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中华整形外科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lastic Surgery 중화정형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0.9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4453/R
  • 国内刊号: 崔政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cjpls@cmaph.org
  • 曾用名: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尼龙线内外眦眶骨膜固定辅助植皮治疗复发性下睑外翻

    作者:于丽;王佳琦

    目的 探讨采用尼龙线内外眦眶骨膜固定辅助植皮的方法,修复复发性瘢痕性下睑外翻的临床效果.方法 手术在局麻下进行,切除瘢痕、松解挛缩,使下睑在无张力下完全复位,将尼龙线连续置入睑板上缘的筋膜组织中,两侧分别固定于内外眦外上方的眶骨膜上,同时下睑创面以全厚皮片植皮覆盖.结果 共修复12例患者19只眼,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皮片成活良好.术后随访6~24个月,下睑均复位良好,无复发,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 尼龙线内外眦眶骨膜固定辅助植皮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复发性瘢痕性下睑外翻的手术方法.

  •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联合毛囊单位提取技术治疗烧伤后瘢痕性秃发

    作者:陈海华;张菊芳;李金晟;贾明;郭晓波;王宇燕;沈海燕

    目的 探讨并分析皮肤软组织扩张术联合毛囊单位提取技术治疗烧伤后瘢痕性秃发的效果.方法 2007年3月至2013年6月共收治48例患者,秃发面积均大于25 cm2.一期手术行扩张器置入,注入额定容量的200%~ 300%;二期手术在注水完成后8周,行局部皮瓣转移修复术;三期手术在皮瓣修复后1年,行瘢痕区单体式毛发移植.结果 经扩张器联合毛发移植后,48例患者瘢痕区毛发生长自然,随访5年,效果满意.三期手术后的毛发形态满意度的VAS评分为(8.2±2.1)分.结论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联合毛囊单位提取技术对头部烧伤后瘢痕性秃发修复效果确切.

  • 三平面法隆乳术在乳房萎缩伴下垂矫正术中的应用

    作者:龙笑;王阳;白明;赵茹

    目的 探讨应用胸大肌后放置假体,并于胸大肌中央部位切开,形成假体表面胸肌-腺体-胸肌三平面覆盖的方法,矫正乳房萎缩伴下垂的效果.方法 选择环乳晕切口,进行乳房上象限腺体表面分离及真皮帽折叠固定.再由乳腺外下象限边缘进入乳房后间隙,于新的乳头、乳晕水平将胸大肌横行及纵行部分离断,将假体植入胸大肌后.于术前及术后对乳房各解剖径线进行标准化测量.结果 2011年6 ~12月,应用上述方法行乳房上提联合隆乳手术14例,患者术后乳房上极形态、乳房凸度及乳头、乳晕位置均得到了明显改善,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12个月,乳房形态良好.结论 三平面法能够在不离断胸大肌起点及止点的情况下,保证假体在乳头、乳晕水平良好的凸度,避免了乳房下垂联合隆乳手术时易发生的双泡畸形或阶梯现象,且损伤较小.

  • 自体口腔黏膜微粒联合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再造阴道

    作者:李峰永;李森恺;周传德;周宇;丁健;曹玉娇;张思娅;魏蜀一;赵阳

    目的 介绍自体口腔黏膜微粒联合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游离移植再造阴道的方法,并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2010年9月至2013年4月,对17例先天性无阴道患者,行自体口腔黏膜微粒及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复合游离移植再造阴道,术后观察再造阴道上皮化的时间、脱离模具的时间,术后12个月时测量再造阴道深度、周径、容积,并进行记录分析.对有性生活者应用FSFI调查表进行性生活质量评估.结果 17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均获得随访,时间为12 ~ 24个月,平均15个月,再造阴道外形良好,外阴形态正常,体表无明显瘢痕.口腔供区恢复良好,无继发畸形.再造阴道上皮化时间为12~15 d,平均13d.完全脱离模具时间为9~ 15个月,平均(11.7±1.64)个月.再造阴道深7~11 cm,平均(9±0.94) cm,周径10.0~14.5 cm,平均(12.3±1.36) cm,容积85~120 ml,平均(105±10) ml.再造阴道红润、光滑、弹性好,有淡黄色分泌物.其中有12例已有性生活,平均FSFI得分为(29.5±2.6)分,性生活时均未出现疼痛、出血,无需应用外源性润滑剂,配偶未述不适.结论 应用自体口腔黏膜微粒及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复合游离移植再造阴道,结合了2种材料的优势,操作简单、创伤小、阴道上皮化时间短,体表无瘢痕,再造阴道有分泌功能,但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的价格昂贵,且有潜在的传染性疾病的风险.

  • 烘绑疗法控制肢体慢性淋巴水肿伴发丹毒80例疗效分析

    作者:李科;刘宁飞;付兰芬;汪立;陈佳佳;梁辰;章一新

    目的 探讨烘绑疗法治疗肢体慢性淋巴水肿伴发丹毒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80例肢体慢性淋巴水肿伴发丹毒患者行烘绑疗法的临床资料.采用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自制远红外烘疗机,温度一般为42℃左右,每天烘疗2h,20 h为1个疗程.每天治疗结束后患者用弹力绑带包扎.平均每年定期进行1~2个疗程.对丹毒发作频率、患者主观感觉、治疗总疗程、弹性材料使用情况进行随访观察.用秩和检验的方法比较发作频率的变化,使用SPSS 17.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结果 烘绑治疗后,患者丹毒发作频率得到了明显的控制(Z =7.598,P=0.000),其中60例(75%)患者不再伴发丹毒;对于不同发病原因导致的淋巴水肿伴发丹毒都有明显疗效,原发性和继发性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1和0.000,Z值分别为3.417和5.009,主观感觉明显改善,后续弹性材料加压治疗减少了丹毒复发.结论 烘绑疗法可以有效控制肢体慢性淋巴水肿患者的丹毒发作,提高生活质量,后续弹性材料加压治疗是必要的.

  • 逆行足内侧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前部皮肤缺损的解剖与临床应用

    作者:毛海蛟;史增元;尹维刚;徐达传;刘振新

    目的 探讨逆行足内侧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前部皮肤缺损的疗效.方法 采用50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足标本,解剖观测内踝前动脉、跗内侧动脉的前后分支、拇趾底内侧动脉浅支、足底内侧动脉浅支和隐神经营养血管及其与邻近动脉的吻合关系,并根据解剖结果设计逆行足内侧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前部皮肤缺损.结果 解剖结果表明,足拇展肌表面的动脉网,足拇展肌上缘动脉弓在隐神经周围、足背和足底内侧形成血管网,构成逆行足内侧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血供基础.2006年10月至2011年10月,临床应用该皮瓣11例,皮瓣切取范围2.5 cm×3.5 cm~7.5 cm×8.5 cm,供区以全厚皮片移植覆盖.术后所有皮瓣均成活,随访6~18个月,平均10个月,皮瓣色泽、质地、外形良好,患足行走正常,皮瓣及供区无溃疡发生.结论 应用逆行足内侧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前部皮肤缺损,血供可靠,操作简单,创伤小,是修复足前部皮肤缺损的理想皮瓣供区.

  • 菱形皮瓣联合负压引流技术分期修复骶尾部巨大褥疮

    作者:徐炜志;魏霞;狄青海;葛秀峰;孙绍强;王静

    临床上有些面积较大的Ⅳ度骶尾部褥疮,因创缘靠近肛门难以粘贴负压半透膜,从而限制了负压引流技术的应用,经长期换药又很难自行愈合,直接一期皮瓣移植常因感染会导致手术失败,从而加大了此类巨大褥疮创面的修复难度.2010年2月至2013年11月,我们应用菱形皮瓣联合负压引流技术分2期修复骶尾部巨大褥疮10例,获得满意效果.

    关键词:
  • 以一侧指血管神经束为蒂的指腹旗帜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

    作者:周晓;薛明宇;芮永军;许亚军;寿奎水

    指端缺损在手外伤中比较常见,理想的修复方法为保留患指的长度,采用无触动、有良好的皮下脂肪垫、感觉正常,并接近正常的皮肤来覆盖缺损.2011年5月至201 3年1月,我们对10例指端软组织缺损的急诊患者,应用以一侧指血管神经束为蒂的指腹旗帜状皮瓣修复,获得满意效果.

    关键词:
  • 下颌骨外板及下颌角全层截除术矫正下颌角肥大52例

    作者:聂云飞;罗延平;陈贵宗;刘涛

    在亚洲人中,下颌角肥大多为骨性肥大,表现为下颌角骨质向外翻转及向后向下突出,使面部轮廓呈方形或国字形,给人一种粗犷欠柔和的感觉.目前下颌角肥大整形的手术方式较多,如下颌角全层骨质截除术、下颌角外板截除术及下颌角弧形截骨成形术等.2012年7月至2013年5月,我们采用术前数字化评估患者下颌拟截除骨质情况,进行下颌骨外板结合下颌角全层截骨术,治疗52例下颌角肥大患者,均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并发纤维囊内远期血肿一例

    作者:邢继平;赵雨千;乌兰巴特尔;于宏伟

    一、病例资料患者女,36岁,2006年在南方某美容院行双侧乳房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奥美定/polyacrylamide gel,PAAG)注射隆乳术.术后早期患者对隆乳后外形尚满意,术后1年左右发现双侧乳房内数个大小不等的硬结,因恐惧手术未接受任何后续治疗.术后4年发现双侧乳房包块有逐渐增大的趋势,月经期自觉双侧乳房疼痛和肿胀,自行口服抗生素及止痛药可好转.2011年前外院就医,考虑乳房硬结系注射PAAG后持续性组织刺激而引起的增生,建议行纤维囊切除及PAAG取出术,但患者仅同意行穿刺冲洗,未达到治疗目的.2012年就医10d前,无明显诱因自觉右侧乳房胀痛并逐渐加重,服用抗生素及止痛药后无明显好转,心理压力巨大,遂要求手术治疗.

    关键词:
  • 良性淋巴管内皮瘤一例

    作者:杨希;林晓曦;周恒花;金云波;陈辉;马刚;胡晓洁

    良性淋巴管内皮瘤,亦称获得性进展性淋巴管瘤病,是一种罕见的淋巴管来源的良性肿瘤.首先由Wilson等[1]在1990年报道,目前英文文献中共有44例病例报道,国内尚未见文献报道.2012年我们通过临床表现及其病理学特征诊断1例良性淋巴管内皮瘤,现总结如下.一、临床资料患儿男,2011年11月出生,出生后半个月无明显诱因下发现左耳周紫红色肿块,约拇指大小,范围逐渐增大,无疼痛、多汗、多毛及皮温升高等症状.

    关键词:
  • 诱导白色脂肪细胞棕色化的关键基因与调控因子

    作者:高博闻;程辰;李华;李青峰

    人体有2种脂肪组织,即白色脂肪组织(white adipose tissue,WAT)与棕色脂肪组织(brown adipose tissue,BAT).其中WAT以甘油三酯的形式储存能量,而BAT通过其解偶联连蛋白1(uncoupling proteinl,UCP-1)将燃料和底物的磷酸化脱偶联,阻止ATP生成,从而消耗能量[1].因此,调整体内两者比例给肥胖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1].在寒冷刺激下或者β3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处理后,WAT中会出现散在的棕色样脂肪细胞[2],其并不表达经典棕色脂肪细胞表达的基因,但却表达WAT特异的同源基因.这种新型脂肪细胞被命名为米色脂肪细胞.

    关键词:
  • 下腹壁皮瓣再造乳房不同术式的比较

    作者:何珊珊;尹健

    下腹壁皮瓣不仅可以提供充足的组织量用于乳房再造,还可以改善腹部外观,已成为乳房再造的重要手段之一.如何在众多皮瓣中选择适宜的皮瓣,使供区与受区并发症降至低,提高乳腺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是临床医生面临的重要问题.我们将从供区与受区并发症角度对带蒂横行腹直肌肌皮瓣(transverse rectus abdominis myocutaneous flap,TRAM),游离横行腹直肌肌皮瓣,以及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deep inferior epigastric perforator flap,DIEP)进行比较,冀望在优化下腹壁皮瓣术式选择中提供线索.

    关键词:
  • 扁桃体间充质干细胞免疫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作者:丁刚;魏立梅;孙伟元;张丽

    目的 探讨扁桃体间充质干细胞(tonsil mesenchymal stem cells,TMSCs)的免疫学特性及机制.方法 取慢性扁桃体炎患儿的扁桃体组织,分离、培养TMSCs,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HLA-Ⅰ、HLA-Ⅱ、CD80、CD86等免疫分子的表达情况.以牙周膜干细胞作为对照,观察TMSCs能否引起同种异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的增殖,以及TMSCs对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ixed lymphocyte reaction,MLR)和植物血凝素(phytohemagglutinin,PHA)引起的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建立TMSCs+PHA+异体PBMCs、TMSCs+MLR的培养体系,测定细胞上清液中的犬尿氨酸浓度.在上述反应体系进行中和实验,观察被TMSCs抑制了的淋巴细胞重新发生增殖的情况.每个实验重复3次,每组6个佯本.统计学方法采用方差分析,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TMSCs表达HLA-Ⅰ,但不表达HLA-Ⅱ和共刺激分子CD80、CD86.TMSCs与异体PBMCs共培养5d后,刺激指数为1.38±0.26,而单纯PBMCs培养5d后的刺激指数为1.22±0.28,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TMSCs不会引起异体PBMCs增殖.TMSCs与异体PBMCs、PHA共培养5d后,刺激指数分别为1.49±0.29(TMSCs∶ PBMCs为0.5∶1)和1.23±0.22(TMSCs∶ PBMCs为1∶1),而PBMCs+PHA组培养5d后的刺激指数为4.60±0.81,2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TMSCs能够抑制PHA引起的淋巴细胞增殖.TMSCs与MLR共培养5d后,刺激指数分别为1.29±0.23(TMSCs∶ PBMCs为0.5∶1)和1.26±0.27(TMSCs∶ PBMCs为1∶1),而MLR培养5d后的刺激指数为3.04±0.66,2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TMSCs能够抑制MLR引起的淋巴细胞增殖.在TMSCs+PHA+异体PBMCs、TMSCs+MLR的培养体系中,犬尿氨酸浓度显著升高,分别为(26.0±2.3) μmol/L和(23.5±4.5)μmol/L.中和实验发现,1-甲基-L-色氨酸基本恢复了被TMSCs抑制的淋巴细胞增殖.结论 TMSCs具有低免疫原性和免疫抑制特性,有望进行同种异体移植.

  • δ-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胶原分泌的影响

    作者:焦健;范玉

    目的 探讨δ-氨基酮戊酸(ALA)光动力疗法(PDT)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凋亡及胶原分泌的影响.方法 取体外培养的第3代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给予0、1、3、6及9 mmol/L的ALA避光孵育3h,635 nm波长红光照射,能量密度为30 J/cm2,照射后继续孵育24 h,CCK-8法检测成纤维细胞增殖的抑制率;比色法检测羟脯氨酸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磷酸化激活形式p-Akt及程序性死亡因子4(PDCD4)的表达水平.结果 ALA在0、1、3、6及9 mmol/L的浓度下,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分别为0、(8.30±1.01)%、(29.48±3.27)%、(52.01±5.34)%、(79.99±5.85)%;羟脯氨酸含量分别是(9.540 0±0.352 42)、(6.242 5±0.224 85)、(5.107 5士0.534 88)、(3.4900±0.623 48)、(2.945 0±0.514 10) μg/mg;p-Akt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75±0.12、0.52±0.14、0.41±0.18、0.32±0.09;PDCD4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1.18±0.19、1.51±0.22、0.15±0.30、2.44±0.22.1、3、6及9 mmol/L组与0 mmol/L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LA在1~9 mmol/L范围内,均可可显著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减少羟脯氨酸的含量,表明δ-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可能是瘢痕疙瘩的一种潜在的治疗方法.

  • 血竭提取物对成纤维细胞增殖及合成透明质酸的影响

    作者:李丹;惠瑞;胡咏武;韩岩;郭树忠

    目的 研究血竭提取物对成纤维细胞生物学作用的影响.方法 将血竭经过氯仿、乙酸乙酯、乙醇依次回流提取分别得到3种血竭提取液,培养液稀释后行成纤维细胞培养.噻唑蓝法MTT检测浓度分别为0.002、0.02、0.2、2、20 mg/ml的血竭提取物,在0、12、24、36、48、60、72h7个检测点对体外培养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并绘制适浓度下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术FCM分析适浓度培养下成纤维细胞的细胞周期变化.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0、12、24、36、48、60、72 h细胞培养上清液中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含量.结果 血竭乙酸乙酯提取物在0.2~2 mg/ml浓度范围内,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且呈浓度依赖性,在2 mg/ml浓度值时促进作用显著,处于S期的细胞[(25.80±3.10)%]较对照组[(7.50±0.70)%]显著增加(P<0.01),在此条件下培养成纤维细胞,12~72 h实验组分泌量逐渐增加,但较对照组偏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竭乙酸乙酯提取物具有显著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作用,可能是血竭促进创面愈合的机制之一.

  • Madelung综合征八例

    作者:林千里;杨硕成;张敬德;邢新;李军辉;金晓春;崇晓英

    Madelung综合征又称为多发性对称性脂肪瘤病、Launois-Bensaude综合征和良性对称性脂肪堆积.Madelung综合征与一般的肥胖不同,其脂肪有特征性地在患者面部、颈部、枕部对称性堆积,而身体其余部位未见明显肥胖,呈现诸如“马颈”、“驼峰背”等典型外观,目前尚无特定治疗方法,仍以手术来缓解颈部压迫症状以及改善外观为主要的治疗手段.

    关键词:
  • 结膜径路联合外眦小切口的下睑袋整复术

    作者:何俭;刘晓夏;殷剑波

    下睑袋整复术式颇多,各有利弊[1-4].2007年5月至2013年10月,我们采用结膜径路加外眦小切口治疗轻、中度下睑袋者31例,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一、临床资料本组31例均为女性,年龄35 ~ 52岁,平均39.3岁.主要表现为下睑局部隆起,下睑皮肤、眼轮匝肌、眶隔筋膜均为不同程度的松弛,并呈现散在的皮肤细小皱纹,无明显泪槽和睑颊沟畸形.

    关键词:
  • 颈横动脉颈段皮支扩张皮瓣联合增压技术修复面颈部大面积缺损

    作者:王艳丽;昝涛;王涛;顾斌

    颈横动脉的颈段皮支与胸廓内动脉的穿支均可成为前胸皮瓣的蒂部,用于修复面颈部缺损,既往均有报道[1-3],但这些皮瓣修复范围有限,同时易出现边缘坏死,严重影响手术效果.2008年5月至2012年12月,我们使用颈段皮支为蒂,锁骨下皮肤预扩张,并联合胸廓内动脉的第2或第3肋间穿支游离吻合达到增压,修复面颈部大面积缺损20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 关注面颈部重建治疗理念和技术的转变

    作者:李青峰

    面部是人体主要的外部认知和自我心理、人格的载体,同时也集中了视听、呼吸和进食的五官,是人体涉及生存与社会活动极为重要的部分,而这些功能的基础,均依赖于人面颈部的正常形态.因此,严重的面颈部创伤和畸形深刻影响患者的心理和生活,这也使得面颈部缺损的修复和重建,成为了整形外科这一通过重建形态和功能,恢复患者生活信心、工作能力的学科的主要核心任务.

    关键词:
  • 透明质酸皮肤填充剂的临床治疗指南

    作者: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微创美容专业学组

    近年来,透明质酸皮肤填充剂在国内的面部微整形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已经逐渐成为面部塑形和抗衰老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为了使治疗效果更加有效和安全,同时尽可能降低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微创美容专业学组特制定了透明质酸面部注射的临床技术指南.在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总结了面部微整形的基本原则,并提出了面部7个治疗部位的指导建议,望能更好地指导我国微整形治疗,并促进该行业整体水平的发展及提高.

    关键词:
  • 扩张的锁骨上皮瓣修复面颈部瘢痕

    作者:杨艳清;任军;庞星原;白彦;袁伟;徐威

    目的 探讨扩张的锁骨上皮瓣修复面颈部瘢痕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0年10月至2013年11月,对16例面颈部瘢痕畸形患者,采用以颈横动脉锁骨上皮支为血管蒂的扩张锁骨上皮瓣修复.一期在前胸部埋置扩张器(400 ~600) ml,二期行瘢痕切除、松解及扩张皮瓣修复术,供瓣区直接拉拢缝合.结果 本组16例患者的皮瓣切取面积为12 cm×7 cm ~ 22 cm×11 cm,皮瓣均存活,仅1例患者出现血肿,经行血肿清除术后痊愈.术后经3 ~12个月的随访,皮瓣颜色和质地与受区周围正常皮肤一致,外观无臃肿、切口瘢痕增生不明显.结论 应用扩张的锁骨上皮瓣修复面颈部瘢痕,外形及功能恢复良好,是一种理想的修复方法.

  • 扩张预制超薄穿支皮瓣在面颈部瘢痕修复中的研究及应用

    作者:王春梅;杨思奋;范金财;任家骠;徐伟;许开元;郭静苹;梅劲;高建华

    目的 探讨一种将扩张皮瓣、穿支皮瓣与超薄皮瓣技术相结合的扩张预制超薄穿支皮瓣,在面颈部广泛性瘢痕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一期术前应用多排螺旋CT(MDCT)、多普勒超声血流探测仪定位穿支血管的部位及走行,于真皮下血管网以下为分离层次埋置扩张器,二期以穿支血管为蒂,设计扩张超薄穿支皮瓣,修复面颈部大面积瘢痕畸形及皮肤缺损.结果2005至2013年对26例面颈部广泛性瘢痕患者以扩张超薄穿支皮瓣修复,包括颈肩背皮瓣9例、颈胸皮瓣5例、面颈部皮瓣12例,结果 仅1例皮瓣远端坏死,余25例皮瓣均成活良好.其中颈肩背跨区供血扩张预制超薄穿支皮瓣的大面积为35 cm×10 cm,蒂为8 cm×4 cm.术后随访6个月至3年,所见皮瓣厚度薄于一般扩张皮瓣,避免了二期皮瓣修薄,重建的面颈部轮廓结构分明,表情传递及五官功能良好.结论 扩张预制超薄穿支皮瓣在重塑局部轮廓、再现精细表情等方面呈现出明显的优势,对于面颈部广泛性瘢痕及大面积皮肤缺损修复是一种非常实用、安全的组织修复方法.

  • 微泡增强多普勒超声技术在锁骨上动脉穿支皮瓣设计中的应用

    作者:袁宇雯;李海州;顾斌;刘凯;谢峰;谢芸;李青峰;昝涛

    目的 探讨微泡增强多普勒超声技术(microbubble-enhanced ultrasound,MEUS)在锁骨上动脉穿支皮瓣设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5月至2013年10月,术前对20例26个皮瓣先采用常规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血管探查,在此基础上再行MEUS检测定位锁骨上动脉穿支血管,判断并归类锁骨上动脉穿支类型,选取管径粗、流速快、蒂部长、旋转点近的穿支血管设计皮瓣.术后对有无造影剂相关并发症及皮瓣存活情况进行随访.结果 在常规彩超下探测出来自锁骨上动脉的穿支共37条,穿支管径0.5 ~0.8 mm,平均(0.6±0.1) mm;超声造影增强后,穿支血管的血流信号明显提高,探查到48条血管(P<0.05);同一血管在MEUS下的平均管径为(0.7±0.3) mm,常规彩超下为(0.6±0.1) mm,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5).MEUS和三维重建结果显示,锁骨上动脉前胸支在65.4%(17/26)的皮瓣中管径大,血流稳定,可以作为穿支皮瓣的优势血管.26个皮瓣术前定位的穿支在术中均获得证实,并有25个采用了术前定位的血管作为血管蒂,1个由于术中发现穿支细、蒂部短而改用扩张的胸廓内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仅有1例发生造影剂相关不良反应,表现为恶心、胃纳差等胃肠道反应,未予治疗,1d后自行好转.术后随访3~16个月,平均8个月,皮瓣色泽、质地良好.结论 锁骨上动脉作为进入皮瓣的终末支血管,存在不同的穿支类型.MEUS作为一项准确、可靠的术前探测手段,可应用于锁骨上动脉穿支的术前定位,以选择优势血管而设计佳皮瓣,提高手术成功率.

中华整形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z1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1998 01 02 03 04
1997 01 02 03
1996 01 02 03 04 05 06
1995 01 02 03 04 05 06
1994 01 02 03 06
1993 01 02 04 05 06
1992 01 02 03
1991 01 02 03 04
1990 01 04
198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