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医学影像学杂志

医学影像学

医学影像学杂志

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 의학영상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山东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山东医学影像学研究会;山东医学影像学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1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9011
  • 国内刊号: 37-1426/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4-13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医学影像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武乐斌;赵斌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螺旋CT对结节型肝细胞癌的多期扫描表现分析

    作者:王连军

    目的:描述结节型肝细胞癌的螺旋CT 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增强特点,比较各期的病灶的检出率,重点评价动脉期、延迟期的价值.方法:36例结节型肝细胞癌患者行螺旋CT双期、三期动态扫描后,观察病灶的强化方式,统计各期病灶的检出率.结果:36例55个病灶,螺旋CT多期扫描共发现52个,平扫、肝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及三期合计的检出率分别为70.9%,87.2%、72.7%,68.7%、94.5%.动脉期检出敏感性明显高于其它各期,三期结合可明显提高对结节型肝癌的检出率.结论:螺旋CT多期扫描能显示肝细胞癌的增强特点,明显提高结节型肝细胞癌的检出敏感性.

  • 双源CT对主动脉壁内血肿影像诊断

    作者:张小鹏;马祥兴

    目的:评价双源CT(DSCT)诊断主动脉壁内血肿的价值.方法:采用西门子DSCT扫描机,连续容积增强扫描,对25例主诉急性胸背痛患者进行DSCT检查并诊断为主动脉壁内血肿.结果:25例按Stanford分型:A型7例,B型18例.DSCT所见主动脉壁内血肿的直接征象:主动脉壁呈新月形或环形增厚≥5mm,无内膜破裂形成的主动脉征象.间接征象:钙化内移7例,穿透性溃疡征12例,主动脉壁粥样硬化改变18例,内膜渗漏5例.并发征象:心包积液5例,胸腔积液14例,主要分支血管受累5例,主动脉夹层3例,主动脉瘤4例.结论:DSCT能为主动脉壁内血肿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信息,且便于治疗后随诊观察.

  • 脊柱转移瘤的3.0T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初步观察与分析

    作者:赵秀芹;林青;徐文坚;狄玉进

    目的:初步探讨3.0T脊柱转移瘤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特点.方法:前瞻性分析23例经临床证实的脊柱转移瘤的1H-MRS的变化,同时以25例健康组椎体的1H-MRS作对照,定量分析感兴趣椎体的脂峰与水峰的比率(LWR)及脂肪百分含量(FF%),并作两组统计学分析.结果:脊柱转移瘤病变椎体MRS脂峰明显降低,水峰略增高,转移瘤组平均LWR为(0.039±0.025),平均FF%为(3.66±8.66%),对照组椎体平均LWR为(0.64±0.20),平均FF%为(37.91±8.66%),转移瘤组LWR和FF%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t=14.7,P<0.01和t=19.1,P<0.01).结论:脊柱转移瘤1H-MRS示LWR及FF%值明显降低,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1H-MRS可以量化的方式分析病变椎体代谢物的变化.

  • 透视触发法3D CE-MRA在肾动脉血管病变中的应用

    作者:徐田勇;石凤祥;汪平;罗萍;尹茵

    目的:探讨透视触发法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及其在诊断肾动脉狭窄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9例疑有肾动脉狭窄的患者,行肾动脉3D CE-MRA检查,然后进行大信号强度投影重建和多层面重建.结果:69例均获得清晰的血管图像,其中13例未见异常;共有145支肾动脉显影,其中53支狭窄,另有3支完全闭塞.结论:透视触发法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简便易行,副作用小,成像效果与DSA相仿,在诊断肾动脉狭窄方面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 64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的临床研究

    作者:付玉存;贾慧娟;秦雷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佳扫描方法.方法:22例患者采用自动激发扫描、22例采用常规12s扫描、23例通过绘制时间密度曲线找出佳扫描时间三种扫描方式.扫描完毕对数据进行后处理,包括MPR、MIP、VR.比较这三种扫描方法肺动脉的显影情况.结果:22例自动激发扫描患者中12例肺动脉显影清晰而肺静脉不显影,肺动脉显影清晰但肺静脉有强化8例,扫描失败2例;22例固定12s进行扫描,14例肺动脉显影清晰且肺静脉不显影,肺动脉显影清晰但肺静脉有强化者5例,扫描失败3例;23例采用时间密度曲线法进行扫描,21例肺动脉显影清晰且肺静脉不强化,肺动脉显影清晰但肺静脉有强化者2例,无扫描失败.结论:通过绘制时间密度曲线确定肺动脉扫描延迟时间的方法是64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佳扫描方法.

  • 颅脑MRI在老年急性眩晕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道宫;樊兆民;李建峰;于刚;王海波

    目的:探讨颅脑MRI检查在老年急性眩晕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眩晕门诊就诊的老年急性眩晕患者共136例,年龄60~85岁,平均年龄72.5岁.所有患者均以眩晕为首发症状,在眩晕发作后的1~7天内行MRI检查.对阳性发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老年急性眩晕患者共136例,MRI检查异常发现共33例,占24.3%.其中包括腔隙性脑梗死19例,脑干梗死5例,小脑梗死4例,脑萎缩2例,听神经瘤2例,小脑出血1例.在以单纯眩晕为表现的28例患者中,5例(17.9%)患者MRI可发现异常,包括小脑梗死1例,脑干梗死1例,多发腔隙性脑梗死3例.结论:老年急性眩晕患者颅脑MRI约1/4患者可发现异常.MRI能够提高老年眩晕患者中枢性眩晕的识别率,尤其对以单纯眩晕发作为临床表现的患者,有利于早期诊断,避免漏诊、误诊.

  • 三维DSA距离测量准确性的模体定量评价研究

    作者:马国林;刘瑞宏;胡立斌;李传东

    目的:运用模体定量评估三维DSA距离测量的准确性,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应用模拟动脉瘤模体和动脉狭窄模体,改变不同的扫描野、重建矩阵、模体方向来研究三维空间距离测量的准确性.通过对模体中球体和圆柱体三维容积重建图像尺寸测量与模体实际尺寸进行对比评估.结果:在三维图像重建中不同的扫描野、重建矩阵、模体方向均能清晰显示圆柱体、球体影像及模拟狭窄的程度.随着扫描野的缩小,对球体直径和狭窄直径的测量精度提高,对于圆柱体长度测量无变化.重建矩阵加大,球体直径测量误差减少(1283大为0.36mm,2563大为0.12mm).圆柱体狭窄百分率测量误差大约为3%.结论:当选用合适的图像成像参数和后处理方法时,利用重建后的三维图像测量动脉瘤的大小和动脉狭窄的程度是相当可靠的.

  • MCI患者数字推理能力的海马fMRI研究

    作者:杨延辉;梁佩鹏;李坤成;吕胜富;钟宁

    目的:比较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和正常对照在完成高级认知任务(数字推理)时海马的BOLD信号的差异,探讨MCI患者海马功能的改变和基于BOLD功能磁共振成像诊断MCI的方法.方法:使用Siemens 3.0T磁共振扫描仪对9例MCI患者和13例正常对照在完成两种数列完形任务(规则归纳和规则应用)时进行功能像扫描,并对海马区BOLD信号进行ROI分析.结果:不论是在规则归纳任务还是在规则应用任务中,MCI患者双侧海马的激活强度均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MCI患者在完成数字推理任务时海马激活强度的减低对于MCI的早期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16层螺旋CT的z轴空间分辨力测试

    作者:王树敏;张建春;刘传亚

    目的:采用主客观两种方法评价16层螺旋CT系统的z轴空间分辨力,分析16层螺旋CT的螺距(Pitch)对z轴空间分辨力的影响.方法:把Catphan 500模体的CTP528模块水平放置在检查床面上,使用Somatom Cardiac 16层CT机和腹部螺旋扫描模式:准直宽度0.75mm×16,重建间隔0.1mm,重建层厚0.75mm,不同螺距进行扫描,然后重建图像.在后处理工作站对各Pitch的序列图像进行冠状位多平面重组后目测图像上z轴方向可识别的线对测试卡的大线对数.使用上述扫描条件,对Delta模体进行扫描,制作不同螺距的MTF曲线.结果:采用线对测试卡测试的Pitch分别为0.75、1.00、1.25的z轴空间分辨力是10、9、9LP/cm.采用MTF方法测试的相对信号强度2%的空间分辨力分别是11.31、9.51、9.70LP/cm.结论:Somatom Cardiac 16层螺旋CT机具有比较高的z轴空间分辨力.对于该机型,Pitch的变化对z轴空间分辨力的影响非常小.

  • B超引导下经皮肾穿刺活检围手术期的护理

    作者:姜清丽;孔冬;程增玲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经皮肾穿刺活检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措施.方法:对30例狼疮性肾炎患者行B超下肾穿刺活检,在术前、术中及术后各期进行相应的护理.结果:术后极少部分出现并发症,经相应的对症治疗、护理后,均痊愈.结论:B超引导下的经皮肾穿刺活检术是一种安全准确的诊断技术,但细致周到的护理工作也是穿刺成功的重要保证.

  •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冠状动脉狭窄的临床应用

    作者:于红光;石士奎;程敬亮;王勇;谢宗玉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ulti-slice spiral CT angiography,MSCTA)对冠状动脉狭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可疑冠状动脉狭窄的23例患者进行了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及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elective coronary angiography,SCA)检查,男14例,女9例,年龄35~76岁.以管腔狭窄≥50%为诊断标准,将MSCTA与SCA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评价MSCTA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中的应用价值.结果:23例患者中,用于评价的92个血管分支中2种检查方法均为阳性的血管节段为30支,均为阴性者8支,SCA阳性而MSCTA阴性1支,SCA阴性而MSCTA阳性5支,MSCTA敏感度96.8%,特异度61.5%,阳性预测值85.7%,阴性预测值88.9%;MS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和SCA有很好的一致性(P>0.005);21例冠状动脉狭窄阳性患者中有17例发现冠状动脉壁存在钙化.结论:MSCTA对冠状动脉狭窄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脊椎结核的低场MRI诊断及临床应用

    作者:岑裕铭;陈琼芬;徐文坚

    目的:探讨MRI对脊椎结核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1例X线平片诊断或疑似脊椎结核的患者均进行MRI常规T2WI、T1WI及STIR扫描,以及部分病例进行增强扫描, 并进行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在51例中,43例X 线平片诊断为结核(84.3%),所有病例在MRI均能正确诊断(100%),病灶区T1WI上多呈低信号,少部分呈混杂信号,T2WI上多呈不均匀较高信号,脓肿灶呈T1WI低、T2WI高信号.结论:MRI能准确显示病灶的大小和侵犯的范围,尤其是在椎旁寒性脓疡的显示准确性明显优于CT和X线,我们认为MRI对脊椎结核的诊断准确性高,且能早期诊断,应作该病治疗前的常规检查.

  • 介入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研究

    作者:崔屹;张安忠;杨崇美

    目的:探讨平阳霉素碘油乳剂超选择栓塞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和治疗体会.方法:对23例肝血管瘤患者,采用平阳霉素碘油乳剂超选择性动脉插管行栓塞治疗,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12个月时患者临床症状、肿瘤大小的变化以及出现的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在术后6个月和12个月复查CT,见瘤体血供消失,其内碘油沉积良好,并出现瘤体缩小、碘化油聚积征象.术前血管瘤直径为(8.1±2.2)cm,术后6个月血管瘤直径为(5.4±1.3)cm,术后12个月血管瘤直径为(3.4±1.2)cm.治疗前有临床症状者治疗后缓解或消失.术后均未出现胆囊坏死、胆管狭窄和肝坏死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超选择性肝动脉插管平阳霉素碘油乳剂栓塞治疗巨大肝血管瘤是一种疗效肯定、相对安全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 增强后多体素1H-MRS对脑胶质瘤、单发转移瘤和脑脓肿的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王廷昱;史克珊;韩向君;陈晶;陈泽谷

    目的:探讨注射对比剂后多体素1H-MRS对脑胶质瘤、单发转移瘤和脑脓肿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搜集脑胶质瘤16例、单发转移瘤19例和脑脓肿6例,均行注射对比剂后多体素1H-MRS检查.10例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对比.比较脑胶质瘤与单发转移瘤强化区及强化边缘区胆碱/肌酸(Cho/Cr)、氮-乙酰天门冬氨酸/胆碱(NAA/Cho)、氮-乙酰天门冬氨酸/对侧相应正常脑组织区胆碱(NAA/Cho-n)和胆碱/对侧相应正常脑组织区胆碱(rCho)值的差异,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各个级别胶质瘤与单发转移瘤强化区之间Cho/Cr值分别为3.1709±2.197和4.3520±2.509,NAA/Cho-n值分别为0.3312±0.301和0.3843±0.22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NAA/Cho值分别为0.2436±0.220和0.4550±0.240,rCho值分别为1.5426±0.808和0.9129±0.3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边缘区之间上述比值分别为Cho/Cr 1.6208±0.230和0.9105±0.414,NAA/Cho-n 0.5357±0.250和0.8015±0.374,NAA/Cho 0.4762±0.278和2.4434±1.636,rCho 1.1761±0.423和0.5405±0.497,除NAA/Cho-n外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脑脓肿出现特征性波谱.结论:增强后多体素1H-MRS对脑胶质瘤、单发转移瘤和脑脓肿的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中枢神经系统肠源性囊肿的MRI表现与诊断

    作者:李淼;王民;刘威;韩利章

    目的:研究中枢神经系统肠源性囊肿的MRI表现及鉴别诊断,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9例肠源性囊肿患者的MRI表现.结果:本组9例患者中,囊肿均呈类圆形或梭形.多数肠源性囊肿T1WI呈均匀或不均匀的低信号,1例呈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后均无强化.结论:MRI对肠源性囊肿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但缺乏特异性,结合肠源性囊肿的发生部位、形态及临床表现等信息,可减少肠源性囊肿的误诊率.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曲素慧;白文坤;徐万菊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糖尿病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4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及20例年龄匹配的正常人的肾段动脉 、叶间动脉进行检查,并对其血流的收缩期大血流速度、舒张期低血流速度和阻力指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糖尿病肾病组肾段动脉、叶间动脉收缩期大血流速度、舒张期低血流速度均较健康对照组减低,阻力指数增高(P<0.01),且随着糖尿病肾病病情的进展,肾段动脉及叶间动脉收缩期大血流速度、舒张期末低血流速度逐渐减慢,而阻力指数逐渐增高(P<0.0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糖尿病肾病肾血管血流参数的变化对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有一定价值.

  • 组织速度成像评估正常人右心室节段心肌运动时间的变化特点

    作者:宋则周;马静

    目的:探讨组织速度成像评估正常人右室节段心肌运动时间的变化特点.方法:65例正常人入选本研究.离线分析入选者右室游离壁、后壁、室间隔处的基底段、中间段的组织速度曲线,测量等容收缩期(Tic)、射血期(Ts)、等容舒张期(Tir)、舒张早期(Te)、心房收缩期(Ta)持续时间,计算各间期占1个心动周期百分比的6节段平均值作为右室整体参数(Tic/RR′、Ts/RR′、Tir/RR′、Te/RR′、Ta/RR′).依据公式计算右室整体Tei指数.结果:正常人右室心肌运动时间具有一定的规律性,Tic/RR′、Ts/RR′、Tir/RR′、Te/RR′、Ta/RR′与Tei指数均具有一定相关性,其中以Tic/RR′、Ts/RR′、Tir/RR′与Tei指数相关性好.结论:正常人右室心肌长轴运动时间具有规律性,Tic/RR′、Ts/RR′、Tir/RR′是评估右心室整体功能的良好指标.

  • PET/CT在胸段食管癌诊断与淋巴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姚树展;刘松涛;韩广秀;宁国庆;李广义;李昕;李军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PET/CT)在胸段食管癌诊断与淋巴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经PET/CT显像的34例患者资料.患者在显像后2~3周内行手术治疗,手术时对颈、胸、上腹部三野淋巴结清扫,所有淋巴结送病理学检查.病理学证实34例患者均为鳞状细胞癌.胸上段食管癌4例,中段食管癌16例,下段食管癌14例.结果:34例患者食管肿瘤长度为1~8.3cm(4.5±1.6cm).PET/CT均显示FDG代谢增高,SUV高值范围4.3~23.2(10.84±5.32),平均SUV值3~16.7(8.92±4.09).作为对照,分析36例PET/CT健康查体人员,发现有2例食管平滑肌瘤显示假阳性.PET/CT诊断食管癌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1%、100%、94.4%、94.4%和100%.34例患者中有20例发生不同程度的淋巴结转移,PET/CT显示转移淋巴结高FDG代谢,SUV高值为2.7~13.9(7.28±2.75),SUV平均值为2.3~10.7(5.63±2.49);其中有6例患者转移到腹腔内,6例腹腔淋巴结转移患者中有5例为下段食管癌,1例为中段食管癌.4例转移至颈部淋巴结,为中上段食管癌转移.手术清除淋巴结163枚,其中病理示转移淋巴结52枚,PET/CT显像结果与病理结果比较,有7枚小淋巴结未能显示,排除了3枚直径大于1cm的可疑转移淋巴结,有13个良性淋巴结显示假阳性,对淋巴结诊断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7%、86.2%、88.2%、77.6%和85.2%.结论:PET/CT对食管癌原发灶的诊断有很高的价值,对淋巴结分期有较高的灵敏度与特异性.

  • 基于自组织特征映射神经网络的肝脏31P磁共振波谱分析

    作者:刘强;刘毅慧;王丽娟;成金勇;王韶卿

    目的:探讨基于神经网络的31P MR 波谱在辨别肝细胞癌,正常肝和肝硬化中的价值.方法:运用自组织特征映射神经网络(SOM)分析66个31P MRS数据,其中包括肝细胞癌(13个样本),正常肝脏(16个样本)和肝硬化(37个样本).结果:31P MRS可以用于肝细胞癌与肝硬化结节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经四个实验证明,基于神经网络模型的31P MR波谱数据分析可以将肝细胞癌的诊断正确率从85.4%提高到92.31%.结论:基于神经网络模型的31P MRS波谱数据分析为活体肝细胞癌的诊断提供了一种有价值的诊断手段.

  •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MRI诊断价值

    作者:迟淑萍;李丽新;李蕾;丛林

    目的:评价MRI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14例脑静脉窦血栓患者均行MRI平扫,其中9例行MRV或MRA检查,6例增强.7例患者同时接受CT检查.结果:①常规MRI检查表现为静脉窦流空信号消失(n=13/14),急性期(n=2/14) T1WI呈等信号,T2WI呈低信号;亚急性期(n=7/14)T1WI、T2WI均呈高信号;慢性期(n=4/14)T1WI、T2WI信号减低,表现复杂.增强扫描可见充盈缺损(n=6/6)及脑回样强化(n=1/6);②MRV(n=9/9)表现为受累静脉窦血流信号减弱或消失;③MRA检查(n=1/1)受累静脉窦异常显影;④7例同时行CT和MRI检查的患者共22个静脉窦受累,CT检出率45.4%,MRI检出率100%.结论:常规MRI联合MRV对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具有高度敏感性,是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首选检查方法.

  • 320层容积CT全脑灌注成像技术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初步应用

    作者:孙钢;李理;李胜辉;李国英;丁娟;朱仕芳;林长领;李敏;邹晓凤

    目的:初步探讨320层容积CT全脑灌注对于评估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价值.方法:对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在症状出现至常规CT平扫与全脑灌注成像检查时间在4h~1个月.间隔2~3天后复查的CT和/或MRI影像学资料综合分析.比较CT平扫与脑灌注图像发现缺血灶的敏感性,对比评价4层灌注及全脑灌注,并统计辐射剂量.结果:根据8例患者复查的影像学资料综合分析,共发现22处脑缺血灶;8例患者首次常规CT平扫仅发现9处低密度区,脑灌注图像中发现11处异常灌注区;11处异常灌注区中表现为CBF与CBV均下降,并MTT延长4处,CBF下降,CBV增高,并MTT延长7处.全脑灌注显示病灶范围优于4层灌注.辐射剂量总剂量为4.6mSv.结论:320层容积CT灌注成像可以通过一次对比剂注射,获得常规CT扫描、全脑灌注、CTA的数据,可以实现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全面评估.

  • 多层螺旋CT在鼻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胡军;孙立新;王莉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功能在鼻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8例鼻外伤病例采用16层螺旋CT扫描并进行多平面重建 (MPR)、大密度投影(MIP)、容积重建(VR),评价有无骨折和对骨折分型.结果:128例鼻外伤中,确诊鼻骨骨折122例,排除鼻骨骨折6例.122例骨折病例中单纯线型骨折47例,粉碎性骨折75例;单纯性鼻骨骨折32例,鼻骨骨折伴有骨缝分离6例,鼻骨复合性骨折84例.结论:多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功能在鼻骨骨折诊断中具有实用价值.

  • 中枢神经系统结核的MRI诊断

    作者:吴仕科;张亚林;瞿中威;徐德荣;邹高伟;韩亮星

    目的:分析中枢神经系统结核的MRI表现,探讨MRI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自2006年9月~2008年5月的中枢神经系统结核121例,其中颅内结核111例、椎管内结核10例.对所有病例均作常规MRI平扫,静脉注射Gd-DTPA增强,并对其MRI表现作回顾性总结.结果:脑膜结核60例、脑实质结核33例、脑膜并脑实质结核18例,脊膜结核4例、结核性脊髓炎4例、脊膜并脊髓结核2例,合并脑梗死24例、脑积水22例,合并室管膜炎3例、硬膜下积液1例、脊髓空洞4例.结论:MRI是检查中枢神经系统结核的重要和可靠方法.

  • 皮层重建和皮层展开方法在临床应用中的探讨

    作者:曾飞雁;王昌新;刘影;余永强;吴祥;张达仁

    目的:介绍皮层重建和皮层展开方法并且探讨该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选用3例视觉或矫正视觉正常的志愿者,进行功能像扫描和T1WI的轴位、三维结构像的扫描;采用FreeSurfer软件对图像重建并将皮层展开,应用Afni软件进行视网膜定位功能像分析,后绘制视网膜定位图.结果:经过皮层重建和皮层展开得到完整的展开的皮层,并用此方法划分视皮层功能区.结论:皮层重建展开的方法在临床可以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 腺性膀胱炎的超声诊断及分型价值探讨

    作者:刘绍玲;马进财;李吉昌;于成文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腺性膀胱炎的诊断及其分型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膀胱镜或手术病理证实的58例腺性膀胱炎的声像图表现,从病灶范围、部位、内部回声等指标做综合分析.结果:58例腺性膀胱炎声像图表现分为四种类型:草坪状增厚型,本组35例,占60.34%;结节隆起型,本组10例,占17.24%;弥漫增厚型,本组9例,占15.51%;混合型,本组4例,占6.89%.经与手术病理对照,超声定位诊断符合率为100%,定性诊断符合率为89.66%.结论:腺性膀胱炎声像图有其特征性表现,超声检查应为其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

  • 骶骨肿瘤术前栓塞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林永;胡建;吴传旺;许屾;王召侠;孟庆华;孙勇

    目的:探讨经导管行肿瘤供血动脉术前栓塞在手术切除骶骨肿瘤中的价值和作用.方法:11例骶骨肿瘤患者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明确靶血管情况后,采用明胶海绵结合弹簧圈栓塞靶血管,并于栓塞后1~3天行骶骨肿瘤切除.结果:11例肿瘤靶血管栓塞后,肿瘤染色基本消失,手术切除顺利,术中出血明显减少,平均出血量为750ml.11例平均随访12个月,未见局部复发.结论:骶骨肿瘤的术前动脉栓塞能有效降低术中出血,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增加了肿瘤切除率和彻底切除的可能性,是十分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乳腺黏液癌的钼靶X线表现及病理分子生物学特点

    作者:马捷;孙国平;左敏;吴晓云;臧达;王晓玫;徐坚民

    目的:研究乳腺黏液癌钼靶X线表现及病理、分子生物学特点.方法:对21例乳腺黏液癌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钼靶X线表现、病理基础,免疫组化检测P53、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c-erbB-2表达状态.结果:钼靶X线表现:肿块16例,仅表现为钙化2例;结构变形3例.病理:单纯型15例,混合型6例.21例中,P53阳性8例、阴性13例;ER阳性16例、阴性5例;PR阳性18例、阴性3例.结论:乳腺黏液癌钼靶X线表现具有不同病理基础,分子生物学特点提示其预后较好.本研究为探讨其X线表现与病理学、分子生物学之间的相关性提供了参考.

  • 肾嫌色细胞癌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

    作者:牡丹;朱斌;陈君坤;周正杨;杨军

    目的:探讨肾嫌色细胞癌(RCCC)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肾嫌色细胞癌的CT表现.男4例,女3例,年龄38~70岁,平均52岁.结果:肿瘤在CT上均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类圆形实质性肿块,大小2.8~10.0cm,平均5.19cm.肿块中心均位于肾髓质内,不同程度地向肾皮质膨胀样生长.7 例病例中,6 例肿块平扫呈均匀密度,1 例肿块内有散在的钙化;增强扫描后6例肿瘤呈轻至中度强化,密度低于肾实质,1例肿块内有稍低密度影.结论:肾嫌色细胞癌有较特征性的CT表现,可以与肾脏其它肿瘤相鉴别.

  •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壶腹周围癌诊断价值探讨

    作者:王丽萍;谢光辉;殷信道;张卫东;顾建平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增强扫描在壶腹周围癌诊断和鉴别诊断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有完整CT检查资料,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壶腹周围癌CT表现.结果:胰头癌16例,胆总管下端癌6例,壶腹癌11例,22例壶腹周围癌侵犯周围组织,全部病例表现低位胆道梗阻.CT双期动态增强较平扫进一步显示病变部位、大小、与周围组织关系、侵犯范围、血供情况、周围淋巴结及肝脏转移等表现.25例采用了后处理技术.结论: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结合后处理技术的使用,更加直观显示壶腹周围癌直接征象、间接征象,使鉴别诊断成为可能,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重要帮助.

  • GDPA增强MRI在结核性脑膜炎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磊

    目的:探讨增强MRI对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MRI表现.在33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中,男22例,女11例,年龄14~78岁,平均年龄44.34岁,全部行MRI增强检查.结果:MR增强扫描有31例脑膜异常强化,伴脑膜、脑内粟粒型结核灶14例、结核性室管膜炎2例.2例轻度脑膜炎患者无脑膜异常强化.结论:增强MRI能清楚地显示结核性脑膜炎的各种病理改变,具有特征性表现,为临床诊断和观察疗效提供了可靠依据.

  • 16层螺旋CT与DR在髋关节创伤诊断中的对比与临床价值

    作者:纪年尚;马建林;蓝孝全;王万军;张国梁;安丰新

    目的:探讨16层MSCT后处理技术在髋关节创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7例符合本研究要求的髋关节创伤病例,观察16层MSCT后处理技术在髋关节创伤中的显示效果,再与DR平片对比分析.结果:DR平片确诊、疑诊骨折28处(74%),漏诊10处.16层MSCT平扫+后处理图像明确诊断骨折38处(100%),并对复杂性骨折及脱位情况了解得更清楚、全面.结论:16层MSCT先进的扫描技术和强大的图像后处理功能弥补了DR的不足,可清晰显示髋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的解剖结构和细节,并能提高髋关节创伤诊断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对临床提供更加全面的信息,为临床治疗和手术方案的制订提供了直观可行的指导.

  • 腹膜外位急性阑尾炎的超声诊断价值

    作者:黄斌;李宁;陈小红;陈晓晓;王伟;刘凤

    目的:探讨腹膜外位急性阑尾炎的超声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1例腹膜外位急性阑尾炎的超声表现, 并与手术对照.结果:本文21例腹膜外位急性阑尾炎超声检出率80.95%,接近临床手术结果.结论:在临床和其它检查不能对腹膜外位阑尾炎进行明确诊断时,超声检查能够提供一个实时方便的鉴别诊断方法.

  • 护理干预联合胃动力药对老年腹部CT增强扫描影像学效果的影响

    作者:商书琴;韩楠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联合胃肠动力药对老年腹部CT增强扫描影像学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进行腹部CT增强扫描的老年患者24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24例,在进行CT增强扫描中全程给予护理干预并口服胃动力药吗叮林或莫沙比利;对照组116例,仅在CT增强扫描前给予心理护理及检查过程介绍.结果:实验组124例患者其中有100例图像清晰,18例欠清晰.6例不清晰,成功率占95%.对照组116例患者图像清晰者30例,图像欠清晰者70例,不清晰者16例,成功率占40%.经统计学处理,χ2=45.84,P<0.01,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结论:实验组腹部CT增强扫描效果优于对照组.

  • 性腺静脉MSCT血管成像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袁德华

    目的:研究女性性腺静脉MSCT血管成像的显示及其解剖变异,探讨性腺静脉与相关临床因素的关系.方法:155例行下腹及盆腔CT增强扫描的连续女性病例,其中25例普通妇科疾病和40例妇科肿瘤作为病例组,30例无下腹及盆腔疾病作为对照组.在性腺静脉宽处测量管径,计算两组性腺静脉的显示率,比较两组性腺静脉平均管径和显示率.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的性腺静脉显示率皆大于70%,显示率无显著差别.两组性腺静脉平均管径无统计学意义的差别,但年轻病例组(≤30岁)性腺静脉管径较年长病例组(≥60岁)管径显著细小,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别.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能够较好显示GV走行及其解剖变异.性腺静脉的显示率与生育次数有关,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动脉期性腺静脉显影与静脉扩张和功能不全有关.性腺静脉血管束征有助于鉴别卵巢与非卵巢起源的女性盆腔肿块.

  • 动脉造影和栓塞治疗在动脉损伤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邱水波;周汝明;刘闽华;吴育民;庄少育;杨慧君

    目的:探讨动脉造影检查和栓塞治疗在动脉损伤中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9年来87例疑有动脉损伤患者的DSA表现及其中15例栓塞治疗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87例中84例患者血管造影见阳性征象,阳性率96.5%.84例血管造影阳性病例中,共有109支动脉出现异常表现:包括动脉闭塞40支,动静脉瘘21支,动脉瘤20支,动脉狭窄12支,对比剂外溢8支,动脉内充盈缺损5支,动脉壁龛影3支.造影后我们对其中15例患者进行了栓塞治疗,经保守治疗后均康复出院,以上病例未发生与DSA检查或治疗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动脉造影和栓塞治疗在动脉损伤的临床应用中具有诊断准确、及时、安全的优点,并在一定程度上能达到临床外科手术治疗的相应疗效.

  • ASO与DMASO的MSCTA影像学表现差异性研究

    作者:丁承宗;毛存华

    目的:探讨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SO)与糖尿病动脉硬化性闭塞症(DMASO)的MSCTA影像学表现的差异性,以期为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提供客观依据,更好的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纳入66例诊断为ASO与DMASO的患者,其中ASO 41例,DMASO 25例.行MSCTA检查,将获得的动脉期轴位图像数据结合多种后处理图像,对扫描范围内动脉节段的观察指标进行记录及分析.结果:ASO与DMASO的MSCTA影像学表现差异性,与糖尿病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相比较,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在髂总动脉双侧狭窄、髂外动脉的双侧钙化、髂外动脉单侧增厚、髂内动脉单双侧狭窄及单双侧闭塞、股总动脉单双侧狭窄、股深动脉双侧狭窄及双侧闭塞、动脉单侧狭窄等方面占比重较大.结论: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与糖尿病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MSCTA影像学表现存在差异性.研究结果可以为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 正常成人胼胝体面积磁共振成像定量对比研究

    作者:杨军乐;张秋娟;郭佑民;高燕军;马鸣岳;徐敏

    目的:测量磁共振正中矢状位上正常成人胼胝体面积,探讨不同年龄组及不同性别间可能的差异.方法:磁共振检查286例正常成人,其中男性127例,女性159例,年龄由20岁至81岁,分为20~29岁组、30~39岁组、40~49岁组、50~59岁组、60岁以上组共5组;其中20~29岁组男25例、女26例;30~39岁组男26例、女33例;40~49岁组男33例、女50例;50~59岁组男32例、女36例;60岁以上组男11例、女14例.测量磁共振成像T1加权像正中矢状位上胼胝体面积及颅内大脑面积,进行标准化.经统计学处理研究分析.结果:286例正常成人胼胝体面积平均值为(619.01±90.61)mm2;其中男性127例面积平均值为(635.99±85.62)mm2;女性158例面积平均值为(605.37±92.46)mm2;20~29岁组、30~39岁组、40~49岁组、50~59岁组、60岁以上组各年龄组胼胝体面积平均值分别为(627.52±83.34)mm2、(622.13±123.68)mm2、(615.84±85.53)mm2、(621.34±74.32)mm2、(605.81±77.53)mm2.结论:胼胝体面积标准化平均值在20~29岁组、30~39岁组、40~49岁组之间无明显变化,在50岁后逐渐缩小,不同年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性别胼胝体面积平均值女性大于男性,但无显著差异(P<0.05).

  •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丽红;黄贤会;李勇;常维平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64-slice CTC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20例临床怀疑冠状动脉疾病及支架置入术、冠脉搭桥术后的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并采用曲面重建、多平面重组,容积再现及大密度投影技术显示冠状动脉主干及分支,其中30例患者近期行传统冠状动脉造影(CCA).结果:120例患者可评价冠脉节段1377个,可满足诊断的冠脉节段1341个,占97.39%.30例患者近期行CCA检查,MSCTCA诊断冠脉狭窄节段103个与CCA相符,占88.03%,显示轻、中、重度狭窄及血管闭塞与CCA符合率分别为77.8%、93.3%、91.6%、77.8%,得出64SCTCA诊断冠脉狭窄敏感性97.52%,特异性96.02%,阳性预测值95.16%,阴性预测值96.01%.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在诊断冠状动脉疾病方面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可以成为筛查、排除冠状动脉病变及支架、搭桥术后随访的常规检查方法.

  • 保留肾单位手术术前MSCT三种后处理技术的探讨

    作者:汤群锋;陈宏伟;仇学文;钱萍艳;陈玉林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种后处理技术对术前评价保留肾单位手术(NSS)的价值.方法:对30例拟行NSS的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MSCT)扫描及三种后处理成像,观察肾脏位置、肿瘤的部位、范围及与肾动静脉、集合系统的关系,并与术中对照.结果:MSCT及后处理成像清楚显示了30例患者共40个肿块.三维CT成像共显示了58条肾动脉中的55条(94.8%),显示了56条肾静脉中的53条(94.6%).三种技术对NSS术前评判效果良好,但不尽相同,VR优于MIP和SSD(P<0.05),MIP优于SSD(P<0.01).结论:MSCT三种后处理技术的综合应用对NSS术前评价具有较高的价值.

  • 平山病MRI诊断价值的初步研究

    作者:刘健萍;黄飚;梁长虹;张水兴;刘红军;周正根

    目的:探讨平山病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加深对平山病的MRI表现及其可能的发病机制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临床证实为平山病的MRI资料.所有患者均行颈椎常规仰卧位和屈颈位平扫及增强MRI检查.结果:常规仰卧位MRI显示5例患者中3例低位颈髓(C 5~C 7)萎缩,变扁平,髓内出现信号异常(主要位于灰质前角内);屈颈位MRI平扫5例均可见下段颈髓前移、变扁平加剧;4例硬脊膜外间隙增宽.增强MRI 3例患者可见增宽的硬膜外间隙内异常增粗并明显强化的静脉丛.结论:平山病的MRI 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屈颈位平扫及增强MRI对平山病的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 平山病 磁共振成像
  • 罕见类型的创伤后颅内出血1例

    作者:甘文忠;卫飞

    患者 女性,45岁.因"车祸后头痛1h"于2008年1月4号入院.患者自小左下肢轻度无力,伴随跛行,1年4~5次癫痫发作,未用药,无智力发育迟缓.查体:生命体征稳定,神智清楚,右侧颞顶部有一2 0cm×3.5cm挫伤.左下肢肌力Ⅳ,无颈项强直,无感觉异常和运动障碍.病理反射未引出.CT平扫示右侧顶叶线状高密度影延伸穿过右顶叶脑实质,直达右侧脑室外壁(图1).影像诊断:闭唇型脑裂畸形并蛛网膜下腔出血.

  • 超声心动图诊断AⅢ型单心室1例

    作者:宋艳;邹淑丽;焦建;徐彬;毕晓静

    患儿 男,7岁.因口唇紫绀,发育不良,体质弱来我院就诊,患儿有杵状指趾,无明显呼吸困难,无咳嗽,咯血,无下肢浮肿,听诊发现心脏杂音,来我院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患儿未见正常室间隔结构,心室腔位置仅见一大的主腔及一残余漏斗腔,漏斗腔位于主腔右前方,大小为23mm×10mm,与主腔交通口大小为13mm,主腔室壁厚度正常、内膜光滑,提示主腔为左心室结构.房室间仅见一组房室瓣相连,为二尖瓣形态.

  • 少见肠系膜囊肿影像表现1例

    作者:李富青;马玉贤

    患者 女,42岁.主诉:转移性右下腹疼痛3天.查体:右下腹麦氏点压痛及反跳痛明显,并于腹部触及一大小约7cm×7cm×5cm的包块,质硬,无压痛,边界清,游走不固定;自诉:7、8岁时曾出现过剧烈的腹痛,后不治而愈,随后发现腹部包块,无明显压痛及其他不适,大小固定,在外力作用下活动范围大.患者体貌健康,已婚,生育两男两女,长期生活在牧区.实验室分析:HGB:14g/l, RBC:4.62×1012/l, WBC:7.9×109/l,PLT:305×109/l;卡松尼试验弱阳性.临床诊断:①急性阑尾炎;②腹部肠系膜包囊虫病.

    关键词: 肠系膜 囊肿
  • 胸腺神经内分泌癌1例

    作者:王东华;李志军;王德韧

    患者 男性,53岁.因头晕、行走不稳20天入院.发病时无明显诱因,偶感胸闷,患者否认高血压、冠心病及糖尿病病史.查体:意识清楚,言语流利,未见水平震颤,四肢肌力V级,感觉及共济正常,Babinski征阴性.影像学检查:脑CT未见异常,常规检查胸片发现左胸部巨大占位性病变.隧行胸部CT扫描:前上纵隔偏左侧可见一大小约11cm×14cm×11cm巨大软组织肿块,与纵隔内血管分界不清,边缘局部可见小结节样突起,肿块内密度不均匀,可见不规则低密度坏死区及斑点状钙化影,余双肺野透亮度增高,肺内未见明确肿块.诊断:纵隔左侧巨大占位性病变,考虑为胸腺瘤,不排除胸腺癌的可能.

    关键词: 胸腺肿瘤
  • 中枢神经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

    作者:张进华;陈祖华;陈瑶

    中枢神经细胞瘤(central neurocytoma, CNC)在2000年WHO神经系统肿瘤分类中属于神经元和混合性神经瘤(WHO Ⅱ级).早由Hassoun等1982年报道,是一种好发于青年人孟氏孔或透明隔少见的良性神经元性肿瘤,仅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1%[1],影像学极易误诊为室管膜瘤或少枝胶质细胞瘤.收集了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CNC的CT、MRI表现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该病的影像学认识.

  • 混合型脑囊虫病的CT分析

    作者:叶德文;关钊钰;赵永平;董飞;卢向锋;赵帆

    脑囊虫病是由猪绦虫的幼虫经消化道随血液、淋巴寄生于脑部繁殖滋生成为囊尾蚴,从而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本文报告分析混合型脑囊虫26例,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骨盆骨折中的应用探讨

    作者:丁鹏;尹爱群

    骨盆结构比较复杂,常规X线平片可显示较明显的骨折,但对骨折的程度、关节脱位情况,特别是对骨折部位的立体空间的详细观察、骨折部位与周围解剖结构的关系、指导手术入路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回顾性分析我院28例骨盆骨折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MSCT)扫描并进行三维与多平面重建,探讨三维重建与多平面重建在骨盆骨折中的应用价值.1 材料与方法骨盆骨折患者28例,男19例,女9例,年龄20~73岁,平均年龄46.5岁.交通事故伤22例,高处坠落伤4例,其他伤2例.

  • 高频超声对涎腺结石的诊断价值

    作者:邓丽新

    现就2006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经彩超诊断的涎腺结石患者31例,经手术证实涎腺结石3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彩超对涎腺结石的诊断价值.1 材料与方法本组31例,男性24例,女性7例,年龄13~61岁,平均年龄39岁.临床表现:无明显症状4例;导管内结石阻塞症状19例,均发生在颌下腺,有腺体肿胀、疼痛及导管口红肿,进食尤其在进酸性食物时,腺体肿大和剧烈胀痛,进食后,症状逐渐缓解;病变腺体可扪及结石4例;伴慢性炎症,可见导管口充血21例,其中9例有结石周围感染及化脓的急性炎症表现,即肿痛加剧,进食时明显,口底红肿及压痛显著,时有混浊或脓性分泌物自导管口溢出及腺体炎症.术前所有患者均采用彩超检查,所用仪器为Nemio 30彩超仪,小器官高频探头,探头频率7.5MHz.腮腺检查患者体位采用头侧位,颌下腺检查患者采用头后仰位.常规采用直接检查法,观察涎腺腺体大小、形态、内部结构,导管解剖位置、长度、内径以及有无扩张,导管壁厚度,内壁是否光滑,腔内是否清晰,有无强光团或中等回声块影.

    关键词: 涎腺 结石 超声诊断
  • 腰椎关节突关节基础研究新进展

    作者:高飞;赵斌

    腰椎关节突关节是脊柱连接的重要关节.临床上往往仅注重椎间盘突出症,而忽略腰椎关节突关节炎引起的症状.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学的飞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对腰椎关节突关节的研究,在解剖学、生物力学以及病因学上都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

  • VEGF反义核酸对兔VX2瘤脑脊液源性转移调控的MRI监测

    作者:李康安;张贵祥;张峰;王夕富;赵京龙;李玉洁;胡运胜

    目的:构建兔VEGF反义cDNA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ASVEGF); 利用反义核酸技术调控脑脊液源性转移的形成,MRI活体动态监测,探讨抗血管生成治疗在脑脊液源性转移形成和预后中的价值.方法:构建兔VEGF反义核酸真核表达质粒;VX2细胞接种后不同时间行MRI检查.使用GE公司的SIGNA 1.5T磁共振成像系统,膝关节正交线圈.行常规及DCE-MRI检查,分析时间-信号曲线参数SLE值.在每次MR检查前抽取实验兔血液和脑脊液标本做VEGF的ELISA检测.所有实验兔在后一次检查完毕后取材行病理检查和VEGF免疫组化染色分析.结果:经酶切及测序鉴定,成功获得兔子反义VEGF核酸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ASVEGF);通过对DCE-MRI参数SLE、肿瘤生长速度、动物存活时间的分析,各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DCE-MRI参数SLE与VEGF的IHS评分以及与血液及脑脊液VEGF表达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VEGF反义核酸对脑脊液源性转移瘤具有调控作用.MRI是一种可靠、无创的脑脊液源性转移病变反义核酸治疗监测工具.

  • 磁共振介入技术引导兔VX2脑瘤模型建立

    作者:谢国华;李成利;张传臣;柳明;吕玉波;李雷;包守刚

    目的:改进兔VX2脑瘤模型的制作方法,建立适合MRI影像和介入治疗需求的兔VX2脑瘤模型.方法:全麻下通过介入法种植瘤块建立VX2移植性兔脑瘤模型12只.结果:12只新西兰兔全部有脑瘤生长,MR扫描T1WI呈略低信号,T2WI呈略高信号;增强扫描(钆喷替酸葡甲胺0.1mmol/kg体重)呈明显较均匀强化,肿瘤大平均直径0.5~0.7cm.同期检查显示肿瘤大小较一致,形态规则.肿瘤的MRI表现和病理学改变相一致,能够满足介入治疗的需要.结论:介入法制作的兔脑瘤模型成瘤稳定,适合MRI观察和介入治疗研究.

医学影像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