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医学影像学杂志

医学影像学

医学影像学杂志

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 의학영상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山东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山东医学影像学研究会;山东医学影像学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1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9011
  • 国内刊号: 37-1426/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4-13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医学影像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武乐斌;赵斌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CT在不同病理亚型肾细胞癌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吴小光;杨宏远;刘建平

    目的 探讨WHO病理分类中不同亚型肾细胞癌(renal cee carcinoma,RCC)的CT特征,旨在加深对RCC的认识,提高影像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9月72例经病理证实的RCC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检查结果,其中透明细胞癌58例,乳头状细胞癌7例,嫌色细胞癌4例,多房囊性肾癌3例.结果 透明细胞癌平扫病灶呈等或低密度,增强扫描皮质期肿瘤多呈不均性明显强化,实质期、分泌期强化减退.乳头状细胞癌多呈等密度或囊实性,增强扫描皮质期实性部分轻度强化,实质期、分泌期延迟强化.嫌色细胞癌多位于肾髓质内,密度均匀,增强扫描强化均匀,坏死、囊变少见.多房囊性肾癌位于肾皮质区,由多个囊腔和分隔构成,囊壁及间隔菲薄,无附壁结节,平扫病灶呈低密度,增强扫描囊壁、间隔延迟强化.结论 不同病理亚型肾细胞癌CT特征、手术方案、预后均不同,术前影像学检查准确诊断能够为临床医师选择合理手术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 CT导向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MR评价

    作者:姜辉;孙百胜;纪丙军;何伟华;关家文;孙海涛

    目的 探讨MRI检查对评价CT导向椎间孔镜技术(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疗效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75例患者MR图像.测量手术前及术后硬膜外压痕值、计算椎间隙高度率、对比手术前及术后椎间孔及侧隐窝狭窄发生率,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前硬膜外压痕纵轴值(8.2±3.0)mm.术后6月硬膜外压痕纵轴值(2.0±2.7)mm,椎间盘还纳值(6.1±2.5)mm.术后12月硬膜外压痕纵轴值(1.7±3.2)mm,椎间盘还纳值(6.4±2.6)mm.术后椎间盘还纳值与日本骨科协会下腰痛评分标准(JOA评分)值呈正相关性.术前、术后椎间孔及侧隐窝狭窄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前、术后椎间隙高度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MRI检查能够有效评价PTED治疗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 高温诱发人脑脑力疲劳的功能磁共振研究

    作者:李勃;钱绍文;姜庆军;刘锴;李理;杨震;张瑞杰;桑胜鹏;孙钢

    目的 采用静息态分数低频振幅(fractional 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s,fALFF)技术结合精神运动警觉性实验(psychomotor vigilance task,PVT),探讨高温诱发人脑脑力疲劳的神经活动变化及意义.方法 20名被试按随机交叉顺序先进行生理参数(心率、呼吸率、血压、直肠温度)测量,再进行PVT测试,之后在高温(50℃)与常温(25℃)下暴露1h,并采集功能磁共振(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数据,扫描结束后继续监测生理数据,待恢复到正常时再次进行PVT测试.fMRI数据采用fALFF分析,分别对其进行配对t检验.并对fALFF有显著变化的区域与PVT测试反应时做相关分析.结果 行为学结果显示高温组实验后的PVT测试反应时较常温组显著延长.fALFF分析显示双侧丘脑、右尾状核、左壳核、左侧岛叶、左侧海马回等脑区fALFF值显著增高而双侧额中回、左侧额上回、右侧扣带回显著降低,其中右侧额中回、右侧扣带回与热暴露后的组间PVT反应时差值显著相关.结论 高温后PVT测试反应时的增加,反映了高温诱发人脑脑力疲劳现象的存在,而静息态成像模式变化,进一步揭示了高温下人脑脑力疲劳神经学基础.

  • 16层螺旋CT下肢动脉造影中四种成像方案的比较分析

    作者:叶国伟;邹建勋;陈旭高;李旭丹;赵森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下肢动脉成像时四种成像方案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60例临床疑为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患者行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采用经验值、智能跟踪(触发监测点设在腘动脉及腹主动脉两类)、Test Bolus技术等四种方法行血管成像,薄层重建横断面图像传入adw4.5工作站,进行血管三维重建.比较四组CTA图像质量并做t检验,P值小于0.05可认为有显著性差异.结果 四组方法在双侧股腘动脉段均能获得满意的图像质量.而双侧小腿及足部动脉段有明显图像质量差异.其中,Test Bolus技术D组图像质量优于经验值A组及智能跟踪B组(t=3.254、P<0.05).智能跟踪C组图像质量优于经验值A组及智能跟踪B组(t=3.377、P<0.05);Test Bolus技术D组与智能跟踪C组之间无显著差异(t=0.783、P>0.05).经验值A组与智能跟踪B组之间无显著差异(t=0.801、P>0.05).结论 16层螺旋CT下肢动脉成像四组方案在双侧股腘动脉段均能取得较好的图像质量.而腘动脉水平智能跟踪触发和Test Bolus技术对于小腿及足部动脉段的显示则更有优势.

  • 动态弥散加权成像对HCC的TACE术疗效评价的临床应用

    作者:侯红军;许祖闪;万绪明

    目的 探讨动态弥散加权成像对HCC的TACE术疗效评价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确诊为HCC的46例患者在TACE治疗前1~3天、6h、24h、1个月、3个月采用平扫T1WI、FST2 WI、DWI扫描,术前诊断及术后1~3个月复查均行FST1WI动态增强扫描,DWI序列中弥散梯度因子(b值)分别取600、800、1 000s/mm2,测量ADC值,并与血管造影对比.结果 肿瘤的ADC值在TACE术后较术前升高,术前与术后1个月平均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疗效良好的癌灶术后6h ADC值明显减低,术后24h至术后1、3个月,ADC值呈上升趋势;疗效中等的癌灶术后6h ADC值不均匀减低,术后24h始至术后1、3个月ADC值呈不均匀上升趋势;疗效差的癌灶术后6h ADC值无明显变化,术后24h始至术后1、3个月ADC值呈不均匀轻度降低.结论 动态DWI对HCC的TACE术疗效评估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针刺穴位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的再研究

    作者:李乃选;何敬振;范景丽;崔谊;曾庆师;王青;马祥兴

    目的 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针刺位于足少阴肾经上的太溪穴(KI3)及非穴位对照点进行多次脑fMRI,探讨针刺引起的脑功能变化.方法 选取健康志愿者10名,在不同时间进行4次完全相同的功能磁共振扫描,每次扫描间隔至少间隔两周.结果 针刺太溪穴及非穴位点均可以观察到脑功能的活动.针刺两点同一受试者在不同次实验中及同一次实验过程中不同个体间的BOLD信号均有较大变异,但同一次实验中所有志愿者组分析结果相对恒定;组分析结果显示针刺太溪与非穴位点引起的脑功能活动有明显差别.结论 应用fMRI来研究针刺脑功能活动,为了解针刺某特定穴位点特定个体脑激活模式,需行多个时相的功能磁共振扫描,以获得精确的脑激活模式图像.

  • 磁共振3D-FIESTA在面肌痉挛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李莉萍;邵广瑞;李飞;赵永

    目的 探讨MR三维稳态进动快速成像(3D-FIESTA)序列在面肌痉挛(HFS)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23例临床怀疑HFS的患者行3D-FIESTA序列成像并多平面重建,以临床表现为诊断标准,同时检查每一例的每一侧面神经与邻近血管关系.结果 面神经血管接触分别为真阳性20侧,假阴性3侧,假阳性11侧;真阴性12侧,3D-FIESTA诊断有无HFS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 3D-FIESTA序列可以清晰显示面神经与邻近血管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准确、更全面的影像学诊断依据.

  • 肺门局灶型Castleman病的CT诊断

    作者:袁建军;沈剑敏;夏贤武

    目的 探讨肺门局灶型Castleman病的CT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7年6月~2012年5月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肺门局灶型Castleman病的5例患者CT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CT表现由两名放射学医师共同分析.以手术结果为标准,评价CT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所有患者均表现为肺门类圆形软组织肿块影,边界清晰,直径为3.0~5.5cm,2例患者病灶中心可见放射状或颗粒样高密度钙化灶,病灶周围支气管受压狭窄.5例患者增强扫描动脉期呈明显强化或显著强化,并且可见对比剂早进晚出的特征.结论 肺门边界清晰明显持续强化的软组织肿块,要考虑局灶型Castleman病的诊断,确诊需要病理.

  • 酷似骨样骨瘤的胫骨灶性坏死性疲劳骨折的影像学表现

    作者:孙博;李文峰;田军

    目的 探讨胫骨灶性坏死性疲劳骨折的影像学诊断,并与骨样骨瘤相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分析7例胫骨灶性坏死性疲劳骨折的影像学表现,2例经手术证实,5例经随访观察1年以上自愈.全部摄小腿正侧位片,其中4例行CT检查、1例行MR检查.结果 胫骨中段前部或前外侧局限性实体样骨膜增生,于增厚的骨皮质内见楔形、小点状或小囊状溶骨灶,3例伴有或曾有横行透亮线,5例皮质表面可见不同程度的尖角样翘起.7例均曾被误诊为骨样骨瘤.结论 疲劳性骨折可发生局灶性坏死,病灶形态随病程变化为“由线到圆”,后者可酷似骨样骨瘤.疲劳骨折的“瘤巢样病灶”边缘模糊,局部皮质有尖角样突起.

  • 二维超声与声触诊组织成像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诊断的对比研究

    作者:李新云;丁红宇

    目的 探讨二维超声和声脉冲辐射力声触诊组织成像(virtual touch tissue imaging,VTI)在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价值.方法 对128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136个结节分析,所有患者接受二维超声和VTI检查,绘制两种方法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ROC曲线,比较其诊断价值.结果 构建ROC曲线获得两种方法的曲线下的面积为0.757、0.884,VTI成像的曲线下面积明显大于二维超声(P<0.004);以≥4分、≥Ⅳ级分别为良、恶性肿块二维超声和VTI的佳截断点,其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62.8%、81.3%、76.4%和86.3%、83.8%、83.8%.结论 声触诊组织成像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 多层螺旋CT在泪腺脱垂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罗实;孙小宇;张莹莹

    目的 探讨泪腺脱垂的多层螺旋CT (MSCT)表现,以提高其CT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45眼)泪腺脱垂患者的MSCT图像资料,并应用多平面重建技术(MPR),分别从横断位、冠状位及矢状位分析泪腺脱垂的CT图像特点.结果 24例中有21例为双侧泪腺脱垂,其横断位表现为泪腺上部部分越过眶缘,其中13例(26眼)呈结节样,8例(16眼)呈分叶状;冠状位表现为泪腺大部分位于眶缘前方、眼球颞侧,呈类圆形团块影;矢状位亦可见相似表现.另有3例为单侧泪腺脱垂(均为部分脱垂).结论 泪腺脱垂在CT图像上有特征性的表现,MSCT在其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 CT灌注成像对烟雾病术后桥血管再通及手术前后脑血流变化的评价

    作者:武传华;张志国;辛军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技术(CTP)在烟雾病颞浅-大脑中动脉塔桥术(STA-MCA)术后桥血管再通及手术前后脑血流变化的价值.方法 22例烟雾病患者在实施STA-MCA手术前、术后行CTP及CTA检查,对患者手术前后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达峰时间(TTP)进行定量、定性分析,计算术侧/对侧相对比值(rCBF、rCBV、rTTP及rMTT值).采用配对t检验或配对序符号检验比较手术前后CT灌注参数值及相对值的差异.结果 22例患者术后CTA检查显示桥血管均通畅.22例患者术前手术侧与对比侧CTP参数值比较,患侧大脑中动脉分布区的CBF降低,CBV增加,MTT延长;烟雾病患者血管搭桥术后手术侧与手术前比较发现,大脑中动脉分布区的rCBF增加,rCBV不变,rMTT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P联合CTA技术,可显示烟雾病患者脑部血管形态和血容量改变.对烟雾病STA-MCA搭桥术后桥血管再通情况及脑血流动力学变化同时进行评价,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护患两版临床路径对心房颤动导管消融的效果评价

    作者:吴玉丽;宋蕾

    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在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下称房颤)中的实践效果.方法 以我科2010年3月~2013年7月期间181例行导管消融治疗的房颤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90例采用一般护理方法按常规进行诊疗、护理和健康教育指导,实验组91例采用CNP护理方法,即根据导管消融治疗房颤患者病情制定健康教育临床路径,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责任护理人员从入院到出院全程负责,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患者实施健康指导和护理.结果 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两组患者术后舒适度及不良反应的比较、两组满意度调查问卷结果比较、两组患者健康指导测评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 <0.01或P<0.05).结论 导管消融治疗房颤中应用临床路径可显著缩短平均住院日,降低平均住院费用,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提高了患者康复知识水平.

  • X-Strain技术评价低钙透析液对血液透析患者颈动脉弹性的影响

    作者:李硕;郑敏;常叶;王玲;侯利芳;郝彩芳

    目的 应用速度矢量成像技术(X-Strain)检测低钙透析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颈动脉形变能力及弹性的早期影响.方法 应用X-Strain技术检测30例未发生形态学颈动脉粥样硬化的MHD患者使用低钙透析液前后颈动脉形变能力及弹性的变化.结果 ①使用低钙透析液后MHD患者血钙、血磷、钙磷乘积均降低,甲状旁腺素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使用低钙透析液后,入组前未发生形态学颈动脉粥样硬化的MHD患者颈动脉IMT、RI降低,EDV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使用低钙透析液后,入组前未发生形态学颈动脉粥样硬化的MHD患者颈动脉X-Strain参数,S1、S2、S3、S4、S6、Sr1、Sr2、Sr3、Sr4、Sr5、Sr6、CS、CSr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④CS、CSr与血钙、钙磷乘积、IMT、RI有明显相关性;⑤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示,血钙、钙磷乘积、IMT、RI对CS、CSr有显著影响,其中血钙对CS及CSr的独立影响力大.结论 应用X-Strain技术能检测出低钙透析液对未发生形态学颈动脉粥样硬化的MHD患者颈动脉形变能力及弹性的影响,为预防血管异位钙化问题提供新的治疗佐证.

  • ASIR或MBIR算法重建颈肩部CT图像质量总是优于FBP吗?

    作者:何健;周科峰;杨尚文;秦国初;朱斌

    目的 比较滤过反向投影(filtered back projection,FBP),自适应迭代重建技术(adaptive statistical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ASIR),基于模型的迭代重建(model-based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MBIR)三种算法重建颈肩部CT平扫和增强图像质量.方法 对20例患者颈肩部进行相对低剂量CT平扫及增强扫描,采用FBP,ASIR(权重50%),MBIR三种算法重建出颈肩部CT图像,测量甲状腺,腋下脂肪、锁骨下动脉及周围肌肉的CT值,采用方差分析比较三种重建算法图像的对比噪声比(contrast noise ratio,CNR)及噪声指数(noise index,NI).同时,两名医生对图像进行主观评价,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三种重建算法的主观评级.结果 颈肩部CT平扫和增强图像,MBIR和ASIR的CNR显著高于FBP,NI显著低于FBP. MBIR的CNR显著高于ASIR,NI显著低于ASIR.主观图像噪声和胸廓入口处射线硬化伪影,MBIR和ASIR显著优于FBP;主观图像对比,FBP显著优于MBIR和ASIR;小结构可视程度、主观视觉病灶可信度与诊断信心,三者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在相对低剂量扫描条件下,MBIR和ASIR能够显著降低颈肩部的主观和客观图像噪声,显著提高CNR.但是由于图像面貌的改变导致的主观图像对比的下降,未能显著提高小结构可视程度,主观视觉病灶可信度与诊断信心.

  • 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超声筛选分析

    作者:齐颖

    目的 研究产前超声诊断在先天性心血管异常中诊断价值.方法 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5000例16~42周胎儿的心脏,并结合胎儿尸体解剖或分娩后超声复查对照证实.结果 发现25例心血管异常胎儿,异常率为0.5%,超声检出21例,检查准确率为84%.发现室间隔缺损10例,超声检出9例,检出率为90%,其中5例为因合并其他畸形而采取引产后尸体解剖发现,5例为产后证实;发现房间隔缺损15人,超声检出12例,检出率为80%,其中4人合并其他系统的严重畸形而引产,引产后尸检得到证实,11例为产后超声证实.结论 心血管畸形在胎儿中的发病率并不低,产前超声检查准确性较高,对于优生优育十分重要.

  • 粥样硬化性主动脉溃疡的MSCTA诊断

    作者:明瑞华;徐卓东

    目的 利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探讨粥样硬化性主动脉溃疡的影像学表现,以期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我所经MSCTA诊断的粥样硬化性主动脉溃疡患者23例,男19例,女4例,年龄44~75岁,平均(58.5±11.3)岁.图像经工作站后处理后,对病变的部位及征象进行分析.结果 23例患者共42处病灶,位于升主动脉1例(4.3%),主动脉弓17例(73.9%),降主动脉3例(13.0%),腹主动脉2例(8.7%).溃疡可表现为蘑菇形、半圆形,可见“狭颈征”.结论 MSCTA对于诊断粥样硬化性主动脉溃疡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意义的影像学依据.

  • 3.0T磁共振脑转移瘤IVIM与MR灌注加权成像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蕾;李斌;谢晟;王武

    目的 初步探讨利用体素内不一致运动磁共振成像(introvoxelincoherent motion MR imaging,IVIM-MRI)评价脑转移瘤的灌注,并与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PWI)的指标进行相关性评价.方法 收集在本院2012年6月~2012年12月间26例经手术证实的不同类型癌症发生脑转移的患者行MRI增强检查.扫描序列包括IVIM及PWI.选取颅内转移病灶共60个,应用工作站后处理软件分别测定瘤体及对侧Slow ADC(SADC)、Fast ADC (FADC)、Fraction of FastADC(FFADC)和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CBV),并计算出各个参数的相对值(r),即:r值=(实质病灶值/对侧正常值)×100%.将瘤体与正常侧的IVIM指标进行统计学比较,并将IVIM与PWI的各参数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IVIM和PWI的参数进行转移瘤诊断的ROC分析.结果 转移瘤的SADC为(0.437±0.023)×10-3 mm2/s),其对侧脑组织的SADC为(0.223±0.010)×10-3mm2/s),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3,P<0.01);转移瘤的FADC为(3.65±0.11)×10-3 mm2/s),其对侧脑组织的FADC为(2.27±0.12)×10-3 mm2/s),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8.36,P<0.05);转移瘤的FFADC为441.67×10-3±21.19×10-3,其对侧脑组织的FFADC为276.5×10-3±8.07×104,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7.28,P<0.01).转移瘤的rFADC为5.57士31.66,rCBV为2.79±1.27,Pe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rFADC与rBV呈弱相关(r=0.274,P<0.05),而rFFADC、rSADC与rCBF、rCBV无明显相关性.FADC、FFADC、SADC、CBF、CBV的ROC曲线分析显示,AUCFADC=0.924(P=0.025);AUCFFADC=0.860(P=0.034);AUCSADC=0.896(P=0.030);AUCCBF=0.849(P =0.035);AUCCBV=0.865(P=0.034).FADC的ROC曲线的AUC大,诊断准确性更高.结论 IVIM的参数测量能反映转移瘤的灌注特性,但是由于与PWI的技术原理不同,灌注的测量指标之间只具有弱相关性.

  • MSCT与气钡双重造影在小肠不明原因出血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彭通略;徐铭;文明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扫描结合小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在小肠出血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我院经胃镜及结肠镜检查未能明确的消化道出血患者行腹部CT并结合小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结果 腹部多层螺旋CT检查及小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4.1%及55.2%.结论 采用腹部螺旋CT检查结合小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可以提高小肠出血的诊断符合率.

  • 原发性肠脂垂炎的CT表现及临床意义

    作者:何淑玲;梁晓超;冯晓源

    目的 分析原发性肠脂垂炎(PEA)的CT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2013年7月经诊断为PEA的完整资料.主要分析肿块的部位、大小、形态、密度及周围情况.结果 肿块位于乙状结肠旁10例,回盲部旁6例,升结肠旁2例,降结肠旁2例,结肠肝曲旁1例.肿块呈圆形、椭圆形.肿块大小1.0cm×1.1cm~2.8cm×3.2cm,平均2.1cm×2.4cm.CT表现早期3例,脂肪肿块内有云絮状高密度,边缘较薄环壁,增强后环壁轻度强化,肿块内絮状、条索状强化.进展期12例,肿块内高低混杂密度,环壁较厚,边缘清楚,环壁中等强化.恢复期6例,肿块缩小,形态不规则,壁变薄,环壁轻度强化.12例进展期中,周围系膜肿胀12例,附近结肠壁轻度增厚5例,小肠袢受压2例,周围淋巴结肿大4例.21例PEA中,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12例影像学检查,并随访病变缩小或消失.结论 CT对PEA的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 CT定位穿刺置管引流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价值

    作者:徐雷;高波

    目的 评价CT定位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肝脓肿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随访确诊的27例肝脓肿患者,所有患者均在发病1周内行CT定位下穿刺置管,对肝脓肿行持续引流及抗生素冲洗,随访观察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27例肝脓肿患者经过置管引流冲洗后,1月内症状消失,治愈率达100%,疗效满意.结论 CT定位下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肝脓肿创伤小、疗效确切,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 成人型多囊肾及并发症的MSCT诊断及优势

    作者:徐青;朱明;闫利霞;纪邦启

    目的 探讨MSCT诊断ADPKD并发症的优势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多囊肾患者的CT表现,观察多囊肾肾实质、周围脏器及肾周筋膜的变化,确定有无并发症及病变范围.结果 18例患者中,无任何症状1例,高血压症状并肝脏多发囊肿,表现双肾及肝脏多发大小不等囊肿,或并出血、结石、钙化者共8例,其中1例脾脏见一小囊肿;腹部包块、疼痛及尿路感染症状者9例,双肾体积明显增大,轮廓呈球形突出,但仍有肾形,显示肾实质明显受压,肾盂肾盏变形,并见弧形和不规则型高密度影,肾筋膜增厚,肾周脂肪间隙模糊,呈不均匀密度增高影.结论 多螺旋CT能清楚显示肾周脂肪和筋膜,是病灶检出和定位的有效方法.对临床早期发现病变、制定治疗方案、预防并发症及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 MDCT对吸入性肺炎的诊断价值

    作者:陆芳;李铭;滑炎卿

    目的 吸入性肺炎是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和医疗机构相关性肺炎(health care-associated pneumonia,HCAP)的常见表现形式,但由于其诊断往往较困难,其重要性尚未得到充分评估.该研究旨在探讨吸入性肺炎的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T)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28例吸入性肺炎患者的MDCT资料,该研究中将吸入性肺炎定义为满足:①存在误吸危险因素(吞咽困难、意识障碍等);②胸部CT提示存在肺部炎症或气道内异物阻塞的证据.结果 28例中表现为肺内磨玻璃影17例;肺实变影21例,多位于两下肺背侧;支气管血管束增粗者7例;胸腔积液12例;肺不张24例;在所有上述病变中,横断面上病变的分布情况为:前部4例,后部15例,弥漫性分布9例;头足方向的病变分布情况为:上部2例,中部3例,下部15例,弥漫性8例;两侧的分布情况为右侧15例,左侧11例,双侧2例;可观察到气道内异物阻塞者6例.结论 吸入性肺炎的HRCT具有特征性,炎症表现以下肺背侧分布为主,可表现为磨玻璃影、肺实变、支气管血管束增厚、胸腔积液及肺不张等.观察到气道内异物阻塞者为直接征象,MDCT能准确显示病灶的细节,从而确定吸入物的类型和所在位置,为做出正确诊断和积极的临床干预提供了依据.

  • 256层螺旋CT全脑灌注联合CTA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徐裕;邓生德;王海涛;王良炯;成科;江凯

    目的 探讨256层MSCT全脑CTP与CTA技术相结合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并评估脑梗死与供血动脉状况的关系.方法 对21例临床拟诊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常规CT平扫、CTP和CTA检查,重建并分析CT平扫图像、CTP及CTA图像,所有病例在CTP检查后24h内进行MRI+ DWI检查.结果 21例脑梗死患者CTA发现33条动脉不同程度狭窄及闭塞,其中包括轻度狭窄4例,中度狭窄13例,重度狭窄7例,闭塞9例.21例患者CTP发现32处梗死灶,脑梗死中心区及周边区rCBF下降、TTP延长的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256层螺旋CT全脑CTP联合CTA扫描方法简便,可对缺血后脑组织供血动脉状况及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行有效评价.

  • 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的MRI诊断

    作者:韩青;于台飞;郝利纬;杨琳琳;时启红;张玉艳

    目的 分析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hypertrophic olivary degeneration,HOD)的MRI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HOD的MRI表现以及导致该病产生的病因,这些病例多继发于脑干或小脑病变.结果 影像学表现为延髓腹外侧局部肿胀,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及T2-Flair均表现为高信号.结论 MRI能够显示出下橄榄核的这一特异性的退变,是诊断HOD的佳方法.

  • 低剂量前瞻性心电触发序列扫描在房颤患者冠状动脉CT成像的研究

    作者:徐磊;杨琳;张兆琪;范占明;吕飙;于薇

    目的 研究前瞻性心电触发序列扫描在房颤患者冠状动脉CT成像的可行性.方法 前瞻性连续入组94例持续房颤患者,47例患者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序列扫描,另外47例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设备采用第二代双源CT.以冠状动脉段为基础评价图像质量,比较两组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结果 前瞻组可诊断的血管段为99.5%(604/607),回顾组为97.7%(570/584),前瞻组显著高于回顾组(P<0.001).以患者为基础,前瞻组43例(92%)为可诊断,回顾组29例(62%)为可诊断病例.有效辐射剂量在前瞻和回顾组分别为(4.15±1.78)mSv和(12.15±5.38)mSv,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1).序列扫描降低辐射剂量66 %.结论 采用第二代双源CT,前瞻性心电触发序列扫描对于房颤患者冠状动脉CT成像具有可行性,该扫描方案可以显著降低辐射剂量,并保证诊断所需图像质量.

  • 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肝癌源性肺转移癌

    作者:李鸿汀;谢旺容;黄蓉;严汀华;丘博文

    目的 评价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肝癌源性肺转移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38例肝癌肺转移患者共60个病灶,在CT引导下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病灶平均大径(2.8±1.5)cm.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7±7.2)月.完全缓解7个,部分缓解31个,稳定17个,进展5个,总有效率为63.33%(38/60).肺转移癌大径较术前缩小(P<0.05).结论 CT引导下125 I放射性粒子植入是治疗肝癌源性肺转移癌的有效手段.

  • 术中CEUS与MRI评价肝肿瘤微波消融早期疗效的应用

    作者:王刚;孙尧;丛林;荆雪虹;张晶珠

    目的 探讨术中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与同期MRI在肝肿瘤微波消融术后早期(术后24h内)疗效的评价价值.方法 41例患者49个病灶微波消融后行术中CEUS及同期(6~24h)MRI检查,明确消融范围,发现肿瘤残存及时补救消融,与随访结果对照观察评价准确性.结果 术中CEUS及同期MRI判断消融疗效符合率分别为91.8% (45/49)和95.9% (47/49),对肝肿瘤消融早期疗效评价及消融后病灶变化范围的比较,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中CEUS及同期MRI均可准确地判断微波消融后肿瘤灭活程度及微波消融范围,二者联合应用是微波消融术后早期疗效评价的有效方法.

  • 右旋心伴矫正型大动脉转位合并罕见冠状动脉畸形1例

    作者:齐保录;孙丽敏;羡海英;王芬;随义;姜西良

    患者男,58岁.主因活动后或饭后胸闷、心慌9年就诊.查体:血压145/85mmHg,心率67次/min,律齐,口唇无紫绀;触诊心尖搏动位于胸骨右侧第五肋间,胸骨右缘4~5肋间可闻及2/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心电图示心电轴右偏,ST-T异常改变,QRS波群V1-V3振幅增大.影像学检查:X线正位胸片示心脏主要部分位于右侧胸腔,降主动脉及胃泡同在左侧,肺动脉不突(图1).超声示:心房正位,心室反位,左心房增大,右心室形态扩大、肌小梁粗大,房室间隔未见缺损.主动脉位于左前连于右心室,肺动脉位于右后连于左心室;三尖瓣增厚,关闭不全.多普勒检查示三尖瓣中量反流.

  • 主动脉缩窄并发颅内动脉瘤1例

    作者:钟启胜;张磊;刘强;袁绍纪

    患者女性,32岁.突发头痛,恶心呕吐1天入院,查体:神志清,双上肢血压为90/165mmHg,双下肢血压为40/60mmHg,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应存在,颈部略抵抗,股动脉及足背动脉博动明显减弱.头颅CT检查:广泛蛛网膜下腔出血(图1),DSA显示主动脉缩窄(图2),前交通动脉瘤样改变(图3),即在全身麻醉下,给予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成功将动脉瘤瘤腔闭塞(图4).手术顺利,患者恢复良好.

  •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应用于腰椎骨折诊断中临床价值分析

    作者:刘良峰;严全岗

    目的 探讨CT三维重建技术应用于腰椎骨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62例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X线及螺旋CT表现,CT三维重建技术在诊断腰椎骨折中应用价值.结果 本组62例共计78个椎体骨折,其中单个椎体骨折者46例,多个椎体骨折者17例(2个椎体骨折例13,3个椎体骨折例2例).与手术诊断情况进行诊断符合情况分析发现X线平片诊断腰椎骨折31例,诊断符合率为61.29%(38/62);多层CT螺旋诊断腰椎骨折50例,诊断符合率达96.77%(60/62),经统计学分析发现多层螺旋CT的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X线平片,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23.55,P<0.05).结论 X线与CT诊断胸腰椎骨折各有优缺点,X线检查普及性较高,但是诊断准确性低,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可非常清晰地显示骨折情况,为临床医师准确的诊断及治疗方案、手术的选择和术后随访、疗效以及预后评估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 Kartagener氏综合征1例CT表现及文献复习

    作者:吴兴红;王玉斌

    目的 认识Kartagener氏综合征CT特征,提高对Kartagener氏综合征的诊断正确率.方法 回顾分析1例Kartagener氏综合征患者的胸部、上腹部及副鼻窦的CT影像表现及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胸部CT表现为支气管呈囊状、柱状扩张,可见印戒征、轨道征、蜂窝征、胸膜下征等征象,合并支气管炎或肺炎;心脏呈镜面心表现,肝胆胰脾反位;副鼻窦CT表现;双侧上颌窦粘膜明显增厚.结论 Kartagener氏综合征具有影像学特征性表现,即CT表现为支气管扩张、内脏反位及副鼻窦炎三联征,常以影像学检查发现右位心为线索,结合支气管扩张及副鼻窦炎的影像学表现,对其作出准确的诊断.

  • 常规超声在乳腺病灶良恶性鉴别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徐珊珊;叶芳燕

    目的 探讨常规超声在乳腺病灶良恶性鉴别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94例乳腺肿块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将所得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声像图特征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对超声检查方法与病理诊断符合情况分析发现,超声检查发现良性肿块61例,诊断符合率为88.41%(61/69);超声检查发现恶性肿块23例,诊断符合率为92.00%(23/25);对良性组和恶性组的诊断符合率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两组的诊断符合率无统计学差异(x2=0.39,P>0.05).良性组和恶性组在二维超声声像图方面有明显不同,其中良性组的二维超声声像图多以界限清楚,有包膜,形态规则,内部回声较均匀,后方无衰减,而恶性组的二维超声声像图则多以边界欠清楚或不清楚,无包膜,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后方存在衰减.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形态学检查有重要鉴别诊断价值,二维灰阶声像图的特征是乳腺肿块的首要诊断依据.

    关键词: 乳腺肿块 超声检查
  • 脊柱结核的MRI诊断价值(附40例报告)

    作者:黄光海;赵丽;林月

    目的 探讨脊柱结核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利用MRI对有脊柱结核的40例患者进行扫描.结果 椎体破坏T1 WI呈片状均匀低信号、混杂信号,T2 WI及T脂肪抑制序列呈均匀高信号、混杂信号;终板局限破坏,小脓肿呈囊状,为无结构长T1、长T2信号.椎间盘受累,T1Wl呈低信号,T2 WI及T2+ STIR呈不均匀高信号,椎间盘正常者5例.椎前或椎旁脓肿呈T1 WI稍低、T2WI及T2+STIR明显高信号.增强扫描,脓肿壁呈不均匀条带状或环形强化.(4)部分患者椎弓根受累、脊髓受压.结论 MRI能发现脊柱结核早期征象,反映其病理变化,敏感性较高.

  • MR扩散加权成像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郑辉;张国华;黄勇;赵武华;张雪红;雷星

    目的 探讨核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MR DWI)技术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来我院就诊且经病理检查已证实的患有肝细胞癌的患者40例,患有肝血管瘤、肝囊肿的患者分别20例为研究对象,并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肝脏正常的体检者2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对所有患者均进行MR扩散加权成像扫描,测定b值(扩散敏感系数)分别取50、400、800s/mm2时的信号强度、背景噪声等指标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比较不同b值时同-病变信号强度、质量指数及信噪比的差异,及佳b值时不同肝脏病变的平均ADC的差异.结果 不同b值下的RM扩散加权扫描图像显示b=800s/mm2为本研究佳肝脏扩散加权成像b值.临床应用RM扩散加权成像可以对肝细胞癌实质区和坏死区做出鉴别,且可以将肝细胞癌病症如肝血管瘤和肝囊肿等肝占位性病变相区分.结论 DWI在肝细胞癌诊断中具有特征性影像学表现,且对肝脏病变诊断具有较高检出效率和敏感性.

  • 前置胎盘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特点和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靳元;邓锁琴

    目的 探讨前置胎盘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特点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产前经腹超声(TAS)联合经会阴超声(TPS)检查的112例经剖宫产证实为前置胎盘的影像资料,以产后临床诊断为标准,探讨前置胎盘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特点和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本文112例前置胎盘者中中央性前置胎盘37例,边缘性前置胎盘36例,低置胎盘39例;单纯经腹部超声检查发现前置胎盘93例,其中中央性前置胎盘37例,边缘性前置胎盘36例,低置胎盘20例;单纯经会阴超声检查发现前置胎盘104例,其中中央性前置胎盘37例,边缘性前置胎盘36例,低置胎盘31例;经腹部联合会阴超声检查发现前置胎盘107例,其中中央性前置胎盘37例,边缘性前置胎盘36例,低置胎盘34例;经统计学分析发现单纯经会阴超声检查的准确率明显高于单纯经会阴超声的检查准确率,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 =5.10,P<0.05).经腹部联合会阴超声检查的准确率高于单纯经腹部超声和单纯经会阴超声的检查准确率.结论 产前TAS联合TVS诊断前置胎盘既能避开先露干扰,又能获得高清晰图像,显示晚孕期宫颈内口与胎盘下缘关系,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

    关键词: 前置胎盘 超声检查
  • 急性胸部闭合性肺挫伤多层螺旋CT检查的临床价值分析

    作者:董光佐;舒仁义;程庆山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检查在急性胸部闭合性肺挫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75例急性胸部闭合性肺挫伤患者的螺旋CT表现,并对其CT检查结果和X线检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本组75例急性胸部闭合性肺挫伤患者中累及双侧肺21例,单侧肺54例.渗出型62例,CT表现为肺纹理不均匀性增粗、边缘模糊,呈网织状改变,其间伴有斑点状、斑片状淡薄影,或表现为肺内单发或多发的斑片状、云雾状稍高密度影,边缘不清.实变型13例,CT表现为肺的一段或一叶实变,呈大片状影,边缘模糊,内可见含气支气管影.本组中合并血气胸27例,肺不张15例,肋骨骨折16例,膈破裂3例.结论 胸部螺旋CT检查对肺挫伤诊断准确率高,,应作为首选的影像检查方法.

  • 早发型先天性骨梅毒影像学表现(附3例报告)

    作者:王勇;田军;孙博

    目的 探讨及总结早发型先天性骨梅毒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准确性.方法 经临床证实的早发型先天性骨梅毒3例,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例患者中病理性骨折1例,骨膜炎2例,骨髓炎1例,干骺端炎3例,新生儿肺炎1例.早发型先天性骨梅毒X线表现为:①干骺端炎:先期钙化带增宽且其下可见横行透亮带;②骨膜炎:多为对称性的骨膜增生;③骨髓炎;④病理性骨折.应与佝偻病、骨结核、急性骨髓炎等鉴别诊断.结论 掌握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有助于早发型先天性骨梅毒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 儿童、青少年抑郁症DTI及MRS的研究进展

    作者:毛宁;徐聪

    探索儿童、青少年抑郁症DTI及MRS的研究进展.收集、整理、分析近年来儿童、青少年抑郁症DTI及MRS研究的文献.DTI和MRS可以反映抑郁症患者的神经生化和结构的异常.应用DTI和MRS研究儿童、青少年抑郁症已取得成效,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 肝细胞特异性磁共振对比剂的扫描技术应用

    作者:韩玉娟;杨剑

    磁共振增强扫描已广泛应用于肝脏疾病的检查,随着对比剂的不断研发,肝细胞特异性磁共振对比剂(钆塞酸二钠)已应用到临床.它既有非特异性细胞外对比剂又有肝细胞特异性对比剂的功能.该对比剂对发现和鉴别肝脏局灶性病变具有很高的价值,一次注药就可以进行肝脏多期动态扫描及肝细胞期、胰胆管成像,对肝功能的评价也在研究中,并获得了初步成果.本文旨在以钆塞酸二钠的临床实际应用为中心,从该对比剂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用药量、给药方式及扫描序列方案等几个扫描技术方面进行综述.

  • 超声弹性成像在腮腺肿瘤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杜燕飞

    超声弹性成像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无创影像技术,能获得组织软硬度信息,弥补了传统成像的一些不足之处,日渐成为超声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将其与常规的超声检查结合,在腮腺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手术方案制定方面具有重要临床价值.本文就几种主要弹性成像技术的原理及其对腮腺肿瘤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 磁敏感加权成像在肝脏疾病中应用进展

    作者:林园凯

    磁敏感加权成像是一种对血液及其代谢产物、铁、钙化等十分敏感的磁共振序列,已在许多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得到运用,如微出血、肿瘤、铁沉积等.许多肝脏疾病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存在相似的病理过程,如肝细胞癌、肝内铁沉积等,随着扫描技术的改进,SWI在体部疾病的运用越来越多,特别是在肝脏疾病的运用有着独特的优势.

  • Flash双源CT在小儿低剂量CT尿路成像中的应用

    作者:赵子凤;柳澄;赵宁;张丽;齐耀东;王文文;彭洪娟;马睿

    目的 探讨Flash双源CT低剂量措施在小儿CT尿路成像(CT Urography,CTU)中的应用可行性.方法 30例经腹部超声(ultrasonography,USG)检查疑患尿路积水或畸形的儿童(≤15kg)行Flash模式低剂量CTU检查.直接行增强后实质期和分泌期扫描,扫描预设参数设为70kV,自适应动态管电流.记录和统计每个病例的扫描时间及剂量长度积(dose-length product,DLP).每一位病例实质期分别采用传统的滤过反投影法(filtered back projection,FBP)和1~5级迭代重建技术(sinogram affirmed iterativere construction,SAFIRE)对原始数据进行重建,比较不同重建图像在同一层面的平均CT值、噪声、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和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CNR)及主观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Flash双源CTU检查扫描时间范围为o.62~0.82s,实质期和延迟期总体扫描剂量(DLP)范围为20~34mGy* cm.有效剂量(effective dose,ED)范围为0.60~0.68mSv,SAFIRE重建图像的SNR值及CNR均高于FBP组,其中CNR随着迭代重建级别的升高呈线性升高.SAFIRE-3级图像评分优.结论 Flash双源CT的低剂量措施适用于小儿CTU检查,不仅扫描时间短,同时也可以满足临床诊断要求,而且这个扫描条件仍然有降低优化的可能性.

  • 3.0T MR对肾透明细胞癌和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韩文斐;花蒨蒨;王亮;韩雪;张洁;刘庆伟

    目的 探讨结合MR平扫及增强参数、动态增强特征在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及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enal angiomyolipoma,AML)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3.0T MR平扫及增强扫描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透明细胞癌17例和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2例,对压脂T2 WI(T2 WI-FS)信号、正反相位T1WI信号、强化程度进行定量测量.绘制ROC曲线,根据敏感性、特异性、Youden指数确定肿瘤与肾实质T2 WI信号强度(signal intensity,SI)比值阈值、正反相位信号强度比值百分比(SII)阈值、增强动脉-延迟期信号强度比值阈值.根据动态强化特征,绘制动态强化时间-信号曲线.结果 CCRCC的T2 WI SI比值、动脉-延迟期信号强度比值均大于AML,AML的SII大于CCRCC.CCRCC增强动脉期信号强度大于延迟期信号强度,而AML增强动脉期信号强度与延迟期信号强度相近.动态强化曲线显示为两型,一为流出型,其中CCRCC 16例,AML6例;二为平台型,其中CCRCC 1例,AML 2例.结论 在本研究中,CCRCC、AML T2 WI SI比值、SII、动脉-延迟信号强度比值有显著差异,动态增强扫描强化曲线各有不同.根据T2WI SI比值、SII、动脉-延迟信号强度比值可区分CCRCC和AML,其阈值分别为0.738、9.170%、1.224.

  •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在良性脑膜瘤中的初步研究

    作者:李玉超;王光彬;刘强;史宏璐;郝雯;杨丽;李莉莉;陈伟波

    目的 探讨多b值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磁共振成像(introvoxel incoherent motion MR imaging,IVIM MRI)的单、双指数模型在良性脑膜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22例手术病理证实为良性脑膜瘤并术前行常规MR序列及IVIM序列扫描的患者.多b值IVIM序列包括14个b值(0~1 000s/mm2),所得IVIM序列原始数据经单、双指数模型处理,得到单、双指数模型衰减曲线,并生成对应参数图,测量肿瘤实质区及正常脑白质的单指数模型的扩散系数ADC值和双指数模型的扩散系数D值、灌注分数f值、灌注系数D*值,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单、双指数模型衰减曲线显示肿瘤实质区信号强度随b值的增大而衰减.肿瘤实质区ADC值、D值、D*值、f值分别为(0.87±0.13)μm2/ms、(0.79±0.10)μm2/ms、(58.68±27.52)μm2/ms、(7.68±3.59)%;正常脑白质的ADC值、D值、D*值、f值分别为(0.74±0.06)μm2/ms、(0.69±0.04)μm2/ms、(93.43±31.64)μm2/ms、(4.48±2.39)%.单指数模型中肿瘤实质区ADC值较正常脑白质ADC值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93,P<0.05);双指数模型中,肿瘤实质与正常脑白质D、f、D*值分别进行比较,肿瘤实质的D、f值均较正常脑白质增高(t=4.384,P<0.05和t=3.349,P<0.05);而肿瘤实质D*值较正常脑白质D*值减低(t=-3.559,P<0.05).肿瘤实质区单指数模型ADC值与双指数模型D值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单指数ADC值显著较双指数模型D高(t=6.492,P<0.05).结论 基于棠规DWI序列的多b值IVIM双指数模型可以更准确地描述良性脑膜瘤的扩散信息,同时非侵入性地获得肿瘤灌注信息.

  • CARE kV和SAFIRE在胸部占位增强CT检查中的应用

    作者:赵宁;徐卓东;张德健;赵晨;李海鸥

    目的 验证管电压调节技术(CARE kV)和基于原始数据的迭代重建技术(sinoqram affivmd iterativere construction,SAFIRE)联合应用在胸部占位病变中能提高图像质量,同时减低受检者的辐射剂量.方法 90例肺部占位患者用Siemens SOMATOM Flash CT机行胸部CT增强扫描,分三组,组1:常规扫描条件,数据经传统的滤过反投影法(filtered back projetion,FBP)重建获取所需图像;组2、3 CARE kV启用的扫描条件,参考管电流分别设为90mAs、80mAs,数据经SAFIRE重建获取所需图像;图像质量由两位独立的放射科医师采用双盲法进行评估5分法(其级由5分到1分,分别代表图像质量极好到无法满足诊断),密度及噪声由另一医师测量,计算图像的信噪比(SNR,signal to noise ratio)、对比噪声比(CNR,contrast to noise ratio)记录每例患者的基础信息.结果 所有图像均满足诊断要求.组2、3平均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有效放射剂量(effective dose,ED)均低于组1,CNR较组1高;组3放射剂量低于组2,CNR略低于组2.结论 在胸部占位疾病中联合应用CARE kV和SAFIRE可满足诊断要求,减低受检者受照剂量,提高CT图像质量.

  • 肝门部胆管癌MR表现与病理、肿瘤血管生成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矫娜;马捷;孙黎明;钱立;吴明祥;凌人男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MRI表现与病理、肿瘤血管生成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对28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术前行MR扫描,分析MRI形态学特征、动态增强表现;术后标本行免疫组化染色测定病灶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MRI表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侵袭转移(16例)组、病灶内胆管扩张(8例)组的MVD、VEGF表达明显高于无侵袭转移组、无病灶内胆管扩张组,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生长方式的分型与MVD、VEGF表达无明显相关性(P>0.05).MRI动态增强扫描中,不同强化形式组间的MVD值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ASI(早期信号强度增强率)与MVD呈明显正相关,与VEGF的表达亦有相关性.结论 肝门部胆管癌MRI表现与病理、肿瘤血管生成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可根据其MRI表现对癌灶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进行评估.

  • 端-端吻合型移植肾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

    作者:孙志超;肖湘生;许茂盛;孟小茜;刘洪超;董伟华

    目的 探讨经皮血管成形术治疗端-端吻合型移植肾动脉狭窄的疗效.方法 以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TA)和/或支架置入术对16例端-端吻合型TRAS患者行介入治疗,TRAS患者从肾移植到出现肾动脉狭窄症状平均6.3个月(3~18个月),记录经皮血管成形术(PTA)前后血压变化和肌酐水平并随访.结果 16例TRAS患者共行23次PTA(行1次PTA 10例,2次5例,3次1例),PTA治疗前肾动脉狭窄率为70%~95%,PTA后狭窄率小于30%.PTA前收缩压(179.6±15.2)mmHg,舒张压(115.4±11.3)mmHg;PTA后收缩压降为(155.6±13.5)mmHg,舒张压降为(95.6±6.7)mmHg.平均血肌酐从术前(426.8±38.5)μmol/L降为术后(142.5±15.2μmol/L,首次PTA后再狭窄率37.5%.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12个月).16例中终治愈4例,改善9例,好转2例,无效1例.结论 经皮球囊成形术治疗端-端吻合型移植肾动脉狭窄安全有效,支架植入应谨慎选择.

医学影像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