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医学影像学杂志

医学影像学

医学影像学杂志

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 의학영상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山东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山东医学影像学研究会;山东医学影像学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1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9011
  • 国内刊号: 37-1426/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4-13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医学影像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武乐斌;赵斌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CT引导下多极射频消融治疗少血供型肝癌的研究

    作者:神兆玉;王吉明;胡效坤

    目的:研究CT引导下多极射频消融治疗少血供型肝癌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选择通过3期CT增强扫描并经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少血供型肝癌45例,行CT引导下多极射频消融治疗.结果:45例治疗后3月、6月、12月、24月AFP下降率依次是:100%(45/45)、100%(45/45)、100%(45/45)、86.7%(39/45);肿瘤局部控制率依次是:100%(45/45)、100%(45/45)、95.6%(43/45)、91.1%(41/45);生存率依次是:100%(45/45)、100%(45/45)、97.8%(44/45)、93.3%(42/45).结论:CT引导下多极射频消融治疗少血供型肝癌,定位准确,是提高治疗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的有效方法.

  • 64层螺旋CT、超声及X线诊断肠梗阻的临床对比分析

    作者:谭少庆;张捷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B超、腹部X线平片诊断肠梗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10月~2010年10月我院经手术证实为肠梗阻的21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64层螺旋CT检查135例;B超检查167例;腹部X线平片196例.比较三种方法术前诊断正确性.结果:64层螺旋CT、B超、腹部X线平片对肠梗阻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94.1%、86.8%、72.4%;对肠梗阻部位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80.7%、63.4%和53.5%;对梗阻原因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2.9%、59.2%、34.1%;对绞窄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76.7%、58.1%和27.9%;64层螺旋CT对肠梗阻、梗阻部位和梗阻原因的诊断与B超、X线片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B超与X线片相比也具有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64层螺旋CT对肠梗阻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明显优于B超及腹部X线平片检查,对临床及时制定治疗方案有极大的帮助.

  • 垂体微腺瘤MRI半剂量动态增强扫描影像学分析

    作者:李德忠;张建针;成喜欢;刘欢;曹火乃;夏树枚

    目的:分析25例垂体微腺瘤MRI半剂量动态增强扫描的影像学征象及动态增强信号强度-时间曲线图的特点,总结垂体微腺瘤的影像学诊断要点.方法:对25例经过临床综合诊断确诊的病例,行MRI平扫及半剂量(0.05mmol/kg)动态增强扫描,并利用工作站后处理功能,绘制出动态增强信号强度-时间曲线图.结果:平扫垂体信号异常的20例,主要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或稍低信号,平扫垂体信号无异常的5例;25例均进行半剂量(0.05mmol/kg)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早期(25~35s)呈低信号的病例8例,动脉中期(35~76s)呈低信号的病例16例,动脉晚期(76~120s)呈高信号的病例1例.结论:半剂量MRI半剂量动态增强扫描在诊断垂体微腺瘤的敏感性、检出率都好于其它检查,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腹膜后良性神经鞘瘤的CT表现分析

    作者:陆伟忠;钱林清;付引弟

    目的:回顾性分析腹膜后良性神经鞘瘤的CT表现,以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膜后良性神经鞘瘤19例.CT图像分析包括:肿块形状、大小、境界、质地、强化程度等.结果:肿瘤呈圆形或椭圆形,均位于脊柱旁;平均直径6.8cm;边界光整;肿瘤呈囊实性16例(84.2%),完全囊性1例(5.3%),完全实性2例(10.5%);增强扫描肿瘤轻度至明显强化不一,呈片状或条状强化.结论:神经鞘瘤影像表现较具特征性,CT可清楚显示肿瘤部位、大小、边缘、肿瘤内部结构及对邻近脏器的压迫和侵犯等情况.

  • 颅颈段夹层动脉瘤MRA与DSA诊断的初步对比研究

    作者:徐金法;谢国华;白敏;布春青;狄玉进

    目的:探讨颅颈段血管夹层动脉瘤的3D-TOF-MRA与DSA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我院近来经3D-TOF-MRA与DSA检查证实的5例颅颈段夹层动脉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中,单发3例,多发2例,MRA发现夹层动脉瘤7处,其中颈内动脉颅外段3处,颅内段1处,椎动脉V5段2处,基底动脉1处;病变段短0.8cm,长3.4cm;DSA表现为病变段血管管腔呈渐进性锥形狭窄4处,瘤样扩张2处,局限性充盈缺损1处.结论:3D-TOF-MRA与DSA均可以较好的显示颅颈段夹层动脉瘤,特别是3D-TOF-MRA简便易行,无需注射对比剂,无放射线损伤,是筛查颅颈段夹层动脉瘤好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 四肢黏液性脂肪肉瘤MR表现与鉴别诊断

    作者:倪恩珍;王亚非

    目的:探讨四肢黏液性脂肪肉瘤的MR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手术病理证实的四肢黏液性脂肪肉瘤患者的MR表现,并与其它四肢软组织肿瘤表现相鉴别.结果:黏液型脂肪肉瘤多位于四肢深部肌肉间隙内;MR上以T1W I低信号、T2W I高信号为主; 脂肪抑制像肿块信号强度无减低,组织学上以黏液成分为主,脂肪含量少,增强后可见明显强化的实性成分和粗大的间隔影,与其它四肢软组织肿瘤可以鉴别.结论:MR可对四肢软组织黏液性脂肪肉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 强直性骶髂关节炎的42例CT诊断

    作者:姚凤泉

    目的:回顾性分析强直性脊柱炎的骶髂关节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分析42例临床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的骶髂关节的CT征象,进行分级,并与临床分期对照.结果:临床早期CT级表现骶髂关节的面呈对称性或不对称受累,关节面毛糙,皮质白线消失,骨关节面皮质中断,关节面下小囊变.临床中期CT级,表现为骶髂关节面局呈锯齿状或毛刷状改变,关节面下小囊状骨质破坏及其周围增生硬化,关节间隙假性增宽或不规则狭窄,关节间隙内含气征.晚期CT级为临床稳定期,可见韧带钙化,关节骨性强直和关节间隙消失,明显骨质疏松,为临床稳定期.结论:CT 能够清晰显示骶髂关节的细微结构,作出正确的分级诊断,为临床分级提供依据.

  • 乳腺实性病灶实时超声造影增强模式的研究

    作者:李利;刘淑萍;汪娜;姚克纯;吴迪

    目的:观察超声造影在乳腺实性病灶中的不同增强模式,探讨该技术对乳腺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SonoVue观察乳腺实性病灶55例,各组别包括腺病25例,纤维腺瘤20例,乳腺癌10例.超声造影增强模式从以下方面评价:①ROI曲线的增强时相及强度;②病灶增强的目视特征;③病灶增强的边界特征.结果:53例病灶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强,ROI曲线形态显示增强均为快速增强型,各组别增强起始时间及达峰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腺病组与纤维腺瘤组的峰值强度与增强持续时间高于乳腺癌组(P>0.05).病灶增强的目视特征:80%腺病病灶和95%纤维腺瘤表现为均匀增强型,乳腺癌组均表现为周边增强或不均匀增强.病灶增强的边界特征:70%的纤维腺瘤和80%的乳腺癌病灶表现为边界清晰型,76%的腺病病灶表现为无边界型.结论:乳腺实性病灶的不同增强模式能为乳腺疾病的诊断提供重要的影像学信息.

  • 颅内宽颈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

    作者:赵继明;纪霞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结合电解可脱卸弹簧圈(GDC)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疗效、治疗护理要点、安全性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明确诊断为颅内宽颈动脉瘤的20例患者行血管内支架结合电解可脱卸弹簧圈介入治疗.动脉瘤位置:前交通动脉瘤8例,后交通动脉瘤4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3例,大脑中动脉瘤2例,基底动脉瘤2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合并前交通动脉瘤1例.结果:20例患者均成功释放支架,患者全部治愈出院.其中17例致密栓塞,3例大部填塞.血管造影检查:动脉瘤不显影,载瘤动脉及邻近主要血管分支通畅,均无再出血或血栓栓塞等相关并发症.结论:血管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是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安全、有效的方法,短期治疗效果肯定,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理,可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 3.0T MR动脉自旋标记与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灌注技术在脑胶质瘤术前分级中的对照研究

    作者:王敏;王德杭;洪汛宁;王建伟

    目的:对照研究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与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dynamic susceptibility contrast-enhanced,DSC)灌注成像技术在脑胶质瘤中的灌注特点,探讨ASL在脑胶质瘤术前分级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3.0T MR成像系统对23例脑胶质瘤患者(术后病理证实高级别胶质瘤17例,低级别胶质瘤6例)术前行常规扫描外,加扫ASL及DSC灌注检查,测量肿瘤实质部分大肿瘤血流量(maximal tumor blood flow,TBFmax)以及对侧白质、对侧灰质、对侧半球的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结果:23例脑胶质瘤患者,两种灌注方法均获得了一致的灌注结果,TBFmax/对侧白质CBF、TBFmax/对侧灰质CBF及TBFmax/对侧半球CBF的各比值在ASL和DSC两种技术之间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高、低级别胶质瘤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ASL法中,TBFmax/对侧白质CBF、TBFmax/对侧灰质CBF及TBFmax/对侧半球CBF分别取阈值为3.06、0.46和1.31时,其敏感性分别为100%、88.2%和100%,特异性分别为83.3%、83.3%和100%.结论:ASL在评估脑胶质瘤血流灌注方面与DSC之间有相似的敏感性,具有可重复性高、完全无创性等优点,同时有助于术前对脑胶质瘤进行分级评判.

  • 肝门部胆管癌的低场MRI诊断价值

    作者:孙晓东;卜顺林;白卓杰;张雨涵

    目的:总结肝门部胆管癌的低场MRI影像表现,以提高对肝门部胆管癌的认识.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门部胆管癌21例,均有完整的MRI影像资料.结果:MRCP对肝门部胆管梗阻水平定位准确率达100%.21例肝门部胆管癌均表现为肝内胆管不同程度"软藤样扩张",肝门部胆管狭窄、管壁增厚或软组织肿块;6 例MRI 肝门部可见稍长T1、稍长T2的肿块影,15 例未发现明确肿块;增强扫描5例可见肿块延迟期缓慢持续强化,14例表现为管壁增厚强化、管腔狭窄.结论:低场MRI是检查肝门部胆管癌的有效方法,联合应用MRCP可显示肝门部胆管癌的特征性改变.

  •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诊断价值(附9例报告)

    作者:汪林;曹代荣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CT表现特点,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9例SPTP的CT表现.结果:4例SPTP位于胰头,2例位于胰尾,1例位于胰头颈,2例胰体尾部均受累及,直径4.3~15.7cm.多数呈圆形或椭圆形.多数肿瘤为囊实性,3例伴有出血,5例可见钙化,其中1例为实性部分团块状钙化,1例为边缘蛋壳状钙化.增强扫描动脉期肿瘤实性部分轻度强化,门静脉期呈明显强化,2例位于胰头部SPTP引起胰胆管扩张.结论:SPTP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结合临床特点可以做出诊断和鉴别诊断.

  • SWI对脑静脉性血管畸形的诊断价值

    作者:贾秀川;孙吉林;吴晶;刘蓉辉;赵华东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 (SWI)技术在脑静脉性血管畸形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8例静脉性血管畸形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8例患者均进行了常规MRI平扫及SWI检查,其中6例同时行MR Gd-DTPA增强扫描,5例行CT平扫.结果:MRI平扫部分(14/18例)可显示扩张的引流静脉及髓静脉;而SWI可显示全部的引流静脉及扩张的髓静脉,呈典型"水母头"样改变,4例同时显示了静脉畸形同一部位伴发的海绵状血管瘤.结论:SWI无需注射对比剂,能够清晰地显示静脉畸形以及伴发的隐匿性血管畸形,可以作为脑静脉性血管畸形首选的检查方法.

  • 16层螺旋CT重建技术在寰枢椎损伤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姚小东;姚倩东;刘亚龙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及重建技术在寰枢椎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3例寰枢椎损伤患者的16层螺旋CT资料.结果:33例寰枢椎损伤中12例为多处骨折,4例单纯性寰枢关节半脱位,C1骨折13例共17处,C2骨折16例24处,C2齿状突Ⅱ型骨折致寰枢椎脱位6例.轴位CT、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容积再现(VRT)显示单纯性寰枢椎关节脱位3、4、4、4处以及C1骨折17、16、17、16处以及C2骨折22、24、24、19处以及齿状突Ⅱ型骨折致寰枢椎脱位5、6、6、6处.结论:16层螺旋CT扫描和三维重建,可清晰显示寰枢椎骨折及脱位情况,可作为寰枢椎损伤检查的首选.

  • 甲状腺肿瘤去组织能量图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作者:郑笑娟;张永奎;王宏强;王昊;邹曙东;陈燕芬

    目的:应用去组织能量图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探讨甲状腺肿瘤的血管生成特征.方法:手术前观察63例患者共70个甲状腺肿瘤(甲状腺乳头状癌35个,结节性甲状腺肿27个,甲状腺滤泡样腺瘤9个)的去组织能量图;术后病理标本行CD34、PAS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甲状腺良恶性肿瘤在血管走和局部血流丰富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80%恶性结节血管走行不规则或欠规则,62.86%存在局部血流丰富或可疑;91.42%良性结节血管走行规则,65.71%无局部血流丰富.恶性病灶CD34和PAS均有表达.结论:甲状腺恶性肿瘤较良性肿瘤血管走不规则、空间分布不对称,血管生成活.

  • 鞍区生殖细胞瘤MRI影像分析(附11例报告)

    作者:李瑞琪;王剑杰;王飞;崔涛;王晓波;葛旭霞

    目的:分析鞍区生殖细胞瘤的MRI表现及临床特征.方法:选择经病理或临床实验室检测及试验性治疗证实的11例鞍区生殖细胞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鞍区生殖细胞瘤治疗前MR 影像表现.结果:11例患者均表现为垂体柄增粗和垂体后叶正常短T1 高信号消失,9例有中枢性尿崩症.MRI 图像:T1WI肿瘤呈等信号,但在T2WI 上信号不均匀表现为多样性.3例肿瘤延伸入第三脑室并囊变坏死,1例肿瘤沿四脑室及侧脑室播散转移.结论:青少年女性出现的鞍区实性病变,T2 上信号不均匀,有显著强化,伴垂体柄增粗,垂体后叶短T1 高信号消失,高度提示生殖细胞瘤,影像与临床结合有利于早期诊断,改善生殖细胞瘤预后.

  • 双源CT血管成像在腹主动脉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黄文光;彭礼清

    目的:评价双源CT血管成像在腹主动脉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接受双源CT血管造影及主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腹主动脉瘤患者的影像资料.所有图像均行三维重建后处理及分析,观察腹主动脉瘤的部位、形态、分型、范围,并对腹主动脉瘤进行分型及相关测量.结果:33例腹主动脉瘤中,5例为近肾型,28例为肾下型.双源CT对瘤体长度、大小,近端及远端瘤颈长度、直径,近端瘤颈与动脉瘤长轴夹角测量准确.结论:双源CT可准确诊断腹主动脉瘤,并且可以提供详细而准确术前信息,是腹主动脉瘤术前诊断和术前评价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 MR PROSET序列在正常腰骶部脊神经根成像中的应用

    作者:李红;全昌斌;乔远罡;田梅

    目的:观察磁共振PROSET序列对正常腰骶部脊神经根的显示,探讨磁共振PROSET序列在正常腰骶部脊神经根成像中的价值.方法:对30例正常健康志愿者采用PROSET序列做冠状面扫描,获得正常腰骶部脊神经根影像,所得原始图像经3D大信号强度投影(M IP)处理.结果:30例PROSET成像及M IP重建图像多方位旋转均清楚显示腰骶部硬脊膜囊、神经根鞘、脊神经根、神经节和部分节后段.结论:PROSET序列能清晰显示腰骶部神经根,结合常规磁共振图像,为临床诊治腰骶神经根病变提供影像学依据.

  •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样瘤的MRI诊断分析

    作者:徐祖良;胡明华;吴玉林;汪国余;张燕;谭恺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样瘤的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样瘤的MRI表现,其中腺瘤3例、交界性腺瘤3例、腺癌1例.结果:①主胰管型3例,MRI表现为主胰管弥漫性或节段性扩张,十二指肠乳头肿大;②支胰管型5例,表现为胰腺囊性病灶多位于胰头钩突部,呈单囊或多囊状,可见分隔、壁结节,和主胰管相通;③混合型1例,该型包括与主胰管相连囊性病灶、主胰管扩张.结论: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样瘤的影像表现有一定特征性,MRI对其诊断有重要价值.

  • 三维与二维超声观察正常胎儿食管的比较研究

    作者:刘雨函;韩冰;蔡爱露;姜红霞;解丽梅;王冰;陈骊珠

    目的:比较三维和二维超声观察胎儿食管局部解剖(局限于超声切面)和胎儿吞咽生理特征.方法:前瞻性对115例19~39孕周正常胎儿进行食管解剖学超声扫查,显示未充盈的食管,采集三维容积数据,记录管腔的开放和关闭.结果:109例(94.8%)三维超声能够显示颈、胸、腹3段食管声像图,111例(96.5%)至少显示1段以上食管影像,三维和二维超声对胎儿食管显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表现2种运动模式:51例(65.4%)食管同时整体短暂开放;27例(34.6%)食管呈蠕动波样从咽部经过纵隔进入胃节段性开放.食管开放时间的均值为96.1s(14~300s).结论:使用三维超声观察胎儿食管解剖和生理活动是可行的,三维超声能够提高胎儿食管的显示率,观察胎儿正常食管对产前诊断食管闭锁有所帮助.

  • 膝关节骨关节炎MRI表现

    作者:苏凯;吴家林;庞慧芳

    目的:评价MRI在膝关节骨关节炎临床诊治中的价值.方法:对127例184个受累膝关节骨关节炎MRI各序列图像进行分析.结果:所有膝关节均表现不同程度MRI异常信号改变,15个仅表现为单纯软骨下骨质水肿,27个表现为I级软骨损伤,35个表现为Ⅱ级软骨损伤,40个表现为Ⅲ级软骨损伤,67个表现为Ⅳ级软骨损伤,82个关节间隙不均匀变窄,103个膝关节存在轻-中等度滑膜增厚,少-中等量关节腔积液.软骨损伤MRI分别表现为高信号软骨内异常低信号影,软骨面毛糙、缺损、完全缺失、骨赘形成.软骨下骨单纯水肿在T1WI上表现为片状低信号,FS-T1WI-FLASH上呈高信号,骨质吸收破坏呈斑片状长T1长T2影,境界清晰,骨质增生硬化在MRI各序列上均呈片状、条状、环状及分隔状低信号.结论:MRI能准确反映膝关节骨关节炎损伤的程度、范围,为临床对骨关节炎的诊治提供了可靠、直接的依据.

  • 高频超声诊断甲状腺癌的临床价值(附40例报告)

    作者:焉盈盛;郐占波;沙伟;杜娟;沙东基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诊断甲状腺癌的价值,提高术前诊断率.方法:回顾分析本组甲状腺癌超声表现,对微小癌结节超声定位,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结果:甲状腺癌的发生率与甲状腺结节单发或多发关系不大;声像图特征为圆形戓橢圆形低回声结节、内有簇集微小钙化、边界不清晰、欠规则、颈部可有淋巴结肿大为甲状腺癌诊断的重要依据、肿瘤内部血流信号有助于诊断.结论:甲状腺癌声像图表现具有一定特异性,超声检查有助于甲状腺癌的诊断及对可疑病例的筛选.

  • 原发性肝细胞癌经动脉导管栓塞化疗联合射频消融术后的CT及MRI表现

    作者:赵洪静;王霄英

    目的:回顾性评价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经肝动脉导管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stion,TACE)联合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r ablation,RFA)后的CT及MR表现.方法:回顾性收集2004年6月~2009年6月的肝癌病例42例(共 49个病灶)进行了TACE联合RFA治疗.术后随访为3~24个月.用CT及MR评价肝内病灶的密度(信号)、强化方式、边界和大小等变化.结果:TACE联合RFA完全的病灶CT表现为不规则致密碘油沉积(高密度)和消融区域(低密度无强化)混合存在.MRI表现为T1WI等、高信号,T2WI等、低信号,增强扫描无强化.TACE联合RFA1个月之内行CT扫描的患者中,7个病灶术后存在片状或环行强化,复查消失.随访中,5例CT及3例MR表现为病灶体积增大或出现不规则强化,提示复发.结论:用CT或MRI对TACE联合RFA术后患者进行评价可以了解栓塞和射频消融是否完全或是否存在残留或复发.

  • 脑实质内室管膜瘤的MR诊断与鉴别诊断

    作者:刘彩霞;陈燕萍;唐姗姗;吴芹;徐嬿

    目的:分析脑实质内室管膜瘤的MRI表现,旨在提高对其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脑实质内室管膜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均行颅脑MR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结果:肿瘤10例位于幕上,其中5例位于丘脑,2例位于额叶(其中1例通过胼胝体累及双侧额叶),1例位于颞叶,1例位于额颞叶,1例位于颞枕交界区;幕下脑实质内室管膜瘤2例,1例位于小脑半球,1例位于小脑蚓部.10例肿瘤与脑室关系密切.7例肿瘤表现为实质型,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其中2例病灶内有出血灶,4例可见多发小液化囊变区;5例表现为囊实性型,囊性部分T1WI呈低信号,T2WI呈明亮的高信号,信号与脑脊液信号相似,T2 FLAIR像上呈低信号;实性部分T1WI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呈略高信号.增强扫描瘤体呈明显不均匀强化.结论:脑实质内室管膜瘤多发生于幕上,且多见于侧脑室三角区周围,与脑室关系密切,多呈实性,周围水肿多不明显.MRI表现有一定的特点,但多数情况下术前明确诊断困难.

  • 乳腺癌钼靶影像与血管内皮因子、微血管密度的关系

    作者:蒋飞宇;江维;谭旭东;郭红云;陈玲

    目的:探讨乳腺癌钼靶X 线征象与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微血管密度(MVD)表达的关系.方法:收集2009年6月~2010年12月X线钼靶检查并经手术证实的乳腺癌38例,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乳腺癌组织标本中VEGF 和MVD表达,并分析其与术前钼靶X 线征象的关系.结果:VEGF表达阳性者MVD 值高于VEGF 表达阴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MVD的表达与肿瘤大小、毛刺征、钙化、血管阴影增粗及腋窝淋巴结转移呈显著相关(P<0.05),而与皮肤增厚、乳头内陷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乳腺癌钼靶X线部分征象与VEGF 和MVD 表达密切相关,根据钼靶X线征象可推测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为临床上早期诊断、判断预后提供依据.

  • 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MRI诊断

    作者:王德广;刚宪祯;张艳秋

    目的:探讨临床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SIH)患者的临床、MRI影像表现及鉴别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SIH住院病例,观察其临床表现,脑脊液压力、常规生化及MRI影像学特点.结果:所有SIH病例均有直立性头痛,多数患者伴恶心等症状,可出现脑神经受累及脑膜刺激症状,腰穿脑脊液均有不同程度的细胞数和蛋白增高、头颅MRI增强扫描有广泛的脑膜强化.结论:了解SIH临床、脑脊液及MRI加强特点对SIH诊断至关重要.

  • 多层CT对窦口鼻道复合体解剖变异与慢性副鼻窦炎的关系的分析

    作者:蒲小洪;王小东;郭元俊;赖照兵;何成伟;李月秀

    目的:探讨窦口鼻道复合体(OMC)解剖变异与慢性副鼻窦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经多层螺旋CT扫描的慢性副鼻窦炎100例.通过多平面重组重点观察钩突、中鼻甲、筛泡、鼻中隔的解剖变异,并和正常组进行对比,行统计处理并分析解剖变异与慢性鼻窦炎的关系.结果:慢性副鼻窦炎组窦口鼻道复合体解剖变异为89%,其中钩突改变25%,筛漏斗狭窄14%,中鼻甲改变22%,鼻中隔改变20%,多种解剖变异8%;正常组中窦口鼻道复合体解剖变异为19%,其中钩突改变1%,中鼻甲改变6%,鼻中隔改变12%.窦口鼻道复合体解剖变异与慢性副鼻窦炎呈正相关(P<0.05).结论:慢性副鼻窦炎与窦口鼻道复合体的解剖变异有明显的相关性,CT检查发现泛发性副鼻窦炎时,应重点观察窦口鼻道复合体,为临床治疗提供详细的依据.

  •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的MRI表现

    作者:杨姝杰;王丹丹;王英;蒋进强;王东升;郑重

    目的:总结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的MRI影像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例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的MRI表现.结果:4例均位于幕上大脑半球皮层内及皮层下,顶叶2例,颞叶1例,额叶1例.病变形态不规则,T1WI低信号影,T2WI高信号影,信号不均匀.1例病变周边见稍长T1稍长T2、T2-flair高信号带状影;4例均无强化,无瘤周水肿.结论: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具有一定的MRI表现特点,结合临床有助于该病的术前诊断.

  • 子宫输卵管造影对生殖系统炎症的诊断价值

    作者:杨月萍;何家维;赵晓君;严志汉;陈久尊

    目的:探讨子宫输卵管造影(HSG)对不孕症患者生殖系统炎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经过证实的64例结核性和212例非特异性生殖系统感染患者,回顾性分析HSG时子宫、输卵管以及盆腔的X线表现.结果:结核性感染子宫位置、形态及粘膜,输卵管形态、及通畅度异常分别为36例、23例、45例和46例,而非特异性炎症分别为25例、43例、178例和110例,与结核性感染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而盆腔钙化及对比剂涂抹则无统计学差异.结论:HSG对生殖系统炎症的诊断有很大价值,但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同时在鉴别诊断时,也要注意结核性和非特异性感染的相同X线表现.

  • 小肠Crohn病的螺旋CT诊断价值

    作者:王祖飞;纪建松;周利民;苏金亮;徐民

    目的:探讨螺旋CT对小肠Crohn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病理证实的小肠Crohn病螺旋CT表现,将螺旋CT表现与小肠造影进行比较,分析其影像学特点.结果:10例患者中小肠造影发现6例异常,表现为肠腔节段性狭窄、肠粘膜破坏及瘘管形成.10例CT表现为多节段肠壁及肠系膜增厚,肠壁不同程度强化,3例出现肠瘘,2例出现腹腔脓肿及肠梗阻,肠系膜淋巴结肿大3例.结论:螺旋CT对小肠Crohn病的部位及性质诊断较小肠造影更具有优势,同时能更多观察肠内外病变,并能判断临床治疗效果,有可能成为小肠Crohn病的主要影像学诊断方法.

  • 肝外滋养动脉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中的意义

    作者:邱怀明;陈敬华;袁远;曾晓华;闫小纺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肝外滋养动脉(非肝脏发出的动脉)在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0年8月本院500例原发性肝癌的DSA资料.寻找肝癌肝外滋养动脉的起源,并采用微导管行灌注化疗及栓塞治疗.结果:共发现36例患者存在40条肝外滋养动脉参入肿瘤供血.首次介入治疗发现6例,多次介入治疗发现20例,外科手术治疗后发现5例及经皮化学或物理消融术后发现5例.巨块型肝癌26例.其中右膈下动脉23例,右肾上腺动脉1例,右侧内乳动脉1例,胃左动脉3例,右结肠动脉分支3例,网膜动脉2例,胃十二指肠动脉4例,胰十二指肠动脉3例.其中4例患者存在2条肝外肿瘤滋养动脉.上述动脉均成功采用微导管插入行灌注化疗及栓塞,取得较好疗效.结论:肝外滋养动脉的存在直接影响肝癌治疗的疗效,尤其对多次介入治疗后的肝癌患者,积极寻找肝外肿瘤滋养动脉并行栓塞治疗,可进一步提高疗效.

  • 肱骨外上髁炎的3.0T磁共振表现及病理对照分析

    作者:梁建晓;吕海莲

    目的:分析肱骨外上髁炎的3.0T 磁共振表现,探讨磁共振对肱骨外上髁炎的诊断价值以及肱骨外上髁炎发生率与年龄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临床拟诊肱骨外上髁炎患者34例(侧),和20例(侧)健康志愿者及肱骨外上髁炎患者对侧无症状的肘关节22(侧),回顾性分析、对比其磁共振表现.结果:34例患者MRI均表现为伸肌总腱的异常,主要位于近肱骨附着处.伸肌总腱增厚、信号异常25例,伸肌总腱完全撕裂3例,部分撕裂11例.其中伸肌总腱的病变发生于左侧7例,右侧27例.15例经外科手术证实,与磁共振表现相符.结论:3.0TMRI对肱骨外上髁炎的诊断有较高的价值.肱骨外上髁炎发生率与年龄呈正相关性.

  • MSCT低张水灌肠技术在大肠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郑汉朋;杨超影;许崇永;谢小志;宋樟伟;吴爱琴;葛文;周忠洁

    目的:探讨MSCT低张水灌肠技术在大肠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临床和/或纤维结肠镜检查拟诊大肠癌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排除严重肠梗阻患者),所有患者均行MSCT低张+水灌肠+体位扫描+三期动态增强扫描.由2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阅片,重点观察病变部位、大小、形态、肠壁厚度及分层情况,病变强化特征,浆膜面改变,肠周脂肪间隙,邻近血管,淋巴结及远处脏器,防止遗漏小病灶.以术后病理TNM分期为金标准,采用诊断性试验,判断MSCT对大肠癌分期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度.结果:70例大肠癌MSCT全部检出,病变位于升结肠13例,横结肠2例,降结肠3例,乙状结肠21例,直肠31例.本组61例低张水灌肠效果满意,较好显示病变部位、形态、长度及肠壁侵犯深度,9例肠管未充分扩张,肿瘤境界显示不满意,其中升结肠3例,肝曲结肠1例,直肠下段5例.病变处肠壁不规则增厚,部分肿块形成,大约12.5cm×10.3cm,病变长约15.0cm.病变不同程度强化,明显强化者占82.86%(58/70),强化幅度平均为(43.5±15.7)HU.大肠癌TNM分期准确度为87.14%(61/70),其中T分期准确度为88.57%(62/70),N分期准确度为87.14%(61/70),M分期准确度为90%(63/70).结论:MSCT低张水灌肠技术能较清楚的显示病灶部位、大小、形态、长度、肠壁浸润深度,对大肠癌术前分期准确度较明显提高.但对于升结肠近端及直肠下段肿瘤病变显示有一定限度.

  • 肝癌介入术后碘化油沉积CT表现及临床意义

    作者:纪洪生;张振海;陈颉;张俊勇

    目的: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 疗法治疗肝癌已成为中晚期肝癌的有效治疗方式.术后碘化油在CT检查中的信号表现受人关注.本文探讨肝癌介入术后CT碘化油沉积表现与治疗效果间关系.方法:对我院肝胆外科回顾分析了260例TACE 术后的影像资料,以CT 表现为金标准,对碘化油分布的形态进行统计.结果:根据碘化油沉积情况分4 型①稀疏及无沉积型:累计病灶内碘油沉积面积少于30%者或无碘化油沉积列为稀少及无沉积型型;②密实型:整个病灶均匀浓稠摄取碘油;③缺损型:包括环型和某一区域沉积等情况;④簇集型:碘油呈小簇状分散型分布但肿瘤内碘油潴留累计不少于30%.结论:肝癌TACE 后碘油沉积形态的CT 表现对下一步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

    作者:朱合伟;张元立;孟欢;雷景伟;张红玉;阮素娜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20例临床拟诊为冠心病或已确诊的冠心病患者,行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所有原始数据采用容积再现(VR)、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进行图像后处理,显示冠状动脉主干及主要分支.结果:心率小于70次/min且平稳时冠状动脉成像质量佳,可较准确显示冠状动脉通畅情况、冠状动脉斑块、狭窄程度及管壁病变.对于搭桥血管及支架植入是否通畅及是否再狭窄显示良好.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无创、快速,对冠状动脉病变的筛选,桥血管及内支架术后疗效随访等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 超声心动图评价糖尿病妊娠胎儿心脏功能变化的研究

    作者:何萍;张玉奇;徐惠英;张志芳;刘锦纷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技术观察糖尿病妊娠胎儿心脏功能的变化.方法:测量糖尿病妊娠组与正常对照组胎儿的心脏结构与功能的各项指标,并分析其与不同孕周间的关系.结果:孕34周后两组胎儿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右室短轴缩短率(RVFS)、二尖瓣E、A峰值速度比值(E/AMV)、三尖瓣E、A峰值速度比值(E/ATV)、主动脉瓣血流峰值速度(VPAO)、肺动脉瓣血流峰值速度(VP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周后两组胎儿Tei指数、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d)、左室壁厚度(LVWT)、右室壁厚度(RVW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妊娠胎儿心功能及结构变化发生于30周后,Tei指数是评价糖尿病妊娠胎儿心脏功能变化的敏感指标.

  • 长期血液透析患者肩关节MRI表现

    作者:刘家祎;王武;张兆琪

    目的:观察透析患者骨内损伤病灶的信号模式,评估冈上肌腱增宽对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16例透析患者和16名健康志愿者进行MR检查,测量MR下肩关节冈上肌腱宽度.统计SE序列T1、T2加权像下骨内损伤病灶的信号模式.结果:透析组冈上肌腱宽度4.5~11.7mm;健康组冈上肌腱宽度 3.6~5.9mm,存在显著差异(P﹤0.05).骨内损伤病灶在MR T2加权像下呈低信号(5/12)、高信号(1/12)及混杂信号(6/12).结论: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经常可见冈上肌腱增宽,当MR下冈上肌腱宽度超过6mm时,可提示存在淀粉样蛋白沉积可能.冈上肌腱增宽程度与透析时间存在明显相关性.骨内损伤病灶在MR T2加权像下信号模式多种多样.

  • 应变率成像定量评价尿毒症患者右室局部心肌舒张功能

    作者:周晓彦;列才华;赵玉;蒋银花

    目的:采用应变率成像技术评价尿毒症患者右室局部心肌舒张功能.方法:20例尿毒症患者,30例健康成人.采用应变率成像及组织速度成像获取心尖四腔切面右室侧壁各节段的心肌应变率及多普勒速度曲线,测量曲线上的舒张早期充盈速度(Ve)、心房收缩期充盈速度(Va)、舒张早期充盈应变率(Esr)、心房收缩期充盈应变率(Asr).结果:尿毒症组右室侧壁基底段的Esr减低,中段Va增快,心尖段Esr减低、Va增快(P<0.05).结论:尿毒症患者右室侧壁局部心肌存在舒张功能减退.应变率成像联合组织速度成像可检出更多舒张功能受损的右室壁节段.

  • 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MR诊断价值

    作者:党计锋

    目的:对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的影像表现进行分析,探讨神经源性肿瘤的MR表现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神经源性肿瘤13例,所有病例均采用自旋回波T1加权及T2加权序列进行扫描,常规行矢状位扫描,必要时加扫轴位和/或冠状位.所有病例均通过MR图像对肿瘤的部位、形态、大小、边界、信号、是否发生坏死囊变、椎间孔改变及增强后强化情况各方面进行观察分析.结果:13例神经源性肿瘤中发生于颈、胸椎7例,肿瘤呈长圆形5例,9例肿瘤引起椎间孔扩大,肿瘤信号呈等T1信号8例,长T1信号3例,短T1信号2例,等T2信号3例,长T2信号10例,病灶内发生斑点状坏死2例,斑片状坏死3例,明显囊变1例,8例经增强扫描病例呈明显不均匀强化5例,均匀强化3例.结论: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具有特征性MR表现,通过MR表现可做出正确的诊断,并根据这些特征性表现可与其他一些椎管内肿瘤进行鉴别诊断.

  • 少见部位疲劳骨折1例

    作者:孙跃龙

    患者女性,18岁.患者连续多次参加长途越野训练后,出现右耻骨区疼痛.查体:右耻骨区压痛明显,稍肿胀,余部未见异常.X线:右耻骨上下支疲劳骨折(图1).采取制动、休息,三月后复查,骨折痊愈(图2).

    关键词: 疲劳骨折 X线诊断
  • 先天性二尖瓣及三尖瓣发育畸形1例

    作者:宫玉玲;王海燕

    患者男性,20岁.因憋喘及心前区杂音来诊.听诊:心尖区可闻及舒张期滚筒样杂音,并伴有震颤,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超声心动图显示:双房、右室扩大,左室腔内径偏小,右室壁增厚(约11mm),室间隔及左室游离壁厚度及动度正常.房、室间隔连续完整.二尖瓣瓣尖增厚,瓣下腱索部分缺失,部分粗短、融合,瓣叶开放活动明显受限,舒张期二尖瓣可见三个开放口,开口面积分别约0.5cm2、0.2cm2、0.1cm2,瓣叶关闭欠佳,二尖瓣瓣下可见两组乳头肌,前外侧乳头肌形态尚正常,后内侧乳头肌形态失常.

  • 骨多发性上皮样血管内皮瘤1例

    作者:管凯;陈大朝;纪荣佳;孟加榕

    患者女性,59岁.因"发现左小腿上后方包块1月余"入院,查体左小腿上段外侧缘可触及隆起肿块,质中偏硬,活动差,轻压痛,皮温不高、无破溃、流脓,周围无红肿.X线片(图1)示:左腓骨上段,左胫骨下段及左骰骨呈溶骨性缺损状改变,膨胀性生长,骨小梁变粗、扭曲,皮质变薄,边缘毛糙,周围软组织稍肿胀.CT引导下穿刺细胞学检查:主要为出血,其中少量散在炎细胞浸润,未见到肿瘤细胞及其它成份.持续硬膜麻醉下行左腓骨小头切除+左骰骨、胫骨病灶清除术,术后病理检查:镜下病灶见肿瘤性小血管大小不等,内皮细胞增生呈梁索状或小巢状,细胞呈圆形或梭形,胞浆嗜酸性,核呈空泡状,核仁不明显,并浸润骨质及周边脂肪组织,间质出血伴炎细胞浸润(图2).免疫组化结果:肿瘤细胞Vim(+)、CD31(+)、CD34(+)、SMA(+)、CD68(+)、CK(+)、CD99(+)、Des(+)、EMA(+)、S-100(+)、Ki-67约20%;LCA间质炎细胞(+).病理诊断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1例

    作者:王莉娜;徐山淡;岳泉

    s 患者女,22岁.发现右上腹包块一月余,无发热、腹痛及腹泻等不适,近半月进食后呕吐明显加重,来我院就诊.一般体检无异常,专科检查,腹软,右上腹触及一大小约5.0cmX6.0cm包块,质硬,活动度差,压痛弱阳性,无反跳痛.上腹部CT平扫显示胰头边缘部突向胰实质外有一类圆形、大小约5.6cmX4.9cm软组织密度影,边界较清楚,其内密度不均,CT值约34HU(图1),增强扫描,病性病灶呈中度不均匀强化,动脉期、门脉期及延迟期CT值分别为49HU、72HU、77HU,其右上部可见条形低密度区,始终未强化(图2~4),腹腔及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

  • 多发性骨髓瘤1例

    作者:郑雷

    患者男,44岁.主因前胸后背疼1个月来就诊,摄左肩关节正位片示:左肩胛骨、左锁骨、左肱骨上段见多发斑片状、穿凿样骨质破坏区,部分边缘清晰,部分融合成片,骨皮质尚光整,(图1)建议CT扫描,CT示颅面骨、多发肋骨、椎体斑片状骨质破坏区,部分肋骨缘可见肿块形成(图2~4),实验室检查:本周氏蛋白(Bence-Jones protein, BJP)升高明显,拟诊:①多发性骨髓瘤;②转移瘤.骨髓穿刺活检+骨髓涂片:浆细胞增生明显,符合骨髓瘤细胞形态.

  • 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血管造影诊断肾动脉瘤并狭窄1例

    作者:李君;吴婧;孙瑞林;魏明珠;陈磊;杨松

    患者男,38岁.反复发作头晕,头痛20+天来我院就诊.患者疼痛呈间断性,并逐渐加重,进食或改变体位无变化.收缩压高达190mmHg,当地医院服用降压药疗效不明显.否认高血压史.临床申请肾脏、肾动脉彩超检查,排除相关疾病.超声检查:上腹部横切面扫查,右肾动脉起始段呈瘤样改变,与腹主动脉相通,大小约25mm×19mm,瘤内可见絮状回声部分充填.

  • 胎儿先天性肺囊腺瘤样畸形3例

    作者:柯红;胡莉萍;王鑫

    孕妇1 25岁,孕 21+1周,未定期产检,来我院行产科四维超声筛查记录:胎儿生长指标与孕周相符,羊水指数在正常范围内,胎儿右侧胸腔内可见回声增强区,占据大部分胸腔,内可见多个无回声区,内透声好,测较大一个大小约11mm×9mm(图1).胎儿心脏受压左移.超声提示:胎儿右侧胸腔内回声增强区并多个无回声区,考虑先天性肺囊腺瘤可能.经引产病理证实为胎儿右肺囊腺瘤样畸形.

  • 双肘关节及双肩关节夏科氏关节病1例

    作者:崔金涛

    患者男,58岁.四肢麻木无力17年加重2周入院.患者于1994年8月因"颅底凹陷"及"脊髓空洞症"行"后颅减压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之后四肢无力,于近2周上述症状加重,不能行走,来我院就诊.行X线双肘关节正侧位及胸部正位片示:双肘关节关节面骨质崩解、碎裂伴脱位畸形,左尺骨上段陈旧性骨折;(图1~4)双侧肋骨多发陈旧性骨折,双侧肩关节骨质崩解、碎裂,以左侧为著,左肩关节脱位.(图5)X线诊断:双肘关节及双肩关节夏科氏关节病.

  • 肝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

    作者:石双任;陈宏伟

    患者女,65岁.患者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痛,为间歇性隐痛,无放射痛,间歇时间数天至数十天不等,无发热、目黄、恶心、呕吐、腹泻、血便.查体:腹平坦,右上腹压痛,无反跳痛,未及包块,肝脾肋下未及,肝区叩痛、移动性浊音阴性.实验室检查:肝肾功能正常,血清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在参考值范围内.彩色多普勒超声:肝内血管行径清晰,血流方向正常,彩色血流充盈良好,未见充盈缺损.

  •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1例

    作者:余捷;邱乾德

    患者男性,63岁.右侧腰胀并隐痛15年,加重1年,近3个月来感右侧腰胀痛及血尿而就诊.查体右侧腰部扣击痛,实验室检查除血尿(+++)外,其它均为正常.静脉肾盂造影显示右侧输尿管于第四腰椎上缘平面弯曲,向内走形,侧为见输尿管后缘贴近椎体前缘,上段输尿管、肾盂扩张积水(图1,2).CT横断面显示右侧输尿管位于下腔静脉后(图3).

  • 彩超诊断移植肾术后假性动脉瘤1例

    作者:胡孝贞

    患者男,29岁.于2008年2月诊断为肾性高血压、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血压180/120mmHg.同年6月16日在我院行同种异体肾移植,供肾动脉与右髂外动脉端侧吻合,术中顺利.

  • 儿童颈椎间盘钙化症1例

    作者:刘晓伟

    患者女,12岁.颈部疼痛2年余,CT显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颈5、6椎体高度变扁,且椎体终板局部凹陷、且示致密,颈5/6、6/7椎间盘髓核可见类圆形致密钙化灶,CT值1300HU(图1~3).CT诊断:颈5/6、6/7椎间盘钙化症.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诊断价值的研究

    作者:肖菁

    糖尿病的血管病变是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截肢或死亡的主要原因[1].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早期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检测,可有助于对患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的风险性进行评估,从而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2].我院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进行了评价,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基础数据.

  • MRI与CT对鼻咽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作者:刘爱华;朱时锵;方雄

    鼻咽癌是比较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由于鼻咽部及其邻近结构复杂,鼻咽癌有向颈部淋巴结转移和浸润性生长的特点[1,2].鼻咽位置深在颅底中线及中线旁结构如海绵窦、蝶窦、岩尖、斜坡等在鼻咽顶壁及侧壁上方,并有卵圆孔、破裂孔等与颅腔相通;鼻咽癌传统的检查技术如鼻咽镜,X线平片及造影检查,仅能发现鼻咽部表浅结构及颅底的骨质改变,而MRI 和CT扫描能对早期原发性的改变粘膜下软组织厚度及邻近部位的侵犯情况显示.本文分析76例鼻咽癌患者的MRI与CT临床资料,总结影像学检查方法对鼻咽癌侵犯部位的检出率的影响.

  • 弥散加权成像在脑内常见单发环形强化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何明颖;杨毅;黄莹;梁礼平

    脑内单发环形强化病灶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包括肿瘤、炎性感染或出血等疾病,其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相似性,诊断和鉴别诊断一直是个难点.扩散加权成像(DWI)是基于水分子综合微观运动而形成图像对比的一种MR技术,反应了人体组织的空间组成信息及病理生理状态下各组成成分之间水分子交换的功能,是目前能在活体上进行水分子弥散测量与成像的唯一方法,已经被应用于除了脑梗塞等其它中枢神经系统疾病[1,2].本研究将DWI应用于脑内常见的单发环形强化病变,以发现其在DWI上的表现及DWI在脑内环形强化病变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 肾动静脉畸形出血的介入诊断与治疗

    作者:卢增新;王伯胤;赵振华;徐利军;王挺;沈训泽

    肾动静脉畸形(R-AVM)临床上发病率较低(<0.04%)[1],是导致无痛性肉眼血尿的重要原因之一.临床常经X线腹部平片(KUB)、静脉尿路造影(IVU)、B超、CT甚至MR等检查不能明确诊断,近年来随着血管性介入放射学的发展,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已成功地应用于临床肾脏血管性病变的诊断与治疗[2],肾动脉DSA能明确诊断R-AVM,而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也成为治疗R-AVM出血的首选方法,告别了以往单一的外科手术切除治疗.我们采用肾动脉DSA及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诊断及治疗了10例R-AVM患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 超声引导和盲穿法在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中的应用比较

    作者:俞盛辉;丁力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传统采用体表可见或可触及的标志进行盲探式穿刺,随着其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临床常遇有肥胖、颈短、疤痕、血容量不足、静脉塌陷等意外,导致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困难,传统的定位方法盲穿,一次成功率低,容易造成并发症发生,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术是中心静脉置管方法中的一种特殊定位穿刺术.本文通过超声显像定位法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和盲探式穿刺两种穿刺方法进行比较,为临床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提供佳的穿刺方案.

  •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在前列腺癌的应用研究

    作者:赵武华;樊琪玮;黄丹江;郑海澜

    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在老年男性中的发病率逐年增高[1],随病情的发展,癌肿常侵犯邻近组织器官,并可以引起广泛的骨骼转移,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早期、准确的诊断对患者预后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设备不断更新和技术快速进步的基础上,磁共振功能成像迅速发展,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ed imaging,DWI)就是其中常用的一种[2].笔者通过对比分析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和正常前列腺组织DWI图像特点,探讨DWI技术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 超声和CT对脂肪肝中低回声病变病灶诊断的临床分析

    作者:金云芳;朱宏伟;康莉

    脂肪肝的类型也呈现多样化[1,2],如非均匀性脂肪肝中常出现一些低回声病变结节,而脂肪肝内的局灶性低回声病变结节,在常规超声影像上无典型癌组织的"声晕征"及血管瘤的"筛网征"等特征性改变,致使常规超声检查对这些结节定性诊断困难[3].本文收集的60例脂肪肝中低回声病变采用超声结合CT分析的情况报告如下.

  • TCD与MRA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脑动脉狭窄检出率的对比分析

    作者:叶景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神经内科常见病,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 ultrasound, TCD)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ghy, MRA)检查技术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具有很高的临床诊断价值[1,2].本文者通过分析7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TCD和MRA影像资料,探讨它们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脑动脉狭窄的显示情况.

  • 胃肠间质瘤MSCT诊断价值及临床分析

    作者:俞建强;朱时锵;沈亚芝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GIST)是消化道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消化道平滑肌(肉)瘤或(恶性)神经鞘膜瘤[1].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肠间质瘤患者的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T, MSCT)表现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 不可切除性肝细胞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后的MRI监测

    作者:李成伟

    原发性肝细胞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有效的方法是手术.但是由于肝癌患者多伴有肝硬化、肝炎,及其它器官转移等不适合手术治疗[1].目前临床治疗肝细胞癌(HCC)的主要非手术方式介入治疗方法,包括经导管肝动脉栓塞术、经皮无水酒精注射、微波消融等方法.其中经肝动脉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 hepatic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可以提高患者生存率,抑制肿瘤生长在临床比较常用[2].临床上对肝癌TACE术后疗效评价主要使用螺旋CT和DSA[3].随着MRI检查技术的逐渐成熟,对肝脏小病灶的检出能力明显提高,其在TACE治疗肝细胞癌的监测中得到了应用.我科通过不可切除性肝细胞癌介入治疗后的MRI扫描及动态增强研究对鉴别肿瘤监测,评价MRI对肝癌TACE术后病灶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 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胸部疾病诊断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成名;朱培贵

    螺旋CT图像后处理诊断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计算机软件的功能[1],将扫描数据经多种技术将人体器官多平面图像、三维立体图像,空腔脏器的内表面图像重建而显示出来[2].这些技术包括多层面重建法(MPR),含曲面重建法(CMPR);小密度投影法(MinIP);大密度投影法(MIP);容积再现法(VR);表面遮盖法(SSD);仿真内窥镜法(VE);滑动薄块法(STS)等.本文收集2009年1月~2011年1月因胸部疾病进行胸部螺旋CT扫描及图像后处理158例患者资料,探讨其诊断价值.

  • 急性胃肠道穿孔X线与CT诊断的临床分析(附42例报告)

    作者:毛声敏

    急性胃肠道穿孔是普外科的常见病,因为其起病较急,且容易导致严重并发症,如果在第一时间误诊或漏诊,则可带来较为严重的后果,X线与螺旋CT对急性胃肠道疾病的诊断准确率较高[1~4],本文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急性胃肠道穿孔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X线与螺旋CT对急性胃肠道疾病的诊断价值.

  • DSA与MSCTA治疗肺癌的临床应用(附58例报告)

    作者:郭克裕;童铁军

    肺癌的临床治疗一般为介入和手术治疗,介入治疗以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药物为主要方法,而随着在介入治疗中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的普及应用, 肺癌多支血供的检出直接影响DSA的效果,DSA被认为是能够清晰显示肺癌供血动脉的标准.

  • 多种超声模式在引导前列腺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

    作者:徐昌良

    前列腺癌是男性生殖系统肿瘤,在我国的发病率及检出率也明显升高[1].目前,经直肠超声(transrectal ultrasound, TRUS)引导前列腺穿刺活检是诊断前列腺癌的主要检查手段.

  • 空气灌肠治疗中热敷的作用

    作者:胡彩霞

    肠套叠是小儿常见急腹症之一,目前空气灌肠是治疗急性肠套叠的主要方法,笔者发现治疗过程中常规方法加热敷、尤其是对较难整复性的病例进行热敷,可以提高整复率.现报告如下:

  • 乳腺肿块的钼靶X线及超声研究及其与病理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袁萍;张玉珍

    本文对比分析了81例乳腺肿块患者的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及钼靶X线检查的诊断结果,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旨在探讨超声、钼靶X线对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以提高对乳腺肿块的早期诊断准确率.

  • 超声检查对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诊断价值

    作者:张天元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是一种罕见且多为良性和低度恶性的肿瘤,发病率极低,占胰腺原发肿瘤的0.17%~3%左右[1~3].但据有关文献报告,该病的误诊率极高,为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本文对B超对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诊治进行分析.

  • 运动性血尿及蛋白尿的超声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张彦;牟楠楠;董磊;郑振华

    运动性血尿是青少年尿检异常常见表现之一,本文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6月228例青少年非肾性血尿患者泌尿系及相关血管超声检查声像图表现,以探讨超声检查在青少年运动性血尿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 阑尾粘液性囊腺瘤超声表现及误诊分析

    作者:余颖萌;陈金金;包凌云;雷志锴

    阑尾粘液性囊腺瘤临床症状不典型,术前诊断困难,超声表现多样,术前有较高的误诊率,阑尾粘液性囊腺瘤为临床少见病.本文收集经手术证实的22例阑尾粘液性囊腺瘤的临床、超声影像及手术病理资料进行总结,提高对阑尾粘液性囊腺瘤超声表现多样性的认识及诊断率,减少误诊.

  • CT在妇科盆腔肿块诊断应用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郑勇;孔江明;厉位明;夏秀梅;张明贵;潘孝根

    盆腔肿块是妇科疾病中常见的器质性病变,CT检查盆腔疾病具有创伤小、无痛、诊断准确率高等优点[2,3].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1年2月收治的女性盆腔肿块87例患者临床资料,探讨CT检查的诊断价值.

  • 老年出血性中风影像学改变的临床分析

    作者:姚伟;陈国平

    脑出血是一种神经内科常见的危重疾病,预后较差[1].本文对294例老年脑出血性患者CT图像进行分析,探讨老年性脑出血的影像学改变.

  • 螺旋CT对肝肺综合征诊断的临床价值

    作者:洪常存

    慢性肝病进展到一定程度,就会明显引起全身血流动力学变化,包括肺血流分布和压力的异常,从而引发一系列临床症候群和肺功能变化,称之为肝肺综合征(hepatopulmonary syndrome, HPS).HPS的主要临床特点由病、肺泡一动脉血氧分压差上升和肺内血管扩张三大主征构成.HPS是终末期肝病的一种严重的肺部并发症,有关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已有报道[1,2],本研究总结了一组失代偿期肝硬化(decompensation cirrhosis, DCC)的病例,探讨HPS的CT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 超声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心脏短轴运动的研究

    作者:赵艳君

    超声斑点追踪技术不受心脏整体运动影响且无角度依赖性,是评价心脏短轴运动的新方法.本文对超声斑点追踪技术在评价正常及病理状态下心脏短轴运动的应用作一综述.

  • 青少年抑郁症的功能磁共振研究进展

    作者:孙雅文

    近年来功能磁共振成像在成人抑郁症中的研究较为深入,而对于青少年抑郁症的研究则相对有限,故本文就目前功能性磁共振在青少年抑郁症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的脑血流灌注成像研究进展

    作者:吕翠

    脑血流灌注不足是CCCI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目前用于评价脑血流量的方法有CT灌注成像(CTPI)、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 (PWI)、正电子发射性体层显像(PET)、单光子发射性体层扫描(SPECT)、氙气CT-灌注成像(Xe-CT)等.利用CT、MRI等影像学技术可显示CCCI低灌注损伤的范围和程度,早期发现脑缺血,有效避免脑梗死、血管性痴呆的发生.

医学影像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