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医学影像学杂志

医学影像学

医学影像学杂志

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 의학영상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山东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山东医学影像学研究会;山东医学影像学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1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9011
  • 国内刊号: 37-1426/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4-13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医学影像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武乐斌;赵斌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

    作者:杨丽;周茂义;张立峰;李丽新;赵兴圣;岳奎涛;邵伟光;刘静;杨春波

    目的:探讨64层探测器CT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16例临床拟诊冠心病者行64层CTCA检查,采用多种重建方法对原始数据进行重建,观察64层CT对冠状动脉的显示能力、起源、冠脉内斑块性质及管腔狭窄程度,分析影响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因素,并对桥血管和支架通畅性进行观察.结果:左冠状动脉主干及前降支重建的佳时相为75%R-R时相,左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为65% R-R时相.以75%的相位窗重建得到容积再现的图像为佳.64层CTCA对冠状动脉1~3级分支和部分4级分支显示清晰,对变异血管及心肌显示较佳;对冠状动脉内斑块、冠脉狭窄显示较佳;对桥血管及支架通畅和有无再狭窄显示良好.结论:64层探测器CTCA可作为冠心病、壁冠状动脉、血管变异及心肌病变的筛选手段及对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后复查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胃淋巴瘤的多层螺旋CT诊断

    作者:徐宏刚;陈阿梅;江新青

    目的:探讨胃淋巴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胃淋巴瘤的多层螺旋CT资料.结果:16例均为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胃淋巴瘤CT 表现可分为三种类型: 胃壁弥漫增厚型13例(81.2%), 节段增厚型2例(12.5%), 肿块型1例(6.3%);平均壁厚3.3cm(0.6~6.8cm).胃淋巴瘤平扫密度基本均匀,增强扫描可见轻至中度强化.结论:胃淋巴瘤的MSCT 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有助于诊断.

  • 膝关节低场MRI佳检查方法的回顾分析

    作者:孟广君

    目的:探讨膝关节低场磁共振的佳检查方法.方法:在76例77个膝关节MRI检查中,冠状面图像的第一定位线是在横断面图像上内、外侧髁后缘连线的平行线;第二定位线是在矢状面图像上以胫骨髁间隆起的上缘为中心做股骨-胫骨长轴的平行线.矢状面图像的第一定位线是在冠状面图像上内、外侧半月板中心连线的垂线向外上内下倾斜,第二定位线是在横断面上内、外侧髁后缘连线的垂线向内前外后倾斜.结果:冠状面显示半月板、侧副韧带佳,矢状面显示半月板、交叉韧带佳,矢状面第一定位线平均倾斜角度(±s)为6.9°±1.3°,第二定位线倾斜角度平均为5.8°±1.4°.结论:在做膝关节MRI检查时,矢状面扫描双定位线的角度和方向要做适当调整,以便清晰显示前交叉韧带.

  • MSCT对药物性肺损害的诊断价值

    作者:MING Lu-min;明路民;闫呈新;于富华;陈松果;于台飞

    目的:通过对照分析药物性肺损害的CT表现与病理改变,探讨CT尤其是HRCT对本病的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诊断明确的13例药物性肺损害的肺部CT或HRCT表现,确认临床用药史并与病理结果对照.本组男9例,女4例.年龄22~72岁;平均年龄59.1岁.结果:本组药物性肺损害CT表现为间质性肺炎3例、间质性纤维化4例、嗜酸性粒细胞肺炎1例、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2例、肺梗死1例、急性肺水肿1例、过敏性肺炎1例.结论:①药物性肺损害的影像表现是非特异性的;②CT尤其是HRCT可以清楚的显示肺损害的病理改变,并能追踪观察病变的发展变化,对临床制定或修改治疗方案有重要的提示或指导意义.

  • 多层螺旋CT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朱应礼;徐益明;崔秋梅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56例临床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骶髂关节多层螺旋CT检查,观察骶髂关节病变的CT表现及影像学特征.结果: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多层螺旋CT表现特征为病变主要累及骶髂关节的髂骨侧,表现为关节软骨钙化、关节面毛糙、骨性关节面下多发小囊状骨质吸收、破坏伴不同程度骨质增生硬化,骶髂关节间隙狭窄、消失、关节骨性融合及骶髂韧带钙化等.结论:多层螺旋CT对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螺旋CT MPR重建在诊断茎突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林达;邱乾德;许加俊;余捷

    目的:探讨螺旋CT MPR重建技术在诊断茎突综合征(SP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疑似茎突综合征患者进行螺旋CT薄层扫描并通过MPR法及VRT或SSD法重建并测量其长度及角度,利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茎突长度>30mm者54侧(56.2%),茎突向内偏斜角>25°者42侧(43.8%),向前偏斜角>25°者35侧(36.4%),茎突舌骨韧带骨化9侧.结论:茎突过长、角度异常及茎突舌骨韧带骨化是诊断SPS的重要依据,螺旋CT MPR重建可为诊断SPS首选的辅助检查.

  • 不同检查方法对半月板损伤诊断价值的评价

    作者:王文广;轩爱军;杨志永;陈为国;胡颖杰;张长庚

    目的:评价不同检查方法对半月板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怀疑半月板损伤而全部经过物理检查、B超、MRI平扫、MRI直接法膝关节造影四项方法检查的30例膝关节镜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物理检查、B超、MRI平扫、MRI直接法膝关节造影对半月板损伤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60%、73%、83%、96.7%;敏感性分别为:70%、83%、96.7%、96.7%;特异性分别为:29%、29%、60%、100%.结论:物理检查是进行其他检查的基础,对于B超、MRI平扫不能明确诊断的病例,MRI直接法膝关节造影是非常有效的进一步检查手段.

  •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对重度妊高征患者左心功能的研究

    作者:王心宇;姜凯辉;王艳艳;穆丹梅

    目的: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quantitative tissue velocity imaging,QTVI)检测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左心功能.方法:应用QTVI技术测量30例重度妊高征患者和60例正常孕妇二尖瓣环六个部位的收缩期(Vs)、舒张早期(Ve)、舒张晚期(Va)室壁运动峰值速度并分别计算平均值(MVs、MVe、MVa).结果:①重度妊高征组二尖瓣环前间隔、左室前壁的Sm及除后间隔外各位点的Em值明显高于对照组;②重度妊高征组二尖瓣环各位点组织速度平均值MSm、MEm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重度妊高征患者因为心肌小动脉的损害,导致左心功能不同程度减低.

  • 腹膜后与肠系膜囊性病变的CT诊断

    作者:于小平

    目的:探讨腹膜后与肠系膜囊性肿块(RMCM)的CT表现及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良性肿瘤、13例恶性肿瘤和46例非肿瘤病变的CT资料.结果:共有34个"无"壁型、55个均匀薄壁型、6个薄壁结节型和18个不均匀厚壁型囊性病灶.单房84个,多房29个.肿瘤大径平均为8.5cm.多数良性病变呈圆形或类圆形、边界清晰、壁薄而均匀.恶性肿瘤通常壁厚而不均匀、边界不清楚.结论:RMCM病理类型多样,CT在肿瘤定位、明确范围与良恶性鉴别上有较大价值,但明确其组织来源上尚有一定困难.

  • 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的多层CT表现

    作者:王钦习;张雪辉;孙屹岩

    目的:探讨CT诊断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的多排CT表现.方法:对12例病理证实的非功能胰岛细胞瘤的CT平扫及增强图像进行分析.结果:12例患者检出13个病灶.11个为实性病灶,2例为囊性,动脉期,7个病灶明显强化,3例轻度强化,1例与正常胰腺强化程度相似.门静脉期, 4例为明显强化,7例位轻度强化. 2例病灶始终为低密度.结论:多排CT 对于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的病灶检出及分期有很要得价值,可为手术提供重要的信息.

  • 超声引导下对胸膜及肺周部位病变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

    作者:郑春梅;黄雪兰;王薇;卢晓潇;曹霞;杨欣;潘宁;张大娟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对胸膜及肺周部位病变诊断的准确性与安全性,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1例胸膜及肺周部位病变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进行细胞学及组织学检查初步诊断,并与手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对照.结果:本组21例患者,其中30例获得了足够的敏感的细胞及组织学资料,穿刺成功率96.8%(30/31),诊断符合率100%,所有患者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对胸膜及肺周部位病变的诊断准确性高,尤其对常规方法诊断困难的部分疾病诊断价值较大.

  • 16层螺旋CT在结肠癌性肠梗阻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作者:陈阿梅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在结肠癌性肠梗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4例结肠癌性肠梗阻的CT表现,并与临床手术及病理结果对照.结果:MSCT对引起梗阻的肿瘤定位、定性准确率分别为100%、97%,对其TNM分期的准确率为 69.7%、78.8%、100%,对其浆膜外侵犯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7.8%、33.3%,对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0.9%、75%.结论:MSCT对引起肠梗阻的结肠癌的定位、定性准确性高,对结肠癌TNM分期判断准确性高,对评估肿瘤的可切除性及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 CT定位下肺大泡减容术前后的CT肺功能分析

    作者:叶彩儿;叶民;董丽卿;余苔痕

    目的:研究定量CT肺功能对肺大泡减容术前及术后的肺功能评估.方法:18例肺大泡病例进行CT定位下肺大泡减容术,分别在术前、术后1个月及6个月行CT扫描,利用CT肺功能定量分析软件分析图像数据并得出相应CT肺功能参数值:CT值、像素指数(PI,分为-1024~-980,-980~-910,-910~-800,-800~-700,>-700五区)、容积,比较各组参数的差异.结果:①CT肺定量能检出介入术前肺大泡病灶的大小、数目及位置,并能顺利地用Volume软件测出欲减容的肺大泡容积;②CT肺功能术后与术前比较,肺总容积、PI-1024~-980明显减少,平均CT值、PI-910~-800明显增加(P<0.01).结论:CT定位下肺大泡减容术是治疗肺大泡的途径之一,定量CT肺功能可对肺大泡减容术前及术后的肺功能进行评估.

  •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大脑中动脉瘤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

    作者:王祁;陈文华;邢伟;彭亚;邱建国;张敏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对大脑中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47例患者的50个大脑中动脉瘤纳入本研究,全部患者行16层螺旋CTA检查.CTA技术扫描和重建参数:120kV、250mAs、准直0.75mm、重建层厚0.75mm和间隔0.4mm.运用大密度投影和容积再现技术,神经放射医师评价动脉瘤的形态、大小和位置,以及动脉瘤与周围颅骨及血管的三维空间关系.结果:有22个动脉瘤基本上根据CTA的结果行外科夹闭,术中依据CTA提供的信息顺利找到动脉瘤,并成功夹闭了这些动脉瘤,术中所见与CTA所提供的图像非常吻合.另外28动脉瘤行介入栓塞治疗,CTA图像清晰显示动脉瘤的形态、大小、位置,载瘤动脉和瘤颈体比,辅助确定投射角度和是否需要支架植入.结论:16层螺旋CTA在大脑中动脉瘤诊断方面有很高的准确性,可以作为大脑中动脉瘤诊断的首选影像检查,并在指导其治疗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16层CT血管造影对脑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

    作者:郑海军;周海军;曹勇军;罗学军

    目的:探讨16层CT血管造影(16SCTA)对脑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37例脑血管病变行16SCTA检查,应用容积重建(VR)和大密度投影(MIP)重建,结合多平面重建(MPR)对脑血管显示情况进行评价,并将结果与DSA和/或手术结果比较.结果:37例中诊断出颅内动脉瘤32例,脑血管畸形5例.16SCTA的VR、MIP图像对脑血管主干及1~3级分支的显示率为100%,清晰显示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与周围血管和颅骨的关系,对脑血管畸形能清晰显示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结论:16SCTA具有无创、快捷、安全、准确性高的特点,可作为脑血管病变首选而有效的检查方法.

  • 3T磁共振头部扩散加权像中3种不同b值对比研究

    作者:刘建新;邓刚;尹晓明;祖德贵

    目的:探讨3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参数中适用于急性脑梗塞诊断的扩散敏感系数(b值).方法:对20例发病时间在3天以内,临床高度怀疑为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常规MRI和3种扩散敏感系数(b值)的DWI成像,测量图像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以及病变区与健侧对称区信号强度比并进行统计比较.结果:与b值为1000s/mm2相比,b值为2000s/mm2和3000s/mm2时SNR分别下降15.66%和28.30%,CNR下降9.57%和11.08%,差别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3种b值DWI中病变区与健侧对称区信号强度比值分别为1.76,2.24和2.6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b值ADC图像中病变区与健侧对称区信号强度比值分别为0.63,0.60和0.63,差别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T磁共振用于脑梗塞检查的扩散加权序列成像参数中,b值设置为2000s/mm2时,可增强病变显示能力,并且用病变区与健侧对称区ADC比值判断病变性质能沿用已有标准.

  • 原发性脑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学对照研究

    作者:黄斌;黄永杰

    目的:探讨原发性脑淋巴瘤的CT、MRI表现特征及病理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脑淋巴瘤的CT、MRI资料,并与病理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9例中4例为单发,5例多发,共有15个病灶,幕上13例,幕下2例,其中位于脑室旁深部白质的病灶7个,占46.6%,位于脑表面及灰白质交界区4个,占26.6%,位于小脑部2个,占13.3%.原发性脑淋巴瘤的影像学形态多为类圆形肿块或结节,瘤周多为轻中度水肿.CT平扫表现为等或稍高密度,增强扫描呈团块状、结节状均匀强化;MR平扫T1WI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显示病灶呈团块状或结节状均匀性明显强化.病理上肿瘤细胞均呈弥漫密集分布,瘤细胞大小较一致,胞质及水分少,核大,染色质颗粒粗,可见瘤细胞围绕血管呈袖套样浸润,未见明显的出血及坏死,亦未见钙化.网状纤维染色显示纤维结构较丰富,此种病理组织学特点决定了淋巴瘤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点.结论:原发性脑淋巴瘤的病理学基础决定其CT、MRI表现特征,结合其影像学表现和临床资料多可做出正确诊断.

  • 计算机X线摄影伪影及相应处理

    作者:徐健;张玉江;王相权

    目的:系统完整分析计算机X线摄影伪影,并寻求解决方法有效避免其再次发生.方法:收集各类伪影图像,并按照与成像过程的关联程度进行划分归类.结果:造成伪影出现的原因包括成像板因素、影像读取装置因素、图像后处理、激光打印机原因、操作者错误.结论:如果操作员能够认知产生伪影的原因,就能有效的消除.

  • 脊髓栓系综合征40例MRI分析

    作者:张水兴;梁长虹;黄飚;刘红军;刘春玲

    目的:探讨脊髓栓系综合征(TCS)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40例患者的MRI影像资料进行分析,并与手术及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MRI可详细了解脊髓圆锥的位置、终丝、椎管内外脂肪瘤、脊髓脊膜以及脊柱等的各种病理变化.本组可见直接征象脊髓圆锥低位(40/40)、终丝粗大紧张(40/40)、脊髓及马尾粘连(40/40),间接征象腰骶管发育不良(35/40)、脊髓缺血性改变(6/40)、腰骶角增大(22/40)及脊髓空洞(12/40),另可见部分并发征象背部皮毛窦(17/40)、脊髓脊膜膨出(22/40)、椎管内脂肪瘤(28/40)、椎管内囊肿(7/40)、脊柱侧弯畸形(5/40)、椎体畸形(10/40)、脊柱裂(26/40)及脊髓纵裂(1/40).结论:MRI是脊髓栓系综合征有效的检查方法,能为脊髓栓系综合征的诊断和手术提供有价值的资料,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64层螺旋CT在结肠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田净丽;田建明;生晶;肖毅;弓静;关建中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与仿真肠镜在结肠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Siemens Somatom 64层螺旋CT对83例患者行一次屏气全结肠容积扫描,并利用工作站进行后处理以获取CT仿真肠镜(CTVC),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阴影成像(SSD)和透明显示(Raysum)图像,并结合原始横断面等图像进行分析,并与结肠镜或术后病理对照.结果:CTVC检出14例结肠镜确诊为正常结肠中的13例, 1例误诊为结肠息肉.CTVC检出37例结直肠癌中的34例,敏感度为91.89%,特异度为92.86%,假阳性率为7.14%,假阴性率为8.11%.CTVC检出21例42枚结直肠息肉中38枚,敏感度为90.48%,特异度为92.86%,假阳性率为7.14%,假阴性率为9.52%.还包括: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2例,溃疡性结肠炎2例,节段性肠炎1例,子宫内膜异位1例,肠梗阻5例.结论: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及仿真内镜对结直肠病变的诊断有其独特的优越性,为临床提供比纤维结肠镜更丰富的信息,很有必要广泛应用于临床.

  • 支气管动脉造影栓塞治疗老年大咯血的临床分析(附50例报告)

    作者:崔国明;侯家声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造影栓塞治疗老年大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0例老年大咯血患者采用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栓塞进行治疗.采用Seldinger法经皮动脉插管,作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证实出血动脉后,用明胶海绵行支气管动脉栓塞.结果:45例即时止血,5例在15h内出血停止.42例在拴塞后35天又出现小量的咯血,4例在6个月后反复咯血,4例在1年后又出现痰血或间歇性痰中带血丝.结论: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栓塞术为治疗老年大咯血有效、安全的微创手术.

  • 脊髓马尾区神经鞘瘤的MRI诊断分析

    作者:梁峰;陈淑艳;王明杰;叶叔文

    目的:探讨马尾神经鞘瘤的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马尾神经鞘瘤的MRI平扫和增强后的形态及信号特点,以及受累马尾神经的形态及信号特点.结果:18例马尾神经鞘瘤中16例为单发,2例为多发(共5个病灶),肿瘤长径平均30mm.14例位于硬膜内,肿瘤为圆形、卵圆形,相邻脊髓圆锥受压或马尾神经推压移位;3例跨硬膜内外生长,肿瘤为哑铃形,沿椎间孔向外生长,椎间孔扩大,椎体后缘压迫性骨吸收.1例位于硬膜外,肿瘤呈哑铃状,自椎管沿椎间孔向外延伸,相邻蛛网膜下腔受压变窄.病灶T1WI等或(和)低信号,T2WI等或(和)高信号,2例T2WI混杂斑点状低信号,13例内部见囊变区,增强扫描肿瘤呈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13例可见肿瘤上、下方或侧方有增粗强化的马尾神经.结论:MRI能清楚显示马尾神经鞘瘤的大小、形态、内部情况及与邻近马尾神经、硬膜囊的关系,对于临床诊断及制定手术方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超声诊断分析(附89例报告)

    作者:王韶卿;王忠周;郭启振

    目的:探讨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下肢动脉硬化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地分析了89例下肢动脉硬化性栓塞病例的二维超声图像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改变.结果:二维超声图像上表现为病变血管内中膜呈不规则增厚,局部呈强回声斑显示,并向血管腔内突起,血管腔内径呈不规则狭窄,病变段血管腔内可见实性光团充填,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显示血管腔内未见血流信号显示.结论:双功能超声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具有很高的灵敏性和准确性.

  • 老年性食管裂孔疝囊并囊内结石的X线诊断(附7例报告)

    作者:刘凯;王道才;许玉军;李春卫

    目的:探讨老年性食管裂孔疝并疝囊内结石的X线诊断要点及其形成机制.方法:回顾性研究7例老年性食管裂孔疝合并结石的气钡双重造影X线表现特点.结果:由于老年性疝囊两端的A环、C环在长期慢性炎症的刺激下纤维化而狭窄 ,使疝囊膨胀表现为"吹气球征",7例疝囊上下两端狭窄.7例疝囊内结石未服用产气粉前表现为与疝囊同等大小且边缘光滑的充盈缺损,充盈缺损的长轴与食道长轴方向基本一致,呈现"食管疝囊铸型征".钡剂沿着充盈缺损的疝囊周壁进入膈下胃腔,多方位旋转显示疝囊轮廓边缘十分光滑且完整,其内充盈缺损与疝囊壁之间存在薄而完整的钡线影.3例充盈缺损的上缘表现为 "尖顶征",4例"圆顶征".服用产气粉后,表现为结石与疝囊形成"套圈征".结论:老年性食管裂孔疝并疝囊内结石在X线表现上有其特有的征象,能够做出准确诊断.

  • 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两种建立轨道方法的对比研究

    作者:张爱真;张建军

    目的:探讨经导管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两种建立轨道方法的优缺点.方法:采用经肺动脉途径和经腔静脉途径建立轨道介入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患者76人,比较两种方法在手术时间、X线透视时间、手术并发症、使用手术器械数量、手术费用等方面的差别.结果:腔静脉组X线透视时间(19.37±5.63min)少于肺动脉组(27.62±10.55min),P<0.05,腔静脉组使用手术器械数量(84条)少于肺动脉组(236条),P<0.025.结论:在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中经腔静脉途径建立轨道法可减少X线照射量,节省手术器械.

  • 超声在腕管综合征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吴道珠;罗洪霞;黄品同;王慧丽;杨琰;洪建军;李志杰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腕管综合征(CTS)的准确性.方法:对37例腕管综合征患者的44只手腕和40例无CTS志愿者的80只手腕行动态超声检查,在腕管桡尺关节、豌豆骨及钩骨水平测量正中神经的截面积及其扁平率(长径与短径之比),两组结果进行相关性的对比研究,由ROC曲线评价超声诊断腕管综合征标准值的准确性.结果:CTS患者的正中神经在腕豆骨的截面积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正中神经的截面积增大对于诊断腕管综合征有预测价值.以正中神经在豌豆骨水平的截面积9.5cm2为阈值,其诊断准确性为87%,诊断敏感度为88%,诊断特异度为87.5%.结论:超声测量正中神经的截面积是诊断腕管综合征的可靠方法.

  • 长管状骨非潜水性骨梗死影像学表现分析

    作者:孟祥鸿;范金玉;王国祥;蒋兆贯;顾光官

    目的:总结9例长管状骨非潜水性骨梗死的X线、CT、MRI表现, 探讨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骨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9例患者均拍摄了X线平片,7例行CT检查,2例行MRI 检查;2 例手术活检.结果:9例长管状骨非潜水性骨梗死共累及13个部位,股骨下段7个,胫骨上段4个,胫骨下段2个.其中2个部位经手术活检病理证实.X线平片显示髓腔内不均匀性骨化;CT显示髓腔内呈地图样改变,周围环以硬化边;MRI在T1WI和T2WI上病变中心区出现高低不等的混杂信号.结论:X线平片可以满足中晚期骨梗死的诊断,CT检查可以进一步明确诊断.MRI检查对早期骨梗死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 中枢神经细胞瘤的影像学误诊分析

    作者:罗辉;王嵩;梁宗辉;冯晓源;陈星荣

    目的:研究中枢神经细胞瘤的影像表现,分析误诊原因,以期提高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搜集4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中枢神经细胞瘤,分析影像学误诊原因,探讨其诊断及鉴别诊断.结果:中枢神经细胞瘤是中枢神经系统少见的良性肿瘤,本组41例中误诊19例,以误诊为室管膜瘤多(13例),其次为少枝胶质瘤或胶质瘤5例,尚有1例误诊为脉络膜乳头状瘤;只有定位诊断者17例,而正确诊断者仅5例.结论:中枢神经细胞瘤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仔细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可以避免误诊.

  • 多层螺旋CT诊断甲状腺肿瘤的应用价值(附32例分析)

    作者:唐一兵;黄建宁;黄瑜

    目的:探讨螺旋CT对甲状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甲状腺肿瘤的CT资料.结果:32例甲状腺肿瘤的主要CT表现为密度不均22例,边界不清19例,不规则坏死15例,囊性变12例, CT判断甲状腺肿瘤侵犯气管、食管、颈动脉鞘和颈部或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转移分别为:14例、6例、5例和8例.结论:螺旋CT对甲状腺肿瘤的诊断可靠,不仅能鉴别肿瘤良恶性改变,还可发现甲状腺肿瘤外侵与否,帮助临床术前分期,制定治疗方案.

  • 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表现

    作者:徐忠飞;谭恺;张燕;徐祖良;汪国余;陈再智

    目的:探讨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表现特点.方法:收集经手术或肺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细支气管肺泡癌25例,男性15,女性10例,年龄从39~74岁,平均55岁.均行螺旋CT检查,其中HRCT检查7例,增强扫描15例,根据临床、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孤立结节型14例,结节中心距胸膜均小于3.1cm,病灶直径为1.4~3.5cm,CT表现有边缘光滑2例,呈分叶征6例,短毛刺征5例,胸膜凹陷征11例,含气支气管征6例,空泡征12例;炎症型或实变型5例,病变呈多个肺段或肺叶的炎症样实变,见支气管气相4例,以及蜂房状含气腔3例;弥漫结节型6例,弥漫分布粟粒状与结节状致密影,大小不等,分布不均.结论:细支气管肺泡癌影像表现复杂,需结合临床及多种影像检查结果,认真细致地综合分析,才能提高本病的诊断符合率.

  • 肺淋巴管肌瘤病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

    作者:王军伟;张传玉

    目的:通过分析肺淋巴管肌瘤病(PLAM)多层螺旋CT(MSCT) 的影像特点,旨在探讨其对肺淋巴管肌瘤病(PLAM)的影像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的 PLAM的胸部影像表现,包括常规扫描、横轴面薄层重组和冠状面、矢状面多平面重组(MPR)图像.结果:12例成年女性患者胸部MSCT典型征象为:双肺弥漫分布大小不等的类圆形囊腔影,常规层厚图像显示囊腔影的径线5~30mm,较小的囊腔影不能显示明确的薄壁.薄层重组和MPR图像可明确显示囊腔壁,壁厚<2mm,囊壁可见散在的血管断面影和血管穿插其中.气胸5例,乳糜胸3例,1例合并前纵隔淋巴结肿大.结论:MSCT薄层重组和冠状面、矢状面MPR对该病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同时也是判断病变进展及预后的有效指标.必要时需行肺活检,以明确病理诊断.

  • 原发性肺淋巴瘤1例

    作者:孙宏亮;邱乾德

    患者男性,56岁.因乏力、咳嗽、胸痛、颈部淋巴结肿大3个月入院.胸部 CT示:左上肺见巨大团片状软组织样密度影,大小约11cm×12cm,其内密度不均,CT值约30.4~56.8HU,边界尚清,见支气管充气征,左上支气管变窄阻塞.

  • 不全性Kartagener综合征1例

    作者:秦德宝;王国华;曲洪尚

    患者男性,50岁. 主诉:胸闷、喘息伴呼吸困难1年余,加重3月.3年前体检,肺CT平扫提示:肺间质纤维化,呈蜂窝样改变,当时患者无咳嗽,咳痰,无发热、畏寒,无盗汗、胸痛、喘息等症,未行任何治疗.

  • 小儿肝豆状核变性1例

    作者:汪建成;陈代明;陈建中;吴家俊;雷杨;辜娓

    患者女,13岁.因上腹部不适二十余天,黄尿1周入院.病初曾有轻度腹泻,解稀水样便3次/日,伴发热,体温达38℃,随后出现全身乏力,纳差,中上腹闷痛,皮肤,巩膜黄染,无肝掌,蜘蛛蜘,肝肋下3.5cm,到当地医院就诊,查肝功示 AST 205 U/L. GGT 175 U/L, TBI 196umol/L,胃镜示:慢性胃炎,食道下静脉稍曲张,乙肝两对半阴性,拟"慢性肝炎、胃肠炎"给予口服药物治疗,症状未见好转,转诊我院.

  • 异位肾重度积水误诊输卵管积液1例

    作者:卢益萍

    患者女46岁.因体检发现盆腔囊块来院检查.超声所见:盆腔内探及二个宫体回声,双侧宫体大小基本正常,宫壁回声均,左侧宫内膜厚约0.59cm,右侧宫内膜厚0.54cm,CDFI示: 未见常血流信号.

    关键词: 肾积水 超声检查
  • 超声诊断胎儿多处畸形1例

    作者:张霞

    患者女,26岁. 妊娠26周无明显不适,来我院常规检查,孕2产0,以往曾有孕3个月不原因流产史.采用百胜MYLAB 90 彩超诊断议,凸阵探头3.5MHz,患者仰卧位,探头置腹部检查.

    关键词: 胎儿畸形 超声诊断
  • 胃脂肪瘤1例

    作者:邱乾德

    患者 女性,77岁.反复中上腹疼痛2年,再发病10天伴黑便一周.行胃及十二指肠口服钡餐造影见胃窦部有7.0cm×4.2cm大的包块,有蒂,光整,压之变形,推压时见包块移向球部.

  • 巨大黏液性脂肪肉瘤1例

    作者:李志军;王锋;刘占标

    患者女,65岁. 主因发现右股后侧无痛性肿物5月入院.查体:心肺未见明确异常,右大腿后侧皮肤隆起,皮肤色泽正常,无溃破及红肿,大小约20cm×8cm,无明显触痛,质软,表面光滑,病理征阴性.

  • 彩超诊断下腔静脉后输尿管并肾盂肿瘤1例

    作者:牛卫东;李红;路继儒

    患者男,54岁. 因无痛性肉眼血尿1年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可,右肾区轻叩击痛.CT平扫:下腔静脉内侧管状高密度,建议进一步检查.

    关键词: 输尿管 超声检查
  • 酷似恶性淋巴瘤的肺大细胞癌1例

    作者:赵增虎;宁宇;李海;白培清

    患者 男,44岁.因双锁骨上无痛性肿物2月,声音嘶哑胸憋半月于2007年8月11日入院.

  • 颅骨多发骨瘤1例

    作者:胡海宏;杨东奎

    患者,男性,28岁.因头部多发肿物入院检查.查体:头颅大小及形态正常,前额及颅顶部可触及多个肿物,质坚硬,不能活动,大者约3.0cm×2.4cm大小.

  • 腹膜后巨大脂肪肉瘤1例

    作者:商观锋;刘玉新

    患者女,42岁. 患者近10个月来无明显诱因出现血压升高,高可达165/120mmHg.发作时伴有头晕恶心,一直口服药物治疗,效果欠佳.

  • 超声导引肝穿刺治疗肝脓肿的临床护理

    作者:任伶;赵树娥;刘广业

    肝肿是一种常见的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化脓性疾病,起病急,肝脏广泛受损,此病得不到及时治疗,死亡率高达70%.

    关键词: 脓肿 超声检查
  • 多层螺旋CT导向经皮肺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

    作者:许彪;陈刚;韦璐;蓝冰

    CT导向经皮肺穿刺活检对肺内占位性病变的病理定性诊断鉴别诊断是目前有效的方法之一,临床价值得到充分的肯定.

  • 胎儿肢体畸形与羊水过多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安绍宇;岳林先;王滟;刘军;蒋幼华;向素芳;魏秋鑫

    羊水是胎儿在宫内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羊水的新陈代谢与胎儿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尤其羊水量的变化反应了胎儿的生理功能情况.

  • 多层螺旋CT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肺栓塞检查

    作者:潘江峰;张浩;李惠民;叶小卫

    肺栓塞(pulmonary emblism,PE)是一种常见的心肺疾病,其病因、诱因及临床表现多样,极易误诊及漏诊,且病死率较高,早期正确诊断是临床上十分重要的问题.

  • 肝癌化疗栓塞术后的临床护理

    作者:高力;宋蕾

    由于肝癌其起隐匿,患者就诊时大多已属中晚期,再加上合并肝硬化率高及手术后复发率高等因素,手术切除率很低.

  • 螺旋CT扫描表面容积重建在外伤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谢胜利

    螺旋CT扫描获得表面容积数据,凭借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在工作站上进行高质量的重建后处理,实现了在表面空间对病变的全面观察,可以对外伤部位进行任意方向的切割,以显示骨折、血肿及其周围的情况,有利于临床医生全面了解病情,决定手术入路,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 功能MRI在脑梗死演变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春芳;靳仓正;王承缘

    近年来功能磁共振成像( fMRI)技术已取得一定程度的发展和应用.利用磁共振弥散成像(弥散加权成像和弥散张量成像)、灌注加权成像、磁共振波谱分析及血氧水平依赖技术等,可从分子或细胞水平、物质代谢角度等对不同发展阶段的脑梗死进行动态监测和研究,有利于早期诊断、指导治疗及预测预后.现就该领域研究及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 支气管分支类型的研究

    作者:赵新亚;王涛

    随着影像学的发展,除了应用解剖标本研究支气管的解剖外,国内外学者先后通过支气管造影、断层CT、螺旋CT等各种影像学技术,观察肺段支气管的分支类型.本文将简要介绍各种研究段支气管分支类型的方法及其分类结果.

  • Ad-p53介入栓塞治疗兔VX2肝癌的实验研究

    作者:冯艳;李春海;刘健;刘禄明;孙百胜;李彩霞

    目的:评价Ad-p53介入栓塞治疗兔VX2肝癌的抑瘤效果及对兔VX2肝癌中p53/MMP-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VX2瘤细胞接种于48只新西兰大白兔肝左叶,建立VX2肝癌模型,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2只.经股动脉途径行肝固有动脉插管,分别注入生理盐水(对照组)、水化碘油(A组)、Ad-p53(B组)、Ad-p53+水化碘油(C组).术后1周处死动物,取肿瘤组织制作石蜡切片(HE)染色及免疫组化方法测定p53/MMP-2蛋白的表达.结果:经肝动脉插管介入治疗1周后,各组肿瘤体积均增大,但A、B、C组肿瘤生长受到明显抑制,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与对照组相比,B组与C组的MMP-2蛋白的表达阳性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组的MMP-2蛋白表达阳性率均高于无转移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蛋白的表达趋势与MMP-2蛋白一致,p53与MMP-2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Ad-p53介入栓塞治疗兔VX2肝癌可抑制肿瘤的生长,减少转移;p53蛋白表达的增高预示肿瘤转移潜能增加,增殖能力增加;MMP-2蛋白表达的增高预示着肿瘤的高转移潜能.

  • 骨髓基质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实验研究

    作者:曹海利;白彬;孟巍

    目的:探讨骨髓基质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疗效和治疗机制.方法:选用日本大耳白兔60只,随机分为A、B、C和D四组,各组制成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A组为对照组;B组为髓心减压组;C组为直接干细胞移植组;D组为倍增干细胞移植组.B组仅钻孔髓心减压;C组抽取骨髓分离后直接植入坏死的股骨头内;D组抽取骨髓分离、培养倍增后植入股骨头内.各组动物于治疗后8周处死,处死前后分别进行各种指标检测,包括钼靶X线摄影、CT扫描、MR扫描、骨密度测量、常规HE染色切片.结果:股骨头骨髓干细胞移植后8周,骨质密度X线改变不明显,CT和MR明显好转,骨密度增加.病理组织学表现空骨陷窝减少,成骨细胞增多,新骨形成.骨髓基质细胞移植治疗后显示股骨头修复效果明显,而倍增基质细胞移植效果更佳.结论:骨髓基质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能加速兔股骨头的修复进程,对股骨头坏死具有较高的治疗价值.

医学影像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