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冠状动脉追踪冻结技术降低前瞻性心电门控CTA成像辐射剂量的方法研究

    作者:杨文兵;查云飞;阳朝晖;谢宝君;邢栋;杨仁杰

    目的 研究冠状动脉追踪冻结技术(Snapshot Freeze,SSF)降低前瞻性心电门控CTA成像辐射剂量的应用价值.方法 共纳入50例行冠脉CTA检查患者,平均心率(76.5±10.2)次/min,均不服用降低心率药物,采用64排128层冠脉前瞻性心电门控,比较标准算法(Standard, STD)和SSF两种重建方法 的图像质量、图像噪声、CT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和有效剂量.结果 SSF重建在≤65次/min组和65~85次/min组图像冠脉节段曲面重组、整体容积再现及CPR水平均明显高于STD,图像噪声、CT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和有效剂量均明显低于ST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85次/min组两种重建方法 比较均无差异(P>0.05).结论 对于<85次/min心率患者,SSF较STD可进一步提高前门控CTA成像质量,降低图像噪声和辐射剂量.

  • 320排CT前瞻性和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放射剂量、图像质量及诊断结果的对照观察

    作者:覃杰;刘凌云;董云旭;朱康顺;郭宁;钱孝贤;吴震;单鸿

    目的 比较前瞻性心电门控及回顾性心电门控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的放射剂量、图像质量及诊断结果.方法 对临床拟诊冠心病、心率<65次/分的500例患者依次分别采用前瞻性及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扫描方案,分为P组(前瞻组)和R组(回顾组),评价两组的辐射剂量、图像质量及诊断结果.结果 P组和R组各有3750(15×250)个冠状动脉节段,P组和R组冠状动脉节段管径太小(<1.5 mm)难于评估分别占3.49%(131/3750)、3.78%(142/3750),可评估节段占96.51%(3619/3750)、96.12%(3608/3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和R组的图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和R组平均辐射剂量为(3.36±1.00)mSv、(13.46±2.30)mSv,P组平均射线剂量较R组降低75.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组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为93.22%、99.21%、91.64%、99.05%,R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为94.55%、98.80%、95.86%、98.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20排CT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方案较回顾性辐射剂量明显降低,但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及诊断结果与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无明显差异.

  • 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的前瞻性与回顾性心电门控比较

    作者:袁旭春;邱翔;王贤主;廖文凌;陈琴;邓慧仪

    目的 比较前瞻性心电门控和回顾性心电门控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的辐射剂量和成像质量,探讨低剂量前瞻性心电门控CT冠状动脉成像的可行性.方法 两组心率≤65次/min各100例患者分别进行前瞻性和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并采用多平面重组(MPR)、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组(CPR)及容积再现(VR)多种重组技术显示冠状动脉,图像质量根据运动伪影影响分为优、良、差,使用剂量长度计算各自的有效辐射剂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前瞻性组平均辐射剂量为(2.81±0.48)mSv明显低于回顾性组的(10.16±1.09)mSv(P<0.01);前瞻性组诊断性冠状动脉节段和非诊断性冠状动脉节段为95.2%(1165/1224)和4.8%(59/1224),与回顾性组的94.1%(1186/1261)和5.9%(75/126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心率稳定在65次/min以下的患者,前瞻性心电门控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能以较低的辐射剂量达到回顾性心电门控诊断质量的影像,是切实町行的方法.

  • 256层螺旋CT前瞻性心电门控冠脉成像的应用研究

    作者:窦霞;武方明;徐德福;马雪鹏;刘旭东;李文军;任萍

    目的:?比较256层螺旋CT前瞻性心电门控(前门控)与回顾性心电门控(后门控)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探讨前门控技术在冠脉成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0例患者进行前门控冠状动脉检查及60例患者进行后门控冠状动脉检查,处理影像学资料,采用t检验对冠脉成像两种扫描方式的有效辐射剂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前门控与后门控两组有效辐射剂量分别为(6.56±1.25) mSv和(19.03±1.32)mSv,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门控辐射剂量低于后门控66%。两组患者在图像质量评分无显著差异。结论?与后门控比较,前门控冠脉成像在满足诊断要求的同时降低了辐射剂量。

  • 高心率患者256层螺旋 CT 低剂量前瞻性心电门控应用研究

    作者:王鸿振;张金玲;唐亮;肖喜刚;韩雪;马志文

    目的:利用Philips256层螺旋iCT探讨高心率患者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的可行性,并评价图像质量。方法将2010年12月~2013年3月在本院行前瞻性心电门控CCTA检查的患者根据扫描前心率分成4组:a组:心率<70 bpm;b组:70 bpm≤心率<80 bpm;c组:80 bpm≤心率<90 bpm;d组:心率≥90 bpm。每组连续选取30例患者,采用4分法评价图像质量,评分≥2分为可诊断节段,并记录辐射剂量。结果 b组图像质量和可诊断节段率(98.5%)与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d组的图像质量明显下降,可诊断节段率分别为90.8%和79.5%,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组辐射剂量无明显差异。结论 Philips256层螺旋CT前瞻性心电门控CCTA检查,适合心率可放宽至BPM<80 bpm的患者,且能有效控制患者的辐射剂量。

  • 前瞻性心电门控320排CT对早搏受检者冠状动脉成像的初步研究

    作者:柏金全;张同;王丹;韩东;申宝忠

    目的 回顾性研究320排CT在使用前瞻性心电门控的情况下对有早搏的受检者进行冠状动脉成像,分析其可行性,找出合适的扫描方式来降低放射剂量和保证图像质量.方法 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的320排冠状动脉CT造影(CTA)受检者110例,分为早搏组(60例),对照组(50例),通过个性化扫描方式对比两组的图像质量及放射剂量.结果 两组的图像质量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早搏组的心率(77.20±12.07) bpm和剂量(14.62±1.37) mSv高于对照组的心率(58.72±4.73) bpm和剂量(3.08 ±2.35) mSv.早搏组中使用S场扫描的射线剂量(34.55 ±7.12)mSv明显高于M场扫描剂量(15.10 ±1.12) mSv.结论 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早搏,通过调整扫描场及采集次数(beat值)可以降低放射剂量,重建出良好的图像质量.

  • 低千伏前门控CTA扫描结合迭代重建技术对CABG术后复查桥血管图像质量的应用价值

    作者:朱凯;肖喜刚;唐亮;杜英;郝晓屹

    目的 探讨256层螺旋CT低kVp、iDose4迭代重建结合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对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桥血管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85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行CTA复查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及对照组).测量实验组41例(管电压100kVp,对比剂碘浓度300 mgI/mL,前门控扫描,iDose4迭代重建)及对照组44例(管电压120 kVp,对比剂碘浓度370 mgI/mL,后门控扫描,FBP重建)胸锁关节层面、胸骨角层面以及主动脉根部CT值,并比较两组图像的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和辐射剂量.结果 85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扫描,实验组与对照组主观评分一致性极好,两组间主观评分、各层面动脉CT值、CNR、SNR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有效辐射量分别为(2.67 ±0.72) mSv、(18.53±7.18)mSv(P <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碘摄入总量实验组较对照组降低20%.结论 对于心率小于72次/分的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运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100kVp管电压结合迭代重建技术,在有效地降低辐射剂量及碘摄入总量的同时,所获得图像质量与常规方式扫描无差别.

  • 单一时相前瞻性心电门控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

    作者:管延芳;范丽娟;于杰;徐东升;郑辉;宋振国;张立仁

    目的:评价单一时相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34例临床疑似冠心病患者CT冠状动脉造影(CTCA)图像,所有检查均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曝光补偿时间设为0ms.以有创X线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为金标准进行对照,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估.评估CTCA在冠状动脉节段水平对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显示情况,及其诊断管腔狭窄(狭窄程度≥50%)的准确性.结果:CTCA对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16%、97.42%、88.69%及98.73%.图像质量评分:4分93例,3分41例,无1、2分者.有效辐射剂量(ED)均值为1.44mSv.结论:单一时相前瞻性心电门控CT冠状动脉成像,严格控制心率在65次/分以下扫描,能够得到满足诊断的图像,且能够明显降低受检者的有效辐射剂量.

  • 320层CT前瞻性门控窄窗和靶向扫描方式在低心率冠状动脉成像中的辐射剂量、图像质量对照研究

    作者:叶国伟;邹建勋;陈旭高;李旭丹;季中;项万青

    目的:比较前瞻性心电门控窄窗扫描与靶向扫描方式在320层冠状动脉成像中的辐射剂量、图像质量.方法:对临床拟诊冠心病、心率<65次/min的200例患者依次分别采用前瞻性门控窄窗扫描和靶向扫描方式冠状动脉成像扫描方案,分为P组(Prospect-ive CTA前瞻组,70%~80%的窄曝光窗)和T组(TargetCTA靶向组,固定期相75%曝光窗),评价两组的辐射剂量、图像质量及诊断结果.结果:P组和T组各有1500(15×100)个冠状动脉节段,P组和T组冠状动脉节段管径太小(<1.5mm)难以评估分别占3.53%(53/1500)、3.8%(57/1500),可评估节段占96.47% (1447/1500)、96.2%(1443/1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可评估冠状动脉节段中,P组的1分、2分、3分及4分图像分别占98.82%(1426/1443)、0.9%(13/1443)、0.27%(4/1443)及0,T组的为95.02% (1376/1447)、1.93% (28/1447)、2.41% (35/1447)及0.55% (8/1447).P组和T组的图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和T组平均辐射剂量为(2.36±0.21) mSv、(2.31±0.2) mSv,P组和T组的平均辐射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20层CT在低心率冠状动脉成像中前瞻性门控窄窗扫描的图像质量及扫描成功率优于靶向扫描.前瞻性门控窄曝光窗扫描可替代靶向扫描.

  • 低管电压及对比剂剂量对超重患者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的影响

    作者:黄辉;刘小红;蔡华亮;郭相华;蔡榆

    目的 探索低管电压及对比剂剂量对超重患者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的影响.方法 将80例超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传统管电压及对比剂剂量)及观察组(低管电压及对比剂剂量),比较2组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图像质量优良率90%,对照组图像质量优良率9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冠脉成像CT值、图像噪声、图像信噪比、辐射剂量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低管电压及对比剂剂量可显著降低患者受到的辐射剂量.

  • 第三代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在高心率冠状动脉成像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卢艳;吴伟峰;韩宏舟;吕晓玲;杨舟鑫;冯越

    目的 对比分析第三代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在高心率患者冠状动脉成像(CTCA)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行第三代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者147例,按不同心率范围分为4组,A组(40例):心率<70次/min,B组(42例):70次≤心率<80次/min,C组(50例):80次≤心率<100次/min,D组(15例):心率≥100次/min.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扫描,对所有获得的影像资料进行后处理,分析评价所有节段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并比较不同心率组间的图像质量.结果 4组冠状动脉节段的可评估率分别为99.8%、96.7%、98.9%、94.8%,4组冠状动脉图像优秀率分别为90.2%、84.2%、83.1%、69.3%.4组间冠状动脉可评估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48,P<0.05),图像质量优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64,P<0.05).结论 高心率患者应用第三代双源CTCA可获得较稳定的高质量图像,可有较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 新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序列扫描对隐匿性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谷青;王玉红;陈月芹

    目的 探讨新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序列扫描冠状动脉成像(MSCTA)对隐匿性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80例无明显症状的冠心病患者行MSCTA检查后,其中32例于两周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对其表现与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和CAG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MSCTA与CAG有较好的一致性,MSCTA对隐匿性冠心病诊断准确率与常规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准确率为93.1%,敏感性为91.8%,特异性为93.9%,阳性预测值为90.3%,阴性预测值为94.9%.结论 新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序列扫描冠状动脉成像可为隐匿性冠心病的早发现和早治疗提供一种无创性、快速便捷的影像检查方法.

  • 256层螺旋CT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应用高心率患者临床分析

    作者:宋芸;常万松;范建锋;张少泽

    目的:探讨心率<100bpm稳定窦性心率患者256层螺旋CT于收缩末期(40%~50%位相)应用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71例患者256层螺旋C T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收缩末期(40%~50%位相)图像,所有病例按70bpm≤心率<80bpm ,80bpm≤心率<90bpm ,90bpm≤心率<100bpm分成3组,对所有冠状动脉节段图像质量进行评分(4分法),比较不同心率组间的图像质量。结果271例患者共重建3780个冠状动脉节段,可评估者3708个节段,三组冠状动脉可评价率分别为98.59%、97.79%、97.9%,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率<100bpm稳定窦性心率患者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于收缩末期(40%~50%位相)可获得稳定的满足诊断的图像,应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成功把握大。

  • CT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对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

    作者:文兵;杜瑛;蔡秋艺;谢俊诗;胡良波;郭应坤

    目的 利用Meta分析探讨CT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对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对1995年1月至2016年2月国内外文献发表的多层螺旋CT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在先天性心脏病诊断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采用Cochrane协作网的质量评价工具偏倚评价标准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运用Meta-disc1.4软件进行异质性检验选用不同的效应模型,计算敏感性、特异性、似然比及其95%置信区间(CI),绘制森林图及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S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G).结果 共12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手术或心导管造影检查证实共计1 431处先天性心脏病畸形.CT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对先天性心脏病诊断灵敏度及特异度均不存在异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后的总灵敏度、总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及95% CI分别为96%(95% CI 94%~97%)、100%(95% CI 100%~100%)、365.94(95%CI231.18~ 579.26)、0.04(95% CI0.03 ~ 0.05).SROC AUC为99.86%,Q指数=0.987 9.结论 CT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在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SROC AUC较大,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心率对256层CT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

    作者:张晓东;唐秉航;李芳云;李良才;黄晖;何亚奇;吴任国;黄德成;梁建雄;赖紫霞

    目的:探讨心率对256层螺旋CT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并与回顾性心电门控进行对照分析。方法:156例患者行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检查,73例行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检查,所有病例按心率分为<60次/分,60~69次/分,70~79次/分,80~89次/分,90~99次/分及≥100次/分共6组。对所有冠状动脉节段图像质量进行评分(4分法)。比较不同心率组间的图像质量;比较各心率组前瞻性心电门控与回顾性心电门控图像质量。记录前瞻性心电门控检查每例图像是否出现运动伪影,并对平均心率与运动伪影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前瞻性心电门控检查,冠状动脉节段评分优良(1~2分)者在各心率组分别达96%、93%、80%、62%、45%和54%,不同心率组冠状动脉分段评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回顾性心电门控检查,各心率组评分为优良者分别达100%、95%、90%、88%、92%和49%,不同心率组冠状动脉分段评估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各组冠状动脉节段图像质量符合诊断要求的,在前瞻性心电门控检查时分别为100%、99%、98%、98%、98%和100%;回顾性心电门控检查时分别为100%、100%、99%、100%、100%和96%;除心率80~89次/分之外,前瞻性与回顾性心电门控检查能满足诊断图像质量者在各心率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前瞻性心电门控检查,ROC分析表明平均心率与运动伪影密切相关(AUC=0.783;95%CI:0.709~0.856;P<0.01)。结论:256层螺旋CT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时心率对冠状动脉节段图像质量无明显影响;前瞻性心电门控能获得与回顾性心电门控检查相似的能满足诊断需要的图像质量。平均心率影响冠状动脉运动伪影的出现,心率65.5次/分可作为冠状动脉出现运动伪影的临界点。256层螺旋CT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

  • 高心率伴单发室性期前收缩患者冠状动脉CTA中自适应前瞻性心电门控的应用价值

    作者:杨仁杰;查云飞;彭宙锋;张宇;黄冬杰

    目的 高心率伴单发室性期前收缩(ventricular premature beats,VPBs)患者冠脉CT血管成像(coronary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CTA)中自适应前瞻性心电门控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扫描前心电监测显示单发VPBs的高心率患者(80 bpm≤HR≤120 bpm)使用自适应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进行冠状动脉CTA扫描,其中CTA扫描过程中出现单发VPBs的患者纳入单发VPBs组,CTA扫描时未出现VPBs的患者纳入未出现VPBs组;对扫描前心律整齐的高心率患者(80 bpm≤HR≤120 bpm)使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进行扫描,CTA扫描时心律整齐者纳入对照组.比较单发VPBs组、未出现VPBs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图像质量评分、可诊断率以及有效辐射剂量.结果 单发VPBs组、未出现VPBs组和对照组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3.4±0.8)、(3.4±0.7)、(3.2±0.8)分.单发VPBs组、未出现VPBs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89),单发VPBs组、未出现VPBs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高于对照组(P=0.000);单发VPBs组、未出现VPBs组和对照组的可诊断率的分别为91.5%、89.1%、87.6%,单发VPBs组可诊断率高于对照组(P=0.040),其余两组间可诊断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发VPBs组、未出现VPBs组、对照组的有效辐射剂量分别为(3.4±0.8)、(3.4±0.7)、(10.5±2.1)mSv,单发VPBs组、未出现VPBs组低于对照组(P=0.000).结论 自适应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可以有效降低高心率伴单发VPBs患者在冠状动脉CTA检查中接受的辐射剂量,并且有利于提高冠状动脉图像质量.

  • 前瞻性心电门控64排螺旋CT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临床价值

    作者:方胜平;王贤主;程卫东

    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成像在诊断的准确率方面已获得临床肯定[1-2],但大剂量X线辐射问题倍受关注[3-5].前瞻性心电门控触发技术以减少X线辐射剂量的优势为临床认同,但采集数据的单一时相性是否影响其诊断准确性有待进一步确认.作者医院2009-04~08月使用前瞻性心电门控64排螺旋CT(64-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64-sCT)检查300人,其中16人在随后2周内行冠状动脉造影.本文将64-sCT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elective coronary angiography,SCA)结果进行比较,评价64-sCT冠状动脉成像的诊断准确性.

  • 双源CT多时相前瞻性冠状动脉成像应用于窦性心动过速患者的探讨

    作者:谭四平;沈比先;谢培益;陈丽兴;薛水培;贾飞鸽;汪春荣

    目的 探讨多时相前瞻性冠状动脉CTA显示窦性心动过速患者各支冠状动脉的佳时相,以提高前瞻性冠状动脉CTA在窦性心动过速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Flex Padding技术对46例临床怀疑冠心病的窦性心动过速患者行多时相前瞻性冠状动脉CTA检查.数据采集中心时相设为40%,以相对时相40%重组图像后,在180 ~320 ms间期内再以10 ms的间隔重组15个绝对时相.选择显示各支冠状动脉的佳时相并进行后处理.分析直径≥1.5 mm的冠状动脉节段的图像质量(1~4分),比较单时相和多时相重组的图像质量,并记录辐射剂量.结果 46例窦性心动过速患者的右冠状动脉(RCA)、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佳重组时相不一致.71.7%的RCA佳重组时相位于280 ~300 ms;52.2%的LAD佳重组时相位于210~230 ms,82.6%的LAD佳重组时相位于200~ 250ms;63.1%的LCX佳重组时相位于240~260 ms.40%的单时相重组图像质量评分平均为2.81±0.62,合格率为57.6%;经过多时相重组后,图像质量评分平均达到3.57±0.55,合格图像达到92.6%.单时相与多时相重组的RCA、LAD、LCX图像质量评分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平均有效辐射剂量(ED)为(2.46±0.55) mSv.结论 窦性心动过速患者RCA、LAD、LCX的佳重组时相不一定相同,单时相重组难以获得满意的图像,多时相重组可以提高窦性心动过速患者前瞻性冠状动脉CTA的图像质量,同时显著降低辐射剂量.

  • 超声多普勒设备引导下冠脉CT造影效果研究

    作者:金小珠

    目的 探讨超声多普勒设备引导下冠脉CT造影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于我院行CCTA检查的疑诊为冠状动脉疾病者11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传统前瞻性心电门控CCTA检查,观察组行超声多普勒设备引导下的CCTA检查.结果 116例受检者1672个冠状动脉节段中,其中78个节段因血管细小未纳入统计,剔除后共对1594个节段进行分析.两组图像质量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者、分支、节段冠状动脉病变,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诊断准确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辐射剂量(2.15±0.36) mSv显著低于对照组(9.75±0.92) mSy (P<0.05).结论 与传统前瞻性心电门控方法相比,多普勒引导下的前瞻性心电门控在确保诊断准确率和图像质量的同时,可以进一步降低有效辐射剂量.

  • 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低剂量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覃杰;董云旭;孟晓春;郭宁;古会珍;钱孝贤;朱康顺;单鸿

    [目的]探讨低剂量技术在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8年11月至2009年6月我院临床拟诊冠心病、心率<65次/min的240例连续病例依次纳入低剂量组(L组)和常规组(C组).L组和C组分别采用前瞻性及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成像扫描方案.评估两组图像质量和有效射线剂量(ED).[结果]L组和C组每组共有1800(15×120)个冠脉节段,L组和C组冠脉节段管径太小(<1.5 mm)难于评估分别占3.50%(63/1800)、3.78%(67/1800),可评估占96.5%(1737/1800)、96.12%(1733/1800),无统计学意义(P>0.05).L组和C组4分图像分别为94.33%、94.67%,3分图像为2.17%、1.61%,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3分图像均为轻度运动伪影,无阶梯伪影及1、2分图像.L组和C组平均射线剂量为3.28 mSv、14.36 mSv,L组平均射线剂量较C组降低75.04%,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低剂量技术既可保证图像质量又可降低患者的射线剂量.

30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