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中华整形外科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lastic Surgery 중화정형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0.9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4453/R
  • 国内刊号: 崔政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cjpls@cmaph.org
  • 曾用名: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先天性小耳畸形耳廓再造术式的选择与运用

    作者:周栩;刘暾;王悦;胡金天;钱瑾;欧扬雪;王冰清;谢洋春;章庆国

    目的 根据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乳突区皮肤软组织生理特性的差异,运用不同的耳再造术式完成耳廓再造,探讨个性化耳廓再造的可行性.方法 自2009年6月至2016年5月,我们针对乳突区皮肤厚度与松弛度的不同,将患者分为4种类型:薄紧型,薄松型,厚紧型,厚松型,分别运用耳后皮肤扩张法完成耳廓再造2129例,耳后筋膜皮瓣扩张法完成耳廓再造330例,Nagata二期法完成耳廓再造1321例.本组患者均以自体肋软骨作为耳支架制作材料.结果 术后随访4个月至2年,平均10个月.1944例(91.31%)耳后皮肤扩张法完成耳廓再造的患者及家属对再造耳廓形态满意;305例(92.42%)耳后筋膜皮瓣扩张法完成耳廓再造的患者及家属对再造耳廓形态满意;1264例(95.69%)Nagata二期法完成耳廓再造的患者及家属对再造耳廓形态满意.49例(3.71%)出现耳支架软骨局部外露,未见明显胸廓畸形及对患者身体发育产生其他影响.结论根据中国人乳突区皮肤生理特性的差别,个性化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有利于获得理想的手术效果.

  • 受区肿胀预扩张技术在自体脂肪面部移植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郑燕婷;李雪晴;高峰;毕见海;徐广琪;吕仁荣;霍然

    目的 探讨受区肿胀预扩张技术在自体脂肪面部移植术中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受区肿胀预扩张技术行自体脂肪面部移植术,应用高频超声记录受术者手术前后定点的软组织厚度、血流信号及受区变化,使用SPSS 11.5进行统计分析,各时间点脂肪移植物存活率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血流信号面积比率采用方差分析,患者术后满意率及疼痛评估采用均值统计数值.结果 14例受术者术后凹陷部位改善明显.高频超声示脂肪受区定点软组织厚度变化率,术后1、3及6个月的中位数及四分位数间距分别为70.1%(53.85%)、56.4%(51.95%)、16.7%(35.8%),3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1.4×108,P<0.05).术前、术后24 h、7 d、1、3及6个月同一横截面积血流信号面积分别为(3.97±0.84)‰、(2.21±0.55)‰、(6.89±2.39)‰、(14.61±4.66)‰、(9.39±3.94)‰和(15.87±3.02)‰,6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471,P<0.05).随访期间无一例出现并发症;受术者满意度高;术后止痛效果满意.结论本研究中,受区肿胀预扩张技术在面部脂肪移植中效果确切,并发症发生率低.

  • 齿槽入路硬腭前端腭瘘修复术

    作者:李海东;姜婵媛;麻恒源;王永前;宋涛;吴镝;孙敏;尹宁北

    目的 探索应用齿槽嵴入路腭瘘修复术修复腭前端腭瘘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齿槽嵴入路腭瘘修复术修复腭前端腭瘘,将原位黏膜瓣边缘两侧覆盖腭瘘缺损,同时矫正口鼻瘘.结果 共修复腭瘘患者25例,无切口瘢痕、接近生理状态、无张口受限、无瘢痕挛缩及咀嚼障碍,随访1年未见腭瘘复发,成功率为100%.结论 齿龈入路腭瘘修复术是1种比较安全可靠的方法,成活率高,提供了良好的美学修复效果.

    关键词: 腭瘘 齿龈 腭裂
  • 以旋股外侧动脉不同分支为蒂的大腿反流灌注皮瓣的分型研究和临床应用

    作者:丁强;刘元波;臧梦青;朱珊;陈博;李杉珊;张健华;王偲;彭涛;刘龙灿;蒋丽雅

    目的 探讨以旋股外侧动脉不同分支为蒂的大腿反流灌注皮瓣的分型、技术要点和临床应用.方法 根据膝关节周围缺损的特点,结合旋股外侧动脉各分支和分布情况,选择为恰当的大腿反流灌注皮瓣,修复缺损.结果 2010年11月至2016年12月,共为23例患者实施大腿反流灌注皮瓣手术.依据皮瓣穿支血管来自旋股外侧动脉降支、斜支、股直肌支或横支,而将皮瓣分为Ⅰ,Ⅱ,Ⅲ和Ⅳ共4种类型.本组病例中,Ⅰ型皮瓣7例,Ⅱ型皮瓣10例,Ⅲ型皮瓣5例,Ⅳ型皮瓣1例.将反流灌注的股直肌支包括在皮瓣血管蒂内,形成双蒂皮瓣5例.皮瓣面积8 cm×7cm~24 cm×12 cm,皮瓣血管蒂穿支血管中肌间隔穿支7例,肌皮穿支16例,血管蒂长度8.5 cm~25 cm,平均17 cm;旋转点至髌骨外上缘距离5 cm~16 cm,平均11.48 cm.其中,5例患者实施供瓣区预扩张.供瓣区直接拉拢缝合18例,植皮修复4例,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带蒂转移修复1例.术后皮瓣全部成活,仅1例皮瓣出现静脉回流不畅,经保守处理后,皮瓣成活.19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48个月,体表恶性肿瘤患者未见肿瘤复发,瘢痕患者功能、外观改善,所有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结论 基于旋股外侧动脉不同分支的大腿反流灌注皮瓣分型方法,可以为外科医生在修复膝关节周围缺损时,提供更多的皮瓣选择,选择为恰当的皮瓣修复缺损.

  • 鼻再造术中肋软骨支架结构的构建

    作者:陆晓娜;王欢;尤建军;徐奕昊;张波;郑若冰;田乐;范飞

    目的 探讨临床效果稳、美学效果理想的鼻再造支架的构建方法,并提出鼻再造过程中支架构建的注意事项.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7月就诊我科行鼻再造术的患者资料,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组织缺损部位、使用的支架材料、皮瓣的种类等.总结鼻再造支架的材料选择和构建方法.结果 本组共233例,男126例,女97例.年龄4~60岁,平均25.4岁.组织缺损常发生的亚单位为鼻翼和鼻尖,平均损伤鼻部亚单位4.39个.再造方法以额部扩张皮瓣为主.随访时间6~36个月.患者对术后效果满意.结论 无论采用何种皮瓣行鼻再造术,稳固的支撑结构已然是决定终美学效果的重要因素.肋软骨是一种应用范围广、效果可靠的鼻再造支架构建材料.

  • 小针刀技术在自体脂肪移植面部年轻化中的应用

    作者:刘萍;刘毅;马萍;杨福秀;李晓晓;汪引萍

    目的 探讨小针刀技术在自体脂肪移植面部年轻化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用小针刀分别在真皮内、真皮下、皮下脂肪层沿着面部皱纹、皱褶、凹陷走行方向分离,遵循3 M原则,用1 ml注射器连接直径1.2 mm钝头带侧孔注射针注射颗粒脂肪至受区;对于眼周及口周浅表皱纹、眼台、泪沟处,则使用直径1 mm钝头带侧孔注射针同法行纳米脂肪注射.结果 2016年4月至2016年12月,采用该法为19例患者实施面部年轻化治疗,移植自体脂肪26例次120处,其中颗粒脂肪66处,移植量3~42 ml,平均18 ml;纳米脂肪54处,移植量0.5~6.0 ml,平均1.8 ml.随访1~12个月,未发生感染、血肿、硬结等并发症,治疗部位饱满,皮肤光泽度好,面部皱纹明显变浅或消失,患者均满意.结论 小针刀技术在自体脂肪移植面部年轻化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疗效.

  • 自体组织乳房再造及胸壁修复同期行吻合血管淋巴结组织移植及淋巴管静脉吻合治疗乳腺癌术后腋窝凹陷畸形及上肢淋巴水肿

    作者:穆籣;毕晔;彭喆;李广学;刘岩;杨锴;王殊;洪楠;王茜;栾杰;穆大力;辛敏强;刘元波;宣立学;李明;钟晓杰;吴煌福;郑立平;杨庄青;张风华;刘新梅

    目的 探索自体组织乳房再造同期行吻合血管的淋巴结移植及淋巴管静脉吻合修复乳腺癌术后腋窝皮下组织缺损及上肢淋巴水肿的疗效.方法 根据患者选择乳房再造的方式就近选择适合淋巴结移植的供区,携带的淋巴结皮瓣转移至腋窝凹陷处.经上肢吲哚菁绿造影,可探及浅表淋巴管者,可同时行淋巴管-小静脉吻合以进一步改善淋巴回流.通过监测上肢周径的变化、同位素淋巴显像的变化以及患侧上肢水肿伴随症状的改善评估手术效果.结果 20例乳房再造同时行吻合血管的淋巴结移植的患者中,其中携带腹股沟浅层淋巴结者18例,携带侧胸壁淋巴结者2例.2例同时进行了上肢淋巴管静脉吻合术.术后6个月患侧掌部、腕部周径较术前明显缩小,前臂中点及上臂中点较术前有所缩小.术后随访6个月至4年,患侧上肢疼痛、肿胀明显缓解,丹毒等并发症发作减少.术后同位素淋巴显像显示移植淋巴结成活良好,淋巴回流有所改善、上肢周径减小.行上肢淋巴管-静脉吻合术者同位素淋巴显像可见皮下浅层淋巴回流征象.结论 自体组织乳房再造同期行吻合血管的淋巴结移植及前臂淋巴静脉吻合在修复乳腺癌术后腋窝皮下组织缺损的同时,可以有效改善患侧上肢淋巴水肿.远期随访结果仍需进一步观察.

  • 镇静镇痛麻醉用于俯卧位整形外科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作者:夏伟鹏;魏灵欣;邓晓明;隋静湖;孙玉蕾;刘具会;徐文莉

    目的 探讨镇静镇痛麻醉应用于俯卧位整形外科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60例均为女性,ASA分级为Ⅰ级,年龄18~53岁.按手术体位分为仰卧位组和俯卧位组,每组30例.全部患者静脉壶入咪唑安定0.04 mg/kg,并持续泵注每分钟0.1μg/kg的瑞芬太尼,同时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负荷量1μg/kg(15 min),后以每小时0.4~0.7μg/kg静脉持续泵注.记录患者在给药前(T0),咪唑安定给药后5 min(T1),咪唑安定给药后10 min(T2)、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完成后即刻(T3)、膨胀液注射开始(T4)、手术开始(T5)、麻醉后30 min(T6)、麻醉后60 min(T7)、停止输注右美托咪定即刻(T8)、手术结束(T9)各时间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脑电双频谱指数(BIS)、Ramsay镇静评分(RSS);记录术中出现呼吸抑制、呼吸暂停、面罩吸氧、托下颌及术中体动和药物补救的次数;术毕记录患者有无手术记忆、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以及患者和术者的满意度评分.结果2组患者在各时间点MAP、SpO2、RR、BIS值、RSS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呼吸抑制的发生率、体动次数、药物补救次数、术后对手术的记忆、麻醉复苏室VAS疼痛评分以及患者和术者的满意度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俯卧位组的患者在T0、T1和T2时间点的HR均显著高于仰卧位组(P<0.05),而术中呼吸暂停、面罩吸氧和托下颌的发生率都显著低于仰卧位组(P<0.05).结论镇静镇痛麻醉用于俯卧位手术的患者和仰卧位一样安全有效,且术中上呼吸道梗阻的发生率更低.

  • 浮动额骨瓣颅眶截骨联合倒U形眼眶截骨矫治颅缝早闭伴眶距增宽症

    作者:杨斌;倪健;李秉航;丁榆德;董雪;吴小莹;王怀良;席理

    目的 为矫治先天性颅缝早闭伴发眶距增宽症严重复杂畸形,探索使用新的截骨术式,以期达到简化手术、提高安全性、减少手术次数、减少并发症的目的.方法 对颅缝早闭伴眶距增宽症患者,采用浮动额骨瓣截骨前移、颅缝释放、倒U形眼眶截骨改良术式予以整复.结果 术后患者早闭的颅缝得以松解,颅眶形态显著改善,眶内侧壁间距缩窄至正常范围.随访患者颅眶形态和智力发育与同龄正常儿童相仿.结论 浮动额骨瓣颅骨截骨联合倒U形眼眶截骨手术,可安全有效地矫治颅缝早闭伴眶距增宽症.

  • 自体口腔黏膜微粒游离移植再造阴道术的远期随访

    作者:李峰永;李森恺;周传德;周宇;曹玉娇;魏蜀一;赵阳;李强

    目的 介绍应用自体口腔黏膜微粒游离移植再造阴道术的远期随访结果.方法 自2006年7月至2017年1月,共收治133例需要阴道再造的患者,其中先天性无阴道患者97例,性发育异常患者36例,年龄16~36岁,平均25岁,在全麻下行自体口腔黏膜微粒游离移植再造阴道.术后定期观察再造阴道上皮化的时间、脱离模具的时间,脱离模具后再造阴道深度、周径、容积并进行记录分析.对已有性生活的72例患者应用FSFI调查表进行性生活质量评估.结果 133例患者手术均成功,阴道再造手术时间为90~150 min,平均115 min.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月个,平均15个月.再造阴道外形良好,外阴形态正常,体表无明显瘢痕.口腔供区恢复良好,无继发畸形.完全脱离模具时间为9~15个月,平均11.7±2.37个月.深度8~11 cm,平均9±0.68 cm;周径10.0~14.5 cm,平均11.50±1.28 cm;容积90~125ml,平均103±10ml.再造阴道红润、光滑、弹性好,有淡黄色分泌物,无异味.72例已有性生活的患者,平均FSFI得分为28.9±2.5分,性生活时均未出现疼痛、出血,无需应用外源性润滑剂,配偶未述不适.结论 应用自体口腔黏膜微粒游离移植再造阴道,操作简单、创伤小、阴道上皮化时间短,且有分泌功能,体表无瘢痕,口腔供区无破坏,外阴形态同正常女性,具有明显优势.

  • 毛发移植修复眉缺损252例

    作者:蒋文杰;王梦;马小英;王博;成倩秋;汤智蕴

    目的 观察分析烧伤、外伤、手术切除、眉毛修饰不当等原因造成的眉毛缺损和先天性眉毛稀疏或形态不良的患者,使用单株毛囊移植修复的效果.方法 2011年1月至2015年7月收治252例患者,共387条眉缺损,用美蓝设计种植眉毛的轮廓.对于双侧眉缺损,使用模板辅助设计.供区选择后枕部或耳后区,使用切取头皮条分割或FUE的方法,获取移植物,用不锈钢单面刀片将移植物分割成单株毛囊单位,利用21 G或22 G注射器针头穿刺打孔,然后用显微镊夹持毛干部,将毛发移植到缺损处以修复形态.结果 17例患者因毛发密度不满意,术后6个月再次行毛发种植术.12例自觉毛发的性状差异较大,经简单化妆可以掩饰,3例烧伤后患者出现局部感染,经过换药处理后痊愈.其余病例植入毛发生长良好,方向、形态满意.结论 使用后枕部和耳后作为毛发供区具有可行性;受区为瘢痕、植皮、皮瓣修复后的眉缺损区,毛发移植可获得良好的效果;注射器针头打孔操作方便,使用显微镊夹持毛干部分种植,可获得立体、逼真的眉毛.

  • 强脉冲光脱毛术在小耳畸形再造术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冯永强;黄绿萍;蒋海越;章庆国;关源源

    目的 探讨强脉冲光脱毛术进行耳区脱毛的安全性、疗效,并观察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 采用波长695~1200 nm强脉冲光,选择脉宽3.5 ms、延迟80 ms、三脉冲模式,能量16~18 J/cm2.治疗前拍照并计算毛发密度,对脱毛效果进行分级评估,比较扩张期和非扩张期、不同年龄段脱毛的疗效差异,记录脱毛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二期再造术后3个月可随访者纳入研究范围,符合条件的患者共103例,年龄6~24岁,中位年龄9岁.扩张期脱毛74例,非扩张期脱毛29例,2组年龄、性别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扩张期一次治疗毛发密度减少(32.4±7.1)根/cm2,非扩张期一次治疗毛发密度减少(23.5±7.6)根/cm2,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007,P=0).儿童组脱毛效果优于成人组(χ2=14.721,P=0.002).主要不良反应为治疗即刻疼痛,14岁以下儿童外敷利多卡因乳膏后治疗时感受疼痛的级别为5.76±1.356,另有4例毛囊炎,3例并发水疱,均未造成扩张期外露.结论 强脉冲光脱毛术可以安全地应用于耳再造术的各期,皮肤扩张期脱毛的效果较好,儿童脱毛效果优于成人.

  • 基于面部美学单位综合因素设计的全面部脂肪填充术

    作者:顾云鹏;马桂娥;刘珍君;齐越;吕倩雯

    目的 探讨基于面部美学单位综合因素设计的全面部填充在面型改善中的应用.方法 2015年6月至2016年10月,对50例求美者依据其面型特征实施全面部脂肪填充术,其中9例同时进行了A型肉毒毒素咬肌内注射,4例同时进行了隆鼻术.结果 所有求美者的面部轮廓和三庭比例均得到一定改善,术后随访3~12个月,效果稳定,满意度达76%(38/50),术后无面部轮廓不对称、皮肤凹凸不平等并发症,脂肪移植吸收率为30%~50%,其中4例经过二次填充后效果得到进一步改善.结论 自体脂肪移植术是一项代价小、收益大的手术方法,在综合美学设计下对面型改善效果显著.

  • 小耳畸形八大处法耳廓再造术——团队10年经验

    作者:何乐人;杨庆华;蒋海越;庄洪兴;章庆国;王永振;杨锦秀;赵延勇;潘博;林琳;孙恒赟;张晔;钱瑾

    目的 回顾近几年本团队采用八大处法进行小耳畸形耳廓再造的经验,总结八大处法耳廓再造的手术方法和手术要点.方法 通常情况下八大处法耳廓再造的方法分为三期.第一期:乳突区皮肤扩张器置入、皮肤扩张;第二期:耳廓再造:扩张器取出、耳垂转位、扩张皮瓣转移、颞筋膜软组织瓣形成、自体肋软骨采集、分根利用法耳支架制作、耳支架移植及创面封闭;第三期:耳屏形成、耳甲腔形成、再造耳形态调整.结果 从2006年1月1日到2015年12月31日我科应用八大处法治疗5267例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再造耳廓5628只.随访时间1~10年.一期皮肤扩张手术术后并发症有血肿、感染、扩张器外露,经处理后不影响二期手术.二期5202只耳术后恢复良好(92.4%),具备耳廓的标志性结构;236只耳术后伤口有创面(4.2%),经换药后愈合,耳廓形态未受明显影响;108只小面积支架外露(1.9%),简单缝合伤口后愈合,再造耳外形轻度受损,三期手术时予以弥补;61(1.1%)只耳重度支架外露,采用轴形筋膜瓣修补,再造耳形态得以保全;21只耳支架感染(0.3%),再造耳形态大部丧失,进行了翻修手术.三期手术并发症罕见,主要为伤口延期愈合,经换药后痊愈.结论 八大处法耳廓再造在小耳畸形治疗中适应力强,针对小耳畸形合并的各种复杂畸形及颅面结构异常便于调整手术技巧;本组病例92.4%顺利获得标志性的耳廓结构;皮肤扩张手术及扩张过程需要花费2个月时间,期间医护人员和患者/监护人必须耐心细致的观察、治疗,以确保皮肤的顺利扩张.

  • 额部扩张皮瓣在面颈部不同区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

    作者:王千文;王佳琦;宋维铭;侯典举;王太玲;郭鑫;于浩

    目的 探讨面颈部不同美学区域是否都可以选择额部扩张皮瓣进行修复,以及根据缺损所在的部位应该选择何种类型的皮瓣.方法 系统性回顾了从2000年至2016年临床上采用额部扩张皮瓣进行面颈部修复重建的251例病例.根据血供特点对额部扩张皮瓣进行分型,然后根据面颈部的美学分区统计各类型皮瓣的应用情况.结果 根据额部不同血管特点可将额部扩张皮瓣分为4种类型.Ⅰ型皮瓣为局部扩张皮瓣,主要可用于修复睑裂以上的缺损(病变),包括额部、上睑区,内眦区和外眦区.Ⅱ型为以滑车上血管为蒂的皮瓣,Ⅳ型为以单侧颞浅血管为蒂的皮瓣,二者均可被用来修复面中部的缺损(病变).Ⅱ型皮瓣可用于鼻区不同区域的缺损(病变)的修复,而Ⅳ型皮瓣虽然也可用于修复部分鼻缺损,但用来进行全鼻或近全鼻再造较困难.Ⅱ型皮瓣一般不能转移至颊部下部分,而Ⅳ型皮瓣可以.Ⅲ型皮瓣为以双侧颞浅血管为蒂的皮瓣,可用于修复下2/3面部及上颈部的大面积缺损(病变).结论 额部4种扩张皮瓣类型均可被用于修复面颈部不同区域的缺损(病变),根据缺损(病变)的部位及大小,可以灵活地制定皮瓣的选择策略.

  • 预扩张肩胛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大面积面颈部瘢痕

    作者:何永静;朱礼昆;杨蔚琪;张威;王嘉飞;郭群;杨晓敏;杨云;吕乐春;刘文军;王继华

    目的 探讨预扩张肩胛皮瓣游离移植修复面颈部瘢痕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整形外科收治15例大面积面颈部瘢痕挛缩畸形患者,应用预扩张肩胛皮瓣游离移植进行修复.手术分两期进行.一期手术:平行于旋肩胛动脉降支做切口在肩胛皮瓣下埋置适当大小的1枚300~400 ml的肾型皮肤扩张器,1周后开始扩张器注水,每周2~3次,直至扩张结束.二期手术:一组手术人员切除面颈部瘢痕,充分松解挛缩瘢痕,解剖面动脉和面静脉;另一组手术人员同时设计肩胛皮瓣,皮瓣断蒂后将面动脉与肩胛动脉吻合,面静脉与肩胛静脉吻合,皮瓣缝合固定于面颈部皮肤继发缺损区,供瓣区取出皮肤扩张器后皮肤直接拉拢缝合.结果 扩张时间2~4个月,平均2.8个月,皮瓣大小14 cm×7cm~25 cm×14 cm.术后皮瓣边缘及远端无青紫,全部成活,面颈部瘢痕完全修复,供瓣区切口线性愈合,留有线性瘢痕.结论预扩张肩胛皮瓣可以获得与面颈部相匹配的较大皮瓣面积,且供区隐蔽,外观影响小,是一种修复面颈部大面积瘢痕组织的较好方法.

  • 改良内眦开大术联合切开法重睑术形成平行形重睑

    作者:靳小雷

    目的 探究改良Z成形内眦开大术联合切开法重睑术的手术方式及术后效果.方法将切开法重睑术及内眦开大术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设计.上睑皮肤切除部分延续至内眦部位,内眦处行Z改形,通过切除上睑内侧一条皮肤且仅缝合皮缘的方式形成"平行"重睑线.结果从2008年1月到2016年1月,应用此方法为3200例患者行手术.336例返回医院随访,随访时间为6月到72个月.除8例形成扇形重睑线外,328例均形成平行重睑线,外形流畅,内眦瘢痕不明显.结论该方法设计简单,易于操作,术后形成近似欧式的"平行"重睑线,患者满意度较高,适合各种类型的内眦赘皮矫正.

  • 尿道下裂修复手术现状和术后远期效果评价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喆;李养群

    尿道下裂是常见的男性泌尿生殖系统先天畸形,表现为尿道外口异位、阴茎下弯、包皮异常分布,背侧包皮帽状堆积,腹侧缺如. 伴发畸形有阴囊分裂、阴茎阴囊转位、隐睾、腹股沟疝、小阴茎畸形等[1-2] ,无法进行正常性活动. 自19世纪至今,文献记载的术式达300余种,手术是唯一治疗方式. 尚无一种术式使各种类型患者均达到完全满意的效果,多数医生只能选择自己熟悉的方法治疗所收治的全部患者. 尿道下裂手术修复需要兼顾外形和功能2 个方面[3].外形方面:使外生殖器形态接近正常,包括矫直下弯的阴茎;组织移植重建缺损尿道;使尿道外口重新开口于阴茎头顶端,恢复纵行裂隙状;儿童患者包皮可半包并环绕阴茎头;伴发畸形得到矫治. 功能方面:恢复站立排尿;减少手术并发症(尿瘘、尿道狭窄、尿道憩室等)发生率;减少排尿期下尿路症状(尿流分散、分叉、尿道内残余尿、尿后滴沥)的出现率;修复小阴茎畸形,使青春期及成年患者可以完成接近正常的性生活,尽可能实现生育.我们就尿道下裂修复手术现状和术后远期效果评价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 中胚层疗法在医学美容的应用

    作者:陈程;闫言;王宝玺

    中胚层疗法是借助多点小剂量皮下或皮内注射,将特异性靶向制剂(顺势疗法药物、植物提取物、维生素和生物活性物质等)运送到表皮、真皮或皮下组织,治疗局部或区域性病变的治疗方法. 其特点是在病变部位注射剂量非常低的药物,避免系统不良反应. 其效果取决于药物选择及配伍、给药部位、注射深度、适应证把握及操作者对技术的掌握程度[1].

    关键词:
  • 脂肪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对三阴乳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作者:吴凡;孙家明

    目的 探讨脂肪干细胞(ADSCs)来源的外泌体对MDA-MB-231三阴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及化疗耐药性的影响.方法 从吸脂患者的脂肪组织中分离培养ADSCs,流式细胞术检测表面标志物并鉴定其成脂和成骨诱导分化能力.收集ADSCs细胞培养上清,采用超滤ExoQuick-TCTM试剂盒提取外泌体并于透射电镜下鉴定其形态.采用浓度0、400μg/ml的外泌体处理MDA-MB-231细胞,CCK-8法测定细胞增殖情况,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采用CCK-8细胞毒性实验研究其对MDA-MB-231细胞阿霉素耐药性的影响.结果 CCK-8细胞增殖实验中经外泌体处理的MDA-MB-231细胞24、48 h增殖率分别为(98.24±19.24)%、(98.15±8.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划痕实验中,6、16、24 h显微镜下实验组细胞相对迁移距离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ranswell迁移实验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穿透膜的细胞数分别为78.0±8.8和65.3±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2μg/ml阿霉素处理MDA-MB-231细胞48 h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细胞存活率为分别为(68.99±6.81)%和(61.64±3.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脂肪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对MDA-MB-231细胞的增殖无明显影响,但可显著促进MDA-MB-231细胞的迁移,而对降低MDA-MB-231细胞对阿霉素的敏感性并不明显.

  • 透明质酸酶降解动脉内透明质酸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磊;张策;梁灵刚;赵烨;孙燚;吴溯帆

    目的 研究透明质酸酶能否有效地透入血管并降解动脉内的透明质酸填充剂.方法①取直径约2 mm的家兔动脉,注入透明质酸制剂后浸泡于高浓度的透明质酸酶中90 min,而后使用光学显微镜及激光衍射粒度分析仪检测透明质酸颗粒大小的变化;同时对该动脉进行免疫组化染色,以检测透明质酸酶对血管壁的穿透情况.②在血管内注入透明质酸酶,浸泡于生理盐水内,通过茚三酮染色和酶检测法检测透明质酸酶对血管壁的穿透及外渗能力.③使用兔耳做血管栓塞实验,向兔耳背耳后动脉注射透明质酸制剂造成栓塞,在栓塞区域注射透明质酸酶,观察其变化.④对我院收治的3例因透明质酸注射造成视力缺损的患者,观察比较透明质酸酶球后注射后的临床效果.结果 ①血管内的透明质酸在酶溶液内浸泡后,激光衍射粒度分析仪检测,透明质酸颗粒的遮蔽率和相对体积未见明显改变,光学显微镜显示颗粒大小未见明显变化.②免疫组化检查,见透明质酸酶仅停留在血管壁的外膜,未见其渗入血管壁内;茚三酮染色和酶检测法未显示透明质酸酶可渗透血管壁.③兔耳背耳后动脉透明质酸栓塞后,局部注射透明质酸酶具有减轻组织坏死的效果.④临床病例观察,2例球后注射透明质酸酶的患者,其视力缺失并无明显改善.结论我们的实验结果及临床观察提示,对于直径2 mm左右的动脉,透明质酸酶无法渗透动脉壁降解血管内的透明质酸,因此,对于透明质酸注射后眼动脉栓塞的病例,球后注射透明质酸酶并非符合逻辑的治疗方法.

  • 组织工程骨评估方法简介

    作者:王黔;肖苒

    各种原因造成的骨组织缺损是现代医学面临的难题和巨大挑战,组织工程技术的出现为其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组织工程骨( tissue engineered bone , TEB )技术以少量种子细胞经体外扩增后与生物材料相结合,在体内构建新的骨组织,重建骨的生理功能. 目前,TEB的研究聚焦于种子细胞、支架材料和血管化等方面,构建技术涉及细胞学、免疫学、材料学、外科学等多个学科,应用TEB技术修复骨缺损已逐步从基础研究向临床应用研究转化.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针对TEB的相应检测手段也层出不穷. 本文针对TEB体内构建中有关骨形成和血管化的影像学、组织学、微结构以及生物力学等检测方法进行介绍,以进一步推动组织工程骨技术的发展.

    关键词:
  • 重睑联合内眦赘皮矫正术的技术要点

    作者:刘海鹏;张舵

    内眦赘皮又称"蒙古皱襞",主要表现为内眦部纵向的皮肤皱褶将正常的内眦角及泪阜部分或全部遮盖,造成睑裂短小、内眦间距增宽的面部外观,尤其在亚洲人群中为常见[1]. 据报道内眦赘皮在日本的发生率为70%,韩国为86.7%,中国为 74.9%,中国北方地区的发生率高达90.7%[2]. 内眦赘皮与单睑、上睑臃肿、睫毛下斜共同成为东方女性眼部整形的关键点. 目前,越来越多的东方女性希望通过整形手术,获得轻薄的上睑、较宽的睑裂和上翘的睫毛,从而使眼睛更具美感和神韵[2-5].

    关键词:
  • 上穹窿Check韧带悬吊法先天性上睑下垂矫正术的研究概况与存在问题

    作者:邢新;庄纬;杨超

    上穹窿Check韧带悬吊法是一较新的上睑下垂矫正手术,由Holmstr?m和Santanelli[1]于2002年首先报道. 近年来,国内开展该手术的单位和个人逐渐增多,临床研究报告不断增加,同时一些模糊认识和争议也随之而来. 我们旨在通过回顾分析该法矫正上睑下垂的临床及相关解剖研究概况,对目前存在的有关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以供同道参考.

    关键词:
  • 乳房再造的微创化、精细化与个性化——乳房再造在整形外科医院的创新与发展

    作者:栾杰

    乳房再造是整形外科一个极富创造性和挑战性的领域. 近年来,随着我国乳腺癌发病率的不断增高,乳腺癌切除后的乳房再造成为主要的患者群.相比20年前,虽然乳腺癌切除手术的范围在不断缩小,但局部条件不足与供区缺乏仍是乳房再造面临的巨大挑战;再造手术的组织创伤和功能破坏仍然很大,对许多乳腺癌患者而言是又一次难以承受的打击,以上成为了制约乳房再造国内推广的主要障碍. 同时,患者对再造乳房形态的期望以及对手术安全性的要求日益增高,如何减少患者的再次手术创伤,减少甚至避免产生新的瘢痕,对整形外科技术的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认为:减少乳房再造对患者的二次创伤,让患者付出更少、得到更多,是当今乳房再造技术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为此,我们提出了"乳房再造精细化、微创化和个性化"的理念和技术,旨在创造供、受区条件、减少组织和功能损伤、减少和避免产生新的瘢痕、提高再造手术效果,并围绕这一目标进行了一系列技术创新和改进.本文简要总结了我院近10年来在精细化与微创化理念指导下,对乳房再造技术的创新与改进工作.

    关键词:
  • 组织工程的发展及在整形外科的应用

    作者:曹谊林

    组织器官缺损或功能丧失的恢复一直是临床治疗中的难题,应用有活性的组织进行修复,达到形态与功能的统一是整形外科医生追求的目标. 随着医学影像、显微外科以及移植等技术的进展,采用自体组织进行组织器官重建有更多的方案可以选择,但供体不足和供区缺损的问题仍然存在.

    关键词:
  • 脸面重建的现状与问题

    作者:李青峰;昝涛;黄昕

    据统计,我国每年发生伤害约2 亿人次,死亡70多万人,约占死亡总人数的9%[ 1 ]. 创伤急救后患者多遗留不同程度的毁形,其中,面部大面积复合组织缺损和严重畸形的修复重建是整形外科面临的重大难题之一. 其难点在于:首先,面部外形体现个人特质,在社交活动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面部器官形态特殊、呈现三维立体结构;还具有维持视听、呼吸和进食等功能的五官,因此,面部重建的要求高于身体其他部位,即不仅考虑创面覆盖和功能恢复,而且注重对形态和轮廓的美学重塑. 其次,面颈部皮肤具有独特的质地和色泽,修复时需采用与之相匹配的大面积皮瓣,而严重创伤后机体缺乏满足上述要求的合适供区[2].

    关键词:
中华整形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z1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1998 01 02 03 04
1997 01 02 03
1996 01 02 03 04 05 06
1995 01 02 03 04 05 06
1994 01 02 03 06
1993 01 02 04 05 06
1992 01 02 03
1991 01 02 03 04
1990 01 04
198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