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内动脉狭窄

    作者:李勇

    目的:观察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内动脉狭窄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我院收治的颈内动脉狭窄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的患者,观察分析手术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5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5例患者出现心率减慢和血压下降;短期随访6个月未出现新发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CD 检查未发现明显颈内动脉支架部位再狭窄,支架形态无改变。结论: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是治疗颈内动脉狭窄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 内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内动脉狭窄的并发症原因分析

    作者:李慧蕾

    目的:分析应用内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内动脉狭窄引起并发症的原因.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9月至2014年9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40例颈内动脉狭窄患者的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与并发症产生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3例迷走神经反射的患者中,1例患者的术前血管狭窄程度为70%~75%(32例),2例患者的术前血管狭窄程度为75%~95%(8例),由此可知,术前血管狭窄程度较大者,易发生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高于血管狭窄程度相对较低者(P<0.05,x2 =4.4144).结论:颈内动脉狭窄程度>75%,极易发生迷走神经反射,因此在针对颈内动脉狭窄患者行内支架置入术前,先行病情诊断,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才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 颈内动脉狭窄并发血栓形成致眼卒中1例报告

    作者:沈南;勇强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56岁,因"一个半月前突发右侧眼视力急剧下降5 h"到本院眼科就诊.患者发病时未伴同侧眼痛、头痛,无恶心、呕吐,视力明显减低(眼前数指),临床诊断为右侧视网膜动脉阻塞,行溶栓治疗,右侧眼视力无明显恢复.患者高血压病史10年,冠心病病史2年,心肌梗死病史4个月,既往无糖尿病、房颤病史.化验检查: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胆固醇、血糖未见明显异常.颈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超声检查发现,右侧颈总动脉分叉延至颈内动脉起始段前壁可见一个大小约为0.7 cm×0.9 cm的不均质低回声斑块,斑块近心端肩部内部可见一个大小约为0.3 cm×0.4 cm的极低回声区,斑块近心端肩部可见一个大小约为0.7 cm×0.8 cm的不均质低回声,存在明显形变.上述斑块导致右侧颈内动脉管腔明显变窄,直径狭窄率约为70%,右侧视网膜中央动脉未探及明确动脉频谱.颈动脉超声检查提示,右侧颈总动脉分叉延至颈内动脉起始段前壁不均质低回声斑块伴脂质坏死核心形成,导致右侧颈动脉重度狭窄,斑块近心端肩部纤维帽破裂继发活动血栓形成的可能性大,右侧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图1).

  • 颈内动脉狭窄腔内血管支架植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权霞良;丁晴;杜明珠;邵丹丹;王芳;刘利;胡隽

    资料与方法2007年12月~2009年11月应用脑保护装置实施颈动脉支架成形术22例,男15例,女7例;糖尿病3例,高血压1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5例,发生过脑卒中12例,入院时有意识障碍的1例.21例均行过脑血管造影检查显示为颈动脉狭窄后择期手术,1例行CTA.所有病例术前均经常规化验室检查及心电图等除外相关禁忌证.

  • EV3颈动脉支架在颈内动脉狭窄59例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陈军

    目的:观察研究EV3颈动脉支架对于颈内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59例颈内动脉狭窄的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在保守治疗的基础上增加EV3颈动脉支架)和对照组(单纯的采用保守治疗),其中观察组20例,对照组39例,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保守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了EV3颈动脉支架的观察组在治疗后的3周以及6个月以后的颈内动脉狭窄情况相比于单纯采用保守治疗的对照组有了明显的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置入EV3颈动脉支架术后可以明显改善患者颈内动脉狭窄再发的情况,预防患者再发卒中,对于颈内动脉狭窄的患者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使用价值.

  • 彩色多普勒对颈内动脉狭窄患者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血流检测

    作者:冯彦红;钱林学;胡向东;贵玉;张庆;龚海马

    目的 了解不同程度的颈内动脉狭窄患者,其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血流状况,探讨颈内动脉狭窄与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的病变关系.方法 选颈内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有明确颈内动脉粥样硬化造成颈内动脉狭窄的患者54例,其中轻度狭窄28例(直径狭窄率<50%),中度及中度以上狭窄26例(直径狭窄率≥50%).对照组40例,为彩色多普勒证实无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测量入组患者视网膜中央动脉及眼动脉的各项血流参数,包括收缩期峰值流速(Vs)、舒张末期流速(Vd)以及血管阻力指数(RI).结果 随着颈内动脉狭窄程度的加重,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参数会发生相应变化,其中颈内动脉中重度狭窄组的视网膜中央动脉参数改变明显.而眼动脉各参数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 颈内动脉狭窄可影响视网膜中央动脉供血,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明确颈内动脉及眼部供血情况.

  • 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患者颅内侧支循环的建立--经颅多普勒超声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对照研究

    作者:高山;黄一宁;金征宇;汪波;杨宁;刘巍;马磊

    目的:分析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时,合并或不合并颅内血管狭窄对侧支循环的影响以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比较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将DSA检查证实的颈内动脉(ICA)严重狭窄或闭塞患者56例分成两组:单纯ICA病变为组Ⅰ29例;合并颅内血管狭窄为组Ⅱ27例.TCD判断侧支循环的标准:(1)、前交通动脉(ACOA)开放:狭窄同侧大脑前动脉(ACA)反向,对侧ACA血流速增快,压对侧颈动脉后狭窄侧大脑中动脉(MCA)血流速度下降;(2)、后交通动脉(PCOA)开放:同侧大脑后动脉(PCA)及椎基底动脉(VBA)血流速增快;(3)、颈外向颈内侧支循环形成:眼动脉或滑车上动脉反向.结果:全部56例患者ACOA和PCOA的发生率(57.14%和60.71%)明显大于OA(25.0%),(P<0.01).组ⅡACOA的发生率(37.04%)较组Ⅰ(75.86%)明显下降,(P<0.01).TCD与DSA比较组Ⅰ的敏感性(96.07%),特异性(94.82%);组Ⅱ敏感性(89.47%),特异性(91.22%),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代偿血管ACA、PCA、BA的平均血流速(cm/s)分别为(101.0±17.36,91.13±27.75和75.86±24.96)均较无代偿同名血管血流速(61.92±16.84,48.80±13.76和43.69±11.01)明显增快,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颅内侧支循环以Willis环的前交通动脉和后交通开放为主,合并颅内血管狭窄使前交通动脉的开放明显受损;TCD对颈内动脉闭塞患者颅内侧支循环的判断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合并颅内血管狭窄对侧支循环的判断无明显影响.

  • 经颅多普勒超声量化诊断白兔颈内动脉狭窄的研究

    作者:单华宁;王珏;王平立;王执铨;刘虹;严玉兰

    目的探讨血流信号的大Lyapunov指数在诊断白兔颈内动脉不同程度狭窄中的价值,以期达到利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量化诊断血管狭窄的目的.方法通过TCD诊断仪及自行设计的多普勒超声信号采集系统 ,提取白兔颈内动脉正常时及不同程度狭窄时血流信号,并使用小波包分析去噪,得到血流信号的时间序列数据,计算其大Lyapunov指数,对白兔颈内动脉血流情况的动态活动状态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白兔颈内动脉正常时,血流信号的大Lyapunov指数均为负值,血液流动呈非混沌状态;白兔颈内动脉狭窄时,血流信号的大Lyapunov指数均为正值,血液流动呈混沌状态,且值越大,狭窄程度越高.结论可利用Lyapunov指数无创诊断白兔颈内动脉狭窄疾病.

  • 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患者抑郁与睡眠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宁群;黄小波;陈文强;陈玉静

    目的:探讨症状性(同侧血管缺血性卒中)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抑郁与睡眠障碍的相关性。方法根据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将符合研究标准的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患者分为抑郁组(n=92)和非抑郁组(n=82)。将抑郁组分为轻度抑郁组(n=36)和中度抑郁组(n=56)。运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价患者的睡眠状况。对PSQI和HAMD各维度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抑郁组患者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睡眠持续性、习惯性睡眠效率、睡眠紊乱、使用睡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及PSQI总分均明显高于非抑郁组(P<0.01)。中度抑郁组患者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睡眠紊乱、日间功能障碍及PSQI总分均高于轻度抑郁组(P<0.05)。PSQI各维度中,睡眠紊乱、日间功能障碍与HAMD各维度均明显相关(P<0.01),睡眠潜伏维度及PSQI总分与除体重以外的其他HAMD维度相关(P<0.05)。HAMD各维度中,焦虑/躯体化、认识障碍、睡眠障碍与PSQI各维度评分及PSQI总分相关(P<0.05)。结论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患者抑郁与其睡眠质量密切相关,抑郁程度重者睡眠质量较差。

  • 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临床研究

    作者:刘胜达;蒋初明;李冬华;谢翠朋;王海鹏;刘洁;巩忠

    目的 观察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北京航天总医院住院的经颈部超声检查及全脑血管造影提示颈内动脉狭窄患者16例,全部病例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和支架植入术治疗.结果 16例患者成功置入支架17枚,术后1例患者出I现心率减慢和血压下降;短期随访6个月未出现新发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CD检查末发现明显颈内动脉支架部位再狭窄,支架形态无改变.结论 颈内动脉自膨式支架置人术治疗颈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安全有效,但仍需随机对照研究进行长期疗效观察.

  • 颈内动脉狭窄及闭塞的超声影像学评价

    作者:凌晨;李坤成;华扬;王萍;李慎茂

    目的彩超(CDI)、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颈内动脉(ICA)狭窄(≥70%)或闭塞诊断及颅内外血流动力学与DSA比较.方法经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证实的ICA狭窄或闭塞患者86例行CDI和TCD常规检测, 确定ICA狭窄或闭塞的形态学和颅内血流动力学及侧支循环的开放情况,与DSA对比分析.结果①与DSA比较颅外ICA检测结果的敏感性为98.4%,特异性96.0%,准确率97.6%;②与DSA比较TCD对前交通动脉(ACOA)判断的敏感性98.4%,特异性95.0%;后交通动脉(PCOA)敏感性97.5%,特异性100%;眼动脉(OA)开放的敏感性86.9%,特异性71.4%;③患侧Vmca(62.7±24.3)cm/s较对侧 (120.3±45.4)cm/s明显减低(P<0.01);患侧大脑中动脉(MCA)的PI值(0.76±0.21)较对侧(1.07±0.21) 明显减低(P<0.01).结论 CDI和TCD的联合应用为重度ICA狭窄或闭塞的诊断及颅内侧支循环开放情况提供一种可靠的无创性综合检测分析方法.

  • 微栓子脱落时脑保护伞处理的临床应用

    作者:王华;苏兰军;李斌;王学良;李素霞

    目的 讨论颈内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中微栓子脱落后脑保护伞回收时处理方法.方法 颈内动脉狭窄支架植入后,颈内动脉血流停滞或缓慢,回撤保护伞于C3、C4段,指引导管送入支架近端,迅速反复多次回抽血流.结果 血流通畅,无1例脑栓塞.结论 在颈内动脉狭窄支架植入联合应用脑保护伞,当微栓子脱落所导致的颈内动脉血流停滞或缓慢时,正确的处理脑保护伞可以有效防止脱落的微栓子进入脑内.

  • 三维能量多普勒成像诊断老年人颈内动脉狭窄的应用价值

    作者:吴明晓;郭发金;蒋文莉;韩秀婕

    目的 评定三维能量多普勒成像(3D-PDI)诊断老年人颈内动脉狭窄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69例老年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分别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自由臂模式3D-PDI测量患者颈内动脉,并于检查后2周内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为颈内动脉狭窄诊断的金标准,对3D-PDI诊断颈内动脉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等进行计算和评估.结果 3D-PDI可直观显示狭窄区的立体形状,包括斑块表面特性﹑狭窄部位﹑血管腔大小及血流空间走行等.69例患者85条狭窄颈内动脉,3D-PDI和CDFI测得的内径狭窄率分别为(49.2±0.7)%和(52.3±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26,P>0.05);测得的面积狭窄率分别为(53.2±0.7)%和(59.3±0.4)%,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4,P<0.01=.3D-PDI诊断颈内动脉轻度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9%、100.0%、96.5%、100.0%和95.1%,诊断颈内动脉中度狭窄的分别为100.0%、96.6%、97.7%、93.1%和100.0%,诊断颈内动脉重度狭窄的分别为100.0%、98.1%、90.8%、96.9%和100.0%.CDFI诊断颈内动脉轻度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0%、63.8%、75.3%、56.3%和100.0%,诊断颈内动脉中度狭窄的分别为70.4%、100.0%、90.6%、100.0%和90.6%,诊断颈内动脉重度狭窄的分别为58.1%、100.0%、84.7%、100.0%和80.6%.与CDFI相比,3D-PDI诊断颈内动脉中度和重度狭窄的敏感度较好,准确性较高,但特异度较差.结论 3D-PDI诊断老年人颈内动脉狭窄较CDFI具有更高的敏感度和准确性,对老年人颈内动脉狭窄的诊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 严重颈内动脉狭窄时眼动脉血流变化的研究

    作者:郭佳;勇强;孟忻;高新晓;辛晨;汪军

    目的:探讨严重颈内动脉狭窄(internal carotid artery stenosis,ICAS)时眼部血流的变化.方法: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间,于我院脑卒中中心收治的50例单侧颈内动脉重度以上狭窄住院患者进行详尽的眼部检查、视网膜中央动脉(central retinal artery,CRA)彩色多普勒血流检查、全脑动脉及主动脉弓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等检查.结果:50例患者经DSA证实有20例存在眼动脉血液逆流.在20例眼动脉逆流患者中,出现过急性眼部缺血症状11例,出现过不同的慢性眼部缺血症状15例.患者有明确的眼部缺血体征9例.20例逆流患者的CRA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为(7.16±1.33) cm/s与另外30例眼动脉正向血流患者的CRA的PSV(7.64±1.28) cm/s相比较,并没有明显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75,P=0.209).结论:严重的ICAS时,出现眼动脉血液逆流,并不一定会发生眼部缺血性病变.眼动脉血液逆流是眼部缺血产生的高危因素,并不是决定因素.

  • 超声对单侧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时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研究

    作者:贺庆红

    目的:分析并评价单侧颅外段颈内动脉(ICA)严重狭窄(≥70%)或闭塞时颅内侧支循环建立的情况.方法:彩色多普勒显像(CDFI)筛选出单侧颅外段ICA严重狭窄或闭塞患者42例,应用经颅彩色多普勒(TCCD)评价颅内主要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并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检查结果证实.结果:1.与DSA比较:TCCD探测前交通动脉(AcoA)和眼动脉(OA)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对AcoA探测的价值大,其次是后交通动脉(PcoA).2.AcoA的开放与卒中的发生呈负相关.3.患侧大脑中动脉(MCA)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及搏动指数(P1)值均较健侧明显减低(P<0.05).卒中组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LA)组患侧OA,的PI值明显低于健侧(P<0.05).结论:CDFI和TCCD检测可综合分析颅内主要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准确、可靠及无创地评价颅内侧支循环的情况,对单侧ICA严重狭窄或闭塞患者的治疗和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非外科动脉内膜斑块切除术适应证的颈内动脉狭窄患者颈内动脉支架术

    作者:张邢伟;P.R.Roy;D.W.M.Muller

    目的评价非外科内膜斑块切除术适应证的颈内动脉狭窄患者颈内动脉支架植入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26例病人27支颈内动脉共植入27个Wall支架.所有病人根据造影所显示的血管直径,先用小型号球囊预扩张,然后置入合适的Wall支架,再用相应大小球囊整形扩张.结果 27支颈内动脉全部扩张成功并置入支架,血管狭窄率从术前的(75.0±10.0)%降至(5.3±11.0)%(P<0.01).并发症包括小中风1例,21 d后基本恢复.结论对不适应外科内膜斑块切除术的颈内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内动脉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术是安全、有效的.

  • 老年人症状性颈动脉和椎动脉狭窄的血管内介入治疗

    作者:张淼;乔清;赵为逊

    颈、椎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高危因素,其狭窄程度与卒中的危险程度成正相关~([1]).研究显示,60岁以上人群中0.5%存在颈动脉狭窄,>80岁者有10%存在颈动脉狭窄~([2]).椎动脉起始部的狭窄性病变仅次于颈动脉分叉处的颈内动脉狭窄而成为第2个常见的狭窄部位~([3]).

  • 右侧肱动脉入路左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内动脉狭窄合并牛型主动脉弓1例报告

    作者:郭连瑞;谷涌泉;佟铸;李学锋;郭建明;高喜祥;张建;汪忠镐

    2013年10月我科收治1例63岁女性左颈动脉狭窄,有左侧脑梗死病史并频繁出现一过性脑缺血发作(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术前CTA检查为牛型主动脉弓,左侧颈内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但位于C2水平不适合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采用全麻下经右侧肱动脉入路穿刺,造影导管选入左颈外动脉,加硬导丝引导F6长鞘选入左颈总动脉建立手术通路,然后常规进行保护伞下的颈动脉球囊扩张和支架成形术。手术成功,未发生任何并发症。术后1个月随访,TIA症状完全消失,颈动脉超声提示左颈内动脉支架术后血流通畅。我们认为经右侧肱动脉入路行支架成形术治疗牛型主动脉弓变异的左侧颈内动脉狭窄是安全、可行的。

  • 颈动脉重建术后颅内血流动力学变化

    作者:陈利锋;周定标

    缺血性卒中患者15%~20%是因颅外颈内动脉狭窄所致 [1],其发病机制主要包括血流动力学障碍和栓子脱落.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既去除了可能导致脑栓塞的粥样硬化斑块,又可能改善颅内血流动力学状况,提高灌注压,因而被公认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有效的手术方式 [2].

  • 不同类型内分水岭梗死与颈内动脉串联狭窄的关系

    作者:于金梅;王玉洁;辛岳;田英;张碧莹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内分水岭梗死与颈内动脉(ICA)串联狭窄的关系。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55例经头部MRI+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证实为内分水岭梗死患者,均行颅外段ICA彩色多普勒超声和颅内血管MR血管成像检查。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将55例内分水岭梗死患者分为单发内分水岭梗死(IWSI)组和伴有同侧皮质分水岭梗死的内分水岭梗死(C-IWSI)组,分析两种类型内分水岭梗死与ICA串联狭窄的关系。结果(1)55例内分水岭梗死中,包括IWSI组24例(43.6%),C-IWSI组31例(56.4%)。病灶侧血管狭窄:ICA 20例(36.4%,其中颅外段11例,颅内段17例),大脑中动脉(MCA)44例(80.0%),ICA串联狭窄15例(27.3%)。(2)病灶侧ICA串联狭窄:IWSI组2例(颅内段ICA + MCA 2例);C-IWSI组13例(颅外段ICA+颅内段 ICA+MCA 4例,颅外段ICA+颅内段ICA 1例,颅外段ICA+MCA 2例,颅内段ICA + MCA 6例)。(3)与IWSI组相比,C-IWSI组患者病灶侧ICA狭窄、ICA串联狭窄发生率均较高[分别为54.8%(17例)比12.5%(3例),41.9%(13例)比8.3%(2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1和0.006),其中颅外段和颅内段ICA狭窄发生率均高于IWSI组[35.5%(11例)比0,45.2%(14例)比12.5%(3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3和0.009)。结论不同类型内分水岭梗死ICA串联狭窄发生率不同,伴有同侧皮质分水岭梗死的内分水岭梗死患者,常伴有颈内动脉串联狭窄。

163 条记录 1/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