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木瓜蛋白酶致大鼠肺气肿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mRNA的表达

    作者:傅娟;徐永健;张珍祥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是一种具有促进细胞生长增殖作用的多肽类生长因子,在维持机体的生长发育及促进多种组织的损伤修复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通过对木瓜蛋白酶(Papain)致大鼠肺气肿模型肺组织和肺泡巨噬细胞bFGF mRNA表达的研究,来探讨其在肺气肿形成过程中与肺组织Ⅰ、Ⅲ型胶原增长的关系。 材料与方法(1)肺气肿动物模型的制备与分组:健康Wistar大鼠42只,体重200~250 g,雌雄不拘(由同济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随机分为肺气肿模型1,3,5,7,15,30天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6只。以2%戊巴比妥钠(50 mg/kg)腹腔注射麻醉动物后,实验组气管内注射8%木瓜蛋白酶(美国Sigma公司)0.05 ml/100 g,对照组以同样方法注入相应量的生理盐水。(2)组织细胞标本制作:以2%戊巴比妥钠(50 mg/kg)腹腔注射麻醉大鼠后,行气管插管,向肺内灌注生理盐水,每次5~10 ml,共8次,回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离心,弃上清,同法用RPMI1640(美国Gibco产品)培养液洗涤细胞1次,用含10%新生小牛血清(Gibco产品)的RPMI1640调细胞浓度至1×106/ml,加入铺有盖玻片的6孔培养板中,置37℃,5% CO2培养箱(Hera Cell德国产)培养24 h后,肺泡巨噬细胞贴壁,取出长有细胞的盖玻片,用4%多聚甲醛固定20~30 min,再用酒精梯度脱水后,置-70℃冰箱保存备用。灌洗肺后取下双肺,向肺内注入4%多聚甲醛,直至肺膨胀边缘变锐、胸膜展平,结扎气管,浸泡于4%多聚甲醛中固定10 h。取左下肺叶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用即用型链酶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Strept Avidin-Biotin-enzyme Complex,SABC)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试剂盒和兔抗鼠collagen Ⅰ及collagen Ⅲ多克隆抗体及DAB显色试剂盒(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4)bFGFmRNA原位杂交:用bFGF寡核苷酸探针和敏感加强型原位杂交检测试剂盒(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对组织细胞标本原位杂交。

  • 气道黏膜转移为首发的结肠癌一例

    作者:武俊平;吴琦;邢志珩;王承志;马龙艳;胡金苗;孙洪芬

    患者男,52岁,因“间断干咳、活动后气促4个月”于2015年4月9日入院。患者入院前4个月无诱因出现干咳,与体位、活动无关,偶咳少量白痰;自觉活动后气促加重,无发热、咳血、胸痛及关节痛等。胸部CT示多发小结节影,双肺间质改变。肺功能示轻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小气道中度阻塞。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剂及头孢克洛”治疗症状无明显好转,就诊于呼吸科,拟以“肺内结节待查”收住院。患者自发病以来无明显发热、盗汗、胸闷,食欲及睡眠可,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减轻。30年前患“肺结核”,规律治疗半年。否认家族遗传病史,否认食物和药物过敏史。入院体检:体温:36.5℃,血压120/70 mmHg (1 mmHg =0.133 kPa),脉搏84次/min,呼吸21次/min,意识清楚,全身表浅淋巴结未触及,口唇无发绀,双肺叩诊清音,听诊呼吸音低,未闻及干湿性啰音。无杵状指(趾),余无阳性发现。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乳酸脱氢酶(LDH)及免疫全项等检测均在正常范围。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 CEA)、甲胎蛋白、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 NSE)及总前列腺抗原正常,可溶性细胞角蛋白19片段为11.83μg/L(正常参考值:0~3.3),糖类抗原19-9为42 U/L(正常参考值:0~27)。多次痰培养和痰抗酸杆菌检测阴性。心脏彩色超声提示极少量心包积液,腹部彩色超声未见异常。胸部增强CT示支气管血管壁增厚,双肺多发微结节,小叶间隔增厚,可见少量心包积液(图1~3)。经支气管镜检查示左上、右上、右中支气管开口处黏膜充血、水肿,黏膜表面粗糙不平,表面散在粟粒样小结节,管腔狭窄(图4~6)。经支气管镜在左上支气管开口黏膜凸起处活检,病理示支气管黏膜下异型腺体浸润生长(图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甲状腺转录因子( TTF)-1、细胞角蛋白( CK)-7和胃酶样天冬氨酸蛋白酶( Napsin ) A均阴性,细胞角蛋白(CK)-20、CEA、尾型同源盒转录因子( CDX)-2及 Ki-67阳性,提示转移性腺癌(图8),不除外肠道来源。上腹强化CT肝脏未发现明显病灶,腹主动脉周围可见肿大淋巴结(图9,10)。2015年4月24日患者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PET-CT)检查示双肺弥漫多发微小结节及斑片影,部分示踪剂浓集,大标准摄取吸收值(SUVmax)为3.2,乙状结肠示踪剂局灶性浓集,SUVmax为7.6,肠壁未见异常增厚。腹主动脉周围及右侧髂血管区多发大小不等的淋巴结影,大直径为1.7 cm,SUVmax为17.9。2015年5月11日行肠镜检查,在乙状结肠部位发现结节性肿物,病理示腺癌,经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和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病理科会诊,结果支持气管黏膜转移癌来源于肠道。2015年5月21日给予奥沙利铂第1天85 mg/m2静脉滴注2 h;亚叶酸钙400 mg静脉滴注2 h;5-氟尿嘧啶400 mg/m2快速静脉注射,随后2400 mg/m2持续静脉滴注48 h,2周1次,联合贝伐单抗(5 mg/kg,2周1次)。连续2个疗程后,患者咳嗽症状进行性加重,对症止咳治疗效果不明显,在化疗期间先后出现2次咳嗽性晕厥,2015年6月18日复查胸部CT较前无明显变化,复查支气管镜检查示左上、右上、右中支气管开口处黏膜粟粒小结节较前增多,气管较前狭窄。由于患者气道黏膜病灶较为弥漫,现有的气管镜介入治疗方法包括放置支架、局部近距离放疗、光动力治疗等均无适应证,故在维持全身化疗原方案的同时给予顺铂10 mg+生理盐水6 ml/d,连续5 d雾化吸入,2周1次。患者咳嗽症状较前改善,未再出现咳嗽性晕厥。4周后复查气管镜,气道内病灶较前减少(图11~13)。目前患者在动态随访中。

  • 第74例--双肺多发性球形病灶

    作者:刘华;王金穗;蔡曦光;马慧;张书盛

    患者男性,26岁,因间断胸部隐痛2个月于2003年2月19日入院.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部针刺样隐痛,每次疼痛时间不等,常可自行缓解,同时伴有轻咳,基本无痰,无发热、咯血、气短等症状.在当地医院摄X线胸片示:两肺多发球形病灶(图1)遂来我院进一步诊治.查体:体温36.4℃,血压120/70 mm Hg(1 mm Hg=0.133 kPa),一般状况良好,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唇、甲无发绀,胸廓对称,双侧语颤正常,叩呈清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76次/min,律齐.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入院后查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红细胞沉降率(ESR)、癌胚抗原、甲胎蛋白均正常.X线胸片(图1)及胸部CT(图2)示:双肺多个大小不等、密度均匀、边界清楚的球形病灶,其中1个位于左下近膈处(图3),CT值为49.3 Hu,初步诊断为肺转移瘤.后行甲状腺核素扫描、前列腺B超、腹部、肾脏和肝脏CT扫描、全消化道钡透、骨ECT扫描等检查均未发现异常,于2003年2月25日在全身麻醉下行左下肺病灶切除术.术中见左肺多个大小不等、表面光滑、边界清楚、质硬、胸腔无积液,遂将左肺下叶前段一约2.5 cm×2.5 cm大小的肿块切除.术后病理报告为肺类癌(图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泛角蛋白(AE1/AE3)、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突触素(Syn)阳性,嗜铬酸A(CgA)、S-100蛋白散在阳性,波形蛋白(Vimentin)、HMB45、平滑肌肌动蛋白(SMA)、上皮膜抗原(EMA)、结蛋白(Desmin)阴性;其结果支持肺类癌诊断.本例患者因双肺多发,手术及放疗均有一定难度,故采用卡铂加依托泊苷进行联合化疗.该患者现已完成4个周期化疗,至目前已观察近18个月,患者一般情况良好,肺部病灶未见增大和增多.

  • 福尔马林致痛后小鼠不同脑区内FOS蛋白的表达

    作者:尹俊滨;张婷;周科成;王莉颖;夏亮;胡伟;王文

    目的 探讨小鼠足底注射福尔马林致痛后不同脑区内FOS蛋白的表达情况.方法 将5%福尔马林溶液注射到小鼠后肢足底皮下,观察注射后60min内小鼠的自发痛反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观察注射后2h同侧脊髓背角及不同脑区内FOS蛋白阳性神经元的分布情况和数量.结果 行为学结果显示:注射福尔马林60min后小鼠的舔/咬足时间及缩足次数呈现典型的双相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注射福尔马林2h后同侧脊髓背角、下丘脑室旁核、丘脑中间背侧核、前扣带回皮质、岛叶皮质及杏仁核内FOS阳性神经元的数量明显增加,同时海马齿状回区FOS蛋白的表达也有一定程度的增加.结论 在受到伤害性疼痛刺激时除了脊髓背角,感受疼痛、应激及做出防御反应的相应脑区也会被活化,表达FOS蛋白.

  • 胆囊恶性腹膜间皮瘤一例

    作者:杨雨鑫;孙鑫义;魏思忱;郑国启

    患者女,68岁,因腹部胀痛不适2个月加重伴突发右上腹剧痛2h入院。患者于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部胀痛不适,以右上腹为重,伴腹部胀满,无发热,伴纳差、食欲不振。2h 前突发右上腹持续性剧痛,阵发性加重,向后背部放射,并伴恶心、呕吐等,无寒战发热。既往37年前有石棉接触史。入院查体:体温36.0℃,脉搏8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30/80 mmHg (1 mmHg=0.133 kPa)。痛苦病容,心肺无明显异常,腹部饱满,全腹压痛,右上腹为重,无反跳痛,肝区叩击痛,Murphy征阳性,肝脾未及,移动性浊音可疑阳性,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无水肿。辅助检查:胸片未见异常。上腹部CT:胆囊不大,底部壁明显增厚,胆囊及胆总管内可见多发类圆形高密度影,肝内、外胆管扩张,腹腔可见少量腹腔积液(图1)。诊断:胆囊及胆总管多发结石,胆囊炎穿孔并腹腔积液。血常规、肝功能正常。肿瘤标记物:CEA 1.2 mg/L,CA19-95.0 mU/L;腹腔积液常规:总细胞4.88×109,有核细胞1.24×109,多核细胞0.02,未见肿瘤细胞。入院后予以抗炎治疗,效果不佳,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肝表面光滑无结节,胆囊化脓与周围组织粘连,可见少量脓液,大网膜增厚,散在分布大小不等灰白色结节,胆囊床与周围组织粘连,将胆囊充分游离,钳夹胆总管,切除,并行大网膜切除术。术后病理示:(胆囊)恶性上皮型间皮瘤(图2,3),局部瘤组织侵及黏膜层,部分组织凝固性坏死及炎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波形蛋白抗体(Vimentin)(+)(图4,5),钙视网膜蛋白(Calrentinin )(+)(图6,7),间皮细胞(mesothelialcell,MC)(+)(图8,9),细胞角蛋白抗体(cytokeratin,CK)(+)(图10,11),CEA (-)(图12),肝细胞(-)(图13)。患者术后再次出现腹腔积液,未行进一步治疗,自动出院。术后4个月随访,患者死于肠梗阻。

  • 汗腺发生过程中几种细胞外基质成分变化规律的组化研究

    作者:李建福;付小兵;盛志勇

    目的:探讨胚胎期皮肤汗腺发生过程中主要胞外基质成分的变化规律,为诱导表皮干细胞向汗腺细胞分化奠定基础.方法:分别取13~31周胚龄胎儿背部全层皮肤,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S-P法),动态观察汗腺胚芽细胞或汗腺细胞及其周围局部基质对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层粘连蛋白(LN)、纤连蛋白(FN)、细胞角蛋白-7(K7)表达情况.结果:MMP-2、MMP-7在14~20周于汗腺细胞及其周围局部基质表达逐渐加强,20~22周达峰值,此后MMP-2、MMP-7表达减弱,同期LN、FN表达主要位于基底膜及汗腺芽周围基质,并呈进行性下降趋势,20~22周达低值,此后则逐渐回升;K7始于14~16周在汗腺芽细胞内表达,并持续存在.结论:汗腺于胚龄14~16周开始发生,至第24周基本成熟;汗腺的发生与MMP-2、MMP-7、LN、FN有选择性的表达变化,提示局部MMP-2、MMP-7介导的基质分解与汗腺形态发生中所要求的局部胞外基质变化上起重要作用.

  • 正常人体腰椎间盘TNF-α含量与椎间盘分布节段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军;陈绪军;钱光;王明海

    目的 探讨正常人体腰椎间盘TNF-α含量与椎间盘分布节段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尸体解剖及术中摘除获得正常人体腰椎间盘,按标本所在的节段分为上腰椎(L1、2和L23椎间盘)和下腰椎(L4、5和L5S1椎间盘),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兔抗人lgG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椎间盘炎症反应的强弱.结果 统计学分析显示,同一人体中下腰椎椎间盘的TNF-α的含量高于上腰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下腰椎有更强烈的炎症反应.结论 在正常的人体中,下腰椎(L4、5和L5S1)椎间盘的炎性强于上腰椎(L1、2和L2、3)椎间盘,这也与临床中常见的腰痛症状发生在下腰椎相一致,提示椎间盘的炎症反应在腰痛症状产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 Ihh和PTHrP信号分子在猪跟腱止点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韩雪松;庄颜峰;张志宏;王万明;郭林

    目的 观察猪跟腱止点各层组织结构特点及Ⅰ型胶原(Col Ⅰ)、Ⅱ型胶原(ColⅡ)、X型胶原(Col X)、纤维软骨层细胞外基质以及印度豪猪蛋白(Ihh)和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PTHrP)在跟腱止点中的表达分布和定位情况.方法 根据跟腱止点的组织结构层次的不同,利用HE染色、番红O/固绿染色、天狼猩红染色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别观察跟腱止点各层组织结构特点,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Col Ⅰ、ColⅡ、Col X、纤维软骨层细胞外基质以及Ihh和PTHrP在跟腱止点中的表达分布和定位情况.结果 显微镜下可清晰观察到猪跟腱止点解剖层次,主要分为4个层次,波浪状的腱纤维、纤维软骨层(也称非钙化软骨层)、钙化软骨层和骨.跟腱止点组织Ⅰ、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证实纤维软骨层细胞外基质主要由Col Ⅰ、ColⅡ构成.跟腱止点组织中Ihh和PTHr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呈阳性表现,Ihh和PTHrP阳性区域主要集中在跟腱止点的纤维软骨层和钙化层.同时可以观察到在肥大软骨细胞细胞浆中出现浓聚现象.结论 跟腱止点纤维软骨层由纤维软骨细胞构成,是跟腱止点的重要结构,Ihh和PTHrP在跟腱止点纤维软骨层和钙化层的定位表达,提示两者在跟腱止点的形成过程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

  • 坏死性胰腺炎大鼠肠粘膜细胞表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表达的变化

    作者:赖俊浩;陈建伟;胡斌;朱玲;张宏斌;智晓凤;刘坤英

    利用大鼠坏死性胰腺炎模型,测定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内表皮生长因子(EGF)含量、及其受体与mRNA表达。探讨这些变化与坏死性胰腺炎肠粘膜屏障损伤的关系。  1.材料与方法:(1)动物与分组:采用雄性Spragure-Dawly大鼠50只,体重340~380 g,随机分为5组:虚拟手术组(Ⅰ组);其余4组分别为制模后3 h组(Ⅱ组)、6 h组(Ⅲ组)、12 h组(Ⅳ组)处死和自然死亡组(Ⅴ组)。(2)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模型的制备:采用2.5%戊巴比妥钠,1 ml/kg腹腔内麻醉后,腹部正中切口打开腹腔,在胆总管进入十二指肠开口下缘处用金属夹夹住十二指肠,然后向胰管方向注入5%牛磺酸钠1 ml/kg,注射完毕后用丝线结扎胆总管,2 min后松开银夹及胆总管处的丝线,关腹。虚拟手术组,操作同试验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术后自由饮水。(3)方法与步骤:切取1 mm×2 mm的空肠组织块,3%戊二醛固定,依次脱水、包埋、超薄切片及醋酸铀、枸橼酸铅双染色,在透射电镜下对小肠粘膜细胞超微结构进行观察。于屈韧带远侧取近段空肠2 cm,甲醛固定,常规脱水,石蜡包埋,5 μm连续切片,待作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染色。采用ABC法进行小肠粘膜细胞EGF及EGF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EGF受体mRNA采用地高辛随机引物原位杂交法。在单盲情况下应用四川大学研制的MIAS-300全自动图像分析仪,在每张免疫组织染色及原位杂交染色切片上任意选取20个阳性细胞进行吸光度扫描,计算平均吸光度值(A),即单位面积内EGF含量、EGF受体或EGF受体mRNA的表达。结果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应用第四军医大学统计教研室SPLM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 胰腺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微血管密度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王强;乔林;王明德;秦晔;于泽成;张奕

    我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研究胰腺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及其意义。  1.材料与方法:收集胰腺癌标本42例,男性29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55.4±12.0)岁。所有标本均经10%甲醛溶液固定、石蜡包埋,常规连续切片。切片厚度4 μm,分别作HE、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病理组织学类型:高分化腺癌22例、低分化腺癌20例。按Bloom等方法进行组织学分级,其中Ⅰ级15例、Ⅱ级17例、Ⅲ级10例。 结果判断:(1)VEGF:染色结果以细胞浆出现棕红色颗粒为判断标准。按染色强度分级为:阴性(-),所有肿瘤细胞无显色;弱阳性(+):胞浆内出现浅棕红色、细颗粒为主;强阳性(++):阳性物质为深棕红色,粗颗粒为主。(2)MVD:血管内皮细胞被染成棕红色或见到棕红色颗粒。以背景明显有别的任何一个棕红色的内皮细胞或细胞丛结构作为一个血管;只要结构不连续,分支结构也可作为一个血管。

  • 胆囊癌细胞中P-糖蛋白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作者:李东华;王占民;夏仲玲

    对胆囊癌多药耐药性的研究罕见报道.我们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了29例手术切除的胆囊癌组织标本中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的表达情况,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探讨.

  • 白细胞介素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1与小鼠结肠癌肝转移的关系

    作者:黄晓明;练磊;邹一丰;何晓生;吴小剑;谭伟艳;兰平

    目的 了解小鼠脾脏接种结肠癌细胞发生肝转移所需肿瘤细胞数的临界值,探讨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结肠癌肝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选择6 ~ 8周雌性Balb/c小鼠36只,随机分为6组,各6只.实验组通过脾脏注射小鼠结肠癌CT26细胞建立小鼠结肠癌肝转移模型,注射细胞数分别为1 × 105个(A组)、5 × 104个(B组)、1 × 104个(C组)、5 × 103个(D组)和1 × 103个(E组),对照组为正常小鼠.于术后21天处死小鼠,肉眼观察肝脏肿瘤转移情况并行肝脏组织学观察及IL-10和TGF-β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A、B组小鼠肝脏转移率均为100%,其他各组小鼠均未见有肝转移瘤形成.IL-10和TGF-β1表达在对照组均为阴性,但在各实验组小鼠肝脏表达均为阳性,且表达量随着脾脏注射CT26细胞数量的增加而升高,IL-10和TGF-β1的表达量在A、B、C组与D组或E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00),但在D、E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5 × 104个CT26细胞脾脏注射可成功建立小鼠结肠癌肝转移模型;CT26细胞可诱导肝脏产生IL-10和TGF-β1,IL-10和TGF-β1可促使结肠癌肝转移瘤的形成.

  • Attractin蛋白在不同病理分型无精子症患者睾丸组织中的表达

    作者:程丹;李洁;池艳;郭翠翠;熊承良;江兴

    目的 探讨Attractin蛋白在不同生精功能状态的人睾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对31例无精子症患者进行睾丸组织病理检查诊断,根据病理形态的不同分为:唯支持细胞综合征型(n=4),生精功能低下型(n=12),生精阻滞型(n=5),生精功能基本正常型(n=10).选择上述各型结构完整的睾丸组织,分别应用免疫组化法(SP)观察Attractin蛋白在不同生精功能状态的睾丸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各组睾丸组织内均存在Attractin蛋白的表达,其分布特点为:睾丸生精小管和间质细胞、管周肌样细胞、支持细胞上均有Attractin蛋白的表达,主要表达于胞膜和胞质,胞膜表达强于胞质.Leydig细胞、Sertoli细胞、精原细胞、精母细胞及精子细胞均为阳性表达,呈棕黄色着染.Attractin的表达与生精功能有关,正常组表达明显高于其它组,唯支组表达明显低于其他组.结论 Attractin蛋白与男性生殖密切相关,但其具体作用环节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 胃肝样腺癌

    作者:刘巍;吴志勇

    胃肝样腺癌(hepatoid adenocarcinoma of stomach,HAS)是原发于胃黏膜并且同时具有腺癌和肝细胞癌特征的一种胃癌.病理可同时观察到腺癌区和肝样分化区,因此得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甲胎蛋白(AFP)、α1抗胰蛋白酶(α1-AAT)、α1抗糜蛋白酶(α1-ACT)阳性,癌胚抗原(CEA)亦可阳性.临床特点以老年男性多见,胃窦部多发,血清AFP可不同程度升高,肝转移率高,分化低,预后明显较普通胃癌差,故作为一种胃癌亚型与一般胃癌区分.

  • 酷似右肺下叶结节的膈肌肿瘤1例

    作者:徐楷;薛磊;潘铁文;徐志飞

    病人 男,45岁.体检发现右下肺结节半月.查体无阳性体征.胸部CT平扫及增强提示右肺下叶后段一直径约2.2 cm×2.8 cm的肿块影,边界清楚,密度尚均匀,无明显毛刺及分叶征象,轻度强化(图1).术前肝肾功能、肿瘤标志物、肺功能均正常.2010年5月胸腔镜下手术.反复探查,未发现右下肺结节.扩大切口进胸以手探查,发现肿瘤位于右侧膈肌背面,邻近肋膈角,约2.0 cm×2.0 cm×2.5cm,质硬,包膜完整,蒂较宽(图2),完整切除.病理显示细胞呈圆形及棱形,间质有玻璃样变性,瘤细胞呈血管外皮瘤样,部分区域有黏液样变性,偶见核分裂及肥大细胞(图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D99(+),CD34(+),S-100、SMA均阴性.诊断为膈肌孤立性纤维瘤(交界性病变).术后恢复顺利,3个月复查CT未见异常.

  • 孕激素受体及B亚型在子宫内膜腺癌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张俊梅;周蓉;杨大同;魏丽惠;屠铮;虞有智;张宏伟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孕激素受体及B亚型的分布及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30例子宫内膜癌手术标本和10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标本,石蜡切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组织孕激素受体亚型的分布及表达.结果孕激素受体及B亚型均为核受体.PR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为93.33%,对照组的阳性率为100.00%,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PRB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为50.0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R的阳性率表达与分化程度无相关性,肿瘤不同分化程度的PRB阳性表达率有显著差异,分化高的PRB阳性率高,分化低的肿阳性率低.PR及PRB的阳性表达在临床分期Ⅰ~Ⅲ各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值均>0.05).结论 hPR与hPRB为核受体,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有所不同,PRB的阳性表达与病理分级有一定的关系,故测定PR、PRB在内膜癌的表达对指导其内分泌治疗、预测预后有一定的意义.

  • Hepsin在卵巢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作者:夏百荣;印明柱;葛婷婷;卢北燕;娄阁

    目的 探讨丝氨酸蛋白酶(Hepsin)过表达与卵巢上皮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49例卵巢上皮癌、18例卵巢良性肿瘤和12例正常卵巢组织中Hepsin蛋白的表达,同时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188例卵巢癌石蜡切片Hepsin蛋白的表达,并评估影响无瘤生存时间(PFS)和总生存时间(OS)的高危因素.结果 免疫印迹分析显示:在49例卵巢上皮癌患者中,Hepsin高表达36例(73.5%),而正常卵巢组织和良性卵巢组织Hepsin均呈低表达;免疫组化分析显示:在188例卵巢上皮癌患者中,Hepsin高表达128例(68.1%);其平均随访时间为(71.4±0.5)个月;Hepsin高表达者和低表达者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24.0%和91.8%(危险比=20.335,95%可信区间:6.011~68.790; P<0.001);Hepsin高表达者和低表达者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20.8%和86.8%(危险比=15.604,95%可信区间:5.779~42.133;P<0.001).结论 Hepsin蛋白过表达是卵巢上皮癌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其有望成为预测卵巢癌预后的标志物.

  • 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血管生成的影响

    作者:毕蕙;李克敏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组织中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米非司酮治疗组的子宫肌瘤组织及子宫内膜处于增殖期或分泌期的、未治疗的子宫肌瘤组织及其周围的正常肌层组织中Ⅷ因子相关抗原(vWF)进行检测,以观察子宫肌瘤与其周围正常肌层间及米非司酮治疗后肌瘤组织的微血管密度(MVD)的变化.结果子宫肌瘤组织中的MVD较其周围的正常肌层低(P<0.05),肌瘤与肌层的MVD随月经周期改变而变化,增殖期高于分泌期(P<0.05).米非司酮治疗有效与无效患者间的MVD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治疗有效患者较对照组有明显降低(P<0.05).结论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治疗有效者可减少血管生成.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妇血清对培养的内皮细胞的影响

    作者:谢青贞;杨菁;徐望明;喻伦银;董红梅

      近年来,内皮细胞损伤是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发病中心环节的学说[1]已被公认,但造成内皮细胞损伤的原因目前仍不清楚。本研究通过观察妊高征患者血清对培养的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细胞凋亡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探讨妊高征发病的机理。  一、资料与方法  1.孕妇血清来源:选取正常晚孕妇女4例及妊高征患者13例,其中轻、中、重度妊高征患者各6、2、5例,按全国统编教材《妇产科学》(第4版)[2]中的标准进行诊断和分类。平均孕周为38周,正常晚孕妇女及妊高征患者的年龄、孕龄均无统计学差异。所有孕妇均无心、肝、肾及内分泌病史。未临产时采静脉血,无菌条件下分离血清,-20℃保存待用。  2.细胞培养及分组:脐血管内皮细胞株购自武汉大学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将细胞加入含10%新生小牛血清的依格尔培养液进行传代培养。实验共分5组,1组加入等量依格尔培养液;2组培养液加入正常晚孕妇女血清;3、4、5组培养液分别加入轻、中、重度妊高征患者血清。2~5组所加孕妇血清体积分数为30%,其他成分与1组相同。  3.观察指标:(1)生长曲线:连续观察7 d,以天数为横轴,以每天所得细胞数为纵轴绘制成图。(2)ICAM-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免疫组化鼠抗人ICAM-1单克隆抗体购于武汉博士德公司,二氨基联苯胺染色试剂盒购于北京中山生物技术公司。细胞取材后以丙酮固定,依次加入一抗、生物素标记的二抗及辣根酶标记的链霉卵白素,二氨基联苯胺显色封片后镜检。结果按细胞膜或细胞浆染色的深浅来判断:淡棕色为阳性(+)、棕色为中度阳性(+ +)、深棕色为强阳性(+ + +)、无着色的为阴性(-)。(3)内皮细胞凋亡:2、3、4、5组各取培养瓶8个,细胞融合后,换无血清的改良依格尔/F12混合培养基,分别加入各组孕妇血清培养后取材,用碘化丙啶(50 μg/ml,为美国Sigma公司产品)作细胞DNA染色,用流式细胞仪(Facsort,为美国B.D公司产品)检测。分析细胞凋亡:低于G1期DNA含量主峰的记数峰为凋亡峰,以百分比(%)代表细胞凋亡率。  4.统计学方法:采用两样本均数的t检验。

  • 儿童胰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邹继珍;白云;何偲;肖萍;蔡玲玲;吴莎;李竞贤

    目的通过分析儿童胰母细胞瘤(PB )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及预后等因素,提高对PB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我院PB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PB患儿共9例,男5例,女4例,平均年龄5岁(2个月~12岁);8例因偶然发现腹部包块就诊,1例产前(32周)超声检查提示胰腺占位就诊;腹部超声(n=6)及CT(n=7)检查均提示胰腺占位;2例外周血白细胞升高,3例血清甲胎蛋白(AFP)升高;8例行肿瘤切除,1例取瘤组织活检;1例术后第2年和第3年分别发生肝转移;肿瘤累及胰头部6例,体尾部2例,整个胰腺1例;肿瘤大直径3~18 cm,平均10 cm,结节状,切面灰白色,实性,细腻,部分区域呈囊性,可见明显的出血及坏死;镜下:肿瘤富含细胞,由形态一致的上皮细胞构成,瘤细胞呈实性片巢状排列,混有分化好的腺泡样结构,可见特征性“鳞状上皮小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有腺泡、内分泌和导管分化的证据,表现为胰酶、内分泌标记和癌胚抗原(CEA)的阳性表达。结论胰母细胞瘤是儿童胰腺常见的恶性肿瘤,镜下显示有腺泡、内分泌和导管的分化及特征性鳞状小体结构,确诊主要依据病理检查结果,应注意与胰腺其它肿瘤鉴别。首选的治疗方案是肿瘤的完整切除。预后较成人好。

529 条记录 5/27 页 « 12345678...262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