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中华整形外科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lastic Surgery 중화정형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0.9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4453/R
  • 国内刊号: 崔政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cjpls@cmaph.org
  • 曾用名: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结合邻近美学单位的上臂联合吸脂术

    作者:邓萌;顾云鹏;雷华;刘珍君;马桂娥

    目的 探讨结合多个邻近美学单位的上臂联合吸脂术在上臂形态雕塑中的手术效果.方法 2007年1月至2013年3月,对88例受术者实施上臂、腋下及部分肩胛区多个美学单位相结合的上臂联合吸脂术.结果 所有受术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后外侧成角样畸形得到矫正,上臂后侧中段较为笔直,而近端和远端呈现一定曲线,且与肩部衔接柔和自然,效果满意.结论 该手术方法简单易行,安全可靠,可保障术后上臂及其与躯干过渡区域呈现良好形态.

  • 双侧脂肪筋膜瓣治疗坐骨结节Ⅳ度压疮

    作者:林涧;侯春林;郑和平

    目的 探讨利用双侧脂肪筋膜瓣结合负压引流,治疗坐骨结节Ⅳ度压疮的临床疗效.方法 根据压疮创面情况和脂肪筋膜瓣血供丰富特点,设计创面两侧脂肪筋膜瓣,翻转重叠覆盖创面,并结合负压引流,治疗11例坐骨结节Ⅳ度压疮.结果 11例创面均一期完全愈合,经术后11~36个月随访,原手术部位无压疮复发,外观良好.结论 双侧脂肪筋膜瓣结合负压引流治疗坐骨结节Ⅳ度压疮,方法简单安全,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 儿童半侧颜面短小畸形下颌牵引术后上颌骨发育的研究

    作者:杨仁凯;唐晓军;石蕾;尹琳;杨斌;尹宏宇;刘伟;张智勇

    目的 通过对半侧颜面短小畸形(Hemifacial microsomia,HFM)患儿手术前、后头颅正位X线片及三维重建图像进行测量,研究下颌骨牵引治疗对上颌骨发育的影响.方法 测量22例患者术前(T1)和术后半年(T2)头颅正位X线片上颌咬合平面及鼻基底平面与眶下平面的夹角,取相同的时间点在15例患者三维重建图像上测量第5齿颊侧牙槽嵴顶中点,及上颌窦底低点与参考平面的距离,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处理.结果 上颌咬合平面与眶下平面的夹角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基底平面与眶下平面的夹角术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维测量正常侧上颌窦低点无显著变化,患侧上颌窦低点和两侧牙槽嵴顶中点均发生显著下降.结论 下颌骨牵引治疗可以促进患儿上颌骨的发育,生长的部分包括牙槽骨段及上颌窦.

  • 改良尿道板重建卷管尿道成形术结合睾丸鞘膜覆盖治疗重度尿道下裂

    作者:薛文勇;齐进春;杨彩云;高强;陈军肖;苏晓倩;杜蕾;杨书文;瞿长宝

    目的 探讨改良的尿道板重建卷管尿道成形术(Koyanagi)结合睾丸鞘膜覆盖,在重度尿道下裂矫治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49例重度尿道下裂患儿,随机分为2组,25例采用改良Koyanagi术结合睾丸鞘膜覆盖治疗,24例行Duplay+ Duckett尿道成形术,比较2组的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25例行改良的Koyanagi术患儿中,20例治愈;3例发生尿瘘,6个月后经尿瘘修补术治愈;2例尿道狭窄,经1~3个月尿道扩张后可正常排尿.24例行Duplay+ Duckett尿道成形术的患儿,治愈17例;尿瘘4例,6个月后经尿瘘修补术治愈;尿道狭窄3例,经1~3个月尿道扩张后可正常排尿.2种手术方法的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改良的Koyanagi术治疗重度尿道下裂,手术方法相对简单,结合睾丸鞘膜覆盖可进一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 延期植皮术联合牵引术在重度关节瘢痕挛缩畸形中的应用

    作者:徐子寒;张振信;王本峰;孙要文;郭亚东;高文杰;秦高平

    目的 探讨在重度关节瘢痕挛缩畸形治疗中,采用延期植皮术联合牵引术的效果.方法 2000年3月至2013年5月,临床治疗25例.对重度关节瘢痕挛缩畸形患者,一期行瘢痕切除松解术,术中保留关节部位的血管、神经、肌腱等重要组织,创面用脱细胞猪皮生物敷料覆盖、包扎.术后行关节部位持续皮牵引7~14d,待关节恢复到伸直位,即行二期自体皮移植术.结果 25例患者二期植皮术后2~3周创面一期愈合,皮片完全成活、色泽及弹性良好,关节屈伸基本正常.经3个月至11年的随访,除1例肩关节功能锻炼不积极,效果欠佳,其余均无瘢痕增生、挛缩,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延期植皮术联合牵引术可有效提高皮片成活率、减轻瘢痕形成,关节功能得到良好恢复,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 带蒂肌瓣胸腔内转移填塞治疗脓胸创面

    作者:张勇;冯自豪;杨燕文;卢春来;葛棣;亓发芝

    目的 探讨带蒂肌瓣联合部分胸廓改形术治疗脓胸后胸腔内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脓胸开窗引流后慢性脓腔残留不愈患者共35例,采用带蒂肌瓣胸腔内转移填塞联合部分胸廓改形术治疗脓胸创面的临床疗效,其中胸大肌肌瓣联合背阔肌肌瓣和前锯肌肌瓣21例;胸大肌联合腹直肌肌瓣8例;背阔肌肌瓣联合垂直腹直肌肌瓣6例.结果 34例患者肌瓣成活,1例应用垂直腹直肌肌皮瓣患者出现皮瓣远端部分坏死.29例患者一次愈合出院,6例患者带引流管出院者中2例选择再次手术后愈合,3例自行愈合,1例选择窦道内长期置管.结论 采用部分胸廓改形术联合带蒂肌瓣胸腔内转移填塞脓胸残腔,可以有效治疗脓胸后遗留的难治性巨大创面.

  • 应用游离拇趾腓侧皮瓣急诊修复拇指指腹创面

    作者:周健;杨孝明;周丕育;黄江;杨绍浦;李尚权

    2011年3月至2013年10月,我们对12例拇指指腹创面急诊患者,采用拇趾腓侧皮瓣修复,术后经随访拇指功能及外形良好,效果满意.一、临床资料本组共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16 ~ 60岁.致伤原因:切割伤4例,电锯伤3例,挤压伤2例,机器绞伤2例,人咬伤1例,均为拇指指腹皮肤软组织缺损,并伴有指骨、肌腱不同程度的外露.拇趾腓侧皮瓣切取面积为2.0 cm×1.6 cm~4.0 cm×2.8cm,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或移植全厚皮片修复.

    关键词:
  • 多指同时分离治疗皮瓣并指畸形

    作者:宋骁军;芮永军;薛明宇;王睿铸;王庆斌;牛耀胜

    手部多指脱套伤是手外科常见的严重损伤,皮瓣修复是目前治疗的主要方式,但是无论采用腹部皮瓣、股前外侧皮瓣移植,都存在术后皮瓣臃肿的现象,受区外观为“皮袋状”,形成并指畸形.王彪等[1]将皮肤扩张术应用于先天性并指畸形分指手术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受其启发,我们将其应用于皮瓣移植术后并指畸形分指术中,2007年3月至2013年10月,治疗手部多指脱套伤皮瓣移植术后并指畸形20例,效果满意.

    关键词:
  • 内镜辅助下发际线内切口颧骨复合体缩小术

    作者:吕金陵;西会会;罗文婷;王晓娟;马娟

    以往我们曾采用发际线内小切口入路,成功地进行了颧骨复合体缩小术[1],2008年8月至2013年8月,我们对67例求美者在内镜辅助下用此方法行颧骨复合体缩小术,亦取得较好的效果.一、临床资料本组共67例,均为女性.年龄21~61岁,平均年龄26.1岁,均以美容为目的.二、手术方法手术于全麻或局部浸润麻醉下进行.(一)切口与截骨线设计 切口应设计在颞部发际内.在发际额颞角和耳屏上极的连线的中1/3,距发际线边缘2~3 mm,设计切口长度2~3 cm.伴有上中面部松弛者,需根据颞部提升切口设计.在面部标记出颧骨体表投影,并在体表投影标记内画出颧骨和颧弓的截骨线(图1).

    关键词:
  • CT血管造影在肩胛皮瓣修复面颈部瘢痕中的作用

    作者:何永静;王继华;朱礼昆;张景波;汤婷;黄绍丽;张颖佳;郭群;朱剑萍

    肩胛皮瓣游离移植修复面颈部损伤后的瘢痕,临床上屡有报道[1-3],但由于面颈部血管可能受到一定损伤,给寻找合适管径的供区血管进行吻合带来困难.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TA)及三维重建技术能清晰显示小血管形态及相应解剖结构,为临床上皮瓣解剖和血管吻合提供了参考依据[4-5].2012年5月至2013年1月,我们对8例面颈部瘢痕患者,术前采用CTA技术对其面颈部及肩胛部供区血管进行三维重建,评估供、受区血管解剖、管径及走行,为肩胛皮瓣设计、血管解剖及吻合提供了影像学辅助参考,手术取得良好效果.

    关键词:
  • 颞浅动脉及其吻合支为蒂的头皮瓣在修复头皮缺损颅骨外露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葛礼正;刘安军;郭利刚;焦洋;苏显林

    肿瘤、创伤等导致的头皮缺损经常伴有颅骨外露,需用具有良好血运的组织覆盖[1-3].2007年4月至2012年10月,我们采用颞浅动脉及其吻合支为蒂的头皮瓣,对头皮外伤、颅骨慢性溃疡、鳞状细胞癌病灶切除等造成的头皮缺损或颅骨外露创面进行修复,临床应用11例,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
  • 游离尺动脉腕上皮支分叶皮瓣包裹废弃指骨重建手指末节

    作者:王相;张威凯;毛根莲;王海兵

    2007年4月至2012年8月,我们对无条件再植的手指末节离断伤,或末节指骨相对完整的末节毁损伤,应用游离尺动脉腕上皮支分叶皮瓣包裹废弃指骨重建手指末节,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一、临床资料本组共5例5指,男4例,女1例,年龄30~ 42岁,平均35岁.指别:示指3例,中指1例,环指1例.致伤原因:冲床冲压伤4例,皮带绞压伤1例.损伤性质:无条件再植的末节离断3例,末节指骨相对完整的末节毁损伤2例,其中伴有远指间关节粉碎性骨折2例.

    关键词:
  • 狭长窄蒂皮下蒂皮瓣在乳腺癌术后放射性溃疡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余道江;赵天兰;徐又佳;Anne Morice;孙卫;王玉龙;洪嘉昀

    乳腺癌术后放射性溃疡在临床很常见,皮瓣或肌皮瓣移植是修复的首选,但确实存在部分患者因全身状况或血管因素,不能耐受或不宜行较大的岛状皮瓣转移手术,而溃疡周围组织又伴有广泛的纤维化变性,传统的胸壁局部皮瓣受旋转角度及距离的限制,也难以适用.近年来,随着筋膜蒂皮瓣[1]的发展,以及我们在窄蒂皮瓣临床应用及基础研究[2-7]的进一步深入,2009年3月至2013年5月,我们设计了不带知名血管,以远离溃疡创面侧胸壁皮下组织(含筋膜)为蒂的网球拍状狭长窄蒂皮下蒂皮瓣,修复乳腺癌术后放疗所致溃疡11例,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
  • 腋蹼畸形合并Poland综合征一例

    作者:韩崑;周启星;成琦;杨文;张勇;陈俊;吴丁安

    腋蹼畸形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畸形,发生于上臂与胸壁之间,特点为关节屈曲挛缩伴蹼状皮肤、皮下组织形成,常因血管、神经束位于蹼状皮下组织内而增加治疗难度.单纯性腋蹼畸形临床报道较少,偶见腋蹼畸形合并Poland综合征的报道,我们于2013年收治1例此类患者,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 偏身肥大症四例

    作者:张文显;王丽佳;杨伊帆;薛磊

    偏身肥大症是以身体一侧的部分或全部肥大为特征的一组临床症候群,在临床上很少见.其病因尚不明确,有学者认为是受精卵初次分裂时分成两个大小不同的细胞所致[1-2],也有人认为与内分泌紊乱、脑损害及植物神经紊乱有关[3].大部分为散发病例,无家族遗传倾向,但有文献报道1个家族中4位成员外祖父、2个外孙和1个外孙女均为单纯性的偏身肥大,不伴有其他症状[4].我们在临床上遇到4例偏身肥大的患儿,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 黑眼圈的病因、诊断及治疗

    作者:马刚;林晓曦

    黑眼圈不是一个正式的医学术语,但已被广大患者和医生用于描述眼周的灰暗状态[1].尽管黑眼圈对于生理机能的影响有限,却给人疲劳、悲伤或者宿醉样外观.黑眼圈中又以下睑黑眼圈为常见,不同年龄、性别、种族的人群均可出现,偶有家族遗传的报道[2].尽管黑眼圈如此普遍,尚缺乏流行病学研究数据,对其病因学研究也甚少,只有极少的文献关注黑眼圈的治疗.

    关键词:
  • 直接重编程策略为基础的自体细胞替代治疗在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李爽;李勤

    当前,干细胞的研究是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在实施组织工程和修复医学,实现个体化治疗方面更具诱人的前景.由于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C)在细胞来源、免疫排斥和伦理学等方面受到限制,制约了其研究以及应用的发展.2006年Takahashi和Yamanaka[1]筛选出4个与胚胎干细胞多能性更为密切相关的基因——Oct4、Sox2、c-Myc和Klf4(OSKM),成功地将小鼠体细胞重编程为具有胚胎干细胞多能性的细胞即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s).

    关键词:
  • 皮肤滚针联合聚桂醇对皮肤毛细血管网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徐思达;韦强;范友芬;陈石海;刘庆丰;殷国前;廖明德;孙玉

    目的 探讨皮肤滚针联合聚桂醇对毛细血管畸形的作用特点.方法 1.5 ~2.0 kg雄性莱航鸡24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A组:皮肤滚针+聚桂醇;B组:皮肤滚针+生理盐水;C组:正常鸡冠.分别在皮肤滚针联合聚桂醇干预鸡冠后的第7、14、21、28天切取实验区域的鸡冠组织,制作病理切片后行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和维多利亚蓝-丽春红染色,分别计算毛细血管数目和Ⅰ型、Ⅲ型胶原的纤维面积、弹力纤维面积.结果 肉眼观察:鸡冠组织的颜色随时间的推移而变浅;HE染色显示:A组毛细血管数目随时间的延长明显减少;Ⅰ型胶原纤维及Ⅲ型胶原纤维面积百分比计算结果:B组与A、C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殊染色结果显示:B组弹力纤维的表达有增生趋势.结论 动物实验显示,皮肤滚针联合聚桂醇干预鸡冠组织后可以有效地破坏、栓塞毛细血管网,且不导致局部组织的纤维化;单独应用皮肤滚针可以刺激真皮层弹力纤维轻度增生,可以延缓皮肤衰老的自然过程.

  • 组织工程室内血管化和成脂化诱导微环境对脂肪组织再生的影响

    作者:鲁峰;詹炜卿;常强;黎小间

    目的 通过研究组织工程室内血管化和成脂化诱导微环境对新生脂肪组织的组织形态及结构的影响,探讨组织工程室模型成功诱导成熟脂肪组织新生的关键因素.方法 健康6个月龄新西兰大白兔24只,根据不同的诱导环境,应用组织工程室技术建立4种兔模型,每组6只:无轴型血供脂肪瓣组(脂肪组织原始体积记为0 ml)、单纯颗粒脂肪组(取0.6 ml对侧脂肪垫)、单纯轴型血管蒂组(原始血管蒂组织为0.05 ml)和轴型血管蒂脂肪瓣组(0.6 ml带蒂脂肪瓣).对血管化和成脂化诱导微环境进行分离或组合,8周后取出标本,观察大体形态,测量新生组织体积,并进行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术前与术后8周脂肪瓣体积大小、毛细血管数目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8周后,单纯颗粒脂肪组体积减小为(0.25±0.10) ml,终脂肪颗粒被机体包膜包裹机化,难以诱导成熟脂肪组织新生;单纯轴型血管蒂组体积增加至(0.37±0.04) ml,但终形成的组织只是纤维结缔组织;无轴型血供脂肪瓣组体积为(0.12±0.03) ml,由于基底缺少独立的血供,不足以支持大体积的脂肪组织新生;轴型血管蒂脂肪瓣组成功诱导出大块成熟脂肪组织新生,体积为(3.45±0.48) ml.8周后各组新生的毛细血管数目各不相同,每单一视野下计数后,无轴型血管供应的脂肪瓣组(15±3.5)个和单纯颗粒脂肪组(5±2.5)个分别与轴型血管蒂脂肪瓣组(22±5)个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组织工程室模型中,只有同时提供独立的血供和成脂微环境,才能终诱导大体积的成熟脂肪组织新生.

  • 机械磨削结合皮肤活性细胞移植技术治疗面部痤疮后瘢痕

    作者:曾昂;刘志飞;朱琳;王金;李薇薇;宋可新

    目的 探讨应用磨削结合皮肤活性细胞移植技术治疗面部痤疮后瘢痕的疗效和风险评估.方法 应用磨削结合皮肤活性细胞移植(Recell(@))技术治疗面部痤疮后瘢痕30例,根据医生对比治疗前后照片及患者自我评价判定疗效、创面愈合时间、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红斑期等,对疗效和风险进行评估.结果 与常规磨削方法比较,应用磨削结合皮肤活性细胞移植(Recell(@))技术治疗面部痤疮后瘢痕技术可以促进内层敷料脱落,减少红斑期,提高患者满意度.结论 磨削结合Recell(@)技术可以缩短创面上皮化时间,并且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治疗面部痤疮后瘢痕的效果.

  • 中央小切口微创重睑术与内中外小切口重睑术的前瞻性对照研究

    作者:李铭;谢义德;周亚宽;詹明坤;王立敏;陈彦茹;郭永年

    目的 评价中央小切口微创重睑术与内中外小切口重睑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7月至2012年5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整形外科接受双侧重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A、B两组,其中A组268例采用中央小切口微创重睑术,B组102例采用内中外小切口重睑术.记录每例手术耗时、术后消肿恢复时间、有无明显淤青或血肿、重睑变浅或消失的比例及瘢痕增生、术后效果及患者满意度评价,并于术前、术后即刻、1、2、4、8、12周时分别拍照、记录.分别用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2组手术时间、消肿恢复时间,用卡方检验分析2组重睑变浅或消失、术后瘢痕满意程度,用t检验分析2组患者满意度综合评分是否有统计学差异.结果 A组手术时间为(25.63±3.74) min,短于B组的(29.90-±4.13) min(Z=-8.011,P<0.01);A组术后早1周开始消肿,晚4周,消肿速度快于B组(Z=-15.887,P<0.01);术后淤青发生率为1.49%,低于B组的7.84% (P <0.05),且无重睑变浅、消失病例,患者对术后瘢痕均表示满意.A组患者综合满意度评价得分为(97.302±1.764)分,优于B组的(88.628±10.880)分(t=12.650,P<0.05).结论 中央小切口微创重睑术具有手术简单易行、效果自然确切、术后恢复较快、并发症相对较小、易于学习等优点,适用于除上睑皮肤松弛外的所有单睑者.

  • 眶隔前脂肪联合眶上缘上外侧轮匝肌深面脂肪部分切除矫正上睑臃肿

    作者:金云波;林晓曦;陈辉;胡晓洁;马刚;常雷;仇雅璟;杨希;王天佑

    目的 探讨眶隔前脂肪联合眶上缘上外侧轮匝肌深面脂肪(retro-orbicularis oculusfat,ROOF)部分切除,矫正上睑臃肿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眶隔前脂肪位于上睑眼轮匝肌深面,ROOF位于眶上缘上外侧轮匝肌深面,与眶隔前脂肪相延续.对术前评估为眶隔前脂肪和ROOF肥厚的病例,实施眶隔前脂肪联合ROOF部分切除术,并随访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2011年5月至2013年7月,对38例患者实施该术式,术后随访3~ 28个月,平均8.6个月,所有患者上睑臃肿改善;1例术后出现血肿,10d自行完全吸收;1例患者眉外侧上方区域局部麻木,2个月后完全恢复.37例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结论 眶隔前脂肪联合ROOF部分切除可有效改善上睑臃肿,并发症轻微,满意度高,可作为上睑整形手术的重要补充.

  • 眶脂肪瓣转移矫正中老年上睑凹陷

    作者:李盛华;陈志鹏;陈滔;丁祖烈

    目的 探讨眶脂肪瓣转移矫正中老年上睑凹陷的治疗效果及适应证.方法 将上睑中央组外侧眶脂肪形成蒂在内侧的眶脂肪瓣,在眶隔后转移至中内侧,矫正上睑凹陷.凹陷深度<0.5 cm为1级,0.5~1.0 cm为2级,>1.0 cm为3级.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临床治疗66例,其中49例获12 ~ 15个月随访,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手术全部成功,无并发症,脂肪无吸收,眶脂肪瓣转移矫正1级上睑凹陷有效率达90.9%(20/22),2级有效率为31.0%(18/58),3级为0(0/18),随着上睑凹陷的程度加深,有效率逐渐降低,各组间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眶脂肪瓣转移矫正1级上睑凹陷疗效好,远期效果稳定,简单易行.

  • 光耀中华 止于至善——纪念宋儒耀教授诞辰100周年

    作者: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整形外科医院

    宋儒耀教授是中国著名医学家,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一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整形外科奠基人之一.他出生于1914年11月16日,2003年2月19日逝世,辽宁海城人.1932年就读于四川华西大学医牙学院,1939年毕业获牙医学博士学位;1942年就读于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医学进修学院,1948年毕业获医学科学博士学位;1948年就读于四川华西大学医学院,1950年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曾任华西大学医学院牙症医院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院长、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整形外科杂志》总编辑、国际整形与再造外科学会(IPRAS)理事、美国整形与再造外科学会(ASPA)终身会员、全国政协第五和第六届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第七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会常务委员,获国务院特殊津贴.

    关键词:
中华整形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z1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1998 01 02 03 04
1997 01 02 03
1996 01 02 03 04 05 06
1995 01 02 03 04 05 06
1994 01 02 03 06
1993 01 02 04 05 06
1992 01 02 03
1991 01 02 03 04
1990 01 04
198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