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中华整形外科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lastic Surgery 중화정형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0.9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4453/R
  • 国内刊号: 崔政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cjpls@cmaph.org
  • 曾用名: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脂肪干细胞条件培养基修复人成纤维细胞衰老损伤的研究

    作者:张华;郭澍;王婷;赵崇如;佟爽

    目的 研究脂肪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对中波紫外线和连续传代导致人成纤维细胞衰老的修复效应.方法 体外传代获得不同衰老程度的人成纤维细胞,中波紫外线单次照射后以脂肪干细胞条件培养基(ADSC-CM)处理人成纤维细胞,检测其Ⅰ型胶原蛋白(Col1)、Ⅲ型胶原蛋白(Col3)以及弹性蛋白(Elastin)的表达,检测p38、JNK通路的激活情况以及分别加入通路阻滞剂后细胞外基质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①连续传代和中波紫外线均可减少人成纤维细胞对Col1、Col3以及Elastin的表达;②ADSC-CM可抑制连续传代和中波紫外线引起的细胞外基质蛋白表达的减少;③ADSC-CM可激活JNK和p38通路,加入SB203580引起Col1、Col3以及Elastin mRNA的表达明显下降,加入SP600125对三者的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 内源性及外源性衰老作用均可抑制人成纤维细胞对细胞外基质蛋白的表达,ADSC-CM细胞条件培养基可一定程度减弱上述抑制作用,其促进细胞外基质蛋白表达主要由p38通路介导.

  • 先天性小耳畸形甲基化谱深度分析与差异基因的表达验证

    作者:毕晔;林琳;蒋海越;宋宇鹏;何乐人;潘博;张玲;黄婉璐;李川;吴荣薇

    目的 通过对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残耳软骨组织及正常耳软骨组织DNA甲基化芯片的深度分析,挖掘与先天性小耳畸形发病相关的信号通路及基因表达的差异.方法 通过MeDIP Chip技术获得先天性小耳畸形全基因甲基化谱,并对其进行深度GO和Pathway分析,筛选可能与本病相关的信号通路和相关基因.结合GO和Pathway的结果,构建存在甲基化差异表达的Wnt信号通路Network.对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和非耳畸形患者软骨组织,以及小耳畸形患者残耳和健侧耳软骨组织中Wnt1和Wnt11的表达进行Real-time PCR检测,验证其基因表达状态是否与甲基化芯片中Wnt信号通路富集的结果相一致.结果 经过先天性小耳畸形DNA甲基化谱的GO分析和Pathway筛选分析发现,Wnt信号通路是较为富集并且可能与本病发生密切相关的信号通路.其相关基因Wnt1及Wnt11在正常软骨的启动子区和CpG岛呈现高甲基化趋势,而同一患者残耳软骨中甲基化水平较健侧耳低.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和非耳畸形患者软骨组织中Wnt1及Wnt11的基因表达在验证实验中均未见明显差异.而患者残耳软骨组织中的Wnt11基因表达明显高于自身正常软骨组织.结论 胚胎发育过程中Wnt11的过表达可能与先天性小耳畸形的发病有关,其甲基化水平差异与小耳畸形发病的相关机制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 半乳糖凝集素3基因在眼部静脉畸形组织中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作者:乔军波;李金;柴昌;王卫群

    目的 检测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基因在眼部静脉畸形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眼部静脉畸形发生和进展的关系.方法 收集12例新鲜眼部静脉畸形组织标本为静脉畸形组,12例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组织近端正常静脉组织标本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Galectin-3的表达.结果 静脉畸形组和对照组Galectin-3mRNA及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5.26×10-3±8.78×10-4、4.89×10-4±5.37×10-5和0.861+0.394、0.223+0.206;眼部静脉畸形组织中Galectin-3 mRNA及蛋白水平上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随着病变侵及深度及范围的加重有递增的趋势.结论 Galectin-3 mRNA及蛋白在眼部静脉畸形组织中呈高表达,可能与静脉畸形局部侵袭发生发展和预后密切相关,可用于判断眼部静脉畸形的局部侵犯程度.眼部静脉畸形的发病机制可能与Galectin-3基因的参与有关,待通过基因芯片等技术进行更深入地研究.

  • 重度上睑下垂的治疗方案

    作者:李正斌;刘菲;杨群;汪希;罗旭松;金锐;杨军

    目的 为重度上睑下垂患者制定明确的治疗方案,进一步提高手术矫正精确度及成功率.方法 上睑提肌肌力≤1 mm的患者采用额肌瓣修复,肌力大于1 mm的患者在术中采取序列治疗,包括上睑提肌缩短、上睑提肌-米勒氏肌切除、睑板-上睑提肌联合切除、睑板-上睑提肌-联合筋膜鞘联合悬吊,在术中根据矫正程度对手术方式进行调整,直至达到预计矫正效果.于术后至少6个月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对275例(388只眼)重度上睑下垂患者进行了矫正.其中上睑提肌缩短52例;睑板-上睑提肌联合切除162例;睑板-上睑提肌-联合筋膜鞘联合矫正24例;额肌瓣矫正37例.矫正度评估:共326只眼(84%)矫正良好,62只眼(16%)矫正不足.对称性评估:76例(27.6%)对称性好,142例(51.6%)对称性中,57例(20.8%)对称性差.结论 采用该治疗方案矫正重度上睑下垂,效果更加精确、可靠.

  • 局部皮瓣在鬓角美学亚单位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梁群;唐修俊;王达利;魏在荣;王波;曾雪琴;祁建平

    目的 探讨局部皮瓣在鬓角美学亚单位修复中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 2012年6月至2017年6月,治疗12例鬓角良性肿瘤患者,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37~68岁,肿瘤大小0.5 cm×1.0 cm~1.5 cm×2.5 cm,术后创面缺损1.0 cm×1.2 cm~1.5 cm×3.0 cm,根据缺损创面大小及形状,于患侧鬓角或耳后带毛发区设计单叶、双叶皮瓣或局部推进皮瓣修复创面,皮瓣面积1.5 cm×2.5 cm~1.8 cm×3.5 cm.结果 术后12例患者皮瓣均存活,未出现皮瓣血运障碍,切口愈合良好.随访6~24个月,术区瘢痕隐藏于鬓角毛发中,再造鬓角形状、位置好,双侧基本对称,头发生长方向与正常基本一致,外观较满意,肿瘤无复发,修复效果良好.结论 局部皮瓣修复鬓角良性肿瘤切除术后缺损,术区组织损伤小,手术简单,皮瓣血运稳定,存活率高,术后瘢痕隐蔽,不影响鬓角头发生长方向,美学修复效果满意.

  • 不同年龄段正常儿童颅腔容积的生长发育研究

    作者:季敏;刘翔琪;李军;何炜婧;董晨彬

    目的 通过对不同年龄段正常儿童颅腔容积的测量与分析,进一步了解其生长发育的规律.方法 收集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2015年6月1日至7月31日因头部外伤行头颅CT检查的患儿资料,共151例,男96例,女55例,均排除颅脑畸形或颅骨凹陷性骨折.通过CT手动定点测量总颅腔容积及前、中、后颅腔的容积.采用Graphpad Prism 6.0对数据进行统计及绘图.以年龄为横坐标,颅腔容积为纵坐标绘制散点图,根据不同分组统计的散点图趋势绘制对数曲线拟合和直线回归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各颅腔容积在2岁前均处于快速增长期.女性儿童的总颅腔容积在不同年龄段均小于男性儿童.2岁内儿童前后颅腔容积的回归直线斜率分别为3.341和8.499,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正常儿童颅腔容积在2岁内处于快速增长期,且后颅腔容积的增长更快于前颅腔.女性儿童的颅腔容积小于男性.

    关键词: 颅腔 容积 儿童 螺旋CT
  • 内眦动脉穿支为蒂的角形皮瓣在中面部重建中的应用

    作者:葛礼正;李小静;苏显林;焦洋;杨萍

    目的 探讨内眦动脉穿支为蒂的角形皮瓣在中面部重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4年3月至2017年4月,对20例中面部因外伤或体表肿瘤、黑痣、瘢痕等切除术后的软组织缺损,设计以内眦动脉穿支为蒂的角形皮瓣,皮瓣大宽度等于缺损宽度,长度约为缺损长度的2.5~3.0倍,旋转加推进覆盖缺损区进行修复.结果 20例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角形皮瓣全部成活良好,随访1个月至1年,皮瓣颜色、光泽、质地与邻近皮肤相同.结论 内眦动脉穿支为蒂的角形皮瓣修复中面部软组织缺损,术后血运可靠,切口愈合后无明显瘢痕,供区可直接拉拢缝合,是修复中面部缺损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 带感觉神经的薄型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足背创面

    作者:吴迎;王先成;熊祥;孙杨;宋姮玥

    目的 探讨带感觉神经的薄型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足背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2012年1月至2017年2月收治14例足背软组织缺损患者,根据受区创面缺损的三维结构设计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携带股外侧皮神经,在显微镜下行精细修薄后游离移植修复足背软组织缺损,皮瓣切取面积6 cm×4 cm~15 cm×9 cm,10例供区创面宽度≤8 cm可直接拉拢缝合,4例供区创面宽度>8 cm,行皮片移植.结果 术后14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1例皮瓣因局部感染远端出现部分表浅坏死,通过换药后愈合.术后均获随访,时间为6~24个月,皮瓣外形无臃肿、质地、色泽及弹性良好,部分皮瓣两点辨距觉达6~10 mm,感觉恢复达S2~S3级,患者能正常穿鞋行走,皮瓣无溃疡发生,供区创面愈合良好.结论 应用带感觉神经的薄型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足背软组织缺损,安全可靠,外观良好,可以恢复部分感觉.

  • 第二趾胫侧趾底动脉岛状皮瓣修复腓侧皮瓣供区

    作者:褚庭纲;陈庭祥;王安远;林大木;宋永焕;李志杰;陈星隆;高伟阳

    目的 探讨第2趾胫侧趾底动脉岛状皮瓣修复趾腓侧皮瓣供区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8例趾腓侧皮瓣切取后无法直接缝合的供区创面,使用顺行第2趾胫侧趾底动脉岛状皮瓣转移修复,第2趾皮瓣供区直接缝合.结果本组18例第2趾胫侧岛状皮瓣全部成活,平均随访13个月,切口一期愈合,第2趾胫侧趾底动脉皮瓣质地柔软,色泽红润,外观无臃肿;皮瓣感觉恢复良好(S3+14例,S44例);第1趾蹼未见明显挛缩和医源性蹼状畸形.第2趾皮瓣胫侧皮瓣供区未见挛缩,第2趾趾间关节屈伸活动正常.结论利用第2趾胫侧趾底动脉岛状皮瓣修复趾腓侧皮瓣供区,能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符合供区关爱的要求.

  • 肢体淋巴水肿CDT疗法治疗周期的初步探讨

    作者:陈佳佳;汪立;于子优;韩凌华;刘宁飞

    目的 探讨手法淋巴引流综合消肿治疗(CDT)对肢体淋巴水肿的适宜治疗周期,即治疗时间与疗效的关系.方法 2015年1月至12月,203例确诊为肢体淋巴水肿的患者按水肿程度和纤维化程度分4期,即4组,均给予CDT疗法治疗1个疗程(4周).治疗期间采用多频生物电阻人体成分分析仪监测组织水分变化,卷尺测量患肢周径变化.用SPSS 19.0软件分析所得数据.结果 203例患者经CDT治疗后患侧肢体组织水分和肢体周径均显著下降(P<0.01).组织水分动态变化中,1期患者组织水分的变化第1周与第2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2、3、4周之间无显著差异;2~4期患者第1周与第2周、第2周与第3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周与第4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周径动态变化中,1期和2期患者周径每周的变化无显著差异;3期患者第1周与第2周、第2周与第3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2周无显著差异;4期患者第1周与第2周、第3周与第4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2周与第3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织水分与周径具有相关性(r=0.643).患者主观感觉好.结论 CDT疗法治疗淋巴水肿疗效显著.1期水肿至少治疗2周为宜;2期、3期水肿至少治疗3周为宜;4期水肿至少治疗4周为宜.建议CDT疗法治疗至少维持半年左右.

  • 改良置线皮肤牵引法治疗皮肤慢性溃疡

    作者:牛占国;万里;陈晓武;黄静;叶茂球;叶东成

    目的 探讨对慢性创面创缘置入丝线后针脚处加衬棉垫进行牵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1月至2016年8月收治21例患者共计31处创面,采用创缘内置线法进行持续创缘皮内牵引术治疗,在创缘内置入丝线时针脚处加衬棉垫,将创缘两侧缝线以一定拉力向创面中心牵拉,在两侧皮缘可基本对合时直接缝合伤口.结果 31处创面全部愈合,无一例皮缘坏死.5例发生针孔割裂伤,经换药后愈合.愈合时间为(43.24±11.46)d,针脚处大多不留瘢痕,或仅遗留轻微瘢痕.与用胶管加衬于针脚的方法相比,两者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9),但使用棉垫发生的针孔割裂伤更少(P=0.046).结论 置入丝线后针脚处加衬棉垫能够有效缓冲丝线对创缘皮肤的切割力、保护牵引点,便于更换,是一种治疗慢性创面的较好方法.

  • 自体脂肪移植及其来源干细胞在瘢痕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俊男;赖林英;陈敏亮

    随着自体脂肪移植及其脂肪干细胞在再生医学应用中的增加,更多研究者关注其对瘢痕的治疗作用,为瘢痕修复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新的方向.该文对目前自体脂肪在瘢痕治疗中的相关进展、机制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包括自体颗粒脂肪修复瘢痕的国内外研究概况、纳米脂肪诞生及对瘢痕的作用、脂肪来源干细胞影响瘢痕的相关机制进行初步探讨,为脂肪移植的临床应用和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 舌黏膜尿道成形术治疗阴茎硬化性苔藓样变合并超长段尿道狭窄一例

    作者:梁柯;唐晨野;傅强;应向军;汤志灵;郭晓

    患者男,48岁,进行性排尿困难20余年,多次行尿道扩张及尿道外口切开术,效果不佳.龟头呈苔藓样变,尿道外口缩窄,尿道造影显示长段前尿道狭窄,诊断为阴茎硬化性苔藓样变合并尿道狭窄.采用舌黏膜尿道扩大成形术治疗,取舌黏膜长达17 cm,效果满意.术后2年随访,排尿情况良好,无并发症出现.

  • 循环黑素瘤细胞在黑色素瘤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卫传元;顾建英

    近年来黑色素瘤发病率逐年增高,且恶性程度高、转移发生早,很多患者就诊时已经发生远处转移,无法通过手术完全切除.循环黑素瘤细胞是由原发或转移病灶进入血液循环的黑色素瘤细胞,在肿瘤的复发和转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借助循环黑素瘤细胞的液体活检技术可以做出早期诊断、进行临床分期及判断患者预后,且可重复操作而用于治疗效果的评估,因此受到广泛关注.该文就循环黑素瘤细胞的检测及相关作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 后颅牵张成骨治疗综合征型颅缝早闭症的研究进展

    作者:胥曦;张智勇

    颅缝早闭症是一组常见的先天性颅颌面畸形.综合征型颅缝早闭症往往伴随着颅内压升高、颅脑发育受限、颅面畸形乃至小脑扁桃体下疝.传统的前颅塑形及后颅重塑手术,有着手术风险大、复发率高、治疗效果欠佳等弊端.后颅牵张成骨手术操作相对简单,治疗过程具有可控性、准确性和稳定性,可以大幅度扩张颅内容量,改善前颅后颅形态,且潜在并发症风险低,可以作为治疗综合征型颅缝早闭症的首选方案.

  • 面部年轻化手术的发展与展望

    作者:王佳琦

    面部年轻化手术是整形外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外科手段改善面部皮肤、筋膜、脂肪等组织所形成的衰老特征的专科项目,其针对出现衰老改变的组织通过调整组织量、复位移位组织或肌肉筋膜重建以达到年轻化的目的.除皱术是面部年轻化手术中具代表性和复杂性的术式之一,自20世纪初至今,除皱手术出现了4次较为重大的技术更新,即皮肤切除术、SMAS除皱术、复合软组织瓣除皱术及多矢量提升除皱术.除皱手术的发展是面部应用解剖学进步的结果,是所有整形外科医师的宝贵财富.

  • 高位SMAS除皱术的关键点

    作者:王志军;王岩;石恒;樊雯君;党宁;马晓艳;叶立

    目的 总结并探讨高位SMAS除皱术的操作要点.方法 采用经典的除皱术切口,皮下分离完成后,确保在颞中筋膜浅面分离颞浅筋膜-SMAS,避免颞支损伤.在颧弓颧突表面,以钝、锐性相结合的分离技术离断颧弓韧带,释放颞部、颧部、下面部、颈部以及面中部外1/3甚或1/2的SMAS瓣.结果 共46例患者行高位(超高位)SMAS除皱术,40例随访12个月以上,效果优20例,良好18例,一般2例,优良率95%.结论 高位SMAS除皱术可获得较好的面部年轻化效果,其关键在于颞浅筋膜的安全分离和颧弓韧带的充分离断.

  • 眉上提术中不同切口选择的治疗效果

    作者:刘海鹏;柴剑男;王家琪;张舵

    目的 探讨选择不同眉部手术切口进行眉上提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87例女性求美者进行美容性的眉上提术,年龄25~7l岁,平均52.4岁.根据上睑皮肤软组织松弛程度、眉下垂的情况及求美者个人诉求,分别采取眉上切口、眉下切口、联合眉上眉下切口进行眉上提术.行眉上切口提眉术39例,眉下切口提眉术31例,眉上下联合切口眉上提术17例.结果 87例求美者经过3个月至4年的随访(平均6.3个月),除2例因不满意眉形再次手术,其余均得到了较满意的效果,眉部形态自然流畅,眉部年轻化效果显著.满意79例(90.8%),基本满意6例(6.9%),不满意2例(2.3%).结论 通过眉上、下切口,去除眉周围部分皮肤,能有效矫正上睑皮肤松弛和下垂,加宽重睑线,同时有效减少和预防鱼尾纹.充分了解求美者的诉求,根据上睑区皮肤松弛情况结合眉眼间距形态,设计进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是眉上提术取得满意效果的关键.

  • 锯齿线双重折叠悬吊在中下面部除皱术中SMAS层的应用

    作者:张志宏;王佳琦;李文志

    目的 探讨采用双向锯齿线在SMAS层双重折叠缝合,减轻中下面部老化的方法.方法 在皮下广泛分离形成长皮瓣,分别在SMAS的耳前部和颧颊部2个类似椭圆形区域,用牢固的锯齿线,向外上方向做重叠缝合悬吊,无需打结,以减轻鼻唇沟和颊部下垂,丰满中面部.结果共76例面部除皱手术患者,术后1例小血肿和1例颊部外形不规则,未经处理消失;74例效果良好,患者满意度较高.结论 锯齿线双重悬吊除皱手术,可矫正中下面部老化,手术时间较短、效果理想、并发症少、恢复期短,消除了线结突起可见的情况.

  • 颞颊部除皱术结合脂肪移植在面部年轻化中的应用

    作者:王克明;李芯;蔡磊;李洁;李战强;李发成;王淑杰;王春虎;梁雪冰;杨晓宁;王梦;马继光

    目的 探讨颞颊部除皱术结合自体脂肪填充在面部抗衰老中的应用.方法 通过对皮下层的剥离和SMAS层剥离悬吊以及多点悬吊固定提升面部,改善鼻唇沟、颧丘以及外眦的下垂.再将自体颗粒脂肪移植到颞部和面中部,矫正局部脂肪缺失,针对深、浅脂肪团的吸收和游走进行组织移植.脂肪为单次移植,和除皱手术同时进行.结果 共为23例患者施行手术,术后效果满意,无感染和面神经损伤等并发症,仅有3例颞部切口二期愈合,出现了切口局部的脱发.91% 的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结论 颞颊部除皱术结合自体脂肪填充的方法能够同时解决皮肤下垂和容量缺失问题,安全有效.

  • 埋没导引微创悬吊技术在面部年轻化中的应用

    作者:杨欣;陈江庭;张妍;陈光宇;马继光;王太玲;王佳琦

    目的 探讨应用埋没导引缝合针行微创悬吊,提升颞部、面中部的方法.方法 在不去除皮肤的基础上,采用颞部发际内3~5 mm微创切口,应用埋没导引技术将2-0涤纶编织线在头皮下潜行向上至颅骨骨膜、向下到发际边缘做复合固定,以达到面部提升的效果.结果 共200例患者,女197例,男3例,年龄23~62岁,均存在皮肤轻、中度松弛,术后随访3个月至5年,所有患者在3个月水肿消退后均有不同程度的面部提升改善,表现为面部皮肤提升、鼻唇沟变浅、外侧眼角提升、面部皮肤紧致,效果满意.结论 该手术方法简便、创伤小、恢复快,术后无需任何包扎,对轻、中度的面部皮肤松弛患者有较好改善效果,是一种微创上提改善面部老化的有效方法.

  • 广泛皮下及SMAS剥离悬吊除皱术后皮肤变化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秀琪;王太玲;王佳琦

    目的 研究除皱术后面部皮肤状况及其组织学变化.方法 纳入18例除皱术就医者,在术前及术后对其皮肤状况进行VISIA皮肤检测及主观评价,并对除皱范围内皮肤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共有9例完成研究,客观检测结果显示除皱术后皮肤质地及皱纹等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善,同主观评价结果一致.组织学观察发现术后表皮增厚、胶原含量增加,胶原纤维及弹力纤维排列紧密有序,真皮结构得到重塑.结论 除皱术后皮肤老化得到改善的本质在于胶原含量的增加.因此,除皱术应当进行广泛的皮下剥离.

  • A型肉毒毒素用于面部医学美容的临床专家共识

    作者: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微创美容专业学组

    A型肉毒毒素注射在国内广泛应用于改善面部皱纹及轮廓修饰,其疗效和安全性获得广泛的研究证据支持.该共识征集了数十位医生的临床经验,针对怎样优化肉毒毒素在面部医学美容方面的注射进行讨论,并形成了专家共识,同时引用相关的循证医学证据,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中华整形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z1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1998 01 02 03 04
1997 01 02 03
1996 01 02 03 04 05 06
1995 01 02 03 04 05 06
1994 01 02 03 06
1993 01 02 04 05 06
1992 01 02 03
1991 01 02 03 04
1990 01 04
198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