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养肝熄风方药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

    作者:赵永厚;唐红敏;唐宇平;杨云柯;范越;顾喜喜;蔡定芳

    本研究观察中医养肝熄风方药对缺血脑损伤大鼠侧脑室下区(SVZ)细胞增殖及nestin阳性细胞表达的影响.1材料和方法12周龄SD雄性大鼠,体重250~280g,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行右侧大脑中动脉线栓法(MCAO)造模,方法如下:大鼠以10%水合氯醛(0.36g/kg,腹腔注射)麻醉,正中切开颈部皮肤,分离颈总动脉、颈外动脉和颈内动脉,电凝并剪断颈外动脉分支.暂时夹闭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结扎颈外动脉远心端并剪切口,插入4-0尼龙线,并疏松结扎,剪断颈外动脉,拉直颈外动脉并使之与颈内动脉呈一直线,缓慢推进尼龙线,直到遇到阻力为止,使尼龙线进入颈内动脉18~20mm,松开颈总动脉,2小时后拔线再灌注.动物直肠温度维持在37~38℃.假手术动物不插入尼龙线.

  • 温度计原理和试制作

    作者:刘浩;谢莺燕

    医用温度计(即体温计)是医疗器械中常见的仪器之一,特别是在测定食道温度、直肠温度、鼓膜温度等身体各部位的方面有非常重要的应用.它的设计思想是为了使体温计在离开人体后还能表示人体的温度(即水银柱不收回).体温计在制作时,接近感温泡处的管子要做得非常细,这样,体温计测温时,水银受热膨胀,水银可以通过这里升到上面去.当体温计离开人体后,水银变冷收缩,水银柱就在此处断开,使上面的水银退不回来.

  • 鼻咽腔和直肠间接监测缺血性脑卒中低温治疗患者脑温的准确性

    作者:赵洁;吴瑛

    目的:评价通过鼻咽腔和直肠温度间接监测脑实质温度用于指导调节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低温治疗的降温速度及进程的准确性。方法采用诊断试验评价研究设计,以直接测量脑实质温度为金标准,选择神经内科监护室行低温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自低温治疗前60 min开始,同时监测并记录脑实质温度、鼻咽腔温度和直肠温度的测量值,每60 min记录1次,直至低温治疗结束。结果共测得5850组温度,脑实质温度的范围为31.4℃~39.8℃,直肠温度与脑实质温度的kappa值为0.788,灵敏度、特异度和误判率分别为96.8%、82.0%和19.7%;鼻咽腔温度与脑实质温度的kappa值为0.901,灵敏度、特异度和误判率分别为97.6%、92.4%和10.1%。结论鼻咽腔和直肠温度均可通过间接监测脑实质温度用于指导调节缺血性脑卒中低温治疗的降温速度及进程,但鼻咽腔温度与脑实质温度的一致性更高。

  • 儿童Kimura病一例

    作者:俞晨艺;张海邻;胡晓光;贺孝良;石燕华;蔡晓红

    患儿,男,3岁,因"发现左腋下肿块2个月"于2008年7月29日拟诊"淋巴结炎、Kimura病?"收住我院儿科.入院2个月前患儿父母无意间发现患儿左腋下肿物,为黄豆大小,局部皮肤颜色正常,无疼痛,无流脓,不伴发热,来我院门诊拟"淋巴结炎"予阿莫西林、头孢克洛等口服,肿块进行性增大至鸽子蛋大小,头颈及双下肢出现红色斑疹块,伴皮肤瘙痒,无疼痛,无皮肤色素沉着,无皮肤瘀点、瘀斑,无发热,无消瘦,无关节肿痛.查体:直肠温度37.6℃,呼吸30次/min,心率124次/min,神志清,精神可,发育中等,营养欠佳,头颈及双下肢可见少许红色斑疹块,大约2 cm×2 cm,压之褪色.

  • 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T辅助淋巴细胞1/T辅助淋巴细胞2平衡漂移的影响

    作者:李永坤;朱霞

    一、资料与方法5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26例和常规治疗组24例.亚低温治疗组除常规颅脑损伤措施治疗外同时加用亚低温治疗.降温方法:入院或手术后采用降温毯降温.采用直肠、足底两部位持续监测体温.直肠温度作为机体的核心温度,足底温度作为末梢温度.给予冬眠合剂和肌松药持续静滴,用药剂量主要根据病情作适当调节.直肠温度控制在34℃~35℃,时程24-72h.早期缓慢降低温度,2h后降至35℃左右;如无特殊情况2-4h后降至35℃以下,但不应低于34℃,应保持直肠足底深部温度差在2℃~3℃内.常规治疗组单纯采用常规颅脑损伤措施治疗.正常对照组20例.分别于伤后1、3、7d晨取外周静脉血标本采用酶联免疫斑点法测定TH1、TH2细胞数目.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以x±s表示,采用SPSS 10.0软件行t检验.

  • 补液对湿热环境中青少年中长跑运动员运动时感觉反应的影响

    作者:许弟群;王人卫

    目的:评估湿热环境中补液对青少年中长跑运动时感觉反应的影响,探讨感觉反应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交叉试验设计,8名男性青少年中长跑运动员均需完成高温高湿运动(对照)和高温高湿补液运动(补液)两阶段试验.试验时,对照阶段运动员禁止饮食,在33℃、相对湿度80%的环境房内先站立10 min,随后以70%VO2max强度蹬骑功率自行车40 min或至力竭运动终止.补液阶段运动员进入环境房前15 min、运动开始后20 min分别补充200 ml某饮料,其他过程与对照阶段一致.两个阶段之间洗脱10天.测量被试进入环境房前后的直肠温度(Tre),运动10 min和终止时的环境症状量表值(ESQ),运动10、30 min及终止时的主观疲劳感觉(RPE),运动0、10、30 min及终止时的口渴感觉(TST)、温度感觉(THM)和肌肉疼痛感觉(MPN)评分.结果:16人次试验中,12人次在达到设置时间前力竭,补液阶段的平均运动时间显著长于对照阶段(P<0.05);各观察时间点RPE、TST、THM和MPN评分随运动时间延长均显著升高(P<0.001);对照阶段运动30 min时的RPE、TST评分显著高于补液阶段(P<0.05),两个阶段其他时间点的感觉反应评分均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运动终止时,两阶段Tre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阶段ESQ量表中条目1、3、6、11评分显著高于补液阶段(P<0.05).RPE与TST、THM、MPN评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20(P<0.05)、0.777(P<0.01)及0.420(P<0.05).结论:补液可增强湿热环境下青少年中长跑运动员运动时间.湿热环境下运动时RPE与TST、THM、MPN评分相关.

  • 双氯芬酸钠栓与复方小儿退热栓退热效果比较

    作者:吴晓琴;陶小华;邹琳

    小儿高热是儿科门诊常见急诊之一.我们对肛温≥ 39℃的发热患儿,分别给予复方小儿退热栓与双氯芬酸钠栓,比较两者的退热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与分组选择2010 年12 月至2011 年6月门诊就诊的2~12 岁高热患儿68 例;发热3.5~26h,平均18.9h;直肠温度39.0~41.7℃,平均39.4℃.患儿就诊前6h 均未用过药物.将68 例分为对照组33 例和观察组35 例.对照组男19 例,女14 例;平均年龄(6.5 ±4.0)岁.观察组男20 例,女15 例;平均年龄(6.8 ±4.4)岁.两组患儿症状、体征、性别、年龄等情况相似.

  • 第2讲发热

    作者:尹秋艳;刘凤奎

    发热是急诊常见的症状,各科疾病经常出现的一种临床表现,指体温超出正常界限值.一般正常成年人口腔(舌下)温度波动于36.7~37.7℃,腋窝温度 36~37.4℃,肛温(直肠温度)36.9~37.9℃,但也存在个体差异.发热分低热(37℃≤体温<38℃)、中度热(38℃≤体温<39℃)、高热(39℃≤体温<40℃)和过高热(体温≥40℃).引起发热的原因很多,临床上大致分为感染性发热与非感染性发热.

  • 复方人参制剂热保护作用及对受热致死大鼠下丘脑区HSP70表达的影响

    作者:陈雪梅;朱受成;万为人;王军义;杨军;罗炳德;邹飞

    当细胞暴露于多种应激条件时(如高温、寒冷、重金属、放射线等),可合成一类进化上高度保守的蛋白质--热休克蛋白(HSP).在中枢神经系统,多种损伤如缺氧、创伤、疾病发作及阿尔默兹病可诱导体内HSP70合成[1].然而,HSP70的表达并非总与细胞存活时间、区域相一致,且脑组织热休克反应的生理学意义仍不甚明了.我们以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大鼠下丘脑区HSP70水平,分析了HSP70水平、直肠温度、存活时间的关系,并初步验证了复方人参制剂的解暑功效.

  •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创伤急性期患者脑温与直肠温度的测量观察

    作者:张真;黄丽君;张赛;只达石

    目的:探索一种简便、安全且准确、可靠的测温方法以替代直接监测脑温(BT)的方法.方法:52例重型颅脑创伤(STBI)急性期患者(GCS≤8分)于亚低温治疗中,同时测定无明显损伤侧膜下27~36 mm处额叶脑白质温度及距肛门10cm处直肠内温度(RT).结果:BT与RT呈良好的直线相关关系,依据RT监测数据,以相应回归方程可较准确地以RT估算BT.在不同温度范围内,BT与RT之间的差距不同,异常温度范围内(发热和亚低温状态下),BT与RT之间的差距增大.结论:简便、无创、安全、对设备技术条件要求较低的RT监测,可作为替代BT直接监测的可靠手段在临床推广应用.

  • 冷水浸泡对法尔茅斯公路赛中发生劳力性热射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喻文;罗红敏

    近期,美国研究者通过回顾性收集18年来在法尔茅斯公路赛中出现劳力性热射病(EHS)患者的资料,探讨冷水浸泡(CWI)的疗效(降温速度和存活率),以及性别、年龄和初始直肠温度(Tr)对降温速度的影响。该研究共纳入了274例EHS患者,平均每1000人中有(2.13±1.62)人发生EHS,平均每年发生(15.2±13.0)例。EHS患者初始Tr为(41.44±0.63)℃,进行CWI治疗后平均降温速度为(0.22±0.11)℃/min。经CWI治疗的EHS患者100%存活。EHS患者的降温速度与初始Tr(P=0.778)、性别(P=0.89)、年龄(P=0.70)之间无明显相关性。该研究者发现,CWI治疗对所有EHS患者均有效;CWI对不同初始Tr及不同年龄和性别的EHS患者治疗效果是相似的,降温速度也无显著差异。基于该大样本回顾性研究结果的证实,研究者建议对EHS患者可立即在现场组织实施CWI处理。

  • 冷水浸泡对穿着美式足球制服中暑高热球员的降温效果

    作者:喻文;罗红敏

    对中暑的美式足球球员,目前治疗推荐除去其身上的衣物和装备,将身体浸泡在冷水中进行降温,但穿着全套的美式足球制服是否会影响冷水浸泡(CWI)过程中直肠温度(Tr)的降温效果或体温下降后是否加剧低体温尚不清楚。因此美国学者进行了一项交叉设计试验研究,比较穿着全套美式足球制服或普通制服的中暑者分别接受CWI后Tr从39.5℃降至38.0℃所需时间及CWI后身着制服对Tr的降温效果。共纳入18位男性参与者,平均年龄(22±3)岁,身高(178.8±6.8)cm,体质量(82.3±12.6)kg,体脂(13±4)%,体表面积(2.0±0.2)m2。他们分别穿着普通制服(内衣、短裤、船员袜子、网球鞋)或全套美式足球服(控制T恤,网球鞋,泽西、足球裤子,覆盖膝盖、大腿和尾骨的衬垫,头盔,肩垫)。参与者在约40℃、35%相对湿度的环境中运动,直到Tr达到39.5℃后,脱掉他们的T恤和鞋子,各自穿着制服浸泡在冷水(约10℃)中,记录Tr降至38.0℃的时间,并在浸泡30 min后每5 min测量1次Tr。结果显示,身着全套美式足球服组Tr降至38.0℃所需时间为(6.19±2.02)min,身着普通制服组为(8.49±4.78)min(效应量=0.48,P=0.03),降温速度分别为(0.28±0.12)℃/min和(0.23±0.11)℃/min(效应量=0.44,P=0.07)。随着时间的推移,两组CWI后Tr没有显著差异(P=0.59)。据此研究者推测,身着全套美式足球服者降温更快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他们CWI前皮肤温度更高、较少发抖、以及热传导更快。降温速度在身着美式足球制服者进行CWI被认为是理想的,并且穿着制服没有造成更严重的降温后低体温发生。因此临床医生可能不必关注身体核心温度降低带来的负面影响,可直接对身着全套美式足球服的运动员进行CWI降温治疗。

  • 自我药疗(2)发热

    作者:陶炳蔚

    一般来说,健康人的体温通常维持在37℃,或稍低水平.当体温超过正常水平时,如腋下温度超过37℃,或口腔温度超过37.3℃,或直肠温度超过37.6℃,或昼夜间体温波动超过1℃时,即为发热.

  • 醒脑静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神经行为的影响

    作者:沈思钰;干振华;傅晓东;费震宇;蔡辉;蔡定芳

    目的:探讨醒脑静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神经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阻断(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分别采用Zausinger分级评分、脑梗死体积测定观测醒脑静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影响.结果:醒脑静处理大鼠脑缺血3 h和6 h,Zausinger分级评分与模型组比较,差别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缺血24 h,脑梗死体积的差别也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醒脑静处理大鼠直肠温度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醒脑静对局灶性脑缺血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 综合保温措施在创伤病人围术期的应用研究

    作者:王丽;吴见安;邓群好

    [目的]探讨综合保温措施在创伤病人围术期应用的效果。[方法]将60例创伤急诊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综合保温组,对照组病人围术期不进行保温措施,常规处理;观察组病人进行综合保温,包括人体保暖、调整手术室温度、术野覆盖无菌薄膜、输注加温液体等措施。观察两组病人诱导前、手术30 min及2 h、手术结束时、术后1 h及术后3 h的直肠温度,比较术后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及降钙素原(PCT)水平情况,以及伤口愈合情况、住院天数及寒战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30 min、术后3 h直肠温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PCT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伤口愈合优良率分别为93.3%和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92,P=0.048);综合保温组住院天数为(11.7 d±3.1 d)明显少于对照组(13.4 d±2.8 d);综合保温组寒战发生率为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3.3%(P=0.003)。[结论]综合保温措施的实施可有效地防止创伤病人的低温状况,减少炎症反应,增加伤口愈合率,减少寒战发生率,并缩短住院时间。

  • 缩短新生儿直肠温度测量时间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吴小花;徐红贞;俞君;秦奎英;章舒姗;江明华;金婷;徐月静;沈贵兰

    [目的]探讨新生儿直肠温度的佳测量时间,为临床护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选取180例新生儿,体温正常、偏低及偏高的足月儿、早产儿各30例,分别测得其在0.5 min、1.0 min、1.5 min、2.0 min、3.0 min时的肛温.[结果]体温正常和体温偏高状态下的足月儿、不同体温状态下的早产儿,肛温测试0.5 min、1.0 min、1.5 min、2.0 min、3.0 min所得的体温数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温偏低时的足月儿测得的肛温数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除足月儿体温偏低时肛温测量需1.0 min外,其余新生儿肛温测量时间0.5 min就可反映机体的真实体温情况.

  • 复合保温措施预防胃癌根治术病人术中低体温的效果观察

    作者:吴春梅;戴靖华;张旭;曹莹丽

    [目的]探讨复合保温措施预防胃癌根治术病人术中低体温的效果.[方法]横断面整群选取施行胃癌根治术病人106例,按照配对原则随机分为常规保温组和复合保温组各53例,比较两组病人进入手术室时、麻醉后每隔30 min直至手术结束病人离开手术间的全部直肠温度及麻醉复苏时间.[结果]两组病人在入手术室后直肠温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麻醉的进行,复合保温组病人直肠温度高于常规保温组(P<0.01),且复合保温组病人低体温发生率(3.77%)低于常规保温组(92.45%);复合保温组病人术后麻醉复苏时间为27.76 min±12.08 min,低于常规保温组病人(37.73 min±16.18 min)(P<0.01).[结论]在胃癌根治术过程中对病人实施复合保温护理措施能维持病人体温在正常范围内,预防低体温的发生,同时有利于缩短病人的麻醉苏醒时间.

  • 一种用体温计快速测量大鼠体温的方法

    作者:宋根伟;欧阳露;张晓燕

    机体的新陈代谢和生命活动都与体内温度密切相关.在解热或清热类中药药理试验中,常常要测量实验大鼠的体温来分析药物对大鼠体温的调节作用.体温包括体表温度和体核温度,体表温度易受环境影响,机体深部的温度比较稳定,其平均值就是生理学所指的体温.通常采用直肠、口腔等处的温度来代表体温,其中用水银玻璃温度计测量直肠温度(俗称肛温)是实践中常用的方法之一[1].但该法测定时直接抓取固定大鼠,直接从肛门插入体温计,这会使大鼠挣扎而产生应激反应,造成测量数据波动大,稳定性差,操作不慎会引起大鼠直肠出血.在实践中发现,采用厚层帆布手套做"鼠洞",引导大鼠自主进入后固定两后肢测量肛温可解决大鼠的应激问题,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 直肠内测温时间对体温数值的影响

    作者:王冬梅;张雪辉;陈雪如

    婴幼儿、昏迷及不合作的病人多采用肛表测试,直肠内温度代表体核温度。体核温度较高且较稳定,健康人直肠温度为36.9~37.9 ℃,接近机体深部温度[1]。对肛温测试时间,既往曾规定为3 min[2]。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在肛表插入的初30 s内,水银柱上升快,并迅速趋于稳定。为探讨肛温测试所需佳时间,我们于2000年3月开始对本科住院患儿进行肛温测试的临床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与分组1.1.1 对象:任选我科2000年3月~7月的住院患儿245例,其中男153例,女92例;新生儿56例,29 d~5岁患儿189例;发热患儿109例,体温偏低及正常体温者(36.3~37.9 ℃)136例。1.1.2 分组:将新生儿、29 d~5岁患儿、发热患儿、体温偏低及正常体温者(36.3~37.9 ℃)分别按1 min、2 min、3 min分组进行观察比较。1.2 测温仪器:水银柱式体温计,测温范围35~42 ℃,经严格校对后,体温表相差<0.1 ℃。秒表计时。1.3 测温方法:测量时,患儿屈膝侧卧,露出臀部,润滑肛表,轻轻插入肛门内3~4 cm,插入的同时,另一人按秒表。插入者一手扶托体温表,同时视线对准体温表,观察水银柱上升情况,并分别报记1 min、2 min、3 min时的体温数值。

  • 不同温度中药灌肠液保留灌肠的疗效观察

    作者:杨英;邓连珍;吴晓红;梁淑梅

    中药保留灌肠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Ulcerative Colitis, UC)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而中药灌肠液能否在患者肠道内较长时间有效保留,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关键.2001年7月~2003年7月,我们在常规操作的基础上,采用以探测患者直肠温度为参考值来确定中药灌肠液的温度,可延长灌肠液在患者肠道内的保留时间,提高治疗效果,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44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