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医学影像学杂志

医学影像学

医学影像学杂志

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 의학영상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山东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山东医学影像学研究会;山东医学影像学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1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9011
  • 国内刊号: 37-1426/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4-13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医学影像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武乐斌;赵斌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3D SPCACE STIR序列在腰骶部肿瘤性病变应用研究

    作者:黄莹;肖文丰

    目的 探讨3D SPACE STIR序列在腰骶部肿瘤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08年8月~2016年12月腰骶部肿瘤性病变行常规MR序列和3D SPACE STIR序列检查,将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46例进行3D SPCACE STIR序列肿瘤性病变,神经源性肿瘤16例,转移性肿瘤12例,畸胎瘤5例,淋巴瘤3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3例,多发骨髓瘤4例,软骨肉瘤3例.3D SPACE STIR序列能显示大部分神经源性肿瘤相关的起源神经.结论 3D SPCACE STIR序列能够立体清晰显示腰骶部肿瘤性病变的范围,形态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

  • 肾脏原发肉瘤的CT表现

    作者:关祥祯;董雪;牛家成;李平;闫晨;唐永华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肾脏肉瘤的特征性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原发性肾肉瘤临床资料和多期增强CT表现.结果 12例中血管肉瘤、平滑肌肉瘤各1例,滑膜肉瘤2例,尤文肉瘤3例、脂肪肉瘤5例.直径约5.2~ 15.7cm,平均10.2cm.除3例高分化脂肪肉瘤外,均表现为密度不均匀的囊实性肿块;钙化1例,出血3例.1例滑膜肉瘤伴肾门淋巴结转移,4例侵犯周围结构.增强扫描尤文肉瘤轻度强化,脂肪肉瘤中度强化,余呈较明显强化;除血管肉瘤实质期强化程度下降,余实质期强化程度等于稍高于皮质期.实质期强化范围增大.2例脂肪为主的脂肪肉瘤未见明显强化.各类型病变具备一些相对特征性表现.结论 肾脏原发性肉瘤具有一定CT特征性表现,CT检查对其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的超声心动图诊断及漏误诊分析

    作者:袁国珍;隋桂玲;胡军利;范东晨;王洪军;王少春

    目的 探讨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的超声心动图诊断要点及漏误诊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41例TAPVC患者的超声心动图特征,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心上型22例,心内型13例,心下型2例,混合型4例;超声心动图诊断TAPVC40例,诊断符合率为97.6% (40/41),4例混合型超声漏诊部分引流途径,误诊1例,超声确切诊断符合率为87.8%(36/41).结论 超声心动图可以准确诊断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混合型易漏诊部分引流途径,联合CT血管成像可提高混合型TAPVC诊断准确率.

  • 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在冠脉支架随访中的应用

    作者:袁训伟;李远庆;迟淑萍;程召平

    目的 探讨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在冠状动脉支架随访中的可行性.方法 77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按照心率不同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及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比较两组图像支架内及支架近端的CT值、噪声、信噪比(SNR)、支架内CT值净增比(SAIR)、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及辐射剂量.定量数据表示为平均数±标准差.结果 回顾性心电门控组的心率快于前瞻性心电门控组(P<0.05).两组图像支架内及支架近端的CT值、噪声、信噪比(SNR)、支架内CT值净增比(SAIR)以及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瞻性心电门控组辐射剂量显著降低,平均有效辐射剂量为(2.40±0.99) mSv,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冠脉支架植入术后的患者,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方案在降低辐射剂量的同时,可获得满意的图像质量.

  • 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在胸腔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李多;张卫红;李亚威;王萌;吕平欣

    目的 探讨18 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在胸腔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2013年1月~2016年11月期间病理确诊的14例胸腔肿瘤,回顾性分析患者治疗前的18F-FDG符合线路及CT图像.记录病灶的病理类型、CT征象、符合线路图像病灶目测分级和病灶放射性摄取值与纵隔及肺本底的比值(T/M和T/L).结果 8例神经源性肿瘤(神经纤维瘤2例,良性神经鞘瘤5例,恶性外周神经鞘瘤1例),6例间叶组织肿瘤(良性孤立性纤维瘤3例,恶性孤立性纤维瘤2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按照良恶性分组为良性组10例和恶性组4例.良性组与恶性组平均年龄及CT征象均无统计学差异.恶性组T/L及T/M明显高于良性组,并且有统计学差异(13.31 vs 4.91,P=0.036;3.12 vs1.13,P=0.002).以目测分级高于纵隔诊断为恶性病变的准确率为85.7%,敏感性100%,特异性80.0%,2例假阳性病例均为神经源性肿瘤(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各1例).神经源性肿瘤与间叶组织肿瘤CT表现及符合线路显像特征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SPECT/CT符合线路显像鉴别胸腔肿瘤良恶性的准确率高,并且鉴别间叶组织肿瘤的良恶性准确率较神经源性肿瘤高,具有简便直观的优势,有利于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计划.

  • 脊柱骨巨细胞瘤的CT及MRI表现

    作者:高志翔;周旭峰;何莎莎;李华丽

    目的 探讨脊柱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特征,并与病理对比,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影像及病理结果.结果 脊柱骨巨细胞瘤以骶椎发生率高,病变可侵犯单一或多个椎体,骶椎病变均侵犯多椎体.CT可见椎体呈中心性骨质破坏10例,偏心性骨质破坏8例,8例病变内可见骨嵴或骨性间隔.12例伴有软组织肿物,合并椎体压缩骨折10例,4例增强扫描呈中-重度强化.MRI扫描显示病变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等低信号或混杂为主,STIR呈不均匀高或稍高信号.结论 脊柱骨巨细胞瘤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CT与MRI有重要诊断价值.

  • MSCT诊断消化道枣核异物的应用价值

    作者:曾朝强;王晶;聂麟;张福洲;陈世孝;斯兴无

    目的 探讨MSCT对消化道枣核异物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2例经手术或内窥镜证实的消化道枣核异物患者的MSCT图像与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动静脉双期扫描.食管异物患者扫描范围为口咽至贲门,胃肠异物患者扫描范围为全腹.扫描图像行1mm薄层重组及多平面重组.所有图像与手术或内镜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22例消化道枣核异物均经MSCT检出,其中,食管异物17例,胃窦异物1例,空回肠及回盲部异物4例.结论 MSCT能够准确诊断、定位消化道枣核异物及其并发症,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有较高价值.

  • 先天性二尖瓣瓣上环外科术后超声心动图评价

    作者:李文秀;耿斌;吴江;杨爽

    目的 探讨分析不同类型先天性二尖瓣瓣上环术前及术后的超声心动图特征.方法 分析20例先天性二尖瓣瓣上环患者的临床资料,超声心动图重点观察二尖瓣瓣上环附着部位有无残余瓣上环组织,并对术前、术后舒张期二尖瓣峰值流速及峰值压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诊断二尖瓣上环患儿20例,其中9例为瓣上型,11例为瓣内型,全部患者行二尖瓣上环切除及其他畸形矫治手术,其中4例瓣内型合并降落伞型二尖瓣患者全部行乳头肌交界切开成型术.术后7天二尖瓣峰值速度及峰值压差即明显降低,两组术前及术后组内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两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术后1个月、6个月及1年的二尖瓣峰值速度及峰值压差与术后7天比较无统计学差异;除外1例术后1年发现主动脉瓣下隔膜致重度狭窄患者外,其他所有随访病例左心室流人道和流出道血流通畅,手术效果满意,二尖瓣瓣上环切除术后无再狭窄.结论 超声心动图是目前诊断先天性二尖瓣瓣上环和评价其切除及成型术后的主要检查手段,超声早发现早手术.

  • MSCT对肾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肾透明细胞癌的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姜国锦;方松华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对肾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AML)与肾透明细胞癌(ccRCC)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肾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及24例肾透明细胞癌的生长方式、楔形征、是否含脂肪、钙化、假包膜、平扫密度、强化特征及粗大瘤内血管等CT征象对两组病例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两组间如生长方式、楔形征、平扫密度、强化特征及粗大瘤内血管等征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如性别、边界、皮质掀起征、强化是否均匀及钙化灶等征象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观察病灶的生长方式、平扫密度差异、强化特征、粗大瘤内血管等CT特征,对于鉴别EAML与ccRCC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 穿刺标本Gleason评分及肿瘤百分比与前列腺癌表观弥散系数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方权;龚建兵;范新华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穿刺标本中肿瘤累及组织程度(百分比)与病灶ADC值及Gleason评分的关系.方法 41例病理证实前列腺癌患者行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检查,以穿刺位置为单位,测量所有前列腺癌的ADC值和穿刺标本的肿瘤百分比并进行比较,应用相关分析肿瘤百分比与前列腺癌ADC值及Gleason评分的相关关系.结果 统计共114处穿刺阳性位置的数据,平均ADC值为(0.91±0.16)×10-3 mm2/s,穿刺标本肿瘤百分比平均值为(64.6+31.7)%.全部前列腺癌样本ADC值与Gleason评分呈负相关关系(R2 =-0.41,P<0.05),累及组织70%~100%组前列腺癌ADC值亦与Gleason评分呈负相关(R2 =-0.56,P<0.05),但其余各组无显著相关关系.前列腺癌ADC值与累及组织百分比亦呈负相关关系(R2 =-0.71,P<0.05),且相关度高于与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结论 前列腺癌ADC值同时受到Gleason评分及肿瘤百分比影响,对Gleason评分预测价值有限.基于穿刺标本肿瘤百分比的前列腺癌ADC值对于G|eason评分预测具有一定的价值.

  • 心肌声学造影结合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冠心病患者心肌灌注及收缩功能

    作者:吕楠;厉志洪;刘茹;庞敏;徐杜娟

    目的 应用心肌声学造影结合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冠心病患者心肌灌注及收缩功能.方法 选取35例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40例冠心病患者为病例组,将病例组供血冠状动脉有狭窄的心肌节段根据狭窄程度划分为三组: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50%、50%~75%、>75%).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心肌声学造影和二维斑点追踪检查,获得平台峰值强度A、曲线上升斜率β,两者乘积A×β及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LS).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轻度狭窄组A、A×β、LS无明显改变,β减低(P<0.05);中度及重度狭窄组的β、A×β、LS均明显减低(P<0.01);中度狭窄组A值虽有减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狭窄组A值减低(P<0.05).结论 冠状动脉轻度狭窄时,通过心肌声学造影可以早期发现冠状动脉微循环灌注异常.冠状动脉中、重度狭窄时,通过心肌声学造影结合斑点追踪技术可以更充分地评价心肌灌注及收缩功能的改变.

  • 腺性膀胱炎的MSCT表现与鉴别诊断

    作者:张虎;马德晶;邹雪雪;张强;秦东京

    目的 探讨腺性膀胱炎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要点,提高腺性膀胱炎的CT诊断符合率.方法 结合文献对35例经病理证实的腺性膀胱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结节隆起型4例,扁丘增厚型7例,弥漫增厚型23例、混合型1例,增强扫描后CT值平均增加约17.75HU.结论 腺性膀胱炎在CT上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并对诊断腺性膀胱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超声心动图在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诊断与随访中的应用

    作者:张广俊;宋秀莲;黄圣奇;何红云

    目的 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对川崎病(KD)冠状动脉病变诊断与随访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6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临床诊断为KD患儿49例,采用超声心动图进行检查并随访,随访时间为1年.结果 本组49例患儿中,第一次检查结果显示冠状动脉病变者13例,占26.5%.其中12例为CAD,占24.5%,CA/AO比值为0.16~0.3,其中左、右冠状动脉起始处均受累4例,6例属于左冠状动脉扩张,2例属于右冠状动脉扩张,扩张的冠脉管壁均有增厚表现,回声均匀或不均匀.右冠状动脉起始段冠状动脉瘤形成的l例,占2.0%,CA/AO比值为0.45,冠状动脉呈囊状扩张.第二次检查结果显示冠状动脉病变者9例,占18.4%.其中7例为CAD,占14.3%,2例为CAA,占4.1%.发病的3、6个月及1年的随访中冠状动脉的CAD和CAA两种类型病变均逐渐减少,l例CAA患儿1年后由严重损害转变为CAD,损害程度明显减轻,其余12例患儿冠脉病变现象均已消失.本组病例中未发现冠脉重度损害情况即巨大冠状动脉瘤形成.结论 UCG能准确发现冠状动脉异常,对诊断和随访小儿KD冠状动脉病变具有安全、简便和可重复性检查的优点,且可动态观察,有利于临床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

  • 磁敏感加权成像对静脉性脑梗死的评估价值研究

    作者:聂林;王志强;李涛;康敬源

    目的 通过比较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与常规MRI序列对静脉性脑梗死(VCI)的评估,探讨SWI在评估VCI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临床确诊为VCI患者的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常规MR及SWI检查,比较两者的病变鉴别能力及病灶内的细节显示.结果 SWI诊断24例(24/28) VCI,其中18例(18/24)为出血性静脉脑梗死;常规MR诊断出18例(18/28) VCI,其中15例为出血性静脉脑梗死(15/18).另外16例(16/24) SWI小密度投影(MinIP)图像上梗死区域可见扩张的小静脉,而常规MR图像上无法辨别;有11例(11/15)SWI显示梗死区内出血灶的数目或出血量较常规MR增多.结论 SWI较常规MR序列能更敏感的显示VCI,对VCI的判断及病情演变更加准确.

  • 阑尾低级别黏液性肿瘤的CT诊断价值

    作者:张瑜;刘会佳;侯炜寰;张广文;文娣娣;宦怡;唐永强

    目的 探讨阑尾低级别黏液性肿瘤(LAMN)的CT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32例阑尾黏液性囊性病变的CT表现、临床及病理学资料.按照低度恶性、良性分为两组,统计分析两组的CT特征.结果 低度恶性组包括25例LAMN,良性组包括3例单纯黏液囊肿和4例黏液性囊腺瘤.两组病变的平均长径、短径、长/短、腔内密度和囊壁厚度均无显著性差异.LAMN与良性组比较,联合7种CT征象中的任何3个,灵敏度为80%,特异度为71.4%;7种CT征象包括:囊壁不均匀增厚,囊壁毛糙,囊壁下“双边征”或“假晶状体征”,囊壁钙化,囊壁连续性中断,腹盆腔积液和腹膜假黏液瘤(PMP).结论 LAMN的CT表现多样,可以显示一定的病理特征,联合应用上述7种征象,有助于提高LAMN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 DWI在鼻咽癌颅底侵犯治疗后随访的初步探讨

    作者:王志龙;张晶晶;肖学红;汪泽燕;黄晓星

    目的 探讨DWI在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颅底侵犯治疗后随访的诊断价值.方法 确诊 NPC颅底侵犯28例,本组因4例有2个不同类型颅底侵犯、2例治疗后有2个不同转归颅底侵犯灶,共34个病灶入列研究,由两位经验丰富的影像医师进行分析,若意见不同,通过讨论达成一致.颅底侵犯依据治疗前MRI表现进行分型,以脑桥作为内源性参照物,采用相对值定量方法分析治疗前、后DWI与常规MRI,采用SSPS 13.0统计学软件对NPC治疗后首次诊断肿瘤复发、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的随访数据进行分析,以鼻咽病理活检、继续随访≥6月MRI结果作为金标准,用ROC曲线评价DWI对NPC颅底侵犯疗效的诊断效能,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溶 骨型颅底侵犯13个,随访确诊CR 11个、肿瘤复发2个,前者转归为不同成熟程度纤维化;浸润型颅底侵犯21个,随访均确诊CR,转归为黄骨髓.ROC分析显示rADC、△ADC、rADC联合rC与rADC联合rC、rT1WI的曲线下面积、P值分别为0.344、0.464,0.109、0.067,1.000、0.019与1.000、0.019.结论 NPC颅底侵犯治疗后CR的转归因骨质破坏类型不同而异,溶骨型转归为纤维化,浸润型转归为黄骨髓化.单凭DWI评价NPC颅底侵犯的疗效并不可靠,DWI结合常规MRI,才能准确地评价NPC颅底侵犯的疗效.

  • 3D-ASL技术在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复发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潘锋;诸一吕;姚丽娣;苏中周;周林江

    目的 探讨3D-ASL技术在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复发诊断与鉴别诊断中价值.方法 选取52例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放疗后在MRI随访出现术区异常强化病灶的患者,其中经过二次手术或随访确诊肿瘤复发者34例为A组,确诊放射性脑损伤者18例为B组.2组患者均行常规MRI平扫、增强及3D-ASL检查;测量3D-ASL血流灌注图像中的病灶实质部分大血流量值(CBFmax)和对侧镜像区、对侧白质、灰质的CBFmax值,所得数值标准化后做统计学分析.分别通过常规MR1和常规MRI联合3D-ASL技术做出诊断,将2种方法的诊断符合率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平均大相对脑血流量(rCBFmax)比值在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联合应用3DASL技术对胶质瘤复发的诊断正确率有明显提高,两种诊断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3D-ASL技术安全无创,无需注射造影剂,可以用于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损伤的鉴别,常规MRI联合3D-ASL有助于提高胶质瘤复发的诊断正确率.

  • 四维应变成像技术评价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研究

    作者:唐莎;李华;周玉成;孙运峰;胡劫

    目的 探讨四维应变成像(4D-SI)技术评价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高血压病患者60例,根据平均E/e',分为两组:左心室舒张功能正常组32例,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组28例.应用4D-SI技术测量四维整体峰值长轴应变(4D-GLPS)、环向应变(4D-GCPS)、面积应变(4D-GAPS)及径向应变(4D-GRPS).结果 1)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组E/A、4D-GLPS、4D-GCPS、4D-GAPS、4D-GRPS均小于正常组,平均E/e'>正常组(P<0.05);2)E/A、4D-GLPS、4D-GCPS、4D-GAPS、4D-GRPS与平均E/e'的相关性分别为0.865、0.724、0.607、0.644、-0.573(P<0.05);3)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4D-GLPS在-13.5%时预测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8.8%和78.6%;4D-GCPS在-16.5%、4D-GAPS在-25.5%时预测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分别为75.0%和67.9%;4D-GRPS在34.5%时预测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9.4%和75.0%.结论 四维应变成像技术的相关应变指标能够预测和提示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为临床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评价提供新的评价指标.

  • 正常人耳蜗标准化HRCT径线测量

    作者:巩武贤;巩若箴;赵斌;晁宝婷

    目的 多层螺旋CT各向同性扫描行多平面重组,重建耳蜗标准方位图像并测量正常耳蜗HRCT相关径线,建立正常值范围,探讨其在耳蜗发育异常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50例(100耳)正常人颞骨HRCT扫描图像,用MPR方法对图像标准化处理,重建标准方位图像Ⅰ和Ⅱ,在标准方位图像上设计并测量耳蜗9个结构径线,记录数据并分析各年龄组、性别、左右侧之间各径线大小有无差异,并建立正常值范围.结果 1)正常人耳蜗各径线之间无年龄、性别、左右侧之间的差异;2)正常入耳蜗各径线正常值为:A (6.13 ±0.24)mm,B(4.49 ±0.21)mm,C(2.77 ±0.17)mm,D(3.69±0.23) mm,E(3.9 ±0.5)mm2,F (2.32±0.25)mm,G(0.99 ±0.21)mm,H(9.07±0.25)mm,Ⅰ(2.28 ±0.13)mm.结论 在经过标准化处理的MPR图像上测量耳蜗径线更具科学性;径线测量可辅助诊断耳蜗发育异常.

  • 海藻酸钠微球与碘化油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并发症比较

    作者:陈威;李智岗;王瑞锋

    目的 对比海藻酸钠微球与碘化油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并发症,探讨海藻酸钠微球应用的安全性.方法 收集我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行KMG的患者21例设为实验组,随机抽取同时期行TACE的患者21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发热、疼痛、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和肝功能的变化.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x2检验,检验水准α=0.05.结果 实验组21例,发热20例,疼痛19例,恶心9例,呕吐5例.对照组21例,发热18例,疼痛12例,恶心3例,呕吐1例.两组患者在发热和呕吐上没有统计学差异(x2 =1.105,P=0.293,x2 =3.1,P=0.078).但是在疼痛和恶心的差异上有统计学意义(x2 =6.035,P=0.014,x2 =4.200,P=0.040).肝功能变化随访,实验组AST、ALT、TBIL分别为(12±6.32) ng/ml、(23±10.21) ng/ml、(8.8±2.12) ng/ml.对照组(14±3.46)ng/ml、(20±13.37) ng/ml、(7.6±4.11)ng/ml.统计学分析发现两组患者各指标变化没有统计学差异(t =1.31,P=0.202、t=0.82,P=0.613、t=1.18,P=0.850).结论 海藻酸钠微球较碘化油栓塞剂的并发症更明显,但是尚在安全可控制的范围内,在控制好并发症的基础上可以推广应用.

  • 磁共振DTI联合3D-pcASL灌注成像在急性脑梗死预后判断中的应用

    作者:潘文艳;陈飞;戴真煜;董从松;姚立正;刘洋;张志平

    目的 探讨磁共振(MR)弥散张量成像(DTI)和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3D-pcASL)灌注成像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ACI)预后判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51例单侧ACI患者(随访≥3月)的初次MR检查的DTI和3D-pcASL.依据随访3月末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较好(A组)、预后中等(B组)和预后较差(C组)三组.在各项异性指数(FA)、平均弥散系数(DCavg)和脑血流量(CBF)参数图上选取病灶和相应对侧为感兴趣区(ROI),记录各参数值并计算病灶/对侧相对参数值(rFA、rDCavg和rCBF).比较FA、DCavg和CBF在病灶与对侧间的差异,分析rFA、rDCavg和rCBF在三组间的差异和佳诊断界值.结果 三组脑梗死病灶区FA、DCavg和CBF值均低于对侧(P<0.05).A-B-C组脑梗死rFA和rCBF值逐渐减低(P<0.05),其中rFA在A-B组间无统计学差异,rCBF在B-C组间无统计学差异.ROC曲线示rCBF值在A-B组间佳诊断界值分别为0.453;rFA值在B-C组间佳诊断界值为0.699.结论 FA、DCavg及CBF值在ACI中有其自身的改变规律;其中rFA和rCBF可有助于临床对ACI患者预后的判断.

  • 流入翻转恢复非对比剂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序列评估移植肾动脉狭窄的研究

    作者:张军;孙晶;谢媛;李延军;王朋;郑玲

    目的 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相比较,探讨流入翻转恢复序列磁共振血管成像(IFIR-MRA)技术对移植肾动脉狭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超声怀疑血管狭窄的32例肾移植术患者行DSA检查和流入翻转恢复非对比剂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获取移植肾动脉血管的解剖图像;由2位放射医师对磁共振血管的图像进行技术评分,以DSA为金标准,并将IFIR的结果与DSA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32例肾移植患者行磁共振IFIR序列扫描,图像质量评分为优秀占88% (28/32),中等的占3%(1/32),一般的占3%(1/32),差的6%(2/32).经DSA证实移植肾动脉狭窄的30例(2例患者磁共振检查配合欠佳图像较差无法进行临床评价)中:轻度狭窄10例,中度狭窄14例,重度狭窄6例;但IFIR序列扫描有1例轻度狭窄被过高评估为中度,有1例中度狭窄被过高评估为重度.两种成像方法相比较磁共振有时会过高估计狭窄程度,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评估移植肾动脉狭窄程度方面与DSA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结论 IHR成像技术无创伤、没有电离辐射,无需使用对比剂,可以为临床怀疑移植肾动脉血管狭窄的患者做出可靠诊断,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 基于DTI对枕下三角肌群与颈源性头痛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邢海昌;张万里

    目的 探讨枕下三角肌群状态与颈源性头痛的相关性.方法 对观察组30例颈源性头痛患者及对照组30例健康志愿者行3D BRAVO序列和DTI成像,测量观察组患侧与健侧、观察组患侧与对照组同侧的枕下三角肌群(头后大直肌、头上斜肌、头下斜肌)各向异性分数(FA)值、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各组参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30例观察组患者自身患侧与健侧FA值均存在数据差异,但仅头后大直肌与头上斜肌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头下斜肌的患侧与健侧对比无统计学意义;30例观察组患者自身患侧与健侧ADC值有差异,但仅有头后大直肌与头上斜肌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头下斜肌的患侧与健侧对比虽然存在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患侧枕下三角肌群与对照组同侧枕下三角肌群ADC值及FA值均有明显差异,该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TI对于判断枕下三角肌群状态与颈源性头痛发病之间的相关性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患侧枕下三角肌群紧张程度越大,ADC值越高,FA值越低,越有可能发生颈源性头痛.

  • 腰骶部先天发育异常的MRI评价及其与神经源性功能障碍间的关系探讨

    作者:纪宇;黄玲;崔勇;王若义;张淑惠

    目的 探讨MRI对腰骶部先天发育异常的诊断价值及其与神经源性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方法 分析95例腰骶部先天发育异常息儿的MR图像,分别评价其脊髓、腰骶椎的发育状况以及任何存在的椎管及骶尾部占位性病变;同时观察泌尿系统及肛直肠的发育状况.结果 95例患儿中,脊髓发育异常86例,其中脊髓栓系79例,脊髓发育不全7例;另外9例为骶尾部畸胎瘤.有29例患儿伴随腰骶椎发育不全,末端分别终止于骶1-尾1的不同水平.在神经源性功能障碍方面,13例患儿表现为单纯排尿功能障碍,18例单纯排便功能障碍,64例二者兼有,其中23例合并下肢功能障碍.脊髓发育异常及畸胎瘤造成的神经损害与神经源性功能障碍的发生具有显著地相关性,而腰骶椎发育不全与脊髓发育异常及神经源性功能障碍之间没有相关性.结论 脊髓发育异常及骶尾部畸胎瘤可能是造成儿童神经源性功能障碍的主要病因,MRI对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CT引导≤2cm肺小结节18G粗针切割/20G细针抽吸穿刺活检临床分析

    作者:文颂;邵国良;郑家平;曾晖;赵安;罗君;郝伟远;姚征;陈玉堂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粗针(18G)切割活检与细针(20G)抽吸活检术两种方法在≤2cm的肺小结节诊断中的价值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85例CT引导经皮肺活检临床资料(粗针组31例,细针组54例),比较不同直径活检针穿刺活检成功率、并发症及病理结果等.结果 85例病例总技术成功率100%,总取材成功率92.9%,总肿瘤特异性检出率52.9%,总肿瘤确诊率50.6%.18G粗针组取材成功率、肿瘤特异性检出率和肿瘤确诊率高于20G细针组,分别为100%,74.2%,70.9%和85.2%,50%,38.9%,P值分别为0.024,0.003,0.000.两组间并发症如气胸、肺出血、咳血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大于0.05.结论 对于≤2em肺小结节,CT引导下18G粗针切割活检肿瘤检出率及肿瘤确诊率高于20G细针抽吸活检,气胸、肺出血等并发症发生风险与细针组相仿,是一种安全有效、准确性高的临床诊断方法.

  • 深髓静脉征和皮质静脉征对急性脑卒中出血转化的预测研究

    作者:王金;许开喜;陈新建;丰广魁;马先军;左涛生;卞光荣;胡方云

    目的 探讨3.0T高分辨磁共振的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对脑深髓静脉征(deep medullary vein sign,DMVS)和皮质静脉征(cortical veins sign,CVS)与急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的出血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之间关系,预测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60例AIS(<72h)均行常规MRI、SWI检查患者,利用SWI评估HT的类型,DMV和CVS与HT变化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本组有60病例AIS中有30例HT,SWI显示有30例出血HT,DMVS有17例,DMVS无13例;CVS有9例,CVS无21例.30例AIS无HT,DMVS有10例,DWVS无20例,CVS有8例,CVS无22例.HT及无HT各30例病灶区周围有无DMVS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434,P=0.037,<0.05).HT与无HT病灶区周围有无CVS无统计学意义(x2=0.082,P=0.774,>0.05).结论 SWI图像上DMVS的信号改变可作为早期、快速预测脑卒中患者严重程度的影像学表现之一,对急性脑梗死HT预测,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磁共振3D-pcASL技术在超急性脑梗死缺血半暗带检测及预后判断中的应用

    作者:刘洋;戴真煜;陈飞;姚立正;董从松;张志平;胡建斌

    目的 评价磁共振(MR)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3D-pcASL)在超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理论缺血半暗带检测及临床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我院29例超急性期缺血性脑梗死,随访12周以上,并回顾分析其MR图像.根据随访徒手肌力测试(MMT)分成预后好组(A组)和预后差组(B组).计算理论缺血半暗带(IP)采用大梗死层面脑血流(CBF)异常灌注(SCBF)减去DWI图梗死面积(SDWI).分别比较两组理论IP区CBF与对侧的差异,并分析理论IP区病灶/对侧相对CBF(rCBF)在两组间的差异及诊断效能.结果 27例患者存在理论IP(SCBF> SDWI),另外2例患者SCBF≈SDWI.两组梗死区和IP区的CBF均较对侧明显降低(P<0.05).A组IP区rCBF高于B组(P<0.05).ROC曲线示IP区rCBF在两组间佳诊断界值为0.428.结论 3D-pcASL技术在临床工作中可用于理论缺血半暗带计算并有效判断患者预后及佳治疗方案的选择.

  • 化脓性椎间盘炎的MRI表现及误诊分析

    作者:刘历;杨艺

    目的 探讨化脓性椎间盘炎的MRI特征,分析误诊原因.方法 收集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化脓性椎间盘炎患者的MRI资料,对病变的信号及毗邻等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讨论.结果 本组病例均为单发,发生于腰椎8例,胸椎4例.病变椎间盘均稍变扁,边缘欠规则,呈积液信号,椎间隙轻度狭窄,相邻椎体对应缘终板低信号均消失,椎体不同程度骨质破坏及广泛骨髓水肿,其中2例累及椎弓根,2例椎体稍变扁(1例脊柱轻度后突),其余相邻椎体高度基本正常.椎间盘周围软组织均有不同程度肿胀,边界模糊,呈T1低信号、T2高信号,抑脂序列为高信号,其中4例形成明显软组织肿块.结论 MRI扫描可清晰显示化脓性椎间盘炎的位置、信号及毗邻情况.当发现“边缘欠规则的连续亮椎间盘征”、相邻椎体异常信号广泛但无明显塌陷、椎间隙轻度狭窄这三种征象同时出现时,应密切结合患者有无感染症状及实验室检查减少误诊.

  • 前交叉韧带撕裂与股骨滑车发育不良的相关性

    作者:纪丙军;王光彬;齐庆梅;刘琼

    目的 分析前交叉韧带(ACL)撕裂与股骨滑车发育不良的相关性.方法 分析2016年6月~2017年6月我院行关节镜证实ACL撕裂且术前行膝关节MRI检查的73例患者资料,分别测量股骨滑车沟深度、股骨滑车沟角及滑车内外侧面比例,并根据DEJOUR分型,股骨滑车发育不良分为A、B、C和D型,并与对照组110例膝关节正常者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73例ACL撕裂者与110例膝关节正常者滑车沟深度、股骨滑车沟角分别为(0.357±0.125) cm、(0.427 ±0.097) cm和153.6°±10.1.、144.2°±9.6°,两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滑车内外侧面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550±0.152比0.548±0.105,P>0.05).ACL撕裂患者股骨滑车发育不良各分型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 ACL撕裂者股骨滑车发育不良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股骨滑车发育不良是ACL撕裂发生的一个高危因素.

  • 131I治疗中青年Graves病前后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的变化

    作者:王金铎;南宇乐;顾祯祺;李玮;武强;洪洋;李英华;鹿彤

    目的 探讨131I治疗Graves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过程中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的变化,并探索患者骨代谢指标和甲状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8例Graves病患者作为治疗组,另选同期65例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测定患者治疗前后的FT3、FT4、TSH、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等甲状腺功能指标、血清钙(Ca)、磷(P)、碱性磷酸酶(AK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骨钙素(BGP)、血清Ⅰ型胶原氨基端肽原(PINP)、腰椎L1~4和股骨颈的骨密度等骨代谢指标以及体重指数、瘦素、甲状旁腺素(PTH)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前,Graves病甲亢组和健康组相比,FT3、FT4、TSH、甲状腺素受体抗体等甲状腺指标以及血清钙、磷、AKP、β-CTX、骨钙素、PINP、PTH、体重指数等指标有显著差异.131I治疗过程中,大部分甲状腺指标及骨代谢指标有显著改善,股骨颈和腰椎骨密度有改善趋势,但不显著.结论 131I治疗甲状腺疾病的同时能改善甲状腺功能亢进导致的骨代谢指标异常,可有效防治Graves病引起的骨质疏松.

  • 新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序列扫描对隐匿性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谷青;王玉红;陈月芹

    目的 探讨新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序列扫描冠状动脉成像(MSCTA)对隐匿性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80例无明显症状的冠心病患者行MSCTA检查后,其中32例于两周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对其表现与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和CAG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MSCTA与CAG有较好的一致性,MSCTA对隐匿性冠心病诊断准确率与常规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准确率为93.1%,敏感性为91.8%,特异性为93.9%,阳性预测值为90.3%,阴性预测值为94.9%.结论 新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序列扫描冠状动脉成像可为隐匿性冠心病的早发现和早治疗提供一种无创性、快速便捷的影像检查方法.

  • 18F-FDG PET/CT在Ⅲ/Ⅸ期黑色素瘤转移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郭满涛;欧阳翠微;刘连峰;魏春燕;张涛

    目的 探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在Ⅲ/Ⅳ期黑色素瘤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经临床病理证实的黑色素瘤的9例患者行PET/CT检查,随访经3月的影像或病理资料证实为AJCC分期为Ⅲ/V期,计算PET/CT与常规CT对于淋巴结及转移灶的检出率,应用SPSS 17.0软件行配对资料x2检验,比较检出率的差异,并分别计算真阳性率与假阳性率之比.结果 PET/CT对淋巴结转移灶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分别为91.67%和3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6.231,P=0.014),真假阳性率之比分别为5.50和1.12.PET/CT对远处转移灶的检出率(92.11%)也高于常规CT(64.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944,P=0.018),真假阳性率之比5.83及1.26.结论 PET/CT能是一种较好的检测黑色素瘤转移灶的方法,较常规CT有较大优势.

  • 多层螺旋CT计算机与人工诊断冠脉狭窄的差异性研究

    作者:陈挺;邓冬平;李盛;方军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计算机与人工诊断冠脉狭窄的差异性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随机选取浙江省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2015年6月~2017年5月期间临床拟诊为冠心病的71例患者.以冠脉造影(CAG)为标准,采用x2检验和绘制ROC曲线评价MSCT目测法和计算机定量分析法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判断准确性.结果 冠脉节段性比较时,目测法和CAG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者呈正相关(r=0.936,P=0.000),计算机定量分析法和CAG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者呈正相关(r=0.877,P=0.000);两种方法对于判断冠脉中重度狭窄的能力相仿(P均>0.05),其对应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1.3%、97.6%和88.8%、95.5%.冠脉整体比较时,目测法对RCA、LM、LAD、LCX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2.59%、100.00%、96.00%、87.50%和77.27%、97.14%、56.52%、72.73%.以狭窄程度70%为参考,两种方法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6和0.87,且目测法的敏感度、特异度更高,分别为0.91和0.84.结论 多层螺旋CT冠脉成像人工诊断的价值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伴有认知障碍的内侧颞叶癫痫静息态脑网络的功能MRI研究

    作者:杨宏宇;张超;戎冬冬;陈楠;李坤成

    目的 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resting state functional MRI,rs-fNRI)探究伴有认知障碍的内侧颞叶癫痫(mesial temporal lobe epilepsy,mTLE)患者的静息态脑网络(resting-state network,RSNs)的改变及意义.方法 纳入24例伴有认知障碍的mTLE患者(蒙特利尔评分<26分)和18例健康志愿者,采集所有被试的rs-fMRI数据并提取RSNs后,比较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的RSNs间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强度的差异以及分析有组间差异的RSNs与MoCA量表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执行控制网络(executive control network,ECN)与内侧视觉网络(medial visual network,mVN)间的FC减低;ECN与感觉运动网络(sensorimotor network,SMN),ECN与左额顶网络(leftfrontoparietal network,lFPN)间的FC均增加,且增加FC的与MoCA总分及语言、抽象、注意力分数呈负相关.结论 本研究发现伴有认知障碍的mTLE患者出现以ECN为主的多个RSNs的异常改变,这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揭示mTLE患者认知障碍的潜在机制.

  • 不同浓度碘克沙醇在肾动脉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及对肾功能的影响

    作者:段舒怀;万伟毅;阮丽婷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碘克沙醇在肾动脉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肾动脉增强CT扫描的126例患者,按检查顺序将受试者分为大剂量组、中剂量组、小剂量组.大剂量组患者注射350mgI/ml的碘克沙醇[1],中剂量组注射300mgI/ml的碘克沙醇,小剂量组注射270mgI/ml的碘克沙醇,每组各42例患者.三组患者在进行CT增强前的12h和进行CT增强后的72h均测定其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GFR),比较三组前后BUN(mmol/L)、Ser(μmol/L)、GFR(ml/min)的变化情况及三组间的对比情况,同时比较三组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情况.结果 注射碘克沙醇72h后,BUN、Scr和GFR增长幅度小于注射碘克沙醇前BUN、Scr和GFR水平的25%,且注射碘克沙醇72h后组间对比P值大剂量组*中剂量组(P=0.56)、大剂量组*小剂量组(P=0.73)、小剂量组*中剂量组(P=0.63)均大于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大剂量组患者有4(9.52)例出现轻度不良反应,中剂量组患者有2(4.76)例出现轻度不良反应,小剂量组患者有2例出现轻度不良反应.组间比较大剂量组*中剂量组(P =0.671)、大剂量组*小剂量组(P=0.671)、小剂量组*中剂量组(P=0.60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大剂量组患者造影清晰度较高,而中剂量组和小剂量组有部分患者病灶不清晰或遗漏.结论 在肾动脉CT增强扫描中合理选择对比剂浓度,在保证降低并发症同时,提高图像质量.

  • 256层螺旋CT低张造影技术在小肠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周月圆;胡曙东;单秀红

    目的 探讨256层螺旋CT低张造影技术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治的47例疑似小肠疾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口服甘露醇并注射山莨菪碱后进行多层螺旋CT小肠低张造影技术扫描检查,并实施动态监测双期增强扫描,采集的数据进行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RP)、容积重建技术(VRT)等后处理技术进行处理,诊断医师根据对图像显示情况进行分析得出能够用于诊断的显示佳的0级率图像,同时与临床内镜或病理结果相对照,从而得出多层螺旋CT造影技术(MSCTE)在小肠病变诊断的阳性率.结果 MSCTE检查对小肠黏膜与肠壁结构、系膜血管、肠管充盈等显示良好,显示0级率分别为70.21% (33/47)、89.36% (42/47)和74.47% (35/47).47例中小肠癌15例,Crohn氏病5例,淋巴瘤1例,间质瘤3例,血管瘤1例,炎症5例,憩室4例,不完全性梗阻2例,肠系膜血管动脉瘤伴血栓5例,腹主动脉瘤2例,阴性2例,肠道准备不充分1例,漏诊1例,诊断的阳性率为91.5%.结论 MSCTE技术应用于小肠疾病诊断中具有较高价值,为临床制定有效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 肺乳头状腺瘤1例

    作者:雍惠芳

    患者 女,51岁.4月前因咳嗽于我院查胸部CT(图1)发现右肺上叶后段小结节灶(约0.5cm),遂至上级医院就诊,上级医院医师建议手术治疗,患者当时决定暂不手术,定期复查.4月来患者偶尔咳嗽,心理负担较重,故患者于2015年3月入我院求手术治疗.术前血常规数值均在正常范围;术前肿瘤八项(胃泌素释放肽前体、CA125、CA153、CA199、CEA、AFP、鳞状细胞癌抗原、细胞角蛋白19片段)均在正常范围.术前增强CT(图2):右肺上叶后段小结节灶(约0.5cm),结节灶大小基本同4月前CT表现.

  • 纵隔海绵状血管瘤1例

    作者:陈明;王艳艳

    患者 女,48岁.因“咳嗽、胸闷伴气喘半月余”入院.现病史:患者于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刺激性干咳,后逐渐出现胸闷、气喘,活动后加重伴呼吸困难.外院胸部CT平扫检查示左后纵隔占位性病变.入院体格检查:右下肺呼吸音增粗,余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及胸膜摩擦音,心律齐,音强,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实验室检查各项指标均正常.

  • 臀部低度恶性纤维粘液样肉瘤1例

    作者:尤庆锋

    患者 女,19岁.9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发现臀部一包块,起初无不适,1周前包块明显增大并伴疼痛,遂来我院就诊;查体,左侧臀部皮下触及约5cm×4cm×3cm包块,活动度尚可,质地较韧,压痛(+),余(-).超声检查:左侧臀部皮下肌肉层内见约3.9cm×3.1cm×2.9cm低回声包块,无明显包膜,边界较模糊,局部边缘呈极低回声,包块长轴与皮肤长轴垂直,探头加压,包块不变形其活动度小(图1);CDFI:其边缘及内部见动静脉血流信号(图2),PW测及其内动脉峰值流速约13.4~ 21.0cm/s、阻力指数大于0.75;超声提示:左侧臀部肌层内混合性包块(肉瘤?).

  • 卵巢妊娠与黄体囊肿鉴别诊断1例

    作者:肖英;何宏雨

    患者女,35岁.因“停经70余天,阴道不规则流血2天”入院.患者既往月经不规律,LMP:2017-02-17,于停经33天自测尿HCG阳性,于2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阴道不规则流血,量少,色鲜红,淋漓不断,查血β-HCG> 10 000mlU/ml.入院查体:T:36.1℃、P:70次/min、R 18次/min、BP 120/80mmHg.心肺听诊无异常,腹软,右下腹压痛、反跳痛.妇科检查:外阴发育正常,阴毛呈女性分布,已婚经产型,阴道通畅,可见少量血性分泌物,宫颈光滑,宫颈举痛、摇摆痛明显,宫体前位,正常大小,质软,活动良好,无压痛,右侧附件区可触及囊性包块,压痛明显,左侧附件区未触及明显包块.

  • 完全性重复肾畸形并上位输尿管异位开口伴重度积水1例

    作者:杜欢欢;杨莉

    患者 女,26岁.因下腹胀痛于外院就诊.外院超声所见:子宫切面形态正常,子宫后方见一大小约42.lmm×17.6mm条形无回声区,边界清,内可见光带分隔;CDFI:上述无回声区内未见彩色血流信号.超声提示:盆腔囊性包块,输卵管积水待排.患者妇科抗炎治疗2个月后,疼痛未见减轻,隧来我院就诊:常规行妇科阴道超声所见:膀胱左侧与之紧邻可见一迂曲扩张的管状回声,内径约1.8cm,向下扫查为一细管样回声与之相连,似开口于后尿道与阴道之间(图1),并向会阴部的体表走行.

    关键词: 超声检查 肾畸形
  • 颈髓髓内神经鞘瘤1例

    作者:陈乾;陈楠;李坤成

    患者 女,51岁.右侧颈肩部及右上臂外侧麻木8+年,加重伴酸痛1+年入院.8+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颈肩部及右上臂外侧麻木,未予处理.1+年前上述部位麻木感加重,伴麻木区域酸痛及活动部分受累.查体:右侧颈肩部及右上臂外侧感觉减退,右上肢上抬受限伴腱反射亢进.颈胸椎MRI显示:脊髓增粗,颈3~4水平偏右侧髓内见不规则斑片状异常信号,T1WI上为等低信号(图1A),T2WI上为高信号,边界清晰,病灶上下段髓内可见条状脊髓空洞形成(图1B);增强后病灶呈结节状明显均匀强化(图1C),术前考虑颈髓室管膜瘤.行脊髓肿瘤切除术.术中见肿瘤位于颈3~4髓内偏右侧,与部分软脊膜粘连,大小约5mm×6mm,色淡黄,质韧,瘤内血供差,边界较清,有包膜,包膜血供丰富.瘤周见脊髓胶质增生.术后病理:镜下见梭形细胞肿瘤,细胞核有异型性,伴微囊形成.免疫组化结果:GFAP(-),olig-2(-),CD34(+),CD31(+),EMA(-),CK(-),ERG(+),-actin(+),LCA(+),CD20(个别+),CD3(-),Ki-67(局部2%+),Vimentin(+),K-Ⅱ(个别+),s100(+),Sox-10(部分+),PR(-),SSTR-2(部分+).特殊染色结果:网织纤维(部分+).结合免疫组化结果考虑为神经鞘瘤(图2).

  • 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技术诊断输尿管结石的应用分析

    作者:楼志宏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尿路成像技术(N-CTU)在输尿管结石诊断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48例输尿管结石患者采用MSCT单期平扫阴性法CT尿路成像方式,采用曲面重建(CPR)、多平面重建(MPR)、容积重建(VR)成像技术进行多角度观察.结果 N-CTU对输尿管阳性结石梗阻的全程尿路显率达100%,CPR、MPR、VR结合清晰显示结石大小形态及结石以上的输尿管呈不同程度的扩张积水.结论 MSCT阴性法尿路造影可对输尿管结石大小形态及梗阻积水的准确诊断、术前精确定位提供可靠的依据.

  • 颅面部骨纤维结构不良的MSCT表现分析

    作者:徐有学;范俊飞;申前程

    目的 探讨颅面部骨纤维结构不良的MSCT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颅面部FDB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16例中,单骨型9例,多骨型7例.MSCT表现为病变骨不同程度膨胀性增粗、畸形,其中磨玻璃样变3例,囊状变1例,硬化改变2例,Paget病样改变1例,9例呈2种以上表现混合存在.结论 颅面部FDB的MS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MSCT检查可以做出正确诊断.

  • MSCT肺血管造影诊断肺栓塞的临床价值分析

    作者:高亚平;董孙根;张汉良

    目的 探讨MSCT肺血管造影在肺栓塞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45例疑似肺动脉栓塞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为A、B两组,A组25例采用3.2mm层厚、2.5mm准直扫描;B组20例采用1.3mm层厚,1.0mm准直扫描,对B组中的10例患者进行下肢深静脉扫描.结果 两组叶肺动脉、主肺动脉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级分支及亚段、对段显示B组1.0mm准直优于A组2.5mm准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CTPA显示468支肺动脉受累.结论 MSCT肺血管造影能够清楚呈现肺栓塞的间接象征和直接象征,1.0mm准直薄层扫描在发现外围肺动脉栓塞方面优于2.5mm准直扫描.

  • 自制覆膜支架抢救急性冠脉穿孔的护理配合

    作者:吴玉丽;宋蕾;杨显存;孙有伟

    目的 1例3M敷贴自制覆膜支架抢救急性冠脉穿孔的护理配合,旨在总结经验和提高预防及处理的能力.方法 护士与医生密切配合,用无菌3M敷贴,根据支架的大小,剪裁合适尺寸,缠绕在支架外1.5 ~2圈,然后支架塑性,随即将自制的覆膜支架送至冠状动脉穿孔处,顺利通过病变,定位成功后释放覆膜支架.结果 经反复造影证实,支架贴壁良好,冠脉穿孔处完全被自制覆膜支架覆盖且整个狭窄段血管扩张良好,同时解除了患者狭窄重的责任血管,患者胸闷、心前区不适等症状缓解,血压、心率回升,转危为安,安返病房.于术后5天出院.术后随访1年,患者无胸痛胸闷等症状.结论 3M敷贴自制覆膜支架的制作和植入操作相对简单、用物经济实惠易取,加之医护默契配合,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 CT能谱成像基本原理及降低辐射剂量新技术

    作者:郭浩;巴新茹

    CT能谱成像作为一种全新的成像模式,不但成为业内研究的热点,而且已广泛用于全身各系统病变的诊断,其在降低CT辐射剂量方面的价值也得到了一定的认可.本文就CT能谱成像设备组成、成像原理、图像特点和在降低辐射剂量方面的价值及新进展进行初步的总结、介绍.

  • 炎性肠病的脑功能磁共振研究进展

    作者:郭会映

    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是一类具有慢性、复发性和缓解性等临床特点的肠道疾病,临床上将这类疾病统称为炎性肠病.神经心理学研究表明炎性肠病与压力、情绪障碍、心理障碍以及认知功能的受损有关.并且,由于该类疾病具有复发性与缓解性相交替的特点,即使在缓解期,由于疾病复发的不可预知性及不确定性仍会导致患者的焦虑、抑郁,从而进一步导致疾病的复发.利用血氧水平依赖的功能磁共振(blood oxygenation level-dependent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BOLD-fMRI)技术以及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voxel-based morphometry,VBM)对脑神经元活动及形态结构的研究已经取得初步的研究成果.本文旨在综述炎性肠病患者形态学的改变、脑神经元活动与炎性肠病间的相互作用和该领域脑功能影像学的研究进展.

  • 迭代重建算法在儿童CT中应用新进展

    作者:孙记航

    用低剂量扫描方案进行儿童CT检查已经成为共识,近年来低剂量扫描方案的研究热点集中在迭代重建算法(iterative reconstruction,IR)的应用上,随着IR在儿童CT检查的应用普及,充分了解IR在儿童CT上的应用特点变得愈发重要,因此,本文对IR在儿童CT检查中的应用现状、优缺点、进展工作做一综述报道.

  • 脑胶质瘤DWI/DTI表现及其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现状

    作者:王倩倩;涂颖珊

    目的 人体内较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肿瘤是胶质瘤.胶质瘤早期即可形成无边界浸润性快速生长,为高度侵袭性且易复发的脑肿瘤,故临床治疗效果不佳.近年来,有关胶质瘤的浸润性和瘤周水肿区分界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外研究、关注的热点.本文就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及弥散张量成像对颅脑胶质瘤的影像学诊断及相关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超声对子宫内膜容受性评价的研究进展

    作者:肖继梅;撒元红;王天琪;姜华颖;苑丽华

    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其成功率备受关注.子宫内膜容受性是提高成功率的关键.但是目前缺乏评价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可靠标准.本文综述了经阴道彩色多普勒(TVCD)从内膜厚度,内膜形态,内膜容积,内膜动脉,血流灌注,内膜运动几个方面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研究,以期后续临床的研究和应用.

  • 不同程度慢性胰腺炎MRI评价及其病理对照的实验研究

    作者:戴盈;汪建华;王玉涛;左长京;孙高峰;张建;王思齐;任志豪

    目的 建立不同程度慢性胰腺炎(CP)的小型猪模型,探讨MRCP评估不同程度CP的意义.方法 将36头雌性巴马小型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猪采用不全结扎主胰管法建立CP模型,对照组猪进行假手术.造模后4、8、12周随机选取1/3实验动物行MRI检查,检查后获取胰腺组织行病理检查,并按照病理严重程度将实验猪分为正常组、轻度CP组和中重度CP组.分析不同程度CP的MRI上胰腺形态、信号强度、主胰管直径的变化特征.采用方差分析、妒检验和秩和检验进行比较.采用ROC评价不同参数诊断CP的效能.结果 CP建模成功并获得满意MRI图像的实验猪纳入研究.正常组、轻度CP组和中重度CP组主胰管基础直径分别为(1.56±0.46) mm,(2.95±1.17)mm,(7.41±1.91)mm,不同病理严重程度分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胰管直径与病理严重程度间呈正相关性,且诊断CP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较高.结论 MRI有助于早期发现CP,并可在体无创评估其病理严重程度.

医学影像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