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医学影像学杂志

医学影像学

医学影像学杂志

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 의학영상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山东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山东医学影像学研究会;山东医学影像学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1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9011
  • 国内刊号: 37-1426/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4-13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医学影像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武乐斌;赵斌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的临床观察

    作者:曾国斌;郑志坚;廖政贤

    目的:探讨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术(UAE)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及副反应.方法:选择有明显临床症状的32例子宫肌瘤患者,运用Seldinger技术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插管,以平阳霉素碘油乳剂进行栓塞,术后3个月、6个月、8个月、12个月观察疗效.结果:32例患者在术后随访12个月,子宫体积平均缩小60.6%,肌瘤体积平均缩小76.3%.所有病例,月经恢复正常,贫血改善,压迫症状基本消失,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UAE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是一种疗效显著、安全性高的微创治疗方法.

  • 8通道头部线圈和iPAT技术在MRI颅脑检查中的应用

    作者:史浩

    目的:探讨8通道线圈和iPAT(integrated parallel acquisition techniques)技术在颅脑MRI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运用常规头线圈、8通道头部线圈和8通道头部线圈加iPAT技术三种检查方法扫描水模以及颅脑健康志愿者22例和患各种脑部疾病患者74例.分别对上述三种检查方法对水模扫描所得图像的信噪比、对比度、对比噪声比和均匀度进行测量,对96例健康志愿者和患者扫描所得图像进行图像质量评价和比较.结果:运用常规头部线圈和8通道线圈两种检查方法水模扫描所得信噪比、对比度、对比噪声比和均匀度以及对志愿者和患者扫描图像质量两者比较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8通道线圈和8通道线圈加iPAT技术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后者扫描时间明显缩短.结论:8通道线圈能够明显提高图像的信噪比、对比度、对比噪声比,iPAT技术能够明显缩短各序列扫描时间,8通道线圈与iPAT技术的联合运用能够在显著缩短扫描时间的同时并保持良好的图像质量.

  • 半月板损伤MRI与关节镜表现的对照研究

    作者:王栋;孙水;王淑贞;李涛

    目的:探讨MRI对半月板损伤的诊断价值及其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96个半月板损伤的MRI表现和关节镜表现.根据MRI信号改变将半月板损伤分为Ⅰ、Ⅱ、Ⅲ级,并与关节镜下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以关节镜下表现为标准,MRI诊断准确率在Ⅰ级信号组86.96%,Ⅱ级信号组88.46%,Ⅲ级信号组90.91%,总体诊断准确率91.33%.结论:半月板损伤MRI与关节镜诊断一致性较高,有较高诊断价值.

  • 超声对颈动脉内膜剥除前、后颅内外血流动力学变化的评价

    作者:姥义;赵宝珍;柳标;蒋栋;孙秀英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和经颅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TCCDFI)评价颈动脉内膜剥除术(CEA)治疗前、后患者颅内外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用CDFI和TCCDFI分别对23例颅外段颈内动脉(EICA)狭窄患者CEA治疗前、后狭窄局部管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及同侧大脑中动脉(MCA)、眼动脉(OA)CEA治疗前、后PSV、搏动指数(PI)和颅内侧支循环的建立情况进行分析.结果:EICA狭窄患者CEA术后原狭窄处内径、PVS及患侧MCA、OA的PSV、PI恢复正常,侧支循环关闭.结论:CDFI与TCCDFI结合可评价颈动脉狭窄患者行CEA治疗前、后颅内外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对判断CEA的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输尿管梗阻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鹿彤;孟令平;尹化斌;庄玉忠;葛菁芳;万凯明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输尿管梗阻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8例输尿管梗阻性疾病的患者行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及三维重建.结果:48例中输尿管结石29例,输尿管炎性狭窄6例,输尿管癌5例,其它恶性肿瘤累及输尿管者5例,先天性畸形5例,其中2例合并结石.结论:三维重建技术是明确输尿管梗阻性疾病诊断的重要方法.

  • 中枢神经细胞瘤的MRI、CT分析

    作者:夏军;王秋霞;雷益;伍晓六;刘品霓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中枢神经细胞瘤8例的MRI、CT表现.结果:8例肿瘤均位于双侧侧脑室透明隔或第三脑室Monro孔处,分别向一侧或两侧侧脑室内生长,肿瘤呈不规则形,边缘清楚.CT平扫呈略高密度,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轻度强化.MRI表现为略长T1WI、长T2WI信号,病灶内可见小的囊变灶,注射Gd-DTPA后,病变轻度强化.结论:中枢神经细胞瘤CT和MRI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尤其是MRI.

  • 18F-FDG PET-CT在卵巢癌术后监测中的应用

    作者:张成琪;邓凯;刘庆伟;姚树展;陈静;刘松涛;李昕;宋吉清;王广丽

    目的:探讨18氟-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PET-CT)在卵巢癌术后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6例卵巢癌患者经肿瘤细胞减灭术和术后化疗或放疗,临床完全缓解6个月以上.行18F-FDG PET-CT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18F-FDG PET-CT发现了9例患者,有复发或转移,共发现病灶直径0.3~3.2cm 23处病灶.手术病理证实9例(56%)无假阳性,无假阴性,诊断准确率100%;诊断复发或转移灶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8%、78%、78%、90%和58%.PET-CT显示与术中所见病灶的大小、部位均一致.结论:18F-FDG PET-CT在卵巢癌的术后监测中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 MRI、CT诊断脊椎转移瘤的比较分析

    作者:王天乐;黄胜;崔磊;田国才

    目的:探讨脊椎转移瘤的MRI及CT征象,以提高脊椎转移瘤的早期诊断率.方法:对138例脊椎转移瘤患者进行MRI与CT检查,比较脊椎转移瘤在MRI和CT上的表现.结果:138例脊椎转移瘤共发现399个椎体异常,237处椎管受累,190处椎旁软组织肿块,178处病理性骨折.MRI表现为T1加权低信号74%(294/399);T2加权表现为高信号62%(249/399);脂肪抑制T2加权表现为高信号86%(344/399).CT检出273处病灶表现为不同形态的骨质破坏,溶骨型66%(179/273),成骨型24%(65/273),混合型10%(29/273).结论:MR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高于CT,MRI和CT联合应用可提高脊椎转移瘤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 成骨不全的X线诊断

    作者:李大鹏;刘凯;邱询花;许玉军

    目的:探讨成骨不全的X线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成骨不全的临床X线表现8例.结果:8例均有骨质疏松、骨皮质变薄,骨干细长6例,骨干增粗2例,肢体明显畸形4例,椎体内凹5例,脊柱弯曲畸形5例,干骺致密横行线3例,肋骨变细4例,骨折8例(100%),蓝色巩膜6例(75%),听力障碍5例(62.5%).结论:本病为骨发育障碍性疾病,X线检查对本病的诊断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 成骨不全 放射学
  • PTCD治疗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附16例分析)

    作者:缪冬镠;倪才方;邹建伟

    目的:探讨PTCD术治疗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经PTCD术前后血清总胆红素(TB)的变化.结果:16例患者中12例黄疸症状得到改善.2周后TB均值由术前419.82umol/l降至233.3umol/l,方差分析,F=5.932,P<0.01.4例因胆道梗阻复杂或术后胆道感染,疗效不佳.结论:PTCD术治疗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具有一定的近期疗效.

  • 正常腰椎骨髓高场强MRI信号类型探讨

    作者:张振华;魏渝清;王学建;沈桂权;高波

    目的:探讨正常人体腰椎骨高场强MRI信号随年龄、性别变化的规律及类型.方法:随机筛选了470例正常腰椎的MRI影像,男235例,女235例.按10岁一年龄组,共分8组.以T1WI为重点进行回顾性观察,按信号表现归类,对信号类型与年龄性别的关系做统计学处理.结果:依据椎体内信号的不同表现将其分为5型(6亚型),Ⅰ型与年龄负相关(r=-0.781,P=0.00),随年龄增长而减少,86%年龄小于20岁,30岁以上罕见;Ⅱ型与年龄负相关(r=-0.661,P=0.00),随年龄增长而减少,多见于40岁以下.Ⅲ型与年龄正相关(r=0.804,P=0.00),随年龄增长而增多,其中Ⅲa型在20~30岁有个高峰期,Ⅲb见于40岁之后;Ⅳ型信号分布与年龄正相关(r=0.748,P=0.00),随年龄增长而增多,多见于30岁以上;Ⅴ型信号分布与年龄无相关性(r=-0.234,P=0.099),均见于各年龄组.不同性别与信号类型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腰椎骨髓的MRI信号随年龄而变化,骨髓转化以局灶、不均匀为主.高场强磁共振可以更清楚地、准确地反映骨髓转化的生理特点,了解骨髓变化规律对正确认识正常腰椎骨髓及病变的鉴别诊断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溶骨性转移癌

    作者:陈珑;倪才方;杨惠林;刘一之;唐天驷;金泳海;朱晓黎;邹建伟;丁乙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溶骨性转移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25例33个椎体的溶骨性转移癌.在C型臂X光机透视导向下经皮穿刺到病变椎体后注入骨水泥(3~8)ml.记录患者术前、术后24h、术后1周、术后1月的疼痛视觉模拟划线得分(VAS).观察止痛效果和并发症.结果:33个椎体皆一次穿刺成功,穿刺成功率100%.1月后疼痛缓解程度为:完全缓解(CR)者6例(6/25),部分缓解(PR)者16例(16/25),轻度缓解(MR)者2例,无效(NR)者1例,总有效率(CR+PR)为88%(22/25).患者术前与术后24h、术后1周、术后1月的VAS的得分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VP术后无1例椎体塌陷加重或发生新的骨折.除6例发生无症状的骨水泥渗漏外,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的溶骨性转移癌效果良好.

  • 32P胶体小鼠种植肝癌内注射后骨骼放射性的研究

    作者:叶远红;杨崇美;刘吉勇;李红旗

    目的:研究肿瘤内单纯注射32P胶体和先注射聚合白蛋白(MAA),再注射32P胶体两种给药方法的骨骼内的放射性动态分布,探讨不同剂量MAA对32P扩散的阻滞效果.方法:在Balb/c小鼠右侧胸前皮下接种H22肝癌细胞,10天后接种部位长出直径约1cm的肿瘤.随机将动物模型小鼠分为4组:A组只注射32P胶体1.85MBq;B组先注射1×104颗粒MAA,再注射32P胶体1.85MBq;C组先注射1×105颗粒MAA,再注射32P胶体1.85MBq;D组先注射1×105颗粒MAA,再注射32P胶体18.5MBq.注射后30min、24h、48h、第8天和第16天时处死小鼠,测定骨骼的放射性.结果:瘤内局部注射32P胶体时,骨骼内可检测到32P的放射性,当向肿瘤内注射的32P胶体前,预先注入MAA组小鼠,其骨骼32P分布均比未注射MAA的一组明显少,其中1×105颗粒MAA组的小鼠,32P骨骼的分布又比1×104颗粒MAA组少;当预先注入的MAA颗粒数量相同时, 注射的32P胶体剂量加,骨骼分布亦随之增加.结论:与单纯瘤内注射32P胶体相比,先在瘤内注入MAA,再注入32P胶体,MAA可以有效阻止32P胶体的扩散,减少了32P骨骼分布,从而减少骨髓抑制副作用的发生率.

  • 应用腔静脉Z型支架治疗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

    作者:张化一;李玉亮;王永正;张万明;张福君;张开贤;王晓华;邵广瑞

    目的:评价国产腔静脉Z型支架治疗肺癌所致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的临床价值.方法:本组19例肺癌患者中,右肺上叶病变直接导致上腔静脉阻塞12例,纵隔淋巴结转移导致上腔静脉阻塞7例.右股静脉入路,将导管送入狭窄段远端并行DSA检查,测量狭窄段的长度和正常上腔静脉的直径.理想的支架直径应大于正常上腔静脉直径10%,支架长度应越过狭窄段两端1~2cm.术后应用透视或胸片观察支架位置,Doppler随访支架开通情况.结果:放置支架成功后,造影显示对比剂顺利通过开通的支架内,侧枝循环消失,平均上腔静脉压力由术前的27.3±8.4cmH2O降为14.2±3.7cmH2O,支架放置前后对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应用国产腔静脉Z型支架治疗肺癌伴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是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

  • Mn2+增强磁共振大鼠皮质脊髓束追踪

    作者:张帆;李坤成;于春水;常丽荣;秦文

    目的:探讨Mn2+增强在中场磁共振扫描中对活体大鼠皮质脊髓束的显示,为活体状态下广泛开展含Mn2+对比剂增强神经纤维解剖束路的追踪提供依据.方法:10只Wister大鼠,皮质内注射0.8M Mncl2 1μl,用1.5T超导磁共振扫描,观察皮质脊髓束的走行.结果:Mncl2皮质内注射24h后行磁共振扫描,完整地显示了活体大鼠的皮质脊髓束从皮层、丘脑、大脑脚、桥脑、延髓至上颈段脊髓的走行.结论:在中场磁共振成像系统下能够清晰的显示Mn2+增强神经传导束路.Mn2+增强后的皮质脊髓束的冠状位解剖定位与三维坐标图谱的解剖定位一致.

  • 创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血管内治疗的护理

    作者:王兢;魏勤;宫树芝;荆雪虹;高力

    目的:探讨创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TCCF)血管内治疗中的护理.方法:本组37例TCCF,术前进行心理护理、侧支循环训练和眼部护理,术中配合医生操作,术后观察生命体征,早期发现过度灌注综合征.结果:37例均成功进行了血管内栓塞治疗,症状和体征消失.3例术后发生过度灌注综合征,由于发现及时均得到了有效缓解.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对于TCCF血管内治疗有重要意义.

  • 超声检查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立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学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93例急性阑尾炎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回顾性分析阑尾炎的声像特征,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急性阑尾炎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9.25%(83/93).结论:超声检查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心脏瓣膜替换术后影像学变化与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方玉松;肖伟;蔺玉霞;焦齐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替换术后影像学变化与心功能改善之间的变化规律.方法:对45例风湿性心脏病(RHD)患者术前、术后的胸部X线平片、心脏超声、心功能分级进行手术前后对比.结果:45例患者术后肺纹理均明显减少,心胸比率缩小.左室舒张末期直径、左房舒张末期前后径均有所减小,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狭窄为主的25例中平均升高12%,以关闭不全为主的20例中LVEF变化不明显9例,升高者11例;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34例,Ⅲ级11例.结论:术后胸部X线平片、心脏超声检查显示改善明显者,心功能恢复良好,疗效显著.

  • 下肢静脉病变顺、逆行造影的诊断价值

    作者:黄永火;陈翼;冯新明;欧阳祖彬;欧阳羽;史斌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病变顺、逆行造影X线表现与病理改变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 (119侧)下肢静脉病变顺、逆行造影X线表现.结果:顺行造影显示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关闭不全84侧,交通静脉瓣膜关闭不全14侧,单纯性瓣膜关闭不全11侧,静脉瘤或弥漫性血管湖6侧,先天性下肢静脉发育异常4侧.逆行造影显示0级13侧,Ⅰ级58侧,Ⅱ级21侧,Ⅲ级19侧,Ⅳ级8侧.结论:下肢静脉病变顺、逆行同时造影能更好地显示下肢浅、深静脉瓣膜功能,为临床诊断或治疗提供非常有价值的依据.

  • 99m Tc-TRODAT-1动物体内生物学分布特性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海琴;李坤成;曾世荃;胡平

    目的:探讨国内研制的"一步法"药盒标记的多巴胺转运蛋白(DAT)显像剂99mTc-TRODAT-1在动物体内的生物学特性和显像效果.方法:①"一步法"药盒生产标记物;②正常大鼠体内生物分布特性的实验;③正常猴和偏侧PD模型猴给药后3h脑SPECT显像.结果:①TRODAT-1药盒标记简便.经TLC检测,标记率为79.9%,室温下放置2.5h稳定;②正常大鼠体内放射性清除迅速,主要由肝脏代谢后经肠道排出体外;③99mTc-TRODAT-1脑内浓聚较低,但纹状体(ST)区放射性摄取快速且保留较好,小脑(CB)清除较快,ST/CB值于2h达峰值(ST/CB=3.21),持续4h;④纹状体对99mTc-TRODAT-1的特异性摄取不受预先注射的氟哌啶醇的影响;⑤99mTc-TRODAT-1在大鼠体内分布无性别差异;⑥猴脑DATSPECT显像能基本清晰显示双侧ST正常影像及其病理改变.ST/CB值可以作为反映ST特异性摄取的参数指标.结论:"一步法"药盒制备的99mTc-TRODAT-1可用于脑SPECT显像研究,显像时间取给药后2~3h时间段为宜.

  • 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CT诊断

    作者:李胜华;王琳

    目的:探讨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IHPCC)的CT特征,加深对IHPCC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2例IHPCC的CT表现.结果:CT平扫12例均为类圆形或不规则形低密度灶,边界不清;病灶周围肝内胆管扩张5例;局部肝包膜回缩征象4例;增强扫描:动脉期与静脉期病灶无强化或轻度强化,延迟后病灶内部呈片状、分隔状或均匀强化.结论:IHPCC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对于与肝内其它常见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Gd-DTPA作为脑CTA的对比剂临床应用

    作者:李华玲;周义成

    目的:探讨在对碘剂有禁忌症的患者使用Gd-DTPA作为头部CTA对比剂的可行性.方法:44例临床要求行头部CTA检查患者试验组22例,使用0.5mmol/ml,Gd-DTPA 50~60ml(0.3~0.5mmol/kg)作为对比剂,对照组22例,使用Iopromide 300mg/ml,80~120ml(约2ml/kg)作为对比剂行头部CTA检查,两组检查分别测量注射对比剂前后同层脑血管内CT值,评价图像血管分支显示情况,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及以上分支,另请两位放射学专家对重建图像质量进行评估,分优、良、中、差四个等级,另据预注射得到对比剂在血管内达峰时间,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Gd-DTPA注射前后脑血管内CT值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0,两组注射前后CT值之差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0,图像血管分支显示差异有显著意义P=0.0459,图像质量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5,达峰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818,二者在血管内达峰时间无显著差异.结论:在对碘禁忌患者中使用Gd-DTPA可使脑血管显影良好,可达到诊断要求,但强化程度和图像质量次于碘剂.

  • 超声在成人急腹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附395例分析)

    作者:石珊;韩颖;刘绍玲;李吉昌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急腹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95例急腹症的超声表现并与手术病理、随访结果进行对照.结果:395例急腹症中以急性胆囊炎、阑尾炎、泌尿系结石、妇科急症常见,共334例,占85%,其它急腹症61例,占15%.经手术和病理证实219例,176例临床随访证实.超声符合率89.9%.结论:超声对急腹症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是急腹症首选的诊断方法.

    关键词: 急腹症 超声诊断学
  • 超声诊断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

    作者:毕素栋

    患者女,29岁.2年前开始出现下腹部腹壁疼痛,且疼痛与月经周期有关,服用止痛片及抗感染治疗均无明显效果.查体:一般情况好,心肺无异常,下腹部横纹处见一横形剖宫产手术疤痕,长约8cm,切口愈合良好,局部皮肤无红肿、发热,也未触及明显肿块,腹壁局部僵硬,有轻度压痛.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未见异常.B型超声检查见手术切口处腹壁内有一1.3cm×3.8cm×4.9cm界线欠清楚的不均质异常回声光团(图1).超声诊断: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病理证实.

  • 颅骨内脑膜瘤2例

    作者:张碧云;陈自谦;李铭山

    脑膜瘤为脑外肿瘤,常附着于脑凸面矢状窦、蝶骨嵴、嗅沟以及鞍结节的硬脑膜,部位不典型时易误诊.现报告2例经CT、MRI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骨内脑膜瘤.

    关键词: 脑膜瘤 影像诊断学
  • 冠状动脉瘘似急性心肌梗死发作1例

    作者:陈金良;王荣花;韩凌;王琪;刘志明;陈洪涛;李金芝;赵菁;周丽敏

    患者,男,53岁.因突发胸痛1.5h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5h少量饮酒后,突感压榨样胸痛,有窒息感,伴大汗,疼痛呈持续性,向左肩及后背放射,当时神志恍惚,感头晕、恶心未呕吐,含服硝酸甘油后不缓解急诊入院.既往体健.查体:体温35.7℃,脉搏60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92/60mmHg.神志清,唇轻度紫绀,心率60次/min,律齐,心音弱,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两肺呼吸音清晰.

  • 恶性成骨细胞瘤1例

    作者:栾绍余;田苍民;李风武

    患者 女,62岁.右下肢内侧渐进肿痛3个月.查体:右下肢内侧约10cm×10cm范围皮色深,大隐静脉扩张,皮温高,触痛,弥漫性肿胀包块,质硬、界限不清,右踝关节功能受限,足背动脉搏动存在.

    关键词: 骨肿瘤 影像诊断学
  • B超诊断胎儿时期成人型多囊肾1例

    作者:彭慧娟

    患者女,24岁.因停经7个月,使用EUB-6000型彩超仪,探头频率为3~5MHz,行常规产前超声检查.

    关键词: 多囊肾 超声诊断学
  • 恶性胃间质瘤1例的超声表现

    作者:李宇

    患者女,30岁.1年前无明显诱因黑便,1次/日,乏力感,略头晕,无恶心、呕吐、无呕血.外院实验室检查:大便潜血+,血色素正常.胃镜示反流性胃炎、息肉,自行缓解.4天前无诱因再现黑便就诊.上腹不适,乏力,实验室检查:大便潜血+,血Hb 87g/L,无发热、返酸、嗳气.初诊:消化道出血,返流性胃炎、息肉,失血性贫血(中度).

    关键词: 胃肿瘤 超声诊断学
  • 颈动脉炎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作者:姜娜;李春敏;班永光

    颈动脉炎是一种较严重的血管疾病,早期不易确诊.超声对本病的早期诊断及病程观察有着较明显的优势.现将2005年我院6例颈动脉炎彩色多普勒诊断经验报告如下.

  • 囊性肾癌的CT诊断价值

    作者:李长喜;李海龙;陈洁;李雯;李胜亮

    肾囊性病变是一组疾病,周康荣等[1]根据Gleason分类提出的修改方案中将这一组疾病分为9种,多数属良性,其中囊性肾癌(cystic carcinoma of kidney)较为罕见,约占肾癌的2%[2],易被误诊为单纯性或多发性肾囊肿而延误治疗.本研究对12例经CT检查,并经手术证实的囊性肾癌进行总结分析,旨在提高囊性肾癌的术前正确诊断率.

  • 青少年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学诊断(附12例分析)

    作者:陈国礼;任启泉;唐建军;董征学;刘建平

    骨嗜酸性肉芽肿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病程长,组织学上属于组织细胞增生症的一种,较为少见.笔者搜集单发骨嗜酸性肉芽肿12例,结合病理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及影像学表现,以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

  • 脑及脑膜转移瘤的MRI

    作者:范新华;沈天真;黄祥龙

    随着MR的广泛应用,特别是MR增强扫描,极大地提高了脑及脑膜转移瘤的显示能力,但是明确诊断仍是影像诊断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搜集临床及MR资料完整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转移瘤3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脑转移瘤的MR诊断水平.

  • MRI及MRV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评价

    作者:李杰;孙钢;朱仕芳;丁娟;郁冰冰;邓勇

    硬脑膜静脉窦血栓形成为少见脑血管病,病情严重,临床表现多样而无特异性,死亡率较高,不易早期诊断.以往对该病的诊断常依靠有创检查,如普通X线血管造影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随着磁共振成像在临床的广泛应用,脑静脉窦血栓的诊断率有了明显提高,我院用MR检查6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介绍如下.

  • 非典型部位骨梗死的诊断与鉴别

    作者:胡雪灵

    骨梗死少见,一般好发于下肢长骨干骺端骨髓腔内,不规则骨和躯干骨由于血供相对丰富,发生骨梗死罕见.我院近年来发现5例,旨在提高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骨梗死 影像诊断学
  • 膝关节滑膜骨软骨瘤病的临床X线表现(附6例报告)

    作者:刘才安;余淑君;龙树勇

    滑膜骨软骨瘤是一种较少见的关节疾病,系滑膜良性肿瘤.我院分析2001~2004年收集的膝关节滑膜骨软骨瘤病的临床X线表现,报告如下.

  • 腰大肌疾病的CT表现

    作者:周巧龙

    腰大肌疾病的诊断对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总结了34例腰大肌病变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诊断水平.

  • 数字化虚拟人体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彦;王惠;李振平

    人体信息的数字化是将医学与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的科技前沿性研究课题,是一项信息技术与医学等学科相互交叉、综合发展起来的前沿性交叉学科.本文介绍了:数字化虚拟人体的国内外研究概况;目前数据集的特点和局限性;数字化虚拟人体数据集的开发及应用前景.

  • 重组人p53腺病毒制品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进展

    作者:班永光;唐军

    近几年来,利用抑癌基因治疗原发性肝癌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重组人p53腺病毒(rAd-p53)制品治疗原发性肝癌也越来越受到高度关注.本文通过总结近几年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以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与发展前景.

  • DTI常用扫描序列原理及比较

    作者:王海燕;赵斌;于富华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是利用水分子的弥散各向异性进行成像,可用于脑白质纤维研究,常用扫描技术包括单次激发平面回波成像(EPI),线阵扫描弥散成像,导航自旋回波弥散加权成像(LSDI),半傅立叶探测单发射快速自旋回波成像等.每种成像技术各有其优缺点,EPI扫描时间短,图像信噪比高,但存在化学位移伪影、磁敏感性伪影、几何变形;LSDI精确度高,几乎无伪影及变形,但扫描时间过长;导航自旋回波弥散加权成像运动伪影少,但扫描时间长;半傅立叶探测单发射快速自旋回波成像扫描时间短,但图像模糊.综合比较,单次激发平面回波成像是用于临床研究较适宜的方法.

  • 半规管的影像学检查技术

    作者:王道才;柳澄

    MRI与HRCT的迅速发展以及各种后处理技术的应用使半规管的影像学检查有了显著的进步,本文综述半规管的MRI及HRCT检查新进展.

  • 微气泡超声对比剂的研究进展

    作者:林令博;郭康河;马玉香;林祥涛

    本文介绍微气泡超声对比剂的临床研究进展,小容积气体(体积在200微升以下)通过静脉注射进入人体,安全性较高、成像效果好、并且有潜在的治疗作用.

  • 经皮肝穿刺胆道内支架成形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作者:石秀菊;陈德花;路英菊

    目前,随着介入治疗的发展,一些无法手术切除的原发性或转移性恶性肿瘤所致的阻塞性黄疸(包括胆管癌、肝癌、胰头癌、壶腹部癌)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内支架成形术可得到及早减轻黄疸、保护肝功能、延长患者生存期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明显疗效[1,2].2004年8月~2005年8月,我院共为53例患者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内支架成形术,效果满意.现将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报告如下.

  • CT导引自动活检枪经皮胸部穿刺活检

    作者:黄启标;吴田;孙峰

    经皮胸部穿刺活检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我院采用Cook公司20G自动活检枪经皮胸部穿刺活检50例,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材料本组50例,其中男性33例,女性17岁,年龄20~73岁,平均49岁.按病灶部位分为肺部病变、纵隔病变、胸膜病变.病灶直径1.5~10cm,平均直径3.5cm.全部病例均手术病理及细胞学及随访证实.

  • 俯卧位CT扫描法对显示L5/S1椎间盘的价值

    作者:田桂源;袁杰

    椎间盘突出以腰4~5和腰5~骶1常见[1],CT扫描对临床诊断及治疗有重要意义,传统仰卧位CT扫描,很多患者由于腰曲偏大,加之CT扫描架倾斜角度大部分为±20°,以致椎间盘显示不良(尤其是L 5/S1椎间盘),影响临床诊断及治疗.为此,笔者对常规仰卧位扫描方法进行改良,以期提高椎间盘显示率,报告如下.

  • 胸部低剂量CT扫描成像质量控制优化方案

    作者:欧阳林;蔡晓娟;钟华成;陈晓武;许孟君;王苓

    目前,胸部低剂量CT是一个研究热点[1],本文就胸部低剂量CT扫描的图像质量优化方案作一探讨.

  • 探讨模拟新生儿胸部摄影附设防护的铅当量

    作者:于明;郭斌;于凤珍;王春霞

    目的:探讨新生儿胸部摄影时附加防护将照射野外腺体表面的吸收剂量降到低的铅当量.方法:采用改变肢体对应于X线管的不同方位,测量6组曝光条件下,未加和附加铅当量为0.35及0.7mm的铅橡皮后,中心线及照射野外各腺体表面的平均吸收剂量.结果:①头侧置于X线管阴极端,腺体表面的平均吸收剂量:未加防护时,中心线大为34.89μGy、阴极端的甲状腺次之为34.88μGy、阳极端的性腺小为0.083μGy.附加铅当量为0.35mm的铅橡皮后,中心线仍大为0.07μGy,阴极端的甲状腺次之为0.06μGy.晶体和性腺为0μGy.附加铅当量为0.7mm的铅橡皮后,四者均为0μGy;②头侧置于X线管阳极端,腺体表面的平均吸收剂量:未加防护时,中心线大为35.67,阳极端的甲状腺次之为31.6μGy.阴极端的性腺>阳极端晶体即0.33>0.08μGy.附加铅当量为0.35mm铅橡皮后,中心线为0.070μGy、晶体<甲状腺即0<0.02μGy、性腺为0μGy.附加铅当量为0.7mm的铅橡皮后,四者均为0μGy.结论:新生儿胸部摄影接触屏蔽的铅当量应≥0.7mm.

医学影像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