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医学影像学杂志

医学影像学

医学影像学杂志

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 의학영상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山东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山东医学影像学研究会;山东医学影像学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1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9011
  • 国内刊号: 37-1426/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4-13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医学影像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武乐斌;赵斌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骨肉瘤肺转移多层螺旋CT临床应用评价

    作者:倪云龙;赵志新;缪锦芬

    目的 探讨骨肉瘤(osteosarcoma)肺转移的多排螺旋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45例经穿刺活检及手术证实的骨肉瘤肺转移患者的影像资料,并与临床及病理表现对照.所有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45例骨肉瘤肺转移多发结节转移36例,单发转移9例.合并胸椎转移5例,多处骨转移3例,合并骨肉瘤乳腺转移1例.多数转移结节有明显钙化,增强扫描呈明显强化.41例患者行化疗后1个月、4个月、8个月复查,25例患者肺转移结节明显减小、减少,11例化疗前后无明显变化,5例患者化疗后结节增多、增大.结论 多排螺旋CT可以观察骨肉瘤肺转移的部位、大小、形态及内部结构,并对化肺转移灶术后效果评判具有重要价值.

  • 颅内表皮样囊肿的非典型CT和MRI表现

    作者:陈利军;陈士新;赵志友;李维华

    目的 探讨颅内表皮样囊肿的非典型CT和MRI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表皮样囊肿,术前均行MRI平扫,其中2例行扩散加权成像(difus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检查,CT检查5例.MRI增强扫描4例.结果 8例表皮样囊肿发生于桥小脑角2例,大脑纵裂2例,脑实质2例,颅骨2例.CT显示囊肿表现为均匀高密度2例;混杂密度1例;囊壁及囊内钙化2例.MRI平扫2例T1WI呈均匀高信号,T2WI呈稍高、高信号;3例T1WI和T2WI呈混杂信号;3例T1WI呈不均匀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其中1例DWI表现为高信号.4例MRI增强扫描显示囊壁显著环形强化和囊内不均匀强化2例,囊壁轻度强化2例.结论 颅内表皮样囊肿的CT和MRI非典型表现主要包括CT呈高密度、混杂密度、囊壁和囊内钙化,MRI T1 WI、T2WI呈高信号、混杂信号,增强扫描显著环形强化,在诊断时应充分结合DWI检查,以提高术前诊断准确性.

  • 肾嫌色细胞癌的CT诊断

    作者:吴灵智;许崇永;项剑瑜;郑汉朋;邱乾德

    目的 探讨肾嫌色细胞癌的CT表现,以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肾嫌色细胞癌的CT表现.结果 CT平扫:肿瘤大直径2.8~20.0cm,平均5.3cm.肿瘤呈低密度5例,等密度4例,密度均匀3例,不均匀6例.界限清楚4例,不清楚5例.肿瘤内见散在点状、条状或蛋壳样钙化3例,囊变坏死2例,出血2例.CT增强7例:皮质期呈轻至中度强化,界限清楚,平均CT值88HU,其中密度低于肾皮质和髓质3例,密度高于肾髓质而低于皮质4例.髓质期密度均匀减低,明显低于肾皮质和肾髓质,界限显示更清楚,平均CT值85HU.结论 肾嫌色细胞癌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鉴别诊断.

  • 肝脏能谱CT虚拟平扫成像替代传统CT平扫成像可行性研究

    作者:潘卫星;米玉成;樊树峰;陈盈;朱华勇;陈邦文;林晓珠

    目的 评估肝脏能谱CT虚拟平扫成像替代传统CT平扫成像的可行性,比较传统三期肝脏CT扫描与省略了平扫后肝脏增强能谱CT扫描患者的有效辐射剂量.方法 41名临床怀疑肝脏疾病的患者采用CT (GE DISCOVERY CT750HD)常规肝脏平扫及能谱双期增强,由两位经验丰富的影像诊断医师用双盲法在噪声、伪影(1~4级)、病灶检测能力等方面对虚拟平扫与传统平扫进行主观评价,用配对t检验比较常规平扫和虚拟平扫的噪声和伪影;以临床或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用x2检验比较常规平扫与虚拟平扫病灶检测的敏感性,对比虚拟平扫与常规平扫的特异性.由这两位放射科医师分别对虚拟平扫的接受程度予以评分(1~4级),1、2级认为达到诊断标准,利用配对t检验对比两位放射科医师对虚拟平扫的接受程度.利用配对t检验对比肝脏能谱CT增强双期扫描成像与常规肝脏CT三期扫描成像患者的X线吸收剂量.结果 虚拟平扫平均噪声为2.08±0.66,常规平扫平均噪声为1.10±0.3;P<0.01;虚拟平扫平均伪影为1.56士0.35,常规平扫平均伪影为1.45±0.28,P>0.05.常规平扫、虚拟平扫的诊断敏感性为65.67%、62.69%,P>0.05.两种方法的特异性均为100%.两位放射科医师对虚拟平扫的接受程度平均分别为1.23±0.48,1.18±0.45,P>0.05,两位放射科医师对虚拟平扫的平均接受程度介于完全接受与接受之间.能谱CT双期成像患者平均吸收剂量为(15.51±8.56)mSV,常规肝脏CT三期扫描患者的平均吸收剂量为(19.50±4.08)mSV,P<0.01,能谱双期增强扫描较常规三期CT扫描患者平均减少X线吸收剂量21.09%.结论 能谱CT虚拟平扫与常规平扫相比,伪影程度相仿,有相似的病灶检测能力,虽然噪声相对较高,对有丰富经验的放射科医师来说仍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不会影响诊断的质量,因此宝石能谱CT虚拟平扫可替代常规CT平扫,从而减少患者的CT扫描次数,同时减少患者的辐射剂量.

  • 胆囊腺肌增生症的CT诊断

    作者:季金杰

    目的 通过分析胆囊腺肌增生症的CT表现,探讨CT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胆囊腺肌增生症的CT表现.其中8例行CT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3例仅行CT平扫.结果 术前CT正确诊断8例,其中6例不同程度显示罗-阿氏窦.CT表现:胆囊壁弥漫性或局限性增厚,部分囊腔外侧面毛糙,增强后动脉期病变区黏膜及部分黏膜下层明显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强化逐渐向粘膜下肌层及浆膜层扩展,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部分增厚的胆囊壁内见大小不等且无强化的罗-阿氏窦,此为本病的特征性CT征象.结论 CT对胆囊腺肌增生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尤其是胆囊壁内有罗-阿氏窦显示时可作为定性诊断.

  • 微导管超选择插管在子宫肌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李红伟;杨思福;王勇;赵剑波

    目的 评价微导管超选择子宫动脉插管介入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行介入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100例,A组为行微导管超选择插管治疗50例,以微导管“飘入”子宫动脉;B组为普通导管超选择插管治疗的50例,以“嵌入”子宫动脉进行栓塞.比较两组疗效、副作用及应用价值.结果 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子宫肌瘤的平均体积缩小及住院费用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A组术后疼痛程度、并发症情况及住院时间明显优于B组(P均<0.05).结论 微导管超选择插管介入治疗子宫肌瘤疗效好,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 双能量CT灌注成像对体外冲击波治疗肾结石前后肾功能变化的评估

    作者:李才林;吴非;于晶;李桂娟;姜书山

    目的 研究肾结石患者经不同能量的冲击波碎石治疗后,患者肾血流的近期变化,并探讨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优能量.方法 29例肾结石患者,分为两组,分别用9~10kV(19例)、10~11kV(10例)进行体外冲击波治疗,并在治疗前即时、后24~72h行双能量多层螺旋CT灌注扫描,监测患者肾脏各项灌注参数,并同时监测治疗前后血肌酐、尿素氮等参数变化.结果 肾结石患者碎石前、后肾脏结石周围区域(能量冲击中心区域)各项灌注参数MIP、血流量(BF)、血容量(BV)、对比剂达峰时间(TTP)、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及平均通过时间(MTT)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远结石区域治疗前、后各项灌注参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后血肌酐、尿素氮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本研究表明CT灌注成像各项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可用于评估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前、后肾功能的变化,且血流灌注参数变化早于血肌酐、尿素氮等变化.此外,本研究证实9~10kV、10~11kV为肾结石体外冲击波治疗的安全能量.

  • 双源CT血管成像对冠状动脉瘘的诊断价值

    作者:何国德;姚倩东;郑敏文

    目的 探讨双源CT血管成像(DSCTA)在先天性冠状动脉瘘(CAF)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68例接受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DSCTA的CAF患者影像资料,进行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大密发投影(MIP)、曲面重建(CPR)后确定诊断.结果 68例CAF中,瘘口位于肺动脉18例,右心室31例,左心室16例,上控静脉3例;CAF瘘支血管起源右冠状动脉33例,左冠状动脉30例,左、右冠状动脉双侧起源5例.瘘支血管影像表现为增宽、迂曲28例,扩张、动脉瘤26例,迂曲的血管网18例.结论 冠状动脉DSCTA方便、快捷、无创,可以作为诊断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的首选方法.

  • 肾上腺神经节细胞瘤的CT诊断

    作者:李然;张伟国;王毅;陈蓉;熊坤林;马强

    目的 探讨肾上腺神经节瘤的CT表现及病理特点,以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我院经病理证实的7例肾上腺神经节瘤,所有病例术前均接受CT平扫及增强扫描,将CT结果和病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7例肾上腺神经节瘤中,5例发生于右侧,2例发生于左侧.5例神经节瘤内出现钙化.肿瘤直径为3.6~8.0cm,平均为5.7cm.肿瘤平扫CT值为24~37HU,平均值为30.4HU;增强动脉期CT值为31~42HU,平均为36.7HU,增强静脉期CT值为39~55HU,平均值为45.6HU,均呈较明显的渐进性强化.7例肿瘤均边界清晰,3例呈“伪足”样生长,3例肿瘤推压下腔静脉使其移位,但形态无改变,2例肿瘤被对比剂填充的下腔静脉压迫变形.结论 肾上腺神经节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在影像学上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后确诊仍依靠病理学检查.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腘窝囊肿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付茂利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诊断腘窝囊肿(PFC)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总结经穿刺、手术及病理证实的92例101个腘窝囊肿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血流声像图资料.结果 根据超声囊肿与深部膝关节腔的关系,将本组分为两型:Ⅰ型-单纯滑囊囊肿型27例,囊肿独立存在于腘窝软组织间,不与关节腔相通;Ⅱ型-膝关节后疝型65例,囊肿与关节腔相通.本组囊肿内部透声好27例,内部透声混浊或/和有点状强弱回声及分隔65例.结论 超声对本病具有特异性诊断价值,而且能够确切分型.其分型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方法优于其它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作为治疗前诊断与治疗后随访首选的诊查手段.

  • 头皮软组织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作者:刘杰;万绪明;张新娟

    目的 探讨头皮软组织病变的CT和MRI表现,提高对此类疾病的认识.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1例头皮软组织病变,其中CT检查17例,MRI检查14例.观察头皮软组织病变的部位、大小、病变边缘情况、密度或信号特征、强化幅度、有无颅骨或脑内侵犯.结果 发病部位:枕部11例,顶部8例;形态:梭形20例,扁平形(5例);大小平均1.6cm×3.8cm;病变9例呈囊状表现,22例呈软组织密度或信号;3例无强化,10例有强化;2例侵犯临近颅骨,其中1例同时侵犯小脑.结论 影像学能显示头皮病变位置、大小、形态、囊实性及与颅骨、颅内的关系等,是临床重要的检查方法.

  • N-乙酰天门冬氨酸定量研究在新生儿核黄疸中意义

    作者:吴武林;张平;娄明武;王小宜;周晓亮;周高峰;廖伟华

    目的 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定量研究对新生儿核黄疸的评价及诊断.方法 10例新生儿核黄疸和8例年龄匹配的健康足月儿纳入我们的研究,波谱采用采用德国西门子Sonata1.5T超导型核磁共振仪,多体素氢质子波谱脑检查,点分辨波谱(PRESS)序列,TR 1 500ms,TE 135ms,兴趣区为两侧基底节区.结果 10个新生儿核黄疸,7个在T1加权像可见苍白球对称性高信号,T2加权像可见苍白球呈等信号.新生儿核黄疸组基底节区NAA和NAA/Cr较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核黄疸组基底节区CHO/NAA较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核黄疸组基底节区NAA值分布范围,只有一例与对照组有交叉重叠,其余没有交叉重叠.结论 氢质子波谱及常规MRI对于新生儿核黄疸的评价及诊断有一定的意义,NAA定量研究对新生儿核黄疸的评价也有一定的价值.

  • 初治涂阳、涂阴活动性肺结核MSCT表现的对照分析

    作者:刘新忠;雷鸣;张凯;刘然然

    目的 探讨活动性肺结核CT征象在肺结核诊断及活动性判定中的价值.方法 搜集2011年3月~2012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新发初治涂阳肺结核64例,涂阴肺结核51例,均行MSCT扫描,分析涂阳组与涂阴组活动性肺结核CT征象的表现并分别统计检出率.结果 活动性肺结核CT征象:磨玻璃影、小叶中心结节、支气管壁增厚、小叶样实变、树芽征、多发小结节内空洞、实变、腺泡结节、空洞的总检出率分别为87.8%、81.7%、75.7%、70.4%、55.7%、39.1%、35.7%、31.3%、27.8%,涂阳组树芽征、多发小结节内空洞、实变、空洞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涂阴组(P<0.05).4种以上活动性肺结核CT征象涂阳组明显高于涂阴组(P<0.05).结论 涂阳、涂阴活动性肺结核部分CT征象检出率和种类差异显著.

  • 多层螺旋CT脑池造影诊断脑脊液鼻漏的价值

    作者:徐华;郑燕;张琰;巩若箴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脑池造影对诊断脑脊液鼻漏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36例脑脊液鼻漏患者,做脑池造影后行多层螺旋CT扫描,对扫描数据经计算机处理后得出冠状位、矢状位、轴位及合适的位置多平面重组(MPR)及三维(3D)图像并对图像进行分析.结果 36例患者手术中发现44个瘘口,术前CTC直接显示瘘口33个;间接征象提示瘘口存在7个;术中发现瘘口而CTC未显示瘘口征象的瘘口为4个.所有图像均采用MPR多平面多角度成像,其中冠状位成像显示瘘口为27个,矢状位成像显示瘘口为20个,轴位成像显示瘘口为12个.结论 多层螺旋CT脑池造影,一次检查即可完成对脑脊液鼻漏瘘管及其周围骨质情况的显示,可以从多角度显示瘘管的大小及形态.迄今为止,被认为是诊断脑脊液鼻漏的佳方法.

  • ADC值在鉴别肝脏良恶性局灶性病变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海兵;钟喨

    目的 评价ADC值在鉴别肝脏良恶性局灶性病变(focal liver lesion,FLL)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signa 3.0T MR对306例共391个FLL进行屏气DWI成像(b=800s/mm2),包括肝囊肿78灶,成熟肝脓肿23灶,肝血管瘤39灶,FNH\肝腺瘤17灶,原发性肝癌121灶,胆管细胞癌45灶,肝转移癌68灶.DWI图像经GE公司AW4.2工件站后处理得到ADC图,测量以上各类病灶的ADC值,统计分析良恶性性FLL的ADC值及其差异.结果 良恶性FLL的平均ADC值(×10-3 mm2/s)分别为2.63±0.35、1.18士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以ADC≤1.64×10-3 mm2/s诊断恶性FLL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87%、81%、84%.结论 恶性FLL的ADC值明显低于良性,以ADC值能明显提高对肝脏局灶性病变良恶性的鉴别诊断能力.

  • 小儿睾丸内胚窦瘤CT诊断

    作者:杨小英;王娅宁;雷延成

    目的 评价CT在小儿睾丸内胚窦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总结7例临床影像资料完整、经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小儿睾丸内胚窦瘤的临床、CT表现.结果 肿瘤位于右侧阴囊5例,左侧阴囊2例.平扫肿瘤均表现为单发软组织肿块,边界不清,2例其内见低密度区;1例其内见点状钙化.增强扫描5例肿瘤呈多个结节状或片状明显强化,强化幅度达周围强化血管程度,同侧腹股沟淋巴结无肿大,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AFP术前增高6例,术后增高1例.结论 小儿内胚窦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血清AFP测定有助于小儿睾丸内胚窦瘤的定性诊断及术后随访.

  • 胆管炎的MRI表现分析

    作者:杨景震;霍英杰;张玉;袁静;赵永强;邹翠洁

    目的 探讨超高场强MR用于胆管炎诊断的MRI特征.方法 对8例胆管炎的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胆囊切除术后并发感染性胆管炎2例,复发性化脓性胆管炎(recurrent pyogenic cholangitis,RPC)4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utoimmune pancreatitis,AIP)并发胆管炎2例.主要MRI所见:胆管形态的改变表现为狭窄与扩张;胆管壁的改变表现为增厚及强化;与胆管炎伴随的其它异常包括肝门血管鞘及邻近结构、胆管炎邻近的肝实质早期强化,肝实质小脓肿,胰腺形态及信号异常.结论 3.0T MR在胆管炎诊断中可获取更多的病理信息,其中,所反映出的病变区动脉过度灌注具有高敏感性,在胆管炎诊断中是有价值的MRI表现.肝胆胰的多序列高质量成像在相关疾病的鉴别中具有明显优势.

    关键词: 胆管炎 磁共振成像
  • 高频超声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价值分析

    作者:孙宝珍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在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98例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患儿进行腹部超声检查,观察肠系膜淋巴结的分布、多少、大小、形态及内部回声情况,长径与短径比(L/D)、血流、RI值.结果 98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肿大的淋巴结形态规则,边界清晰,皮髓质界限清晰或欠清晰,淋巴门结构未见破坏.彩色多普勒血流量显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显示肿大淋巴结内血流信号丰富,频谱多普勒(PW)探及低速低阻力型动脉频谱,L> 1.0cm,D>0.5cm,L/D值介于2.1~2.8之间,收缩期峰值流速(PSV)介于8~20cm/s之间,阻力指数(RI)介于0.49~0.66之间.结论 高频超声检查便捷,无创伤性,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中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 CTA、CTU联合应用在泌尿系统疾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作者:卢向彬;周鑫;史浩

    目的 探讨CTA、CTU联合应用在泌尿系统疾病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泌尿外科患者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13~79岁,平均年龄46.54岁.行泌尿系统CTA、CTU联合应用检查技术.结果 CTA、CTU联合应用的新扫描方法平均辐射剂量约12.04mGv;血管系统与集合系统可以同时显影;肾门区结构更直观、清晰;对于先天性疾病、泌尿系肿瘤、肿瘤样病变的诊断和临床手术的制定等方面均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结论 CTA及CTU联合应用扫描可降低辐射剂量;取代传统CTA及CTU扫描;血管系统与集合系统可以同时显影,为疾病影像诊断和临床手术制定提供更大帮助.

  • 动脉穿刺自体动静脉内瘘造影评价血管透析通路

    作者:顾钱峰;张斌;傅海飞

    目的 应用静脉留置针直接动脉端顺行穿刺的方法行自体动静脉内瘘血管造影,评估血透患者的血管通路狭窄情况,为临床手术重建内瘘功能或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提供正确的术前影像指导.方法 采用西门子Artis U中型C臂机对46例临床自体动静脉内瘘流量不佳的维持性血透患者进行检查,穿刺针选用BD Intima Ⅱ 20G或22G 密闭式静脉留置针,在内瘘动脉端顺穿成功后,经高压注射器注入非离子型对比剂安射力,速率1~1.5ml/s,对比剂总量约2~5ml,造影图像采集为4帧/s.结果 4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无任何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获得满意的内瘘造影图像,包括动脉流入道、吻合口和静脉流出道等影像,血管狭窄程度、长度、部位均得到清晰显示.其中内瘘吻合口狭窄2例;桡动脉流入道狭窄伴头静脉流出道狭窄5例;头静脉流出道狭窄37例,内瘘吻合口狭窄伴静脉流出道狭窄1例,桡动脉流入道闭塞伴内瘘侧枝循环形成1例.结论 采用静脉留置针在内瘘动脉端顺穿的方法行内瘘血管造影检查,具有操作简便、微创、患者易接受、可重复性好、对比剂用量少、图像清晰、动态显示等的优点,尤其是对患者的残余肾功能保护十分有利,能准确评估患者的透析血管通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 磁共振斜冠状位扫描对正常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显示作用

    作者:梁有禄;韦骏;黄永杰;王效柱;韦健;周建飞;邓忠奎;汪勤;陈琪

    目的 探讨磁共振斜冠状位扫描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显示价值.方法 对60例正常膝关节行常规扫描,包括斜矢状位、冠状位、横断位.所有病例均行在斜矢状位图像基础上平行于前交叉韧带FSE序列斜冠状位薄层无间隔质子密度加权扫描,分析斜冠状、斜矢状、冠状及横断位对前交叉韧带的显示情况.结果 斜冠状可清楚全程显示前交叉韧带于一幅图片上,显示率为100%(60/60),斜矢状位显示率为86.7%(52/60),而横断及冠状位则分段显示前交叉韧带,即不能在一幅图中完整显示前交叉韧带.结论 斜冠状位扫描符合前交叉韧带解剖走向,可明显提高前交叉韧带的完整显示率,有利于其损伤后评价.

  • 鞍旁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诊断

    作者:牛磊;朱蒙蒙;王明皓;崔文;刘圆圆

    目的 分析鞍旁海绵状血管瘤(PCH)的MRI表现与特征,探讨MRI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PCH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PCH位于鞍旁,体积较大,并不同程度伸入到蝶鞍内,外形不规则,瘤周无水肿.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FLAIR较高信号,DWI为等或稍低信号,ADC图呈高信号.1H-MRS表现5例无NNA峰、Cho峰和Cr峰,4例可见较低的Cho峰、NAA峰及Lip峰.增强扫描延迟明显异常强化.结论 PCH具有特征性的MRI表现,MRI对PCH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肾上腺外节细胞神经瘤的CT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作者:施少华;叶旭燕;郑汉鹏

    目的 探讨肾上腺外节细胞神经瘤的CT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外节细胞神经瘤的CT表现,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13例肾上腺外节细胞神经瘤2例位于颈部,4例位于后纵隔,4例位于腹膜后,2例位于骶前,1例位于肾门区.肿块边界清晰,2例病灶呈圆形,3例呈类圆形,8例呈不规则形.不规则形中,6例呈塑形生长,包绕或推移周围血管,但血管形态正常,无侵犯征象;2例侵及椎间孔.CT平扫肿块密度低于肌肉,密度均匀4例,密度不均匀9例,其中2例病灶内见点状钙化.增强后5例病灶无强化,8例病灶动脉期轻度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轻至中度持续强化.镜下示:肿瘤含大量黏液基质,其间散在成熟的神经纤维细胞、胞浆丰富的节细胞和梭形的Schwann细胞.结论 肾上腺外节细胞神经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与病理特点有很好的相关性,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 CTA和MRI检查在颈髓血管网织细胞瘤中的应用(附6例报告)

    作者:陈绪珠;马军;艾林;陈谦;戴建平

    目的 探讨CTA和MRI在颈髓血管网织细胞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男3例,女3例,年龄11~55岁,平均27岁)经病理证实的颈髓单发血管网织细胞瘤的术前CTA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图像,观察病变引起的继发性脊髓变化、血管流空现象及肿瘤血管显示情况,并与术中所见相比较.结果 6例在CTA图像上均表现为明显强化的实性瘤体与供血动脉相连,MRI检查可显示肿瘤造成的颈髓中央管扩张、脊髓实质的水肿和血管流空影,术中可见瘤体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结论 颈髓血管网织细胞瘤的CTA和MRI检查能分别显示不同的影像学征象,两者的综合运用能更好地显示该病的影像学特点.

  • 微波消融治疗肾上腺转移癌的安全性及近期疗效分析

    作者:郑爱民;孟令娜;叶欣;杨霞;黄广慧;倪翔;李文红;王娇

    目的 研究微波消融治疗肾上腺转移癌的近期局部治疗效果、安全性和不良反应.方法 肾上腺转移癌患者7例,8个病灶,病灶直径2.7~7.2cm,平均4.7cm.于CT引导下行经皮穿刺肾上腺转移癌灶微波消融术,术后即刻行CT平扫,术后1月行CT增强扫描,分别评价肿瘤坏死范围.结果 8个病灶术后即刻CT平扫提示坏死范围90%~100%,平均97.5%,完全坏死率75%(6/8),术后1月CT增强扫描提示坏死范围80%~100%,平均93.1%,完全坏死率50%(4/8).全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微波消融治疗肾上腺转移癌安全、有效.

  • 周围型肺癌64层螺旋CT征象、病理分型与CCR7表达相关性研究

    作者:赵胜祥;张琴;陈朝晖

    目的 探讨周围型肺癌CT征象与CCR7(CC chemokine receptor 7,CC类趋化因子受体7)表达的关系.方法 收集资料完整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26例.全部患者术前均行64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术前未进行放射治疗或化疗.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MaxVisionTM二步法)检测26例周围型肺癌中CCR7的表达水平,并将肺癌的CT征象与CCR7免疫组化检测结果进行比较,检测所得数据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率的比较用fisher精确概率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①周围型肺癌中,CCR7表达在腺癌中阳性表达率75.0%(15/20),鳞状细胞癌33.3%(2/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CCR7在肿瘤≤3.0cm者阳性表达率75.0% (15/20),而>3.0cm者仅33.3%(2/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CCR7表达与瘤体深分叶征、棘状突起、空泡征、胸膜凹陷征、毛刺征、纵隔淋巴结转移等CT征象无关(P>0.05).结论 周围型肺癌CCR7的阳性表达与病理类型有关,与有诊断价值的CT征象无关.

  • 肾动脉CTA在急性肾出血栓塞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徐伟;王法;梁宏伟;王宏辉

    目的 探讨肾动脉CTA在急性肾出血栓塞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38例患者在栓塞治疗前行肾动脉CTA检查.在介入手术中寻找所有出血的肾动脉,并逐一进行栓塞治疗.结果 38例急性肾出血的患者在栓塞治疗前行肾动脉CTA检查确诊了出血的病因,共找到45支病变的肾动脉,介入手术中共找到51支出血肾动脉并成功栓塞治疗.手术前肾动脉CTA检查诊断的准确率为92.16%(47/51).结论 栓塞治疗前肾动脉CTA检查可以明确诊断急性肾出血病因,并为肾动脉栓塞治疗提供准确的定位作用.

  • 彩色多普勒超声与CT血管成像对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诊断价值

    作者:刘玉广;张先东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及CT血管造影成像(CTA)对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临床疑似多发性动脉炎患者68例,分别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及CT血管造影成像检查,分析其彩色多普勒超声及CT血管造影成像的图像特征,对两种检查方法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临床68例患者中,终经临床实验室检查证实共多发性大动脉炎35例,其中超声共检出33例多发性大动脉炎,漏诊2例,CTA成像共检出多发性大动脉炎共34例,漏诊1例.彩色多普勒超声及CTA均能清晰显示受累动脉累及范围,狭窄及闭塞程度.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和64层螺旋强化CT血管成像均是诊断多发性大动脉炎的有效影像学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两者各有优势,两者结合更能提高对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诊断水平.

  • 64层螺旋CT使用低剂量对比剂在CTA中对脑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蕊;李净;李惠;周煜迪;袭萌萌

    目的 研究64层螺旋CT使用低剂量对比剂联合生理盐水在CTA中对脑动脉瘤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临床疑有脑动脉瘤51例患者分为三组:甲组90ml对比剂不用生理盐水冲洗;乙组、丙组分别使用70ml、50ml对比剂之后用相同流速生理盐水40ml冲洗.对比剂流速为5.0ml/s.当颈内静脉显影的一刹那开始扫描.利用工作站软件进行图像处理,评估三组血管图像质量及动脉瘤显示情况.结果 三组病例动脉瘤的灵敏度、特异性在统计学上没有明显差异,甲组动静脉均显示很好,CT值较高.丙组动脉显示良好,静脉少,污染轻,血管CT值略低.乙组居于二者之间.结论 使用低剂量对比剂50ml+40ml生理盐水以5.0ml/s流率注射,不仅可以得到理想的图像,还是一种安全、快速、经济的检查方法.

  • 韵律加工脑机制的fMRI研究

    作者:戎冬冬;王晓怡;徐国庆;曹燕翔;舒华;卢洁;李坤成

    目的 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考察大脑在韵律加工中的作用,对韵律加工的神经机制进行探讨.方法 应用3T磁共振成像系统与标准头线圈对13名在校大学生进行fMRI检查,年龄21~27岁,选择音高模式变化相似程度较高的成对材料,进行主动的音高模式的匹配判断,并采用AFNI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fMRI研究结果显示,除基本听觉区外,两侧大脑半球可见脑区激活,主要激活区域包括双侧颞上回、右侧额下回、辅助运动区和前运动区等脑区.结论 颞上回与韵律加工密切相关,fMRI对理解韵律加工脑机制有重要作用.

  • 肝内胆管囊腺瘤的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断

    作者:高晓玉;邢伟

    目的 分析肝内胆管囊腺瘤的CT、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内胆管囊腺瘤的CT、MRI资料.结果 6例均为单发,均累及肝左叶,除1例为单房,其余5例均为多房囊性病灶.5例可见囊内结节,增强后均不同程度强化.CT平扫示1例分隔细线样钙化.3例MRI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1例为稍短T1长T2信号.1例MRCP示肝内胆管扩张并与病灶相连.结论 CT、MRI能清晰显示肝内胆管囊腺瘤的特征性表现(多房、囊内分隔、结节、钙化等),可为本病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 阑尾粘液性囊腺瘤的CT表现

    作者:任红娜;张伟强;朱翔

    目的 探讨阑尾粘液性囊腺瘤的CT特征及诊断价值,提高对其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阑尾粘液性囊腺瘤的临床资料及CT表现.结果 病灶位于右下腹近回盲部或右侧盆腔内,呈大小不等囊性肿块,8例呈类圆形、长管状,2例呈“逗号”征,1例呈分叶状.囊壁均匀或厚薄不均,4例囊壁有钙化.病灶均未见分隔,内容物CT值10~30HU.7例增强扫描中5例囊壁有强化,2例强化不明显,囊内容物无强化.10例病灶周围结构清晰,其中1例合并肠套叠突入盲肠内,1例与盲肠分界不清,周围并见淋巴结.结论 右下腹与盲肠相连类圆形、长管状或“逗号”样单房或多房囊性肿块,囊壁厚薄均匀或不均,肿瘤周围系膜正常,术前可提示阑尾粘液性囊腺瘤诊断.

  • 鼻咽癌放疗后脑神经损伤的MRI表现

    作者:曹慧芳;李惠明;彭杰;胡姣;魏娜

    目的 探讨鼻咽癌放疗后脑神经损伤的原因及其MRI表现.方法 选择临床和MRI资料完整的3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1.5T MR行头颅、鼻咽部横轴位、冠状位和矢状位平扫以及增强扫描成像,对MRI图像进行分析.结果 ①脑神经第Ⅵ、Ⅴ、Ⅹ、Ⅻ对损害占前四位;②鼻咽癌局部复发引起脑神经损伤17例,单纯放射性神经损害12例,复发与放射性脑病并存的7例.结论 鼻咽癌放疗后脑神经损伤有肿瘤复发、放射性脑病和两者共存三方面原因.MRI检查能早期、准确显示脑神经损伤.

  • HDCT能谱成像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谢继承;陈盈;周亚敏;米玉成;樊树峰;李欠云;严珍珍

    目的 探讨HDCT能谱成像在肺栓塞诊断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124例怀疑肺栓塞的患者行HDCT能谱增强扫描,可获得常规CT肺血管造影图像(CTPA)及碘基物质图像.观察肺动脉内有无栓子,记录栓子的位置、数目;分析碘基物质图的影像学表现,记录肺内灌注降低区的位置及数目,并测量肺内灌注降低区的碘含量,同时测量同层面或者邻近层面正常肺实质的碘含量.7例患者治疗后随访,比较碘基物质图上灌注降低区治疗前后的碘含量变化.不同碘含量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明确诊断肺动脉栓塞34例,共345个栓子,其中肺主干26个(7.54%),肺叶70个(20.29%),肺段171个(49.57%),亚段78个(22.61%),肺内灌注降低区133处.正常肺实质区[(23.86±8.99)100μg/L]与灌注降低区[(5.07士4.74)100μg/L]碘基物质图碘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823,P<0.05).7例随访患者中,碘基物质图碘含量治疗前[(3.71±4.59)100μg/L]与治疗后[(10.50±5.57)100μg/L]明显不同,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43,P<0.05).结论 CT能谱成像可以获得全肺的解剖和功能信息,为肺栓塞提供定性、定量分析,在肺栓塞的诊断和随访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螺旋CT对活体肝移植的评估意义

    作者:潘京泉;田传帅;胡安宁;朱斌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活体肝移植供体术前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52名活体亲属供肝者术前均行MSCT扫描,前22名接受平扫及动脉期,门静脉期,肝静脉期3期增强扫描(对比剂注射流率4ml/s,总量100ml,管电压140kV),后30名也接受平扫及动脉期,门静脉期,肝静脉期3期增强扫描,但注射方式改变(第一期对比剂注射流率4ml/s,总量70ml,第二期对比剂注射流率2ml/s,总量30ml,管电压120kV).所有图像终都经手术术中所见对照,评价MSCT在评估供肝血管,肝实质情况的价值.对2组不同扫描参数的三维(3D)重组图像质量采用Mann-Whitney U 检验,对两组不同扫描参数的总照射剂量采用t检验.结果 CT血管成像对供肝动脉,门静脉,肝静脉,肝脏的容积的显示与术中一致.2组三维(3D)血管重组图像质量评分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Z =-0.062,P=0.951),两组不同扫描参数的总照射剂量差别有统计学意义(f =9.06,P=0.000).结论 MSCT可以直观、准确地评价活体供肝者的血管、体积以及实质病变的情况,在活体供肝术前综合评估中起着重要作用.

  • 18F-DG PET/CT诊断孤立性肺结节数学模型的临床验证

    作者:陈虞梅;童林军;施一平;万良荣;陈涛

    目的 对前期建立的应用18F-DG PET/CT诊断肺孤立性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良、恶性的数学模型加以临床验证.方法 采用前瞻性试验方法,连续收集自2011年1月~2012年6月间于我中心行18F-DG PET/CT检查的SPN患者共109例(恶性67例,良性42例).根据前期模型所需,收集患者年龄、密度、瘤肺交界情况、分叶、血管集束征、胸膜牵拉征和FDG摄取程度作为诊断SPN的影响因子,输入数学模型,计算诊断效率,并与2名具有丰富PET/CT阅片经验的高年资医师诊断结果对比,比较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应用前期数学模型判断SPN良、恶性的诊断灵敏度为95.52%、特异度69.05%、阳性预测值83.12%、阴性预测值90.63%、准确率85.32%;医师的诊断灵敏度为97.01%、特异度52.38%、阳性预测值76.47%、阴性预测值91.67%、准确率79.82%;数学模型诊断SPN良、恶性的的ROC曲线下面积(AUC,area under curve)为0.887±0.034,明显高于医师的诊断结果(AUC 0.747士0.05).结论 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建立的18F-DG PET/CT诊断SPN良、恶性的数学模型诊断准确率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髌骨囊肿1例

    作者:郑雷;张富军

    男,16岁.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膝关节肿痛活动受限2年.因近2月来上述症状逐渐加重.查体:右髌上囊肿胀,压痛明显,右股四头肌明显萎缩,余未见异常.X线:右髌骨上极呈分房状、膨胀性骨质破坏,边缘清晰、锐利.诊为右髌骨骨囊肿.手术所见:右髌骨上极骨皮质菲薄,打开后见一大小约3cm×4cm骨性囊腔,囊内见果浆样物质,内衬薄层纤维膜.用刮匙彻底刮除内壁,用碘酒、酒精灭活囊壁内组织,止血、植骨后放置引流条1根.病理报告:骨囊肿.

    关键词: 髌骨囊肿 X线诊断
  • 跟腱黄色瘤1例

    作者:卞巍;高芙蓉;罗海刚

    笔者遇少见的跟腱黄色瘤1例,现报告如下.患者,男.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小腿肿块,约鸡蛋大小,伴双踝关节疼痛不适,干重活及走长路时疼痛明显,休息后疼痛缓解,与天气无关,现肿块逐渐增大,伴行走障碍,前来就诊.入院后查甘油三酯2.21mmol/L,低密度胆固醇3.97mmol/L,总胆固醇及高密度胆固醇均正常.行MR检查示:双侧跟腱增宽增厚,右侧较厚,厚度约3.6cm(右)3.1cm(左),其内信号不均匀,T1WI呈不均匀等信号,其内混有条、片状稍高信号影(图1),PDWI(图2)及T WI(图3)压脂像见斑片状、条状稍高信号影.

  • 椎管内巨大肠源性囊肿1例

    作者:蔚巍

    椎管内巨大肠源性囊肿少见,笔者遇见1例报告如下.患者女,24岁.胸背部间断疼痛8年,加重伴下肢无力10天入院.体格检查:胸10-腰4棘突有压痛和叩击痛,双下肢麻木,卧位症状有所缓解.MRI检查:胸10-腰4水平椎管后部、硬膜外可见条状长T1长T2信号影,边界清晰,边缘光滑,并沿两侧椎间孔向外膨凸,两侧腰大肌受压,脊髓圆锥受压、贴于椎体后部.MRI诊断:胸10腰4水平椎管-椎间孔(硬膜外)囊性病变,考虑囊肿.术后病理诊断:肠源性囊肿.

  • 肺隔离症1例

    作者:卞巍;罗海刚;陈和平

    我院CT诊断肺隔离症1例,并手术证实,现报告如下.患者男性,41岁.体检偶然发现右下肺肿块,无明显临床症状.正侧位胸片示:右下肺野见团块状密度增高影,边界清.CT平扫所见:右下肺脊柱旁类圆形软组织密度肿块影,边界清晰光滑,大小约94mm×106mm,其密度均匀,CT值约38HU,肿块周围见少量斑片状高密度影,边缘模糊.

  • 腹膜播散性平滑肌瘤病1例

    作者:杜天会

    患者 女,43岁.下腹部肿物伴间断性疼痛2年余.患者于2年前无意中触及下腹部一肿物伴间断性疼痛,因肿物较小,疼痛症状不重未予治疗,近半年来肿物增大明显且疼痛较前明显加重.体格检查:下腹部隆起并触及一巨大包块约15cm× 8cm,有轻压痛,活动度良好,无压痛反跳痛,无液波震颤,肝脾肋下未触及,墨菲氏征(-),双肾未触及.

  • MSCT在小肠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高知玲;陈勇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在小肠肿瘤性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2例小肠肿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结果 本组发生于十二指肠12例,空肠7例,回肠13例.13例腺癌、10例间质瘤、6例非霍奇金淋巴瘤及3例转移癌.结论 多层螺旋CT在小肠肿瘤诊断中的价值较大,尤其是增强扫描,大大提高了病灶的检出率,对常见小肠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高频超声对男性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

    作者:吴名凤;蒋晓娟;陆俊国;夏淦林;李洪江;沈智勇

    目的 探索男性乳腺肿块的超声诊断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男性乳腺肿块35例,对良恶性乳腺肿块的超声大小、形态、钙化点、内部血流信号、腋下淋巴结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超声检查恶性肿瘤大小(2.5±0.3)em,良性肿块(2.2±0.4)cm,Wilcoxon秩和检验P=0.6339;超声扫查恶性肿瘤形态不规则5例(50%),而良性肿块形态不规则9例(36%),Fisher's确切概率检验P =0.4736;恶性肿瘤纵横比>1者5例(50%)、良性肿块1例(4%),P=0.004;恶性肿瘤内部钙化灶者6例(60%),良性肿块均未见钙化点(0%)P<0.001;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恶性肿瘤内部血流信号丰富者7例(70%),而良性肿块仅4例(16%),P=0.0039;恶性肿瘤RI>0.6者4例(57%),良性肿块2例(20%)P=0.1618;恶性肿瘤腋下淋巴结肿大者4例(40%),良性肿块2例(8%),P=0.0428.结论 男性乳腺癌超声特征表现为形态不规则,纵横比>1,内部钙化灶,血流信号丰富,腋下淋巴结肿大.高频超声对男性乳腺肿块诊断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超声检查
  • 介入治疗冠心病致反射性低血压的观察与护理

    作者:任援;尹振美;门芳;刘世香

    目的 报告冠心病患者107例在介入检查治疗后出现反射性心率减缓、血压下降4例(3.74%),1例发生在拔管后15min,3例发生在术后1h.当时病情急,处在低压休克状态,经及时抢救和护理,20min心率恢复正常,45min血压升正常.本文介绍抢救的护理措施和体会.

  • 颅底凹陷症延髓颈髓角的临床价值

    作者:黄育鑫;黄瑞雪;彭晓容

    目的 探讨颅底凹陷症患者延髓颈髓角MRI测量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3例颅底凹陷症患的临床资料及测量延髓颈髓角的大小,比较有症状组与无症状组延髓颈髓角之间的差异.结果 33例颅底凹陷症中有明确颅颈结合部症状者23例,其中7例合并脊髓空洞,无颅颈结合部症状者10例为偶然发现,其中1例合并脊髓空洞.有症状组延髓颈髓角(平均135.3°)小于无症状组(平均146.7°),P<0.05.结论 延髓颈髓角可以作为评价颅底凹陷症严重程度的一个客观指标.

  • 鼻腔及鼻旁窦恶性淋巴瘤的CT表现

    作者:李国强;李永进

    目的 探讨鼻腔及鼻旁窦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CT表现,以期与鼻甲、鼻旁窦慢性炎症及其它恶性肿瘤进行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术前经CT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鼻腔及鼻旁窦恶性淋巴瘤病例的CT影像资料,其中男16例,女6例,年龄24~79岁,平均49岁.结果 手术病理证实淋巴结外NK/T细胞淋巴瘤19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3例.结论 CT扫描可整体观察鼻腔、鼻旁窦恶性淋巴瘤的侵袭范围,能明确病变的部位、范围、邻近组织及骨质受累情况,能一定程度辨别病变性质,已成为常规的检查方法.如发现一侧鼻旁窦、鼻甲和鼻中隔肿大、变形,而临床上患者即往无慢性炎症病史、且无脓性分泌物排出应考虑恶性淋巴瘤可能;如并存鼻翼变形、肿大则应首先考虑鼻腔、鼻旁窦恶性淋巴瘤.

  • 超声血管增强技术在布-加综合征介入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范义;徐永远

    目的 探讨超声血管增强技术(VET)在布-加综合征诊断及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布-加综合征患者36例,分别采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分析其诊断符合率及声像图表现.结果 普通二维超声方法对布-加综合征的确诊病例为23例(63.9%),超声血管增强技术的确诊病例为35例(97.2%);与二维超声诊断相比,超声血管增强技术对布-加综合征的确诊病例明显增高(P <0.05).结论 超声血管增强技术应用于布-加综合征诊断及介入治疗简单易行、准确可靠、价格低廉.

  • 霉菌球型鼻窦炎的CT诊断

    作者:闵德庆;王敏;罗超

    目的 探讨CT在霉菌球型鼻窦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霉菌型鼻窦炎的临床及CT资料.结果 霉菌球型鼻窦炎典型CT表现为窦腔内霉菌球形成,霉菌球内多有钙化,窦壁骨质可有硬化,窦腔变形.结论 霉菌球型鼻窦炎具有典型CT征象,CT对该病的诊断有很高的价值.

  • 经阴道与腹部超声在妇科盆腔肿物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作者:张燕利;徐秋栋

    目的 比较经阴道超声和腹部超声在妇科盆腔肿物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本文对320例就诊的妇科肿物患者经腹超声与经阴道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结果 320例妇科盆腔肿物患者,经腹部超声检查与病理检查相符合249例,诊断符合率为77.81%;而经阴道超声检查与病理检查相符合315例,诊断符合率为98.44%;经统计学分析发现两种超声诊断方法的诊断符合率比较有明显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5.04,P<0.05).结论 经阴道超声检查的符合率较经腹部超声检查的符合率高,是妇科盆腔肿物诊断重要方法,对临床早期对症诊治具有决定性作用.

  • 轻度创伤性脑损伤的DTI研究进展

    作者:朱慧玲

    轻度创伤性脑损伤是临床常见脑外伤,由于受损部位主要分布在灰白质交界处和大脑深部中线结构,且脑损伤呈弥漫性,常规影像学检查常无阳性发现,往往低估了患者病情.本文就扩散张量成像应用于轻度创伤性脑损伤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脑血管狭窄的无创性诊断研究现状

    作者:祁小龙;陈罗蔓

    脑血管狭窄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发作的主要原因,是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三大杀手之一.目前诊断脑血管狭窄的“金标准”为脑动脉造影,但因其有创性且缺乏功能性判断指标,故在临床应用中受到一定限制.近年来,多种无创性成像技术为脑血管狭窄的诊断提供了新的途径,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脑动脉造影的技术缺陷.本文就此方面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 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的基本原理及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辉

    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WB-DWI)是近几年来在磁共振常规序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其作为一种磁共振功能成像技术,是目前仅有的能够反映人体活体组织中水质子扩散运动的非创伤性技术.它是将MR-DWI与回波平面成像(EPI)及短时反转恢复(STIR)脂肪抑制技术相结合,明显缩短了扫描时间,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全身大范围扫描(从颅脑到膝关节),且全身背景信号被充分抑制,突出了病变组织尤其是恶性肿瘤及其转移灶的显示.由于WB-DWI具有检查时间短,覆盖范围大,检查费用低,较高的敏感性及无辐射、无创伤等优点,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现就WB-DWI的技术原理及临床应用进行阐述.

  • 肝连续薄层冠状断面数据获取研究

    作者:娄丽;刘树伟;赵振美;林祥涛;汤煜春

    目的 应用数控冷冻铣削技术获取肝的连续薄层冠状断面数据集.方法 经CT、MRI扫描筛选后,选择无明显病变的成年男性尸体1例,截取其上腹部,按直立位置于包埋容器内,经明胶包埋和深低温冷冻后,在低温冷冻室内用数控铣床从前向后连续铣削,获得肝的连续薄层冠状断面,用数码相机逐层拍摄,获取原始数据.结果 该例上腹部标本冷冻铣削后共获得层厚为0.2mm的肝连续冠状断面图像699幅,断面能够清晰显示肝的形态结构、位置及毗邻关系和肝内管道系统及其分支的走行分布.结论 应用数控冷冻铣削技术获取的肝连续薄层冠状断面数据集精度高,质量优,为基于冠状断面数据集的肝及肝内管道系统的三维重建奠定了基础.

  • 经皮下注射超声造影剂在肝癌前哨淋巴结检测中的价值

    作者:王双龙;董磊;张彦;李迪;王英娈;江媛媛;刘晓红

    目的 探讨经皮下注射超声造影剂(SonoVue)在检测兔VX2肝癌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SLN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建立兔VX2肝癌模型50只,分别种植在肝左叶(A组)及肝右叶(B组).经皮下注射SonoVue,肝门部SLNs经超声造影显像,观察SLNs增强特点;经皮下在相同部位注射亚甲蓝(MB);行腹腔探查并清扫淋巴结,统计蓝染淋巴结的数量并送病理检查.结果 以蓝染淋巴结为判定SLNs的标准,A、B两组SLNs经皮下超声造影的检出率分别为91.8%(34/37)、88.9%(32/36),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病理结果为标准,经皮下注射超声造影剂判定肝门区前哨淋巴结转移与否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0.5% (38/42)、79.2% (19/24)、86.3%(57/66),与病理结果有良好的一致性(K=0.703,P<0.001).结论 经皮下注射超声造影剂是检测肝癌前哨淋巴结的一种新方法,检测率与肝癌所在位置无关,并将在肝癌前哨淋巴结的识别、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

医学影像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