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动脉硬化患者颈动脉内-中膜的厚度与血脂相关性的研究

    作者:杨云霞;周莉;刘淑媛;罗晓惠;刘洁玉

    目的探讨颈动脉硬化与血脂的相关性.方法以高分辨率超声对比观察46例颈动脉硬化患者与30例正常对照组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作为动脉硬化的指标,并测定血脂水平.结果所有病例左右两侧颈总动脉IMT厚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与动脉硬化组IMT厚度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1).动脉硬化组的TG、LDL-C、ApoB较正常组增高,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HDL-C、ApoAI较正常组降低,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TG、LDL-C、ApoB与IMT厚度呈正相关(r=0.38,r=0.50,r=0.42,P<0.05).HDL-C、ApoAI与IMT厚度呈负相关(r=-0.53,r=-0.62,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时与LDL-C、HDL-C、ApoAI有密切联系,有上述血脂异常者易患动脉硬化.

  • 高频超声对糖尿病患者外周动脉血流动力学的临床观察

    作者:周华;马瑰玫

    目的 应用高频超声研究糖尿病患者外周动脉(颈动脉、下肢动脉)内-中膜厚度及血流动力学变化,以探讨糖尿病与外周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 对28例糖尿病患者及13名正常人的外周动脉(颈动脉、下肢动脉)行二维及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观察外周动脉(颈动脉、下肢动脉)内膜回声及有无粥样硬化斑块,测量内-中膜厚度和脉冲多谱勒血流频谱参数,包括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峰值流速和阻力指数.结果 糖尿病患者外周动脉(颈动脉、下肢动脉)内-中膜厚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动脉斑块发生率高于对照组.结论 高频超声显示糖尿病患者外周动脉(颈动脉、下肢动脉)内-中膜增厚;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增加.

  • 清热解毒法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作者:何武;杨键;蒋敏玲;江伟;易桂生;文辉

    目的 观察清热解毒法代表方剂黄连解毒汤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内-中膜厚度的影响.方法 12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黄连解毒汤治疗组、联合治疗组,治疗组接受常规治疗,黄连解毒汤组接受黄连解毒汤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连解毒汤治疗;治疗前后观察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内-中膜厚度.结果 治疗4周后,各组内-中膜厚度较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8周后各组内-中膜厚度较治疗前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黄连解毒汤能通过清除体内热毒降低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内-中膜厚度.

  • 不同类型高血压患者颈部动脉结构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特征的超声研究

    作者:穆玉明;吴伟春;韩伟;周静霞;许晓荣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高血压患者的颈部动脉结构和血流动力学超声改变的特点及相互关系.方法对127例受检者进行颈部动脉超声研究,其中高血压组87例,包括单纯收缩压增高组(ISH)18例、单纯舒张压增高组(IDH)25例和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增高组(BSDH)44例,对照组40例,分别测量各组颈部动脉总干内-中膜厚度(CCA-IMT)、分叉内-中膜厚度(BIMT)、斑块以及两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椎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1)CCA-IMT和BIMT 高血压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6),ISH组在各组中高;ISH、IDH、BSDH组斑块检出率分别为66.7%、48.0%、50.0%,显著高于对照组检出率23.1%;(2)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变表现为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及血流量降低,PI和RI均增高;各型高血压组间比较:BSDH组的EDV显著低于其他组,ISH组的PI高,IDH组有关椎动脉的6项指标均有意义.结论各型高血压的颈部动脉的形态和血流动力学改变不尽相同.

  • 高频超声评价冠状动脉狭窄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面积的关系

    作者:周青;郭瑞强;郝力丹

    目的:对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程度不同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之间的关系进行再探讨,比较IMT与颈总动脉内-中膜横切面面积(IMCSA)对冠状动脉狭窄的预测价值.方法:55例行冠脉造影的患者分成非冠心病组、冠状动脉1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运用高频超声技术检测三组患者颈总动脉IMT和斑块,计算IMCSA.比较三组间IMT和IMCSA的差异,比较IMT和IMCSA预测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冠状动脉1支和多支病变组间IMT无显著差异,IMCSA和斑块面积在多支病变组显著增高(P<0.01).用IMCSA来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能更好地兼顾敏感性和特异性.结论:颈总动脉IMCSA较IMT能更好地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发生,区分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的能力更强.

  • 正常人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背向散射积分与内皮舒张功能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丽文;钱蕴秋;李兰荪;李军;沈敏;韩增辉;朱霆;王峰霞

    目的:探讨正常人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背向散射积分与内皮舒张功能的超声诊断标准.方法:将120例正常健康者分为≤50岁组与>50岁组,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背向散射积分(IBS)及内皮舒张功能(EDD%).结果:在≤50岁组与>50岁组,颈动脉IMT分别为(0.45±0.11)mm和(0.64±0.15)mm;IBS分别为(19.79±3.11)dB和(23.11±3.73)dB;EDD%分别为(15.46±6.87)%和(13.01±4.82)%;结论:本研究建立了正常人颈动脉IMT、IBS及内皮舒张功能的正常参考值.

  • 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血管内皮舒张功能临床研究

    作者:刘丽文;钱蕴秋;张军;李军;周晓东;李兰荪;沈敏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血管内皮舒张功能(EDD%)的临床意义.方法用高频超声测量86例冠心病患者和40例正常对照组颈动脉IMT及EDD%,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IMT心肌梗死组(1.09±0.17) mm和心肌缺血组(0.92±0.12) mm 较正常对照组(0.64±0.15) mm明显增厚;EDD%心肌梗死组(3.78±4.12)%和心肌缺血组(5.11±3.78)%较正常对照组(15.41±6.87)%明显减低.结论超声检测颈动脉IMT及EDD%可作为监测冠心病患者的客观指标.

  •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及下肢动脉的超声特征

    作者:刘英;马琳;宋忱

    目的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观察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颈动脉、下肢动脉的形态学特征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颈动脉、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特征.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208例,观察及测定颈动脉和下肢动脉的内-中膜厚度(IMT)、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及动脉频谱形态.结果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及下肢动脉IMT均增厚,但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检出率高于下肢动脉(P<0.05);下肢动脉狭窄程度比颈动脉严重(P<0.01);颈动脉RI、PI升高,而下肢动脉无明显改变.结论 CDFI显示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及下肢动脉IMT增厚,颈动脉比下肢动脉更容易检出不稳定斑块,但其狭窄程度不及下肢动脉严重.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脑梗死患者股动脉血流动力学的研究

    作者:何光彬;钱蕴秋;刘荣桂;张军;周晓东;宋艳;刘丽文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研究脑梗死患者股动脉内-中膜厚度及血流动力学变化,以探讨脑梗死与股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对30例脑梗死患者及25例正常人的股动脉行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股动脉内膜回声及有无粥样硬化斑块,测量内-中膜厚度(IMT)和脉冲多普勒血流频谱参数,包括收缩期峰值速度(Vs)、舒张早期峰值速度(Vd)、舒张早期多普勒频谱血流积分(VTId)、阻力指数(RI)、动脉波传递时间(TR-Vs).结果(1)脑梗死组股动脉IMT[(0.72±0.14)mm]明显大于对照组[(0.59±0.09)mm,P<0.05];(2)脑梗死组股动脉斑块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3)脑梗死组股动脉Vd、VTId、TR-Vs/T均小于对照组(P<0.05);Vs、RI两组之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股动脉IMT增厚,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增加,VTId、TR-Vs/T减低.VTId、TR-Vs/T可作为评价外周动脉硬化的新指标.

  • 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背向散射积分与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关系

    作者:武俊;夏稻子;张宇虹;林萍;高林;礼广森;张文华;由悦

    目的探讨Ⅱ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背向散射积分与心脑血管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分别测定Ⅱ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组(Ⅰ组)、Ⅱ型糖尿病无并发症组(Ⅱ组)及正常对照组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背向散射积分(IBS).结果Ⅱ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组颈动脉IMT(1.2±0.12)mm与无合并症组(0.9±0.13)mm较对照组(0.75±0.18)mm明显增厚,无合并症组颈动脉标化IBS%(70.1±4.2)%与对照组(71.7±3.1)%无显著差异,心脑血管疾病组颈动脉标化IBS%(67.3±4.7)%显著低于无并发症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与颈动脉IMT相比,颈动脉IBS值减低能更好地预测Ⅱ型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生长部位与血管内膜及血流动力学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夏依达·吐尔逊;唐琪;穆玉明;吴军刚;刘丽云

    目的 探讨颈动脉斑块与斑块生长部位、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内膜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 对18 248例受检者根据颈总动脉(CCA)有无斑块与内-中膜厚度的关系分为7组,分别观测双侧CCA内-中膜厚度(IMT)和斑块的有无,及双侧颈总动脉血流指标变化: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血管阻力指数(RI)、血管搏动指数(PI)、PSV/EDV.结果 (1) CCA斑块的分布 两侧同时存在高,左侧高于右侧;IMT增厚双侧同时受累高,左侧高于右侧;(2)与CCA无斑块组相比,CCA有斑块组的PSV、EDV减低,PI和RI增高,双侧都有斑块者PSV、EDV降低和PI、RI增高为显著.与IMT正常组相比,IMT增厚组PSV、EDV降低,PI和RI增高.结论 CCA斑块的形成和IMT的增厚均表现为双侧受累多,且左侧高于右侧;而且双侧的受累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大.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肱动脉内-中膜厚度与内皮舒张功能的临床研究

    作者:黄冬梅;夏稻子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动静脉内瘘侧(AVF组)和无动静脉内瘘侧(NAVF组)肱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内皮舒张功能(EDD)随透析时间增跃有无改变及变化特点.方法 选择应用动静脉内瘘行MHD患者42例,健康志愿者20例,采用高频超声检测AVF组、NAVF组肱动脉和健康志愿者右侧肱动脉基础内径、反应性充血后内径的变化以及肱动脉IMT进行测定.结果 本研究显示透析时间小于12个月的MHD患者AVF组与NAVF组的肱动脉IMT、EDD均无差异(P>0.05);透析时间大于12个月的MHD患者AVF组肱动脉IMT、EDD均低于NAVF组,差异显著(P<0.001);无论透析时间长短,两组的EDD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NAVF组的肱动脉IMT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 MHD患者动静脉内瘘侧与无动静脉内瘘侧肱动脉IMT、EDD因透析时间不同,有不同的变化特点.

  • 射频数据处理技术早期评价高甘油三脂血症患者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和血管弹性

    作者:丹海俊;王燕;沙海静;温树彬;贾丽梅;卢宝金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射频数据处理技术(RF-data)早期评价高甘油三脂血症(HTG)患者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和血管弹性改变及相关分析.方法 比较30例HTG患者与30例正常人颈总动脉收缩期内径(Ds)、舒张期内径(Dd)、内-中膜厚度(IMT)、颈总动脉扩张性(CD)、单点脉搏波传播速度(PWVβ)、僵硬度(β)的改变,并分析甘油三脂与颈总动脉IMT、CD、PWVβ、β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 HTG组左、右侧颈总动脉IMT、PWVβ、β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C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HTG组双侧颈总动脉Ds、Dd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2) HTG组甘油三脂升高的水平与颈总动脉IMT呈显著正相关(r=0.237,P<0.05);而与CD、PWVβ、β相关性不显著.结论 RF-data能够定量、准确评价HTG患者颈总动脉早期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 高频超声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结构与功能改变的评价

    作者:刘荣桂;钱蕴秋;何光彬;周晓东

    目的应用高频超声研究脑梗死患者颈动脉血管结构与功能的改变.方法应用高频超声对46例脑梗死患者和40例健康老年人颈动脉行二维超声检查,观察并记录颈动脉内-中膜有无增厚、有无斑块、斑块数目和回声情况,测量舒张期内-中膜厚度(IMT);M-型超声记录颈总动脉前后壁在收缩期和舒张期运动幅度变化,测量舒张期和收缩期的内径,计算内-中膜横截面积(IMSCA)、僵硬度β指数、扩张性(distensibility )和顺应性(compliance)等参数.结果脑梗死患者比健康老年人斑块数目及低回声斑块检出率增加,大IMT和平均IMT增厚,内-中膜横截面积、收缩期内径和舒张期内径、僵硬度指数增大,扩张性和顺应性降低(P<0.05).IMT与僵硬度指数、扩张性和顺应性无明显相关性.IMSCA、僵硬度指数、扩张性和顺应性与脉压相关(P<0.01),而与收缩压、舒张压等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高频超声是无创诊断颈动脉早期动脉硬化的简便有效的方法,颈动脉IMT结合僵硬度、扩张性和顺应性等指标可反映脑梗死患者颈动脉血管结构和功能变化的特征,可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 高频超声检测兔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内-中膜厚度及内皮舒张功能

    作者:刘丽文;钱蕴秋;杨力军;周晓东;李军;何光斌;贺建国

    目的 应用高频血管超声检测技术探讨早期动脉粥样硬化(AS)的诊断指标.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17只,随机分为两组:5只正常喂养为对照组,12只高脂饮食喂养制成AS模型组.分别于实验开始、喂养1、4、8及17周超声检测腹主动脉内径,峰值流速,后壁内-中膜厚度(IMT)及髂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结果 AS模型组高脂饮食第1周后EDD首先出现减低,随着喂养时间的延长,EDD持续加重,并贯穿于病变的始终.4周后,峰值流速增高(P<0.05),8周后,IMT较对照组显著增厚(P<0.05);17周后,AS模型组腹主动脉内径略增宽,但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喂养不同时间,EDD、腹主动脉内径、峰值流速及IMT无显著性改变(P>0.05).结论 EDD、腹主动脉峰值流速及IMT均可作为诊断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敏感的指标.

  • 基于射频信号血管内-中膜分析技术探讨血管随年龄变化趋势

    作者:洪永强;王宏宇;郑长业;黄孟华;吴秀琴;曾诚;李朝军

    目的 探讨畲族自然人群血管解剖结构和僵硬度随年龄增加的变化趋势.方法 畲族自然人群中433例受试者,分成6个年龄组,应用QIMT (quality intima-media thickness)技术测量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和内径(DD);采用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CFPWV)和心踝指数(CAVI)分析血管的解剖结构和僵硬度随年龄变化.随机选取20例,进行重复检验.结果 随年龄增加,颈动脉CIMT增厚,DD内径增宽,趋势检验P<0.001;双侧颈动脉变化不同步,左侧较右侧早10年;血管硬化在35岁后变化显著(P<0.05).结论 年龄是影响血管硬化的重要因素,QIMT技术可较准确分析颈动脉管径和CIMT变化.

  • 超声检查颈总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关系预测价值

    作者:马忠武;赵新国;朱小敏;李春宝;张玮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颈总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关系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283例冠状动脉造影受检者行颈总动脉超声检查,测量其内-中膜厚度、斑块厚度、计算斑块积分.并将其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及心血管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的t、x2检验.结果 (1)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IMT,对冠心病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4.67%、81.39%及87.78%,三者对冠心病的特异性分别为71.60%、90.12%及95.06%;(2)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组的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和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阴性组,且随病变支数的增加,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和斑块积分均增加(P<0.05);(3)冠心病组年龄、男性、高密度脂蛋白、血糖、血压水平方面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IMT可作为冠心病预测因子,两者联合应用,对冠心病的预测可提供更多信息.

  • 糖尿病不同病程及血糖控制水平对颈动脉结构及功能的影响

    作者:武彧;吕清;谢明星;程新耀;刘曼薇;谢满英;章子铭;丁尚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不同血糖控制水平及患病时间对颈动脉内-中膜形态及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T2DM患者58例,分为3组:病程≤2年为初发组(26例),将病程>2年者根据空腹血糖(FPG)水平分为FPG正常组(FPG<7.1 mmol/L,10例)和FPG升高组(FPG≥7.1 mmol/L,22例).另设正常对照组47名.测量双侧颈动脉内-中膜非均匀度(IMI)、颈动脉内-中膜平均厚度(IMTmean),以血管回声追踪技术测量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僵硬度(β)、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并分析IMI与年龄、血糖水平、病程、血脂及动脉弹性的关系.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2DM患者β、PWV、IMI的对数[Ln(β)]、Ln(PWV)、Ln(IMI)]均升高;FPG正常及升高组IMTmean的对数[Ln(1MTmean)]亦增高;FPG升高组较FPG正常组及DM初发组Ln(β)及Ln(PWV)均升高(P均<0.05).颈动脉IMI与病程、年龄、FPG、TG、SBP呈正相关(r=0.620、0.428、0.303、0.228、0.208,P均<0.05).结论 作为反映血管结构的指标,IMI在早期筛查T2DM、血管结构变化中优于IMT.β、IMI及IMT相结合,可以全面评估在高血糖或合并其他危险因素作用下动脉病变的发生发展程度.

  • 声学造影评价动脉内-中膜厚度价值的实验研究

    作者:马娜;任卫东;杨欣;杨军;李玉宏;马春燕;李楠

    目的探讨声学造影提高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测量准确性的价值.方法通过高脂饮食建立兔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应用自制氟碳白蛋白声学造影剂,对造影前后颈总动脉内膜进行视觉分析及对比IMT差异,并行病理学检查.结果造影后动脉各壁内膜回声明显增强,动脉前壁内膜识别较造影前显著改善.IMT不规则增厚,造影前常规超声测量前壁IMT(0.37±0.05)mm,较造影后测值(0.43±0.04)mm低估近1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与病理结果一致,动脉后壁造影前后IMT无显著差异.结论声学造影可提高内膜分辨率及IMT测量准确性,对评价早期动脉病变有重要价值.

  • 内中膜厚度定量及动脉僵硬度分析技术评价糖耐量减低及2型糖尿病者颈总动脉改变

    作者:谭丽芳;艾红;王娟;石秀英;淡敏

    目的 应用血管内中膜厚度定量(QIMT)及动脉僵硬度分析(QAS)技术评价糖耐量减低(IGT)和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总动脉结构及功能的改变.方法 对病例组68例患者[30例IGT(IGT亚组)和38例T2DM(T2DM亚组)]及58名正常对照(NC)组的右侧颈总动脉行QIMT、QAS及相关血清学检查,获取以下参数:内中膜厚度(IMT)、顺应性系数(CC)、扩张性系数(DC)、僵硬度参数(β)、2 h血糖值(2hPG)、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低密度脂蛋白(LDL),糖化血红蛋白(GHb),并分析NC组与病例组各亚组之间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 T2DM亚组DC低于NC组(P<0.05),其余参数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IGT和T2DM亚组β和IMT、2hPG、LDL与GHb均呈正相关(P均<0.01).结论 QIMT及QAS技术可反映动脉血管的早期结构及功能变化,对诊断IGT及T2DM患者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具有一定价值.

136 条记录 1/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