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连续性血液滤过技术在劳力性热射病紧急救治中的应用

    作者:张晓东;宋洁;李瑛;张燕燕;李辉

    目的 探讨连续性血液滤过(CVVH)技术在劳力性热射病(ExHS)紧急救治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6年8月~2011年7月本院收治的20例ExHS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救治过程中有无采用CVVH技术治疗分为CVVH组(n=11)及常规治疗组(n=9),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多脏器功能不全(MODS)发病率、病死率,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APACHEⅡ评分、血浆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肌酐(Scr)、尿素氮(BUN)、C反应蛋白(CRP)、前降钙素(PCT)水平.结果 CVVH组较常规治疗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缩短,MODS发病率、病死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2组患者治疗前APACHEⅡ评分,血清CK、LDH、BUN、Scr、PCT、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1周后CVVH组APACHEⅡ评分,血清CK、LDH、BUN、Scr、PCT、CRP水平较常规治疗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及时采用CVVH技术对ExHS患者进行救治能有效抑制ExHS患者炎症反应,改善EHS患者病情及预后,是治疗ExHS至关重要的临床方法.

  • 实验室检查结果与劳力性热射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刘海周;程仁洪;郑青;张伟

    目的 观察分析劳力性热射病血常规、生化、凝血等实验室检查结果,探讨部分指标与劳力性热射病病情严重性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析16例劳力性热射病患者的血常规、生化、凝血等主要实验室检查及主要项目的动态变化,进行脓毒症相关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两组间白细胞、血小板、肌酸磷酸激酶、凝血酶原时间、肌酐等指标的统计学差异.结果 白细胞>10×109/L的13例(81.25%),血小板减少10例(62.5%),凝血酶原时间延长14例(87.5%).横纹肌、凝血、肾脏、心脏、肝脏等多个器官、多系统损害,器官损害多在1~5 d内达到高峰.PT>正常值10秒以上者在SOFA高分组占87.5%(7),显著高于低分组(2例,25.0%,P=0.041).治愈14例(87.5%),2例(12.5%)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例发病第3天死亡,另1例发病第6天死亡.结论 劳力性热射病可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凝血酶原时间可作为劳力性热射病评价病情和预测预后的灵敏指标.

  • 劳力性热射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熊全

    劳力性热射病(EHS)是一种多见于青壮年在高温、高湿环境中劳作或训练时发生的严重中暑.本文介绍了国内外EHS的新研究进展,对EHS患者的易发因素(睡眠剥夺、体格与着装、脱水、缺少热习服、疾病)、现场处置及临床治疗(常规治疗、抗凝治疗、血液净化治疗)等几方面予以论述.

  • CRRT在重症肾功能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赵延君;李光;巢红艳

    本文通过对临床资料较完整的6例42次危重病人行连续肾替代(CRRT)进行临床分析.结果表明,CRRT由于能恒定调节水和电解质平衡,缓慢连续超滤脱水,等渗对流溶质特点,加之对心血管系统的相对稳定性,对危急重症病的治疗方面显示独特功效.

  • 作者:

    关键词:
  • 作者:

    关键词:
  • 作者:

    关键词:
  • APACHEⅡ评分对劳力性热射病患者预后判断的价值

    作者:周京江;赵佳佳;周飞虎;宋青;胡婕

    目的:探讨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对于劳力性热射病(exertional heat stroke,EHS)患者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10所部队医院收治劳力性热射病患者54例,其中存活43例,死亡11例。收集所有患者入院后24 h内各项指标的差值根据APACHEⅡ评分量表进行评分,并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APACHEⅡ评分对劳力性热射病患者预后判断的价值。结果54例劳力性热射病患者APACHEⅡ评分2~39(19.70±10.63)分,死亡组评分比存活组高(30.82±5.50vs 16.86±9.73,P<0.001)。APACHEⅡ评分对于死亡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0±0.044,APACHEⅡ评分佳诊断截点为25.5分,其敏感性为90.91%、特异性为83.72%。结论 APACHEⅡ评分可以用于预测劳力性热射病患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但个别评分较低的患者仍应引起重视。

  • 成功救治劳力性热射病合并急性颅脑损伤1例

    作者:张婷;宋青

    目的 报告1例合并急性颅脑损伤的劳力性热射病的临床诊治过程.方法 报道并分析我科1例劳力性热射病合并急性颅脑损伤的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诊断、临床治疗及疗效,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男性,18岁,因剧烈运动后发热伴意识丧失36 h于2012年8月4日入院.根据病史及入院时化验检查结果可明确诊断为劳力性热射病,结合人院后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可诊断为急性颅脑损伤;经积极降温、持续床旁血液净化、高压氧及对症支持治疗后各化验指标基本恢复正常,意识恢复,基本交流尚可,肌力功能处于恢复过程.结论 劳力性热射病合并急性颅脑损伤结合临床表现及早期影像学检查等有助于早期诊治.

  • 热习服训练对劳力性热射病患者炎症反应及MODS的影响

    作者:李庆华;孙荣青;刘树元;吕宏迪;王海伟;胡青;王楠楠;闫进;王晶;李新立

    目的 探讨热习服训练对劳力性热射病(EHS)患者炎症反应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6月至7月参加5 km武装越野训练的600例某特战队官兵作为研究对象,以同期未参加武装越野训练的30例健康官兵作为对照.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再将参加5 km武装越野训练(环境温度>35 ℃,湿度>65%,每周2~3次,共3周)的官兵分为热习服组和未习服组,每组300例.热习服组参加5 km武装越野训练前进行热习服训练,即越野或长跑训练(初始温度30 ℃,逐渐过渡到每天较热时间内,37 ℃为限),每次2 h,每日2次,每周5 d,共2周.于热习服训练前后、武装越野训练前及后一次训练后或EHS发病时取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IL-10)、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γ-干扰素(IFN-γ)含量;记录EHS发生情况及EHS患者MODS发生情况.结果 参加训练的官兵在热习服训练前或越野训练前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热习服训练前比较,所有参与热习服训练者IL-1β、TNF-α、IFN-γ显著升高,IL-10显著降低,对于训练中出现先兆(6例)、轻度(2例)中暑者,立即处于阴凉通风处并给予解暑药物等干预后,可于10 ~ 30 min内恢复至正常,无重症中暑及EHS发生.与越野训练前比较,两组官兵越野训练后炎性因子水平同样发生改变,但热习服组各项炎症指标升高或降低幅度明显小于未习服组〔IL-1β(ng/L):10.65±5.18比12.13±7.91,TNF-α(ng/L):14.60±5.79比 16.27±8.52,IFN-γ(ng/L):13.66±5.43 比 15.33±8.71,IL-10(ng/L):8.22±2.68 比 7.13±2.63,均 P<0.05〕.越野训练期间,共有27例发生EHS,热习服组EHS发生率显著低于未习服组〔2.67%(8/300)比6.33% (19/300),χ2=4.693,P=0.030〕.在发生EHS患者中,热习服组越野训练后IL-1β、TNF-α、IFN-γ也较未习服组显著降低,IL-10显著升高〔IL-1β(ng/L):34.50±3.74比39.53±4.51,TNF-α(ng/L):43.75±2.87比46.79±2.66,IFN-γ(ng/L):40.25±1.75比46.58±1.92,IL-10(ng/L):7.50±2.45比5.42±1.80,均P<0.01〕,且热习服组EHS患者MODS发生率及器官累及率(每人以8个器官/系统计算)显著低于未习服组〔MODS发生率:50.00%(4/8)比89.47%(17/19),χ2=5.075,P=0.024 ;器官累及率:28.12%(9/32)比47.79%(65/136), χ2=4.066,P=0.044〕.结论 热习服训练可提高机体在高温高湿环境中的适应能力,从而有效降低高强度训练及EHS患者的炎症反应程度,保护机体各器官功能,减少MODS的发生.

  • 影响劳力性热射病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赵佳佳;周京江;胡婕;周飞虎;康红军;刘辉;潘亮;宋青

    目的 探讨影响劳力性热射病(EHS)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02年6月至2012年8月期间10家部队医院资料完整的69例EHS患者的主要临床参数及预后情况,包括是否合并横纹肌溶解(RM)、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急性肾损伤(AKI)、肝功能障碍、继发性癫痫、休克、心律失常、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及意识状态等9个主要临床参数.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出与EHS预后有关的主要危险因素,并验证其准确性和可靠性.结果 EHS患者69例,以出院为观察终点,死亡18例,病死率26.09%;DIC、AKI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DIC优势比(OR) =94.994,95%可信区间(95%CI)为3.837~2352.031,P=0.005; AKI OR=90.871,95%CI为2.079~3971.995,P=0.019];其中DIC和AKI任何一个因素单独存在的病死率为16.67% (3/18);DIC和AKI同时存在的病死率为93.75%(15/16),其敏感度为83.33%,特异度为98.03%,阳性预测值为93.75%,阴性预测值为94.34%,准确性为94.20%.结论 EHS患者合并DIC、AKI为影响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如同时存在DIC、AKI 2个因素的EHS患者,死亡风险极高.

  • 劳力性热射病的快速识别与降温治疗进展

    作者:王洪萍;陈玮;李淑萍;王志璐;武玉田;李海玲

    热射病定义为核心体温>40 ℃并伴有意识障碍的疾病,可分为劳力性热射病(EHS)和经典型热射病(CHS).近年来,EHS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病情严重程度及临床预后与热暴露时间下曲线面积呈正相关,在降温的"黄金30 min"内将核心体温降至38.9 ℃能降低患者的病死率、获取佳临床预后.EHS佳的降温方案是冰水浸润,也可选择其他替代方法如20 ℃以下水浸润、振荡冰水浸润降温、降温单元、去除衣物、移至空调房间、全身和大动脉覆盖冰块降温、按摩保证皮肤血流灌注量等;输注冷盐水也是备选的降温方法,尤其适用于伴有脱水者.降温结束后需继续监测核心体温,以避免降温后低体温或再发热,积极处置可能出现的寒战、激越等不良反应.本文通过对EHS的院前识别、评估和监护、快速降温救治措施进行综述,以期为EHS早期识别与科学合理有效的降温治疗提供参考.

  • 重症劳力性热射病患者的临床护理

    作者:魏文渊;燕朋波;董志燕;赵娟

    劳力性热射病是发生在高温高湿环境的疾病,由于体温调节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水电解质丢失过多,而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急性肝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等一系列危机生命对并发症[1],根文献报道国内死亡率高达80%[2],在救治此类患者时应迅速给予物理降温,必要时物理降温联合药物降温,机械通气,连续血液净化治疗(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CBP),液体复苏等临床治疗,同时预防DIC的发生,通过CBP调节水电解质平衡,给予器官功能支持,阻断横纹肌溶解[3].近年来国内多个城市夏季热浪频繁袭击,劳力性热射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也在不断上升[4].

  • 凝血功能对重症劳力性热射病预后的影响及治疗策略

    作者:陈洁坤;宋青;周飞虎

    目的 探讨凝血功能指标在重症劳力性热射病(exertional heat stroke,EHS)中的变化规律及其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 对2006年5月-2012年10月我院救治及在其他医院由我院参与救治的EHS 3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34例(94.44%)存在凝血功能障碍,32例(88.89%)出现血小板减少,23例(63.89%)出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12例有局部出血.36例均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其中2例3个器官受累,14例4个器官受累,8例5个器官受累,12例5个以上器官受累.经相应治疗5例(13.89%)死亡,31例(86.11%)好转出院.死亡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评定标准评分高于生存者(P<0.05),且两者血小板及凝血功能指标(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凝血功能障碍在EHS中常见,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早期纠正凝血功能障碍、重建凝血-抗凝系统平衡、阻止器官功能进一步损伤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 军校劳力性热射病的防治

    作者:朱红艳;靳晓玉;张贞霞

    劳力性热射病(EHS)是重症中暑的一种,指高温、高湿环境下高强度运动造成的一种重症疾病。进入夏季,军校学员往往面临着野外驻训、毕业体能考核、综合演练等多项大型任务的挑战。紧张的训练节奏、高涨的训练热情和不断攀升的气温,使大家成为EHS 的潜在易感人群;另一方面,EHS 的初发症状同轻症中暑类似,容易引起参训人员(甚至包括患者本人)的忽视。而 EHS 发生后若得不到及时妥善的救治,死亡率高达10%~50%[1],会严重损害官兵士气和战斗力发挥。因此,做好军校劳力性热射病防治,对于提高官兵健康水平、促进教学训练意义重大。

  • 基层作战部队劳力性热射病的防治

    作者:李世祥;王琨;边巍

    劳力性热射病(EHS)是热射病的一种,指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进行高强度训练或从事重体力活动一段时间后,出现体温迅速升高达 40℃以上、谵妄、神志不清和昏迷,皮肤开始大汗,继而无汗,心动过速、低血压、休克等,进而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的致命性急症[1].作为基层作战部队通常要担负日常训练考核、战备值班、野外驻训、重大演训等任务;同时新时期对部队的战斗力生成,部队的演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高温高湿环境下极易发生 EHS,这就需要大家特别是医务人员对 ESH 有清楚的认识.有研究表明,EHS 发生后如不能及时得到有效治疗,其病死率可达 10% ~50%[2].因此,做好基层作战部队 EHS的防治,对于平时促进各项军事任务的完成,提高官兵健康水平,战时减少非战斗减员具有重要意义.

  • 连续性血液净化干预时机对劳力性热射病病情进展的影响

    作者:周慧;王涛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时机对劳力性热射病(EHS)患者病情进展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6月 ~2017年9月收治的19例EHS病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发病后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时机的不同将19例患者分为两组,A组:发病6 h内行血液净化治疗者,共8例.B组:发病≥6 h开始行血液净化治疗,共11例.观察两组治疗后病情进展变化情况.结果:A组患者CK、Mb、ALT峰值均明显低于B组,且峰值出现时间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体温恢复时间及GCS评分达13分以上所花时间明显优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时机越早,劳力性热射病体温恢复正常越快,意识恢复越早,脏器损害程度越低,病程进展凶险性越低,对EHS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持续性血液净化对劳力性热射病患者血清HS-CRP含量的影响

    作者:卢海松

    目的:探讨持续性血液净化(CBP)对劳力性热射病(EHS)患者体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分为4个步骤进行:①将我院收治的21例EHS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一组为观察组(11例),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基本治疗的基础上加用CBP进行治疗,另外一组为对照组(10例),对照组患者只进行基本治疗.②随机选取30名健康自愿受试者作为正常组.③采用微粒化增强免疫固定试验对两组患者入院对和治疗72h后血清中的HS-CRP含量进行测定,并将测定结果与正常组受试者的HS-CRP含量进行对比.③对比分析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院内MODS器官受累率.结果:①观察组患者入院时的血清HS-CRP含量与对照组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但较正常组受试者明显升高(P<0.01).②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治疗72h后的血清HS-CRP含量均较入院时显著降低(P<0.01),但观察患者降低得更加明显(P<0.05).③观察组患者的院内MODS器官受累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院内MODS器官受累率,且两组患者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CBP治疗不但能显著降低EHS患者血清中HS-CRP含量,而且能有效降低EHS患者的院内MODS器官受累率.

  • 军训劳力性热射病六例的临床分析

    作者:骆丹

    热射病是一种重症中暑,是因高温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造成体内热蓄积,出现高热、意识障碍、多功能损伤等临床症状,危重时会引起患者死亡. 近年来,随着部队军事训练强度加大,中暑成为军事训练伤中器官损伤的主要病种[1] ,并且呈逐年增多趋势,需引起承担体系部队卫勤保障任务医疗机构的高度重视. 2014年我院急诊收治了6例军训劳力性热射病,现报道如下.

  • 军事训练所致劳力性热射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作者:何强华;周赤龙;李裕标;王松青;李扬;王刚

    目的 分析部队军事训练所致劳力性热射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回顾我院2004年6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17例军事训练所致劳力性热射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结果 17例均为军事训练所致劳力性热射病,均符合热射病诊断标准,治疗过程中3例死亡,14例治疗后存活,但有1例遗留有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结论 热射病在军事训练中时有发生,及时迅速地降温及补充液体,积极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是治疗的关键.同时应对参训官兵加强预防中暑教育,提高个人防护能力,防止热射病的发生.

43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