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肢体抖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

    作者:唐敏;刘晓亭;朱幼玲;周群;席春华;翟登月

    目的 探讨肢体抖动TIA(LS-TIA)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 采集14例有颈内动脉狭窄的LS-TIA患者(LS-TIA组)及28例有颈内动脉狭窄的无发作性肢体抖动的TIA或轻微症状的缺血性卒中患者(TIA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比较.总结LS-TIA患者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结果 LS-TIA患者均以发作性肢体抖动症状来就诊,发作时无肢体强直阵挛,无意识丧失和大小便失禁症状,无面肌受累.LS-TIA患者发作持续时间通常<5 min,发作的部位以单侧上肢多见,常见发病诱因包括站立后行走、运动及咳嗽.LS-TIA组患者高血压病的比例明显高于TIA对照组(P<0.05).LS-TIA组患者临床表现为其他皮质TIA表现、黑矇、进展为缺血性卒中的比例均明显高于TIA对照组(均P<0.05).LS-TIA组患者较TIA对照组有更多的软脑膜侧支.结论 LS-TIA是一种少见表现形式的TIA,特征性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单侧肢体不自主的抖动,颈内动脉狭窄是其发病基础,且更易进展为缺血性卒中,其更依赖于来自严重病变颈内动脉远端的侧支循环血流供应.

  • 伴2型糖尿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内动脉狭窄的特点

    作者:赵桂森;张计旺;李斌;冯慧贤;霍彬

    目的 探讨伴2型糖尿病的急性脑梗死( ACI)患者的颈内动脉狭窄的特点.方法 对经颅多普勒或CT血管成像检查出颈内动脉狭窄的54例伴2型糖尿病的ACI患者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54例患者DSA检查均发现颈内动脉狭窄.单支血管狭窄发生率为42.6% (23/54),明显低于多支血管狭窄(57.4%,31/54) (P<0.05).颈内动脉重、中度狭窄的比例(20.3%,18.8%)明显低于轻度狭窄(53.9%),明显高于血管闭塞(7.0%)(均P<0.05).颈内动脉C4处狭窄的比例(18.8%)明显低于C1处(60.9%),明显高于C2、C3、C5、C6和C7处(1.6%~6.2%)(均P<0.05).结论 伴2型糖尿病的ACI患者颈内动脉狭窄多为多支血管狭窄,狭窄程度以轻度为主,狭窄部位以C1狭窄常见.

  • 颈内动脉狭窄相关性脑缺血病变的临床分析

    作者:周爱华;谭佩珍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狭窄致脑缺血病变的临床特点及发生机制,为临床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111 例经CT 血管造影(CTA)证实的颈内动脉狭窄患者的颅内Willis 环形态、TCD 资料及临床表现.结果 颈内动脉轻、中、重度狭窄组脑梗死发生率分别为14.7% 、30.6% 、46.3%,三组间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颈内动脉轻、中、重度狭窄组侧枝循环出现率分别为14.7% 、30.6% 、78.0%,三组间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患者中4 型Willis 环中脑梗死发生率分别为11.1% 、36.4% 、33.3% 、80.0%,Ⅰ型患者脑梗死出现率较其他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患者中,无侧枝循环组、初级代偿组(Willis 环代偿)、次级代偿组脑梗死发生率分别为33.3% 、36.4% 、80.0%.次级侧枝循环出现组的脑梗死患者出现率较另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颈内动脉狭窄程度、Willis 环的形态、侧枝循环开放途径与患者的临床预后显著相关.

  •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对颈内动脉狭窄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作者:缪伟锋;俞向荣;吴一平;羊正祥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对颈内动脉狭窄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的颈内动脉狭窄患者97例,将有发生脑梗死或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64例分为A组,无发生脑梗死或者TIA的33例分为B组.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Fuld物体记忆检验(FOM)和快速词汇测验(RVR)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对比术前3d内和术后第1个月、第6个月和第12个月患者的认知功能评估结果,同时对比不同颈内动脉狭窄率患者手术前后以及术前有症状和无症状患者的认知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术前颈内动脉狭窄率为(80.17±14.06)%,术后颈内动脉狭窄率为(20.83±6.19)%,术后颈内动脉狭窄率显著低于术前(P<0.05).术后第12个月的MMSE评分为(26.96±4.07)分,FOM评分为(18.41±1.18)分,RVR评分为(28.68±4.88)分,均显著高于术前、术后第1个月和术后第6个月(均P<0.05);术前颈内动脉狭窄率>70%而≤85%和>85%患者的△MMSE、△FOM、△RVR均显著大于术前颈内动脉狭窄率>50%而≤70%的患者,且术前颈内动脉狭窄率>85%患者的△MMSE、△FOM、△RVR,均显著大于颈内动脉狭窄率>70%而≤85%的患者(均P<0.05);TIA患者的△MMSE、△FOM、△RVR均显著大于脑梗死患者(均P<0.05);而B组患者的△MMSE、△FOM、△RVR均显著大于A组患者(均P<0.05).结论: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可有效治疗颈内动脉狭窄,同时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

  • 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术在头颈部动脉性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作者:蔡俊;唐旦华;顾文豪;陈勃;王彩红;王健

    目的:探讨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术(3D CE-MRA)在头颈部动脉性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3D小角度快速激发快速梯度回波序列,使用高压注射器注射钆喷酸葡胺,使用透视触发技术确定扫描时间.扫描范围为主动脉弓至Willims环.所得原始图像经西门子后处理工作站进行.部分病例同时行TOF-MRA成像并与临床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疑颈部动脉性病变60例中,未发现异常19例(31.6%),不同程度病变41例(68.4%).病变血管82段中,动脉狭窄者12段(14.6%),动脉闭塞者12段(14.6%),动脉发育纤细者13段(15.8%),动脉迂曲者39段(47.5%),动脉发育变异者3段(3.6%),动脉瘤3例(3.6%).结论:3 DCE-MRA可很好地显示头颈部血管的全貌,可作为头颈部动脉系统疾病的无创性筛查手段.

  • 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改变

    作者:惠品晶;刘春风;惠国桢;张丽

    目的: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诊断颈内动脉(ICA)狭窄,识别ICA狭窄患者的颅内侧枝循环类型及血流动力学状况.方法:分析23例大脑中动脉(MCA)的平均血流速度(Vm)、脉动指数(PI)、侧枝循环状况.结果:(1)有症状组狭窄侧MCA Vm低于对照组及无症状组狭窄侧(P<0.001).(2)有症状组侧枝循环较差,无症状组侧枝循环良好.(3)两组的PI均低于对照组(P<0.001),但两组之间PI无差异(P>0.1).结论:高度ICA狭窄患者,若MCA Vm、PI减低且侧枝循环差,脑缺血发作或卒中率将增加,对此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

  • 颈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脑血管病的临床分析

    作者:王梅芳;陈东明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在防治脑血管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89例脑梗死、8例脑供血不足和11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发现颈内动脉均有不同程度的狭窄,对狭窄段行支架置入术.结果:108例颈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均获得成功,平均狭窄程度从99%降至10%(P<0.01).术后随访6个月到3年,所有患者均无缺血性事件发生.结论:通过颈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可靠,大大降低了脑血管病的复发率和致残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老年颈内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作者:俞群;舒萍芬;叶勤慧;曹丹

    总结99例老年颈内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主要并发症为脑梗死、穿刺点出血、低血压、脑灌注综合征.护理重点为加强病情观察,及早发现和处理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99例中出现并发症8例,经精心治疗及护理,除1例脑梗死患者影响语言功能及肢体活动功能外,其余患者症状改善.

  • 颈内动脉支架术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原因分析及预防

    作者:甘解华;陈勇;陈峰;孙琪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支架成形术中患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53例接受颈内动脉支架术的患者进行分析,观察患者术中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表现及转归.结果 术中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5例,其中2例表现为失语,意识模糊;1例表现为责任血管对侧肢体乏力;2例表现为责任血管对侧面部或肢体麻木感.结论 颈动脉支架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方法.术中规范的操作及术前对血管及斑块的评估,是减少手术风险,提高手术安全性及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 分水岭脑梗死与颈内动脉狭窄的关系

    作者:辜程遥

    目的 探讨分水岭脑梗死与颈内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 比较40例分水岭脑梗死患者和40例非分水岭脑梗死患者的血压和颈内动脉狭窄情况.结果 分水岭脑梗死患者中入院时收缩压> 140mmHg(1 mmHg≈0.133kPa)12例;非分水岭脑梗死患者入院时收缩压>140 mmHg24例.分水岭脑梗死患者合并颈内动脉狭窄率70%,狭窄程度0.6016;非分水岭脑梗死患者合并颈内动脉狭窄率32.5%,狭窄程度0.3984.结论 分水岭脑梗死患者较非分水岭脑梗死患者血压偏低,存在低灌注因素引起分水岭脑梗死的发病机制.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是分水岭脑梗死发生的重要发病机制.

  • 单侧颈内动脉狭窄患者支架置入前后脑血管储备能力变化分析

    作者:戴旭辉;梅芳;余晓梅;苏曼莉;刘元峰;陈思文;周红丽;凃嘉骏

    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评价单侧重度颈内动脉狭窄患者支架置入前后对脑血管储备能力( CVR)影响。方法经确诊单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70%)患者79例,将侧支循环开放分为前交通动脉(ACoA)、后交通动脉(PCoA)及颈内-外动脉(ICA - ECA)开放,比较不同侧支循环开放类型患者在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前与术后颅内血管血流及 CVR 变化。结果TCD 显示术后患侧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搏动指数及 CVR 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颈内动脉狭窄患侧的 CVR 按照不同侧枝循环开放类型从高到低依次为:ACoA + PCoA + ICA - ECA > ACoA + ICA - ECA > ACoA > ACoA + PCoA> PCoA + ICA - ECA > PCoA > ICA - ECA,支架术后 CVR 均恢复正常范围,不同侧枝循环开放患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应用 TCD 可以检测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颅内血流变化,观察不同侧枝循环开放患者支架置入前后 CVR 改变,为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治疗和评估提供可靠的依据。

  • 疏瘀汤对中度颈内动脉狭窄患者干预效果的脑磁共振波谱研究

    作者:王伟中;李延军;邹亚君;邹志毅;马亦红

    颈内动脉(ICA)和大脑中动脉(MCA)的慢性狭窄、闭塞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见原因.中度颈内动脉狭窄患者由于侧支循环代偿或脑血管自身扩张反应等因素的影响,患者可以不发生脑梗死,而仅表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且可无脑形态学改变的MRI表现[1].

  • 桃红四物汤加味治疗颈内动脉狭窄所致缺血性眼病19例

    作者:贾洪亮;阮海晶;薛静静

    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加味对颈内动脉狭窄所致缺血性眼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39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9例(21只眼),对照组20例(21只眼).对照组予西药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片、甲钴胺片口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桃红四物汤加味汤剂,治疗观察90d.结果:两组治疗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但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 1,<0.05),两组眼底症状及视野评分经治疗后均有改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 0,<0.05).结论:桃红四物汤加味联合西药口服剂能更有效改善颈内动脉狭窄所致缺血性眼病的相关症状.

  • 64层螺旋CT脑灌注联合CT血管造影对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应用

    作者:王恢;张在人;李萍;李艳英;赵德利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脑灌注(CTP)联合CT血管造影(CTA)对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应用价值.方法 根据病史或临床症状及体征诊断为颈内动脉及其分支的狭窄或闭塞50例患者分别行CTP和CTA扫描,评价CTP参数平均通过时间(MTT)、对比剂峰值时间(TTP)、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以及造影后颈内动脉狭窄程度.结果 36例TIA患者患侧MTT延长较健侧具有显著性意义,rCBF侧较健侧无显著性意义,rCBV患侧较健侧无显著性意义.34例梗死组患者患侧MTT延长较健侧有显著性意义,rCBF患侧较健侧无显著性意义,rCBV患侧较健侧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CTP联合CTA可以同时判断颈内动脉狭窄和脑组织局部血流灌注情况.

  • 颈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张丽;刘东;赵爱林

    目的:总结颈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治愈率.方法:本组患者33例,均为颈内动脉狭窄患者,其中男25例,女8例.年龄38~82岁,平均63.57岁.临床上均有头痛、头晕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经脑血管造影,证实为颈内动脉狭窄.术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术中密切配合医生,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随时做好各种急救准备;术后遵医嘱正确完成各项治疗,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特别是要做好各种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结果:本组无死亡病例,所有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其中脑过度灌注3例,脑血管痉挛7例,术后低血压心动过缓1例,都及时发现,及时采取恰当的处理措施,效果好.结论:对颈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患者加强围手术期的综合护理能有效的降低并发症,改善患者的预后.

  • 彩色双功能超声在诊断颈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常爱林;毛颖

    目的:探讨彩色双功能超声在颈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8例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导致颈内动脉狭窄的患者进行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并利用脉冲多普勒对动脉血管狭窄处及狭窄前的血流信号进行测量,同时测量颈总动脉的血流速度.结果:通过测量颈内动脉狭窄处收缩期峰值流速和舒张末期血流速度、颈总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和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将二者血流速度相比较并进行分析,同时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通过狭窄处血管面积的变化所测的狭窄程度相对照,共检出62支颈内动脉狭窄,其中5支颈内动脉血管腔内血栓形成.二者相结合诊断颈内动脉狭窄的灵敏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6%和94%.结论:彩色双功能超声在颈内动脉狭窄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经颅多普勒超声、CT血管造影及减影血管造影对颈内动脉狭窄的诊断分析

    作者:牛洪伟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CT血管造影(CTA)及减影血管造影(DSA)三种检查方法 在颈内动脉狭窄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60例高度怀疑颈内动脉狭窄的患者行TCD、DSA与头颅CTA检查,以DSA诊断为金标准,比较TCD和CTA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和符合率.结果 60例患者480条受检的血管中,经DSA检查为正常、中度、重度狭窄的血管条数分别为38条,57条及55条.CTA、TCD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和符合率分别为95.5%、80.0%、92.7%和87.1%、75.0%、80.7%.TCD结果显示重度狭窄段的收缩期流速显著高于中度狭窄段的流速,P<0.05.结论 CTA、DSA作为经典检测方法,均能准确显示颈内动脉狭窄程度,TCD方法 对重度狭窄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TCD、CTA、DSA检查颈内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分析

    作者:陈龙华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CT血管造影(CTA)及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颈内动脉狭窄临床价值.方法 对60例高度怀疑颈内动脉狭窄的患者行TCD、DSA与头颅CTA检查,以DSA诊断为金标准,比较TCD和CTA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和符合率.结果 60例患者480条受检的血管中,经DSA检查为正常、中度、重度狭窄的血管条数分别为38条,57条及55条.CTA、TCD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和符合率分别为95.5%、80.0%、92.7%和87.1%、75.0%、80.7%.TCD结果显示重度狭窄段的收缩期流速显著高于中度狭窄段的流速,P<0.05.结论 CTA、DSA作为经典检测方法,均能准确显示颈内动脉狭窄程度,TCD方法对重度狭窄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合并糖尿病的颈内动脉重度狭窄侧支循环情况分析

    作者:刘涵瑜;钟池;张萌;王洪海;许晓伟;胡鸣一;牟小华

    目的 分析比较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后侧支循环情况与缺血事件的随访观察.方法 取自2014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经颈部血管彩超(DUS)确认的单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70%)或闭塞的患者77例,设立糖尿病组(37例)和非糖尿病组(40例),行颅多普勒超声(TCD)判断颅内侧支循环,比较分析两组侧支开放数目.结果 卡方检验分析两组侧支循环开放数目,非糖尿病组2个侧支开放率高于糖尿病组(P<0.05);侧支开放种类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随访1年发现非糖尿病组中5例发生TIA,糖尿病组1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可能阻碍狭窄后颅内侧支循环开放,侧支血管的发生受损在糖尿病患者中风的发病机制中可能是另一个重要因素.

  • TCD对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侧支循环的评估价值及意义

    作者:刘芳;赵兴军;孟颖;刘志辉;刘君玲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TCD)超声对单侧颈内动脉(ICA)严重狭窄或闭塞所致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脑侧支循环情况的评估价值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40例单侧ICA重度狭窄或闭塞所致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重度狭窄组22例,闭塞组18例.用德力凯EMS-9PB型TCD检测其颅内脑血流情况,分析重度狭窄组和闭塞组侧支循环开放率.根据侧支循环开放的血管条数将患者分为3组,无侧支循环组(A组)、1条或2条侧支循环组(B组)、3条侧支循环均开放组(C组),并在初次入院时和2周后行卒中量表(NIHSS)评分,6个月后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析患者侧支循环开放情况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ICA闭塞组侧支循环开放率为88.89%,明显高于重度狭窄组59.09%(P=0.036).入院时A组、B组、C组患者之间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入院2周后3组间NIHSS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02),6个月后3组mRS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23).结论 颈内动脉狭窄程度越严重,其侧支循环建立越好.侧支循环形成的数目与脑梗死患者临床预后有一定相关性,侧支循环建立越完善者,其临床预后越良好.

163 条记录 5/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