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为什么小儿38.5℃以上才用退烧药?

    作者:王小衡

    正常小儿并无绝对统一的"标准"体温.一般说来,测量腋温≥37.8℃,肛温≥38.2℃者,可视为发热;体温≤38℃称为低热;38~39℃称为中等热度;39~40.9℃称为高热;≥41℃称为超高热.

  • 去卵巢大鼠体温变化与下丘脑视前区5-羟色胺1A受体表达

    作者:陈亚琼;罗晓梅;李莲香;武胜昔;周亮

    目的观察大鼠去卵巢后体温变化与下丘脑视前区5-羟色胺1A(5-HT1A)受体亚型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用数字温度计TM902C检测大鼠的肛温,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激素水平,根据5-HT1A受体互补DNA序列合成相应的特异性引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观察大鼠去卵巢后下丘脑视前区5-HT1A受体表达.结果(1)大鼠去卵巢(OVX)组自第8周末肛温明显高于假去势(sham)组(P<0.05).(2)OVX组大鼠血清17β-雌二醇(17β-E2)较sham组下降,黄体生成素(LH)水平升高,差异显著(P<0.05).(3)OVX组下丘脑视前区5-HT1A受体表达增强,与sham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大鼠卵巢摘除后体温升高,下丘脑视前区5-HT1A受体表达增强,提示5-HT在低雌激素状态下的体温调节中起一定作用.

  • 意大利母亲对学前儿童发热的知识、态度和处置方式

    作者:

    发热是儿童常见的医学问题之一。学前儿童的发热常常是由相对无害的自限性的病毒感染引起,包括流感样疾病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这是人体防御机制抵御感染的有益作用。如果孩子只是发热而没有严重的疾病征象,家长应该放心。儿科医生使用药物降温,并不是要加快痊愈,只不过是要减少患儿的不适。但家长经常为孩子的发热忧虑,他们对发热存在错误认识,常常不必要地过于积极地给孩子退热。1995年2~3月,意大利米兰“Mario Negri”药理学研究所妇幼卫生研究室在意大利北部的米兰市区及南部的两个半农村地区,于公共场所(如购物中心)对1237名有6个月~6岁儿童的母亲进行问卷访谈,其中57%上一个月处理过孩子的发热。上个月发热的707名儿童中65%测的是腋下温度,在年龄小于1岁的47名儿童中有37名测的是肛温。肛温超过37.5℃,腋温超过37℃,母亲便认为孩子发热。有8%的母亲把肛温未达38℃,2%的母亲把腋温未达37.2℃也认为是发热。上次发热的平均体温是38.3℃(37℃~41℃)。416名(17%)母亲十分焦急。刚发热的时候,243名(34%)母亲没有采取任何行动,337名(48%)给予孩子退热药或其他治疗,127名(18%)立刻请医生。在发热期间医生到家出诊的537例(占76%)。在体温37.5℃或者更低些时,32%(43/133)的母亲给孩子退热药,13%(17/133)的母亲立刻叫医生。在发热期间,619名(88%)儿童接受了退热药,由母亲自己给药的儿童237人(38%),由医生处方给药382人(62%)。扑热息痛是常用的退热药,占给所用退热药的93%。除退热药外还用物理方法降温的173例(24.5%),单独使用物理方法的19例(3%)。大多数病例(75%)的母亲没有请教医生即用物理降温的方法,温热的海绵擦浴(72例,10%)和冰包(63例,9%)是应用多的方法。母亲以前从医生那里得到处置发热知识的情况是,有210名(30%)是因其他疾病就诊时获得的,有329名(46.5%)是从上一次孩子发热中得到的,81名(11.5%)从未得到过任何信息,87名(12%)说不清。以前缺乏发热知识的情况与母亲的关心显著相关(OR:2.3,95%CI:2.3~3.8),并与请医生看病显著相关(OR:3.4,95%CI:2.0~5.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5个变量与母亲的关心显著相关:体温在39℃以上、缺乏从前处置发热的知识、母亲文化水平低、孩子是独子以及母亲住在国家的南部。与“立刻请医生看病”有关的变量只有缺乏从前处置热病儿童的知识(OR:2.7,95%CI:1.6~4.8)和母亲的关心(OR:2.3,95%CI:1.4~3.9)。

  • 术中输注不同温度的液体对患者体温及热量的影响

    作者:刘玉霞

    目的:观察不同体温下输液对手术患者体温及热量的影响.方法:将56例行硬膜外阻滞麻醉的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温液体组和室温液体组.分别于麻醉前及麻醉后15、30、60、120分钟和术终记录肛温、热量和寒战的反应,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硬膜外阻滞麻醉后30分钟两组肛温升高0.5℃后逐渐降温,温体液组患者较室温组肛温降低幅度小,无热量丢失、寒战反应发生率低(P<0.01).寒战患者肛温较非寒战患者者低(P<0.01),热量丢失多.结论:预热静脉液体不仅可以避免因输注液体温度低而引起的肢体发凉、发麻、胀痛、寒战,还可以防止术中体温降低和热量丢失.

  • 体外循环术后患者体温的管理

    作者:邬庆莲

    临床资料收治行体外循环术后患者218例,男119例,女99例,年龄3个月~75岁.其中室间隔缺损56例,房间隔缺损61例,动脉导管未闭34例,瓣膜置换39例,法洛四联征12例,冠状动脉搭桥16例.体外循环术中采用血流降温至鼻咽温24~28℃(其中14例采用常温体外循环,未行降温),术毕复温至35℃,返回ICU病房采用监护仪肛温探头持续监测体温.

  • “烧山火”与“透天凉”针法对热证模型家兔肛温及血清内毒素含量的影响

    作者:周海燕;杨洁;冯跃;杨慎峭

    目的:比较传统补泻手法“烧山火”“透天凉”对热证模型家兔的影响.方法:日本大耳白兔24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烧山火组、透天凉组.腹腔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ET)制造热证模型.治疗组动物选取“曲池”穴,分别施以“烧山火”补法和“透天凉”泻法各1次.用体温计检测各组家兔基础肛温及治疗前后肛温,用鲎试剂检查法检测血清ET含量.结果:造模后家兔肛温和血清ET含量增高(均P<0.01).治疗两组与模型组相比肛温显著降低(P<0.05,P<0.01),ET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透天凉组ET含量较烧山火组下降更明显(P<0.01).结论:“烧山火”“透天凉”确能降低实热模型家兔血清ET含量,且“透天凉”退热效果更佳.

  • 补骨脂对去卵巢大鼠雌激素样作用研究

    作者:韦妍妍;张紫佳;徐颖;张菁菁;陈洁;王峥涛

    目的:观察补骨脂对去卵巢大鼠的雌激素样作用.方法:SD雌性大鼠行双侧卵巢摘除术(假手术组只切除卵巢附近脂肪),随机分为去卵巢模型组、补骨脂组(0.59 g·kg)、补佳乐组(0.8 g×10-4g·kg-1)和假手术组,ig 4周后分别观察大鼠肛温、子宫和肾上腺系数,ELISA法检测血清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生成素(FSH)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与假手术组比较肛温升高,子宫和肾上腺萎缩,血清中E2水平下降,LH,FSH水平升高.与模型组比较,补骨脂组、补佳乐组大鼠的肛温明显降低(P<0.01),子宫和肾上腺系数明显提高(P<0.05,P<0.01),血中E2浓度明显升高,LH,FSH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补骨脂能降低去卵巢大鼠的肛温,增加子宫和肾上腺系数,升高血中E2水平并降低LH,FSH水平,表明补骨脂对去卵巢大鼠有雌激素样作用.

  • 发热患儿肛温与腋温测量值差异的研究

    作者:陈立华;李清华;王婕;唐平;王美玲

    目的 探讨发热患儿肛温测量值与腋温测量值加0.6 ℃之间的差异.方法 将101例发热患儿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同时测量肛温与腋温,对肛温测量值与腋温测量值加0.6 ℃之间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发热患儿肛温测量值与腋温测量值加0.6 ℃之间的差值在0~1.7 ℃之间,发热患儿肛温测量值与腋温测量值加0.6 ℃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发热患儿测量肛温更准确.

    关键词: 发热 肛温 腋温
  • 水银体温计套上一次性薄膜套后测温效果观察

    作者:诸玲

    体温是衡量机体状况的指标之一,能够协助医生作出正确的诊断.临床测口温或肛温时体温计需置入体内且又反复使用,因而体温计如何消毒才能防止交叉感染一直为各家医院护理部门极为关注的问题.2000年3月~7月间,我们将体温计外套上一次性薄膜后对96人次进行口温测试观察及体温计不套薄膜套后对96人次进行口温测试观察,然后将两种数据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劳力性热射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熊全

    劳力性热射病(EHS)是一种多见于青壮年在高温、高湿环境中劳作或训练时发生的严重中暑.本文介绍了国内外EHS的新研究进展,对EHS患者的易发因素(睡眠剥夺、体格与着装、脱水、缺少热习服、疾病)、现场处置及临床治疗(常规治疗、抗凝治疗、血液净化治疗)等几方面予以论述.

  • 小儿肛温测量时间的观察

    作者:陈利平

    目的:探讨小儿科肛温测量多长时间达大值;方法:随机选择0~7岁患儿181例1360次测量;结果:小儿肛温测量lmin达大值占89%,lmin30s达大值占11%;结论:教科书中规定的小儿肛温测量时间为3min的做法不恰当,不利于人性化护理,小儿肛温lmin30s就可准确测出.

    关键词: 小儿 肛温 测量时间
  • 新生儿直肠内测温时间的临床研究

    作者:江秀敏;池秀容;郭胜斌

    为探讨新生儿肛温测试准确时间,对309例新生儿在1 min、2 min、3 min测得的肛温体温数值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肛温测试1 min和2 min、3 min所测得的体温数值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还对不同室温下及早产儿肛温测试1 min与2 min、3 min的体温数值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新生儿肛温测试1 min能可靠反应机体的真实体温情况,提示新生儿肛温测试可以1 min为限.对特殊情况可根据需要延长测温时间.

  • 不同温度输液对妇科术中病人体温及热量的影响

    作者:李海燕;王振香

    目的:观察不同温度下输液对手术病人体温及热量的影响.方法:将56例子宫全切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温液体组和室温液体组.分别于麻醉前及麻醉后15、30、60、120min和术终记录肛温、热量和寒战反应,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硬膜外阻滞麻醉后30min两组病人肛温升高0.5℃后渐降,温液体组病人较室温组肛温降低幅度小,无热量丢失、寒战反应发生率低(P<0.01).寒战病人肛温较非寒战病人者低(P<0.01),热量丢失多.结论:预热静脉液体不仅可避免因输注液体温度低而引起的肢体发凉、发麻、胀疼、寒战,还可以防止术中体温降低和热量丢失.

  • 低体温新生大鼠肺内组胺变化与肺伤关系的探讨

    作者:刘春峰;郭宏湘;袁壮;魏克伦

    新生儿低体温在我国北方寒冷地区仍较常见,重症可致肺出血、微循环障碍、凝血功能紊乱及多脏器功能衰竭,是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临床上因低体温引起新生儿死亡中以肺出血为常见,约占50%[1]。但迄今为止低体温引起肺出血的机制还不甚明了。一些研究表明低体温时肺是易受损的器官之一,低体温本身可造成肺损伤,严重者可致肺出血[2]。本研究通过监测低体温时新生大鼠肺组织中组胺含量的变化,并结合肺组织病理改变,探讨低体温时组胺在肺损伤发生上的作用。  材料与方法  1.实验材料:选用健康2周龄Wistar大鼠36只,体重(18.8±1.5)g,雌雄不限,由中国医科大学动物部提供。编号后随机分为低体温组、复温组及正常对照组,每组12只。低温组是将大鼠置于4℃冷室内4 h,肛温降至(18.0±3.0)℃;复温组先以低温组同样方法降温后行快速复温,把大鼠置于传热良好的铁盒内,放在35℃水浴箱中,用小棉被覆盖,同时加灯烤。5~8 h后,使肛温恢复至(37.4±0.3)℃;正常对照组肛温(37.1±0.5)℃。

  • 第122例--发热、喘息、左上肺实变影

    作者:温州医学院附属育英儿童医院呼吸内科;陈旭;张海邻;罗运春

    病例摘要患儿男,7个月.因咳嗽、喘息伴发热3 d入院.患儿于入院前3 d受凉后出现咳嗽,阵发性,较剧烈,痰不多,偶呈犬吠样;有喘息、声嘶,呼吸费力;伴有发热,体温波动于38.0~39.8℃(肛温),无寒战、惊厥.

  • 第2讲发热

    作者:尹秋艳;刘凤奎

    发热是急诊常见的症状,各科疾病经常出现的一种临床表现,指体温超出正常界限值.一般正常成年人口腔(舌下)温度波动于36.7~37.7℃,腋窝温度 36~37.4℃,肛温(直肠温度)36.9~37.9℃,但也存在个体差异.发热分低热(37℃≤体温<38℃)、中度热(38℃≤体温<39℃)、高热(39℃≤体温<40℃)和过高热(体温≥40℃).引起发热的原因很多,临床上大致分为感染性发热与非感染性发热.

  • 高温下身着防毒服作业时肛温与皮温的关系

    作者:万为人;罗炳德;邹飞;覃旻;杨军;郭进军;陈雪梅

    目的:探索高温下身着防毒服活动时肛温与皮温的变化关系,为个体中暑预警装置提供相应实验数据.方法:19名男性健康青年,着全身式防毒服在干球温度为35.0~37.0℃、湿球温度为30.0~33.0℃的人工热气候室内进行踏阶、跑步等活动,用日本光电600型八道生理记录仪连续观察其肛温与皮温的变化,当肛温达39.4℃以上或自觉不能继续坚持实验时终止.结果:受试者肛温(Y)与右腰皮温(X1)、右胸皮温(X2)和右背皮温(X3)之间存在着良好的相关,肛温与上述三点皮温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88、0.982和0.975;肛温与三点皮温的直线回归方程分别是:Y1=9.489+1.279X1,Y2=1.990+0.973X2,Y3=4.036+0.909X3.结论:三点皮温可代替肛温作为个体中暑预防装置的监测指标.

  • 热习服兔实验模型的建立及其病理生理特征

    作者:王涛;王静;王尚;李佩尧;张文成;赵小玲;汪海

    目的:建立有效稳定的兔热习服模型,为热习服机制研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16只兔随机分为热习服组和对照组(n=8).热习服组置于干球温度(36±1)℃,湿球温度(29±0.5)℃,黑球温度(40±1.0)℃的动物高温模拟舱,100 min/d,持续20 d;对照组置于温度20℃左右,相对湿度<60%的室内,持续20d,第21天置于动物高温模拟舱与热习服组共同进行热暴露,条件同热习服组,实时监测肛温.检测对照组第1天及热习服组热暴露前、第1、11和21天热暴露后静脉血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热休克蛋白70(HSP70)及白介素6(IL-6)表达水平.结果:①肛温:对照组20d肛温无明显变化.热习服组,第1天热暴露后,肛温升高(2.07±0.43)℃,显著高于对照组;第11天暴露后肛温升高(1.78±0.37)℃,较第1天升高幅度降低(0.29±0.09)℃;第21天暴露后肛温升高(1.52±0.29)℃,较第1天升高幅度降低(0.55±0.14)℃(P<0.05);第21天对照组与热习服组同时热暴露,热习服组较对照组肛温升高幅度降低(0.53±0.14)℃(P<0.05).②血清学评价:兔血清TNF-α第1天暴露后显著高于对照组与热暴露前(P<0.05),第11、21天热暴露后降回热暴露前水平.血清IL-6第1天热暴露后兔显著高于对照组与热暴露前(P<0.05),第11、21天热暴露后亦高于热暴露前(P<0.05),但升高幅度明显减缓.血清HSP0水平第1天热暴露后开始升高,第11、21天热暴露后显著高于对照组与热暴露前(P<0.05).结论:通过连续规律的热暴露,动物肛温升高幅度降低,细胞反应趋于稳定,表明在热环境中连续反复地短期热暴露,可以提高机体的热耐受能力从而达到热习服.

  • 应用电温毯实施灵活性保温对胸科手术患者的影响

    作者:冯立;张笑萍;于丽;崔荣敏;陶仁海;王洪琰;赵艾华;张爱玉;李书强

    目的:探讨在胸科手术中应用电温毯对患者实施灵活性保温维持体温恒定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6月实施胸科手术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术中采取常规保温措施,未使用电温毯保温。选择2012年5—12月实施胸科手术的50例为观察组,根据患者出现低体温的规律,术前推注麻醉药物时,巡回护士开启电温毯对手术患者实施保温,将电温毯设置为“低档”,术中实施体腔探查时将电温毯设置为“中档”,如果患者出现快速的体温下降,及时将电温毯设置调至“高档”,在手术结束关闭体腔时再次设置为“低档”,将患者送回病房时,巡回护士关闭电温毯电源。2组均使用美国Omada麻醉机测温探头监测肛温( RT)。结果对照组肛温在手术中呈持续下降趋势,至手术结束回病房时部分患者RT降至36℃以下,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前后RT变化不明显,围手术期低体温发生率显著减低,术后寒战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麻醉苏醒期寒战的发生率仅为10%。结论根据胸科手术患者体温变化规律,在不同手术时机灵活调节电温毯设置,进行针对性的有效保温,可使患者围手术期RT维持在正常范围,起到很好的体温保护作用,有利于术后病情的恢复及伤口的愈合。

  • 成人脑死亡判定标准(2009版)

    作者:

    1 判定的先决条件1.1 昏迷原因明确:包括原发性脑损伤和继发性脑损伤.1.2 排除了各种原因的可逆性昏迷:包括急性中毒、低温(肛温≤32℃),严重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严重代谢及内分泌障碍等.

99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