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中华整形外科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lastic Surgery 중화정형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0.9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4453/R
  • 国内刊号: 崔政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cjpls@cmaph.org
  • 曾用名: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颧骨骨折复位模板的临床研究

    作者:卜祥斌;崔军;王雪梅;张俊;杨佑成;任杰

    颧骨是面部骨折的好发部位之一.颧骨复合体骨折移位后往往缺乏复位标准,造成术后面部不对称畸形的发生率较高[1,2].我们以2003年3月至2005年1月期间收治的57例单侧颧骨粉碎性骨折(Zingg分类C型)中的48例为研究对象,并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制作颧骨骨折复位模板使其移位的骨块精确复位,收到了满意效果.

  • 颈烧伤后瘢痕挛缩以深筋膜翻转瓣重建颏颈角

    作者:张志扬;海恒林

    自2000年以来,我科先后收治颈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12例,应用颈深筋膜瓣翻转重建颏颈角加全厚皮移植修复,效果满意.

  • 面神经颞支损伤所致畸形的远期修复

    作者:毛守奎;邓印

    面神经颞支损伤临床多见,关于损伤神经的早期修复时有报道,而对失去神经早期修复机会所致面部畸形的晚期修复报道却较少见,1998年4月至2005年8月,我们收治此类患者11例,取得了满意疗效.

  • 辅以内镜的经腋胸肌下隆乳术

    作者:叶秀娣;虞渝生;王萃;白雪莉

    Watanabe等[1]在1982年首次提出"经腋胸大肌下隆乳术",但由于胸大肌下囊腔的剥离是在盲视下进行,故无法精确完满地解剖出囊腔,尤其是内下象限,易导致假体位置过高或外形不佳.内镜的使用提供了一种改善上述缺点的方法[2].1998至2005年我院采用经腋胸大肌下隆乳术43例(85侧)其中内镜辅助22例(43侧),我们对剥离腔中内镜所见和相应处理,以及术后效果,与同期常规经腋路胸肌下隆乳术进行了比较.

  • 单纯腓肠神经筋膜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一例

    作者:陈新龙;刘洪琪;杨玉强;姜海洋;邢玉玺;陈志勇;李德水

    患者男,40岁,双下肢车祸致伤1 h.入院检查:左下肢自髁上至足部皮肤完全裂伤,腘窝肌肉、血管、神经完全挫伤,右足自踝上至足底皮肤完全撕脱,胫后动脉及神经挫伤缺损.

  • 面部罕见先天性畸形一例

    作者:王成绪;李元;杨云程

    患者女,维族,16岁,面部畸形伴右侧鼻腔不通气16年.专科检查所见:面部畸形,右侧距眉内端2 cm处见2 cm×1cm×1 cm骨性隆起,无压痛及波动.鼻外观畸形,鼻根部增宽、扁平、轻度凹陷.双侧内眦间距增宽为5.5 cm,左眼内眦距鼻正中线为2 cm,右眼内眦距鼻正中线为3.5 cm;左眼睑裂长为3.5 cm,右眼睑裂长为2.6 cm.右侧鼻翼、鼻正中线偏右侧可见一皮肤盲孔,形似鼻孔,深约0.8 cm,中间呈索状牵拉,右侧鼻翼较左侧上移0.8 cm,(图1,2).经鼻内窥镜检查:鼻中隔不规则偏向右侧,左侧鼻腔通畅,下鼻甲、中鼻甲结构正常,鼻道内无血脓性分泌物,鼻咽部正常;右侧鼻腔狭窄,经滴收缩药后见下鼻甲结构正常,鼻腔外侧壁内移,至后鼻孔处与鼻中隔相融合,鼻后孔处探及骨性闭锁,中鼻甲发育差.

  • 鼻缺损修复术中美学亚单位原则的应用

    作者:姜浩;李青峰;顾斌;刘凯;沈国雄;郑丹宁;郑胜武

    目的 探讨鼻美学亚单位原则在鼻部缺损修复和再造术中应用的效果和意义.方法 鼻部各亚单位缺损患者共27例,根据鼻美学亚单位分区分为5组,为鼻背、鼻尖、鼻翼小叶、软组织三角以及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亚单位组.根据缺损面积占亚单位的比例,对小于50%的缺损作亚单位局部修复,大于50%的则去除残余组织,行全亚单位重建.其中,游离组织移植(如植皮、耳廓复合组织移植)10例,局部皮瓣4例,额部皮瓣13例,术后随访5~37个月,以修复后的鼻外形和色泽来判断修复和再造效果.结果 植皮、局部转移皮瓣14例全部存活;耳廓复合组织游离移植2例出现表皮发红发暗,半年后皮肤色泽渐趋正常;额部皮瓣鼻再造13例中,有1例出现鼻小柱伤口愈合不佳,鼻假体外露,鼻小柱瘢痕增生挛缩,二期行上唇黏膜瓣带蒂转移修复治愈.27例全部得到随访,患者和家属对手术结果均表示满意.结论 运用鼻亚单位原则进行鼻部缺损修复和再造,与传统方法比较,能够获得更为满意的效果.

  • 硅胶线牵张技术辅助头皮延伸术治疗瘢痕性脱发

    作者:王继萍;范金财

    目的 探索应用一种硅胶线牵张技术增加头皮延伸术对头皮瘢痕性脱发的治疗效果.方法 在局部浸润麻醉下,于头皮瘢痕区域内沿瘢痕长轴的中线切开瘢痕皮肤达帽状腱膜下,并向两侧潜行分离,范围不少于瘢痕的宽度.继之,将一直径3 mm的硅胶线从切口的一端内面缝合固定于两侧的帽状腱膜上,并以连续水平褥式缝合法将之贯穿于整个切口的两侧.待达到切口的另一端后将之穿出皮面,辅以阻挡装置固定.1周后,以隔日1次的间隔期收紧此硅胶线,直至两侧正常头皮组织接近.然后行二次手术切除瘢痕组织,直接闭合两侧切口.结果 1999年10月至2006年3月,共治疗12例,切除瘢痕的宽度为5~10.5 cm;平均牵张期为26.4 d.术后随访3个月,效果良好.结论 该硅胶线牵张技术可以使头皮组织不断伸展,明显增加头皮延伸术的临床治疗效果.

  • 人脂肪组织来源内皮祖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方法的实验研究

    作者:刘波;崔磊;付全花;杨平;许志成;尹烁;王豪夫;刘广鹏;刘伟;曹谊林

    目的 探讨人脂肪组织来源的内皮祖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的方法.方法 脂肪抽吸术获取人体脂肪组织,消化法得到的细胞接种在Fibronectin包被的培养皿内,用含2%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传至第2代,分诱导组(EGM-2,2%FBS,VEGF,bFGF等)和非诱导组(DMEM,2%FBS)两组进行培养.免疫细胞荧光分别检测两组的CD34、vWF和PECAM-1表达;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两组的CD34、CD45、CD133和PECAM-1表达率;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摄取DiI-ac-LDL的功能;诱导组细胞接种于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基进行三维培养,观察血管样结构形成情况.结果 诱导组细胞12 d后呈现内皮细胞典型的铺路石样形态,未诱导组细胞未观察到这种变化;免疫细胞荧光显示诱导组vWF、PECAM-1表达阳性,未诱导组细胞CD34表达阳性;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诱导组PECAM-1阳性率为(67.41±13.35)%,明显高于非诱导组的(6.73±2.21)%(P<0.01),非诱导组CD34阳性率为(72.39±13.45)%,明显高于诱导组的(16.06±3.86)%(P<0.01);荧光显微镜观察显示诱导组细胞具有摄取DiI-ac-LDL的功能;诱导组细胞三维培养形成"树枝样"分叉结构.结论 建立了一种从人脂肪组织分离、培养EPCs的方法,并对其表型进行鉴定,有望为血管组织工程提供新的种子细胞来源.

  • 小睑裂综合征家系FOXL2基因的突变研究

    作者:唐胜建;王小柯;王艳丽;林立新;孙岩

    目的 对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小睑裂综合征家系4代12例患者,及家系中12例正常成员和80例正常对照的FOXL2基因进行研究.方法 设计合成FOXL2基因特异引物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FOXL2基因,PCR产物直接测序.结果 该家系所有患者的FOXL2基因892C>T,为无义突变.在正常人的FOXL2基因中未发现突变.结论 FOXL2基因的突变可能是该家系中小睑裂综合征重要的致病因素.

    关键词: 小睑裂综合征 FOXL2
  • 睾丸鞘膜瓣在尿道修复中的应用

    作者:薛文勇;瞿长宝;王晓路;张凤翔;康春生

    目的 探讨睾丸鞘膜瓣覆盖技术在尿道畸形和尿道瘘修复中的效果.方法 2002年起对38例尿道下裂手术和术后尿道瘘,采用睾丸鞘膜下组织蒂鞘膜瓣覆盖修复.结果 术后随访半年至1年,除1例尿道上裂术后瘘修复后再次发生尿道瘘外,其余均获成功,未再出现尿道瘘或尿道狭窄,阴茎外观满意,勃起正常.结论 采用该方法可有效防止尿瘘再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且易于获取,对睾丸无不良影响.

  • 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复合珊瑚修复犬下颌骨节段缺损的初步研究

    作者:袁捷;刘广鹏;柴岗;刘波;许锋;崔磊;刘伟;曹谊林

    目的 应用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复合珊瑚构建组织工程化骨,修复犬下颌骨节段性缺损.方法 体外扩增培养、成骨诱导犬BMSCs.将第二代细胞复合珊瑚后修复犬自体右侧3cm的下颌骨节段缺损(n=6);以单纯珊瑚植入缺损处为对照(n=6),术后12、32周分别通过影像学,大体形态观察,组织学和生物力学的方法检测骨缺损的修复效果.结果 成骨诱导的BMSCs在珊瑚支架上生长良好.X线片显示12周时实验组骨痂较多,对照组材料明显吸收;32周时CT、X线片和大体观察显示术后实验组骨愈合良好,对照组为骨不连;骨密度检测示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组织学示实验组有较多成熟骨呈骨性愈合,对照组为纤维性愈合;生物力学测试实验组与正常下颌骨力学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体成骨诱导BMSCs复合珊瑚形成的组织工程化骨可修复犬下颌骨节段缺损.

  • 氟对游离毛囊凋亡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屠军波;杨壮群;邢喆;薛瑛;刘晓华

    目的 观察离体培养条件下氟对人头皮毛囊各部位凋亡的影响及硒对氟影响的拮抗作用.方法 构建人头皮游离毛囊培养模型,在模型中,加入不同浓度的氟化钠和亚硒酸钠,筛选浓度后,分为不同组;制作冰冻切片,利用TUNEL法原位检测各组毛囊不同位置的凋亡数量并做统计分析;用透射电镜进行观察照相.结果 原位凋亡染色发现,1 mmol/L和10 mmol/L的氟化钠能使游离培养5 d的人头皮毛囊中外根鞘、真皮鞘和毛乳头,及毛球下部的凋亡细胞显著增多,0.01mmol/L的亚硒酸钠能拮抗1 mmol/L氟化钠对外根鞘、毛球部的促凋亡作用(P<0.05).结论 不同浓度的氟化钠对游离培养的第5天的人头皮毛囊的凋亡具有不同作用,一定浓度的氟化钠能促进游离毛囊一定部位的细胞凋亡.0.01 mmol/L的亚硒酸钠对一定浓度的氟化钠的促凋亡作用具有拮抗性.

    关键词: 毛囊 凋亡
  • Ⅰ-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基因转移对烫伤大鼠创面愈合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杨磊;高建华;王甲汉

    目的 探讨Ⅰ-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Ⅰ,IGF-Ⅰ)基因转移对烫伤大鼠创面愈合的作用效果.方法 利用我们成功构建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IGF-Ⅰ,通过脂质体介导转染烫伤大鼠皮肤组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IGF-Ⅰ基因在皮肤及肝脏组织的表达情况,观察烫伤大鼠体重、创面愈合情况等指标.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脂质体介导的IGF-Ⅰ基因转移可在创面注射点周围皮肤成纤维细胞中出现阳性表达,而肝脏组织中未出现阳性表达,实验组大鼠创面注射IGF-Ⅰ重组质粒后,创面愈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大鼠体重与对照组大鼠比较未出现减轻现象(P<0.05).结论 脂质体介导IGF-Ⅰ基因转移,可促进创面愈合,并可避免IGF-Ⅰ全身应用所带来的副作用.

  • 美容手术术后水肿探讨

    作者:石莹莹;程健

    各种美容手术后常会出现手术区域的水肿,如发生在面部,且持续时间过长,会使受术者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心理,降低对手术效果的评价.随着人们对美容手术要求的提高,术后水肿这一问题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 颅颌面外科术前虚拟技术

    作者:龙胜春;刘盛;陈张健

    颅颌面外科是由法国著名整形外科专家Tssier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创立的一门新兴学科,通过特殊的截骨和植骨方法将颅颌面分块移动,并按照整形修复的原则重新排列组合和固定,从而达到从根本上矫正各种严重的颅颌面畸形的目的.颅颌面畸形的定位、定性和定量诊断、周密准确的手术设计和面貌预测对于确保满意的整形手术疗效至关重要.虚拟外科手术是虚拟现实在医学领域的一个研究方向.建立颅颌面虚拟手术的动机是基于通过个别地考虑患者手术计划步骤来降低颅颌面外科手术风险,提高手术精度.我们主要综述了目前国内外颅颌面整形手术计算机辅助术前规划的各个流程及所采用的相关算法.

  •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在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中的作用

    作者:刘宏伟;程飚;余文林;孙瑞霞;唐建兵;付小兵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 Ⅱ)Ⅰ型(angiotensin Ⅱ type 1,AT1)和Ⅱ型(angiotensin Ⅱ type 2,AT2)受体在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中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正常皮肤和增生性瘢痕组织标本Ang Ⅱ受体的表达,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和放射性配体受体结合测定法检测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Ang Ⅱ受体的表达,用3H-TdR的掺入法检测AngⅡ对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增生性瘢痕组织的成纤维细胞可见AT1和AT2受体表达,阳性染色信号较正常皮肤增强.放射性配体受体结合测定法显示在培养的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AT1和AT2受体密度分别为(10.69±2.15)fmol/106个细胞,(4.9±1.05)fmol/106个细胞.RT-PCR结果显示培养的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表达AT1和AT2受体.在培养的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Ang Ⅱ明显促进成纤维细胞3H-TdR的掺入率,AT1受体阻断剂Valsartan明显抑制Ang Ⅱ的这种促进作用,AT2受体拮抗剂PD123319明显增强AngⅡ的这种作用.结论 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表达AT1和AT2受体,AngⅡ通过激活AT1和AT2受体对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产生调节作用,AngⅡ产生异常和受体表达比例失衡可能导致瘢痕的过度增生和瘢痕疙瘩的形成.

  • 一汉族瘢痕疙瘩家系的易感基因定位分析研究

    作者:严欣;高建华;陈阳;宋玫;刘晓军

    目的 采用连锁分析方法探讨瘢痕疙瘩(keloid)家系的疾病易感基因与15q22.31-q23及18q21.1区域的连锁关系.方法 1个中国东北地区5代keloid家系,采集家系中32名成员的外周血标本提取DNA,选择位于15q22.31-q23及18q21.1区域7个微卫星标记,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得到扩增产物片断,测定PCR产物片段大小,得到每个样本的基因型,运用连锁分析软件Linkage 5.11的MLINK程序计算每个标记的LOD值,根据两点间LOD值判断连锁关系.结果 D15S108、D15S216、D15S534、D18S363、D18S846五个位点的两点LOD值在重组率为0时均小于-2,可以排除连锁关系,而D18S460、D18S467两位点在重组率θ为0.05和0.10时的两点LOD值均大于1,D18S460在θ=0时大于2,提示此家系keloid易感基因与这两个位点存在一定连锁关系.结论 此汉族keloid家系的易感基因可能位于染色体18q21.1区域内,初步确定SMAD2和PIAS2基因为可能的易感基因.

  • 鼻下端的被覆软组织层次及其血管密度的观察

    作者:王志军;王娜;杨宏梅;柏树令;高景恒

    目的 观察鼻下端包括皮肤在内的被覆软组织层次,各层次的微小血管大致形态、血管密度等,为鼻下端肥大的矫治、厚皮肤的鼻尖美容外科手术,提供十分必要的形态学资料.方法 6具新鲜尸体头部的外鼻标本,制成石蜡切片,光镜下观察HE染色切片的软组织层次;以图像分析仪测量各层次内的微血管密度(血管面积/框面积).结果 HE染色切片的鼻下端被覆软组织,可明确地分成5层:表皮层、真皮层、浅筋膜层、纤维肌层和软骨膜层.按微血管密度的大小为标准,其排序是:软骨膜层、真皮网状层、纤维肌层、真皮乳头下层、浅筋膜层、真皮乳头层.结论 本组所见鼻下端被覆软组织分5层,与面颈部其它部位有着基本相似的结构层次,其总厚度和真皮厚度均大于高加索民族,属于"厚皮肤的"的范畴.按照血管密度分析的结果,结合临床上的可行性,在厚皮肤鼻成形术需做皮瓣剪薄术时,首先应切除浅筋膜层,其次是纤维肌层.

  • 婴儿唇腭裂同期修复468例临床分析

    作者:付时章;雷海燕;袁华;王斌;黄和平;萧庆昌

    目的 探讨唇腭裂在婴儿期同期修复的可行性及优缺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近十年来同期修复婴儿期唇腭裂468例,对术后3年以上患者进行语音评价.结果 468例婴儿均完成唇腭裂同期修复,术后出现并发症173例,死亡1例.其中94例出现不同程度呼吸困难,74例出现腭部缝合口裂开(63例为悬雍垂裂开),2例唇部切口感染,1例因术中缺氧出现脑瘫,2例出现恶性高热(其中1例死亡),1例拔出碘仿纱条后大出血.术后3年以上有278例,随访168例,发音优115例,良48例,差5例.结论 婴儿期同时修复唇腭裂虽具有术后语音效果好及其他优点,但呼吸困难及悬雍垂裂开发生率高,良好的麻醉对保证手术成功至关重要.

  • 腭裂修复术腭咽肌肉重建与否的鼻咽内窥镜的比较观察

    作者:程宁新;赵敏;邓慧;戚可名;吴戴红;方真;宋儒耀

    目的 通过是否进行腭咽肌肉重建的两组腭裂修复术后患者鼻咽内窥镜的比较观察,了解腭咽部肌肉重建术后腭咽闭合状况的改变.方法 将41例腭裂术后患者,按照在腭裂修复时是否进行腭咽肌肉重建分为重建组(22例)和非重建组(19例),以鼻咽纤维内窥镜记录静态和发音时腭咽闭合运动状况,对两组患者腭咽闭合运动类型和状况进行比较.结果 重建组静态腭咽腔形态较非重建组明显缩小,各壁光滑丰满,未见软腭鼻腔面V型缺损畸形;动态时以环状闭合为主.非重建组静态腭咽腔形态较大,可见软腭鼻腔面V型缺损畸形;动态时以冠状闭合为主.经比较重建组腭咽闭合良好率(90.91%)明显优于非重建组(37.31%).结论 鼻咽内窥镜观察证实腭咽肌肉重建腭裂修复术后腭咽闭合功能恢复明显优于非重建组.腭裂修复术时重建腭咽肌肉有助于缩小腭咽腔和更易于达到良好的腭咽闭合状态.

  • 磁共振成像对腭咽闭合不全的诊断和术前评估

    作者:黄晨昱;成铤;吕唯;熊斌;赵敏;尹宁北;赵振民

    目的 探讨腭咽磁共振成像对腭咽闭合不全诊断及术前评估的可行性及准确性.方法 2002年以来,通过对6例腭裂术后腭咽闭合不全患者进行正中矢状面、横断面和冠状面扫描,并与头颅侧位X线片及颅底位片对照,通过手术直视测量证实.结果 腭裂术后腭咽闭合不全患者磁共振成像主要表现为咽腔深、软腭短、咽后壁及侧壁运动障碍等,可精确定量,结果准确,可重复性好,与临床表现及术中探察一致.结论 磁共振成像易操作、无创且可精确定量、可重复,可对腭咽闭合不全患者进行有效的术前评估,对其诊断及手术方案的选择有重要指导作用.

  • 重睑成形术同时行眼轮匝肌肌皮瓣转移治疗轻度瘢痕性上睑外翻

    作者:于丽;张建卓;王佳琦;王祎蓉;张志宏

    目的 探讨轻度瘢痕性上睑外翻的患者,如何在行同侧重睑成形术时,应用上睑眼轮匝肌肌皮瓣旋转后进行修复.方法 行重睑成形术时,利用可去除的松弛皮肤及其深面的眼轮匝肌制成肌皮瓣,修复外翻松解复位后遗留的缺损创面.结果 2003年2月至2005年12月,共修复轻度瘢痕性上睑外翻13例13只眼,除1例因蒂部略显臃肿,6个月后再次修整外,其余皮瓣外观平整自然,随访2周至6个月,效果满意.结论 将重睑成形术中可去除的松弛皮肤及深面的眼轮匝肌重新利用,制成的眼轮匝肌肌皮瓣血运丰富,长宽比例大可达6:1,且转移灵活,供区切口隐蔽在重睑皱襞形成线上,无供区瘢痕.

  • 面颊部扩张皮瓣的设计和转移

    作者:胡守舵;张海明;赵成鹏;冯越蹇;杨宇;韩星;庄洪兴

    目的 探讨利用扩张皮瓣修复面颊不同部位皮肤缺损的扩张皮瓣设计.方法 269例面颊部血管瘤、瘢痕、色素痣患者,依不同的皮肤缺损位置,在邻近部位放置大小适度的1~3个50~400ml容积的扩张器,扩张充分后采用推进皮瓣法、旋转推进皮瓣法和易位皮瓣法修复.结果 269例中共形成305个扩张皮瓣,利用推进皮瓣121个,旋转推进皮瓣145个,易位皮瓣39个;共出现并发症52例,分别为扩张皮瓣远端血运障碍、血肿形成、感染、注水壶渗漏、扩张器外露、睑外翻和包囊挛缩,这些并发症基本未影响终的手术效果,术后面颊部形态正常.结论 我们提出的扩张皮瓣的设计和转移原则,对于面颊部的皮肤缺损组织扩张术治疗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 腓骨肌腱鞘筋膜瓣与脂肪筋膜瓣联合转移修复足跟后深度组织缺损

    作者:宁金龙;张林;李小静;朱飞;高学宏;丁浩;侯团结;杨会强;夏赤;宋海兵

    目的 探索一种新的局部组织瓣修复足跟后深度组织缺损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于小腿下段,外踝腓外侧筋膜间隙,设计切取腓骨肌腱鞘筋膜瓣与脂肪筋膜瓣联合转移,大筋膜瓣6cm×13 cm,覆盖跟腱及跟骨裸露缺损,在其上移植全厚皮片或中厚皮片修复.结果 2004至2005年11月,修复足跟后组织缺损6例.修复小缺损3.5 cm×4.0 cm,大4 cm×6 cm.术后转移筋膜瓣,移植皮片完全存活.随访3个月至1年11个月,供受区稳定愈合,功能形态恢复满意.结论 腓骨肌腱鞘筋膜瓣与脂肪筋膜瓣联合转移加皮片移植法,就近取材,供区损伤小,筋膜瓣薄,柔韧滑润,血运恒定丰富,手术时间短,为小腿下段足跟后难愈性中、小面积缺损提供了一种新的简便、可靠的修复方法.

  • 胸大肌肌皮瓣与中厚皮片修复颈部咽瘘

    作者:王少新;李彬;陈建超;王朝晖;刘坤

    目的 探索以胸大肌肌皮瓣及中厚皮片联合修复颈部咽瘘的方法.方法 对因头颈部恶性肿瘤术后与放疗后形成颈部的咽瘘,应用胸大肌肌皮瓣与中厚皮片联合修复咽食管黏膜及颈部皮肤缺损.结果 本组11例皮瓣术后全部存活,术后5 d去除中厚皮片之缝线包扎敷料,术后12~14 d拆线,其中2例皮瓣边缘部分愈合不良,经换药后愈合.术后随访全部皮瓣及中厚皮片存活良好,患者吞咽功能恢复,外形良好.结论 胸大肌肌皮瓣与中厚皮片联合用于颈部咽瘘的修复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 组织工程骨修复牙槽嵴裂的实验研究

    作者:欧新荣;翦新春;林戈

    目的 探讨骨髓来源的种子细胞复合胶原蛋白海绵构建组织工程骨修复牙槽嵴裂的可行性.方法 12条实验犬被分成4组.于双侧上颌第3切牙处去除长15 mm牙槽骨形成牙槽嵴裂动物模型;经股骨骨髓穿刺,分离骨髓基质干细胞,培养、传代扩增诱导后,与蛋白胶原海绵混合培养48 h,植入骨缺损处.饲养12周后处死动物,通过三维CT及组织学检查评价骨缺损修复的效果.结果 实验组牙槽骨断端间形成完整的骨连接,切片可见髓腔通畅,新形成的牙槽嵴宽度与松质骨组相似(P>0.05),但高度不足(P<0.05).结论 组织工程骨可以较好地修复牙槽嵴裂,有望成为修复牙槽嵴裂的治疗方法.

  • 含表皮干细胞组织工程皮肤的构建研究

    作者:胡葵葵;戴育成;李剑;雷英;袁敬东;李洁;吴琼

    目的 用表皮干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作为种子细胞研制一种增殖能力强的具有表皮、真皮的组织工程化人工复合皮肤.方法 从幼儿包皮中分离表皮干细胞,用胶原Ⅳ纯化、富集表皮干细胞,接种在3T3细胞滋养层上,将体外传代培养的表皮干细胞和真皮成纤维细胞分别接种在经冷冻干燥及戊二醛交联的Ⅰ型胶原基质网架的两侧,在液面下培养3周后,改为气-液界面培养,构建含表皮干细胞的复合皮肤,并进行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及电镜观察.结果 表皮干细胞呈克隆状生长,G0/G1期细胞和α6briCD71dim细胞百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K19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呈阳性,对照组呈阴性.光镜下观察可见体外培养的含表皮干细胞的人工复合皮肤,具有表皮和真皮,表皮层由基底至浅层可见3~5层细胞,角蛋白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结论 表皮干细胞种植于胶原海绵膜上,可生成全层组织工程皮肤,具备了同正常皮肤类似的结构,表明其具有在体外分化成表皮的能力.

中华整形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z1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1998 01 02 03 04
1997 01 02 03
1996 01 02 03 04 05 06
1995 01 02 03 04 05 06
1994 01 02 03 06
1993 01 02 04 05 06
1992 01 02 03
1991 01 02 03 04
1990 01 04
198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