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改良术式治疗后蹄铁型肛周脓肿的临床观察

    作者:黄卫国;徐红;郭淳;李念;吴萍砚

    后蹄铁型肛周脓肿是指内口位于6点附近之肛窦,而脓腔侵及肛门后深间隙和左、右坐骨直肠窝为主的肛周脓肿.2001~2005年,笔者采用后正中切开内口,扩创引流,两侧坐骨直肠窝脓腔遇通过minor三角[1]避开外括约肌浅部和深部作斜向引流口,共治疗46例,随访3~6年无复发病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 养肝熄风方药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

    作者:赵永厚;唐红敏;唐宇平;杨云柯;范越;顾喜喜;蔡定芳

    本研究观察中医养肝熄风方药对缺血脑损伤大鼠侧脑室下区(SVZ)细胞增殖及nestin阳性细胞表达的影响.1材料和方法12周龄SD雄性大鼠,体重250~280g,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行右侧大脑中动脉线栓法(MCAO)造模,方法如下:大鼠以10%水合氯醛(0.36g/kg,腹腔注射)麻醉,正中切开颈部皮肤,分离颈总动脉、颈外动脉和颈内动脉,电凝并剪断颈外动脉分支.暂时夹闭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结扎颈外动脉远心端并剪切口,插入4-0尼龙线,并疏松结扎,剪断颈外动脉,拉直颈外动脉并使之与颈内动脉呈一直线,缓慢推进尼龙线,直到遇到阻力为止,使尼龙线进入颈内动脉18~20mm,松开颈总动脉,2小时后拔线再灌注.动物直肠温度维持在37~38℃.假手术动物不插入尼龙线.

  • 1例法乐氏四联症根治术后并发乳糜胸患者的护理体会

    作者:王海燕;王新红;陈洁;宫照燕

    乳糜胸是胸内心血管手术后一种少见而难以处理的并发症,其发生率为0.25%~0.50%.而胸骨正中切开径路心脏直视手术后并发乳糜胸更是少见了.我院2000年5月收治1例法乐氏四联症手术后并发乳糜胸的患儿,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会阴侧切口内竖8字缝合法

    作者:李新丽;谢京;夏晓燕

    临床工作中,产妇经阴道分娩时,为避免分娩时会阴严重裂伤,常常行会阴侧切及正中切开,甚至在许多大医院为常规侧切,会阴切开缝合是一种看似简单,实则不易的手术,原因为:缝合视野不易暴露、有些侧切口不够长,产时又延长或裂伤、会阴处血运丰富、出血较多.因此,会阴侧切口愈合的好否,与缝合的方法及缝合技术的高低有密切关系,我们采用会阴皮肤侧切口内竖"8"字缝合法效果优于分层缝合法.现介绍如下.

  • 经左桡动脉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左乳内动脉桥血管开口病变二例

    作者:高翔宇;陈晖;李东宝;赵慧强;姚道阔;李虹伟

    左乳内动脉(left internal mammary artery,LIMA)作为常用的冠状动脉搭桥血管具有很高的桥血管通畅率.大多数LIMA桥血管狭窄发生在远端与冠状动脉的吻合口处,罕见开口狭窄.严重桥血管狭窄一般需要再次外科搭桥.再次搭桥手术绝大部分需要再次胸骨正中切开,近有个案报道经左胸切开手术或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1].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DES)在目前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中作为一种常规选择可以减少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并改善临床预后.

  • 纵隔胸膜切开在降低胸骨哆开发生风险中的作用及其安全性评价

    作者:肖杰文;魏翔

    目的:胸骨哆开是胸骨正中切开术后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其发病率虽低但却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在临床实践中,我们观察到手术中纵隔胸膜被切开的患者比纵隔胸膜未被切开的患者相对不容易发生胸骨哆开,于是我们提出假设:纵隔胸膜切开可以降低胸骨哆开的发生率。本文旨在回顾性分析探究纵隔胸膜切开是否为降低胸骨哆开发生风险的独立保护因素,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

  • 胸段椎管内畸胎瘤一例

    作者:乔建勇;韩广明;郭伟伦;于朝旭

    患者女,21岁.因"右下肢沉重6个月,站立不稳5个月,双下肢疼痛4.5个月"入院.查体:神清语利,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应灵敏,T8水平以下痛温觉减退,双侧不对称,右侧明显,右侧T8~12节段痛觉明显减退,双侧大腿中段痛觉过敏,右侧小腿及足部痛觉较左侧差,右足内侧痛觉较外侧差,右足背痛觉较足底差,右足趾深感觉减退明显,脊柱正常生理弯曲.双下肢无浮肿.双下肢肌张力高肌力Ⅳ级.腹壁反射减退,双侧膝、跟腱反射亢进,左侧Babinski征阴性,右侧Babinski征阳性.闭目难立征阳性,跟膝胫试验不能完成,胸部MRI显示为T2~4椎管内占位,脊髓受压.手术方法:患者麻醉满意后,取T2~5后正中纵行皮肤切口,长约12 cm.显露T1~4棘突及T2-5椎板,牵开器牵开;铣刀铣下T2-4椎板,后正中切开硬脊膜,即见肿瘤组织,灰白色,可见大量白色毛发、脂肪及皮脂腺样物质,有完整包膜边界清楚,脊髓受压,肿痛与脊髓轻度粘连,显微镜下全切肿瘤并行椎板复位内固定术.术后胸MRI显示肿瘤消失,术后病理诊断为畸胎瘤.

  • 鼻部血管平滑肌瘤1例报告

    作者:李德民;蒋立新

    血管平滑肌瘤生长在鼻部鲜见,笔者遇1例鼻背血管平滑肌瘤报告如下.患者男,47岁.一年前发现鼻背中部有一肿物生长,高梁米粒大小长至指甲大小.不疼痛,无呼吸及视力障碍.查体见鼻梁中部有1.0cm×1.0cm大小凸起,皮肤颜色正常,无触痛,中等硬度,无粘连,鼻腔未见异常.在局麻下纵行于肿物正中切开皮肤至皮下,见完整包膜有0.8cm×0.8cm大小.完整剥离后见鼻骨正常,切开肿物为实质性,淡粉红色,术后病理回报:鼻部血管平滑肌瘤(附图见附4页).

  • 会厌及胸舌骨肌筋膜整复喉气管狭窄

    作者:陈蓓;栾信庸;潘新良;许凤雷;刘大昱;张立强

    喉气管狭窄的治疗方法很多,但在重建喉支架、恢复喉粘膜衬里、防止肉芽生长等方面仍存在很多难题,重建材料及手术方法选择不当,常致手术失败,不能恢复喉气管全部功能[1]。我们自1991~1997年用会厌及胸舌骨肌筋膜对33例喉气管狭窄患者进行一期重建取得满意效果。 一、临床资料 33例喉气管狭窄患者中,男23例,女10例;年龄13~65岁,平均28岁。24例既往曾行手术治疗。狭窄原因:喉气管外伤22例;喉部分切除术后4例;长时间经口气管内插管3例;有机磷中毒急症气管切开术后拔管困难2例;喉气管炎性狭窄2例。狭窄部位:声门区3例;声门伴声门上区5例;声门伴声门下区8例;声门、声门下及颈段气管10例;声门下及颈段气管7例。 二、手术方法 1.喉气管裂开瘢痕切除:平环状软骨下缘做“U”型切口,切口两端至胸锁乳突肌前缘,于颈阔肌深面向上分离肌皮瓣至舌骨(注意保护筋膜完整)。沿白线分离颈前肌,暴露甲状软骨、环状软骨及上段气管。外伤性喉气管狭窄,多有甲状软骨或环状软骨骨折,骨折片常向内塌陷、移位或嵌于对侧软骨与软骨膜之间,造成喉支架破坏、外型改变。正中切开甲状软骨,观察病变情况。声门及声门下常充满瘢痕组织,管腔消失。用锐刀正中切开瘢痕,切口向下扩展至狭窄以下至少0.5 cm, 进入正常气管腔,切口向上扩展经前联合至室带。拉开喉腔,粘膜下切除瘢痕直达软骨,喉后壁粘膜对端缝合。对于骨折的软骨片,能复位的可予以保留;骨折后明显凹陷、移位或嵌顿的软骨片应切除。尽量保留活动的或经松解后活动的杓状软骨,以利于术后恢复良好的喉功能。

  • 喉错构瘤一例

    作者:王恩彤;李德昌;陈伟;龚维熙

    患者男,61岁,因咽部不适伴嗓音改变2月余于2010年5月19日入院.患者无呼吸困难、咳血、呛咳及吞咽困难等症状.查体:全身一般情况良好,生命体征平稳,心率80次/min,呼吸18次/min,心电图、胸部X线检查心肺无异常.纤维喉镜下见喉人口处被一类球形肿物遮蔽,肿物随呼吸上下移动,肿物直径约2.5 cm,边缘清楚,其蒂部与右侧杓会厌襞相连,肿物被覆黏膜光滑,色泽正常;双侧声带正常,活动良好,声门闭合完全.喉CT:右侧杓会厌襞处见一类圆形低密度肿物影,边缘光滑,内部密度均匀,CT值约36 HU(图1a,b).术前诊断为喉会厌囊肿.采用经喉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支撑喉镜下喉会厌肿物切除术.术中以喉钳触动肿物呈实性感,有一定活动度.镜下以喉黏膜刀沿肿物正中切开被覆黏膜,将肿瘤完整剥离、摘除.术中出血不多,无手术并发症.摘除的肿瘤质地较韧,剖检瘤体显示其为实性肿瘤.术后病理诊断为间质性喉错构瘤,平滑肌肌动蛋白(smooth muscle actin,SMA)、结蛋白(desmin)和CD34免疫组化染色均呈阳性(图2a~d).患者术后恢复佳,术后3 d痊愈出院.术后6个月随访及纤维喉镜检查,患者情况良好,局部无复发.

  • 腋下小切口在胸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黄壮士;张灿宇;杨鲲鹏;吉庆春;袁天柱;尹年太

    胸壁小切口在胸外科临床应用已有几十年历史,临床应用较多的有前外侧小切口[1],保留胸壁肌肉的胸壁侧切口等。随着微创外科概念的发展,胸部微创外科近年来又有了迅速的发展。本文报告作者近期开展的腋下小切口治疗胸外科疾病的应用体会,探讨此切口的适应症及特点。1 临床资料1.1资料 自1999年4月~2000年3月对15例患者采用腋下小切口进行手术治疗,其中自发性气胸3例,行肺大疱结扎;肺囊肿1例,行肺叶切除术;纵隔肿瘤4例,行肿瘤摘除术;肺癌7例,行肺叶切除6例,左全肺切除1例。1.2 手术方法1.2.1 麻醉成功后取病侧向上侧卧位,上侧上肢向上悬吊于麻醉架上。1.2.2 取腋下背阔肌前缘切口,长约10 cm。1.2.3 依层切开皮肤、皮下,将背阔肌前缘稍向后牵拉。根据病变部位确定开胸肋间,然后沿欲切开之肋间,将前踞肌纤维钝性分开。1.2.4 经肋间正中切开肋间肌进胸。1.2.5 必要时将切口上缘之肋骨自后端剪断,可使切口暴露更好。1.2.6 将切口用两副开胸器交叉撑开,即可暴露手术野进行手术操作。1.2.7 如暴露不好时可根据情况延长切口或剪断肋骨。1.3 结果1.3.1 手术中手术野范围平均10 cm×15 cm,暴露良好。1.3.2 全组病人手术后第2天即可上抬术侧上肢,可下床活动,伤口疼痛轻微。1.3.3 全组病人除1例术后第5天患侧卧位致胸腔渗出液渗至皮下形成切口红肿、1例全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第3天去厕所大便时晕厥,抢救无效死亡外,无其他并发症。

  • 会阴正中切开在阴道分娩中的应用体会

    作者:诸葛苏必;王晓芳

    分娩是正常的生理过程,大多数产妇都能从阴道自然娩出胎儿.但是,近年来各医院会阴侧切率直线上升,有的医院甚至常规作会阴侧切.一些产妇一怀孕就开始担心分娩时被行会阴侧切.如何提高产科质量、缓解产妇焦虑情绪、减轻身心痛苦、保证母婴安全,是摆在我们医务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责任,也是值得探讨和研究的新课题.本文对163例经阴道分娩行会阴正中切开的产妇和160例行会阴侧切的产妇进行比较,观察其效果.

  • 三种线缝合会阴切口的临床观察

    作者:龙娅琼

    会阴切开术足阴道分娩时,防止会阴严重裂伤,减少会阴阻力利于胎儿娩出的手术,分为会阴侧切开及正中切开两种.随着人们健康意识及生活质量标准的提高,审美意识也在不断提高.会阴切口愈合的好坏,直接影响其生活质量及美观.

  • 脊髓髓内肿瘤显微切除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飞;刘美华;李玉星

    我科自1998年1月至2007年1月共收治脊髓髓内肿瘤病人27例,我们全部采取显微手术切除肿瘤,术前根据临床症状、体征,肿瘤的部位及类型,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脊髓髓内肿瘤必须尽早明确诊断,定位准确,把握好手术时机,采取显微手术治疗,术中根据肿瘤性质决定术式,严格沿脊髓后正中切开,减少脊髓的损伤.尽可能切除肿瘤是大程度减少神经功能障碍同时获得长期生存.先报告如下:

  • 产科会阴切开术应用进展

    作者:陈彦丽;常青

    产时会阴切开术已成为世界上妇女普遍的外科手术之一。近10年来会阴切开率(尤其是侧切率)明显升高,国内大部分医院均在75%左右[1]。该手术几乎成为自然分娩的一种常规操作。原因主要来自于复杂的社会、文化、经济及医疗等方面。如:①孕妇体重超标,胎儿过重,不利于顺利经阴道分娩;②实施计划分娩,过多医疗干预;③胎心监护仪广泛使用,盲目采信仪器结果,过度诊断;④阴道助产技术相对萎缩,相关经验渐少;⑤医患关系不和谐,医护人员不愿或不敢继续观察,一旦发现所谓的高危因素便匆匆结束分娩等。大量临床研究发现会阴切开术有效性缺乏有效科学证据。针对目前有关会阴切开术争议,本文综述近年来国内外文献,以期为探讨会阴切开术在产科实践中的作用,避免过多医疗干预,提高产科质量提供参考。临床应用
      1995年,Wool ey等研究了从1980年开始的会阴切开相关文献[6],结果:不管是初产妇、经产妇、手术分娩或自然分娩,会阴切开不能减少产妇会阴Ⅲ、Ⅳ度裂伤。反而增加肛门括约肌损伤的风险,尤其是会阴正中切开。研究证实会阴切开可减少会阴前部损伤,但造成更多会阴后部组织损伤,增加会阴损伤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与自然裂伤相比,产时、产后前几天,会阴切开者疼痛明显;自然裂伤者产后性生活恢复比接受会阴切开者快,两者间远期性交是否困难无差异;尚无证据证明会阴切开比自然裂伤更易于缝合,反而增加缝合的时间和材料;尚无证据证明会阴切开能减少产后尿失禁的发生和减轻经阴道分娩盆底组织的正常松弛;会阴切开可能造成其他并发症,如失血、肛门括约肌损伤、社会心理学疾病等。③2005年,Katherine等对有关选择性和常规会阴切开产妇结局的文献进行了系统性回顾[7],结果:选择性会阴切开造成严重会阴后部组织损伤少,缝合少,更有可能保持会阴完整,产后性生活恢复更早,未发现伤口愈合的差别。常规会阴切开并未实现传统意义,反而造成手术切口延长等更多危害;与会阴侧切开相比,正中切开产妇产后性生活恢复较早,会阴伤口恢复对合更好,但更有可能损伤肛门括约肌。④2009年,Carroli G等对选择性会阴切开与常规会阴切开利弊进行系统回顾发现:选择性会阴切开比常规会阴切开似更有利。选择性切开组的会阴切开率为28.40%(776/2733),常规切开组的会阴切开率为75.15%(2035/2708),与常规会阴切开组相比,选择性会阴切开组严重会阴撕伤率低、缝合更少、愈合并发症更少。常规会阴切开唯一的优势就是减少会阴前部组织损伤。两组在阴道或会阴严重损伤,性交痛,尿失禁和疼痛等方面无差异。选择行会阴切开比常规会阴切开花费低且更有效。综上所述,一系列的动态研究均未证实会阴切开的假定好处,相反,鉴于选择性会阴切开较常规会阴切开的明显优势,提倡选择性会阴切开。(2)胎儿结局:①颅内出血:产时胎儿颅内压升高和持续缺氧可能引起新生儿颅内出血,但难以断定相互因果关系。在早产儿的分娩中通常建议使用会阴切开,但一项对单胎、头位、体重<2500g自然分娩新生儿的研究发现,是否行会阴切开,5分钟Apgar评分、初产妇和经产妇的新生儿死亡率差别不大。该研究指出会阴切开起到减少胎头受压的作用,需在会阴膨胀之前行会阴切开。Welch等回顾性研究发现会阴切开对颅内出血无保护作用,认为“胎头受压不是发生颅内出血的主要原因”。②胎儿窘迫:传统观念认为第二产程晚期发生或疑似胎儿窘迫时应行会阴切开以缩短第二产程。Janni等评估了第二产程持续时间与胎儿窘迫和产妇围产期死亡率的效果[8],结果表明第二产程相对延长与新生儿5、10分钟Apgar评分低,脐动脉PH值<7.20较高发生率无直接关系。③肩难产:肩难产是骨性嵌顿,非软组织造成的难产,单靠会阴切开不能松懈胎肩。在处理肩难产时,会阴切开不是必需的[9]。综上所述,关于会阴切开新生儿结局,没有确切证据证实会阴切开可以减少低出生体重儿的颅内出血的危险。尽管目前会阴切开仍广泛被作为胎儿窘迫和肩难产的适应证,但缺乏证据证明其有效性。

  • 会阴正中切开术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冯慧慧;黄五星

    目的:降低正常分娩产妇会阴伤口延期愈合率.方法:将100例正常分娩的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会阴正中切开术和侧斜切开术效果对照.结果:正常分娩产妇采用会阴正中切开术助分娩既能减轻产妇的伤口疼痛,又能减少住院天数,还能降低会阴伤口延期愈合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会阴正中切开术助分娩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助产方法.

  • 经尾骨部切除盆腔腹膜后表皮样囊肿一例

    作者:李永伟;张燕

    病例男,24岁.渐进性排便困难2个月.无脓血便及消瘦.查体:腹部无压痛、无肿块可触及.肛诊:直肠肠腔狭窄,距肛门7cm胸膝位12点处可触及一边界不清的肿块,肿块质韧、光滑、无压痛、活动度差,指套无血染.化验血象不高,大便隐血(一).X线钡灌肠示:直肠明显狭窄,肠外受压,受压部位上段肠腔扩张.CT示:盆腔骶前有囊性占位病变.临床诊断:盆腔腹膜后肿瘤.硬膜外麻醉下,取折刀式俯卧位,从骶尾关节上方至距肛门2cm处纵行切开长约10cm切口,显露并切除尾骨,切断肛尾韧带,正中切开肛提肌、尾骨肌及盆膈上下筋膜,继续向上分离至直肠后间隙,暴露肿瘤,沿其包膜仔细分离,切断部分直肠侧韧带后,可将肿瘤完整切除,肿瘤大小约为10cm×8cm×8cm,严密止血,逐层关闭,置引流管一根.术后病理诊断:盆腔腹膜后表皮样囊肿.讨论表皮样囊肿发生于盆腔腹膜后者较罕见,至于压迫直肠并引起排便困难者更为罕见,手术可经尾骨入路,其优点有:显露良好,便于彻底切除,凡经肛诊可触及的腹膜后囊肿适宜经尾骨切除;分离囊肿可在骶前筋膜与直肠固有筋膜之间进行,以避免损伤骶前静脉丛及直肠;保存了腹膜腔的完整性,并不会导致肛门直肠功能障碍.

  • 高位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与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比较

    作者:王霄;朱湘虹;顾燕;邓斐

    改良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以色列术式)在国内已有多家医院开展。我院自2000年5月~8月,应用香港周基杰医师创立的一种新观念剖宫产术,高位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简称新式组),共46例,临床效果很好,现总结如下。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2000年5月~8月,分娩总数427例,剖宫产总数139例,排除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血液系统合并症后96例,按手术方式分新式剖宫产组46例,传统式剖宫产组50例,手术指征相似,孕妇年龄21~43岁,平均年龄27.2岁,孕周37~42周。新式组首次剖宫产42例,再次剖宫产4例,传统组首次剖宫产45例,再次剖宫产5例。 二、手术方法: 1.新术式(1)腹壁切口选择及开腹,取耻骨上1~2cm近阴毛上缘,横行切开皮肤约11~12cm,正中切开脂肪层3cm,向两侧钝性分离脂肪层,正中切开前鞘3~4cm,甲状腺小拉钩分别向左、右两侧外上方钝性撕开15cm左右,于腹白线两侧各置甲状腺小拉钩,握住两柄向上提拉,暴露腹直肌,腹直肌稍作分离暴露腹膜,膀胱顶上3cm腹膜透亮处打一小洞,置腹腔拉钩向左、右拉开腹膜足够大。(2)子宫切口:膀胱腹膜反折上2cm处切开子宫全层约3cm,钝性撕开至足够大,常规娩出胎儿、胎盘,清理宫腔。(3)2-0快薇乔线连续缝合子宫全层。(4)腹膜、腹直肌自然对位,不缝合。(5)2-0快薇乔线连续缝合腹直肌前鞘至对侧不打结,同一根线折回皮下连续缝合,不打结,由切口外上方3cm处穿出皮肤,剪去缝线,术后4~5天,换药1~2次,无异常即可出院,择期手术,无需用抗生素。

  • 会阴切口皮肤缝合不拆线法的应用

    作者:袁巧云

    会阴斜切及正中切开是妇产科常用手术之一,目的是避免会阴裂伤.我院自1999年1月至2000年12月采用高分子材料可吸收缝线行会阴皮内缝合21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 三种角度会阴切开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彭敏;辛昕

    2000年1月~2004年12月,我院行经会阴切开分娩1402例,分别采取会阴正中切开、会阴侧斜切及会阴侧切并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现报告如下.

32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