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新生儿复温与围产儿预后100例临床观察

    作者:宗瑞芳

    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不成熟,皮肤菲薄,体表面积相对大,皮下毛细血管丰富,容易散热,受冷时无寒战反应,主要靠体内棕色脂肪化学产热,所以在护理新生儿时,发现刚出生的婴儿,特别是早产低体重儿,易窒息缺氧,出现低体温,甚至体温不升的现象,应引起每个护理人员的重视,对刚出生的新生儿要积极采取保暖措施,使之尽快复温,特别是寒冷季节,要保持产房温度25~28℃,断脐后即刻把新生儿置于远红外线辐射台上,保持恒温,否则易造成新生儿"寒冷损伤"及其他新生儿并发症.我们将我院分娩的10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为经过积极复温50例的新生儿,观察产后6小时以内的体温变化及预后.

  • 体外循环术后患者体温的管理

    作者:邬庆莲

    临床资料收治行体外循环术后患者218例,男119例,女99例,年龄3个月~75岁.其中室间隔缺损56例,房间隔缺损61例,动脉导管未闭34例,瓣膜置换39例,法洛四联征12例,冠状动脉搭桥16例.体外循环术中采用血流降温至鼻咽温24~28℃(其中14例采用常温体外循环,未行降温),术毕复温至35℃,返回ICU病房采用监护仪肛温探头持续监测体温.

  • 低温保存后生物组织微波复温过程的数值分析

    作者:骆晓东;何立群;高大勇

    在液氮中低温保存的生物组织,使用前需要将其复温到正常温度.而复温过程中的反玻璃化与加热不均匀引起的热应力将对生物组织造成极大的伤害,而采用微波复温能够利用其快速加热的优点减少伤害.本文通过数值方法对麦克斯韦方程和传热方程进行了耦合求解,得到微波复温时组织内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过程,讨论分析了加热过程中的组织内部温度分布的不均匀性,并提出了一些改善不均匀性的方法.

  • 腹腔复温对大鼠腹腔低温海水浸泡伤的救治效果

    作者:王志伟;吴印爱;刘献棠;孙红宇;罗真东;喻洪涛;金浩生

    目的观察腹腔复温对腹腔低温海水浸泡伤大鼠存活的影响.方法SD大鼠24只,随机均分为对照组(A组)、腹腔低温海水浸泡组(B组)及腹腔低温海水浸泡后复温组(C组),观察每一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乳酸(LA)及乳酸脱氢酶(LDH)的变化.另取大鼠40只,随机均分为腹腔海水浸泡组(D组)、腹腔海水浸泡后复温组(E组),用以观察腹腔复温后24 h死亡率.结果①术后24h E组大鼠死亡率(6/20)显著低于D组(15/20)(P<0.01).②低温腹腔海水浸泡后B、C两组大鼠均出现MAP及HR急剧下降(与浸泡前比较P<0.01),腹腔灌洗后C组改善快于B组(P<0.05).③腹腔灌洗后C组LA及LDH水平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腹腔复温有助于纠正低温腹腔海水浸泡伤大鼠血液动力学率乱,改善机体代谢,提高实验大鼠存活率.

  • 基于指南的加温输液输血策略对严重创伤伴低体温患者复温效果的研究

    作者:杨旻斐;王钰炜;詹玥;陈芳;陈鹏远;张欢欢

    目的 探讨基于指南的加温输液输血策略对严重创伤伴低体温患者的复温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12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40例严重创伤伴低体温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保温措施;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来本院就诊的40例严重创伤伴低体温患者作为复温组,在常规复温措施的基础上,进行加温输液输血.比较两组患者体核体温、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指标、寒颤发生率和病死率的改变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0.5 h、1.0 h、1.5 h及3.0 h后的体核体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h后的凝血酶原时间和寒颤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个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温输液输血对严重创伤伴低体温患者具有显著复温效果,并且可以改善凝血障碍状况和降低寒颤发生率,为探索临床简单方便的复温措施提供借鉴和参考.

  • 预见性复温护理对急诊创伤患者自发性低体温的影响

    作者:陆文炜;吕林娟;叶和军

    目的 探讨预见性复温护理对急诊创伤患者自发性低体温的影响.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择武警浙江总队嘉兴医院2016年1—8月收治的67例急诊创伤患者为对照组,2017年1—8月收治的72例急诊创伤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急救措施,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开展预见性复温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体温、寒颤、心律失常及自发性低体温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入急诊科时体温(36.38±0.21)℃、入急诊科1 h后(36.72±0.38)℃,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4.241、18.039;P<0.01).观察组患者入急诊科时寒颤发生率15.94%,入急诊科1 h后17.39%,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9.326、19.141;P<0.01).观察组自发性低体温发生率为30.43%,对照组为49.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81,P=0.030).结论 预见性复温能够有效减少急诊创伤患者自发性低体温风险.

  • 不同复温方法对深低温冷冻复合组织血管活性的影响

    作者:霍海涛;张树明;朱泽兴;刘元新;何建平;赵永军;武通

    目的 比较3种不同复温方法对深低温冷冻的复合组织中血管活性的影响,找出一种对复合组织中血管损伤小的复温方法.方法 选用2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四组,切取双侧后肢(对照组为新鲜断肢取血管),三个实验组标本经梯度降温后放入液氮中保存7天.分别采用37℃水浴复温组(A组)、空气复温组(B组)、-20℃冰复温组(C组)方法进行复温.采用光镜、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血管内皮细胞活性,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光镜观察,A组、B组内皮细胞大片脱落,平滑肌细胞变形;而C组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保存较好,更接近对照组;免疫组化检测中,3种复温方法血管内皮中均可见VEGF及CD34呈斑片状的弱表达,-20℃冰复温组(C组)VEGF及CD34的表达更接近对照组,高.于37℃水浴复温组(A组)及空气复温组(B组)(P<0.05).结论 3种不同复温方法对深低温冷冻的复合组织中血管活性影响不同,-20℃冰复温法影响小.

  • 创伤后自发性低体温急救处理现状与临床问题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力行;聂时南;刘云;韩小琴

    严重创伤后患者由于大量失血、暴露于寒冷环境或维持正常体温能力下降(休克、中毒或镇静麻醉)等原因常伴有低体温的发生[1].临床上将低温、酸中毒和凝血功能障碍视为创伤患者的“致命三联征”[2].目前国内外创伤急救指南中均强调创伤后应积极防治低体温.但在院前的预防、急诊的救治及护理过程中,从医务人员的认知、保温设备的投入以及保温措施的实施均存在不足,低体温仍是创伤患者容易被忽视的并发症.

    关键词: 创伤 体温 急救 复温
  •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辅助复温致手掌烫伤1例

    作者:邵丽;王惠琴;杨益;马少林

    报告1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辅助复温致手掌低温烧伤患者的致伤过程和护理体会.患者在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心脏手术,术中为配合体外循环复温,将用敷料包裹的水温45℃的温水瓶放于患者双手掌行辅助复温,导致其低温烧伤,经及时发现、积极对症处理后痊愈.提示护理人员应加强对低温烧伤的认识,在局部加热时,控制温度,缩短观察间隔时间,间断加热,以防止低温烧伤的发生.

  • 特制式胸孔单在冠脉搭桥术中的应用

    作者:周咏;丁薇;高秀丹

    进行冠脉搭桥手术(CABG)时,因无专用胸孔单常会遇到布单无隔水层、铺单程序复杂、复温缓慢、术中取下肢大隐静脉时污染机会增加等问题.为此,我科设计制作了一种专门应用于CABG术的胸孔单,自2000年2月至2005年6月,共应用于1158例手术中,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 氩氦超冷刀联合减体手术治疗巨块多灶型肝癌的手术配合

    作者:马晓军;周萍;谭玉芳;黄兰

    巨块多灶型肝脏恶性肿瘤目前国内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甚至被视为"无法治疗".我院引进氩氦超冷刀,利用其快速超低温冷冻及快速复温促使肿瘤细胞膜破裂的原理,于2000年3月至2001年4月治疗肝脏恶性肿瘤14例,术后随访7.5个月,病人生存良好,未见残余瘤体增大或转移,疗效满意.现将手术配合介绍如下.

  • 同种异体带瓣大动脉的术中复温处理

    作者:张昆;谢宁

    同种异体带瓣大动脉(以下简称同种瓣)在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中用途广泛,前景广阔,是目前建立右心室到肺动脉的连接,主、肺动脉置换,Fontan类手术的腔静脉与肺动脉连接较为理想的修复材料.[1-3]1987年10月至2001年12月,我院自行取材制备,并用液氮保存具有活性的同种瓣,行右心系统外通道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810例,使用效果满意.同种瓣在术中的复温处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前提条件,而目前又缺少有关同种瓣复温处理的详细操作方法.[4~7]为此,总结810例同种瓣的术中复温处理方法,现介绍如下.

  • 创伤性低体温患者复温的循证实践

    作者:陈水红;王飒;王萍;卢志红;洪慧;胡雁;金静芬

    检索Cochrane Library、EMBASE、CINAHL、PubMed、CBM、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资源总库、万方数据库等,搜集相关文献,并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制订循证实践方案,方案包括复温启动标准、复温措施及复温监测时间等.采用循证实践方案对41例成人创伤性低体温患者进行复温,效果较好,促进了护士专业能力与临床专科护理质量的提升.

  • 复温速度对重症颅脑外伤亚低温神经保护的初步研究

    作者:史载祥;王晓猛;李茂琴;李家琼;许艳军;李琳;莫逊

    目的:探讨不同复温速度对重症颅脑外伤亚低温神经保护作用的影响。方法将39例亚低温治疗的重症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Ⅰ组(n=13,复温速度0.1℃/h)、Ⅱ组(n=13,复温速度0.2℃/h)及Ⅲ组(n=13,复温速度0.3℃/h)。治疗过程中动态监测颅内压、心率、血压、脉氧饱和度,每日测定血糖、血细胞分析、血气分析、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电解质,每日进行GCS评分,并于伤后3个月根据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评定疗效。结果复温达36.5℃时及达标后24 hⅢ组颅内压监测(ICP)明显高于Ⅰ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温达标后72 h GCSⅠ组、Ⅱ组均高于Ⅲ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高于Ⅱ组,但无统计学意义;3个月时Ⅰ组、Ⅱ组GOS明显优于Ⅲ组(P<0.05),Ⅰ组与Ⅱ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复温达36.5℃时及达标后24 hⅢ组血糖明显高于Ⅰ组和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慢的复温速度可改善脑灌注,减轻脑水肿,有效保护神经功能并改善预后。

  • 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技术观察低温后复温兔肾脏改变的应用价值

    作者:毕名森;曹军英;孙钰;张岩;王怡;刘雨宁;张佳丽

    目的 探讨声辐射力脉冲成像(ARFI)技术观察低温后复温兔肾脏改变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16只新西兰大白兔置于-25℃环境中8 h,然后置于23℃环境中复温,分别于常温和低温8 h (T0)以及低温后1 h、2 h、3 h、4 h、5 h、6 h、7 h、8 h(T1、T2、T3、T4、T5、T6、T7、T8)共9个时间点对实验兔进行右肾常规二维超声检查,观察肾实质回声,测量肾脏大小,并计算肾脏体积,同时采用ARFI技术测量肾实质SWV.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别比较不同时间点实验兔肾脏体积、肾实质SWV.结果 各时间点实验兔肾皮质回声均未发生明显改变.T1~T8各时间点与T0时间点实验兔肾脏体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T8各时间点实验兔肾实质SWV均小于T0时间点,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455、-10.608、-6.664、-6.146、-10.483、-8.005、-6.021、-7.942,P均<0.001).T1时间点实验兔肾实质SWV较T0时间点急剧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55,P<0.001).T2时间点实验兔肾实质SWV大于T1时间点,T3时间点实验兔肾实质SWV大于T2时间点,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96,P=0.025;t=3.362,P=0.004);T3~T8时间点实验兔肾实质SWV逐渐减小,且任意相邻时间点间SW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这说明,低温后复温,随着时间变化,实验兔肾实质SWV先减小,后升高,然后再降低.结论 ARFI技术可反映低温后复温实验兔肾脏的改变,可为临床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

  • 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对患者血糖的影响

    作者:成刚;陈雷;李立环

    目的:通过回顾分析,比较体外循环(CPB)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中舒芬太尼和芬太尼麻醉对血糖和乳酸的影响。
      方法:选择阜外心血管病医院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在体外循环下实施CABG的成人,共计580例。根据是否患有糖尿病和麻醉药物的不同分为糖尿病舒芬太尼组(DS)、糖尿病芬太尼组(DF)、非糖尿病舒芬太尼组(NS)和非糖尿病芬太尼组(NF)。记录手术过程中CPB开始前(T1)、CPB开始后lO min(T2)、复温后lO min(T3)、停CPB后10 min(T4)、回ICU即刻(T5)、术后6 h (T6)、12 h (T7)、和24 h (T8)时间点的血糖值和乳酸值。

  • 创伤病人的低温

    作者:Betty J.Tusuei;Paul A.Kearney;盛新华;石汉平

    低温常见于严重创伤病人,与酸中毒、凝血功能障碍一起被视为创伤病人的"致命三联征",导致病人死亡率的增加.本文对低温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学变化及在创伤病人救治中可应用的复温技术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低温 创伤 复温
  • 067 低温和复温影响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粘膜绒毛的微循环

    作者:

  • 局部冻伤的治疗体会(附38例报告)

    作者:王玉山;曲延生;于振邦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冻伤的临床和治疗特点,总结出理想的治疗方法.方法对38例冻伤的临床表现,治疗过程和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有15例Ⅱ、Ⅲ度冻伤患者痊愈,没有任何伤残,23例Ⅱ、Ⅲ度冻伤患者留有不同程度肢端坏死,2例做了小腿截肢手术,21例做了截指(趾)手术,1例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结论:冻伤愈后与治疗措施采取的迟早和是否得当有很大关系.防止和减轻组织坏死以减低愈后伤残和功能障碍是治疗的主要原则.快速复温、防止或减轻复温后的损伤是治疗效果好坏的关键.局部冻伤也可引起全身并发症.

    关键词: 冻伤 治疗 复温 并发症
  • 深低温体外循环温度管理

    作者:陈彧;刘锋;江朝光;万彩虹;杨璟;何美玲;张慧萍;董培青

    目的 探讨深低温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温度管理策略.方法 选取15例夹层动脉瘤患者在深低温停循环下行主动脉弓部手术,ECC复温过程中采用平衡变温方法进行温度管理,用pH稳态管理酸碱平衡,合理应用药物.结果 动脉血气指标PaCO2及pH值等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全组无神经系统等重要脏器并发症,无术后明显体温降低.结论 深低温下采用pH稳态血气管理、平衡复温、合理应用药物等综合措施,能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196 条记录 1/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