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大龄儿童肠旋转不良伴中肠扭转的螺旋CT检查结果分析

    作者:林志旭;丁增兴

    目的 分析大龄儿童肠旋转不良伴中肠扭转的螺旋CT检查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医院进行治疗的肠旋转不良伴中肠扭转大龄儿童患者10例,均经由螺旋CT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 10例显示均为肠系膜及临近部位出现动脉根部相互盘绕情况,组织团块呈螺旋状排列,肠系膜动静脉均出现位置异常情况,位于螺旋团块中央,其中6例行加强CT平扫,结果显示肠系膜血管出现“换位征”;3例经空气灌肠、腹部超声及加强CT平扫,排除肠道叠,确诊肠旋转不良伴中肠扭转.结论 螺旋CT在大龄儿童肠旋转不良伴中肠扭转诊断中可清晰反映肠扭转及肠旋转不良的诸多表现.

  • 159例新生儿胃肠道畸形的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蒋燕燕;厉加珍

    胃肠道畸形是新生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中常见的畸形[1]。新生儿胃肠道畸形虽疾病类型复杂多样和临床表现各异,但以腹胀、呕吐为主要临床表现。涉及到的胃肠道畸形包括胃壁肌缺损、胃扭转、肥厚性幽门狭窄、十二指肠梗阻(肠旋转不良、环状胰腺、十二指肠隔膜等)、肠闭锁、肠狭窄、胎粪性腹膜炎、胎粪塞、巨结肠、直肠肛管畸形等疾病。本文对159例确诊为新生儿胃肠道畸形的患儿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总结新生儿胃肠道畸形患儿的共性护理,旨在提高新生儿先天性胃肠道畸形的护理水平。我院自2005年01月~2010年12月共收治此类患儿159例,现报道如下。

  • 成人肠旋转不良CT诊断临床效果评价

    作者:蒋莹

    目的:分析探讨成人肠旋转不良应用CT检查对临床诊断的效果及意义.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例应用手术病理证实的肠旋转不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通过CT诊断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通过CT检查,12例患者中有9例存在肠系膜根部漩涡征;5例患者的十二指肠上动脉和静脉出现换位征;有5例患者肠系膜下静脉发生旋转直至右下腹部,并可见患者的十二指肠以及空肠上段在右上腹部.结论:应用CT检查能够较好地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判断,其中换位征与漩涡征是肠旋转不良的重要CT表现,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意义.

  • 腹腔镜治疗肠旋转不良13例

    作者:杜永春;李炳;陈为兵;王寿青

    目的 探讨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临床特点,诊断和腹腔镜手术的优点.方法 对2010年1月-2011年5月,我院完成腹腔镜辅助下的LADD'S手术1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临床表现随年龄而异,大多数发生在新生儿期,且以男性为多.主要临床表现为肠梗阻,本组采用腹腔镜辅助下的LADD'S手术,其中三例中转开腹.合并其它畸形2例,占15.4%.治愈13例(100%).结论 腹腔镜治疗肠旋转不良效果好,主要依据病史和X线影像学检查,漏诊和误诊的主要原因是认识不足,早期准确诊断和手术治疗将提高治愈率.

    关键词: 腹腔镜 肠旋转不良
  • 肠旋转不良左位升结肠合并阑尾炎性包块一例

    作者:王素雅;高剑波;王博

    患者男,66 岁. 因"左下腹部疼痛1 周,加重1 d",于2017年3月21日入院. 患者就诊前1周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下腹疼痛,排尿后疼痛明显,加重1 d,不伴发热、恶心、呕吐等. 入院体格检查:左下腹部压痛,可触及左下腹腔内近髂窝处直径约6 cm包块,活动度差,压痛明显,余未见明显异常. 血常规:白细胞升高(10. 2 × 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正常(0. 69),淋巴细胞比例降低(0. 16).

  • 高频彩超诊断肠旋转不良1例

    作者:应卫华

    患儿男,4 d.因呕吐黄绿色胃内容物并逐渐加重入院,临床医师考虑为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患儿餐后进行高频彩超检查,发现幽门部胃壁单层厚度约1.8 mm,幽门管可开放,顺十二指肠球部及降部管腔呈持续充盈状,宽处约6 mm,下端内径缩窄,肠系膜呈螺旋型结构,肠系膜上动脉位于肠系膜上静脉右侧,呈顺时针旋转,肠系膜上静脉属支内径增宽,约2.5 mm,近心端内径缩窄,彩色血流显示近心端呈花色血流,频谱多普勒测及高速血流,Vmax:89.4 cm/s,肠系膜上动脉彩色血流信号分布尚可,十二指肠远端跨越肠系膜上动脉呈顺时针旋转,其内未见明显内容物.超声诊断:上腹部包块(考虑肠旋转不良).其后经手术证实.

  • 肠旋转不良合并肠扭转的超声表现和诊断意义

    作者:刘大铭;邓力军;黄丽萍;苏畅;陈艳春

    目的:探讨肠旋转不良合并肠扭转的超声表现和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临床确诊肠扭转患者的超声图像等资料.结果:7例超声检查均清晰显示肠系膜上静脉(SMV)和肠系膜上动脉(SMA),6例SMV位于SMA左侧(换位征),1例SMV位于SMA前方(前/后位置异常);7例病例中6例显示"漩涡征".结论:超声图像发现SMV和SMA的换位征和前/后位置异常以及漩涡征可以诊断肠扭转.

  • 肠旋转不良的治疗及教训分析

    作者:吴文华;谭建中;丘禹洪;王恩礼;林启发

    目的报告我院手术治疗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经验及教训.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7~2000年诊断及治疗17例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临床经过.结果男10例,女7例,年龄从生后第1天~7岁(平均年龄10个月),均作Ladd′s手术.其中新生儿10例,同时并有肠闭锁、膈疝、胃大弯破裂、胃穿孔、肠扭转各1例,环形胰腺2例,其中1例胃大弯破裂并环形胰腺及肠旋转不良.本组5例需再次手术,原因为忽略性环胰、十二指肠索带松解不充分等.无1例死亡.15例获得远期随访,时间为3~13a,平均7a.结论对先天性肠旋转不良以及可能并发的畸形有充分认识和了解,避免误诊,以及手术中作出妥善处理,是避免再次手术的关键.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儿童先天性肠旋转不良

    作者:杨春江;王荞;唐毅;郑鹤琳;范晓;汪朝霞;陈镜宇

    目的 通过与上消化道钡餐(UGI)结果进行对比,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对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诊断敏感度.方法 临床疑诊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患儿138例,将其CDUS与UGI结果进行比较,并结合34例手术结果,分析CDUS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138例拟诊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患儿中,UGI诊断39例.以UGI为标准,CDUS对“漩涡征”的敏感度为84.62%(33/39),特异度为96.97%(96/99),准确率为93.48%(129/138),假阳性率为3.03%(3/99),假阴性率为15.38%(6/39).CDUS与UGI诊断先天性小儿肠旋转不良的一致性较高(Kappa=0.84,P<0.01).结论CDUS能够敏感且较准确地诊断合并肠扭转的肠旋转不良,可作为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筛查手段.

  • 多脾综合征1例

    作者:张利;杨桂芳

    患者女,54岁,右上腹不适2月余,腹部查体无阳性体征。B超所见:脂肪肝、脾区多发结节样占位病变,其内血流丰富。诊断:脾区多发占位病变。CT检查:肝实质密度减低,CT值37.9HU,脾区见多个大小不等的结节影,大为4.2cm×4.0cm,小为1.2cm×1.2cm,密度均匀一致,边缘光滑清晰,增强后与正常脾脏密度和增强方式一致。胰腺短小,胰体尾缺如,下腔静脉肝段缺如。下腔静脉与奇静脉于右肾区上方连接,右侧膈角内见扩张奇静脉影(图1,2)。诊断:多脾综合征、脂肪肝。  讨论 多脾综合征是一种极少见的先天性多系统畸形综合征,国内报道较少。Baillie在1788年报道第1例。多脾综合征特点为多个大小不等的脾脏,数目从2~16个不等,通常为右侧,偶尔双侧,本例为左侧,约半数伴有先天性心脏病(房室间隔缺损等)及双肺两叶畸形,65%伴有下腔静脉肝段缺如,伴奇静脉连接,57%伴腹部内脏异位,如对称肝,右侧胃,肠旋转不良,胆囊中位或缺如,短胰畸形。本征死亡率低。1岁以内死亡为50~60%,多脾综合征的生存期主要决定于是否有先天性心脏病畸形及其严重程度。本例虽有多种腹部畸形,但无先天性心脏畸形,故无明显临床症状。

  • 人胚发育异常致肠旋转不良的血管影像解剖学研究

    作者:刘慧明;陈忠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congenital malrotation of the intestine, CMI)指胚胎发育过程中胚胎中肠以肠系膜上动脉为轴心旋转异常时出现的肠道解剖位置的畸形,是成人急性或慢性肠梗阻的原因之一.X线钡餐检查只能显示肠腔的梗阻部位, 而CT血管造影术(CT angiography, CTA)可显示肠系膜动脉发育情况.

  • 小儿肠旋转不良的超声诊断

    作者:何瑾;何彧;蒋国平;叶菁菁;赵镭;彭学慧;杨秀珍

    目的:探讨小儿肠旋转不良的超声表现.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证实为肠旋转不良的超声资料.观察肠系膜上动脉与肠系膜上静脉的位置关系.结果:17例根据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上静脉的位置关系异常超声诊断为肠旋转不良伴中肠扭转,2例诊断为混杂性肿块,1例超声阴性.结论:超声检查可根据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上静脉的位置改变诊断肠旋转不良,"旋窝征"有助于伴发中肠扭转的诊断.

  • 超声对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并中肠扭转的诊断价值

    作者:武凯

    目的:探讨超声对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并中肠扭转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42例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将超声诊断结果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2例中,36例合并中肠扭转(85.7%).超声诊断肠旋转不良34例(均合并中肠扭转),敏感度94.4%(34/36);漏诊8例;6例未合并中肠扭转的患儿超声未检出.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通过显示肠系膜上动脉与肠系膜上静脉的位置关系,以及中上腹部螺旋状的软组织团块影对该病作出明确诊断,可作为术前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但对不合并中肠扭转的肠旋转不良患儿,超声诊断能力有限,需结合X线造影等其他检查协助诊断.

  • 婴儿肠旋转不良47例诊治分析

    作者:裘宇辉;汪晨;楼毅;王爱和

    婴儿肠旋转不良是指胚胎期肠管以肠系膜上动脉为轴心的旋转运动发生障碍,导致肠管位置发生变异及肠系膜附着不全,易引起肠梗阻的一种先天性疾病。其发病率高,多伴有不完全性肠梗阻,是新生儿常见急腹症之一,加之临床表现不一及复杂的病理生理基础,往往诊治耗时导致病情加重[1]。本研究对杭州市儿童医院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婴儿肠旋转不良47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

  •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新生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比较研究

    作者:许光;周崇高;夏仁鹏;赵凡;马体栋;王海阳;邹婵娟;李碧香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新生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手术治疗200例新生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临床资料.2012年11月~2015年12月98例行腹腔镜手术(腹腔镜组),2011年1月~2012年10月102例行开腹手术(开腹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后开奶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和治愈率等.结果 腹腔镜组3例因肠系膜血管损伤中转开腹止血.腹腔镜组手术时间(58.2±19.2)min,明显长于开腹组(45.0±9.0)min(t=6.049,P=0.000),但术后开奶时间(2.3±0.8)d,明显早于开腹组(4.2±1.2)d(t=-12.571,P=0.000),住院时间(11.2±2.1)d,明显短于开腹组(13.7±2.7)d(t=-7.200,P=0.000).2组术后切口裂开[0 vs.4.9%(5/102),Fisher精确检验,P=0.060]、切口疝[0 vs.3.9%(4/102),Fisher精确检验,P=0.122]、肠扭转复发[2.0%(2/98)vs.1.0%(1/102),χ2=0.001,P=0.972]、粘连性肠梗阻[7.1%(7/98)vs.7.8%(8/102),χ2=0.035,P=0.851]、阑尾残端漏[1.0%(1/98)vs.1.0%(1/102),χ2=0.001,P=0.977]、再手术[7.1%(7/98)vs.5.9%(6/102),χ2=0.131,P=0.718]和治愈率[100.0%(98/98)vs.99.0%(101/102),Fisher精确检验,P=1.000]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新生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切口小、美观,术后恢复快,但术中要警惕损伤肠系膜血管和肠管.

  • 腹腔镜Ladd手术治疗肠旋转不良的探讨

    作者:谷奇;李龙;董宁;李旭;明安晓;刁美;张金山;张霆

    目的 探讨腹腔镜Ladd手术治疗肠旋转不良的手术效果. 方法 2008年8月~ 2012年8月,行腹腔镜Ladd手术8例,年龄1个月~3岁,平均1.6岁.经脐、右上腹和右中腹置入3个5 mm trocar,将回盲部肠管推向左侧腹,寻找并确定Ladd韧带电钩离断,充分游离十二指肠解除压迫.自近端空肠逐步向远端小肠探查,并使扭转肠管复位.从回盲部向肠系膜根部切开肠系膜前叶的脏层腹膜,将十二指肠顺脊柱右侧下行,小肠置于腹腔右侧,结肠置于腹腔左侧.腹腔镜下或经脐部trocar提出阑尾切除. 结果 8例均经腹腔镜探查证实为肠旋转不良,其中5例合并中肠顺时针扭转.均在腹腔镜下予以复位并顺利完成Ladd手术,手术时间60~ 150 min,平均100 min,术中出血<10 ml.1例探查过程中发现合并空肠异位胰腺,经扩大脐部戳孔后提出腹外切除.术后留置胃管1~3d,拔出后恢复饮食,无手术并发症.术后住院4~6d.随访2个月~2年,平均15个月,其中5例>12个月.患儿生长发育良好,无不适症状. 结论 腹腔镜Ladd手术治疗肠旋转不良疗效确切,具有创伤小、进食早、恢复快等优点.

    关键词: 肠旋转不良 腹腔镜
  • 腹腔镜手术治疗十二指肠旁疝合并肠旋转不良

    作者:徐伟立;李索林;仲智勇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适应证逐渐扩大.我院2006年3月在腹腔镜下成功治疗左侧十二指肠旁疝合并肠旋转不良1例,报道如下.

  • 成人肠旋转不良、胰腺体尾缺如合并下段胆管癌手术治疗一例

    作者:易滨;姜小清;张柏和

    患者女,58岁.因黄疸1个月入院.患者2000年12月底尿色偏黄,伴厌油、腹胀、低热,近1周黄疸逐渐加重,伴陶土样便.MRI提示肝内外胆管扩张、胆总管下段梗阻、胰腺反位可能.查体:皮肤、巩膜黄染,脾脏位于左中腹,质中.

  • 迟发性小儿肠旋转不良的诊治体会

    作者:张可仞;贾慧敏;王维林

    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本组17例中男15例,女2例;年龄1~11岁,平均年龄5.4岁.2. 临床表现:①急性肠梗阻7例,症状出现<7 d,表现为阵发性腹痛伴呕吐.其中误诊为急性阑尾炎1例,1例为上消化道梗阻手术,1例以急性腹膜炎, 4例术前诊断为肠旋转不良.7例伴中肠扭转,平均扭转660°.②伴有呕吐的慢性腹痛3例,腹痛时间分别为20d、3个月、8个月.

  • 成人先天性中肠旋转不良治疗诊治体会

    作者:陈流华;郑朝旭;余俊峰;吴志棉;谭敏

    目的 探讨成人中肠旋转不良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我院2003年至2007年收治的6例成人中肠旋转不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报道,就该病特点及诊治经验进行探讨.结果 3例外科收治患者中2例在消化道造影明确诊断后行Ladd's手术,1例急诊手术行Ladd's粘连带松解、肠扭转复位,3例内科收治患者经消化道造影或胶囊胃镜检查后明确诊断,保守治疗后出院.结论 成人中肠旋转不良是一种较为少见的疾病,当遇到无法解释的反复腹痛、腹胀、呕吐及肠梗阻时,应考虑本病可能,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Ladd's手术是标准治疗方法.

178 条记录 1/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