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医学影像学杂志

医学影像学

医学影像学杂志

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 의학영상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山东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山东医学影像学研究会;山东医学影像学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1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9011
  • 国内刊号: 37-1426/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4-13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医学影像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武乐斌;赵斌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32层螺旋CT三维重组在胸部外伤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陈海荣;杨军;郑敏;吕琦

    目的 探讨32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胸部外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搜集112例胸部外伤的病例,全部病例均行X线摄片及32层螺旋CT扫描,并以1.25mm层厚行多平面容积重组(MPR)及容积再现法(VR)图像后处理,观察分析骨折的位置、数量及邻近组织、脏器的情况.结果 在112例病例中,检查发现肋骨骨折98例,胸腰椎压缩骨折2例,胸骨骨折11例,胸椎棘突骨折3例,肩胛骨骨折16例.X线平片共发现肋骨骨折82例,胸骨骨折4例,肩胛骨骨折3例,肺挫伤21例,血气胸2例.结论 32层螺旋CT三维重组及图像后处理技术的联合应用,能对胸部外伤患者作出快速、准确的诊断,对判断胸部外伤骨折及邻近组织、脏器损伤,指导临床医生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救治,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颅内动脉瘤破裂早期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

    作者:钟丽琴;赵红星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后早期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价值并介入栓塞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在我院治疗的38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头颅CT扫描及早期DSA检查,并行血管内微弹簧圈栓塞治疗及或手术夹闭,包括GDC34例,手术夹闭4例.38例患者按Hunt-Hess分级:Ⅰ级30例、Ⅱ级6例、Ⅲ级1例、Ⅳ级1例,所有病例均行DSA造影及CT扫描.结果 CT扫描均提示不同程度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DSA造影诊断:前交通动脉瘤13例,后交通动脉瘤16例,大脑中动脉瘤7例,颈内动脉分叉部2例.介入栓塞及手术夹闭成功36例,占94.7%.36例随访3~35个月无再次出血,全部病例CT复查显示弹簧圈形态、位置无改变,30例6个月后复查DSA未见动脉瘤复发.2例后交通复杂动脉瘤介入栓塞失败,家属不愿手术治疗,他们分别于术后1周及1月后死亡.结论 对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需尽早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作出早期诊断,早期进行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DSA在诊断,治疗及患者随访中均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 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的MRI诊断

    作者:马春波;魏友平;王继民;周明岳

    目的 探讨中枢神经系统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的MRI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经病理证实的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的MRI资料.结果 4例肿瘤位于小脑半球,1例位于小脑蚓部,颈髓及胸髓各1例.MRI表现为T1WI呈等、低信号,T2 WI呈等、高信号,6例病灶内部和周围见血管流空影,增强后肿瘤呈显著强化;1例CE-MRA示肿瘤周边及内部见不规则血管影;2例髓内肿瘤均继发脊髓空洞或囊肿.结论 MRI对中枢神经系统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临床价值.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临床价值及随访观察

    作者:张秀芸;丁娟;宋丹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诊断价值及其分度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将109例(轻度61例、中度35例、重度组13例)有窒息缺氧病史,临床诊断为HIE的患儿行颅脑CT检查,初次CT扫描时间为生后5h~15天,并按影像分级标准分轻、中、重三度,其中有76例在生后1~6个月内进行了CT复查.结果 ①109例HIE患儿脑CT平扫均有不同程度的脑水肿征象,CT值在8~18HU之间.诊断为轻度HIE的66例;诊断为中度HIE的为31例,合并颅内出血9例;诊断为重度HIE的为12例,合并颅内出血7例.并将临床分度与CT分度资料经统计学处理进行比较分析,经统计学处理r =0.775,(P<0.01),认为CT分级与临床分级之间有密切的相关性;②随访复查:后一次CT复查所见,正常45例,单纯脑沟加深13例,硬膜下积液7例,脑软化7例,脑积水3例,脑萎缩3例,死亡2例.结论 CT扫描检查是诊断HIE的主要手段,能够准确的显示病变和范围,确定是否合并颅内出血及出血类型,对HIE脑损伤程度及预后的有较好的评估价值.

  • 跗骨窦区断层解剖影像学表现对照

    作者:刘胜全;王巧玲;李云

    关键词: 跗骨 断层解剖
  • 扩散加权成像对局灶性肝癌血供分析的诊断价值

    作者:钱海峰;胡春洪;祝跃明;沈小勇;李凤琪

    目的 探讨不同b值下,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对局灶性肝癌的血供分析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诊断或病理证实的31例原发性肝癌和30例转移性肝癌行MRI动态增强扫描和DWI扫描,按照增强动脉期的表现分为富血供组(42个病灶)和乏血供组(47个病灶);观察b值分别为50、500s/mm2时的DWI图像特征,并测量病灶的ADC值.结果 b值为50s/mm2时,富血供病灶组DWI图像上为均匀稍高或高信号,平均ADC值为(3.56±0.21)×103mm2/s,乏血供病灶组DWI呈均匀稍高信号,平均ADC值为(2.50±0.19)×10-3 mm2/s;同时对12个内部血供不均匀的病灶观察,在DWI图像上病灶内信号呈不均匀改变,b值为50s/mm2时富血供区较乏血供区信号下降更明显.在b=50s/mm2时,富血供病灶与乏血供病灶的ADC值有统计学差异(t=2.37,P<0.05).结论 依据磁共振DWI图像特点和ADC值测量,MRI对肝脏局灶性肝癌的血供分析具有一定的价值.

  • 个体化对比剂注射方案在256层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

    作者:曹希明;黄美萍;郑君惠;巫梓斌;温孟皇

    目的 探讨个体化对比剂注射方案在256层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00例临床怀疑冠心病需接受冠状动脉CT(CTA)检查者,按照对比剂注射方案个体化原则,对比剂总量(ml)=患者体重(kg),对比剂流率ml/s=对比剂总量/(扫描时间+8)ml/s,同样流率追加30ml生理盐水}进行冠脉CTA检查,测量升主动脉根部左冠开口处CT值并对冠状动脉的显示进行评分,分析对比剂注射方案个体化的可行性.结果 按照个体化对比剂注射方案行冠脉CTA检查后,100例检查者升主动脉根部左冠开口处平均强化程度为(420.19±56.59) HU,冠状动脉显示评分得3分比例为88.78%,得2分比例为11.22%,无得1分者.结论 个体化对比剂注射方案在256层CT冠状动脉成像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 64层螺旋CT脑灌注联合CT血管造影对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应用

    作者:王恢;张在人;李萍;李艳英;赵德利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脑灌注(CTP)联合CT血管造影(CTA)对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应用价值.方法 根据病史或临床症状及体征诊断为颈内动脉及其分支的狭窄或闭塞50例患者分别行CTP和CTA扫描,评价CTP参数平均通过时间(MTT)、对比剂峰值时间(TTP)、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以及造影后颈内动脉狭窄程度.结果 36例TIA患者患侧MTT延长较健侧具有显著性意义,rCBF侧较健侧无显著性意义,rCBV患侧较健侧无显著性意义.34例梗死组患者患侧MTT延长较健侧有显著性意义,rCBF患侧较健侧无显著性意义,rCBV患侧较健侧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CTP联合CTA可以同时判断颈内动脉狭窄和脑组织局部血流灌注情况.

  • 应用多层螺旋CT评价脑缺血症状与颈动脉狭窄关系的研究

    作者:赵武华;黄丹江;樊琦玮;郑海澜

    目的 探讨基于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DCTA)测量的颈动脉直径和脑血管症状之间的关系,寻找与症状相关的颈动脉狭窄的阈值.方法 以接受MDCTA检查的230例可疑颈动脉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有无大脑前循环障碍症状.所有患者均行MDCTA检查测量狭窄颈动脉直径,同时观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利用ROC曲线对症状和狭窄颈动脉直径进行分析确定诊断阈值,利用Logistic多元回归探讨症状与狭窄颈动脉直径、粥样硬化斑块类型和其他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 症状组颈动脉直径明显较无症状组小,ROC曲线分析发现曲线下面积为0.720,出现脑缺血症状的佳预测值为1.6mm,灵敏度为0.734,特异度为0.638.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颈动脉狭窄和软斑块是脑血管症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利用MDCTA测量颈动脉直径能够较为可靠地预测脑缺血症状,脑缺血症状与颈动脉狭窄和软斑块密切相关,这对于MDCTA在脑卒中防治领域进一步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 胶质瘤的MRI环形强化特征与病理分析

    作者:于台飞;高建伟;刘霞;杨金永;张玉艳

    目的 分析胶质瘤(Glioma)的MRI环形强化特征并与病理学表现对照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7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胶质瘤的MRI环形强化特征及其病理学表现.结果 76例胶质瘤中有55例增强扫描呈厚薄不一的不规则环状、花环状、花瓣状强化,病灶的边缘可见星芒状强化,以白质侧为著,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可见壁结节及瘤周结节.病理学示瘤细胞密集,异型性明显,胶质母细胞瘤细胞高度间变、不成熟,伴有出血、坏死明显.边缘可见新生血管结构不良,血管内皮细胞明显增生.结论 胶质瘤的MRI环状强化表现与瘤体内的病理改变密切相关,认真分析其特征有助于术前明确诊断.

  • 16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小气道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胡金文;王恩雨;都继成;周阿旺;乔洪波;张雪辉

    目的 研究16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在诊断小气道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 40例临床可疑小气道病例均行16层螺旋CT容积扫描,进行薄层、多平面重建(MPR)、小密度投影(MinIP)、容积再现法(VR)重建图像分析诊断,全部病例均经纤维支气管镜或临床证实.比较不同的重建技术对小气道病变显示的差别和发现病变的敏感性.结果 不同重建技术中薄层和MPR发现小气道病变敏感性高,MinIP对病变显示直观,整体感强,VR显示欠佳.结论 16层螺旋CT多种后处理重建技术相结合可以明显提高小气道病变诊断的准确率,是比较理想的影像学方法.

  • 腹盆部横纹肌肉瘤的CT表现(附5例报告)

    作者:唐浩;胡桂周;陈卫国

    目的 探讨腹盆部横纹肌肉瘤的CT临床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经病理证实的腹盆部横纹肌肉瘤的CT表现.1行增强动脉期扫描,4例同时行增强三期扫描.结果 3例发生于腹腔,2例发生于盆腔,3例边界均模糊不清,2例可见假包膜形成.CT平扫显示5例均为不规则巨大软组织肿块,瘤内可见带、团状低密度区,1例可见散在斑点状高密度灶.5例肿瘤在CT增强扫描中动脉期均表现为轻中度不均匀强化,4例在静脉期显示肿瘤强化程度增高,平衡期强化度减弱,假包膜未见强化.5例周缘均未见明确肿大淋巴结.结论 若出现腹盆部巨大密度不均匀软组织肿块,CT三期增强以静脉期强化明显,横纹肌肉瘤应纳入鉴别诊断中,终确诊依靠病理检查.

  • 3.0T磁共振在腹部胰胆管成像中的应用

    作者:张玉龙;陈金华;谭勇

    目的 探讨3.0T磁共振在腹部胰胆管水成像中优势及其应用.方法 搜集我院2011年1月~2011年4月进行腹部磁共振检查的患者50例,采用西门子Veri03.0T磁共振,8通道相阵控腹部线圈,haste序列,spair序列及MRCP胰胆管成像序列进行轴位相扫描.结果 采用3.0T磁共振的haste序列能够在自由呼吸的状态下,缩短扫描时间同时获得高质量的图像;spair序列具有很好的脂肪抑制效果,能极大的提高对病变的显示;与haste技术结合的MRCP序列能对胰管、肝内胆管、胆囊、胆总管的病变显示的更加清楚.结论 西门子3.0T磁共振并行采集技术及haste、spair序列在腹部扫描中,能获得高质量的图像.

  • 正常儿童垂体MIR测量研究

    作者:张玉艳;于台飞;李桂梅;杨金永;时启红

    目的 测量正常儿童垂体体积及各径线的值,为各种导致垂体结构改变疾病的临床诊断和科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对99例自愿者儿童依次采用MRI三维快速扰相梯度回波T1 (3D T1 WI FSPGR)序列进行扫描,垂体的体积及各方向径线测量使用MIP和Reformat处理软件的图像.相同性别不同年龄组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不同性别相同组别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垂体分型数据采用卡方分析.结果 垂体体积在相同性别不同年龄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性别相同年龄组间分型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采用高分辨率MRI获得正常人儿童不同年龄段的垂体体积及多方向径线数据,为进一步研究垂体相关疾病提供了基础性数据.

  • 中枢神经系统肠源性囊肿的MR诊断与鉴别诊断

    作者:李涛;崔惠勤;朱里;黄力钊;铁超恩

    目的 探讨中枢神经系统肠源性囊肿的MRI表现及其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肠源性囊肿的临床和MRI资料.结果 7例肠源性囊肿,桥前池1例,椎管内髓外硬膜下6例,3例病变位于颈段,2例位于上段胸段,1例位于腰段.6例椎管内肠源性囊肿,5例囊肿位于脊髓腹侧,均可见“脊髓嵌入征”.多数囊肿T1WI呈等或稍高于脑脊液信号,T2 WI等或稍低于脑脊液信号.6例行MR增强扫描,5例囊壁及囊液均未见强化,1例囊壁轻度强化.结论 MRI对肠源性囊肿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 多相位ASL在颅脑疾病中的初步应用

    作者:FOFANA;MAKAN;杨双;赵斌

    目的 评估多相位ASL在颅脑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例颅内病变患者,其中脑膜瘤8例,胶质瘤2例,胶质母细胞瘤1例,淋巴瘤1例,脑梗死6例,神经源性肿瘤1例,室管膜瘤1例.对患者行3.0MR常规T1 WI、T2WI、FLAIR和病变部位8相位ASL扫描.计算第1、5、8相位病变部位相对脑血流量值(rCBF),对病变的灌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出血性脑梗死病例早、中、晚期均表现为高灌注.常规扫描双侧枕叶未发现明显异常病例,ASL显示右侧枕叶出现低灌注.急性或亚急性梗死患者和脑软化患者三期均表现为低灌注.其余脑梗死患者不同时相高、低灌注情况均出现.脑肿瘤病例中,部分肿瘤早、中、晚期灌注状态一致,如胶质瘤和部分脑膜瘤病例.部分肿瘤不同时相显示不同的灌注状态.结论 本研究表明评估脑内病变的灌注情况具有时间依赖性.多相位ASL对于早期诊断脑缺血性疾病,评估脑梗死后的再灌注有独特的优势.

  • 上腔静脉X线投影测量与患者相关因素的探讨

    作者:耿才正;陈姬雅;王建铭

    目的 探讨成人上腔静脉下段后前位胸片投影是否与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相关,以期提高床旁PICC体外测量的准确性.方法 成人体检资料100份,在后前位胸片上测量上腔静脉下段中点至右锁骨内端下缘距离(即横L体外测量法垂直段距离,以下简称“垂直段距离”),上腔静脉下段中点所在前肋肋单元平面,各数据会同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利用IBM SPSS Statistics v19统计软件作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上腔静脉下段中点所在前肋肋单元平面与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无显著相关(r=-0.196~0.130,P=0.051~0,936);垂直段距离与身高、性别显著相关(r=0.197、-0.339,P=0.049、0.001),与年龄及体重无关(r=0.052、-0.066,P=0.604、0.512).结论 成人上腔静脉下段投影存在个体差异,相关因素复杂,难以通过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来提高床旁PICC体外测量的准确性.

  • 骨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MRI表现

    作者:陈俊泽;王维;杨靖凡

    关键词:
  • 胃底憩室CT与MRI诊断价值

    作者:俞炳根;王玉群

    目的 探讨胃底憩室的CT与MRI表现及鉴别诊断,提高胃底憩室的认识避免误诊.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日常CT与MRI检查中发现的6例胃底憩室的影像学特征及临床表现.结果 6例胃底憩室,发生于贲门下方,形态多样,呈不规则含气囊腔4例,软组织肿块2例.结论 胃底憩室较少见,憩室的大小、内有无食物、颈的宽窄可有不同表现,易误诊为肾上腺肿瘤和胃溃疡穿通,CT与MRI可清晰显示病变.

  • 超声检查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诊断价值

    作者:许周云;胡艳芳

    目的 通过对28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的术前超声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二维声像图和彩色多普勒特征.方法 观察结节的超声表现,包括内部回声、有无钙化及钙化的特点、边界、形状、血流信号、有无侵犯被膜及颈部淋巴结转移等.结果 9例单发结节具有典型的甲状腺癌超声图像特征;4例单发结节仅表现为边界清,形态尚规则,低回声,内部回声均匀,血流稀少;15例多发结节中5例仅表现为边界清,形态规则,中等或偏低回声,8例内部可见微小钙化灶,血流较丰富,2例内部可见粗大或弧形的钙化灶.结论 高频超声具有准确、实时、方便、价格低廉,尤其适用于随访观察,超声检查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 3.OT磁共振脑功能成像对额顶叶肿瘤神经微创手术的应用价值

    作者:毛德旺;袁建华;丁忠祥;狄幸波;徐建国;郑劼;林春苗

    目的 探讨3.0T磁共振脑功能成像(fMRI)在额顶叶肿瘤神经微创手术前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3.0T磁共振上,49例额顶叶肿瘤病例术前行颅脑常规MRI平扫加增强和fMRI检查.依据fMRI成像后处理脑功能活动定位图(functional brain mapping,FBM)及常规MR扫描图像制定合理的手术计划,找出额顶叶肿瘤神经微创手术佳路径切除肿瘤.结果 49例FBM图清晰的显示了大脑皮层左右两侧运动功能区的位置、大小和移位情况,为确定手术路径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49例微创手术也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结论 3.0T fMRI对额顶叶肿瘤神经微创手术的术前评价有重要临床意义,对手术切除脑功能区周围肿瘤并保留运动功能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 多层螺旋CT脑池造影对外伤性脑脊液鼻漏的临床价值

    作者:陈俊波;顾钱峰;李培;任能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脑池造影(MSCTC)对外伤性脑脊液鼻漏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6例临床诊断外伤性脑脊液鼻漏患者术前进行多层螺旋CT脑池造影检查,采用多平面重建(MPR)、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技术,选择适当的显示层厚及角度,明确漏口存在,观察漏口的大小、形态及周围结构情况,并与术中所见对照,分析多层螺旋CT脑池造影对外伤性脑脊液鼻漏漏口定位及漏口周围情况评估的准确性,指导临床医师术前准备.结果 全部病例检查后发现漏口存在,漏口大小、形态与术中所见基本吻合.结论 多层螺旋CT脑池造影及后处理重组技术可以从不同角度较直观的反映漏口的位置、形态及漏口的周围情况,为临床手术治疗脑脊液鼻漏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是术前首选的检查方法.

  • 咽淋巴环非霍奇金淋巴瘤相关病理类型的影像表现

    作者:金瑞军;陈祖华;陈瑶

    目的 探讨咽淋巴环非霍奇金淋巴瘤不同病理类型的影像学征象,以提高影像学认识.方法 回顾18例经病理证实咽淋巴环非霍奇金淋巴瘤的CT、MRI表现,结合病理类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在18例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病灶局限性11例(11/18),弥漫性7例(7/18),伴颈部淋巴结肿大10例.病理类型:B细胞型13例(72%),NK和T细胞型5例(28%).B细胞型以局限性多见(10/13),扁桃体好发(8/13),密度和信号均匀(12/13),边界清晰(10/13),常伴颈部淋巴结肿大(8/13).NK/T细胞型以弥漫性多见(4/5),易累及鼻咽部(4/5),边界不清(4/5)、密度和信号不均匀多见(3/5),其内可见气泡影(2/5),易侵犯鼻腔并铸形(3/5)和骨质侵蚀破坏(2/5).结论 咽淋巴环不同病理类型的非霍金奇淋巴瘤影像学具有一定特点,有助于鉴别诊断.

  •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宫颈癌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韩晶;沈文荣;刘念龙

    目的 评价MR弥散加权成像(DWI)在宫颈癌诊断中应用的价值.方法 对30例非宫颈肿瘤女性的子宫颈和50例宫颈癌患者的子宫颈进行常规MRI扫描和横断面DWI(b=600s/mm2),比较正常宫颈和宫颈癌病灶的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IC)值.结果 正常子宫颈DWI表现为粘液,内、中、外带四层结构,其平均ADC值[(1.71±0.14)×10-3mm2/s)]显著高于宫颈癌的ADC值[(0.97±0.13)×10 3mm2/s)](P<0.01).结论 ADC值可有效地定量区分宫颈癌与正常宫颈,DWI更容易显示宫颈癌及其周围侵犯和盆腔淋巴结转移.

  • 颈动脉重度狭窄伴MCI老年患者支架植入术后认知功能变化研究

    作者:巴华君;陆川;孙军

    目的 了解颈动脉重度狭窄伴MCI(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老年患者,经过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后认知功能的变化.方法 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对32例患者在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前及术后1、3、6个月进行认知功能评估,并利用统计学分析对各时间点MoCA分值组间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支架植入治疗后随访的1、3及6个月,MoCA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而且随着随访时间延长,MoCA评分有上升趋势;MoCA分值的提高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可以使老年MCI伴颈内动脉起始段重度狭窄患者短期内的认知功能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

  • 多普勒导丝评价TIPS术门腔分流道血流特点

    作者:徐晤;祖茂衡;王志荣;李国均

    目的 应用血管内多普勒导丝测定TIPS术后门腔分流量及血流特点,提出一种新的、更可靠的检测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方法.方法 10例门静脉高压患者TIPS术后即刻,使用血管内多普勒导丝测定分流通道内血流速度,结合DSA技术,测出血流量;并予10例正常肝静脉血流作为对照.结果 测得TIPS术后分流通道内的平均峰值流速(APV)为(18.51±7.32)cm/s,大峰值流速(MPV)为(25.93±9,54)cm/s,分流道的直径为(0.80±0.26)cm,门腔分流量为(557.96±94.57)ml/min,并且获得血流频谱特点为波形呈单相,不随心动周期而变化.而肝静脉APV为(15.73±4.52)cm/s;MPV为(26.01±8.33)cm/s;血流量为(654.64±108.56)ml/min,血流频谱特点为波形呈三相,随心动周期而变化.结论 利用血管内多普勒导丝能准确而方便地测出TIPS术后门腔分流量并用于评价其血流特点,为检测静脉血流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具有实用性及可行性.

  • 腰椎小关节退变的CT诊断及临床意义

    作者:王丰富;戚洪波;杨旦君

    目的 探讨CT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153例腰椎小关节退变的临床症状与诊断.分析椎小关节退变的CT影像改变,进行重新认识、领会与提高.结果 椎小关节退变CT影像表现为:小关节突的骨质增生、硬化、骨赘形成,关节软骨侵蚀,关节间隙狭窄、积气,关节面下小囊变及周围筋膜、韧带的钙化等.结论 CT扫描可准确显示腰椎小关节形态、结构等退行性改变,在目前临床医师未足够重视的情况下,运用CT的高分辨特性,对椎小关节退变的早期诊断提供可靠依据,充分提高他们对椎小关节退变的认识,为临床医师正确治疗反复腰腿痛的患者提供很好的帮助.

  • 子宫动脉灌注联合PVA栓塞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临床分析

    作者:周坦洋;曹海利;白彬

    目的 分析子宫动脉灌注MTX联合PVA栓塞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2例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行双侧子宫动脉MTX灌注联合PVA栓塞治疗.先经导管向子宫动脉灌注MTX,再用500~710μm PVA颗粒对双侧子宫动脉进行栓塞.通过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血清β-HCG水平及妊娠囊变化情况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12例患者经子宫动脉灌注MTX联合PVA栓塞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缓解,血清β-HCG水平迅速下降,妊娠囊逐渐萎缩、坏死、脱落.结论 子宫动脉灌注MTX联合PVA栓塞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能迅速止血,有效杀胚,保留子宫,是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一种安全、有效治疗方法.

  • 壹期电焊工尘肺肺部HRCT表现及病理学对照

    作者:赵殿辉;陈达民;万卫平;王忠诚

    目的 探讨壹期电焊工尘肺肺部不同HRCT表现的病理学基础.方法 对比分析15例确诊为壹期电焊工尘肺的肺部HRCT资料和经支气管肺活检的病理资料.HRCT检查和经支气管肺活检的间隔时间在3~50天.15例中男性13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35±6.8)岁,电焊工工龄(8.8±3.5)年.将标本粉尘的量分为无、少量、中量和大量,将纤维化的程度分为无、轻度、中度和重度.结果 HRCT上7例主要表现为小叶中心小叶核影的增大、增多,呈分支状线影;3例表现为小叶中心的磨玻璃密度的结节影,约4~8mm大小;5例表现为磨玻璃结节与分支状线影混合存在.其中5例有轻度小叶间隔增厚,6例可见小叶中央型肺气肿.病理学表现为呼吸性细支气管及其肺泡群内大量尘斑,并可见肉芽组织和少量的胶原纤维,支气管粘膜下肺组织和肺泡间隔纤维组织弥漫增生,胶原纤维沉积.偏光镜和普鲁士蓝铁染色证明尘斑中铁颗粒存在.弥漫性以分支状线影为主要表现的纤维化程度重于弥漫性磨玻璃密度结节为主的病例(t =9.00,P=0.00),但粉尘量以磨玻璃密度结节为主的病例较重(t=-4.71,P=0.001).结论 HRCT可以显示电焊烟尘所致的肺内尘斑及其纤维化的程度.

  •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的CT表现及其病理相关性

    作者:叶奕兰;何闯;方宏洋;叶伦;李熤华;刘书蓉

    目的 探讨原发甲状腺淋巴瘤CT表现与其病理的相关性,以提高术前确诊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经病理证实的B细胞来源的非霍奇金甲状腺淋巴瘤CT图像进行观察,对其病变的位置分布、形态、边缘、密度、强化及周围侵犯的情况进行统计并探讨与其病理类型的相关性.结果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表现为:双侧叶弥漫性肿大3例、单侧叶弥漫性肿大型2例、局灶结节型2例;密度均匀减低4例、不均匀减低3例;界不清6例、界清1例;7例均强化不明显或轻微强化;颈部淋巴结受累4例、累及颈部周围软组织1例.粘膜相关淋巴组织B细胞淋巴瘤表现为:甲状腺弥漫肿大1例、局灶结节3例;界清与界不清各2例;4例密度均匀、强化不明显且均未见颈部淋巴结或周围软组织受侵.粘膜相关淋巴组织B细胞淋巴瘤大细胞转化型表现为:双侧叶、单侧叶各1例均呈弥漫性肿大,界不清;密度均匀减低1例、不均匀减低1例;1例颈部淋巴结受累,2例强化均不明显,未累及周围软组织.结论 甲状腺淋巴瘤的CT表现常表现为甲状腺弥漫性肿大、界清、平扫呈稍低密度、强化不明显、颈部淋巴结受累等,不同病理类型的甲状腺淋巴瘤CT表现有一定差异.

  • 全身DWI和全身一体化T2WI扫描在恶性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涛;李莉;张雷;李静;苟晓光;任转琴

    目的 初步探讨全身DWI和全身一体化TzWI扫描在恶性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54例疑诊为淋巴瘤的患者进行全身DWI和全身一体化T2WI扫描并进行回顾性研究,对比后诊断(以病理检查作为判断依据),计算诊断符合率.结果 全身DWI和全身一体化T2WI扫描检查结果与后诊断符合率为85.1%(46/54).在淋巴瘤病灶检测中敏感性为86.7%(118/136),特异性为95.5%(472/494).结论 全身DWI和全身一体化T2 WI扫描较常规MR更能敏感的显示病灶,从而有助于临床诊断与治疗.

    关键词: 淋巴瘤 磁共振成像
  • 超声血管增强技术在外周血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殷平;李文巨;李波

    目的 评价超声血管增强技术(vascular enhancement technology,VET)在外周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90例外周血管病变的患者(52例颈动脉病变、16例下肢动脉病变及22例下肢深静脉病变)应用超声血管增强技术,显示病变的血管,并与传统二维谐波及彩色多普勒(CDFI)成像相对比.结果 常规二维超声检查28例(31.11%)图像不能清晰显示,应用VET技术,86例(95.56%)外周血管病变患者的血管腔、血管壁及病灶(斑块、血栓)更清晰显示,图像质量评分VET高于传统二维超声,为2.91:2.09,(P<0.01).结论 VET技术可提高能提高血管与周边组织对比分辨力,更清晰显示血管腔、管壁结构及病灶,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MDCTA与高频超声检测颈动脉壁厚度的一致性研究

    作者:洪玮;赵刚;王弘;邱晓明;王珍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DCTA)检测颈总动脉壁厚度(CAWT)与高频超声检测颈总动脉内-中膜层厚度(IMT)的相关性和一致性.方法 应用MDCTA和高频超声对64例患者颈总动脉CAWT和IMT分别进行扫描,分为无斑块组和有斑块组,统计学比较CAWT与IMT的差异性和相关性,用Bland-Altman分析比较两者的一致性.结果 两组患者颈总动脉CAWT与IMT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呈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12(P<0.O1),Bland-Altman分析存在较好一致性,偏倚为0.029mm,一致性界限为0.187~0.244mm.结论 MDCTA测量颈总动脉CAWT与高频超声测量颈总动脉IMT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和较好一致性,MDCTA检测的颈总动脉CAWT可作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评价指标.

  • 脑血管成像中减影CTA与常规CTA去骨技术的对照

    作者:钟道强;王德娟;张伟;韩秋玲

    目的 探讨减影CTA去骨技术和常规CTA去骨技术在脑血管成像中重建时间及图像质量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行脑血管减影CTA和常规CTA检查的患者的资料,后处理重建均用大密度投影技术(MIP)和容积再现技术(VR),以评价减影CTA和常规CTA图像质量及重建时间.结果 减影CTA图像质量优于常规CTA图像质量,且重建时间短于常规CTA.显示血管狭窄及颅底动脉瘤优于常规CTA.结论 减影CTA去骨技术用于脑血管成像质量优良,重建血管迅速,显示血管狭窄及颅底动脉瘤优于常规CTA.减影CTA结合曲面重建(CPR)既能显示管腔又能有效的显示动脉管壁情况,弥补了 DSA的不足.

  • MR动态增强特征对乳腺癌诊断的价值

    作者:张延伟;娄明武;王芳军;李园;王晓春;曾道辉;冯欣;李彩霞;谢独

    目的 探讨乳腺癌动态增强扫描相关参数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93例患者行MR平扫、动态增强扫描.分析形态学、增强曲线类型及大斜率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1)形态学表现及病理结果:105个肿块的强化形式可分为五型:①无强化9个(囊肿);②均匀强化31个(纤维腺瘤9个,乳腺癌11个,增生10个,叶状瘤1个);③不均匀强化42个(纤维腺瘤5个,增生3个,乳腺癌33个,叶状瘤1个);④边缘强化17个(乳腺癌15个,纤维腺瘤及炎症各1个);⑤网状强化2例(乳腺炎,巨乳症各1例).⑥导管状强化4个(增生1个,导管癌3个).(2)曲线类型及病理结果:I型曲线20个,II型曲线42个,Ⅲ曲线型43个.六种表现形式①曲线信号强度基本无增加9个(囊肿);②曲线信号强度缓慢持续增加6个(增生2个,纤维腺瘤2个,慢性炎症1个,导管内癌1个);③曲线号强度早期迅速增加后仍持续缓慢增加5个(增生4个,炎性乳腺癌1个);④曲线早期信号强度迅速增加之后基本停止而形成中晚期的平台42个(增生9个,纤维腺瘤8个,叶状瘤1个,乳腺癌24个);⑤曲线早期信号强度迅速增加到达峰值,之后信号强度逐渐下降40个(增生1个,纤维腺瘤5个,叶状瘤1个,乳腺癌33个);⑥曲线早期信号强度迅速增加到达峰值,呈平台期后又迅速上升3个(均为乳腺癌).(3)增强斜率及病理结果:62个恶性病灶的平均大斜率为19.19±8.13,43个良性病灶平均大斜率为9.46±6.64,二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以14.85为临界值,敏感性为67%,特异性为83%;以17.10为临界值,特异性为100%.结论 增强形态学特征、大斜率在良、恶性病变,尤其是Ⅱ型曲线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 MSCT低剂量扫描对腰椎图像质量影响的初步研究

    作者:徐启兰;洪国斌;陈凯;包仕亮;秦培鑫;冯晓新;柳学国

    目的 探讨MSCT低剂量扫描技术(单纯降低mAs),受检者所接受辐射剂量及其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20名受检者随机分成实验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分别采用低剂量(100 mAs)和常规剂量(200mAs)进行扫描,其余参数完全相同,测量并记录两组患者的辐射剂量和图像噪声,对各组图像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患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分别为:5.72±0.32和11.45±0.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所接受的剂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图像的评价结果显示:随着mAs降低,骨小梁及软组织显示略模糊,图像噪声增加,但实验组图像仍可满足临床诊断(两组图像评分分别为11.07±0.82和11.30±0.79,P>0.05).结论 单纯降低mAs的腰椎MSCT低剂量扫描技术可大幅降低辐射剂量,所获得的图像基本能满足临床诊断要求,可作为常规应用于临床,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WHOⅡ级弥漫性星形细胞瘤影像诊断与临床病理

    作者:高峰;陈桂玲;盛会雪;张宗军

    目的 探讨WHOⅡ级弥漫性星形细胞瘤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WHOⅡ级弥漫性星形细胞瘤的CT、MRI表现,结合文献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果 36例(94.7%)位于幕上,累及额叶、颞叶者29例(76.3%),1例位于小脑半球,另见有2例累及胼胝体;病灶位于单个脑叶者31例(81.6%),两个以上脑叶7例(18.4%).肿瘤呈边界不清的异常信号或密度影,周围水肿及占位效应轻,36例增强检查中20例无明显强化,另16例表现为小斑片状、结节样、不规则环状强化.结论 WHOⅡ级弥漫性星形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和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术前鉴别诊断和预后判断.

  • 纵膈肝样腺癌1例

    作者:张云

    患者男,48岁.主诉左侧后背及肩膀疼痛半年余,自用膏药及口服牛黄解毒丸治疗无效,无咳嗽、咳痰,心慌、胸闷.既往体健,病程中无低热及夜间盗汗,无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软,未触及包快,肝脾肋下未及.实验室检查:血、尿、大便常规和肝肾功及电解质正常.结核菌素试验(-),AFP 570ng/ml,纵膈肿物穿刺物免疫组化染色结果:AE1/AE3(1+),CK18(2+),Hepatocyte(3+).CK7(个别细胞+),CK20(-)RCC(-),Vimentin(2+),TTF-1(-).

  • 先天性成骨不全1例

    作者:程广

    患儿 女,1天.因重度窒息复苏入院,GIP133周顺产,肤色青紫,哭声弱不连贯,颅骨软化,巩膜轻度蓝色,四肢无自主活动、可触及骨摩擦感.CT平扫及三维:颅骨密度不均、呈不规则碎片状显示,四肢长骨及诸肋骨骨皮质菲薄,骨密度减低,横径略宽,可见多发骨折(约25处),骨折断端轻度成角、周围见球形骨痂,胸腰椎及骨盆诸骨骨质未见明显异常.诊断:先天性成骨不全(图1~4).

  • 后肾腺瘤误诊为囊性肾癌1例

    作者:李峰

    患者女,47岁.体检B超发现左肾中下极囊实性巨大占位,肿物大直径约9cm,临床无不适症状.实验室检查,尿常规、血常规、生化均未见异常.CT检查左肾体积增大,中下极见一类圆形囊实性占位,大小9cm×7cm,边界较清,内有软组织密度实性成分及分隔,囊性成分平扫CT值约18HU,增强各期无强化,实性成分平扫、强化CT值分别约为34HU、60HU,左肾向前移位,肾盂受压,胰尾部受压变形,脂肪间隙可见,CT考虑囊性肾癌(图1~4).

  • 颞颌关节内骨碎片漏诊后内镜下取出1例

    作者:戴杰;施更生;童永青

    患者 男性,66岁.因“颌面部外伤后咬合困难10天”入院.患者10天前不慎从高处跌落致伤颌面部,左侧颌面部肿胀疼痛伴上下颌张闭口因难、咬合关系紊乱,急诊行上下颌水平位CT平扫未见左髁突明显骨折影像.外伤10天来,因上下颌张闭口因难就诊于多家医院,一直未明确病因,症状无好转,遂就诊我院.入院检查:左侧颧面部肿胀基本消退,咬合关系紊乱,左侧上下第三磨牙早接触,上下前牙开牙合,不能闭合,大开口度约三横指.入院后行再下颌骨薄层CT平扫后冠状位重建后示:左侧颞颌关节内可见高密度影像(图1).诊断:左侧颞颌关节内骨碎片.

  • 小儿回肠重复畸形合并异物致小肠梗阻1例

    作者:代燕增

    患者 男,1岁半.2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咳嗽,腹胀、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咖啡渣样物质,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肠梗阻可能而转入本院就诊入院.查体:轻度脱水貌,精神萎靡,腹部膨隆,未见胃肠型蠕动渡,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弱,腹胀,无压痛、反跳痛,未闻及气过水声,肛门指检无狭窄,有气便排出,腥臭,无粘液脓血,腹胀减轻.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降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肝肾功无异常.

  • 剖宫产术子宫瘢痕妊娠超声表现1例

    作者:黄福存;李致永;谢新刚;王国

    患者 女,34岁.剖宫产术后7年.现停经2个月,阴道不规则流血17天.尿HCG(+).超声显示子宫内膜线清晰,未见妊娠囊回声,子宫左前壁肌层内可及一范围约6.7cm×4.2cm×5.4cm的不均质囊实性混合回声包块,边界尚清,内可及多处不规则的无回声暗区,包块向宫外明显突出,其前方与膀胱之间未见明显正常子宫肌层回声.彩色多普勒显示包块周围见丰富的环绕血流信号(图1,2),多普勒频谱显示大量静脉样血流频谱及高速低阻的动脉血流频谱,RI约为0.43.根据图像表现,结合病史,超声提示:子宫左前壁囊实性包块,子宫瘢痕妊娠可能性大.后经手术及病理证实.

    关键词: 子宫妊娠 超声检查
  • 甲下外生骨疣1例

    作者:杨嘉;夏进东

    患者 女性,40岁.因左手拇指末端肿物半年就诊.查体:左手拇指远端腹侧见一绿豆大赘生物,质硬,触痛不明显.左手X光线片检查:左手拇指骨末端见直径约6mm结节状骨性突起,可见骨小梁结构与爪粗隆相连续,密度不均匀,见局限低密度区,边界清晰,结合临床诊断左拇指甲下外生骨疣(图1).术中所见:瘤体为骨样结构,顶端表面有纤维软骨帽.术后病理:镜下见肿物自外向内分别由纤维性包膜,软骨性帽盖及软骨化骨区域(图2),病理诊断甲下外生骨疣.

  • 剖宫产瘢痕处妊娠胎盘部位过度反应1例

    作者:薛丹;明健

    患者 女,33岁.停经3月余,要求明确诊断于2011年11月3日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律,7/40天,量中,有痛经,因早孕于当地医院行人流术,术前检查无详细记录,术后一直无月经来潮.2011年10月24日于当地医院复查超声,提示宫腔内异常回声团,再次行清宫术,2011年10月26日清宫术后病理提示:流产后子宫内膜炎、查到多数退变绒毛蜕膜组织.2011年11月3日于我院门诊超声提示:子宫大小正常,宫腔左宫角可见范围约8.2cm×4.9cm混合性回声.血HCG 2 993mIU/L,门诊以“滋养细胞疾病”收入院.病来无腹痛,无阴道流血,无发热,饮食睡眠佳,二便正常,无咳嗽及咳血.2009年剖宫产分娩一女,孕3产1.

    关键词: 子宫 妊娠 超声检查
  • MSCT在急性肾后性肾梗阻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立君;李晓阳;张德江;邢国凤;赵林

    急性肾梗阻在临床多见,分为肾前性、肾性以及肾后性三种.急性肾后性肾梗阻多为集合系统结石、炎症或肿瘤所致的肾脏急性功能衰竭,由于单侧发病多见和健侧肾脏的代偿,相应的肾功能不全、急性肾衰的临床表现不明显,容易被临床医师忽视而贻误佳的治疗机会;且若治疗不及时,会影响患侧肾脏功能甚至影响患者的血压而导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在临床,对泌尿系统结石、炎症、肿瘤以及所造成的肾盂输尿管积水报道的较多,而关于与其并发的急性肾后性肾梗阻的报道却相对罕见.本文报道30例急性肾后性肾梗阻病例的临床以及多层螺旋CT( MSCT)表现,旨在提高对急性肾后性肾梗阻的认识.

  • 常规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在甲状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许毅

    本文收集2011年8月~2012年3月我院经常规超声与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联合诊断64例甲状腺肿瘤患者得出临床资料,探讨其临床价值.1材料与方法本组64例患者(84个甲状腺结节),其中男12例,女52例,年龄29~67岁,平均41.6岁.人选的患者均自愿参加本次研究,且与患者签订知情同意书.

  • MRI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应用(附46例报告)

    作者:苏凯;张和平

    为探讨MRI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1~4],本文收集4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脑梗死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影像学表现,提高诊断水平.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收集2009年10月~2010年3月我院收治的46例经超声检查确诊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表现及DW1结果将颈动脉狭窄侧大脑半球脑梗死,分为24例急性脑梗死组及22例慢性脑梗死组.

  • 孤立性纤维瘤的CT和MR征象分析

    作者:任基伟;郑芳;戴幼华;王秀云;靳宏星

    孤立性纤维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是一种少见的梭形细胞肿瘤,发病率较低,多发生于胸部,胸膜外如颅内、鼻腔、腹腔等部位的报道较少,术前诊断正确较困难.笔者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孤立性纤维瘤的CT和MR征象,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同时也为临床术前提供参考.

  • 骶骨转移瘤MRI诊断价值(附50例分析)

    作者:储慧娟;宋敏芳

    骶骨常见的肿瘤包括转移瘤、骨巨细胞瘤、脊索瘤及神经源性肿瘤等,其中,转移瘤所占比例高,其常见的原发肿瘤有肺癌、前列腺癌、乳腺癌及肾癌等[1].MRI具有很高的软组织分辨率,对骨髓病变十分敏感,可以早期发现骶骨病变[2].1材料与方法收集2004年2月~2010年10月间于我院诊治50例的骶骨转移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5例,女性15例,年龄38~78岁,平均64.8岁.所有患者均行MRI检查,并经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病理学检查确诊为骶骨转移瘤.

  • 淹溺肺的X线和CT表现

    作者:顾东华;王云华

    淹溺肺较为少见,其诊断目前主要依赖于胸部影像学检查.有关本病的X线、CT表现,国内报道不多,本文收集1992年12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8例淹溺肺影像表现进行分析.1材料与方法本组18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13例.儿童8例,成人10例,年龄8~75岁,平均45.8岁.临床表现及体征主要为咳嗽、胸闷、意识模糊、呼吸急促或微弱、紫绀、呼吸、心跳停止等,肺部听诊可闻及干性及细湿罗音,血气分析示不同程度低氧血症.

  • Fluoro Trigger技术在肝脏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朱华勇;朱卫萍;徐琼

    临床应用肝脏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对肝脏肿瘤的检出很有价值.肝脏多期动态增强扫描中动脉期成像尤为重要,因为大多数病变于动脉期强化较有特点,特别是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s,HCC),完美的动脉期成像,对诊断及鉴别诊断帮助很大[1].为了获得一个良好的肝动脉期(HAP)图像,扫描延迟时间的选择很关键.Fluoro Trigger技术早应用于磁共振增强血管成像方面[2~4],本研究在肝脏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中采用Fluoro Trigger技术来控制扫描延时时间,并回顾分析评价采用Fluoro Trigger技术与常规延时法(固定扫描延迟时间)所得肝脏动脉期的图像质量,旨探讨Fluoro Trigger技术在肝脏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动中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肝脏 磁共振成像
  • 螺旋CT扫描及重建技术在气道异物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朱光斌;张雪林;伍筱梅;曾庆思;李新春;周嘉璇

    气道异物是呼吸道常见急重症之一,如不及时诊治会导致一系列严重并发症,甚至可危及生命.由于手术具有风险性和创伤性,这就要求医生的术前诊断必须十分明确.多层螺旋CT薄层重建后处理技术可直接显示气管及支气管异物的形态、大小,同时可在后处理图像上直接测量异物大小.收集本院2009年2月~2011年9月经纤维支气管镜证实的气道异物6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气管支气管异物多层螺旋CT多种方法后处理技术的诊断价值.

  • MSCT和MRI对肝门胆管癌诊断及可切除性的临床分析

    作者:郑国利;王天成;张小红

    肝门部胆管癌是肝门部常见恶性肿瘤,随着肿瘤的生长和对周围组织的侵犯,患者会发生梗阻性黄疸,早期、准确的诊断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肿瘤正确的分期及术前可靠的可切除性评估有利于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1,2].本文通过分析30例肝门部胆管癌肝细胞癌患者的MSCT及MRI图像及临床资料,探讨MSCT及MRI对肝门胆管癌诊断及可切除性评价中的价值.

  • 128层螺旋CT尿路造影对上尿路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高永华;闫晓燕;杨喜银;薛武荣

    随着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multi-slice CT urography,MSCTU)的广泛应用,这一技术日趋成熟,使得通过一次检查就给泌尿系疾病的诊断提供了丰富可靠的诊断依据.本文分析30例上尿路梗阻患者128-slice spiral CTU检查的结果,通过各种重建方法,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

  • MSCT联合CTU在肾尿路梗阻的诊断价值

    作者:孙丽敏;刁胜林;王芬

    影像学检查在泌尿系梗阻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1],静脉肾盂造影(IVP)可以较清晰的显示梗阻的部位及程度,评价肾脏的层泄功能.MSCT在该疾病的诊断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为临床工作提供了大量实用的信息.在静脉注射对比剂后,经延迟扫描和后处理,可以得到CT尿路成像(CTU)图像[2].本文通过比较MSCT联合CTU检查和IVP对泌尿系梗阻性疾病的诊断情况,探讨MSCT联合CTU在肾尿路梗阻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 CT双期扫描对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与胰腺癌的鉴别诊断

    作者:陈旭东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是胰腺对自身成分作为抗原由CD4阳性的辅助细胞的识别产生免疫应答的结果而造成胰腺的炎症性病变[1].病理学上表现为胰腺明显的淋巴细胞侵润并有胰腺的纤维化,导致胰腺功能障碍,可以分为胰管狭窄型慢性胰腺炎和局限性胰管狭窄型慢性胰腺炎两种[2].当为后者时,其表现与胰腺癌的鉴别诊断成为了影像学的难题,两者的治疗方案完全不同[3],本文探讨CT双期扫描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与胰腺癌的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 64层CT诊断阑尾粘液性肿瘤的临床价值

    作者:金成宇;戚乐;陈仁彪;丁建平

    阑尾粘液性肿瘤病理学分为粘液囊肿、粘液性囊腺瘤、粘液性囊腺癌,占阑尾切除标本的0.43%[1,2].本病临床上无症状,或主要表现为慢性非转移性右下腹疼痛,以及右下腹包块,容易误诊为卵巢囊肿、阑尾炎、盲肠肿瘤等.术前作出正确诊断有助于防止术中破裂引起腹膜假粘液瘤[1].多层螺旋CT(multidetector CT,MDCT)诊断阑尾病变的临床价值已经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充分肯定[3~6],本文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阑尾粘液性肿瘤的MDCT影像资料,探讨CT诊断阑尾粘液性肿瘤的准确性.

  • MSCT对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陈卫国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很容易与其他呼吸道疾病相混淆[1~6],许多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患者也会被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和支气管扩张而采用了错误的治疗手段,结果却错过佳治疗机会甚至使病情加重,严重者甚至可致使呼吸功能出现障碍[7].本文收集2009年6月~2010年6月我院收治的46例经病理诊断为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患者临床资料,探讨螺旋CT对该病的诊断价值.

  • CT诊断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鲁

    收集2009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35例经外科手术证实和CT确诊为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CT资料进行分析[1],提高诊断水平.1材料与方法本组35例患者,男性21例,女性14例,年龄22~57岁,平均年龄42岁.临床表现为上腹、腰背部剧痛,伴恶心头晕呕吐.采用Siemens Emotion 16层螺旋CT机,扫描范围从肝脏至肾脏下级.检查前空腹3~6h,扫描前20min,口服清水500ml,扫描时口服500ml,充盈空肠、胃、十二指肠,这样可以更好判断胰腺形状.

  • 周围型肺癌CT诊断的临床分析

    作者:赵小忠;舒锦尔;虞升华

    肺癌按解剖学部位分为中央型与周围型,本文通过分析93例周围型肺癌患者的CT表现的临床资料,探讨其相关性,提高诊断水平.1材料与方法收集2005年1月~2008年4月期间我院诊治的93例周围型肺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50例,女性43例,年龄35~76岁,平均52.9岁.临床症状有咳嗽、痰中带血、胸闷和胸痛等.

  • CT三维重建在骨盆及髋臼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张宏

    收集2009年2月~2011年2月我院收治的复杂骨盆及髋臼骨折患者同时采用X线平片、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的临床资料,探讨CT三维重建在复杂骨盆及髋臼骨折的应用价值.1材料与方法本组42例患者,男31例,女11例,年龄19~66岁,平均37.84岁.其中单侧39例,双侧3例;致伤原因:车祸32例,重物砸伤7例,坠落伤3例;入选的患者均自愿参加本次研究,且与患者签订知情同意书.

  • 牙源性病变的影像学诊断

    作者:徐笑强;查二南

    本文收集牙源性病变41例影像学表现的临床资料,探讨影像学检查对牙源性病变的诊断价值.1材料与方法1.1临床材料本组患者共41例,男24例,女17例,年龄9~62岁,平均年龄29岁.其中骨肿瘤或肿瘤样病变经手术和病理证实7例,根尖周炎或牙髓病变经治疗痊愈者22例,含牙囊肿或埋伏牙经手术治疗者12例.

  • 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的超声诊断临床分析

    作者:许媛媛;裘浙林;陈秋燕;尹静一

    结节性甲状腺肿是临床常见的甲状腺疾病,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的发生率可达4%~17%[1~3].本文对108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的诊断中的价值.1材料与方法收集2008年5月~2011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108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其中男性22例,女性86例,年龄25~78岁,平均48.6岁.

  • 64层螺旋CT主动脉低剂量增强扫描临床分析

    作者:刘迎军

    主动脉CT造影已经成为主动脉及其分支病变的常规检查方法.但由于主动脉病变CT血管造影扫描范围大.自头臂血管至双侧髂总动脉分叉处.所以常规扫描剂量会对患者造成较大辐射损害[1].随着多层螺旋CT的应用,降低X射线剂量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2].尝试研究低剂量扫描应用于主动脉成像以减少该类患者的扫描辐射剂量.

  • MRI新技术在脊髓病变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红双;史浩;于台飞

    关键词: 新技术 脊髓病变
  • 移植肾磁共振功能成像的影像学进展

    作者:李明英

    近年来,磁共振功能成像在移植肾应用的探索日趋增多,尤其是磁共振灌注成像、磁共振血氧水平依赖成像及扩散加权成像的研究多,研究证明这三种功能成像技术对移植肾均具有早期诊断移植肾排斥反应的作用.此外,磁共振血管成像及尿路成像在移植肾也具有很好的诊断价值.

  • 11C-雷氯必利的自动化制备及其在新生猪脑PET/CT显像的应用

    作者:李红;王晓明;曹礼;李云涛;辛军;郭启勇

    目的 自动化制备D2受体显像剂11C-雷氯必利(11C-raclopride),并应用于正常新生猪脑D2受体PET/CT显像.方法 气相循环法合成11C-碘甲烷(CH3I)为中间体制备11C-raclopride,应用于正常新生猪脑PET/CT动态显像,绘制双侧基底节时间一活性动态曲线.结果 制备11C-raclopride终产物14.6±3.6(8.8~15.0)mci,比活度68.8±20.9(39.0~86.8)GBq/μmol,放化纯度>99%.PET/CT显像示:3~5min基底节区放射性达高峰,双基底节显示清晰,放射性分布明显高于脑内其它部位;随后,基底节区放射性缓慢降低,30min达稳定水平.结论 自动化制备11C-raclopride的方法简便,过程容易控制,可应用于新生猪D2受体PET/CT显像,为缺氧缺血脑损伤D2受体功能状态的研究奠定基础.

  • 姜黄素对犬肝动脉栓塞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孟巍;曹海利;白彬;徐伟;王凯冰;崔立明;周坦洋

    目的 探讨姜黄素(curcumin,CUR)对犬碘化油肝动脉栓塞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碘化油栓塞犬肝动脉建立急性肝损伤模型.取健康家犬12只,随机分为3组.A组经导管肝动脉注入生理盐水;B组注入碘化油;C组注入碘化油+CUR溶液.测定各组犬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和丙二醛(MDA)的含量,同时进行病理学检查,观察姜黄素对肝脏的作用.结果 姜黄素能显著降低碘化油肝动脉栓塞性肝损伤犬血清ALT、AST值,降低MDA含量,并减轻碘化油肝动脉栓塞对肝组织的病理损伤.结论 姜黄素对碘化油肝动脉栓塞性肝损伤犬具有保护作用.

    关键词: 姜黄素 介入 肝损伤
医学影像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