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医学影像学杂志

医学影像学

医学影像学杂志

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 의학영상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山东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山东医学影像学研究会;山东医学影像学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1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9011
  • 国内刊号: 37-1426/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4-13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医学影像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武乐斌;赵斌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磁共振背景抑制弥散成像对肝占位性病灶诊断价值的初步研究

    作者:孙伟;王琨;周令飞

    目的:初步探讨背景抑制弥散成像(DWIBS)技术对肝占位性病灶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8例患者的46个肝占位性病灶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肝细胞癌10例13灶,肝转移瘤7例14灶,肝血管瘤4例7灶,肝囊肿7例12灶的背景抑制磁共振弥散成像(b=600s/mm2),测量各病灶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并比较,通过背景抑制的WDI经MIP重建及黑白反转技术制作局部类PET图像,观察病灶显示效果.结果:在b=600s/mm2的图像中,肝内良性病变ADC值明显高于恶性病变,以1.6×103mm2/s作为良恶性病变ADC值的界限,敏感性和特异性均>90%;原发性肝癌、肝转移瘤、肝血管瘤、肝囊肿的ADC值呈递增趋势;局部类PET图像,28例46个肝占位性病灶均显示清晰.结论:背景抑制弥散成像并测量病灶的ADC值对肝占位性病灶良恶性的判断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基于双源CT数据的小二乘曲线拟合对国人左心室功能的分析研究

    作者:蒋瑞生;董海霞;马智军;周茂义;房伟

    目的:探讨基于双源CT容积数据的小二乘曲线拟合法在评价左心室功能中的实现方法及其所得各指标与多次屏气电影法MR1测得的左室功能各指标的相关性及一致性.为临床提供一种能够准确计算左心室功能的方法.方法:32例纳入对象全部进行冠脉CTA及多次屏气MR心功能电影检查,在CT容积数据基础上由Matlab进行基于傅利叶变换的小二乘多项式曲线拟合,计算拟合的左心室功能指标.对比分析拟合的心功能指标值与MR测定值之间的相关性.根据原始CT数据的时间-容积曲线形态,将32例对象分为光滑曲线组和大波动曲线组,分别将其拟合的心功能指标值与MR的对应指标进行Bland-Altman一致性分析.结果:小二乘拟合法计算的左心室功能指标与MR的对应测量值之间具有很好的相关性(r =0.93~099,P<0.05).Bland-Altman分析显示两组数据在95%一致性范围以外分布点数少;拟合值与MRI测量值具有良好一致性.结论:在双源CT多时相容积数据基础上应用小二乘曲线拟合能够拟合左心室的时间-容积函数,使心功能的测量结果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对指导心功能软件的开发及临床应用具有重要价值.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男性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作者:章萍;郑如华

    目的:探讨男性乳腺癌的超声特点.方法:回顾本院10例男性乳腺癌的声像图特点.结果:男性乳腺癌的发病部位、形态、边界、内部及后方回声、与周围组织的相对活动度、血流等,有一定特点.结论:综合分析二维图像的各个指标及彩色血流情况,对男性乳腺癌的诊断有很大意义.

  • 胸椎结核的CT诊断

    作者:温延斌;许德昌

    目的:探讨CT对胸椎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临床及手术病理证实的胸椎结核患者CT资料.结果:28例胸椎结核中,溶骨性骨质破坏23例,虫蚀状骨质破坏19例,死骨21例,椎间盘受累6例,椎管狭窄6例.椎旁脓肿23例.结论:CT在胸椎结核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 螺旋CT多期扫描测定肾移植供体肾功能的价值

    作者:窦鑫;周科峰;李丹燕;胡安宁;杨尚文;郭宏骞;刘铁石;朱斌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多期扫描测定肾移植供体肾功能的方法及应用.方法:58例活体肾移植供体行腹部多层螺旋CT多期(动脉期、实质期、排泄期)扫描,在动脉期与实质期之间插入5个低剂量全肾扫描序列,数据传入AW4.2工作站进行测量,根据全肾Patlak方程,计算单侧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同时与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所测定的单侧GFR相对照,进行直线回归与相关分析.结果:两种方法测定的GFR相关性良好,总肾的GFR相关系数r=0.904,直线回归方程为GFR(CT)=20.841+0.753×GFR(ECT),n=58,单侧GFR相关系数r=0.946,直线回归方程为GFR(CT)=7.086+0.864×GFR(ECT),n=116,配对t检验显示,两者测定的单侧及双侧GFR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螺旋CT多期扫描测定的移植肾供体的GFR结果准确,可以和同位素测定结果相互替代.

  • 婴幼儿防辐射拍片床在X射线辐射防护中的应用

    作者:孙献梅;杨波;任香娣

    目的:观察婴幼儿防辐射拍片床对X射线辐射的防护效果.方法:新生儿由于病情危重,常需要进行床边X射线摄影,我科自行设计(已获国家专利、专利号201020562412.1)并应用婴幼儿防辐射拍片床进行床边X射线辐射防护.结果:应用婴幼儿防辐射拍片床对X射线辐射防护的效果较以前采用单块铅屏风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幼儿防辐射拍片床具有辐射防护效果好、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安全可靠、使用方便、易于维护的特点,可广泛适用于婴幼儿重症监护室或其他特殊领域.

  • 多发性骨髓瘤的18F-FDGPET/CT诊断

    作者:胡裕效;朱虹;王新刚

    目的: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大约有80%的患者存在骨骼侵犯.本文探讨多发性骨髓瘤的18F-fluorodexoxyglucose(18F-FDG)PET/CT表现特点,提高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认识.方法:26例按2001年WHO诊断标准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的患者,均在治疗前行18F-FDG PET/CT显像.所有患者均依赖骨髓穿刺或活检取得明确病理学诊断.结果:26名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25例患者出现多发性骨质破坏,占总数的96.2%;其中11例患者出现颅骨破坏,占42.3%;25例出现脊柱骨质破坏,占96.2%;15例出现胸骨骨质破坏,占57.7%;21例出现肋骨骨质破坏,占80.8%;21例出现骨盆骨质破坏,占80.8%.部分骨破坏病灶呈18F-FDG高代谢灶.结论:多发性骨髓瘤的18F-FDG PET/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结合临床、影像、实验室和病理学检查能提高本病的诊断率.

  • 腔内凸阵探头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吴浩荣;刘红梅;曾意君

    目的:探讨腔内凸阵探头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分别用腹部低频凸阵探头、高频线阵探头、腔内凸阵探头对54例临床可疑急性阑尾炎患者进行检查,首先判断阑尾及其位置,再根据阑尾管径及长径、管壁回声及腔内回声、肠系膜淋巴结有无肿大、阑尾周围有无积液等改变诊断阑尾炎,并将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对比.结果:经腹部低频凸阵探头诊断急性阑尾炎28例,漏诊20例,诊断符合率为58.3%,排除急性阑尾炎4例;高频线阵探头诊断急性阑尾炎43例,漏诊5例,诊断符合率为89.6%;腔内凸阵探头诊断急性阑尾炎42例,漏诊6例,诊断符合率为87.5%,排除急性阑尾炎3例.结论:腔内凸阵探头既可定位诊断阑尾的位置,了解阑尾与周围脏器的关系及病变情况,减少误诊、漏诊率.也可定性诊断阑尾的严重程度,对诊断急性阑尾炎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脾功能亢进栓塞治疗的护理

    作者:宫树芝;王江涛

    目的:探讨脾功能亢进患者栓塞治疗护理的重要性.方法:30例脾功能亢进患者,经股动脉插管至脾动脉,行部分脾栓塞术,术前及术后给予必要的护理,观察患者术后的反应.结果:30例患者经过良好的护理后,均得到了满意的栓塞效果.结论:良好的护理是保证脾亢患者栓塞治疗成功的关键之一.

  • 肝硬化结节与小肝癌的MRI研究

    作者:颜有霞;刘振堂;陈伟;邓明明;黄开胜

    目的:回顾性分析肝硬化合并小肝癌、再生结节(RN)及肝不典型增生结节(DN)的MR表现,探讨其MR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收集50例结节性肝硬化病例MR检查资料,患者行正反相位T1WI、脂肪抑制T2 WI、动态增强扫描和弥散加权(DWI)扫描,总结肝内结节的信号特点.结果:RN在T1WI脂肪抑制上多为等信号或稍高信号,T2 WI多为低信号,增强后与周围正常肝组织强化相似或信号稍低;DN在T1WI多为较高信号,T2 WI多为稍低或等信号,增强后强化不明显;癌结节T1WI多为稍低或等信号,偶有稍高信号,T2 WI多为较高信号,DWI为高信号,强化多为动脉中晚期强化,门静脉期以后强化减退.结论:磁共振平扫加动态增强能对大多数RN、DN和小肝癌结节做出明确诊断和鉴别.

  • 肝胆管细胞癌并发肝脓肿的MSCT诊断

    作者:毕卫群;冯维刚;刘士锋;郭健;林吉征;陈静静;蒋钢

    目的:探讨肝胆管细胞癌并发肝脓肿患者的MSCT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5例肝胆管细胞癌合并肝脓肿患者的MS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患者CT平扫图像上发现31处边界模糊的低密度病灶,包括15处肝内胆管细胞癌和16处肝脓肿.病灶位于肝右叶者12处,位于肝左叶者19处,其中10例患者肝胆管细胞癌和肝脓肿位于同一肝段或肝叶,5例患者肝胆管细胞癌和肝脓肿位于不同肝段或肝叶.15处肝胆管细胞癌中,肿块型5处,表现为肝实质内轻~中度环形强化结节,常不伴有周围胆管扩张;管周浸润型4例,表现为沿胆管纵轴生长的树枝状肿块,伴有周围胆管扩张;肿块并管周浸润型6例,表现为肝实质内轻~中度延迟强化结节,常伴周围胆管扩张.16处肝脓肿病灶动态强化CT图像上,表现为中央完全强化者3处;中央不完全强化者6处,其中表现为伴中央小范围不强化者2处,表现为花簇状、多间隔强化者4处;表现为中央不强化者7例,称为肝脓肿的典型表现,即周围环形强化而中央不强化.结论:肝内胆管细胞癌和肝脓肿有着不同的强化特征,因此动态增强CT对同时患有肝胆管细胞癌和肝脓肿的患者有重要价值.

  • 不同血浆脂蛋白(α)水平Ⅱ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变化研究

    作者:何翠玲

    目的:探讨Ⅱ型糖尿病患者五年来不同血浆脂蛋白(α)水平[Lp(α)]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收集96例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资料,按五年前的Lp(α)水平分为两组,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比较不同Lp(α)水平的患者IMT的差别.结果:①统计分析表明,虽然两组患者IMT无显著差异(P>0.05),但五年后,IMT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较高Lp(α)水平的糖尿病患者的IMT比较低Lp(α)水平患者的IMT增长速度快;②糖尿病颈动脉超声检查能显示颈动脉血管内膜增厚、粗糙、管壁的回声不均匀、管腔内单发或多发斑块的形成及管腔不同程度的狭窄与闭塞.结论:糖尿病患者的Lp(α)水平是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其与IMT相关性强,Lp(α)的检测与颈动脉超声检查对早期诊断、预防及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 多层螺旋CT对侵袭性纤维瘤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姜胜东;缪锦芬

    目的:探讨侵袭性纤维瘤病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病理证实的侵袭性纤维瘤病的多层螺旋CT表现.结果:9例病灶中7例发生于腹内,2例发生于腹外.发生于腹内者4例病灶呈类圆形、密度均匀、边缘光整;3例病灶略呈椭圆形或分叶状、混杂密度、侵犯周围组织,其中3例侵犯临近小肠,1例侵犯临近腹主动脉、右侧髂动脉及右侧腰大肌.发生于腹外的2例病灶表现为沿肌纤维浸润性生长的分叶状软组织肿块,累及多块肌肉.9例病灶中1例可见囊变,1例有点状钙化,9例均未见瘤周水肿.CT增强扫描,病灶以中等强化为主,其中2例可见小片状明显强化区.结论:侵袭性纤维瘤病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CT可以较好的显示肿瘤与周围组织结构关系,对诊断该病有重要价值.

  • 膝关节骨折的影像诊断及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的护理

    作者:鲁劲松;宋玉芝;赖建君

    目的:探讨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42例膝关节周围骨折的患者,给予相应术前、术后护理,观察其预后效果.结果:42例患者,骨折均愈合,41例患者膝关节活动功能恢复满意,仅1例患者膝关节活动严重受限.结论:严密观察,恰当的术前、术后护理,可提高LISS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的预后效果.

  • 早期结肠癌低张气钡双对比造影检查与纤维结肠镜对比分析

    作者:王道才;李春卫;刘凯;许玉军

    目的:对于早期结肠癌的检查,通过低张气钡双对比造影(DCBE)图像与纤维结肠镜检查图像对比观察,分析气钡双对比结肠造影在检出早期结肠癌中的价值.方法:20例经病理证实早期结肠癌病例,采用低张气钡双对比造影方法.实时点片.常规纤维结肠镜检查.结果:Ⅰ型11例,Ⅱa型6例,混合型1例,LST型2例,对比观察造影像及内镜像表现.结论:正确运用气钡双对比造影检查,对早期结肠癌的显示有较大价值.

  • 弥散加权成像与MRI增强诊断表皮样囊肿的比较研究

    作者:张新娟;王光彬;袁振国;王翠艳;于台飞

    目的:比较弥散加权成像(DWI)与MRI增强(CE-MRI)对表皮样囊肿的检出敏感性,评价DWI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9例初次检查及66例术后复查疑似表皮样囊肿的患者行回顾性研究,所有病例均行常规序列[T1 WI、Tz 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弥散加权成像(DWI)和钆对比剂增强扫描(CE-MRI)检查.将所有图像分为DWI结合常规序列(Ⅰ组)、CE-MR1结合常规序列(Ⅱ组)及DWI联合CE-MRI并结合常规序列(Ⅲ组)三组进行判断,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进行比较,判定三组检查方法的敏感性,组间比较采用配对资料的x2检验.另外选择32例经病理及随访观察证实的蛛网膜囊肿做对照,分析信号特征并测量ADC值,与表皮样囊肿ADC值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Ⅰ组、Ⅱ组诊断表皮样囊肿的敏感性分别为90.5%、57.8%,二者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x2=25.714,P<0.01).Ⅲ组诊断表皮样囊肿的敏感性为91.8%,与11组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x2=30.250,P<0.01),与Ⅰ组没有统计学差异(x2=0.250,P>0.05).病理证实的88例表皮样囊肿DWI均呈明显高信号,32例蛛网膜囊肿DW1均呈明显低信号,表皮样囊肿的ADC值(1.06士0.21×103)mm2/s明显低于蛛网膜囊肿的的ADC值(3.24±0.39×101)mm2/s,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647,P<0.01).结论:DWI较MRI增强检查对表皮样囊肿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在与蛛网膜囊肿的鉴别及判断表皮样囊肿复发上能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信息.

  • 妊娠期羊水过多伴胎儿畸形的超声诊断

    作者:姜纬;邓学东;常红梅;姜小力;梁青

    目的:探讨妊娠期羊水过多伴胎儿畸形的类型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在我院常规超声检查时诊断为羊水过多伴胎儿畸形的超声图像资料,对所有畸形进行分类统计.结果:这63例羊水过多胎儿中,伴有中枢神经系统畸形16例(25.4%),多发结构畸形9例(14.3%),泌尿系统畸形9例(14.3%),消化系统畸形7例(11.1%),胸腔畸形7例(11.1%),颌面部畸形5例(7.9%),骨骼畸形3例(4.8%),胎儿水肿3例(4.8%),骶尾部畸胎瘤2例(3.2%),双胎输血综合征1例(1.6%),单脐动脉1例(1.6%).结论:超声对于妊娠期羊水过多胎儿伴有结构畸形的检查准确可靠,常见的畸形有中枢神经系统畸形、多发结构畸形、泌尿系统畸形、消化系统畸形和胸腔畸形.

  • 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超声分析

    作者:宗方;蒋天安;金巧芳;黄俊英;陈涧新

    目的:探讨桥本甲状腺炎(HT)合并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TC)超声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HT伴PTC(HT组)和57例PTC(非HT组)共92例单发癌结节患者超声图像特征,采用SPSS 16.0软件统计分析超声图像特征的差异.结果:HT组的癌结节内粗钙化比例为45.71%,明显高于非HT组的17.54%[x2=8.488,P=0.004,OR=3.958(95%CI:1.526-10.264)].非HT组中癌结节多表现为低回声伴微小钙化.非HT组的癌结节内微钙化的比例为63.16%,明显高于HT组的34.29%[x2 =7.244,P=0.007.OR=1.784(95 %CI:1.177-2.703)];且非HT组的癌结节低回声的比例为86.96%,明显高于HT组的54.28%[x2=ll.286.P=0.001.OR=3.257(95%CI:1.559-6.806)].两组癌结节在大小、形态、边界及CDFI特征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析HT合并癌结节的超声表现,有助于提高HT背景下的甲状腺癌检出率.

  • Ⅱb~Ⅲb期宫颈癌术前介入治疗联合手术治疗临床研究

    作者:尚岩;赵湘婉;陈明聪

    目的:探讨Ⅱ b~Ⅲb期宫颈癌术前髂内动脉化疗栓塞联合手术治疗及其临床意义.方法:52例Ⅱb~Ⅲb期宫颈癌行髂内动脉化疗栓塞105次并联合手术44例、放疗8例.结果:局部病灶变化达80.8%的反应率,44例宫颈癌根治手术中残端无癌细胞,宫旁病灶为大量坏死组织,6例阳性淋巴结为坏死组织.结论:Ⅱ b~Ⅲb期宫颈癌术前介入治疗联合手术治疗是有效的方法.能提高手术的切除率.改善预后,成为治疗该病的一种新手段,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CT扫描在肋骨骨折中诊断价值探讨

    作者:张世法

    目的:探讨CT扫描在肋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06年8月~2009年4月就诊于我院的均行X线及CT扫描检查的被影像学或手术确诊的肋骨骨折患者56例,回顾性分析X线及CT对肋骨骨折的诊断的阳性率及合并症的诊断效果.结果:X线检查组发现肋骨可疑骨折及骨折共40例,未见骨折表现患者16例,阳性率为71.4%;CT检查组发现肋骨骨折54例,未见骨折表现2例,阳性率为96.4%,两组间x2=12.974,P<0.01,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CT对肋骨骨折的诊断效果明显优于普通X线.

  • 速度向量成像评估正常小儿左室短轴节段心肌的旋转运动

    作者:钟舒文;张玉奇;殷璐曼;赵艳君;王珊珊;张志芳

    目的:通过速度向量成像(VVI)评估正常小儿左心室各节段心肌旋转运动的特征.方法:选取健康儿童50名,采集胸骨旁左室短轴心尖和心底切面的二维超声图像,脱机分析旋转角度和旋转速度、旋转角度和速度达峰时间,计算左室扭转角度,比较不同心肌节段旋转运动的差异,并分析其和年龄、心率的关系.结果:①正常小儿左室短轴的旋转运动表现为心底水平的顺时针方向和心尖水平的逆时针方向运动,心底水平的旋转角度和旋转速度从前壁到下壁逐渐递增,心尖水平的旋转角度从后间隔到侧壁依次递增,旋转速度从后间隔到后壁依次递增;②心底水平的旋转角度和旋转速度大于心尖水平的相应节段.心底水平各节段的旋转角度与年龄、心率无相关性(P>0.05).心尖水平的后间隔旋转角度和年龄(r=0.354,P=0.012)、心率相关(r=0.401,P=0.004);③心底水平各节段的旋转角度的重复性较心尖水平各节段好(P<0.05).结论:心底水平的旋转角度不受年龄、心率的影响,且重复性好,可更加准确地反映左室的局部心肌运动.

  • 128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对胰腺癌诊断价值的分析

    作者:刘彦平;章伟;朱应合;王旭华;蒋政焱

    目的:探讨胰腺癌的128层螺旋CT表现及对临床手术的指导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9例经病理证实的胰腺癌双期扫描的CT征像,评估手术价值.结果:胰腺癌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并可通过胰周血管受累情况及远处转移情况对胰腺癌手术可切除性进行评价.结论:128层螺旋CT双期扫描能清楚显示胰腺癌的大小及与周围血管之间的关系,可作为诊断胰腺癌的首选方法,术前评估对胰腺癌的外科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心电编辑功能在快心率患者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中的应用

    作者:谢丽响;袁莹莹;李绍东;徐凯;程广军

    目的:探讨心电编辑技术在快心率患者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0年9月~2010年12月在我院进行DSCT冠状动脉检查的心率≥80次/min患者76例(其中男34例,女42例).按心率快慢分5组,用绝对值进行心电编辑;节段性评价心电编辑前后图像质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76例患者中,心电编辑的绝对值均在收缩期.其中以280ms及230ms(或240ms)应用较多:心电编辑前后各段图像质量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快心率患者中.利用绝对值进行心电编辑可以减轻或消除冠状动脉CTA伪影.显著提高图像质量.

  • 18F-FDG和18F-FLTPET/CT在肺部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陈翼;彭艳梅;冯盼盼;李懿;洪愉;全显跃

    目的:分析18F-FDG(18F-脱氧葡萄糖)和18F-FLT(18F-胸腺嘧啶)两种显像剂的PET/CT检查在肺部肿瘤中的不同影像学表现,提高PET/CT在肺部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价值,从而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可靠依据.方法:收集肺肿瘤患者55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3例,女性22例,年龄17~82岁,28例为肺内孤立肿块,其余为2~3个肿块,肿块大小0.6~11.0cm,所有患者均行肺部18F-FDG和18F-FLT PET/CT检查,分析18F-FDG和18F-FLT标准摄取值(SUV)与肺肿瘤患者的年龄、肿块大小及病理类型等相互关系和统计学意义.结果:18F-FDG和18F-FLT PET/CT的SUV与肺肿瘤患者的年龄、肿块大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18F-FDG PET/CT的SUV与患者的病理类型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18F-FLT PET/CT的SUV与患者的病理类型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肺肿瘤患者的肿块病理类型是影响18F-FLT PET/CT的SUV的重要因素,18F-FLT PET/CT的SUV在肺部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 血管内介入治疗急性肺栓塞疗效观察

    作者:邱怀明;陈敬华;闫小纺;曾晓华

    目的:研究经皮血管内介入治疗肺栓塞的临床价值.方法:21例临床疑诊病例,经多层螺旋CT或心脏彩超诊断为大面积或次大面积肺栓塞后,立即接受经皮肺动脉内导管碎栓及溶栓治疗.观察肺循环和临床症状改善情况.18例同时合并有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溶栓治疗后放置下腔静脉滤器.结果:20例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1例改善不明显.治疗前平均肺动脉压(36±5)mmHg、动脉血氧分压.(32±6)mmHg,溶栓治疗后分别为(20士3)mmHg、(66±4)mmHg,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急性大面积或次大面积肺栓塞安全、有效.

    关键词: 肺栓塞 血管内 介入
  • 超声测量肝癌大小与术后多预后因素相关分析

    作者:沈智勇;吴名凤;张亚力;季秀珍;夏淦林;吴云松

    目的:探索超声测量原发性肝癌的大小与预后的关系.方法:2007年1月~2009年12月在我院住院且行根治术的原发性肝癌44例.术前超声检查肿瘤部位,直径;血液检测AFP;肿瘤切除后病理测量肿瘤大小,进行病理分型、分级;与超声结果对比分析.随访患者的预后,记录每个患者手术后终生存时间.对超声肿瘤大小与生存时间进行直线回归分析.结果:超声检查肿瘤大小与手术后病理测量大小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5,P=0.0719);肿瘤大小与病理分级明显相关(x2=11.1414,P=0.0008),而与AFP无明显相关(x2=0.2832,P=0.5946),超声肿瘤直径与手术后的生存时间成负相关,建立直线回归方程:生存时间(y)=20.219-直径×1.503;对回归系数1.503检验有统计学意义:F =26.71,P<0.0001.结论:超声测量肝癌准确可靠,肿瘤大小与分级相关,与肿瘤切除后生存时间存在直线回归关系.

  • 64层CT手动和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在骨盆创伤中的对照研究

    作者:潘旭红;陈锋;唐小锋;崔程凯;隋旭蕾;冯佩佩

    目的:探讨64层CT手动管电流调节技术在骨盆外伤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对87例骨盆外伤患者采用64层CT进行手动和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两种方法扫描,由2名具有资质的影像医师采用双盲法分别对两种扫描方法所获取图像的图像质量、骨折显示情况及辐射剂量进行评价,详细记录所有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手动管电流调节技术对骨折线、盆部软组织、VR图像质量和MPR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4.00±0.00,2.72±0.44,4.00±0.00,4.00±0.00;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对骨折线、软组织、VR和MPR评分分别为4.00±0.00,3.72±0.44,4.00±0.00,4.00±0.00;两种扫描方法对软组织评分有统计学差异(t =9.06,P=0.00);②手动与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剂量加权指数CTDIVOL分别为9.05±1.59.15.50±2.74;手动较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降低约41.61%,具有统计学差异(t=17.91,P=0.00).结论:在骨盆外伤患者中,64层CT手动管电流调节技术能确保图像质量满足诊断需求,并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

  • 双源CT头颈动脉联合血管造影检查过程中的护理体会

    作者:王莉;黄葵红;刘理慧;黄倩;尚玉珍;王道萍

    目的:探讨头颈部联合CT动脉血管造影检查中护理配合的方法及其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行双源CT头颈动脉血管造影的患者资料,分析对比剂注射部位和注射方案与图像质量的关系.结果:本组90例患者的颅内动脉均显示良好,无1分病例,平均图像质量评分(2,45±0.23)分;颈部动脉平均图像质量评分为(2.23±0.37)分,7例1分病例.结论:对比剂的注射部位及注射方案的选择对头颈联合血管成像的图像质量有重要意义.

  • 64层螺旋CT脑动脉、混合脑动静脉和脑静脉血管成像—智能跟踪扫描减影技术

    作者:陈洪亮;曹跃勇;唐光才;刁显明;虞德明;张君海;林川;陈丽;梁旭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智能跟踪扫描减影技术在脑动脉、混合脑动静脉和脑静脉血管成像中的佳启动扫描阈值和价值.方法:在我院行减影脑血管成像患者共105例,按启动扫描阈值大小分为三组,A组(90HU),共36例;B组(80HU),共34例;C组(70HU).共35例.对整个头部平扫、增强动脉早期和静脉早期扫描获得未减影数据,将动、静脉早期数据减去平扫数据获得减影动脉期、减影混合动静脉期数据,静脉早期数据减去动脉早期数据获得减影静脉期数据.采用VR、MIP重建减影血管图像.根据血管图像质量分为四级并分别记分.结果:(1)三组患者血管密度减影动脉期动脉较静脉显著高,减影混合动静脉期动脉和静脉均较高,减影静脉期静脉较动脉显著高.减影动脉期、减影混合动静脉期和减影静脉期血管密度组间比较相似,但减影动脉期C组动脉密度低,减影混合动静脉期C组动脉密度高、静脉密度低,减影静脉期C组静脉密度高.(2)减影图像与未减影图像相比去除了动脉、静脉相互的及颅骨的干扰,对脑动、静脉解剖结构显示清楚.①减影动脉期三组脑动脉图像质量均无0分,有诊断价值的病例均占100%,C组较A、B组图像质量稍好;②减影混合动静脉期三组混合脑动静脉图像质量均无0分,有诊断价值的病例均占100%,B、C组较A组图像质量好,B、C组图像质量相似;③减影静脉期A组脑静脉图像质量有诊断价值的病例占69.5%,B组脑静脉图像质量有诊断价值的病例占88.3%,C组脑静脉图像质量有诊断价值的病例占100%,C组图像质量明显好于A、B组.结论:64层螺旋CT智能跟踪扫描减影技术能分别显示脑动静脉、混合脑动静脉和脑静脉,以动脉期启动扫描阈值70HU图像质量好,全部血管均有诊断价值,特别是对脑静脉的显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3.0T磁共振腮腺管水成像对腮腺疾病的临床应用

    作者:傅剑雄;吴晶涛;陈文新;王军;孙继全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水成像(MRS)对腮腺疾病导管显像的临床应用,结合手术及病理结果,评价其对腮腺疾病诊断与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对25例临床诊断腮腺疾病患者进行常规扫描后,利用IR-FSE序列进行腮腺导管成像,然后给患者含服VitC于3min后再次扫描,对获得图像按腮腺管及其分支显示效果进行分级及效果评价.结果:25例腮腺病变中,腮腺炎6例,腮腺脓肿1例,腮腺管结石4例,多形性腺瘤10例,腺淋巴瘤2例,T细胞淋巴瘤1例.粘液表皮样癌1例.MRS结果显示,11例非肿瘤性病变中,导管系统变形者8例,占72.7%;14例肿瘤性病变中,导管系统变形者12例,占85.7%.导管系统变形多以2级以上导管改变为主.结论:IR-FSE序列MR腮腺导管成像能较好显示腮腺管及其分支受压、扩张、移位、破坏等征象,对腮腺疾病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双源CT在主动脉瓣置换术前左心功能评价中的应用

    作者:包洪靖;巩武贤;牟晓飞;巩若箴

    目的:以磁共振成像(MRI)为金标准,用双源CT(DSCT)定量评价左心功能,探讨DSCT在主动脉瓣置换术前左心功能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临床诊断主动脉瓣病变欲行主动脉瓣置换术的患者21例,全部病例均行DSCT和MRI心功能分析检查.由有经验的2位放射科医生独立进行,结果以均数士标准差表示.两种仪器间测量值应用配对样本t检验及相关分析检验,同一仪器测量值的差异相互关系用组内相关系数描述,P <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DSCT和MRI两种方法测量的心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每搏输出量(SV)、左室射血分数(EF)相关性高,r值(EDV)=0.93,r值(ESV)=0.94,r值(SV)=0.89,r值(EF)=0.85.EDV均值:DSCT> MRI;ESV均值:DSCT> MRI;SV均值:DSCT> MRI; EF均值:DSCT> MRI.同一仪器三次测量值的差异相互关系(ICC值):MRI测量的EDV、ESV、SV、EF值的ICC值在0.8~1之间;DSCT测量的EDV、ESV、SV、EF值的ICC值在0.6~0.75之间.结论:DSCT在左心室收缩功能定量评价方面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并可在不增加放射剂量的前提下,一次DS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同时评估冠状动脉狭窄情况和左心室收缩功能,能够为临床主动脉瓣置换术前评估及制订手术方案提供更多重要的参考信息.

  • 原发性输尿管癌的MSCT诊断

    作者:张定;金舟;杨自勇;黎建蓉;丁华;白传书

    目的:探讨原发性输尿管癌的MS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6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输尿管癌患者的MSCT表现.所有病例进行MPR、CPR、部分病例加用VRT、MIP.结果:26例原发性输尿管癌CT平扫均表现为病变段输尿管壁增厚或结节状软组织密度影,MPR、CPR及VRT、MIP显示更清晰.增强扫描动脉期、静脉期病变持续强化,接近肾实质强化,延迟期强化程度减退,低于肾实质强化.病变以上输尿管不同程度扩张.结论:MSCT可准确显示输尿管癌的发生部位、病变形态、范围、病侧输尿管积水扩张和周围侵犯情况,增强扫描间接评价肾脏功能情况,为外科手术方案选择提供指导依据;MPR、CPR、VRT、MIP图像在显示病变全貌上具有显著优势.

  • 定量CT骨矿密度检测的临床应用(附2784例分析)

    作者:张旭峰;孙立优;陈艳妮;林培;徐山淡

    目的:通过本地区人群骨密度的临床观察,研究QCT骨矿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测定在临床中的应用,探讨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的诊断方法,旨在提高骨质疏松的防治水平.方法:使用德国SIEMENS SOMATOM AR nova QCT,对2003年8月~2011年5月骨密度检测人群进行列表、分类并分析.结果:2784例BMD测定,其中骨量减少816例,轻度骨质疏松521例,中度骨质疏松249例,重度骨质疏松70例.结论:QCT对骨质疏松(OP)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可对OP患者进行分类,对中老年人群中的OP患者防治方法的筛选以及对OP的治疗疗效监测有重要指导意义.QCT检测BMD对健康人群的骨钙含量有测定作用.QCT骨矿密度(BMD)测定骨骼矿物质含量具有临床应用前景和潜力.

  • 螺旋CT对急性胰腺炎诊断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志伟;陈建龙;樊水亮;钭伟峰

    目的:探讨螺旋CT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0例经临床确诊急性胰腺炎病例的CT影像学改变.结果:临床诊断水肿型胰腺炎52例;急性坏死型胰腺炎8例.CT检查表现为胰腺肿大46例,密度改变8例.胰周积液35例,并发假性囊肿5例,并发蜂窝织炎16例,并发脓肿2例,合并少量胸腔积液18例,两下肺炎症22例等影像学改变.结论:螺旋CT是诊断急性胰腺炎简便而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指导临床正确诊断及制订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 头孢菌素相关性胆囊假性结石的声像图特征分析

    作者:李金英;朱秀玲;王均;刘玉敏;轩爱军;苏静;唐魂

    目的:分析头孢菌素所致胆囊假性结石的声像图特征.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62例头孢菌素所致胆囊假性结石的患者进行扫查,观察结石形态、回声强度、后方声影及变换体位后结石移动和变形情况,停药后随访结石的变化,同时询问患者有无伴随症状.结果:62例患者中,胆囊沉积物4例(6.5%),泥沙样结石23例(37.1%),团块状结石35例(56.4%);大部分结石具有质地疏松、伴弱声影、移动缓慢和变形的特征.停药后所有结石均自行消失,以停药后l~2周内消失者多.62例患者中,仅5例(8.1%)出现临床症状.结论:应用头孢菌素后会产生胆囊假性结石.与一般胆囊结石相比,具有特征性的声像图表现,停药后短期内可恢复正常.临床及影像医生对此应有充分的认识,以免造成误诊、误治.

  • 压力导丝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处理中的意义

    作者:彭长农;王小庆;廖志勇;冼展超

    目的:评价压力导丝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处理中的意义.方法:62例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患者,分为冠状动脉血流储备指导治疗组(FFR组)及根据术者以往治疗经验指导治疗组(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支架置入例数及支架置入数量,同时观察两组患者1年内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上无明显差异,其中FFR组共有42处冠脉狭窄病变,有8例患者行冠脉介入术治疗,置入支架12枚.对照组共有56处冠脉狭窄病变,有15例患者行冠脉介入术治疗,置入支架26枚.差异有显著性(P<0 05).术后平均随访11.2月,两组MACE发生率(0% vs 0%,P>0,05)无显著差异.结论:在FFR指导下决定行冠脉介入术治疗是安全的.由FFR指导植入的支架数量显著减少,医疗费用也相应显著降低.

  • 腹膜后巨大脂肪肉瘤1例

    作者:陆伦;程红岩;龙行安;王雪雪

    患者 男,57岁.3月前无意中扪及中上腹包块,未予重视.入院前1周再次扪及包块,较之前明显增大且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中上腹疼痛,为进一步诊治,于2009年5月7日入院.体检:右上腹略隆,可触及一肿块,上与肝脏相连,下缘平脐,质地中等度硬,表面光滑,有轻压痛,无反跳痛.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异常.双肾ECT检查:右肾GFR明显降低,左肾正常.MRI检查:T1 WI示右侧腹腔可见大小约18cm×20cm以低信号为主形态不规则肿块影,边缘可见包膜,其内见高信号线样分隔(图1).L2WI脂肪抑制病灶以高信号为主,其内可见低信号线样分隔.

  • 良性淋巴上皮病变MRI诊断1例

    作者:王德广;刘光辉;刘作衡;刘秋月

    患者女性,58岁.自觉双侧上睑皮肤肿胀半年,以外侧明显,不伴有眼干、眼痛及眼部红肿,双眼视力正常,患者口干,舌尖麻木.触诊:双侧眼球突出,双侧泪腺区肿块质地较韧,可活动,边界清,无压痛,患者眼睑功能正常,泪点位置正常,泪道冲洗通畅.眼科初步诊断为泪腺脱垂,为进一步明确诊断行MRI检查.MRI表现为双侧泪腺明显肿大,呈等T1等T2信号,STIR为等信号,肿大泪腺向眶内外延伸,临近眶外壁骨质未见异常,双侧眼外肌形态信号未见异常,双侧眼球明显突出,双侧腮腺明显弥漫肿大.结合临床MRI考虑良性淋巴上皮病变,排除泪腺脱垂.后患者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明显好转.随访半年证实诊断.

  • 成人单发肝脏胆管错构瘤2例

    作者:陆伦;程红岩;龙行安;陈亚钟;徐勖

    例1患者,女.25岁.2006年9月自觉上腹部不适于外院CT检查示"肝内胆管囊性扩张或囊腺癌可能".于2006年9月13日为求进一步诊治入院.体检及实验室检查均无明显异常.MRI示:T1WI肝门部可见多发小囊状聚集呈簇状低信号影(图1).大小约6cm×7cm,边缘尚清楚,内见分隔.T2 WI呈多囊状迂曲极高信号影(图2).MRCP示肝内外胆管显示清楚.病灶与胆管无交通(图3).影像诊断:肝门区胆管囊样扩张,考虑胆系交通性海绵状扩张可能.

  • 高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伴肺转移1例

    作者:郑莎莎;卢洁;李坤成;梅其在;段云云;王雅杰

    患者女,38岁.主因"月经量增多3~4个月,伴头晕乏力"入院,查体:子宫如孕10周,质中,活动好,无压痛.B超:子宫内8.5cm×8.1cm×7.8cm肿块,回声不均匀,后壁见6.3cm×5.6cm等回声团.临床诊断子宫肌瘤合并感染,经抗炎治疗效果不佳,子宫渐增大.诊断性刮宫送检为破碎子宫内膜增殖期改变.

  • 女性巨大膀胱结石合并右肾错构瘤1例

    作者:王守玉;王蕾

    患者 女,57岁.临床症状:半年来尿频,尿急,尿流中断等泌尿系感染症状,且越来越重.体检:心肺正常,肝脾肋下未能触及到,下腹部膀胱区触之较硬,叩痛(+),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及RBC均无明显异常,尿隐血试验:++.尿WBC+++.CT所见:膀胱区见巨大类圆形高密度影,大小约10.4cm×8.5cm×9.8cm,CT值约1100HU,调整窗宽,窗位,见结石有分层征象,呈年轮样"同心圆"征,边缘光滑清晰(图1.2).MPR冠状面显示两侧输尿管轻度扩张,两肾积水成于膀胱内,一般情况下,营养状况差,动物蛋白摄入过少时,容易形成膀胱结石[1],巨大膀胱结石多以膀胱小结石(血肿或异物)为核心,经过多年的钙质沉淀和反复膀胱炎症刺激形成.目前,肾错构瘤与巨大膀胱结石是否有因果关系还不完全清楚,须进一步研究.继发性结石是由于上方尿路结石下降而成,该病多发生于男性,尤其10岁以下儿童和老年人,文献报道与男性尿道长和患前列腺增生肥大有关,慢性尿潴留及膀胱感染是结石形成的主要原因[2].

  • 原发性腹膜后黏液性囊腺瘤MRI诊断1例

    作者:王德广;刘光辉;刚宪祯

    患者女性,48岁.自觉近一年来体重增加,9天前彩超查体发现右肾下极内侧见一囊性肿物,大小约120mm×109mm×126mm.形态规则,边界清,内透声差,见不规则低回声物及多发分隔;肾窦回声未见明显分离.CDFI: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诊断为右肾囊性占位,平素偶有右腹部轻微胀痛不适,无尿频、尿急、尿痛,无内服血尿.来行任何治疗.现为求明确诊治来我院,行磁共振检查.

  •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伴肠扭转合并马蹄肾1例

    作者:徐长明;陈瑞科;杨铎

    患者女,24岁.无明显诱因出现恶心、呕吐2月余,加重2周为主诉入院.体检:发育正常,营养中等,自主体位,神志清,精神差;心肺听诊无异常,腹胀,肝脾肋下未触及,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实验室检查:WBC 12.9×109/L,RBC 3.89×1012/L,电解质:k+3.73mmol/L,Na+127.6mmol/L,Cl-89.4mmol/L,Ca2+ 2.7mmol /L.

  • 颈内静脉严重狭窄并横窦血栓形成1例

    作者:张跃其;李彦芬;孙钦建;张镛

    患者女性.33岁.因右侧肢体活动不灵5月入院.患者5月前因受凉出现头痛、头晕,自服药物后症状好转.2天后出现右侧肢体无力并跌倒,无法言语,在当地某医院行脑CT示腔隙性脑梗死,以上呼吸道感染给予左氧氟沙星静点,输液过程中出现频繁呕吐,非喷射性.后转入当地人民医院,行颅脑MRA示左侧大脑中动脉局部中断(图1)、脑梗死(图2).以急性脑梗死入院治疗.住院半月症状好转.复查MRA示左侧大脑中动脉再通.MRI表现符合梗死后出血特征(图3).

  • 三维超声诊断胃畸胎瘤1例

    作者:夏运凯;徐肖芹

    患者女,64岁.因胃部不适,消化不良体检.查体腹正中可扪及5 0cm×6.0cm包块,活动度良好,无压痛.体温36.8℃.上消化道钡餐检查诊为慢性胃炎,胃动力低.血尿常规检查未见异常.超声检查所见:常规肝胆脾检查未见异常.于肝左叶左后方可探及8.0cm×3.9cm椭圆形无回声,边界清楚,内部回声不均匀,以囊性为主,后古可见声影(图1).三维扫描后成像可见形态规则的囊性包块内有小块状强回声,边界清楚(图2).超声提示腹腔内囊性占位(畸胎瘤可能大).随访患者1年后突发腹痛急诊入院手术后病理诊断胃壁良性畸胎瘤扭转.

    关键词: 三维超声 胃畸胎瘤
  • 隔室手动推注分时段摄片行子宫输卵管X线造影的临床分析

    作者:邓勇;杨春梅;郝天宇

    输卵管病变是导致女性不孕的主要病因,占女性不孕病因的30%~40%,输卵管病变的检查方法很多,目前常用的有输卵管通液(气)检查、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及选择性输卵管插管造影再通术、腹腔镜下输卵管通液检查等.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是辅助生殖技术过程中普遍开展的检查,对患者病情估计和适用辅助生殖技术起到重要的作用[1~3].我们通过隔室手动推注对比剂并分时段摄片,能详细的对子宫输卵管具体病变的部位及输卵管生理功能进行诊断.

    关键词: 子宫 输卵管 X线诊断
  •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样瘤的影像诊断

    作者:白民学;宋淮;杨文杰;陈清亮;贾永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样瘤(IPMT)是胰腺较为少见的肿瘤,由胰腺导管内产生黏液的上皮细胞呈乳头状增殖形成的肿瘤,约占胰腺肿瘤的1%~2%.由于该肿瘤常常表现为胰腺炎症状,而且影像学检查多数仅表现为胰腺主导管扩张,因此临床上容易被忽视或误诊[1~3].随着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的进步及诊断水平的提高,近年来逐渐被认识.本文收集了4家医院资料完整经病理证实IPMT病例19例,通过总结影像学表现,并结合复习文献,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进一步认识.

  • 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作者:高永广

    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由其开口异常及畸形走行,可引发急性猝死,为了能够及时合理的行临床干预,本文简要介绍了冠状动脉异位起源分类、影像学检查方法、与临床的相关性、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及多层CT对其诊断价值等方面做一综述.

  • 孤立性肺结节CT灌注成像技术研究现状与进展

    作者:张海涛;舒圣捷;LIU Bai-lu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multi-slice spiral CT perfusion imaging,CTPI)对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udules,SPN)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已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CTPI既能提供结节的形态学信息又能提供结节内部血流参数及强化的时间-密度曲线等多种生理学信息,是一种功能成像,目前研究揭示其在SPN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着重综述CTPI鉴别SPN的研究进展.

  • CT对比剂血管外渗发生机制的讨论及防治措施

    作者:刘浩蒂

    对比剂外渗是进行CT增强扫描的重要不良反应之一.由于CT增强扫描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外渗的发生率也有上升趋势.对比剂外渗常常导致组织坏死而影响肢体的形态及功能,大量的对比剂外渗甚至会引发骨筋膜室综合症,造成肢体的不可逆损伤.本文将通过分析对比剂外渗的发生机制及发生影响因素来探讨其防治措施,进一步引起临床对于对比剂外渗的重视及降低其发生率.

  • 乳腺肿瘤的影像学诊断现状

    作者:朱庆庆;许亮;BAO Ling-yun

    影像学检查对乳腺肿瘤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X线摄影及超声检查是目前乳腺影像学检查的主要手段.被认为是黄金组合.CT、磁共振成像、正电子发射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等一些检查被定为进一步的补充检查手段.对缺乏影像特征的微小病灶可行活检定性.综合影像学检查方法将成为今后乳腺肿瘤影像诊断的主要发展趋向.

医学影像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