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神经病学 >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Geriatric Heart Brain and Vessel Diseases 중화로년심뇌혈관병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主办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影响因子: 2.32
  • 审稿时间: 6-9个月
  • 国际刊号: 1009-0126
  • 国内刊号: 11-4468/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www.lnxnxg.cbpt.cnki.net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李小鹰
  • 类 别: 神经病学
期刊荣誉:
  • 磁共振成像示踪观察脑缺血大鼠脑室内移植神经干细胞的实验研究

    作者:薛静;高培毅;李晋;安沂华;黄华

    目的 探讨MRI示踪观察脑缺血大鼠脑室内移植的标记神经干细胞的分布和迁移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16只雄性SD大鼠制做脑梗死模型,随机分为标记组和未标记组,每组8只,分别于脑梗死对侧侧脑室内立体定向移植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标记和未经标记的神经干细胞.移植细胞后,不同时间点分别进行MRI连续成像观察,之后进行大鼠脑组织冷冻切片的普鲁士蓝染色.结果 标记组移植后即刻的MRI即可观察到大鼠侧脑室内的移植标记细胞,移植后7天脑梗死皮质下即可见到低信号影,各对应时间点组织切片的普鲁士蓝染色与MRI结果相符.结论 MRI能够在活体内连续无创的示踪观察大鼠侧脑室移植的标记神经干细胞的迁移及分布情况.

  • 盐酸多奈哌齐对血管性痴呆小鼠认知功能及P300电位的影响

    作者:王雪笠;吕佩源;于曾洋;于宝成;张笋;贺银方

    目的 探讨具有认知功能改变的血管性痴呆小鼠P300电位的变化特征及盐酸多奈哌齐对其影响.方法 48只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血管性痴呆模型组(模型组)和多奈哌齐组,每组16只.应用双侧颈总动脉线结反复缺血再灌注法制备血管性痴呆小鼠模型,采用盐酸多奈哌齐连续治疗4周,利用跳台试验和水迷宫试验观测其行为学改变,测定P300电位.结果 与多奈哌齐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学习成绩为反应时间长,游全程时间长,错误次数多,记忆成绩为跳台试验潜伏时间短,游全程时间长,错误次数多(P

  • 缺氧预适应和前胡丙素预处理对心肌受磷蛋白磷酸化水平的影响

    作者:陈开祥;祝宝华;刘晨;奚群英;张能锋;王金桂;于晓頔

    目的 探讨缺氧预适应和前胡丙素预处理对大鼠心肌受磷蛋白磷酸化水平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缺氧复氧损伤组(HR组)、缺氧预适应组(HP组)和前胡丙素预处理组(PP组).用蛋白激酶A抑制剂H-89进行干预,4组再分别分为H-89阴性组和H-89阳性组.检测各组间细胞上清乳酸脱氢酶(LDH);流式细胞术检测[Ca(2+)]I;放射自显影法检测受磷蛋白的磷酸化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HR组的LDH和[ca(2+)]I显著升高(PO.05);HP组和PP组受磷蛋白磷酸化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增加15.6%和16.8%(P<0.05),而HR组较对照组降低29.3%(P

  • 糖基化终产物对单核细胞源性巨噬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表达的影响

    作者:杨启红;徐强;司良毅

    目的 研究糖基化终产物(AGEs)对单核细胞源性巨噬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PPARy)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AGEs-牛血清白蛋白(AGEs-BSA)与佛波酯(PMA)诱导分化72 h后的巨噬细胞共同孵育,按加入AGEs-BSA的浓度不同分为A组(50 mg/L)、B组(100 mg/L)、C组(200 mg/L)、D组(400 mg/L),另外仅加100 mg/L BSA的为对照组,各组分别处理细胞24 h,另用200 mg/L AGEs-BSA分别于0、12、24、36和48 h时处理细胞,运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PPARγ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细胞PPARγ mRNA 和蛋白的表达量A组为0.727±O.041和1.260±0.033、B组0.655±0.029和1.059±0.047、C组0.527±0.032 和0.899±0.036、D组0.353±0.026和0.415±0.025;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

  • 吡格列酮和胰岛素对内皮祖细胞增殖和凋亡及分泌一氧化氮的影响

    作者:邸春霞;陆庆明;郭文怡;王海昌;张荣庆;殷忠

    目的 观察吡格列酮和胰岛素对大鼠骨髓内皮祖细胞(EPCs)的增殖能力、凋亡及分泌NO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珐取正常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吡格列酮组和非吡格列酮组,各16只,分别给予吡格列酮和生理盐水灌胃预处理.喂养10天后,断颈处死,密度梯度离心法取骨髓单个核细胞,在M199培养液中培养扩增EPCs并进行鉴定.贴壁细胞培养4天后,将吡格列酮组EPCs消化后进一步分为两组,分别给予胰岛素(1 nmol/L)或空白干预,非吡格列酮组EPCs处理同吡格列酮组EPCs.24 h后检测N0水平,3天后检测凋亡情况,7天后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结果 吡格列酮预处理能提高EPCs数量(P<0.01),吡格列酮预处理和(或)体外给予胰岛素干预组EPCs与未处理组细胞相比EPCs增殖能力提高(P<0.01),凋亡程度降低(P<0.05),培养上清中NO浓度增加(P<0.05).结论 体内吡格列酮预处理与体外胰岛素干预均能促进EPCs增殖,抑制EPCs凋亡,并促进EPCs分泌N0,且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

  • 巴曲酶对体外培养下内皮祖细胞数量及功能的影响

    作者:孙小杰;胡何节;邓福生;王晓天

    目的 探讨巴曲酶(DF-521)对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数量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外周血获取单个核细胞,将其接种在细胞培养板中,分为对照组、低剂量干预组(DF-521 0.05BU/ml)、中剂量干预组(DF-521 0.1 BU/ml)和高剂量干预组(DF-521 0.2 BU/ml).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FITC标记的荆豆凝集素"和"DiI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双染色阳性细胞为正在分化的EPCs,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标记并进一步鉴定EPCs.MTT比色法、改良的Boyden小室及黏附能力测定EPCs的增殖、迁移和黏附能力.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DF-521干预组均随浓度增加明显提高EPCs的数量;中剂量干预组作用24 h时对EPCs的数量影响为显著,较对照组增加近1倍(P<0.05).DF-521对于EPCs的增殖、迁移、黏附能力也有显著的改善(P

  • 颈动脉狭窄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作者:李毓萍;刘颖萍;何秉贤

    1 概述脑卒中占据美国死亡榜的第3位(仅次于心脏病和癌症),也是常见的致死、长期致残和住院的原因之一[1].每年有近100万脑卒中相关事件发生,包括70万新的或复发的脑卒中.医疗费用巨大,估计2006年脑卒中的直接和间接费用约579亿美元[1].脑卒中有若干独立的危险因素,其中绝大多数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或脑卒中病史者每年事件的复发率大约是7%[2].目前对此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原发预防以减少其发生就显得尤为重要.脑卒中又是可预防的,对个体和人群的联合干预可降低高达50%全球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3].

  • 肺动脉高压治疗的新进展

    作者:侯海军;智光;王广义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lhypertension,PAH)是以肺小动脉的血管痉挛、内膜增生和重构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血管收缩、血管壁重建及原位血栓形成3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使肺血管阻力进行性升高,终引起右心功能衰竭和死亡[1].

  • 糖代谢异常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作者:张丽;金玉华

    国内外研究证实,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明显增加,其中部分是由于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引起.随着2003年"糖尿病前期"概念的提出,即包括了糖耐量减低(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和空腹血糖受损(impaired fasting glucose,IFG)两方面,认为该阶段心血管重构可能已经开始,并增加了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现就糖代谢异常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作一综述.

  •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脑卒中

    作者:赵伟;薛蓉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睡眠状态下反复出现呼吸暂停(SA)和(或)低通气(SH),引起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从而使机体发生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的临床综合征.SAS由于发生在睡眠中,所以不被重视,流行病学资料表明,SAS在成人群体中的发病率为2%~4%,在老年人中更为常见[1].

  • 睡眠知觉障碍的研究进展

    作者:彭华;赵忠新

    1 有关睡眠知觉障碍诊断的研究现状睡眠知觉障碍(以前通称主观性失眠)是指睡眠状态感知不良,表现为人睡困难、睡眠不足或增多、根本不能入睡.虽然患者主诉失眠或白天过度思睡,但并无睡眠紊乱的客观证据.

  • 中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分析

    作者:宋宛竹

    颈动脉形态较直,且与皮肤平行,故颈总动脉的内膜中层厚度容易测量,因而颈动脉超声检测可作为观察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窗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冠心病在中老年人群中逐年增加.我们通过观察中老年人群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筛选高危人群,以指导临床医师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

  • 16例上矢状窦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

    作者:居来提·阿布都克热木;阿娜尔汗·热合曼;艾合买体·扎依尔

    上矢状窦血栓形成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一种特殊形式,临床表现复杂多变,诊断较为困难.现将我们近年确诊上矢状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治疗及预后进行总结分析,旨在探讨上矢状窦血栓形成的早期发现、治疗及预后的关系.

  • 高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后迟发假性动脉瘤一例

    作者:朱冰坡;高伟;张玉霄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76岁,于2007年9月4日入院.入院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不适,伴疼痛,疼痛呈持续性,性质较剧烈,以剑突下为重.入院时,意识清楚,双肺呼吸音清晰,两肺底可闻及湿哕音,以右肺为重,心界向左扩大,心率86次/min,心律齐,血压90/60 mm Hg(1 mm Hg=0.133kPa).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及额外心音.腹部无异常体征,双下肢轻度水肿.入院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心功能Killip 2级,高血压.给予患者纠正心力衰竭、抗血小板(阿司匹林100 mg加氯吡格雷75 mg,1次/d)治疗.入院当天,患者出现急性左室心力衰竭,后行急诊主动脉球囊反搏及冠状动脉造影,造影提示:前降支狭窄;右冠状动脉锐缘支开口狭窄,未给予干预.

  • 重组人脑利钠肽成功救治高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一例

    作者:于鹤鹏;张丽萍;段留法;李冬云;盛莉;叶平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97岁,主因"发现血压升高40余年、尿少半月余"于2005年6月3 13入院.患者1960年发现血压升高,血压波动于160~190/60~70 mm Hg(1 mm Hg=0.133 kPa),曾于1975、1977、1985年3次出现高血压危象.1991年诊断为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2001年诊断为2型糖尿病.入院后诊断为高血压3级,极高危;高血压性心脏病,NYHAⅢ级.2005年6月4 13因血压升高、肺部感染出现呼吸困难症状,体检双肺可闻及大量湿哕音,诊断为急性左心功能不全,给予去乙酰毛花苷、吗啡、呋塞米等药物治疗后症状缓解.

  • 高龄心房颤动伴快-慢综合征患者反复心室长间歇药物治疗一例

    作者:张秀锦;英明中;刘宏伟;樊瑾;丁一妹;李小鹰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89岁,因脑梗死后遗症自1998年住院至今,持续卧床4年余,既往有冠心病、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2005年12月因I型呼吸衰竭行气管切开术,持续机械通气.住院期间因反复肺部感染而诱发心、脑、肾、肝、胃肠道等多器官功能衰竭,经全面治疗,现各器官功能相对稳定.2005年6月开始出现阵发性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心率快140次/min,转复后呈寞性心动过缓或交界性心律,心率多在45~55次/min,以心房颤动心律为主,无心室长间歇.2007年7月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心室长间歇,多在心房颤动转复为窦性心律的过程中出现,心室长间歇3~10 S不等,长10.2 s,有时伴血压下降,为猝死高危,有置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指征.

  • 无创影像学检查在冠心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吴学思

    随着冠心病发病率的日益增加,正确诊断冠心病并进行合理的二级预防已成为对心血管专业医师的基本要求.有创的冠状动脉造影虽然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但显然不能满足对冠心病患者全面评价的需求.无创的各种影像学检查在近10~20年蓬勃发展,也得到广泛应用.正确认识各种无创影像学检查在冠心病领域的应用,根据需要合理进行选择是正确评价和治疗冠心病的基础.常用于冠心病领域的检查包括超声心动图、心脏核素显像(包括心肌血流灌注、心肌代谢显像和心血池显像)、多层螺旋CT、心脏MRl等,以下将从诊断和结构功能评价两方面分别进行阐述.

  •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影像学进展

    作者:李坤成

    脑卒中是目前世界范围内致残率、病死率高的疾病之一,我国在步入老龄化社会的同时,脑卒中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病年龄也趋于年轻化,其中以缺血性脑卒中为多见(占75%~90%).尽管缺血性脑卒中多为非致命性,但是致残率很高,因此,一直是世界医学领域的重大研究课题之一.神经影像学的飞速发展,尤其是各种功能成像不仅能显示形态学变化,而且能提供脑血流、代谢等方面的信息,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诊断和正确治疗发挥了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1,2].现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影像学研究进展作一重点介绍.

  • 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后循环CT灌注研究

    作者:雷静;高培毅;林燕

    目的 探讨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后循环脑组织的动态CT灌注成像方法研究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4例临床诊断为椎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所致的椎基底动脉系统TIA的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和后循环脑组织的动态CT灌注成像等检查.测定局部脑血流量(rCBF),局部脑血容量(r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造影荆达峰时间(TTP)定量数据,并根据影像学表现进行脑梗死前期分期.结果 入选者DSA显示椎动脉中、重度狭窄率为60%~100%,头颅CT平扫均未发现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病灶,而CT脑灌注成像有13例患者发现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低灌注区.共检出16个低灌注区,其中2例患者整个后循环供血区较同层面前循环供血区TTP明显延迟,1例双侧小脑半球可见2个局部低灌注区.16个低灌注区进行脑梗死前期的分期,Ⅰ2期:15个,Ⅱ1期:1个.结论 后循环脑组织CT灌注成像技术可以辅助定性及定量评估椎基底动脉TIA患者是否处于脑梗死前期,并根据定量分析了解后循环供血脑组织的病理生理学状态.

  • 磁共振血管成像显示颅内大血管闭塞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相关研究

    作者:薛静;高培毅;林燕;廖晓凌;王伊龙

    目的 对照不同大血管病变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主要临床结局,探讨磁共振血管造影术(MRA)对大血管病变分型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价值.方法 选择发病6 h内、急诊MRI显示存在缺血半暗带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7例,根据MRA是否存在颅内大血管闭塞分为无闭塞错配未溶栓组(无闭塞组,20例)和有闭塞错配未溶栓组(闭塞组,27例),常规治疗90天后,随访两组改良的Ranking量表(mRS)评分结果.结果 闭塞组与无闭塞组接受常规治疗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03);治疗90天后随访,无闭塞组疗效显著优于闭塞组(P

  • 心率及心率波动对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

    作者:黄美萍;郭英;刘辉;郑君惠;沈云;茹光藤;梁长虹;余丹青

    目的 回顾性分析心率及心率波动对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29例疑为冠心痛的患者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检查的原始数据在心动周期的40%~80%时相上进行图像重组.对直径>1.5mm冠状动脉节段进行评分(≤3分为满足临床诊断).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分析平均心率及心率波动对图像质量的影响.结果 扫描时所有患者心率33~108 次/min,平均62.2次/min.心率波动0.2~46.9次/min,平均4.4次/min.在佳重组时相上,可满足诊断的图像占93.9%.图像质量与平均心率及心率波动显著相关.心率<69.7次/min及心率波动<15.7次/min时,可获得优良的图像质量;心率<63次/min时,舒张期重组的图像质量佳;心率>67次/min时,收缩期重组的图像质量佳.重组时相窗从舒张期切换至收缩期的心率范围为63~67次/min.结论 心率及心率波动对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图像质量有重要影响,减低心率及心率波动可提高图像质量.

  • 九例急性双侧半球大灶脑梗死的临床特点

    作者:曲方;周中和;何凡;张广生;穆新宇

    目的 探讨急性双侧半球大灶脑梗死的临床特点、预后及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 对9例急性双侧半球大灶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症状和体征、神经影像所见以及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1种以上病史,曾患脑梗死6例.所有患者均表现意识障碍和四肢瘫痪.9例患者中,6例见双眼球水平徘徊,3例见双眼球向一侧凝视.头颅CT或MRI均显示双侧额、顶、颞叶或基底节区大片状低密度影或异常信号.5例死于脑疝或并发症,4例呈去皮质状态.结论 9例急性双侧半球脑梗死系双侧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支配区的大灶梗死,心源性或主动脉源性栓塞可能是主要的原因.其预后极差.

  • 肥厚型心肌病临床特点和长期预后的回顾性分析

    作者:唐媛媛;唐博謇;方全;严晓伟

    目的 探讨肥厚型心肌病(HCM)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长期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117例经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的HCM患者的临床资料、ECG、超声心动图特点.结果 患者的主要症状为心前区不适、胸痛、心悸、呼吸困难、头晕、晕厥、心脏杂音等.ECG主要表现为房性期前收缩、心房颤动、房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合并异常Q波、ST-T改变、左心室高电压等.平均追踪随访(4.5土2.8)年,死亡18例,猝死3例,,心力衰竭、肺部感染死亡4例,脑卒中死亡4例,肿瘤及其相关原因死亡7例.患者年龄、性剐、症状和超声心动图参数与患者的预后无明确的相关性.结论 HCM临床表现并不特异,超声心动图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 老年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俞欢;李勇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144例老年患者行头颅磁共振血管造影术(MRA)检测,将颅内动脉狭窄者29例为狭窄组,其余125例为非狭窄组,比较两组间2型糖尿病、高血压的患病情况,血压,空腹和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C肽,尿白蛋白肌酐比(Alb/Cr),血脂水平,分析颅内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颅内动脉狭窄明显增加(P=O.002),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危险高,狭窄组和非狭窄组患者的TG、HbAlc、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尿Alb/Cr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HbAlc和尿Alb/Cr是颅内动脉狭窄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患者颅内动脉狭窄与糖、脂代谢紊乱相关.

  • Wallenberg综合征患者继发意识障碍的原因分析

    作者:苗旺;杨期东;王蕾;刘恒方;罗红波;鲍娟;郭伟新

    目的 探讨Wallenberg综合征患者继发意识障碍的原因分析.方法 37例Wallenberg综合征意识障碍患者行头颅影像学检查,对部分患者出现的异常呼吸形式进行分析,侧脑室前角穿刺测定侧脑室压力患者20例(侧脑室穿刺组),记录意识障碍持续时间,并与保守治疗的17例患者(保守治疗组)意识障碍持续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Wallenberg综合征意识障碍患者第四脑室闭塞,急性幕上积水;颅内压明显升高;部分患者出现大脑半球受损的呼吸类型;侧脑室穿刺组患者意识障碍迅速恢复(12.7士5.3)h,异常呼吸类型迅速消失.保守治疗组患者意识障碍恢复慢(10.1±5.2)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幕上积水可能是Wallenberg综合征意识障碍的主要原因.

  •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侧支循环与心功能恢复的关系

    作者:岳文伟;刘爱婷;王涛;张丽莉;崔前英;贾如意;刘同宝

    目的 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既往有心肌梗死病史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患者血运重建前后整体和局部心功能变化.方法 选择38例既往有心肌梗死病史并血运重建成功的CTO患者,将其分为两组:A组为术前显示CTO处存在通畅的侧支或逆灌血流患者22例;B组为术前显示CTO处无侧支或逆灌血流患者16例.所有患者术前、术后6周均行RT3DE及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和室壁运动评价.结果 A组患者术后6周LVEF由(53.8士5.6)%增加至(62.9士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内微出血的磁共振成像研究

    作者:韩建成;高培毅;林燕;张继红

    目的 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内微出血(CBMs)的分布特点及其与陈旧性腔隙性脑梗死和脑白质改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连续选取住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47例,分析其MRI表现.根据有无CMBs将患者分为CMBs组(72例)和无CMBs组(175例).记录CMBs的位置和个数、陈旧性腔隙性脑梗死的个数和脑白质改变的严重程度.结果 与无CMBs组患者比较,CMBs组患者年龄大、高血压、脑梗死病史、脑白质改变比例均高.CMBs组患者cMBs常见的部位依次为:基底节、皮质及皮质下区、丘脑、脑干及小脑.CMBs的分级与陈旧性腔隙性脑梗死及脑白质改变的严重程度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CMBs与脑微血管病变之间有密切关系,其可能是晚期脑微血管病变的标志.

  • Meta分析64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的诊断价值

    作者:谢元亮;金朝林;张树桐;王翔;陈发祥

    目的 探讨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64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 在Medline、Coehrane 图书馆及中国数字化期刊网/万方数据库检索2005年1月~2007年3月有关64层螺旋CT对比冠状动脉造影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断价值的文献.数据处理采用随机效应模型.结果 共纳入16篇参考文献的关于64层螺旋CT对比冠状动脉造影的应用研究,冠状动脉节段共计12 615段,4.2%的冠状动脉段无法评价被排除.冠状动脉总体敏感性90.7%,特异性95.9%,阳性似然比23.05,阴性似然比0.08,阳性预测值83.6%,阴性预测值97.3%,OR 值297.37,SROC曲线下面积O.9876.结论 64层螺旋CT在冠心病高危人群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可以作为重要10的筛查和诊断方法之一.

  •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07)概要与解读

    作者:许海燕;顼志敏;陆宗良

    新的<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1]于2007年5月公布,这对于指导我国血脂异常的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1 指南要点1.1 血脂异常的检出与心血管病整体危险评估建议>20岁的成年人至少每5年检测1次空腹血脂,包括血清TC、LDL-C、HDI-C和TG.对于缺血性心血管病及其高危人群,则应每3~6个月检测1次血脂.对于因缺血性心血管病住院治疗的患者应在入院时或24 h内检测血脂.>40岁的男性和绝经期后的女性也建议每年进行血脂检查.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