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中华整形外科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lastic Surgery 중화정형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0.9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4453/R
  • 国内刊号: 崔政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cjpls@cmaph.org
  • 曾用名: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肌内静脉畸形所致肢体疼痛原因分析及治疗

    作者:郭晓楠;董长宪;刘大看;龚毓宾;乔军波

    目的 增加对肌内静脉畸形所致肢体疼痛的了解,降低该病的误诊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以肢体疼痛为主诉、行手术治疗的173例肌内静脉畸形的临床资料,结合术前影像学检查结果、术中所见及术后病理报告,对比手术前、后VAS数值,评估症状缓解情况,对疼痛原因进行分析和总结.手术方法采用单纯血管瘤切除术、血管瘤切除+粘连松解术或血管瘤切除+粘连松解+神经减压术.结果 173例患者全部行手术治疗,通过术中观察,肌内静脉畸形导致肢体疼痛的原因可分为4种:①病变位于肌腱起点或止点;②病变累及局部神经,导致神经增粗,外膜张力增大;③病变累及骨膜及骨皮质;④病变内静脉石形成.术后其疼痛症状均获得不同程度的缓解,VAS评分下降5分及以上63例,下降3~4分95例,下降1~2分15例.结论 肌内静脉畸形是导致肢体疼痛的一个重要病因,手术是去除病变、消除或改善疼痛症状的有效治疗方法.

  • 侧方切口甲基质切除术治疗(足母)趾嵌甲并甲沟炎

    作者:曹松华;张宁;汪洋;程瑞林;胡勇

    目的 探讨采用趾侧方切口甲基质切除术治疗嵌甲并甲沟炎的优劣,并与传统Winograd术式进行比较.方法 2013年8月至2015年6月,共收治嵌甲并甲沟炎患者77例(89趾),年龄15 ~58岁,其中37例(42趾)采用Winograd术式,40例(47趾)采用侧方切口甲基质切除术.比较2组患者恢复正常活动的时间、感染率和复发率、疼痛VAS评分及外形满意度VAS评分,对手术的功能学及美学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平均随访8.6个月,侧方切口甲基质切除术后(5.3±0.5)d即可恢复正常活动,较Winograd术式的恢复时间(7.3±0.6)d明显缩短,术后感染率明显低于Winograd术式组(P<0.05).术后3d,侧方切口甲基质切除术组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Winograd术式组(P<0.05),而术后1、6个月后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侧方切口甲基质切除术和传统术式组外形满意度VAS评分分别为(9.2±0.6)分和(7.1±0.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侧方切口甲基质切除术不切除或切开甲皱襞,保留甲沟,可减轻术后疼痛,患者可早期恢复活动,术后感染率低,可获得满意的甲外形.

    关键词: 嵌甲 甲皱襞 甲沟炎
  • 眼轮匝肌部分切除联合眶隔脂肪瓣或眼轮匝肌瓣移植治疗女性外眦角鱼尾纹

    作者:陈召伟;刘通;邵景祥;朱童;刘华生;王焕丽

    目的 探讨眶部外侧眼轮匝肌部分切除,联合眶隔脂肪瓣或眼轮匝肌瓣移植隔断眶外侧眼轮匝肌,以减轻或消除外眦角鱼尾纹的效果.方法 2010年10月至2015年5月,临床治疗82例外眦角鱼尾纹求术者,均为女性,年龄27 ~ 54岁.分为新术式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新术式组采用眶部外侧眼轮匝肌部分切除联合眶隔脂肪瓣或眼轮匝肌瓣移植,隔断眶外侧眼轮匝肌的手术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手术方法,对出现鱼尾纹的皮肤进行提升处理,或同时对引起鱼尾纹的眼轮匝肌进行提升.统计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术后闭眼功能、血肿和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情况.分别于术后1、3、6、12个月由1名对分组不知情的美容医生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外眼角外上部鱼尾纹消失或明显减少,同时上睑皮肤松弛、外眼角下垂完全纠正为5分;术后没有改善,甚至比术前差为0分.术后12个月随访患者对手术效果的满意情况,分为不满意、较满意和满意.结果 82例患者中75例获随访,新术式组39例,对照组36例.手术时间:新术式组为(50±5)min,对照组为(58±4)min;术后拆线时间:新术式组为(5±1)d,对照组为(6.0±1.5)d(P<0.05).术后随访2组闭眼功能均良好,无闭眼乏力、困难等现象,亦未见血肿、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术后1、3、6、12个月,2组疗效的视觉模拟评分:新术式组分别为3.2±0.6、3.5±0.5、4.2±0.8、4.3±0.8,对照组分别为3.1±0.6、3.4±0.9、3.0±0.6、2.8±0.5,术后6、12个月新术式组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患者满意度调查,新术式组满意33例,较满意4例,不满意2例;对照组满意10例,较满意15例,不满意11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眶部外侧眼轮匝肌部分切除,联合眶隔脂肪瓣或眼轮匝肌瓣移植隔断眶外侧眼轮匝肌治疗鱼尾纹,手术设计合理、新颖,手术简单可靠,组织创伤轻,恢复快,并发症少,受术者易接受.

  •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在颊癌根治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作者:周婷;孙国文;卢明星;文健民;陈欣;曹俊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颊癌根治术后缺损的效果.方法 2009年3月至2016年5月收治142例颊癌患者,行肿瘤根治术后应用不同类型的股前外侧组织瓣同期修复,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2例中以股前外侧肌皮瓣修复60例,股前外侧脂肪筋膜皮瓣60例,薄型股前外侧皮瓣22例,皮瓣大小为4 cm×5 cm~ 14 cm×10 cm,其中成活140例,术后发生血管危象4例,经探查及相应处理后2例完全成活,2例坏死,改以前臂皮瓣修复.术后随访3~85个月,平均37个月,颊部受区皮瓣成活良好,术后6个月患者张口度、咀嚼、吞咽、语音功能得到良好恢复,大腿供区运动功能良好,无麻木、疼痛不适.结论 颊癌根治术后遗留的缺损,以不同类型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进行修复重建,颊部功能及外形恢复较为理想.

  • 口腔黏膜卷管游离移植一次性重建远段尿道

    作者:唐勇;李养群;赵穆欣;杨喆;马宁;王维新;许砾思;冯隽;陈江庭

    目的 探讨应用口腔黏膜游离移植一次性重建远段尿道的方法,并观察治疗效果.方法 在口腔两侧颊部各取1条宽0.4~0.6 cm、长度和缺损尿道相当的颊部口腔黏膜,以空心的石蜡油绸布卷作为支撑,将黏膜相对合后缝合形成黏膜管,游离移植于缺损尿道的阴茎海绵体上,重建缺损的远段尿道,术后给予确实可靠的加压包扎及术后早期排尿等处理措施.结果 2007年5月至2015年10月,共收治16例远段尿道缺损或狭窄患者,尿道缺损长度2~4 cm,采用口腔黏膜游离移植一次性重建远段尿道,术后3例成年患者出现吻合口漏尿,其余患者恢复顺利.10例获电话随访,时间为1~5年,随访期间排尿通畅,未发生尿道狭窄.结论 对不超过4 cm的尿道远段缺损或狭窄,口腔黏膜游离移植重建是一简单、可靠的方法.

  • 颞浅动脉额支皮瓣与逆行耳后动脉皮瓣联合修复耳前皮肤软组织缺损

    作者:聂开瑜;陈伟;魏在荣;孙广峰;曾雪琴;杨成兰;祁建平;金文虎;李书俊

    目的 探讨利用颞浅动脉额支皮瓣与逆行耳后动脉皮瓣联合修复耳前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 于患侧颞部及耳后无毛区,分别设计带毛发的颞浅动脉额支皮瓣和无毛发的逆行耳后动脉皮瓣,以前者重建鬓角,后者修复鬓角与耳屏之间的无毛发区.供区直接拉拢缝合.结果 2012年9月至2015年9月,于临床应用9例,皮瓣全部成活,供、受区切口均一期愈合,9例获得6~18个月随访,平均10个月,术区平整,耳前形态满意,远期瘢痕不明显.结论 应用颞浅动脉额支皮瓣与逆行耳后动脉联合修复耳前区较大面积皮肤缺损,辅助切口少而隐蔽,方法简单,能同时重建耳前无毛区及鬓角,外观满意.

  • 风筝皮瓣在眉弓部良性肿瘤切除术后创面美容亚单位的美学修复

    作者:张驰;唐修俊;王达利;魏在荣;王波;祁建平;李海;邓呈亮

    目的 探讨风筝皮瓣在眉弓部良性肿瘤切除术后创面美容亚单位的美学修复效果.方法 2012年6月至2015年9月,治疗12例眉弓部肿瘤患者,男8例,女4例,年龄34~ 68岁,肿瘤大小0.3 cm ×1.0 cm~0.5 cm×1.0 cm,术后创面缺损0.5 cm×1.2 cm~0.8 cm×1.2 cm,根据缺损创面大小设计风筝皮瓣修复创面,皮瓣面积0.6 cm× 1.2 cm~1.0 cm×1.5 cm.结果 术后12例患者皮瓣存活,未出现皮瓣血运障碍,切口愈合良好.随访6~ 24个月,术区瘢痕隐藏于眉毛中,皮瓣质地、颜色与正常皮肤相近,眉毛生长正常,双侧眉形基本对称,外观较满意.结论 风筝皮瓣修复眉弓部良性肿瘤切除术后缺损,术区组织损伤小,恢复较快,皮瓣血运稳定,存活率高,术后瘢痕隐蔽,不影响眉毛的生长,能达到较好的美容修复效果.

  • 腹壁下动脉穿支血管构造在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修薄中的应用

    作者:方柏荣;孙杨;熊祥;贺吉庸;王先成

    目的 应用影像学技术研究腹壁动脉穿支血管构造以及血供扩散模式,以指导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DIEP)修薄.方法 临床影像学研究:15例拟行DIEP皮瓣手术患者,术前行腹部CT血管显影检查,观察腹壁浅层动脉穿支血管构造及毗邻关系.解剖影像学研究:取10具新鲜尸体的腹壁标本,将造影剂欧乃派克从动脉穿支灌注入皮瓣,在灌注过程中应用三维CT连续扫描,将所获得的数据在CT工作站上进行图像重建,并分析DIEP皮瓣动脉穿支血管构造及血供扩散过程.结果 临床影像学研究中75条粗大穿支(直径> 0.5mm)以及解剖影像学研究中40条粗大穿支(直径>0.5mm)纳入本研究.动脉穿支血管构造:穿支自腹直肌前鞘发出后,相对直接穿过腹壁深层脂肪、Scarpa's筋膜以及腹壁浅层脂肪,进入真皮下血管网,分支均在Scarpa's筋膜之上.血供扩散模式:穿支体间血供扩散只通过穿支体之间的连接血管即choke血管进行,穿支体内血供扩散方式包括真皮下血管网以及已存在的穿支体血管结构2种方式.结论 根据DIEP皮瓣动脉穿支血管构造及扩散过程研究结果,Scarpa's筋膜之下的有限修薄是安全的,Scarpa's筋膜之上的极限修薄需根据DIEP皮瓣血供分区来进行.

  • 小切口刨削法治疗腋臭

    作者:潘孙峰;王振君;徐鸿飞

    腋臭是常见的一种大汗腺(又称顶泌腺)疾病,发病率可达6.41%[1].腋臭可影响患者的心理发育,给工作、学习、生活带来压力.2013年9月至2015年12月我们采用小切口刨削法治疗腋臭患者106例,临床效果满意.一、临床资料本组共106例,男37例,女69例,年龄16 ~ 49岁.均为双侧腋臭,83例为初次手术,23例曾行激光、手术、注射等有创治疗.根据Park和Shin[2]的方法分为4级:①0级在任何坏境和条件下腋窝部都不会散发出臭味;②1级 在剧烈活动后,20 cm内闻到腋窝部散发出轻度臭味;③2级一般的日常活动后,1.5m内可闻到腋窝部发出较强烈臭味;④3级未活动时也散发出强烈的臭味,并且在1.5m外也可以闻到.本组患者均为2级与3级.

    关键词:
  • 多个小切口多顶骨瓣治疗婴幼儿矢状缝早闭症

    作者:吴水华;顾硕;刘天甲;范双石;陈朝晖

    矢状缝早闭即舟状头畸形,是颅缝早闭中常见的一种类型,约占颅缝早闭即狭颅症的40%~55%[1],近10年来,国内学者应用DavidⅡ形颅缝重建法、旋转骨瓣截骨法、梅花颅骨瓣头颅盖成形法、浮动颅骨瓣头颅成形术等术式对舟状头进行矫治[2-3].我们提出一种新的多个小切口多顶骨瓣技术,可在重塑颅骨外形的同时,减少传统方法所致的双冠状切口瘢痕.2015年9月至2016年7月,我们应用此法对7例矢状缝早闭患儿实施手术,取得满意效果.

    关键词:
  • 扩张器置入术后并发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症一例

    作者:结祥;刘安堂;江华

    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症(原发性纤溶)是由于某些原因,纤溶酶原被激活为纤溶酶,或纤溶酶抑制物减少,引起高纤溶酶血症,继而降解纤维蛋白原,水解其他血浆凝血因子,造成以低纤维蛋白原血症为主的低凝状态,临床表现为各部位出血[1].2016年1月我们对1例耳再造患者行扩张器置入术后并发原发性纤溶,经治疗后恢复.

    关键词:
  • 肋软骨采取术后胸廓畸形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川;潘博;蒋海越

    肋软骨移植技术在整形外科的应用十分广泛,常见于外耳和鼻再造手术[1-2],但是外耳再造手术需要肋软骨量大,而且患者多数为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因此在肋软骨采取术后可能发生胸廓不对称畸形,术者也往往忽略此点.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肋软骨采取术后胸廓畸形的了解逐渐加深,开始探索预防的方法,我们仅对肋软骨采取术后胸廓畸形的发生机制、预防策略以及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关键词:
  • 3D打印技术在整形外科领域的应用与展望

    作者:李智;张连波

    3D打印技术是一种新型技术,能将数字信号转化为物理实体.近年来,3D打印技术的提高使其在医学领域内的应用得到拓展,从而掀起了新一轮的医疗技术革命,使以往难以实现的高难度手术变为可能,掌握3D打印技术,对于一名整形外科医生来说,将成为不可或缺的医学素质.

    关键词:
  • 线粒体途径在吡咯喹啉醌抑制氧化应激诱导施万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作者:贺斌;陶海鹰;卫爱林;李孝海;李皓桓

    目的 探讨线粒体凋亡途径在吡咯喹啉醌(pyrroloquinoline quinone,PQQ)抑制过氧化氢(H2O2)诱导施万细胞(schwann cells,SCs)凋亡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体外原代培养、纯化及S-100免疫荧光染色鉴定大鼠SCs.将培养的SCs分为空白对照组、H2O2诱导组(100μmol/L H2O2)、H2O2加PQQ处理组(10、50、100 nmol/L PQQ).CCK-8法检测SCs的增殖情况;Annexin V-FITC/PI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JC-1流式细胞术检测线粒体膜电位;Western blot检测SCs内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CytC)、Bax及Caspase-9蛋白表达.结果 本实验培养细胞经S-100免疫荧光染色鉴定阳性率达95%以上,SCs经H2O2处理后细胞增殖明显受到抑制,凋亡增加,线粒体膜电位降低,CytC、Bax、Caspase-9表达增加;加入PQQ处理后细胞增殖活性增加,凋亡降低,线粒体膜电位部分恢复,CytC、Bax、Caspase-9表达降低.结论 PQQ通过抑制线粒体凋亡途径,降低H2O2诱导的SCs凋亡.

  • 干扰人整合素蛋白β5基因表达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作者:颜彤彤;陈敏亮;马奎;付小兵

    目的 观察干扰人整合素蛋白β5基因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探讨其在瘢痕疙瘩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构建干扰整合素蛋白β5慢病毒载体并感染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通过PCR及Western Blot方法观察感染后细胞整合素蛋白β5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情况;MTT法检测不同时间点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 慢病毒感染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后,空白对照组、空载病毒组及慢病毒干扰组中整合素蛋白β5 mRNA及蛋白的表达量分别为1.00±0.00、1.08±0.05、0.34±0.01和0.91±0.03、0.93±0.02、0.28 ±0.07,与空载病毒组及空白对照组比较,慢病毒干扰组中整合素蛋白β5 mRNA及蛋白的表达量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病毒感染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后,各组间细胞的增殖情况在接种24 h后无显著差异,48 h后慢病毒干扰组的增殖较其他2组明显变慢(P<0.01).结论 整合素蛋白β5基因可促进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增殖.

  • 氧还蛋白过氧化物2在表皮干细胞向汗腺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对表型改变的影响

    作者:陈甫寰;宋慧锋;郭希民;岳晓彤;刘玲英;周勇;刘东华;钱智勇;王统民

    目的 探讨氧还蛋白过氧化物2基因在表皮干细胞向汗腺细胞分化过程中对表型改变的影响.方法 分离培养健康包皮获取表皮干细胞,分离培养健康成人皮肤获取汗腺细胞,以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鉴定.慢病毒载体介导的氧还蛋白过氧化物2基因分为过表达组、敲低表皮干细胞组及空白对照组,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分别在基因和蛋白水平检测3组的氧还蛋白过氧化物2表达.每组分别通过Transwell板与汗腺细胞共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共培养前、后表皮干细胞CEA和β1整合素的表达情况.结果 表皮干细胞及汗腺细胞符合其相应特异性抗原.共培养前表皮干细胞β1整合素高表达(98.69±0.67)%,CEA几乎不表达(6.20 ±3.15)%;共培养后β1整合素表达程度:敲低组(19.30±0.53)%<空白对照组(65.77±2.32)%<过表达组(92.63±10.97)%;共培养后CEA表达程度:敲低组(95.43±2.36)%>空白对照组(51.20±0.79)%>过表达组(45.91±0.93)%.以上结果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氧还蛋白过氧化物2基因可抑制表皮干细胞向汗腺细胞分化的表型改变,并可提高保留其本身特异性抗原表达水平的能力.

  • 多层螺旋CT容积再现技术在肋软骨切取术中的应用

    作者:汤婷;张颖佳;王继华;张景波;杨云;何永静;刘文军

    肋软骨具有供源丰富、组织相容性好、无免疫排斥反应、吸收率较低、容易塑形等优点,在整形外科被广泛用作先天性唇裂鼻畸形矫正、鞍鼻畸形矫正、隆鼻、耳廓再造等手术的支撑材料[1-2],如何在取得足够量、质地适宜肋软骨的同时,减少手术并发症及切口瘢痕,避免继发外观畸形和功能障碍,是肋软骨切取术中的重点[3].我们于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应用多层螺旋CT (MSCT)容积再现(VR)技术指导20例肋软骨切取,取得较好效果.

    关键词:
  • 基于合理情绪疗法的心理行为干预降低局麻手术患儿围术期焦虑

    作者:曹海茹;孙琦;洪霞;马玉芬;李子榕

    手术对于儿童是灾难性的时刻[1],文献报道,手术会给患儿带来焦虑和恐惧,发生率为50% ~ 75%[2],患儿术前应激反应强烈,不仅影响手术的进行,还会影响术后一段时期的心理和行为,给儿童心理造成难以磨灭的阴影[3],对围术期患儿进行干预已成为共识.文献中此类研究多集中于全麻手术患儿,对门诊局麻手术患儿的围术期焦虑干预研究报道少见.201 3年至2014年,我们应用合理情绪疗法理论,创制定了一套门诊局麻手术患儿围术期干预方案,予以实施后取得满意效果.

    关键词:
  • PIK3CA基因相关过度生长综合征群的命名及研究现状

    作者:华晨;金云波;杨希;林晓曦

    PIK3CA相关过度生长综合征群(PIK3 CA-Related Overgrowth Spectrum,PROS),包括一大类散发性过度生长综合征.体细胞PIK3CA基因突变过度激活PI3 K/AKT/mTOR通路,导致细胞病理性高增殖是其发病机制[1].一、命名及定义PI3 K/AKT/mTOR通路过度激活是已知的各种过度生长综合征的发病基础.这一通路上、下游不同基因突变可引起相应蛋白功能异常,导致临床上多种过度生长综合征[2-5].

    关键词:
  • 毛发移植技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作者:中国整形美容协会毛发医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毛发移植学组

    毛发移植是将自体的部分毛发通过外科手术的方式,使其重新分布于头皮秃发区或身体其他毛发缺失部位,移植后的毛发仍保持原有的生长特性,并在移植区域内继续生长[1-2].一、适应证雄激素性秃发、非活动期瘢痕性秃发、体毛缺失(眉毛、睫毛、阴毛、胸毛、胡须等)、毛发部位的稳定期白癜风及面部轮廓的毛发修饰.

    关键词:
  • 掌深弓手背穿支皮瓣的解剖学基础

    作者:钮朋;胡德庆;林涧;王田佺;黄磊;洪旭;戚瑞林;郑和平

    目的 探讨掌深弓手背穿支形态学特征,为穿支蒂V-Y推进皮瓣设计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选用31侧成人手标本,30侧经甲醛防腐固定、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手术放大镜下重点解剖观测:①掌深弓手背穿支的起源、走行、分支与分布;②掌深弓手背穿支与腕背、掌背血管网的吻合特点.另1侧灌注红色乳胶的新鲜标本进行摹拟手术设计.结果 掌深弓手背穿支共有3支,穿过第2~4骨间背侧肌两头间至手背分为升、降2支,升支与腕背网吻合,降支延续为2~4掌背动脉.掌深弓第1~3手背穿支起始外径分别为(1.1 ±0.2) mm、(0.9±0.3)mm、(0.7±0.1)mm,干长分别为(1.1±0.3) cm、(1.0±0.2) cm、(0.9±0.1)cm.结论 以掌深弓手背穿支为蒂,可形成V-Y推进皮瓣修复掌背或腕背部软组织缺损.

中华整形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z1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1998 01 02 03 04
1997 01 02 03
1996 01 02 03 04 05 06
1995 01 02 03 04 05 06
1994 01 02 03 06
1993 01 02 04 05 06
1992 01 02 03
1991 01 02 03 04
1990 01 04
198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