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两种肝门整形术对肝内胆汁成分及结石复发的作用

    作者:陈涛;田伏洲;张小进;蔡忠红

    目的:研究皮下通道型胆囊肝胆管成型术(STHG)与皮下盲襻型胆管空肠吻合术(CJ)术后肝内胆汁成分变化及结石复发情况,了解其对肝胆管结石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1994-12/2000-12在我科行STHG及CJ手术治愈的肝胆管结石患者231例,术后4 wk抽取肝内胆管胆汁进行胆汁培养及成分测定,随访术后胆管炎发生率及胆管结石复发率.结果:STHG术后肝内胆管胆汁培养阳性率、K+、Na+、糖蛋白含量及β-葡萄糖醛酸苷酶(β-G)活性显著低于CJ组,总胆汁酸、总胆红素及胆固醇含量显著高于CJ组,非结合胆红素及Ca2+含量与CJ组无显著差异.平均随访4.5 a,STHG组术后胆管炎发生率及胆管结石复发率显著低于CJ组.结论:STHG术后肝内胆汁成分变化有利于抑制结石生成,对胆囊及Oddi括约肌功能正常的肝胆管结石患者,STHG手术疗效优于CJ手术.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胆管炎发生的危险因素

    作者:朱相宇;郭克建;赵梅芬;宋少伟;许元鸿;马刚

    目的:总结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胆管炎(CFPD)的诊断和治疗,分析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01/2007-08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99例,其中CFPD患者26例,单因素分析CFPD发生的相关的因素,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再引入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CFPD发生率为26.3%(26/99),肝内胆管置管持续低压冲洗、调整抗生素、加用利胆药物可有效控制胆管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术前胆总管直径,术后输入袢梗阻及术前减黄对于CFPD的发生具有统计学意义( OR = 0.241,10.335,0.102,均P<0.05),CFPD与PD术后无并发症病例相比术后住院时间延长,具有统计学意义( Z = -2.947,P<0.05).结论:术前胆总管直径≤1.5 cm,术后输入袢梗阻为CFP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减黄可减少CFPD的发生,CFPD较PD术后无并发症者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延长.

  • 肝内胆管结石的系统化治疗11O例

    作者:吴一武;周志伟;梁建深;梁辉;殷放

    目的:探讨和总结肝内胆管结石的系统化治疗的方法和经验.方法:系统化治疗即外科手术+术中或术后纤维/电子胆道镜检查取石+术后中药对结石复发的预防/治疗,我们对1993-01/2003-03间应用系统化治疗的110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进行总结并随访10 a.同时用胆道镜对结石局部胆管的胆管炎和对服用中药排石的效果进行观察.结果:系统化治疗使术后肝内胆管结石的取净率99.09%.残石率降至0.91%、再手术率为3.75%,结石复发率为8.75%,疗效优良率为92.5%.胆道镜观察到有结石发生的胆管壁同时存在胆管炎且会存在一段较长时间,甚至数月.胆道镜观察到服用中药排石汤可使胆管炎减轻,结石松动和小结石排出.肝内胆管结石术后患者不存在全身性意义上胆管炎,但可能存在局部性意义上胆管炎.结论:重视局部胆管炎和净化肝胆道的感染,采用系统化的治疗方案,发挥各自优势,能有效提高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效果.

  • 肝吸虫性胆管炎的临床特点

    作者:汪邵平;霍枫;刘波;彭伟

    目的:总结肝吸虫性胆管炎的临床特点,减少对该病的误诊漏诊.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2002年广州地区三家医院外科107例肝吸虫性胆管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诊治过程.结果:本组术前诊断率44.9%.诊断方法中十二指肠液虫卵检查阳性率高达90.5%(19/21).驱虫治疗37例,疗效满意,手术70例,发生胆瘘8例.全部患者中合并肝癌5例.结论:肝吸虫性胆管炎易被漏诊,十二指肠液虫卵检查是简单、可靠的检测手段.该病手术后易发胆瘘,长期的肝吸虫病史可导致癌变.

  • 重症胆管炎术前预防性抗休克对其愈后的影响

    作者:钱海波;荣长河

    目的重症胆管炎(AOSC)是肝胆疾病的严重并发症,易引起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其死亡率高.术前预防性抗休克治疗对患者愈后的影响.方法总结了近20 a本院47例重症胆管炎患者资料分析.其中男27例,女20例,平均53岁.按术前是否给予预防性抗休克治疗分为两组,总结其愈后结果.结果治疗组22例,其中收缩压低于70 mmHg者6例;未治疗组25例,其中收缩压低于70 mmHg者8例.术前预防性休克的方法是:①平衡盐溶液2000 mL~4000 mL静脉滴注.②血管活性药物多巴胺10微克/分kg静点,654-2 20 mg静点.③地塞米松20mg~30mg静点.④广谱抗菌素头孢3代2 g+甲硝唑0.5术前30min静点.⑤速尿20mg不定期入壶⑥心、肺功能监测.平均用时4 h,收缩压低于70 mmHg者,一旦收缩压升至70mmHg以上,行手术治疗.本组终经手术治疗.治疗组无死亡,未治疗组围手术期死亡5例,其中3例死亡感染性休克,肾功衰竭,2例死亡MOF.结论AOSC的术前预防性抗休克治疗,可以补充丢失的血容量,减轻机体的全身性反应(SIRS),减轻内毒素对机体的损害,减少MODS发生,提高了生存率.

  • 肝切除治疗胆源性肝脓肿

    作者:段明;张思平;刘继红;岳金平;席鹏程

    目的总结手术治疗胆源性肝脓肿的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11a来采取病肝切除治疗胆源性细菌性肝脓肿18例.其中结石致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并发肝脓肿15例,胆总管癌致胆管梗阻并发肝脓肿1例;胆囊结石嵌顿伴积脓并发肝床多发性脓肿2例.行左半肝切除2例,肝左外叶切除13例,肝左外叶切除+胆总管部分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1例,15例附加胆管探查、引流术;胆囊+肝床切除2例.结果全组18例全部治愈.除术后有"T”型管周围感染2例,左膈下感染1例,胆瘘1例外无并发症,无手术死亡.随访13例,除因癌转移死亡1例外,其余12例均健在.结论由于切除了病灶,清除了感染源和结石形成的场所,消除了病因,防止了复发,疗效确切,是治疗胆源性肝脓肿的有效措施.

  •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CT诊断的价值

    作者:何之彦;王兴鹏;杨秀军;缪竞陶;蔡为民;陶勇浩;蒋忠浩

    目的结合临床表现评价CT对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JDD)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JDD(共56个)的临床表现和CT征象.结果在55例JDD中出现胆系疾病48例次,胰腺炎5例次.JDD突出的CT征象是在十二指肠与胆总管下段之间的气泡影,可不伴有液平(32例)或伴液平(18例).5例JDD腔内存留未消化食物及气体而成网格状影.仅1例JDD不含气,因有碘剂而被显示.JDD均位于十二指肠环内,根据与胆总管下段的关系,被分成居右(27个)、居前(15个)、居后(9个)及左下方(5个),除后者源于十二指肠水平段外,前三者均源于降段.CT在横断面上能很好显示JDD壁与胆胰管下段管壁的位置关系.结论 JDD可引起明显的胆胰管并发症,CT是诊断JDD非常实用而有效的影象学方法.

  •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1例

    作者:王薇;许乐

    1病例报告女,46岁因发现巩膜、皮肤黄染6mo于2000-01-24入院.1999-07始发现巩膜黄染,黄疸渐加重,伴瘙痒、乏力、纳差,无腹痛、腹泻及发热,无厌油腻及肝区痛.ALT 140 IU@L-1,AST162IU@L-1,TBil 262μmol@L-1,DBil 200μmol@L-1,GGT691IU@L-1,ALP 878 IU@L-1,TBA 173 IU@L-1;HBeAb曾阳性后转阴;B超:"肝大,弥漫性病变;脾大;瘀胆"给予静点思美泰11d及复方丹参、强力宁,口服熊去氧胆酸、益肝灵、护肝片、消炎利胆片及中药瘀胆汤等治疗,1999-12-27始服用强的松60mg,隔日1次共29 d,黄疸无改善,瘙痒略好转.2000-01-18ERCP查见"右肝管及右肝内胆管较细,分支显影较少",收入院.

    关键词: 胆管炎 硬化症
  • 慢性胰腺炎并发胆总管狭窄的临床特征

    作者:苏晓菊;王伟;李兆申;吴仁培;金钢;胡先贵;刘枫;邹多武;金震东

    胆总管狭窄(common bile duct stenosis,CBDS)为慢性胰腺炎(CP)晚期常见的并发症,发病率3%~46%,平均6%。其导致的肝功能损害率为6%~29%,有些病例可在11周后发生肝纤维化;即使无症状患者,也有潜在继发胆汁性肝硬化甚至胆管炎、脓毒血症的危险[1-2]。本研究回顾性分析近10年收治的CP并发CBDS患者的临床特征,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内镜治疗进展

    作者:柏愚;李兆申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ABP)占急性胰腺炎(AP)年发病人数的15% ~ 50%,死亡率高达20% ~ 35%[1].近年来,ABP的内镜治疗取得了很大进展,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Oddi括约肌切开术(EST)作为一种非手术疗法用于胆管减压、引流和去除胆石梗阻,减少胆管炎和胰腺坏死的发生,大大降低了重症胰腺炎的病死率和并发症率,已成为ABP的重要治疗手段,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 老年急性重症胆管炎的综合治疗

    作者:张立明

    目的总结我院对老年急性重症胆管炎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提高对老年急性重症胆管炎的综合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3年6月至2003年6月收治的30例老年急性重症胆管炎病人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治愈27例,死亡2例,死亡率(6.7%),死亡原因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其中胆总管切开取石+T型管引流术20例,10例经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明确诊断后,行Oddi括约肌切开术(EST)+网蓝取石(虫体)术8例,成功6例(75%),胆总管末端良性狭窄2例经EST治疗,2例单存ENBD引流后择期手术.结论积极的抗休克治疗防治SIRS的同时,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对降低病人的死亡率非常重要.

    关键词: 胆管炎 治疗
  •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血脂异常分布特点

    作者:邵体红;徐腾达;田然;孙金磊;张硕;曹逸涵;陈志磊;王立;张奉春

    目的 了解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血脂异常特点,分析其分布与单纯血脂异常患者的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2010—2016年在北京协和医院住院及门诊就诊的PBC并血脂异常者100例(PBC组)及同期体检中心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单纯血脂异常者83例(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估两组患者血脂异常分布特点的差异及其临床意义.结果 PBC组患者的血脂异常以高胆固醇(TC)血症为主,对照组患者以高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症为主.临床分类分析发现,PBC组单纯TC和单纯三酰甘油(TG)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C:14%vs.5%;TG:19%vs.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6、0.042),PBC组混合型高脂血症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57%vs.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PBC组患者血浆T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2.36±2.13)mmol/L vs.(1.57±0.75)mmol/L],PBC组患者H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64±0.75)mmol/L vs.(1.31±0.38)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PBC组患者L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3.27±1.22)mmol/L vs.(3.61±0.69)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结论 PBC血脂异常与单纯血脂异常患者血脂分布类型不同,其中临床分类差别更为明显,PBC血脂异常者较单纯血脂异常者更易出现高TC血症,且前者TG、HDL-C水平较后者高,LDL-C水平较后者低.

  • 老年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240例)的体会

    作者:蔡珍福;孙琴

    胆石病是一种常见病,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发病率高达38%,其中胆管结石约占胆石病10%.由于老年人年大体弱,常合并有慢性全身性疾病,手术危险性大,平常惧怕手术,而胆管结石容易发生梗阻,引发胆管炎,病情险恶,不得不急诊手术,急诊手术的并发症和死亡率是择期手术的5~10倍.因此,胆管结石是一种严重危害老年人健康的疾病.解放军第455医院在开展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基础上,应用纤维胆道镜探查胆总管,选择240例65岁以上的病例一期缝合胆总管,效果十分满意.为老年人胆管手术开辟了一种安全、低创的新术式,现将笔者的做法和体会报告如下.

  • 内镜治疗老年人重症急性胆管炎40例分析

    作者:刘嘉林;郭跃华;鲍世韵;余小舫

    目的探讨内镜治疗老年人重症急性胆管炎(acute cholangitis of severe type,ACST)的应用价值. 方法 40例老年ACST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为急诊手术组和内镜组,各20例.从围手术期多方面比较两组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 结果急诊手术组治愈15例(75%),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平均(6.5±1.8) d,并发症发生12例(60%),死亡5例(25%),再治疗15例(75%),全组总治疗时间平均(45.0±11.9) d;内镜组分别为19例(95%)、(3.5±1.2)d、3例(15%)、1例(5%)、18例(89%)及(23.0±3.5) d.两组比较,治愈率和再治疗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他均显示内镜组明显优于手术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内镜治疗具有微创、有效、序贯的特点,是治疗老年人ACST的首选方案.

  •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与炎性肠病合并结直肠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郑晗晗;江学良;王胜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PSC)是一种与炎性肠病( IBD)密切相关的慢性胆汁淤积性肝脏疾病。 PSC增加IBD尤其是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直肠肿瘤的发病风险。 PSC增加IBD患者结直肠肿瘤的发病机制还未完全阐明。现有预防措施的疗效仍存在争议。每年行结肠镜检查可能会减少结直肠癌变的风险。

  • IgG4相关性胰腺炎和胆管炎临床诊疗分析

    作者:于聪慧;巨邦率;聂洪峰

    目的 探讨梗阻性黄疸中IgG4相关性胰腺炎和胆管炎发病特点及诊疗经验.方法 选取2006年3月-2016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总医院收治的16例IgG4相关性胰腺炎和胆管炎患者作为观察组,通过临床症状、影像特征表现及病理学征象对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选取同期IgG4值正常,无相关免疫缺陷性疾病的手术治疗的胆管癌或胰腺癌患者1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血清IgG4值.患者出院后采用门诊随访,每6个月复查血清胆红素、肝酶谱、血清IgG4、自身抗体、糖类抗原19-9和癌胚抗原及影像检查.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黄疸68.75% (11/16),腹痛、腹胀43.75% (7/16),乏力及食欲不振62.50%(10/16),体重减轻37.50%(6/16).影像检查方法相比,MRCP对胆管及胰管形态征象的显示优势显著,MRI对胰腺肿胀及周边水肿带的显示优于另外3种方法.血清IgG4值是本病诊断的重要依据,观察组12例血清IgG4平均值为(105.7 ±21.6) g/L,对照组10例患者血清IgG4平均值为(9.1 ±0.05) g/L,两组间相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4).IgG4相关性胆管炎病理特征是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胆管有纤维化,闭塞性静脉炎以及IgG4阳性浆细胞浸润.观察组随访16例,12例存活,失访4例,随访长6年,除3例患者在激素治疗期间再次出现黄疸行外科介入外,其余患者复查临床症状消失,各项指标均正常.结论 IgG4相关性胰腺炎和胆管炎的诊断需慎重,血清IgG4检查是重要鉴别指标,影像资料的判断是鉴别的重要手段.治疗以激素为主,在激素治疗黄疸消退不佳时应积极进行外科介入为好.

  • 腹腔镜和胆道镜联合手术治疗结石性非重度急性胆管炎的研究

    作者:杨海舰;石明亮;段文飞;王晓磊;展鹏远;李江琳

    目的 对比分析结石性非重度急性胆管炎患者腹腔镜和胆道镜双镜联合手术及传统手术围手术期资料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6月-2017年5月收治的134例结石性非重度急性胆管炎患者的病例资料,按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双镜组(n=76)和传统组(n=58).双镜组采用腹腔镜和胆道镜联合手术方式,传统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方式.对包括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T管拔管时间在内的围手术期资料和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双镜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分别为(48.90±16.23) ml、(1.94±0.45)d、(4.53±1.97) cm、(7.81±2.23)d,传统组分别为(98.53±17.34) ml、(2.42±0.56)d、(8.34±2.05) cm、(12.27±1.56)d,双镜组均明显少于传统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173,7.985,12.847,8.242;P=0.000,0.000,0.004,0.021).双镜组手术时间为(157.75±17.34) min,传统组手术时间为(138.43±23.84) min,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661,P=0.069).双镜组和传统组的T管拔管时间分别为(29.78±1.54)d和(22.54±0.96)d,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35,P=0.043).全部134例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共16例,并发症发生率前3位的分别是胆漏、结石残留和切口感染.双镜组和传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26% (4/76)和20.69%(12/58),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445,P=0.006).结论 结石性非重度急性胆管炎双镜联合手术较传统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且腹腔镜和胆道镜联合手术符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术后恢复较传统组明显更快.

  • 98例Mirizzi综合征的诊治体会

    作者:张会元;程广明;李荫山

    目的 总结Mriizzi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经验及教训,探讨其临床特点,讨论Mirizzi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方法 对经手术证实的98例Mifizzi综合征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临床特点及手术方法. 结果 Ⅰ型50例,行单纯胆囊切除;Ⅱ型30例和Ⅲ型12例,39例行胆囊切除胆管修补T管引流,3例行胆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Ⅳ型6例,行肝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98例中13例行腹腔镜手术,8例术中解剖困难、出血,中转开腹,3例术中损伤胆总管,术后发现再次手术,行Roux-Y吻合术;随访时间平均5年. 结论 Mirizzi综合征术前诊断困难,治疗应根据不同类型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行腹腔镜术中诊断此病应及时改为开腹手术.

  • 急性胆管炎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后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文清;刘东斌;刘家峰;梁阔;徐大华;王悦华;仝小刚;郑亚民;江华;李非

    目的 探讨急性胆管炎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后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两种手术方式的特点,评估其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普外科2012年1月-2014年12月100例急性胆管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4例(54%)患者行一期缝合,46例(46%)患者行T管引流.结果 100例患者均成功行手术治疗,手术时间缝合组显著短于T管组(96.72 minvs123.00 min,P=0.001),术中出血量缝合组与T管组相比显著减少(27.13 mlvs38.48 ml,P=0.009).缝合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1.57 dvs2.33 d,P=0.003)与术后住院时间(6.19 dvs9.20d,P=0.000)均显著短于T管组.两组术后腹腔总引流量(309.22mlvs212.46ml,P=0.070),引流时间(3.96 dvs4.02 d,P=0.875),术后胆漏发病率(9.3% vs0,P=0.060),出血率(5.1%vs2.2%,P=0.62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胆管炎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后一期缝合严格掌握适应证后,与T管引流相比,同样安全有效.

  • 误诊为胆管肿瘤的两例IgG4相关性胆管炎的诊治分析

    作者:陈超波;伏旭;仇毓东;周铁;陈靓;段飞;紫雪剑;蔡创

    目的 通过分析两例术前误诊为胆管肿瘤的IgG4相关性胆管炎的诊治经验和教训,初步探讨IgG4相关性胆管炎疾病的诊断要点和治疗策略.方法 总结2013年3月-2013年4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肝胆外科就诊的2例IgG4相关性胆管炎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史、体征、实验室检查.重点回顾手术探查、术式选择、术后病理及免疫学指标以及对诊断治疗的意义.结果 2例术前的影像学检查均高度怀疑高位胆管肿瘤.其中1例因病灶位于右肝管而以胆管癌根治的标准行右半肝切除,及高位胆肠吻合术,术后病理诊断为IgG4相关性胆管炎.另1例病灶位于肝总管,行肿块局部切除术,术后病理及免疫学指标均提示为IgG4相关性胆管炎.术后恢复顺利,痊愈出院.结论 IgG4相关性胆管炎是较为罕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重点需要与胆管癌鉴别诊断,手术治疗具有临床意义,激素应用在术后恢复治疗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850 条记录 3/43 页 « 12345678...424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