昏迷患者继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杨中良;杨秀云;郭梅凤;孙宝玲;刘卫东

    目的 探讨老年脑出血昏迷患者继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老年脑出血昏迷患者87例,于入院24 h内进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和格拉斯哥评分,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1、IL-6和IL-10活性、血糖水平和脑出血体积,同时监测患者住院期间MODS的发生情况.按住院期间是否继发MODS,分为MODS组32例和非MODS组55例,比较MODS组与非MODS组患者上述指标情况.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MODS与IL-1、IL-6、IL-10、APACHE-Ⅱ评分、格拉斯哥评分、血糖及脑出血体积等因素的相关性.结果MODS组血清IL-10活性、APACHE-Ⅱ评分、血糖及脑出血体积明显高于非MODS组,而格拉斯哥评分明显低于非MODS组(P<0.01).MODS与血清IL-10活性、APACHE-Ⅱ评分、血糖及脑出血体积呈正相关.结论 老年脑出血昏迷患者入院24 h内高血糖、脑出血体积较大、APACHE-Ⅱ评分高及血清IL-10活性升高为继发MODS的主要危险因素,对MODS的发生具有预测作用.

  • 心肌细胞凋亡在老年性缺血再灌注后心力衰竭发生中的作用

    作者:张武宁;陈牧雷;杨新春;范谦

    目的 探讨年龄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肌细胞凋亡以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10月~2012年12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65例,分为年龄<65岁组(AMI 1组)29例,年龄≥65岁组(AMI 2组)36例.另选健康志愿者45例,分为年龄<65岁组(志愿1组)24例,年龄≥65岁组(志愿2组)21例.AMI 1组和AMI 2组患者均在发病6 h内接受急诊PCI,并于术后1、3和5 d检测可溶性脂肪合成酶(sFas)、白细胞介素(IL)6、TNF-α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在入院即刻及第5天进行超声多普勒检查并采用Killip分级评价心功能.结果与志愿1组、AMI 1组比较,志愿2组、AMI 2组LVEF、左心室缩短分数(LVFS)、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E)/二尖瓣舒张晚期血流峰值(A)比值明显降低(P<0.01);与AMI 1组比较,AMI 2组Killip分级、sFas、IL-6、TNF-α及PCI术后1、3和5 d cTnI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结论 老龄化加剧了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的损伤,心肌细胞凋亡水平的差异在其中可能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 老年正常高值血压者动态血压及节律与中心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的关系

    作者:齐在文;路方红;刘振东;赵颖馨

    目的 探讨正常高值血压者动态血压及节律与中心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的关系.方法 选择正常血压者(正常组)138例,正常高值血压者(高值组)121例,高血压者(高血压组)100例,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动态血压及节律;采用动脉脉搏波分析仪测量中心动脉压及增强指数(AIx).结果与正常组比较,高值组24 h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舒张压、昼间平均收缩压、昼间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中心动脉收缩压、中心动脉舒张压、中心动脉脉压、增强压、AIx均明显升高,夜间收缩压下降率明显降低 (P<0.05).正常高值血压经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吸烟、夜间收缩压下降率、非杓型血压发生率为AIx的主要影响因素.经协方差分析,血压水平与非杓型血压发生率对AIx均有影响,且有协同作用(F=12.37,P<0.05).结论 非杓型血压单独对AIx有影响,且与高水平血压有协同叠加效应.

  • 代谢综合征五种诊断标准在成都地区城镇老年人群中的应用

    作者:舒燕;姜荣建;孔洪;程标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五种诊断标准在成都地区城镇老年人群中的应用.方法 运用五种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指南Ⅲ(NCEP-ATPⅢ)、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国际糖尿病联盟(IDF)、AHA/国家心肺血液研究所(AHA/NHLBI)及国际肥胖研究协会(New consensus definition)评估成都市青羊区居民社区老年人群的代谢综合征患病率情况,并比较几种诊断标准的诊断差异和一致性.结果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逐渐升高,分别为NCEP-ATPⅢ 15.5%、CDS 16.5%、IDF 21.5%、AHA/NHLBI 26.7%及New consensus definition 26 7%(P<0 01);且女性代谢综合征患病率高于男性(P<0.01).IDF、AHA/NHLBI及New consensus definition的诊断一致性高,为94.9%,Kappa值为0.860(P=0.001);而其他各组之间的一致率均低于90.0%,Kappa值均<0.7.结论 成都地区城镇老年人群的代谢综合征患病率较高,且女性高于男性;由于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的逐渐更新,导致了同一人群代谢综合征患病率逐渐升高,诊断一致率存在较大差异,在今后的临床工作及社会医疗保障评估中需要考虑相关问题的存在.

  • 心肌血流储备分数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王蕾;王小飞;蔡林

    目的 探讨心肌血流储备分数在老年冠心病患者PCI中对指导冠状动脉病变是否需行支架置入治疗的作用.方法 选择老年冠心病患者18例,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狭窄>70%,试验组8例患者18处病变行血流储备分数测定,对心肌血流储备分数≤0.75的狭窄病变处置入药物涂层支架;对照组10例患者21处病变常规行PCI置入药物涂层支架.比较2组患者支架置入数量、造影剂用量、手术时间、出院6个月后心绞痛发生情况以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支架置入数量、造影剂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1.5±0.5)个 vs (2.1±0.6)个,(196±68)ml vs (262±53)ml,P<0.05].结论 通过测定冠状动脉病变血流储备分数可以减少支架置入的数量和造影剂的用量,对老年冠心病患者PCI起到了较好的指导作用.

  • 小G蛋白基因重组腺病毒转染乳鼠心肌细胞实验研究

    作者:胡保奎;牛丽丽;耿召华;刘玉峰

    目的 研究含有小G蛋白基因Rad重组腺病毒在体外转染乳鼠心肌细胞后的转染效率及表达.方法 构建Rad腺病毒载体,分别以感染复数5、10、15和20转染体外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48 h后,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后荧光强度,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率.以感染复数为20转染后分3组: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Rad过表达组,3 d后,采用RT-PCR、Western blot检测Rad基因表达情况.结果感染复数5、10、15和20对应转染率分别为29.84%、69.69%、77.20%和84.81%.腺病毒转染3 d后,Rad过表达组心肌细胞Rad基因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较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结论 外源性Rad基因可在乳鼠心肌细胞中稳定表达.

  • 缬沙坦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大鼠肥大心肌细胞糖蛋白130表达的影响

    作者:柴婵娟;杨志明;梁斌;阎丰;边云飞;辛艳峰;康玉明

    目的 在原代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上观察缬沙坦对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诱导的肥大心肌细胞糖蛋白130(glucoprotein130,gp130)表达的影响.方法 AngⅡ刺激新生大鼠的原代培养心肌细胞,建立体外心肌肥大模型,并用不同浓度的缬沙坦作用于肥大心肌细胞,分为对照组,AngⅡ组,缬沙坦1组,缬沙坦2组,缬沙坦3组.采用相差显微镜测量细胞大小,3H-亮氨酸的掺入作为测定心肌细胞肥大的指标;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肥大心肌细胞gp130 mRNA及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ngⅡ组、缬沙坦1组、缬沙坦2组心肌细胞直径明显增大,3H-亮氨酸掺入明显增加,gp130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 05);与AngⅡ组比较,缬沙坦1组、缬沙坦2组、缬沙坦3组心肌细胞直径明显减小,3H-亮氨酸掺入明显减少,肥大心肌细胞gp130 mRNA及蛋白的表达被抑制,且呈一定浓度依赖性(P<0.05).结论 缬沙坦浓度依赖性地抑制AngⅡ诱导的肥大心肌细胞gp130的表达,延缓了AngⅡ诱导的心肌肥大的发生、发展,从而对心肌细胞发挥保护作用.

  • 丁基苯酞对脑缺血大鼠大脑皮质水通道蛋白4表达的影响

    作者:陈应柱;玄丽慧;沈雪;易琼;戚艳红;徐耀;黄金忠;包仕尧

    目的 观察丁基苯酞对脑缺血大鼠大脑皮质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缺血性脑损伤的防护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SD大鼠140只,采用四血管结扎的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将制模成功后48只大鼠随机分为脑缺血组24只、丁基苯酞组24只;另选24只为假手术组.丁基苯酞组按剂量又分为0.3 mg/kg组、1.0 mg/kg组、3.0 mg/kg组,各组8只.分别于1 d、1周和1个月测定脑组织依文思蓝(EB)含量和脑含水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QP4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脑缺血组大鼠1 d、1周脑组织EB含量和脑含水量明显升高、AQP4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脑缺血组比较,丁基苯酞组1 d、1周脑组织EB含量和脑含水量明显降低、AQP4表达有不同程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 01).结论 大鼠脑缺血后AQP4表达呈现时程性变化,丁基苯酞对AQP4有调节作用.

  • 螺内酯对大鼠冠状动脉微栓塞后心室重构及心室功能的影响

    作者:陈宇宁;陈良龙

    目的 采用大鼠自体血栓微粒造成心肌内小冠状动脉微栓塞(CME),观察螺内酯对CME后心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清洁级SD大鼠40只,自心尖部注入大鼠自体血栓微粒造成心肌内CME,建立CME模型.随机分对照组、假手术组、CME组和螺内酯干预组(干预组),每组10只.术后28 d HE染色观察心肌内微小梗死灶数量;Marsson染色检测心肌细胞间质胶原容积率(CVF);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心肌醛固酮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心肌组织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NF-κB水平;硝酸还原比色法检测心肌组织NO 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CME组微小梗死灶、CVF、AngⅡ、醛固酮、TNF-α、IL-1β、NF-κB明显升高(P<0.01),NO明显降低(P<0.01).与CME组比较,干预组CVF、TNF-α、IL-1β、NF-κB、左心室舒张末和收缩末内径、左心室舒张末压明显降低,NO、左心室缩短率、LVEF等明显升高(P<0.01).结论 螺内酯能抑制相关神经内分泌-细胞因子激活,减轻炎性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从而减轻心室重构及改善心功能.

  • 金钗石斛生物总碱对体外低氧低糖培养海马神经元β位点剪切酶1和β淀粉样蛋白的影响

    作者:苏义;付英杰;李国艳;詹剑;余昌胤

    目的 观察金钗石斛生物总碱(DNLA)对体外低氧低糖培养乳鼠海马神经元细胞活力、β位点剪切酶1(β-site APP-cleaving enzyme 1,BACE-1)和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的影响.方法 取新生SD乳鼠海马神经元原代培养、鉴定,培养至第8天,分为:正常对照组、溶媒对照组、低氧低糖组、DNLA干预组.观察时间点为12、24和36 h.采用MTT法检测海马神经元细胞活力,ELISA法测定BACE-1蛋白含量,放射免疫法检测培养液中Aβ含量.结果正常对照组与溶媒对照组各时间点海马神经元细胞活力、BACE-1和Aβ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低氧低糖组各时间点海马神经元细胞活力明显降低,BACE-1和Aβ含量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低氧低糖组比较,DNLA干预组各时间点海马神经元细胞活力明显增高,BACE-1和Aβ含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DNLA可提高低氧低糖培养海马神经元细胞活力,降低低氧低糖培养的乳鼠海马神经元BACE-1和Aβ含量.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早期脑卒中风险评估研究的进展

    作者:王春霞;徐艳国;赵仁亮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是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美国每年有20万~50万患者被诊断为TIA[1].研究表明,虽然TIA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是短暂的,但TIA后的脑卒中风险较高,7 d内脑卒中发生率为8%~10.5%,90 d内为10.5%~14.6%,其中约有半数发生在TIA后初的2 d内[2-4].TIA远高于急性脑梗死早期脑卒中复发的风险(30 d内约1.5%)[5].TIA是脑梗死的预警症状,有12%~30%的脑卒中患者之前发生过TIA,其中17%发生于脑卒中当天,43%发生于脑卒中前1周内[6-8].Rothwell等[9]研究显示,对发病24 h内的TIA患者进行积极治疗,可以将90 d内的脑卒中风险降低80%.因此,迅速准确的对TIA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尽早识别脑卒中高危人群,并给予积极诊治,对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 半乳糖凝集素3作为心力衰竭新的生物标记物的研究进展

    作者:韩雪晶;贾克刚

    大量的研究表明,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在不同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包括免疫和炎性反应、肿瘤的增殖,侵袭和转移,神经退化,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和伤口修复[1-5].近研究发现,Galectin-3是心力衰竭的生物标记物,参与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过程,其水平升高,为心力衰竭患者提供重要的预后信息[6-8].我们就Galectin-3作为心力衰竭新的生物标记物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右心室起搏升级为双心室起搏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14例临床观察

    作者:杨燕;苗云波;周燕;李平仙;杨彩芬;张静

    目的 观察右心室起搏升级为双心室起搏后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的改善情况.方法 14例安装双腔起搏器后出现或加重慢性心功能不全的、符合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适应证的老年患者,在原有右心室起搏的基础上升级为双心室起搏,追踪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同时测量升级前及升级后6个月的左心室射血分数、QRS波时限、6 min步行距离、心功能分级等.结果与升级前比较,患者升级后6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6 min步行距离明显升高,心功能分级、QRS波时限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右心室起搏升级为双心室起搏能有效改善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

  • 尼莫地平联合脑脊液置换治疗动脉瘤术后疗效观察

    作者:蔚强;孙志刚;颉卫东;吕俊生

    目的 观察尼莫地平联合脑脊液置换治疗动脉瘤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动脉瘤术后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脑脊液置换组20例,尼莫地平组18例,尼莫地平联合脑脊液置换组(联合组)22例,测定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及同侧大脑中动脉与颈内动脉颅外段血流速度的比值,比较3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组术后第14天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较尼莫地平组和脑脊液置换组明显提高,同侧大脑中动脉与颈内动脉颅外段血流速度的比值较尼莫地平组和脑脊液置换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尼莫地平联合脑脊液置换治疗动脉瘤术后患者可以降低血管痉挛,联合治疗方案对动脉瘤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明显优于单一治疗方法,对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起到积极作用.

  • 血清尿酸水平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关系的分析

    作者:张艳梅;刘太珍;田军

    目的 探讨血清尿酸水平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 选择缺血性脑血管病住院患者216例(病例组)和健康体检者122例(对照组),检测空腹静脉血尿酸,比较2组血尿酸水平,并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病例组患者血尿酸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斑块数呈正相关(r=0.873,P<0.01).结论 高尿酸血症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也是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 血压晨峰现象

    作者:鲁晓春

    血压晨峰指清晨血压快速上升的现象,即短时间内(2~3 h)从相对较低水平迅速上升,达到1 d内高水平的现象[1].正常情况下,人的血压呈昼夜节律性波动,清晨醒来后,血压持续上升,09:00~11:00时达到高峰,随后血压逐渐下降,15:00~18:00时再次升高,入睡后血压呈持续下降,02:00~03:00时低,觉醒前血压又缓慢上升,呈双峰一谷.1 d内血压波动程度大时间段在清晨,这是一种正常生理现象[2].但是如果血压晨峰过度升高就是一种心血管危险因素.临床研究表明,血压晨峰程度加剧与心脑血管病高发及高血压靶器官损害有密切关系,这种相关是非线性的,有一定阈值.一般情况下,具有临床意义过高的血压晨峰被认为是一种老年人特有而常见的病理生理异常状况.

  • 老年人脑卒中的抗栓治疗

    作者:李小刚

    脑卒中是一种异质性的疾病,包括脑缺血性事件(85%的患者主要继发于动脉阻塞)和脑出血(15%).在缺血性脑卒中,20%是心源性栓塞,20%是颈动脉疾病,25%是腔隙性脑梗死,30%原因不明,5%是由于不寻常的原因.发病机制是与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吸烟、糖尿病、中度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超重)和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年龄、性别和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相关.但也有不常见的决定因素,如外周动脉疾病(PAD)、主动脉弓的粥样硬化、雌激素-孕激素治疗、过量饮酒、低体力活动、头痛、卵圆孔未闭、房间隔动脉瘤和抗磷脂抗体.脑卒中是一种严重的健康问题,对个人和整个社会都有重大影响.鉴于脑卒中是残疾的首要原因,人口的老龄化和老年人脑卒中的高发病率,凸显这一群体的一级和二级预防干预措施的重要性.老年人一般在临床试验中人数不足,导致许多不明朗因素,缺乏对老年脑卒中患者佳的医疗管理.大约80%的脑卒中患者无法恢复到发病前的功能水平,并会遗留一定程度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损害.

  • 脑梗死溶栓治疗延长时间窗的探索与挑战

    作者:石进;丁笑笑

    脑梗死后早期其周边区可能形成一个"缺血半暗带",其中的脑细胞处于非功能状态,一般认为"半暗带"在一定时间内可恢复有效灌注,可全部或部分恢复功能,这个时间就是脑梗死可治疗的时间窗.关于时间窗,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如:这个时间窗有多长?不同药物溶栓治疗时间窗会一致吗?静脉与动脉溶栓治疗的时间窗一样吗?时间窗是否存在个体差异?怎么评价等等.20年来,人们通过临床试验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做了许多的努力,以期使更多的患者获益.

  • 老年患者应用抗血小板药物的收益与风险

    作者:司全金;李开亮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速,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及病死率日趋上升.老年患者是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高发人群,病死率也高于一般人群.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抗血小板药物对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事件可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老年人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然而,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也存在很大的潜在风险,例如消化系统溃疡出血以及其他重要脏器出血如脑出血等,甚至是致命性的.由于高龄老年患者特殊的生理代谢特点,更易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从而使其依从性降低导致抗血小板治疗失败.因此,治疗前充分评估其抗血小板治疗的获益以及相关风险,然后再选择佳治疗方案尤为重要.

  • 老年房颤患者的抗栓治疗

    作者:蹇在金;刘岁丰

    近10余年来,大量循证医学证据显示,抗栓治疗可使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明显获益.2010年ESC房颤治疗指南中,已将房颤的抗栓治疗摆在了房颤三大治疗之首,这足以显示抗栓治疗的重要性[1].但是,老年房颤患者抗栓治疗获益的同时,有较高的出血风险.此外,老年人往往罹患多种疾病而服多种药物,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影响抗栓药物的代谢和疗效.老年患者的各种高危因素,使抗栓治疗复杂化.因此,老年房颤患者的抗栓治疗方案,必须慎重考虑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手段和良好前景.

  • 《2013年美国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处理指南》解读

    作者:马路;杨晔

    2013年1月,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ACCF)与AHA在<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ACC)发布了<2013 ACCF/AHA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处理指南>(以下简称<指南>)[1].与1999、2004年版指南以及2007年和2009年2次重点更新比较,新指南内容更加丰富,证据更加充分 .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