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手术室护理查房

    作者:赵赟赟

    护士长: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颈椎肥厚增生以及颈部损伤等引起颈椎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刺激或压迫颈脊髓、颈部神经、血管而产生一系列症状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颈肩痛、头晕头痛、上肢麻木、严重者双下肢痉挛、行走困难,甚至四肢麻痹,大小便障碍,出现瘫痪.

  • 针刺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系统评价

    作者:祁营洲;傅立新;熊俊;王再岭;牟蛟;卢引明

    对针刺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或半随机对照试验(quasi-RCT)按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方法进行系统评价.14篇中文文献978例患者满足纳入标准,但均为低质量试验.纳入的9个试验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Ashworth评分、Carr-Shepherd运动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髋内收肌张力评分中试验组和对照组均无差别,而Fugel-Meyer评分中1项研究、Barthel指数评分中3项研究试验组优于对照组.由于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上的缺陷,尤其是缺乏远期功能性结局指标,虽显示针刺有改善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趋势,无不良反应,但目前尚不能对其疗效得出肯定结论,因此开展更多高质量、多中心的RCT非常必要.

  • 自制防足下垂固定器在下肢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刘艳;袁观惺;李言

    目的:为肢体瘫痪患者设计防足下垂固定装置,以防止患者长期足下垂引起肢体废用性萎缩,并探讨其对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防足下垂固定器由放置下肢及足部的T型凹槽及覆盖在上面的海绵两部分组成。将108例下肢瘫痪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53例和研究组55例,对照组患者按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使用防足下垂固定器。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和下肢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仰卧位)。结果治疗前,两组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和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1个月后,研究组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为(90.85±3.02)分,对照组为(83.50±2.4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52, P<0.05);研究组下肢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为(30.90±2.14)分,对照组为(22.13±2.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75,P<0.05)。结论防足下垂固定器有利于患者下肢功能康复,可有效替代护理人员手工固定,适合下肢瘫痪患者使用。

  • 超声诊断左肾上腺醛固酮瘤伴双肾海绵肾1例

    作者:苏光明;徐天骄;夏隽;祝莉

    患者,女,38岁.反复四肢麻痹4年、加重1年,前来就诊.临床表现:近4年来间歇性四肢麻痹伴口干、多饮,补充电解质后症状可以缓解;发病时血压升高,高达200/130 mmHg.化验提示:尿醛固酮40.2 nmol/L,血浆醛固酮633 pmol/L,血钾2.94 mmol/L,尿素氮3.7 mmol/L,肌酐96.7 mmol/L,尿pH 7.0.超声所见:于左肾上腺区可见一大小为2.0 cm×1.7 cm的边界清晰、类圆形的实性低回声团块,似有包膜,随呼吸与左肾同步移动.

  • 双侧延髓内侧梗死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常文广;刘鹏;高绚照

    目的 分析双侧延髓内侧梗死的临床特点,提高双侧延髓内侧梗死的早期诊断率.方法 收集河南省新乡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例患者和国内报道的11例双侧延髓内侧梗死的临床资料,对12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双侧延髓内侧梗死临床表现多样,多为急性起病或进行性加重的四肢无力,饮水呛咳、吞咽困难和构音障碍,深浅感觉异常,偏瘫,病情严重时可导致呼吸衰竭.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系列影像学特征表现为,双侧延髓内侧高信号,类似“心型”外观.结论 双侧延髓内侧梗死临床罕见,预后差,易误诊,对于四肢瘫患者,临床医师应密切观察病情演变,多开拓临床思路,尽早行头颅磁共振检查将有助于临床的诊断.

  • 脑干腹侧中线旁对称性脑梗死的临床及影像学分析

    作者:王雪梅;蔡丽朋;王艳玲;耿晓坤;魏建朝;孟繁花;张伟东;杜会山

    目的 探讨脑干腹侧部中线旁对称性脑梗死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11例脑干腹侧部中线旁对称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7例孤立性脑干病灶与4例合并后循环其他部位病灶患者,6例老年与5例中青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均为急性起病,以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眼球运动障碍及四肢瘫痪为主要特点;病灶累及延髓1例,延髓脑桥交界区1例,单纯累及脑桥3例,同时累及中脑和脑桥4例,单纯累及中脑2例;3例死亡,3例持续性意识障碍,5例好转.孤立性脑干病灶与后循环多发病灶患者高脂血症、吸烟史和出院改良的Rankin量表≥4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老年患者意识障碍、合并肺感染、死亡或未愈比例较中青年患者高(P<0.05,P<0.01).结论 脑干腹侧部中线旁对称性脑梗死是椎基底动脉梗死的一种特殊类型,常见病因为椎基底动脉穿支闭塞,临床症状复杂多样,老年患者预后更差.

  • 九例急性双侧半球大灶脑梗死的临床特点

    作者:曲方;周中和;何凡;张广生;穆新宇

    目的 探讨急性双侧半球大灶脑梗死的临床特点、预后及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 对9例急性双侧半球大灶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症状和体征、神经影像所见以及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1种以上病史,曾患脑梗死6例.所有患者均表现意识障碍和四肢瘫痪.9例患者中,6例见双眼球水平徘徊,3例见双眼球向一侧凝视.头颅CT或MRI均显示双侧额、顶、颞叶或基底节区大片状低密度影或异常信号.5例死于脑疝或并发症,4例呈去皮质状态.结论 9例急性双侧半球脑梗死系双侧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支配区的大灶梗死,心源性或主动脉源性栓塞可能是主要的原因.其预后极差.

  • 手足口病合并急性弛缓性麻痹患儿的脊髓磁共振特点及临床随访研究

    作者:张璐;王玉光;方瑞乐;杨钧;周安

    目的 研究8例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 disease,HFMD)并发急性弛缓性麻痹(AFP)患儿的脊髓MRI特点并进行临床随访.方法 观察8例于足口病并发急性弛缓性麻痹患儿临床特点,于起病2周行脊髓和头颅MRI检查,早期进行针对性功能锻炼、药物治疗,并儿随访3个月.结果 8例手足口病并发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中,2例四肢瘫痪,1例双下肢瘫痪,5例单侧下肢瘫痪.大部分患儿表现为轻瘫,以下肢麻痹为主.病程2周行脊髓MRI,示患儿脊髓病变集中于颈2~7和(或)胸12~腰1,表现为脊髓前角T1长T2信号.脊髓前角病变严重程度与临床表现、预后相关.下肢瘫痪恢复较快,四肢瘫痪者,恢复缓慢;并发脑炎者,恢复相对较慢.结论 本组手足口病患儿合并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约占0.83%.AFP病变涉及颈2~7和(或)胸12~腰1脊髓前角区,引起所支配的上肢和(或)下肢肌群的急性弛缓性麻痹.随访结果显示,手足口病伴发AFP可能是可逆性病变,单侧下肢瘫痪恢复快,四肢瘫痪恢复慢.MRI可准确的显示脊髓病,变,对全面评估病情及预后有重要价值.

  • 佩-梅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任晓噋;方方

    佩-梅病(Pelizaeus-Merzbacher disease, PMD)是一种罕见的X-连锁隐性遗传性脑白质营养不良性疾病,是由于编码蛋白脂蛋白1(proteolipid pro-tein l, PLP1)基因突变致病。 PMD 特征性病理改变为神经髓鞘不能正常形成,而非其他遗传性脑白质营养不良那样脱髓鞘改变。早在1885年,Pelizaeus首先报道了5例男性患儿的家系,主要表现为眼球震颤、四肢麻痹、共济失调、发育迟缓等。1910年, Merzbacher再次对这个家系进行研究,发现本病具有X 连锁隐性遗传特征,且在脑组织活检中发现白质髓鞘缺失,故将此病命名为PMD。本病是一种严重致死、致残性神经遗传病,其发病率美国为1:200000~1:500000,德国为0.13:100000,捷克为1:90000。我国于2006年报道此病,缺乏相关的发病率研究。

  • 再谈头颅移植

    作者:朱国旺

    美国顶尖名医怀特准备在乌克兰进行一项破天荒的手术,将一名四肢麻痹患者的头颅切下来连接到新的身体,手术若成功,将为器官移植写下新的一页.这项"移植灵魂"的手术将由曾成功进行猴头移植的脑外科医生怀特操刀,他对手术满怀信心,并已辞去"克里夫兰都会卫生治疗中心"的医生职务及"凯斯西方保留大学"的教职,专心准备这项估计耗费四百万美元的手术.他表示,人类进行肾脏移植只不过是50年前的事,医学技术突飞猛进,头颅移植手术的概念是可行的.

  • 肾上腺神经纤维瘤1例

    作者:詹胜利;钱叶勇;石炳毅

    患者,女性,46岁.体检发现右肾上腺肿物于2002年6月入院,患病以来,血压无升高及波动,无全身乏力及四肢麻痹,无尿量增多、尿频、尿急、尿痛及肉眼血尿等不适,入院时血压16/11kPa,胸片及心电图均正常,B超:右肾上腺实性包块,余未见异常,ECT:双肾功能正常,CT:右肾上腺肿瘤(嗜铬细胞瘤可能大),血常规、肝肾功、Pt Pa均正常,24小时尿VMA 34.5μmol/24h,血浆醛固酮(卧位)45.9pmol/L,(立位)270.9pmol/L,血浆肾素活性(卧位)0.01μg/L/h,(立位)1.52μg/L/h,血浆血管紧张素Ⅱ(卧位)42.3ng/L,(立位)59.7ng/L,24小时尿醛固酮27.3nmol/L,24小时尿游离皮质醇329nmol/24h,血儿茶酚胺:肾上腺素1.660ng/ml,去甲肾上腺素0.125ng/ml,多巴胺0.398ng/ml.初步诊断:右肾上腺肿瘤(嗜铬细胞瘤).

  • Graves病合并周期性麻痹误诊1例

    作者:杨莹;冯振中;张瑛;李显丽

    患者,男,42岁.因"反复四肢软瘫,怕热,多食,心悸,消瘦半年"于2008年11月20日入院.患者于半年前反复出现突发性四肢软瘫,且呈对称分布,夜间多发,一般从下肢开始,逐渐向上发展,远端症状较近端为甚,发作时不能持物,每次发作持续3~4小时,可自行缓解,伴怕热,多汗,多食,易饥饿,手抖,心悸,烦躁,易怒.

  • 以腕下垂为突出表现的分水岭脑梗死

    作者:彭道勇;王苏平

    1 病例资料男,74岁.因无诱因突然出现左手腕下垂来我院就诊.既往体健.查体:体温36.5℃,脉搏80/min,血压120/70mmHg.心肺听诊未闻及异常.意识清,语言流利,颅神经检查未见异常,左上肢近端肌力Ⅳ级,远端肌力0级,左下肢及右侧肢体肌力Ⅴ级.

    关键词: 脑梗死 四肢麻痹
  • 闭锁综合征3例

    作者:顾承志;黄志东;赵晓晖;黄怀宇

    闭锁综合征(locked-in syndrome,LS),又称去传出状态,是临床上不太常见的一种特殊意识状态.现将我院收治的3例LS报告如下,并结合文献加以讨论.

  • 手足口病合并急性下肢弛缓性麻痹九例神经传导检查分析

    作者:卢娜;周敏杰;沈瑛;周玲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 HFMD)合并急性下肢弛缓性麻痹( AFP)患儿临床及神经传导检查特点。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肌电图室行神经传导检查的HFMD合并AFP患儿9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和神经传导检查结果。结果9例患儿均发热起病,热程5~7 d,伴指趾、手足心皮疹,7例口腔溃疡,6例精神差。起病3~7d出现下肢弛缓性麻痹,均为单下肢瘫,表现为患肢活动减少,肌力下降至Ⅰ~Ⅲ级。患肢股神经和/或胫神经和/或腓神经运动传导动作电位波幅均有明显下降,1例运动传导速度轻度减慢,运动传导远端潜伏期均无明显异常。结论 HFMD合并AFP多发生在疾病早期,股神经易累及;神经损害的表现以运动传导动作电位波幅下降显著。对于HFMD患儿,要重视肢体功能的检查,周围神经传导检查可早期评估病变,以便及时治疗,减少瘫痪的发生。

  • 极重度肉毒中毒1例

    作者:范晶

    患儿,男,5岁,汉族.以乏力、头晕4d,加重1d为主诉于2002年4月16日入院.患儿于入院前4d食用自制霉豆腐,半天后出现乏力、头晕、视力模糊、吞咽困难、便秘、四肢麻痹等症状.查体:R 40/min、P 120/min,神志清,精神差,抱入病房,双眼睑不能闭合,双侧瞳孔等大,直径约6mm,对光反射弱.双肺呼吸音减弱.四肢肌力均为Ⅱ级,肌张力Ⅲ级,膝、跟腱反射未引出.入院后粪厌氧菌培养证实为A型肉毒梭杆菌,确诊为A型肉毒中毒.入院第2d行气管切开术,机械通气,床头部抬高30°,监测血气,抗感染及营养支持、对症治疗.

  • T12右侧关节增生骨赘压迫脊髓不全瘫1例

    作者:冯子明;黄成彬;罗高斌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患者,女,51岁,2年前因抬重物后出现双下肢后侧放射痛,呈一过性发作,数分钟后症状缓解;6 d后发现右下肢乏力,右足下垂,行走活动困难,尤其上楼时明显.16个月后左下肢也出现无力,症状类似右下肢,大小便尚能自解.起病以前患者无明显腰痛、乏力症状,双下肢肌力、感觉无异常.患者于2006年2月13日入院,入院查体:腰椎生理曲度稍变直,骶棘肌稍紧张,胸、腰椎活动度基本正常,胸腰椎棘突及两侧椎旁无明显压痛;双下肢足下垂、踝关节背伸、内翻及外翻障碍,脚趾不能背伸;肌力:胫前肌1级,腓骨长短肌1级,趾背伸肌1级,髋、膝关节曲伸肌力均有5级,踝跖曲肌力5级,趾曲肌力5级;双下肢膝腱反射、跟腱反射均减弱;双下肢小腿外侧及足背感觉减退.胸、腰椎X线正侧位摄片:胸、腰椎骨质未见明显异常;MRI检查:T12右侧小关节部肿物向椎管内突出压迫脊髓,脊髓有变性信号.

  • 低位颈髓损伤患者的手部功能重建

    作者:张世民;侯春林;刘大雄;张连生

    目的:总结颈髓损伤四肢瘫患者开展后期肌腱转移重建手功能的临床经验.方法:对5例残留C6、C7运动神经平面的颈髓损伤患者,利用残留的前臂功能肌肉进行肌腱转位术,重建拇指的侧捏和手指的抓握功能.结果:5例患者经平均1.5年随访,手功能均有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自理和自立能力获得提高.结论:在低位颈髓损伤伴手部功能障碍的患者开展后期的肌腱转移,重建拇指侧捏和手的抓握功能,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显著意义.

  • 乌头中毒致多形室性心动过速1例

    作者:叶金枝;何青霞

    患者男性,73岁.因煮食附子汤后恶心、呕吐、腹泻、四肢麻痹、胸闷4h入院.查体:血压130/80mmHg,神清,对答切题.心率70次/分,律不齐,可闻早搏.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②频发室性早搏伴短阵室性心动过速;③偶发房性早搏.给予洗胃、利尿、补液、护胃及利多卡因50mg静注后患者恢复窦性心律,胸闷、麻痹等症状好转.半小时后,心电监护示:阵发室性早搏二联律,再予利多卡因500mg维持静滴.翌日复查心电图正常.继续对症治疗与观察4d后治愈出院.

  • 一起河豚鱼食物中毒的调查

    作者:张云

    1999年12月20日,我市某工程队的8名民工因误食河豚鱼引起食物中毒,造成1人死亡。经流行病学调查、卫生学调查及根据检定结果,证实为河豚毒素中毒。 发病概况 1999年12月20日晚5时,某工程队的民工14人在食堂用餐,当晚主食为米饭,菜有萝卜、白菜、猪肉、鱼烧豆腐、豆腐。晚6时许,有8名民工相继出现不同程度的口渴、口唇麻木、四肢麻痹、腹痛、头晕、呼吸困难等症状。晚7时40分,病情严重的民工尹某被送到医院时,自主呼吸已停止,医务人员立即予以洗胃,采取开通静脉、心电图监护、呼吸三联、呼吸支持等措施全力抢救。次日凌晨,尹某因呼吸衰竭窒息抢救无效死亡。其他7名民工后在医院用硫酸铜溶液(CuSO4)催吐,给予对症治疗,病情逐渐好转,均于1~2天内恢复。 患者主要症状:口渴、口唇麻木、四肢麻痹8人,腹痛7人,头晕5人,呼吸困难4人。

32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