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皮肤病与性病 > 中华皮肤科杂志

中华皮肤科

中华皮肤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Dermatology 중화피부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8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412-4030
  • 国内刊号: 32-1138/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8-3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5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皮肤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江苏
  • 主编: 陈洪铎
  • 类 别: 皮肤病与性病
期刊荣誉:
  • 白癜风患者血清中抗黑素细胞膜表面抗原自身抗体的检测

    作者:李志强;刘荣卿;高天文;赵小东;陈金穆

    目的检测白癜风患者血清中的抗黑素细胞抗体并分析其与疾病活动性及亚型之间的关系 . 方法采用体外培养的正常人黑素细胞 , 使用活细胞 ELISA检测了 334例不同亚型及病期的白癜风患者血清中抗黑素细胞膜表面抗原 IgG自身抗体 . 结果活动期寻常型白癜风患者血清有 67% 检出抗黑素细胞 IgG抗体 , 稳定期寻常型白癜风患者 IgG抗黑素细胞抗体阳性率为 30.3% ; 活动期节段型白癜风阳性率为 40.54% , 稳定期节段型白癜风的阳性率为 21.42% . 活动期寻常型白癜风患者血清中抗黑素细胞 IgG抗体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期寻常型白癜风、活动期节段型白癜风患者及正常人 ; 活动期节段型白癜风患者抗黑素细胞水平亦明显高于正常人 . 结论白癜风患者体内广泛存在抗黑素细胞自身抗体 , 自身免疫机制可能在寻常型和节段型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

    关键词: 白癜风 黑素细胞
  • 小鼠角质形成细胞 MHC-Ⅰ类限制性内源性抗原递呈系统的构建

    作者:高兴华;陈洪铎;吉川邦彦;小阪博

    目的建立一转染小鼠角质形成细胞系 , 使其表达 MHC-Ⅰ类分子限制的卵白蛋白 ( ovalbumin, OVA) 抗原 . 方法将含有融合 OVA基因 ( 在角蛋白 5的启动子下 ) 和小鼠 H-2Kb的重组质粒转染于小鼠 PAM212细胞系 ( H-2Kd) . 采用 RT-PCR和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检测相应基因的转录及翻译水平的表达 . 结果本实验建立了 2个可表达小鼠 H-2Kb分子 (命名为 PAM-Kb) 的转染细胞系 , 4个可表达 OVA mRNA( 命名为 PAM-OVA) 的转染细胞系和 2个可同时表达小鼠 H-2Kb分子和 OVA mRNA 的转染细胞系 ( 命名为 PAM-OK) . 结论所建立的 MHC-Ⅰ限制的内源性抗原系统为进一步理解多肽 /MHC-Ⅰ复合体与具有相应特异 T细胞受体的 CD8+ T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奠定了基础 .

  • 泛发性萎缩性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我国首例报道

    作者:吴艳;朱学骏

    目的报道我国首例泛发性萎缩性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家系.方法对该家系先证者的临床资料、组织病理、透射电镜、间接免疫荧光检查进行分析.结果该患者除了先天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症状外,特征性表现是萎缩性秃发和牙齿发育不良.透射电镜检查裂隙位于基底膜透明板,同时伴半桥粒数目减少和发育不良.间接免疫荧光检查发现患者针对大疱性类天疱疮抗原2的荧光消失,说明本例发病与编码大疱性类天疱疮抗原2的基因COL17A1的缺陷有关.结论此例为泛发性萎缩性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是交界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一种特殊亚型.泛发性萎缩性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有一定的临床特点,透射电镜和间接免疫荧光检查对于正确诊断和分型十分重要,并对进一步基因突变位点研究有指导作用.

  • 神经精神性红斑狼疮的抗活化蛋白 C研究

    作者:李向培;厉小梅;吴竞生;周志中;陈育华;汪国生

    目的探讨神经精神性红斑狼疮患者抗活化蛋白 C现象及抗磷脂抗体在神经精神性红斑狼疮发病中的意义 . 方法 21例神经精神性红斑狼疮和 88例非神经精神性红斑狼疮患者受检 . 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活化蛋白 C检测抗活化蛋白 C, ELISA检测抗心磷脂抗体 IgG 、 IgM、 IgA;血浆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红斑狼疮抗凝物法检测红斑狼疮抗凝物 . 结果神经精神性红斑狼疮组抗活化蛋白 C阳性率高达 78.9% ( 15/19) 、非神经精神性红斑狼疮组抗活化蛋白 C 阳性率为 44.3% ( 39/88) ,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 P< 0.05) . 神经精神性红斑狼疮组与非神经精神性红斑狼疮组 IgG型抗心磷脂抗体相比 , 阳性率分别为 52.4% ( 11/21) 和 22.7% ( 20/88) ,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5). 结论抗活化蛋白 C及 IgG型抗心磷脂抗体在神经精神性红斑狼疮中有较高的发生率 , 抗心磷脂抗体引起的获得性抗活化蛋白 C 可能是神经精神性红斑狼疮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

  • p27、细胞周期素 D1在恶性角质形成细胞肿瘤中的表达

    作者:杜娟;涂平;刘桂英;张建中;朱铁君

    目的探讨恶性皮肤角质形成细胞肿瘤中 p27、细胞周期素 D1的蛋白表达与角质形成细胞肿瘤的关系 . 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细胞 p27与细胞周期素 D1蛋白表达 . 结果 p27在 Bowen病和日光性角化病均为高表达 , 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为低表达 , 而且前两者的表达显著高于后两者 ( P< 0.05) . 细胞周期素 D1在 Bowen病、基底细胞癌及日光性角化病均无表达 , 而在鳞状细胞癌表达率很高 . 结论 p27和细胞周期素 D1蛋白表达在皮肤角质形成细胞肿瘤中的改变具有一定肿瘤特异性 , 可作为判断角质形成细胞肿瘤恶性程度、评估预后的指标 .

  • 他克莫司对朗格汉斯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

    作者:顾军;唐玲;毕新岭;王志东;王英

    目的观察他克莫司对朗格汉斯细胞 ( LC) 迁移能力的影响 , 为明确他克莫司在治疗疾病中的作用途径打下基础 . 方法在不同时间段内将不同浓度的他克莫司腹腔注射 C57BL/6小鼠 , 再用异硫氰酸荧光素 (FITC)刺激小鼠耳背部皮肤 , 12 h后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耳背部淋巴结内摄取抗原的 LC数量 . 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抗原致敏处 LC的数量 . 结果他克莫司腹腔注射过的小鼠耳背皮肤受到 FITC刺激后 , 其皮肤局部摄取抗原的 LC迁移至局部淋巴结的数量明显减少 , 尤其在 FITC刺激前 12 h注射他克莫司的小鼠皮肤局部 LC的迁移能力受到显著抑制 , 在注射高剂量他克莫司组与低剂量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 而同时他克莫司腹腔注射过的小鼠 , 其耳背部受到 FITC刺激后的皮肤局部 LC的数量高于未注射组 . 结论他克莫司作为一种免疫抑制剂 , 其发挥治疗作用途径有可能是通过抑制 LC的迁移能力 , 从而阻止或减弱了某些免疫反应 .

  • 重组腺病毒载体转染 CTLA4Ig基因在毛乳头细胞中的表达

    作者:程波;刘荣卿;伍津津;李家锋;何勤;钟白玉

    目的探讨免疫耐受基因 ( CTLA4Ig) 在毛乳头细胞中的表达 , 为毛乳头细胞移植后产生免疫耐受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 方法通过构建的重组腺病毒载体将免疫耐受基因 ( CTLA4Ig) cDNA导入培养的毛乳头细胞中 , 并将体外基因转染的毛乳头细胞移植到小鼠体内 , 通过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检测目的基因在体内和体外的表达 . 结果 CTLA4Ig蛋白在基因转染 6 h后即在细胞浆中表达 , 随着转染时间的延长其表达逐渐增加 ; 基因转染的毛乳头细胞移植到小鼠体内 , 目的基因在 24 h开始表达 , 能持续表达 2周 ; 移植细胞未受到免疫排斥 . 结论带有 CTLA4Ig基因的毛乳头细胞在体外和小鼠体内能较长时间存活并表达 CTLA4Ig.

  • 神经纤维瘤病 2型患者皮肤神经鞘瘤中的基因丢失

    作者:张军;何筱仙;贾建平

    目的应用微卫星多态标志研究神经纤维瘤病 2型 (NF2)患者的皮肤神经鞘瘤中 NF2 基因丢失情况 , 以明确其肿瘤的发生机制及 NF2 肿瘤抑制基因的特点 , 为 NF2患者的症状前基因诊断提供依据 . 方法收集 NF2患者的皮肤肿瘤组织及外周血 , 提取 DNA, 应用微卫星多态标志进行基因型分析 . 结果 43例皮肤神经鞘瘤在微卫星多态标志 CRYB2, D22S193, NF2CA1, NF2CA3, D22S268, D22S430上显示杂合性丢失的例数分别为 18, 14, 0, 13, 16, 12例 . 结论建立了在 NF2基因内部及两翼的与 NF2基因紧密连锁的多个微卫星多态标志的杂合性丢失探知 NF2等位基因丢失的方法 , 再次证实了 NF2基因是一个肿瘤抑制基因 . 通过对同一患者的多个皮肤神经鞘瘤的研究 , 发现同一患者的不同肿瘤标本中既有肿瘤存在 NF2基因的丢失 , 又有肿瘤没有 NF2基因的丢失 , 说明了这些患者中肿瘤的发展起源于不同的细胞克隆 , 各肿瘤的基因变异是独立发生的 .

  • 抗角蛋白单克隆抗体 5G5对培养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的影响

    作者:张亮;赵小东;兰风华;刘彦仿;刘玉峰

    目的研究抗角蛋白单克隆抗体 5G5在无血清培养的角质形成细胞中的免疫学活性 , 观察其对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的影响 . 方法免疫组化观察 5G5对角质形成细胞的反应性 ; 从培养的角质形成细胞中提取角蛋白 , 免疫印迹法检测 5G5所识别的角蛋白区带 ; 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 ( MTT法 ) 测定 5G5对细胞增殖的影响 . 结果 5G5仅识别角质形成细胞中相对分子质量为 50 000的角蛋白区带 , 呈现为一条很强的染色带 , 而未与其它分子质量的角蛋白反应 ; 免疫组化染色明显呈胞浆阳性 ; 该单克隆抗体明显抑制培养的角质形成细胞增殖 , 并且存在剂量依赖关系 . 结论特异性抗相对分子质量为 50 000角蛋白的抗体可能是角蛋白抗体家族中影响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的有效成分 .

  • 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伴嗜酸性筋膜炎一例

    作者:赵炎;陈伟

    患者男 , 70岁 . 咳嗽伴反复全身淋巴结肿大 4年 , 双下肢、背部皮疹 1年 . 1997年 10月出现咳嗽 , 咳白色粘液痰 , 量多 , 同时伴气急 , 在当地医院按支气管炎治疗 , 病情无好转 , 半个月后发现两腋下、腹股沟、颈部浅表淋巴结肿大 , 因怀疑恶性淋巴瘤于 1997年 11月来我院 . 起病时无发热、盗汗、咯血 . 既往无结核、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病史 . 入院后体检 : 体温 36.8 ℃、呼吸 25次、血压 18/11 kPa(135/82.5 mmHg), 神清 , 精神萎糜 , 呼吸略急促 . 全身皮肤未见皮疹 , 两侧颈部外侧区、腋窝、腹股沟可及 10余个黄豆至乒乓球大淋巴结 , 质中 , 轻压痛 , 活动无粘连 , 表面无红肿 . 唇无紫绀 , 两肺呼吸音粗 , 未闻及音 , 心率 80次 , 律齐 , 无杂音 . 腹平软 , 肝脾肋下未及 , 未触及包块 , 双下肢未见异常 . 实验室检查 : 白细胞 6.2× 109/L, 中性粒细胞 0.81, 嗜酸粒细胞 0.003, 血红蛋白 117 g/L, 血沉 10 mm/1h. 尿常规 : 尿蛋白 (±~ + ). 抗 " O”、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抗 dsDNA、抗 Sm抗体均阴性 . 痰培养未见致病菌生长 . X线胸片示两肺纹理增粗紊乱 , 心影大小正常 . 心电图正常 . B超示腹主动脉旁有一 3.4 cm× 4.0 cm大小淋巴结 , 肝、脾、双肾、肾上腺未见异常 . 入院后行颈淋巴结活检 , 淋巴结表面光滑 , 包膜完整 , 组织病理报告 : 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 .

  • 获得性皮下结节性弓形体病一例

    作者:钟盛全;王晓萍;向良号;陈艺坛;刘剑;王蓉

    患者女 , 23岁 . 因颈、胸、腹部浅表包块伴发热半年 , 腹胀、下肢浮肿 1周于 2000年 9月 4日入院 . 2000年 3月无明显诱因 , 颈部、胸部、腋下、腹壁及腹股沟等处出现蚕豆至鸽蛋大小的无痛性结节 , 畏寒、发热 , 热型不规则 , 体温高达 39.7 ℃ , 伴纳差、乏力、消瘦 . 就诊于多家医院 , 给予青霉素、先锋霉素、中药及艾灸等治疗无效 ; 8月 28日因腹胀及双下肢浮肿逐渐加重而来院求治 . 发病前有与豢养的狗密切接触史 . 家族中无类似病史患者 . 入院体检 : 体温 38.0 ℃ , 脉搏 99次 , 呼吸 17次 , 血压 14/9 kPa; 营养差 , 贫血貌 ; 颈部、腋下、腹壁等处散在孤立蚕豆至鸽蛋大小不等的皮下结节 ( 图 1) , 质硬 , 活动差 , 无压痛 , 表面有灸痕 , 全身皮肤无黄染、无出血点 ; 胸骨无压痛 , 心肺无异常 ; 腹部膨隆 , 无压痛 , 肝脾肋下未触及 , 移动性浊音阳性 , 肠鸣音每分钟 5次 ; 双下肢中度凹陷性浮肿 ; 神经系统无病理性体征 . 血常规 : 白细胞 4.9× 109/L, 中性粒细胞 0.70, 血红蛋白 94 g/L, 血小板 153× 109g/L, 白蛋白 14 g/L, 球蛋白 17 g/L; 血沉 10 mm/1h; 血弓形虫抗体阳性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 (HIV-Ab) 阴性 . 腹水 : 外观淡黄色 , 混浊 , 比重 1.005, 李凡它试验阴性 , 红细胞 210/L、白细胞 550/L、多核粒细胞 0.04、单核细胞 0.96, 总蛋白 5 g/L, 乳酸脱氢酶 236 U/L.

  • 泛发性基底细胞痣一例

    作者:王群;马东来;张保如;王家璧

    患儿女 , 2岁 , 初生时全身有粟粒大小褐色丘疹 , 主要分布于背部、腰部、臀部等处 , 而面部、前胸、四肢仅散在少许皮疹 . 皮疹不痛不痒 , 持续存在 , 但不进行性发展 , 曾在当地医院诊治 , 行病理检查考虑为基底细胞痣 , 未予特殊治疗 . 既往无结核及肝炎病史 . 家族中无类似疾病史 , 也无其它遗传性疾病史 . 患儿发育正常 , 一般情况好 . 体检 : 各系统检查无异常 . 皮肤科检查 : 全身见粟粒大小褐色丘疹 , 主要分布于背部、腰部、臀部等处 , 而面部、前胸、四肢仅散在少许 . 皮损大多为粟粒大小 , 小的针头大 , 大的绿豆大 , 呈半球状隆起于皮面 , 质中 , 触之有砂粒样感 , 无破溃 (图 1).

  • 慢性进行性组织细胞增生症一例

    作者:刘汉平;陈嘉斌;刘丽娟

    患者男 , 30岁 . 自 13岁时无明显原因出现口渴、多饮、小便多 , 每天饮水约 25 L. 在某院检查后诊断为尿崩症 , 服加压素及双氢克尿噻后明显缓解 . 21岁时右锁骨区间歇性疼痛渐加重 , 局部肿胀 , 触痛 . 经拍 X线片示 : 右锁骨中段溶骨性破坏 , 疑为骨肿瘤 . 转西安某医院行右锁骨切除术 , 骨质病理诊断为骨嗜酸性肉芽肿 . 术后 8 d伤口愈合出院 . 23岁时因左耳流脓 , 检查见左外耳道肿胀 , 近鼓膜处有少许肉芽 , 乳突部有约 1 cm× 1 cm大小脓肿 , 质软 , 压痛 . 26岁时右耳又流脓 , 外耳道有大量增生物 . 双耳分别于患病当年经 X线片确诊为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 . 在耳鼻咽喉科住院 , 行乳突根治术 . 两次手术取出物病理诊断均为嗜酸性肉芽肿 . 术后左耳听力下降 . 27岁时无明显原因左下颌骨处肿胀 , 疼痛 , 触之有核桃大小包块 , 颌下淋巴结肿大 , 质软 . X线片示 : 左侧下颌骨体部 3~ 7根尖下有密度不匀的骨质吸收破坏 , 呈大小不等的多囊状改变 , 无明显硬化环 , 边界清楚 . 住院手术治疗 , 病理诊断同上 . 术后行 60Co放疗 , 后自行中断 .

  • 鼻硬结病一例

    作者:张民夫;姜萍;夏建新;王延龙;刘义国

    患者 , 男 , 67岁 , 1998年 7月来诊 . 30余年前鼻部出现米粒至黄豆大结节 , 逐渐增多 , 增大 , 鼻尖肥大 , 鼻腔分泌物增多 , 有臭味 . 自以为患感冒 , 曾被诊断为酒渣鼻 , 一直未经正确诊治 . 近 2年来自觉呼吸受阻来本科门诊 . 体检 : 各系统检查未发现异常 . 皮肤科情况 : 鼻部皮肤肥厚 , 密布黄豆大硬性结节 , 鼻尖肥大而长 , 形成鼻赘 (Hebra鼻 ), 面颊、耳垂皮肤肥厚 , 并密集绿豆至黄豆大结节 , 毛孔扩大而凹陷 , 无毛细血管增生扩张 (图 1). 鼻粘膜潮红肥厚 . 耳后、颌下淋巴结肿大 , 质硬 , 光滑 , 移动好 , 无压痛 .

  • 白塞综合征并发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二例

    作者:陈世林;张水生;罗敏智

    白塞综合征是以口、眼、生殖器为主要损害的皮肤病 . 近 2年我院收治 2例白塞综合征患者 , 骨髓均有明显的病态造血细胞 , 诊断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 MDS-RA) . 例 1, 男 , 70岁 , 因反复发热 , 口腔溃疡 2个月 , 生殖器溃疡半个月入院 . 患者 2000年 4月无诱因感舌表面有一圆形溃疡伴有发热 , 经抗炎治疗溃疡愈合 .

  • 父女同患先天性皮肤缺损二例

    作者:郭建康;童晓博;邹萌

    患儿女 , 第 1胎顺产 , 孕 39周 , 自然分娩 , 体重 3.7 kg. 患儿出生后即可见双下肢大部分皮肤缺失 , 病损呈不规则长条形 , 累及双侧膝关节、胫前、踝关节、足背及大拇趾内侧 , 长约 15 cm, 宽约 3~ 4 cm, 边缘清楚 , 与正常皮肤交界处覆盖暗红色表皮 , 附着不紧密 , 尼氏征阳性 , 皮肤缺损处呈红色湿润的肉芽面 , 有少许渗液 . 皮肤痛觉存在 .

  • 婴儿结节性发热性非化脓性脂膜炎一例

    作者:王洪山;李春阳;李福昌

    患儿男 , 7个月 , 因面部及腰、腹、臀、双侧股部暗红色斑块 4个月 , 于 1999年 10月 4日就诊 . 患儿在 3个月时脐左侧起一鸽蛋大红色结节 , 有触痛 , 未予处理 . 10余日后发现腰、腹、臀部、两股及两腮相继出现大片类似皮疹 , 但无触痛 , 首发皮疹渐变平 , 呈暗红色 . 患病前后无发热、畏寒 , 精神好 , 睡眠、吃奶及大小便均正常 . 患儿系头胎 , 父母非近亲结婚 , 出生时在当地医院足月剖腹产 (其母有妊娠高血压症 ). 出生后健康 , 无外伤及用药史 , 母乳喂养 , 家族中无类似患者 .

  • 绿脓杆菌引起慢性溃疡一例

    作者:刘毅钧;张淑英;陈敬;李景云

    患者男 , 53岁 , 半年前不明原因右足跟后侧出现一白色丘疹并破溃 , 渐及整个右足跟部 ,呈紫红色肿胀 , 伴有疼痛、低热等症状 . 曾在本市数家医院诊断为慢性溃疡 . 给予外敷生肌膏等治疗 , 不见好转 , 且溃疡面积继续增大 , 疼痛加剧 , 遂来我院诊治 . 患者既往体健 , 无遗传病史和结核病史 , 否认有药物过敏史 . 体检 : 各系统检查无异常 . 皮肤科检查 : 右足跟部皮肤红肿 , 表面有约 14 cm× 8 cm大小的溃疡 , 中间部分有红色肉芽肿生成 , 边缘为界限清楚的肿胀隆起 , 表面有渗出 , 分泌物有腐败气味 ( 图 1) , 整个溃疡面有压痛 .

  • 恶性血管内皮细胞瘤伴发增殖性外毛根鞘瘤一例

    作者:张民夫;张志创;夏建新;姜玉珍;徐文;张丽红

    患者男 , 68岁 , 2000年 2月 12日入院 . 3个月前头右侧出现一个蚕豆大肿块 , 疼痛 , 逐渐增大 , 2个月时破溃、流脓 , 经某医院会诊为带状疱疹合并感染 , 入某军区门诊部住院 . 经皮肤科会诊考虑为恶性血管内皮细胞瘤 , 建议作病理检查 . 后转某肿瘤医院疑为鳞状细胞癌或 T细胞淋巴瘤 . 2周后转入我院 . 体检 : 一般情况差 , 昏睡状 , 体温 39 ℃ , 脉博 120次 , 呼吸 20次 , 血压 17.3/12 kPa. 浅表淋巴结未触及 , 心、肺听诊未发现异常 , 腹部平坦 . 肝肋缘下 2 cm, 脾肋缘下 2 cm, 质硬 . 双小腿水肿 . 皮肤科检查 : 右侧头部有一 12 cm× 13 cm坏死、溃疡、结痂性损害 , 渗出血性脓液 , 恶臭 , 溃疡外围散在黄豆大暗红色结节和血疱 . 周围头皮明显水肿 , 延及前额、耳廓、眼睑、面颊和颈部 (图 1), 局部淋巴结未触及 .

  • 蓝色橡皮大疱样痣综合征一例

    作者:秦中平;任莉

    本病又称 Bean 综合征 , 是一种罕见的以皮肤和胃肠道血管畸形并存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 . 1958年由 Bean 首次命名 , 国内报道 3例 [1-3]. 我院发现一例 , 报道如下 . 患儿男 , 13岁 , 出生后见右面部较左侧略高 , 后隆起一肿物 , 逐渐长大 , 2岁时发现左前臂多处蓝色小瘤体并有增大趋势 , 11岁时因面部瘤体 ( 图 1) 影响外观伴疼痛首次入我院 . 行右侧颈外动脉造影、栓塞 , 同时瘤内注射消痔灵治疗 , 面部瘤体消失 , 外形满意出院 . 1997年 1月 23日因间歇性黑便、贫血 1年第 2次住院 . 父母系姑表兄妹近亲婚配 .

  • 白色萎缩一例

    作者:马东来;方凯;王家璧

    患者女 , 56岁 , 因左腰带状分布白色萎缩斑伴疼痛 5年就诊 . 开始先于左腰部起少许红色小丘疹 , 半年左右可自然消退 , 遗留牙白色的萎缩斑 , 起红色小丘疹时疼痛加重 . 此后 , 皮损逐渐向腹部和背部发展成线状 , 并出现浅表溃疡伴疼痛 . 曾在当地医院就诊 , 2次行病理检查 , 均诊断为慢性皮炎 , 给予外用皮炎平软膏、乐肤液等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 , 遂来本院皮肤科就诊 .

  • 粘液水肿性苔藓伴转移性肿瘤一例

    作者:王向东;沈宏;陈俊帆

    患者女 ,68岁 , 因左侧肩颈胸部黄色、淡黄色斑块 , 瘙痒 1月余于 1998年 5月 8日初诊 . 1个月前 , 左侧肩颈部出现数个淡黄色丘疹、结节 , 皮疹初起时无明显瘙痒 , 后渐增大 , 部分融合成斑块 , 皮疹波及左侧锁骨及胸前区 . 颈背部略有瘙痒 . 15年前行胃大部切除手术 , 术后病理切片确诊为胃癌 . 体检 : 一般情况好 , 心、肺、肝、脾检查均正常 . 颈部左侧、锁骨上扪及多个花生至核桃大小淋巴结 , 质中等 , 部分与周围组织粘连 , 活动差 , 按压有疼痛 . 皮肤科情况 : 左侧肩、颈、胸部、项背部见较多黄豆至蚕豆大小的淡黄色至黄红色半球状丘疹、结节 , 部分融合成较大斑块 , 大达 6 cm× 8 cm, 边界尚清 , 触之质地柔韧 , 部分表面略有光泽或假疱样改变 .

  • 具有特殊表现的蕈样肉芽肿一例

    作者:刘爱英;崔盘根;孙建方;林彤

    患者男 , 47岁 . 因皮肤干燥脱屑、毛发脱落 30年 , 皮损逐渐发展遍及全身 10余年 , 于 1999年 12月 13日入院 . 患者自 17岁始无明显诱因右侧头顶部分毛发脱落 , 躯干及四肢出现散在鳞屑性斑片 , 就诊于当地医院 , 诊断为斑秃、体癣 . 给予口服灰黄霉素治疗无效 . 此后病情渐加重 , 10余年前头发、腋毛、阴毛及眉毛依次全部脱落 , 全身弥漫性潮红 , 干燥脱屑 . 部分牙齿变黑、变脆、脱落 . 指趾甲增厚、变薄、脱落 . 伴无汗 , 每于夏天自觉发热明显 , 偶有瘙痒 . 2000年 7月始 , 每于劳累后感四肢肌肉关节酸痛、无力 , 休息后缓解 . 近来上述症状加重 , 遂入院治疗 . 患者无银屑病、鱼鳞病等其它皮肤病史 , 也无药物过敏史 . 父母非近亲结婚 , 家中无类似发病史 .

  • 云南汉族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抗 dsDNA抗体与 HLA-Ⅱ类基因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晓岚;冒长峙;李学平;杨昭庆;李梅章;褚嘉

    有研究显示 HLA-DR、 DQ基因位点与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的发病及某些类型自身抗体的形成密切相关 [1,2]. 我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序列特异性引物 (SSP)技术进行 HLA-DRB1、 DQA1、 DQB1基因分型 , 研究云南汉族 SLE患者抗双链 DNA抗体 (A-dsDNA)的产生与 HLA-DRB1、 DQA1、 DQB1等位基因及单倍型的相关性 . 一、材料和方法 1.病例和对照 : 病例组为云南籍汉族 SLE患者 63例 , 其中男 10例 , 女 53例 , 年龄 14~ 60岁 , 平均 31.3岁 , 全部病例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 1982年修订的 SLE诊断标准 . 所有 SLE患者间无血缘关系 . 每个调查对象抽取静脉血 3~ 5 mL, 依地酸抗凝 .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白介素 10水平与外周血单一核细胞分泌白介素 12水平的关系

    作者:张红娟;杨健;杨文林;王宗发;彭学标

    在 Th细胞向 Th1/Th2细胞分化过程中,白介素 12(IL-12)是决定免疫反应的性质和功效的关键性细胞因子 [1,2],它甚至可以使已建立的 Th2型为主的反应向 Th1型转变 [3]。我们的实验表明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 IL-12水平降低主要由单一核细胞分泌能力下降引起,而 IL-10对单一核细胞功能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有报道 SLE患者单一核细胞和活化的 B细胞分泌 IL-10的能力都是增强的,且 IL-10在 SLE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4]。我们检测了 SLE患者血清 IL-10水平,并分析其与体外 IL-12分泌水平的关系。同时,在体外予抗 IL-10单抗,观察其对 SLE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 (PBMC)分泌 IL-12水平的影响。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肺 CO弥散功能的检测

    作者:潘萌;郑捷;邓伟吾

    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多伴有肺部病变 , 但其中肺间质病变仅占很低比例 (1% ~ 6% )[1, 2], 其原因主要是此类患者的早期症状不明显 . 如何早期对其作出正确诊断 ?以往是通过临床表现、 X线胸片和肺活检等方法 , 但由于出现临床症状及 X线胸片有改变时已属晚期 , 肺活检又属创伤性检查 , 有一定危险性 , 患者较难接受 . 所以对 SLE肺间质病变的早期、正确诊断造成困难 . 一氧化碳 (CO)弥散功能的测定是通过 CO弥散吸收率来了解肺脏的换气功能 , 而肺换气功能又直接取决于肺间质的状态 [1]. 我们对 48例 SLE患者进行 CO弥散功能测定 , 并与其 X线胸片等进行比较 , 现分析报道如下 .

  • 成人水痘 43例分析

    作者:曹康琪

    成人水痘较为少见 , 近年有逐渐增多的趋势 . 现将我院 1997年 10月至 2000年 12月发现的 43例成人水痘报道如下 . 一、临床资料 1.患者来源 : 43例患者大部分来自学生 , 男 26例 , 女 17例 , 年龄 18~ 62岁 , 平均 22.5岁 , 其中 18~ 20岁为 19例 ( 44.2% ) , 20~ 24岁为 14例 ( 32.6% ) , 25~ 30岁为 6例 ( 14.0% ) , 30~ 40岁为 2例 ( 4.7% ) , 40~ 62岁为 2例 ( 4.7% ) . 患病时间 1~ 4 d, 平均 2.1 d. 临床以畏寒高热起病 , 皮肤迅速出现广泛性斑疹、水疱 ,皮疹密布全身 , 水疱周围有红晕 , 部分水疱中心有脐凹 , 伴有皮肤轻度瘙痒 , 符合成人水痘诊断 .

  • 56味中药乙醇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活性影响及动物致色素作用的研究

    作者:刘之力;涂彩霞;任凤;林熙然

    酪氨酸酶是黑素代谢的关键酶 , 其活性改变可导致黑素合成代谢的障碍 . 为此 , 我们从中医治疗白癜风的文献中 , 选出 56种常用的中药 , 观察其对酪氨酸酶的影响 , 在此基础上以棕色豚鼠为动物模型进行动物致色素实验 , 希望从中能筛选出作用更好的药物 .

  • 银屑病与白癜风患者血清中三种细胞因子的检测

    作者:许冰

    银屑病的病因和确切的发病机理尚未明了 , 现多认为该病是一种多基因遗传背景下的免疫异常性疾病 , 其中活化 T细胞起主要作用 . 白癜风的病因目前亦未明了 , 近年来许多研究支持白癜风可能有免疫介导的参与 , 除自身抗体的可能作用外 , 白癜风可能为 T细胞介导的疾病 . 临床观察表明 , 银屑病常与白癜风并发 , 其发病机理可能存在许多共同点 . 白介素 18( IL-18) 原名干扰素γ诱导因子 ( IFN-γ -inducing factor, IGIF) [1], 在 Th1细胞为主的细胞免疫反应中具有促进和调节作用 . 白介素 12( IL-12) 是细胞免疫应答过程中的一个初始因子 , 对于 T细胞具有多种促进作用 . 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 sTNFR) 在机体的免疫调节和与 TNF相关疾病的病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为进一步探讨细胞免疫与银屑病及白癜风发病的关系 , 我们对寻常型银屑病和寻常型白癜风患者循环 IL-18、 IL-12和可溶性 TNFⅠ型受体 ( sTNF-RⅠ ) 水平进行了检测 .

  • 儿童自身免疫性大疱病 15例分析

    作者:金岩;骆肖群;翁孟武;苏玮

    自身免疫性大疱病是以自身抗体在皮肤内沉积、水疱形成为特征的一组皮肤病 , 包括寻常型天疱疮 ( PV) 、类天疱疮 ( BP) 、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 EBA) 、线状 IgA大疱病 ( LAD) 及大疱性系统性红斑狼疮 ( BSLE) 等 , 常见于中老年人 , 偶尔也可发生于儿童 . 为了解此类疾病在儿童中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及治疗特点 , 我们对 1991~ 2000年诊治的 15例儿童自身免疫性大疱病进行总结分析 .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红细胞补体受体Ⅰ型和趋化因子受体的变化

    作者:郭峰;张乐之;王海滨;许育;钱宝华

    红细胞上有多种胚系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如补体受体Ⅰ型 ( complement receptor typeⅠ , CR1) 、趋化因子受体 ( chemo kine receptor,CKR) 、自然杀伤细胞增强因子 ( nature killer enhancing factor,NKEF) 、细胞分化抗原 58、 59、 55( CD58、 CD59、 CD55) 、细胞分化抗原 44s( CD44s) 等多种天然免疫受体和分子 , 由于红细胞数量的巨大 , 其在天然免疫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 , 红细胞 CR1和 CKR在炎症反应中起着重要调节作用 [1]. 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系统性红斑狼疮 ( SLE) 患者红细胞 CR1数量和 CKR活性明显下降 . 现报道如下 .

  • Bowen病、皮肤鳞状细胞癌、 Paget病中 P糖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单葵;李桂明

    Bowen病 ( BD) 、皮肤鳞状细胞癌 (SCC)、 Paget病 (PD)是 3种较为常见的皮肤肿瘤 , 有关这 3种肿瘤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 . P糖蛋白 ( P-glycoprotein) 系由多种耐药基因 mdr编码的产物 , 其表达在一定程度上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 我们采用免疫组化 SP法 , 检测 BD 16例、 SCC22例、 PD 18例共 56例皮肤肿瘤患者皮损中 P糖蛋白的表达 , 对 P糖蛋白与皮肤肿瘤的发病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

  • 20种中药灌胃对小鼠上皮细胞增殖和表皮细胞分化及血浆内皮素 -1的影响

    作者:刘晓明;孙秀坤;齐欣;林熙然

    中医治疗银屑病积累了大量有效方剂 , 有人对其整理分析 , 列出几十味使用频率高的中药 [1]. 为探讨它们治疗银屑病的作用 , 我们观察了其中 20味中药对小鼠上皮细胞有丝分裂、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表达、表皮细胞分化及小鼠血浆内皮素 1(ET-1)水平的影响 . 一、材料和方法 ( 一 ) 药物与试剂 : 单位体重给药量按临床用药的 10倍 . 生地 2.5、赤芍 2.0、丹皮 2.0、紫草 1.5、金银花 2.5、大青叶 2.5、土茯苓 10.0、黄芩 1.5、苦参 1.5、白藓皮 1.5、荆芥 1.5、丹参 2.5、黄芪 5.0、当归 1.5、鸡血藤 2.5、川芎 1.5、桃仁 1.5、红花 1.0、三棱 1.5、莪术 1.5 g/kg. 每味中药水煎 2次 , 合并滤液 , 调至所需浓度 . 用灌饲器灌胃给药 , 每日 2次 , 每次 0.2 mL/10g体重 . 注射用己烯雌酚 ( 上海第六制药厂 ). 注射用甲氨蝶呤 (MTX)1.0 mg/kg( 上海华联制药有限公司 ) . 秋水仙碱 2.0 mg/kg( 上海卫辉化学试剂厂 ) . PCNA单克隆抗体及 HRP/DAB检测盒 ( 美国 Neomarkers公司 ) . ET-1放免检测盒 ( 解放军总医院放免室 ) .

  • 良性苔藓样角化症和扁平苔藓临床及病理比较分析

    作者:余红;凌波;唐曙

    良性苔藓样角化症 , 又名扁平苔藓样角化症 (lichen planus like keratosis,LPLK), 临床上不多见 . 我科自 1988年以来遇到 14例患者 , 临床诊断各异 , 均由病理确诊为 LPLK. 因该病病理与扁平苔藓 ( lichen planus,LP) 相似 , 故又收集了同期 48例 LP患者的资料以作比较 .

  • 原位杂交法检测恶性黑素瘤中人类端粒酶 RNA及人类端粒酶催化亚单位 mRNA的表达

    作者:范松青;魏启幼

    端粒酶是维持端粒长度所必需的逆转录酶 [1]. 人类端粒酶 RNA(human telomerase RNA, hTR)及其催化亚单位 (hTRT)的表达在多种肿瘤中与其端粒酶活性具有一致性 [2-4]. 我们利用原位杂交法检测恶性黑素瘤、黑素细胞痣和正常皮肤组织中 hTR mRNA、 hTRT mRNA的表达 , 探讨其与恶性黑素瘤的关系 .

  • 微波治疗腋臭 196例

    作者:徐树平;朱丁峰

    我们自 1996年始 , 应用 YWY-2A型医用微波仪 ( 南京康友微波能应用研究所研制 ) 治疗腋臭 , 取得十分满意的疗效 , 术后半年以上得到随访的患者 196例 , 现报道如下 . 一、临床资料 将腋臭分为三级 : 重度 : 患者穿着衬衣 0.5 m以外能闻到气味 ; 中度 : 患者裸露腋部 , 距离 0.5 m以外能闻到气味 ; 轻度 : 患者裸露腋部 , 距离 0.5 m以内或用棉球、纱布擦拭后才能闻到气味 . 本组男 72例 , 女 124例 , 年龄 17~ 46岁 ; 其中重度 73例 , 中度 89例 , 轻度 34例 , 曾经接受过手术、 CO2激光或电离子治疗机治疗未彻底治愈者 42例 . 针状腋臭治疗辐射头 , 先将辐射头刺入到达大汗腺所在范围 , 然后开启微波 , 致皮下形成以辐射头尖端为中心的凝固区 , 使大汗腺发生凝固变性 , 达到治疗目的 . 因对皮肤破坏较少 , 故术后皮肤愈合快 , 无瘢痕及色素沉着 . 本组总有效率为 94.9% , 较以往报道高频电针、 CO2激光治疗腋臭的有效率 [1,2], 明显提高 . 其中 10例无效 , 主要为重度患者 , 是由于手术时气温较高 , 担心术后感染 , 手术时进针间距较大 , 凝固时间偏短 , 致残留大汗腺较多 , 所产生的异味仍较大 , 未能达到有效标准所致 . 微波治疗腋臭痛苦小 , 一般无瘢痕 [3], 可重复操作提高疗效 , 为临床治疗腋臭的一种有效方法 .

  • 伊曲康唑治疗特应性皮炎一例

    作者:顾恒;颜艳;孙晓慧

    患者男 , 28岁 , 因全身瘙痒性丘疹、红斑和斑块反复发作 28年而于 1997年 9月来我院门诊就诊 . 患者诉自出生后不久即患有 " 湿疹” , 主要累及头面部 , 后因全身反复发生丘疹、红斑和斑块 , 偶有流水 , 并有剧烈瘙痒而被诊断为湿疹、特应性皮炎 , 曾用多种方法治疗 , 包括皮质类固醇霜剂和软膏、润肤剂 , 口服抗组胺药以及服用中药汤剂 , 但皮疹仍反复发作 , 无完全缓解期 . 患者有哮喘史 , 无鼻炎史 . 家族中无同类疾病患者 , 直系亲属中无哮喘和鼻炎患者 . 体检 : 一般情况好 , 各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 皮肤科检查 : 全身皮肤干燥 , 有大片色素沉着及抓痕 , 四肢、颈、躯干可见片状红斑、苔藓化皮损 , 散在褐色黄豆大小丘疹及结痂 , 胸腹部片状渗出性红斑 . 实验室检查 : 血常规除嗜酸粒细胞数 550× 106/L外 , 其余指标均在正常范围 ; 尿常规无异常 . 同时抽取静脉血检测 IgE和特异性 IgE( sIgE, Pharmacia公司 ) , 结果 IgE 673 IU/mL(中国天津新传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正常值 < 150 IU/mL) , sIgE结果 : 螨 ( 6+ ) 、多价鼠毛 ( -) 、多价鱼 ( -) 、屋尘 ( 2+ ) 、白念珠菌 ( 2+ ) 、马拉色菌 ( 2+ ) , 正常人血清 sIgE为阴性 . 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 , 确诊为特应性皮炎 [1,2], 按 Rajka等 [3]的严重程度分级法其病情为重度 ( 8分 ) .

  • 不同方法治疗酒渣鼻 165例疗效观察

    作者:陈艺明;王清良;吴建东

    酒渣鼻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 , 通常根据临床表现分为红斑期、丘疹脓疱期和鼻赘期 , 不同病期采用的治疗方法有所不同 , 我们自 1990年以来对不同病期的患者分别采用磨削、切割和中药治疗 ,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 现将我们的治疗经验及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

  • 以下肢皮肤微血管栓塞为突出症状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10例

    作者:李秉煦;卢中秋;吴慧珍;蔡剑锋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 DIC) 是在多种原发病基础上激发的一系列以凝血和纤溶系统功能紊乱为特征的病理生理过程 . 以双下肢出血性水肿为首发症状的不多见 , 我们于 1995~ 2000年间遇见 10例 , 报道如下 . 一、一般资料 10例 DIC患者中男 7例 , 女 3例 . 年龄 40~ 67岁 , 平均 48.6岁 . 6例为肝硬化患者 , 余既往体健 , 无药敏史 . 诱发原因不明 , 均为急性起病 . 体温 38℃~ 39℃ , 热型不定 . 血压降低 4例 , 休克 6例 , 少尿或无尿 7例 , 呼吸急促 7例 .

  •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妊娠 27例分析

    作者:张佩莲;冒长峙;李学平

    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是一种累及多脏器损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 好发于育龄期妇女 , 一般认为妊娠和产后会使 SLE恶化 . 我们对 27例 SLE合并妊娠进行回顾性分析 , 现报道如下 . 一、一般资料 27例 SLE患者合并妊娠 33次 , 年龄 23~ 36岁 , 平均 26.82岁 . SLE病程 45 d至 10年 , 平均 3.96年 . 所有患者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 1982年修订的标准 .

  • 联苯苄唑乳膏治疗浅部真菌病疗效观察

    作者:马利尔

    1998年 5月至 2000年 9月 , 我们用联苯苄唑霜和克霉唑霜治疗浅部真菌病 ,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一、临床资料 1.病例入选标准 : 均为门诊患者 , 近 2个月未接受过系统抗真菌治疗及皮质类固醇治疗 . 2周来未用过外用抗真菌药物 . 2.用药前 , 均取材做真菌直接镜检和真菌培养确诊 , 年龄 16~ 68岁 . 将 460例患者随机分成 2组 . 3.治疗组 230例 , 男 170例 , 女 60例 , 病程 2个月至 20年 , 其中体癣 47例 , 股癣 24例 , 手癣 41例 , 足癣 118例 , 单纯真菌感染 185例 . 真菌合并细菌感染 45例 . 对照组 230例 , 男 150例 , 女 80例 , 病程 2个月至 17年 . 其中体癣 39例 , 股癣 21例 , 手癣 47例 , 足癣 123例 .

  • 阿达帕林凝胶治疗痤疮疗效观察

    作者:段志武;史景禄;郝俊玲;段凌燕;褚学森;徐华山;冯佃芹

    1999~ 2000年我们对 0.1% 阿达帕林凝胶 (0.1% 阿达帕林 , 商品名达芙文凝胶 , 法国高德美制药公司 )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进行了观察 , 总结如下 . 一、资料和方法 痤疮患者 28例 , 男 12例 , 女 16例 , 年龄 (20.5± 6.7)岁 , 病程 (3± 2.4)年 . 患者每晚外涂达芙文凝胶 . 观察不同部位的皮损种类在随访 0周、 4周、 12周、 20周的数量变化 (指标分解法 [1]), 依据朱氏标准做好分级记录 (此法是以皮疹的种类、数量对疾病做量化描述的方法 , 由轻至重 , 分为 0~Ⅳ )、不良反应记录等 . 疗效标准 : 治愈为皮损消退≥ 90% , 显效为皮损消退 60% ~ 89% , 有效为皮损消退 20% ~ 59% , 无效为皮损消退 < 20% 或继续加重 .

  • 阿达帕林凝胶和过氧化苯甲酰凝胶治疗寻常痤疮

    作者:陆正中;吴瑞斌;陆建云;王国利;陈凌

    我们于 2000年 1~ 9月联合应用 1% 阿达帕林凝胶 ( 商品名达芙文 , 法国高德美制药公司生产 ) 和过氧化苯甲酰凝胶治疗Ⅱ、Ⅲ级寻常痤疮 , 取得满意疗效 , 现总结如下 . 一、病例选择 1. 入选标准 : 14~ 35岁的寻常痤疮患者 , 性别不限 ; 皮损根据 Pillsbury改良分级法分为Ⅱ级、Ⅲ级 . 2. 剔除标准 : 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 严重类型的痤疮 ( 如聚合性痤疮 ) ; 继发性痤疮 ; 2周内局部使用过治疗痤疮的药物者 ; 4周内系统使用过抗炎或抗生素药物者 ; 有肝、肾及血液等内脏疾患者 ; 因其它疾病接受对痤疮有影响的药物治疗者 ; 对达芙文和过氧化苯甲酰凝胶成分过敏者 .

  • Sweet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周淑华;林麟

    1964年 , Sweet 医生在一篇 " 一种急性发热性中性粒细胞性皮病”的文章中 , 描述了 8例病情 " 特殊而且较重 "的妇女 , 对这些患者的情况与表现作了全面的描述 . 以后本病被称为 " Sweet 综合征” . 1971年 , 研究者们报道了第 1例 58岁的与恶性肿瘤相关的 Sweet综合征 , 其在皮损出现 1个月后左侧睾丸发生胚胎样癌 . 1973年报道了第 1例合并急性白血病的 Sweet综合征 . 随后出现了许多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及实体瘤相关的 Sweet综合征的报道 . 药物诱发的 Sweet综合征于 1986年被首次报道 , 为三甲氧苄胺嘧啶 -磺胺甲基异唑引起 . 以后发现许多药物可诱发本病 . 以下就本病临床研究的进展作一综述 .

  • 皮肤基底膜带的研究现状

    作者:朱学骏

    皮肤基底膜带 (BMZ)是连接表皮真皮的重要结构 , 同时还具有一定的渗透屏障作用 , 可防止有害物质通过 . 基底膜带很窄 , 仅 50~ 90 nm宽 , 可分为 4层 : ①基底细胞浆膜 : 为与真皮相邻的基底细胞浆膜 , 其上有对表皮真皮连接起关键作用的半桥粒 ; ②透明板 : 位于基底细胞浆膜的下方 ; ③致密板 ; ④致密板下带 . 在 BMZ的表皮侧 , 可见一些电子致密区 -- 半桥粒 (hemidesmosome), 它将表皮连接到真皮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

  • 304名妇女面部皮肤特点研究

    作者:杨子良;钱伯源;Oliver de Lacharriere

    为了解健康妇女面部皮肤特征 , 我们于 1997年 10~ 12月对苏州地区 304名妇女作了研究 ,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一、方法 1.志愿者选择 : 304名均来自苏州地区 , 在当地出生并连续生活至今的健康者 , 在征得本人同意后入选本次调查 , 以其工作生活于市内或在农村单纯从事农业劳动分为市区和郊县两组 , 其中市区 150名 (18~ 30岁 35例 , 31~ 45岁 39例 , 46~ 55岁 37例 , 56~ 80岁 39例 ), 郊县 154名 (18~ 30岁 32例 , 31~ 45岁 48例 , 46~ 55岁 36例 , 56~ 80岁 38例 ). 参加者无长期化学物质接触史及面部湿疹、接触性皮炎和导致面部色素的皮肤病 , 无长期致皮肤光敏和色素沉着的药物应用史 , 受研究当日面部不作任何化妆及使用护肤品 , 2 h内面部禁任何清洗 , 志愿者于温度 20 ℃ , 湿度 40% ~ 60% 的室内休息 0.5 h后开始检测 .

  • 评介《皮肤性病学》

    作者:李凤岐

    由朱文元教授主编 , 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 皮肤性病学 > 一书作为青年皮肤科专科医师培养的系列教材一经面世就很受欢迎 . 该书从皮肤性病学的基础、临床、实验室诊断及治疗学四大方面入手 , 选择当今热点话题 , 着眼于常见病、多发病的现代诊治 , 充分反映该领域的新进展 .

  • 欣读再版《性病防治图谱》

    作者:吴绍熙

    世纪之初,新风伊始,有幸及时看到由苏敬泽、乐嘉豫医师新近再版的《性病防治图谱》.浏览之余,倍觉此书之再版面目一新.

  • 脂肪抽吸术

    作者:方方;陈晓栋;王焱

    19世纪法国的 Denars 和 Mars医师首先提出了腹壁皮下脂肪切除整形 [1], 到 20世纪 20年代法国 Dujarricr医师用小切口局部脂肪刮除重塑体形 [2], 虽然因感染及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 , 以失败而告终 , 但揭开了去脂的新篇章 . 近 20年来兴起于欧洲的脂肪抽吸术 , 首先由 Fischor开始大量应用注射器进行脂肪抽吸术 [3], 使原来的减肥方法因创面的暴露、过大的损伤所引发的感染及血管损伤、脂肪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大大减少 [4], 因此很快风靡全球 , 并不断被医务人员加以改进发展 . 意大利人 Mzocchi于本世纪 80年代末发明了超声脂肪塑形术 [5], 减少了手术创伤 , 进一步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 [6]. 1995年 , 意大利 Aldo Bertani教授经过多年的研究及临床实践 , 首创了 LEM医用电子去脂机 ( 无切口脂肪雕塑 ) , 使吸脂术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 更加减少吸脂的创伤和并发症的发生 , 是目前先进的安全有效的去脂方法 [7].

  • 循证医学和皮肤性病学

    作者:冉玉平;蒋献;周光平;汪盛

    一、循证医学的概念 循证医学 [1,2]( evidence based medicine, EBM) 是指遵循科学证据的医学 , 其核心思想是任何医疗决策的确定都应尽量以客观临床科学研究为依据 . 著名临床流行病学家 David Sackert 将 EBM定义为 " 慎重准确而明智地应用所能获得的佳研究证据来确定患者的治疗措施” [3]. EBM与传统医学有着重要的区别 [4]. 传统医学依据医生个人的临床经验、高年资医生的指导、教科书和医学期刊上零散的科学研究报告来处理患者 , 可能忽略一些真正有效的疗法 , 而滥用一些从理论上推断有效但实际上无效甚至有害的疗法 . EBM强调在临床实践中将临床经验、患者需求与当前佳科学证据有机结合 . 临床经验是医生长期积累的对个体患者的诊断及治疗经验 ; 患者需求指患者对诊断和治疗方案的特殊选择和需要 , 不同患者可能有不同的选择 ; 佳科学证据主要指以患者而非实验动物为中心的疾病诊断、治疗、预后、预防等方面真实、可靠、重要与实用的研究成果证据 . 当这三方面紧密结合时 , 患者和医生就形成了诊治联盟 , 患者将获得佳的临床预后和生活质量 .

中华皮肤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z1
1999 01 02 03 04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1996 02
1990 0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