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第16届世界妇产科大会在华盛顿召开

    作者:朱明辉

    第16届世界妇产科大会于2000年9月3~8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召开。本世纪后一次世界性妇产科学术会有来自世界各国代表1万余人参加,收到并汇编论文及摘要2 500多篇。会议内容广泛,涉及妇科、产科、生殖医学、妇产科的特殊检查如超声学、内窥镜等,还讨论了妇产科领域中的伦理问题。会议分若干分会场,就各学科的许多专题,进行广泛和深入的讨论。会议期间同时展出了医疗仪器,各种诊断和治疗的设备、药物剂型的改变等,为妇产科医生提供了更多可供选择的诊治手段。许多新颖的器械,开扩了眼界,得到了很大的启发。

  • 甲状腺癌的影像学诊断

    作者:都敏;韩若凌

    甲状腺癌是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近年发病率逐年上升.甲状腺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对指导临床治疗,提高患者生存率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而早期发现及诊断均依赖于先进的影像学诊断技术.常用的甲状腺癌诊断方法包括超声、CT、MRI、ECT等.本文对各种影像学诊断方法的现状做一综述,为临床合理选择检查方法提供依据.

  • 超声波诊断仪基本原理及典型机型的介绍

    作者:吴强

    超声学是一门应用较广的学科,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它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超声诊断由实验探索阶段逐步进入了临床实用阶段.超声成像的物理学基础是超声在各种不同介质中传播的物理特性.超声成像的基本方法是向人体内发射超声波,并接收和记录由体内各种不同器官、组织、界面所反射、散射或透射的超声信号,根据该信号的特点,取得信息,作出诊断.可见超声诊断的精确度、超声诊断仪的精度与人员对于这一特性的了解程度密切相关.

  • 发酵豆粕中大豆异黄酮的超声波提取工艺

    作者:孙体健;王浩江;曹晓峰;刁海鹏

    为提高大豆异黄酮的提取率,以发酵豆粕为原料,采用超声波提取技术,通过单因素实验及正交实验对大豆异黄酮提取工艺中提取溶剂、料液比、时间、次数等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采用80%乙醇为提取剂,料液比1 g∶15ml,提取时间20 min,提取2次,大豆异黄酮提取率高,可达到0.548%.超声波提取发酵豆粕中大豆异黄酮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 恶性淋巴瘤超声图像特征分析

    作者:闫敏芳;杜起军

    目的 分析恶性淋巴瘤超声图像特点,提高超声诊断正确率. 方法 分析13例病理证实的恶性淋巴瘤患者的典型声像图表现. 结果 类圆形,极低回声,融合现象,偏心性增宽,高速高阻的动脉血流频谱是恶性淋巴瘤的超声图像特征. 结论 根据本文所提示超声图像特征,可疑恶性淋巴瘤可被检出,大多可通过活检病理学依据得到确诊,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治疗依据.

  • 动态多媒体在胎儿心脏超声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吴青青;陈焰

    随着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已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多媒体教学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医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工具,而超声学在某种程度上讲是一门解剖学和形态学的学科,强调从观察脏器图像的角度来认识各种病变,因此动态多媒体在超声教学中显得非常重要[1].在超声科教学中先天性心脏病课程的教学抽象、难懂、易混淆,学生学起来感到头疼,因此一直是授课的难点.一些抽象的概念和机理使教师感到不易讲清楚,学生也感到内容抽象,难以理解,影响了教学效果.

  • 两种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情况的超声评价

    作者:刘菊玲;李胜利;陈琮瑛;毕静茹;杨晓东;文华轩

    目的评价临产前后采取两种剖宫产术式的产妇的腹部切口及子宫切口愈合情况.方法施行新式剖宫产术的产妇400例为观察组,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产妇400例为对照组,在手术后5~7 d进行超声检查,对临产前后的两组产妇的腹部切口及子宫切口愈合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已临产的产妇腹部切口与子宫切口愈合情况和施行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相比较无显著差异.临产前的产妇实行新式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则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腹部切口愈合情况无明显差异.结论新式剖宫产术不适宜用于临产前的产妇.剖宫产术后应常规行B超检查了解切口愈合情况.

  • 超声对小儿肠套叠治疗方法选择的价值探讨

    作者:樊静;周一波;朱再生;刘江

    目的探讨超声对小儿肠套叠治疗方法选择的预测价值.方法对144例临床拟诊为肠套叠的患儿均先行超声检查,而后行空气灌肠检查或整复.结果 74例被确诊为肠套叠,70例被排除诊断.其中空气灌肠整复成功54例,不成功20例,后者行手术治疗.超声诊断肠套叠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7.3%、97.1%和97.2%.结论超声可以正确选择小儿肠套叠的治疗方法,套入部内层肠壁厚度大于1 cm,伴有肠腔液气平或腹腔积液者,应禁止空气灌肠,尽早手术复位.

    关键词: 超声学 肠套叠 儿童
  • 直背综合征16例临床与超声学诊断分析

    作者:朱雯瑾;杨芝兰;王双双

    直背综合征患者由于胸骨左缘第二、三肋间存在较响亮的收缩期喷射性杂音,临床上极易误诊为房缺、肺动脉瓣狭窄等器质性心脏病.超声心动图检查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手段之一.分析16例典型病例,以明确本病临床及超声特征,减少误诊.

  • 流动医院医技检查专业组的发展、现状及未来方向

    作者:刘爱兵;郑静晨;郝钦芳;席梅

    根据数次国际救援实践,阐述中国国际救援队流动医院检验医学、超声学、心电图学、放射学(医技检查专业组)专业的发展.总结医技检查专业在灾难医学救援中所起作用,分析医技检查专业装备和人员配备优势和某些不足并提出未来发展方向.认为医技检查专业组在灾难医学救援中起到重要诊断作用.装备保障模块化、管理科学化是未来发展方向.基于地震灾害信息的预警、预报系统是反映救援效果的基础.

  • 超声微泡造影剂介导基因转染的研究进展

    作者:沈宇宙;刘俐

    基因治疗疾病的有效性主要取决于基因转染率,基因转染载体包括病毒载体和非病毒载体.超声微泡造影剂为一种新型非病毒载体,介导基因转染具有安全、靶向、目的基因转染率高等优点,本文对近年来超声微泡造影剂介导基因转染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超声介导载药微泡靶向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擎

    超声介导载药微泡靶向药物释放(UTMD)是一种新兴的靶向给药方法,以声学微泡包裹药物后,经局部超声辐照,可实现缓释及靶向给药的双重作用.同时,超声辐照可促进组织细胞内吞作用并产生声孔作用,在不破坏细胞的情况下增加靶组织对药物的摄取.UTMD为治疗肿瘤等疾病提供了一种安全且可有效减少全身不良反应的给药方法.本文对UTMD应用于肿瘤治疗的作用机制、研究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 血栓内微泡联合尿激酶介导的超声溶栓体外实验

    作者:朱琼;高顺记;郭梦娇;高原;刘政;谢峰

    目的 探讨血栓内微泡联合尿激酶介导的超声溶栓对体外血栓的溶解效果.方法 取牛全血制作血栓样本50个,随机平均分为5组后于带有侧支循环的体外循环装置中进行处理.实验1组为超声微泡尿激酶组,实验2组为超声微泡组,实验3组为超声尿激酶组,实验4组为单纯尿激酶组,实验5组为无处理组.计算并比较各组的溶栓率.并进行HE染色及免疫荧光组织学观察.结果 实验1组溶栓率为(73.64±14.16)%,实验2组为(47.97±11.66)%,实验3组为(57.33±8.65)%,实验4组为(50.85±9.63)%,实验5组为(29.76±18.06)%.其中实验1组溶栓率高于其余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该组HE染色组织学检查可见明显多灶状血栓溶解,边缘可见血栓崩裂,免疫荧光可见纤维蛋白网断裂.结论 血栓内微泡联合尿激酶介导的超声溶栓在体外实验中可提高血栓的溶解率.

  • 不同微泡浓度对NT-3基因转染神经干细胞的影响

    作者:陈芸;宫琳;万圣祥;江长青;谭文;严飞;郑海荣

    目的 探讨低频超声下体外介导神经营养因子3(NT-3)基因转染神经干细胞的适宜超声微泡浓度.方法 体外培养神经干细胞,在24孔板中加入200μl不同浓度(分别为10%、20%和30%)微泡和20μl pEGFP-NT-3基因重组质粒(1 μg/μl)混合静置30 min.将500 μl神经干细胞悬液(3×105/ml)加入微泡和质粒混合液中,固定声强1.5 W/cm2,照射时间60 s,占空比10%,用1 MHz超声探头辐照.转染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绿色荧光蛋白表达情况,MTT法检测神经干细胞存活率.空白对照组为质粒与神经干细胞的混合物,不经超声辐照.结果 微泡浓度为10%时,细胞存活率>80.00%,但细胞转染率只有(6.26±0.58)%;微泡浓度为30%时,细胞存活率<40.00%,同时转染率低;而当微泡浓度为20%时,细胞存活率较高[(69.66±2.08)%],且细胞转染率高[(14.39±1.79)%].结论 在一定超声辐照参数条件下,微泡浓度20%的细胞转染率较高,且对细胞损伤较小,可作为神经干细胞基因转染的适宜条件.

  • 携紫杉醇和Herceptin高分子超声造影剂体外寻靶及体内肿瘤药物含量分析

    作者:骆杰;王志刚;钟世根;张群霞;宋卫香;张勇

    目的 探讨携紫杉醇和Herceptin高分子造影剂(Pac-PLGA-HER)的体外寻靶能力及体内肿瘤药物含量.方法 通过双乳化法及碳二亚胺法制备Pac-PLGA-HER,观察其与乳腺癌细胞MCF-7的结合能力.将25只种植有乳腺癌细胞MCF-7的裸鼠分为单纯紫杉醇(PTX)组、单纯载药微球(Pac-PLGA)组、单纯载药微球+超声(Pac-PLGA+ US)组、靶向载药微球(Pac-PLGA-HER)组及靶向载药微球+超声(Pac-PLGA-HER+ US)组,根据微球载药量调整到相应药物浓度,经尾静脉注入裸鼠体内,观察各组在荷瘤裸鼠肿瘤内药物含量情况.结果 Pac-PLGA-HER平均粒径为(777.40±65.90)nm,包封率为(65.84±2.25)%,载药量为(6.58士0.23)%,体外寻靶实验可观察到Pac-PLGA-HER与乳腺癌细胞MCF-7大量结合.体内药物释放实验显示Pac-PLGA-HER+ US组在裸鼠肿瘤内药物浓度高于其他各组(P<0.01).结论 Pac-PLGA-HER与乳腺癌细胞MCF-7有较好的结合能力,体内药物释放实验中Pac-PLGA-HER+US组在裸鼠肿瘤内有较高的药物浓度.

    关键词: 紫杉醇 靶向 超声学
  • 超声靶向微泡破裂增强恩度凝胶抑制裸鼠乳腺癌移植瘤血管生成

    作者:杨菁;张秀娟;陈志奎;林礼务;薛恩生;何以敉;俞丽云

    目的 探讨超声靶向微泡破裂对瘤体内注射恩度凝胶抑制裸鼠乳腺癌移植瘤血管生成作用的影响.方法 制备载恩度的PLGA-PEG-PLGA温度敏感型凝胶,检测恩度凝胶体外释放及超声辐照对药物释放的影响;建立荷人乳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分为模型组、恩度凝胶瘤体内注射组、超声靶向微泡破裂组、恩度凝胶联合超声靶向微泡破裂组,每7天治疗1次,连续3次后行肿瘤CEUS,测定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评价各种处理对肿瘤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结果 恩度凝胶在体外平稳释放约1周,超声辐照可提高恩度凝胶的释放速率;恩度凝胶瘤体内注射联合超声靶向微泡破裂处理具有明显的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作用,肿瘤CEUS峰值强度及微血管密度均明显低于模型组及恩度凝胶治疗组(P<0.05).结论 超声靶向微泡破裂可阻断荷人乳腺癌裸鼠移植瘤微循环,并有效控制恩度凝胶的药物释放速率,使之释放更多药物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作用.

  • 低强度超声对大鼠痛经模型的镇痛作用及其机制

    作者:朱婧;佘朝堃;乔海;朱辉;王智彪

    目的 观察低强度超声辐照对大鼠痛经模型的镇痛效应.方法 将75只3月龄动情间期的雌性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盐水组、模型组、超声组.采用苯甲酸雌二醇和缩宫素联合制备痛经大鼠模型,盐水组以等量生理盐水进行处理.建模成功后,超声组给予低强度超声辐照(频率200 kHz,声强0.2 W/cm2)腹部10 min,模型组和盐水组不予超声处理.观察辐照后20 min内大鼠扭体行为,记录子宫收缩波,检测子宫β-内啡肽(β-EP)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超声组大鼠扭体潜伏期显著延长,扭体次数、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子宫收缩频次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收缩波幅、张力、活动度均显著性降低(P<0.05);子宫β-EP含量显著增加(P<0.01).结论 低强度超声辐照对大鼠痛经模型具有显著镇痛效应.

  • 聚焦超声辐照仿组织体模过程中实时气泡活动及其对损伤的影响

    作者:李成海;王静;李非;王琦;李发琪

    目的 探讨聚焦超声辐照仿组织体模过程中沸腾气泡和空化气泡的演变及其对损伤的影响.方法 以聚焦超声辐照仿组织体模30 s.采用连接在体视显微镜上的高速摄影机实时监控辐照过程中的气泡活动和损伤演变,同时进行被动空化检测.在相同条件下分别重复8次实验.结果 在沸腾气泡产生前,未见宽带噪声增加,损伤同时向声源方向和远离声源方向呈“雪茄”状线性增长;毫米级沸腾气泡瞬时产生后,迅速破裂成大量微米级气泡,而后宽带噪声出现阶跃性增强并持续至辐照结束,同时损伤范围快速增大并向声源方向发展,形状由“雪茄”状变为“蝌蚪”状;沸腾气泡完全破裂时间[(9.79±1.86)s]与3~7 MHz宽带噪声出现阶跃性增强的时间[(9.75±2.84)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毫米级沸腾气泡破裂成大量微米级气泡后为空化提供了空化核,也成为损伤向声源方向前移、范围快速非线性增大及损伤形状由“雪茄”状变为“蝌蚪”状的原因.

  • 超声体表定位经皮肾穿刺活检术后并发症

    作者:吴曙军;刘宁军;朱蕴秋

    肾脏疾病分类复杂,临床诊断较困难,肾脏活组织检查(简称肾活检)已成为明确诊断、判断预后以及制定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1].本文回顾性分析于我院接受超声体表定位经皮肾穿刺活检后出现并发症的病例,旨在提高其安全性.

  • 血液透析患者血磷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关系

    作者:姚英;刘惠兰;王银娜;刘群

    目的 研究血液透析患者血磷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关系,探讨尿毒症患者不同于一般人群的致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肾内科79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应用高分辨二维超声测量血液透析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并监测血磷水平.结果 IMT≥0.93mm(高三分位值)组患者年龄、血磷和血浆tHcy水平高于IMT<0.93mm组的患者(P<0.05).IMT与年龄、血磷、Hs-CRP和tHcy呈正相关关系,与白蛋白呈负相关关系.以IMT增厚(IMT≥0.85mm,中位数)为因变量,性别、吸烟、年龄、血磷、白蛋白、tHcy和Hs-CRP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Logist回归分析,结果年龄和血磷进入了回归方程.结论 除年龄外,高血磷是血液透析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

270 条记录 1/14 页 « 12345678...131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