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中华整形外科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lastic Surgery 중화정형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0.9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4453/R
  • 国内刊号: 崔政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cjpls@cmaph.org
  • 曾用名: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以踝前皮支为蒂的V-Y推进皮瓣修复足背近端较小创面

    作者:周晓;许亚军;芮永军;寿奎水;姚群

    目的 探讨以踝前皮支为蒂的V-Y推进皮瓣修复足背近端较小创面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8年8月至2010年8月,对9例此类患者,采用以踝前皮支为蒂的V-Y推进皮瓣的转移修复,皮瓣面积为:6.0 cm ×5.5 cm~12.0 cm ×6.5 cm,供区直接缝合.结果 术后皮瓣完全成活,创面及供区切口均一期愈合.患者均获6~12个月随访,皮瓣质地与周围组织接近,外形无臃肿;皮瓣血运好,两点辨距觉10~14 mm.踝关节活动无障碍.结论 以踝前皮支为蒂的V-Y推进皮瓣是修复足背近端较小创面的较好方法之一.

    关键词: 外科皮瓣
  • 核素淋巴造影和动态磁共振淋巴造影诊断肢体淋巴水肿的比较研究

    作者:刘宁飞;路青;刘平安;严志新;吴秀凤

    目的 比较核素淋巴造影与磁共振淋巴造影对肢体淋巴水肿的诊断作用.方法 18例肢体淋巴水肿患者分别接受了99Tc-标记的右旋糖酐为造影剂的核素淋巴造影和钆贝葡胺为显影剂的核磁共振淋巴造影检查,从淋巴系统的形态和功能显像结果对2种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 18例中磁共振淋巴造影清晰显示14例患肢的淋巴管,核素淋巴造影只显示1例.磁共振淋巴造影显示16例患肢的腹股沟淋巴结,核索淋巴造影只显示9例.磁共振淋巴造影通过对造影剂的实时追踪能够提供详尽的淋巴系统病变信息.结论 动态磁共振淋巴造影能够更精确和敏感地检测淋巴水肿肢体的淋巴管、淋巴结结构和功能的病变.

  • 脱细胞异体真皮辅助即刻乳房再造术的初步经验

    作者:曾昂;刘志飞;乔群;王智;张海林;龙笑;斯楼斌;白明

    目的 探索脱细胞异体真皮辅助即刻乳房重建手术的可行性,并对其早期临床效果作出评价.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0年5月,北京协和医院整形外科10例施行脱细胞异体真皮辅助的乳房重建手术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例接受假体植入手术,8例接受扩张器植入手术.脱细胞异体真皮覆盖假体或扩张器的下、外侧1/3部分,胸大肌覆盖剩余的2/3部分.结果 10例中虽有2例发生感染,2例伤口裂开,但无一例假体或扩张器因并发症取出.术后平均随访4个月,重建乳房外形比较满意.结论 脱细胞异体真皮辅助的即刻乳房再造术创伤较小,在严格把握适应证的前提下,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 翼状韧带悬吊矫正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

    作者:潘贰;张毓;李琳;沈绍勇;王向阳;王洪勇;郝永生

    目的 探讨翼状韧带悬吊矫正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1~11月,应用翼状韧带悬吊法治疗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患者15例15只眼,按照切开重睑术术式,打开眶隔,在距睑板上缘5 mm处剪断上睑提肌腱膜进入到上睑提肌下层,向结膜上穹窿分离,在上直肌前1/3和上睑提肌之间找到翼状韧带,用3-0丝线同上睑提肌缝合于睑板上缘,悬吊矫正上睑下垂,缝合形成重睑.结果 经过3~11个月随访,15只眼矫正良好,眼裂均在15~30 d基本闭合,无其他并发症发生,重睑弧度形态自然,外观满意.结论 翼状韧带悬吊治疗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疗效可靠,用翼状韧带代替上睑提肌,生理运动方向一致,术后眼睑外形动态与静态均较自然.

  • 鼻尖双峰皮瓣矫正单侧唇裂术后继发鼻畸形

    作者:卢丙仑;杨阳;岳波;郭树忠

    目的 探讨鼻尖双峰皮瓣矫正单侧唇裂术后继发鼻孔狭小畸形的有效方法.方法 采用鼻部飞鸟形切口,将鼻尖部皮瓣逆行切开,形成双峰皮瓣,用于矫正唇裂术后继发鼻畸形.结果 2005至2009年为28例患者采用上述方法修复后,双侧鼻翼、鼻孔大小、鼻小柱的长度及位置、鼻尖的高度及鼻门槛等基本对称,满意率为93%(26/28),2例因仰鼻术后鼻尖形态不佳,经加高处理后改善.21例术后获6~12个月随访,效果良好,无复发,维持术后形态.结论 鼻尖双峰皮瓣是矫正唇裂术后继发鼻畸形,尤其是鼻孔中、轻度狭小畸形的较理想方法.

  • 锥型束CT在上颌Le Fort Ⅰ型截骨术中的应用

    作者:侯敏;张兰成;张锡忠;宋大立;杜清香;柳春明

    目的 探讨提高Le Fort Ⅰ型截骨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的方法.方法 对84例上颌正颌手术患者术前行锥型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扫描,提取不同的影像资料,测量定位上颌Le Fort Ⅰ型截骨区域重要解剖结构位置.结果 84例中,术前检查发现上颌窦严重发育不全3例,其各骨壁距离测量值远小于正常值;上颌第3磨牙高位阻生11例;上颌窦分隔8例,鼻中隔偏曲4例;上颌窦囊肿3例.该成像技术对正颌手术患者上颌骨翼腭管位置关系,上颌骨各骨壁的厚度,上颌窦分隔,上颌窦内潜伏病变,上颌高位阻生牙的定位,翼上颌联合情况,以及鼻中隔偏曲情况均有良好的显示,为上颌正颌手术方案设计提供了放射学的颌骨评估基础,可指导Le Fort Ⅰ型截骨的定位设计.结论 CBCT可为上颌Le Fort Ⅰ截骨提供更精准的结构解剖影像,从而提高手术的准确性与安全性.

  • 双针同步多点打结埋线法重睑成形术

    作者:胡维君;刘阳;童芸;周国云

    2006年11月至2010年11月,我们采用双针同步多点打结埋线法,对96例患者行重睑成形术,获得了良好效果.1 临床资料本组受术者共计96例186只眼,男性11例,女性85例,其中单侧6例.年龄17~35岁.适应证选择均为眼裂较长,眼睑薄或轻度肥厚,但无臃肿,非肉泡眼,皮肤无明显松弛,无或者有轻度内眦赘皮者.

  • 局部双易位皮瓣修复高位穿耳洞所致耳轮部瘢痕疙瘩

    作者:刘海鹏;邵英;赵自然;王芳;柴剑男;傅钰;张舵

    随着高位穿耳洞需求的增多,由此所致的并发症也越来越多,治疗上也较为棘手,因为通常合并有软骨炎的存在[1-2],故形成的瘢痕疙瘩往往较大,增生更加明显,且累及耳廓的前、后两面,形成独特的"哑铃型"外观,给治疗带来很大困难.

  • 脂肪抽吸联合改良腹壁整形术的应用体会

    作者:俞美萍;郭金才;吴溯帆;石杭燕

    采用腹部脂肪抽吸术与腹壁整形术相结合的方法,处理腹部脂肪聚积以及松弛的腹壁软组织,可以更好地塑造腹部轮廓.为进一步减少手术并发症并改善手术效果,我们对这一联合方式做了一些改进,并于2005年7月至2011年4月须临床应用17例,取得较好效果.

  •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老年人足踝部慢性创面

    作者:程勇;周永生;周海洋;何勤;李志湘

    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多,临床上足踝部创伤的老年患者也日益增多.由于足踝部软组织较少的解剖特点,决定了此处的损伤较易出现骨、肌腱等深部组织的外露,须行皮瓣转位或移植修复.

  •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手指脱套伤一例

    作者:于光;雷红雨;黄建华;于浩;郭骦;梁盛海

    1 病例介绍患者男,23岁.右手滚筒挤压伤后0.5 h来万江谷涌康怡医院就诊.检查:右手示、中、环指自近节指横纹以远脱套伤,脱套的皮肤自手指掌侧裂开,背侧保持连续性,但是有明显压痕,骨骼和肌腱完整.皮肤自近节以远无血运.

  • TGF-β3基因与腭裂发生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作者:蒲亚兰;傅跃先

    先天性唇腭裂是常见的先天性畸形,其发病率因地域、人种而异,一般为1:500~1 000[1].非综合征型唇腭裂(nonsydromic cleft of lip with or without palate,NSCL/P)是指排除了其他系统畸形和综合征的唇腭裂,其占唇腭裂的70%以上.

  • 软骨细胞培养中细胞去分化和再分化研究进展

    作者:刘瑾春;刘霞;曹谊林

    软骨细胞是软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一个重要来源,应用自体软骨细胞构建的组织工程软骨可以成功修复大型哺乳动物关节承重面的缺损[1].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术作为一种有效和成熟的技术已开始应用于临床关节软骨缺损修复[2],但软骨组织中的软骨细胞数量较少,接种支架前需要进行足量的扩增才能满足修复缺损的要求.

  • Tie2基因RNAi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干预恶性黑色素瘤细胞的体外研究

    作者:单秀英;刘照亮;王彪;郭国祥;王美水;庄福连;蔡传书;张明凤;张彦定

    目的 构建携带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2-小干扰RNA(Tie2-SiRNA)慢病毒载体,观察其对恶性黑色素瘤细胞的干扰作用.方法 将pSilencer 1.0-U6启动子-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2-小干扰RNA(pSilencer 1.0-U6-Tie2-siRNA)重组质粒经Xba Ⅰ酶切电泳鉴定后,与经Xba Ⅰ酶切电泳鉴定的带有加强绿色荧光蛋白的转移质粒(pNL-EGFP)载体连接,产生加强绿色荧光蛋白的转移质粒-u6启动子-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2-Ⅰ(pNL-EGFP-U6-Tie2-Ⅰ)、pNL-EGFP-U6-Tie2-Ⅱ慢病毒转移质粒,电泳筛选阳性克隆,测序鉴定.用连接成功的慢病毒转移质粒,分别与水疱性口炎病毒G蛋白(pVSVG)包膜质粒和pHelper包装质粒组成慢病毒三质粒转染系统,再共转染293T细胞,产生pNL-EGFP-U6-Tie2-Ⅰ、pNL-EGFP-U6-Tie2-Ⅱ慢病毒.收集病毒上清,测定病毒滴度.将收集的病毒上清感染恶性黑色素瘤细胞,通过实时荧光定量RT-PCR测定抑制Tie2基因表达的效率.结果 酶切电泳与测序鉴定证实成功构建了Tie2-SiRNA慢病毒载体,293T细胞测定病毒原液滴度为8.8×103/ml.实时荧光定量RT-PCR结果显示:Tie2-SiRNA慢病毒载体感染恶性黑色素瘤细胞,抑制了恶性黑色素瘤细胞中Tie2基因的表达,其中较高者可达68.55%,并且2种慢病毒载体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62,P>0.05).结论 成功构建了Tie2-SiRNA慢病毒载体,体外研究显示其能抑制Tie2 mRNA的表达,为下一步进行抑制肿瘤生成的动物实验研究奠定了基础.

  • 热损伤角质形成细胞外泌蛋白的差异表达

    作者:白晓智;胡大海;石继红;韩军涛;董茂龙;汤朝武

    目的 初步探索热损伤表皮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s,KC)培养上清蛋白质的整体变化规律.方法 选用人源性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建立KC热损伤模型,收集正常培养及热损伤后12 h的KC培养上清,超滤、冻干,获得蛋白样品.运用固相pH梯度双向凝胶电泳(two-dimensional gel electrophoresis,2-DE)分离正常及热损伤后KC培养上清中的总蛋白质,凝胶银染显色后选用ImageMaster 2D图像分析软件,进行比较分析识别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结果 ①正常培养及热损伤后KC培养上清凝胶的平均蛋白质点数分别为1 898±113和1 877±97,经匹配每张胶上用于统计学分析的点为1118个.②正常培养及热损伤后KC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中差异表达蛋白点数为26个,其中16个点在正常KC培养上清中高表达,10个点在热损伤后KC培养上清中高表达.③经质谱分析、数据库搜索,成功鉴定了16个差异蛋白质点,包括10种蛋白.热损伤后表达下调的蛋白质点有:alpha-enolase,actin cytoplasmic2,peroxiredoxin-4,phosphoglycerate mutase 1,G proteinregulated inducer of neurite outgrowthl;表达上调的蛋白质点有:purine nucleoside phosphorylase,tumor necrosis factor ligand superfamily member10,proteasome subunit alpha type-7,UDP-glucose 6-dehydrogenase.结论 通过建立正常及热损伤KC培养上清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发现两者间存在一些差异表达的蛋白,为进一步从中优选调控组织损伤修复的主要作用分子,明晰创面修复过程中修复细胞间的调控机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大鼠皮肤创面愈合过程中TGF-β1及胶原蛋白含量的变化

    作者:张连波;李健宁;刘姗姗

    目的 探讨大鼠慢性皮肤溃疡创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后,TGF-β1和胶原Ⅰ、Ⅲ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 24只8周龄雌性Wister大鼠随机分为单纯创面组(A组)和创面+铜绿假单胞菌接种组(B组).分别在术后第1、3、7、10天观察创面上皮化率、收缩率及中性粒细胞情况;并采用ELISA方法测定创面第1、3、7、10天TGF-β1和胶原Ⅰ、Ⅲ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A组上皮化率在第7天高于B组,收缩率低于B组.随着时间的延长,A组中性粒细胞在第3天增加到多,随后逐渐减少,而B组中性粒细胞第1天达到多.2组TGF-β1表达在术后呈上升趋势,B组TGF-β1在第3天降低,随着时间延长回升,第7天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胶原Ⅰ、Ⅲ蛋白表达随着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B组胶原Ⅲ蛋白表达在第7、10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第1、3天胶原Ⅰ、Ⅲ蛋白表达高于B组,在第7、10天则低于B组,且胶原Ⅲ蛋白在第3天显示A组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皮肤溃疡创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后延迟了TGF-β1和胶原Ⅰ、Ⅲ蛋白的表达,可能影响创面的正常愈合.

  • 吡咯喹啉醌对许旺细胞增殖及c-fos、c-jun、CREB和PCNA表达的影响

    作者:李皓桓;贺斌;彭昊;刘世清

    目的 观察吡咯喹啉醌(PQQ)对许旺细胞(Sc)的增殖作用,并探讨其对Sc c-fos、c-jun、CREB及PCNA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原代培养、纯化及鉴定Sc;行无血清培养细胞周期同步化,应用不同浓度PQQ(0、1、10、100、1 000、10 000 nmol/L)作用sc 72 h;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比例;RT-PCR检测c-fos、c-jun、CREB的mRNA含量;Western blot技术检测PCNA蛋白表达.结果 PQQ处理组表现为G0/G1期细胞比例减少,S期和G2/M期细胞所占比例增加;100 nmol/L PQQ可使c-fos、c-jun、CREB mRNA含量分别增加0.33、0.42和0.52倍(P<0.05);PQQ浓度为1 000 nmol/L时,上述因子mRNA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QQ浓度为10 000 nmol/L时,上述因子mRNA的含量均降低(P<0.05);PQQ浓度在1~100 nmol/L时,PCNA蛋白表达上调,且当PQQ浓度为100 nmol/L时PCNA蛋白上调效果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增加了1.17倍(P<0.05);当PQQ浓度为1000 nmol/L时PCNA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PQQ浓度为10 000 nmol/L时PCNA表达降低(P<0.05).结论 10~100 nmol/L PQQ可促进Sc增殖,且c-fos、c-jun、CREB、PCNA在PQQ促Sc增殖过程中表达上调.

  • 整合素连接激酶对瘢痕成纤维细胞VEGF的调控作用

    作者:米兰;李叶扬;林伟华;李罡;孙敬恩;戴丽冰;王仁坤

    目的 探讨整合素连接激酶(intergrin-linked kinase,ILK)在人瘢痕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及对成纤维细胞VEGF的调控作用.方法 8例人增生性瘢痕标本采用组织块法分离培养瘢痕成纤维细胞,选取第5~6代细胞备用.实验分为3组①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只用含10%FCS的DMEM培养液同步培养;②空质粒组:用空质粒转染人瘢痕成纤维细胞;③ILK cDNA表达质粒转染组:用ILK cDNA表达质粒转染人瘢痕成纤维细胞.首先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ILKcDNA转染前后成纤维细胞ILK、VEGF的表达变化;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成纤维细胞ILK、VEGF的mRNA和蛋白水平变化;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3组成纤维细胞上清液中的VEGF蛋白含量.结果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显示瘢痕成纤维细胞胞浆中ILK表达阳性,VEGF表达不明显,经ILK cDNA转染细胞后ILK与VEGF表达均增强;RT-PCR显示ILK cDNA转染组VEGF mRNA表达(0.338±0.060)均高于对照组(0.022±0.001)和空质粒组(0.028±0.005,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ILK cDNA转染组VEGF蛋白表达(0.819±0.019)显著高于对照组(0.607±0.033)和空质粒组(0.591±0.024,P<0.05);ELISA法检测ILK cDNA转染组的VEGF蛋白含量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 ILK可以上调VEGF mRNA及蛋白水平,并且促进成纤维细胞分泌VEGF,ILK可能通过提高瘢痕成纤维细胞合成分泌VEGF而促进增生性瘢痕血管生成.

  • 含鼠胚胎成纤维细胞的组织工程皮肤体外构建及大鼠移植研究

    作者:刘柳;李武德;蔡国斌

    目的 利用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ouse embryonic fibrobalsts,MEFs)三维培养修复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 培养MEFs和普通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s,FBs),复合鼠尾胶原形成三维构建,ELASA法测定其分泌功能.制作大鼠全层皮肤缺损,按移植物不同分为3组:MEFs组(实验组)、FBs组(对照组1)和空白胶原组(对照组2).观察愈合时间并计算愈合面积比率,定期取创面组织行CD31、波形蛋白免疫组化检测,并以Hoechst33342荧光标记MEFs,示踪其转归.结果 与FBs组相比,MEFs组的IL-6分泌更加旺盛,而TGF-β1分泌量少(P<0.05).实验组创面愈合快(P<0.05),微血管密度高(P<0.05),创面中FBs排列有序,移植的MEFs随时间减少.结论 MEFs三维构建可加速创面愈合,减轻瘢痕形成,其机制可能与胚胎细胞对创面愈合的诱导有关.

  • 额部扩张延迟岛状皮瓣修复面部大面积皮肤缺损

    作者:文辉才;刘文剑;姚玉婷;付建华;杨红华;刘伟;阎俊

    额部扩张皮瓣被认为是修复颌面部和鼻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1-2],然而当皮瓣长宽比例较大或是皮瓣跨越额部中线时,皮瓣远端坏死时有发生.2004年1月至2010年10月,我们采用颞浅动脉额支为蒂的额部扩张延迟岛状皮瓣修复面部大面积皮肤缺损10例,效果满意.

  • 可调节鼻小柱假体在鼻整形中的应用

    作者:俞良钢;李青峰;穆雄铮;韩嘉毅

    2009至2010年,我们采用自行研制的多孔高密度聚乙烯(Medpor)可调节鼻小柱支架(专利号:ZL200920170562.5),用于鼻尖整形共计56例,取得了良好效果.1 临床资料本组共56例,年龄18~31岁,均为女性.本组就医者普遍存在鼻尖圆钝上翘、鼻小柱较短的问题,其中48例伴鼻背低平,对其采取鼻背与鼻尖复合整形,8例鼻背高度已较高,只进行单纯鼻尖整形.

中华整形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z1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1998 01 02 03 04
1997 01 02 03
1996 01 02 03 04 05 06
1995 01 02 03 04 05 06
1994 01 02 03 06
1993 01 02 04 05 06
1992 01 02 03
1991 01 02 03 04
1990 01 04
198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