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中华整形外科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lastic Surgery 중화정형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0.9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4453/R
  • 国内刊号: 崔政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cjpls@cmaph.org
  • 曾用名: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miR-146a-5p在先天性巨中型黑色素细胞痣及正常皮肤中的差异表达

    作者:孙敏;王新刚;宋卓;尹宁北;赵振民;吴镝

    目的 探讨先天性巨型黑色素细胞痣、先天性中型黑色素细胞痣和正常皮肤在miRNA表达水平的差异.方法 分别收集先天性巨型黑色素细胞痣、先天性中型黑色素细胞痣和正常皮肤样本各10例.第一步:每组选取3例样本进行AgilentmiRNA芯片检测,筛选不同组别间的差异miRNA.选取与MAPK、Wnt、NF-kB等信号通路有关的5个差异miRNA进行下一步验证,分别是:miR-146a-5p、miR-140-5p、miR-106b-5p、miR-17-5p、miR-483-5p.第二步:每组选取10例样本,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Taqman探针法)对上述差异miRNA表达进行定量验证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通过miRNA芯片检测,共发现了先天性黑色素细胞痣与正常皮肤之间的23个差异miRNA.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发现miR-146a-5p含量在先天性巨型黑色素细胞痣与中型黑色素细胞痣比较P=0.003;先天性巨型黑色素细胞痣与正常皮肤比较P=0.000;先天性中型黑色素细胞痣与正常皮肤对比P=0.013,三者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他4个miRNA在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先天性黑色素细胞痣中miR-146a-5p的表达量增高,先天性巨型黑色素细胞痣增高尤为明显,这可能与不同组织中黑色素细胞的增殖和衰老状态有关.

  • 兔自体真皮成纤维细胞对增生性瘢痕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杨晓双;胡鹏;王达利;魏在荣;冀玫宏;罗昭和

    目的 探讨兔耳瘢痕形成早期瘢痕内局部移植自体真皮成纤维细胞(Fbs)对增生性瘢痕形成及创面愈合质量的影响,以探讨Fbs用于增生性瘢痕的防治的可行性.方法 运用机械法联合酶消化法从新西兰大白兔背部正中正常皮肤组织中提取真皮Fbs,取第3代生长良好的细胞,向成骨细胞、成脂肪细胞诱导分化.取2只实验兔作为预实验观察对象(即未干预组),于兔双耳腹侧手术形成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创面不做任何处理,待其自然愈合,记录完全上皮化时间及增生性瘢痕形成的情况;另取6只实验用兔设立兔左耳为实验组,右耳为对照组,于创面上皮化后第2天(术后20 d)、术后30 d(瘢痕增生明显时),采用体外培养的经BrdU标记后的第4代自体真皮Fbs于实验组创面及增生性瘢痕周围的皮下至软骨上层之间进行环形注射,对照组在上述相应时间点注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第2次细胞移植后7d(术后37 d左右)切取增生性瘢痕组织,记录3组(未干预组、实验组、对照组)增生性瘢痕的大体外观及其组织学变化;实验组术后37 d增生性瘢痕组织行免疫荧光染色对移植细胞进行示踪;实时荧光-多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PCR,RT-PCR)检测对照组及实验组术后37 d增生性瘢痕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和核心蛋白多糖(decorn,DCN)的mRNA表达变化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增生性瘢痕组织中DCN、TGF-β1、Ⅰ型胶原及Ⅲ型胶原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术后37 d实验组瘢痕较对照组平、软,色泽轻度变浅,体积缩小.组织学结果提示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真皮浅层Fbs、炎性细胞数量减少,结缔组织的增生及胶原沉积减少,基底层细胞、胶原纤维排列整齐;RT-PCR结果表明,实验组增生性瘢痕组织中TGF-β1 mRNA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DCN mRNA表达量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ELISA结果表明,实验组增生性瘢痕组织中TGF-β1、Ⅰ、Ⅲ型胶原含量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DCN含量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兔背部真皮Fbs对兔耳增生性瘢痕有明显抑制作用,其机制与促进增生性瘢痕局部组织中DCN表达的上调及TGF-β1表达的下调,减少Ⅰ型、Ⅲ型胶原蛋白的合成及细胞外基质的沉积,促进胶原的有序排列等作用有关.

  • 缓释FGF2基因壳聚糖核壳微球提高颗粒脂肪移植存活率的研究

    作者:马莉;蒋思静;贾大平;赵宇;丁浩

    目的 构建一种缓释FGF2基因的“壳核”结构的壳聚糖缓释微球.“核”是包埋FGF2基因质粒的巯基烷基化壳聚糖(TACS)、“壳”是羟丁基壳聚糖(HBC),探讨该壳聚糖壳核微球对颗粒脂肪移植存活率的影响.方法 制备HBC@TACS-pFGF2-EGFP壳核缓释微球,检测核壳结构包载基因缓释基因的释放规律.Western-blot检测该缓释微球体外转染293T细胞后表达FGF2蛋白的情况.细胞增殖实验证明10μg/ml的pFGF2质粒可促进293T细胞生长.取18只新西兰白兔用于颗粒脂肪移植实验.兔左耳作为实验组,移植2 ml脂肪颗粒和HBC@TACS-pFGF2-EGFP;兔右耳作为对照组,移植2 ml脂肪颗粒和HBC@TACS-空载质粒.分别于颗粒脂肪移植术后第4、8、12周切取标本,行大体观察、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移植物的生物学特性、脂肪移植成活率及新生血管密度.结果 HBC@TACS-pFGF2-EGFP在体外可缓慢释放pFGF2-EGFP基因,而且在转染293T细胞后可成功表达FGF2蛋白.颗粒脂肪移植术后不同时间点取材,发现移植后的脂肪组织体积随时间推移逐渐减小,整个实验过程中实验组的脂肪体积、脂肪移植成活率均大于对照组(P<0.05),HE染色显示实验组的新生脂肪组织细胞排列较对照组更为规则,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实验组脂肪组织的微血管密度和FGF2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缓释FGF2基因的HBC@TACS-pFGF2-EGFP微球可提高颗粒脂肪移植存活率.

  • 耳上局部旋转皮瓣结合耳舟舒展矫正隐耳畸形

    作者:郝冬月;董立维

    目的 探讨一种简单易行且效果良好的隐耳矫正方法.方法 2016年9月至2017年6月收治9例隐耳患者(单侧6例、双侧3例),于耳上设计局部旋转皮瓣,充分剥离松解软骨表面肌肉附着点,舒展卷曲的耳廓软骨并将其重新塑形,反向固定耳轮软骨,矫正隐耳畸形,耳上切口作V-Y推进,皮瓣覆盖耳后切口,加深颅耳沟.结果 术后患者耳廓形态接近自然状态,耳上极游离于颅骨外,耳轮脚明显,瘢痕隐蔽于耳上方毛发内及耳后,复诊时回缩不明显,可以佩戴眼镜或口罩.结论 耳上皮瓣结合耳轮软骨反向固定的术式简单易行,术后效果良好,瘢痕隐蔽,复发率低,是一种矫正隐耳的较好方法.

    关键词: 隐耳 外科皮瓣 耳舟
  • 细胞支架联合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修复手指急性创伤性软组织缺损

    作者:张治金;曾林如;杨军;侯桥;刘龙飞

    目的 探讨细胞支架联合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修复手指急性创伤性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2年5月至2016年9月,对20例手指较小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应用细胞支架联合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进行修复.平均缺损面积2.5 cm2.创面清创,应用人工真皮修复.每隔2~3d创口换药并外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术后3~4周拆除细胞支架.结果 本组20例,随访2~ 24个月,未见创面复发,外观满意,无明显增生性瘢痕.指间关节伸屈活动无明显障碍.结论 细胞支架联合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修复创面,方法简便、创面愈合质量高,为创面的修复提供了新选择.

  • 自体浓缩生长因子膜在口腔黏膜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作者:葛宇飞;乔光伟;葛长艺;孙小娟;康佳楠

    目的 评价自体浓缩生长因子膜应用于口腔黏膜组织缺损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因手术切除造成口腔黏膜组织缺损的患者39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19例应用自体浓缩生长因子膜修复创面,对照组20例不覆盖膜.术后1、2、3周及1、2、3个月定期复查,比较2组创面愈合情况.结果 试验组19例患者CGF膜均成活,未发生感染.试验组术后2、3周及1个月时创面愈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3周及1个月时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时VSS评分的平均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CGF膜修复口腔黏膜组织缺损,可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减轻术后不适感、减少术后瘢痕形成,安全有效.

  • 不需植皮的双翼状皮瓣治疗并指畸形

    作者:董延召;刘福云;郭永成;冯国明;王飞鹏

    目的 介绍一种不需要植皮的双翼状皮瓣技术治疗并指畸形的方法.方法 采用Z形切口分离并指,并应用切取的掌指关节背侧皮肤形成的双翼状皮瓣重建指蹼,无需皮肤移植.结果 2010年5月至2016年10月,共治疗24例患者35个并指.术后无血肿、感染、皮瓣坏死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 ~ 60个月,平均54个月,其中1例指蹼上移,未发生屈曲挛缩现象,所有手指均获得由背侧到掌侧倾斜45°外观良好的指蹼,无明显瘢痕增生,屈曲和外展运动功能良好.结论 双翼状皮瓣治疗并指畸形,方法简单、无需植皮、效果良好.

  • 微血管吻合工具与技术的研究进展

    作者:吴屹冰;任甜甜;王扬;宋庆华;魏鹏

    微血管手工吻合技术由Carrel于1912年发明,目前已成为显微外科的核心手术技术之一.这种血管吻合方法疗效确切,但有耗时费力的缺点,且缝线作为异物残留也会引发炎性反应.近年来血管吻合器广泛应用于临床,不但提高了血管吻合质量,还可加快手术速度.Carrel提出的理想血管吻合4个原则是血管吻合工具改进的目标,现相继出现了负压环吻合器、血管支架吻合器、卡扣样吻合器、纤维蛋白胶、P407等新技术,该文重点介绍了这些技术的优缺点.

  • 颅外动静脉畸形的基因学研究进展

    作者:乔丛蓁;金云波;邹运;华晨;杨希;林晓曦

    动静脉畸形是一种因动、静脉间缺乏正常毛细血管床所致的先天性疾病.在毛细血管畸形-动静脉畸形、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PTEN错构瘤肿瘤综合征等罕见遗传性疾病中,动静脉畸形往往是其主要的特征性病症.对于动静脉畸形的基因学探究将有助于动静脉畸形的临床诊疗.该文分别从血管胚胎期发育的基因调节机制、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的基因突变分类、PTEN错构瘤肿瘤综合征的基因学基础,以及毛细血管畸形-动静脉畸形的基因型命名规则,对动静脉畸形领域的新基因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此外,对于近提出的动静脉畸形中体细胞突变理论进行了整理归纳,以期提高对这一疾病的认知,开拓临床治疗新思路.

  • 眼-耳-脊柱序列征的遗传学研究现状

    作者:黄雪霜;潘博;王乐

    眼-耳-脊柱序列征(oculo-auriculo-vertebral spectrum,OAVS)是临床常见的出生缺陷,主要累及眼、耳、上下颌及脊柱等.目前,OAVS的遗传基础已被公认,但致病基因尚未明确.从染色体分析、基因组拷贝数检测、致病基因鉴定和小鼠模型对OAVS的可能病因进行综述,并对OAVS的研究策略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 工程化脂肪与正常脂肪组织的生长模式

    作者:王雪岑;郑亚丽;鲁峰

    脂肪组织大量缺损是困扰整形外科医生的一大难题,随着脂肪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人工诱导脂肪再生为修复软组织缺损提供了新的可能.脂肪组织作为一个复杂的多细胞器官,其生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研究正常脂肪组织的生长过程及工程化脂肪的生长模式,可为建立协调的成脂微环境、实现定向可控的脂肪构建提供理论支持.

  • 改良水平横切去三角瓣法内眦赘皮矫正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徐子寒;范荣辉;慕生枝;张振信;王本峰

    目的 探索内眦赘皮矫正术的方法和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在过内眦点的水平线上横向切开内眦赘皮,分离松解皮下错构轮匝肌及纤维组织,适当去除部分异常的轮匝肌,去除切口下多余的三角形皮瓣,将内眦赘皮韧带浅头向鼻背筋膜缝合同定1针,以达到矫正内眦赘皮的目的.结果 121例患者术后内眦赘皮消失,泪阜显露,内眦形态美观,内眦部皮肤平整,瘢痕不明显,眼裂延长1 ~3 mm,手术效果满意.结论 水平横切去三角瓣法适用于任何形式的内眦赘皮.手术方法简单,易于掌握,手术瘢痕不明显,可与其他手术同期完成.

    关键词: 内眦赘皮 水平横切
  • 联合筋膜鞘悬吊术治疗小儿中重度上睑下垂

    作者:王恒;刘柳;王振军

    目的 探讨联合筋膜鞘悬吊术治疗中重度小儿先天性上睑下垂的功能和美容效果.方法 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回顾性分析了44例(58只眼)先天性中重度上睑下垂患儿行CFS悬吊术的效果.对患儿手术前后上睑活动度(LF)、上睑缘中央到角膜反光点的距离(MRD)、重睑形状、外观和不良反应等指标给予记录和统计学处理,从功能、美容、并发症3方面进行效果评估.结果 ①功能评估:本组58只患眼,欠矫2只,正矫53只,过矫3只.LF术前平均为2.5 mm,术后为6.1 mm,术前平均MRD值为0.1 mm,术后为3.8 mm.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美容效果评估:优88.64%,良6.81%,差4.54%.③并发症评估:欠矫、过矫者均给予再次修复手术,术后发生暴露性角膜炎1例,给予保守治疗后恢复.结论 联合筋膜鞘悬吊术治疗先天性中重度上睑下垂安全有效,远期效果好.

  • 穿支皮瓣的历史、演变和给予我们的启示

    作者:刘元波;唐茂林

    自1989年Koshima首次报道穿支皮瓣以来,穿支皮瓣转移已经成为缺损修复和器官再造常用的手段之一.该文简要回顾了穿支皮瓣的历史,首次尝试将穿支皮瓣的发展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89年至2000年):概念提出和发展,为数不多的专家学者执着于穿支皮瓣研究,进行了大量开拓性工作;第二阶段(2000年至2010年):全面普及,穿支皮瓣的概念被广泛接受;第三阶段(2010年至今):推广应用、回顾反思,穿支皮瓣技术在更多的医学专业得到推广使用,学者们对穿支皮瓣的应用经验进行回顾和反思.详细介绍了与穿支皮瓣有关的根特共识的内容;对历史上关于穿支皮瓣的定义、分类、有关术语和已有的穿支皮瓣命名方法进行了回顾.对一些重要的穿支皮瓣进行了扼要介绍.对世界范围内促进穿支皮瓣传播的重要人物和事件进行了简要介绍.通过30年来穿支皮瓣发展、演变和完善的历史,思考其给予我们的启示.

  • 穿支皮瓣的解剖学研究进展

    作者:唐茂林;刘元波

    在文献复习与对比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都便于采用的穿支皮瓣解剖学研究方法,以实例展示如何规范地采集与验证穿支血管信息、设计穿支皮瓣,并对跨区穿支皮瓣的成活机制和促进成活的方法进行回顾.既往研究表明:①穿支血管的位置、口径、血管蒂长度、轴向性和供血区域是皮瓣设计的重要内容;②传统的尸体解剖学研究、灌注后尸体标本X线检查可提供有关穿支血管的二维信息;CT血管造影并应用MIMICS软件对穿支进行3D可视化连续层次解剖,可以清晰展示穿支血管毗邻关系,有利于设计跨区供血穿支皮瓣;③可通过多种方法促进跨区供血穿支皮瓣的远端成活.如何改造与重建多穿支跨区皮瓣内新的血液循环体系,提高成活率是目前的解剖学研究热点与难点,需要有外科医生的密切合作,共同探讨.

  • 旋肩胛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儿童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

    作者:吴攀峰;唐举玉;周征兵;俞芳;庞晓阳;曾磊;潘丁;肖勇兵;卿黎明;刘睿

    目的 探讨旋肩胛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儿童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报道其临床应用的初步效果.方法 2010年4月至2017年10月,采用旋肩胛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儿童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39例.术前以多普勒超声血流探测仪探测并标记旋肩胛动脉穿出三边孔位置,明确降支、升支和横支的走行.根据创面形状及面积大小选择适宜的穿支,并设计、切取皮瓣,将旋肩胛动静脉与受区血管吻合重建皮瓣血运.结果 本组中旋肩胛动脉横支穿支皮瓣22例、旋肩胛动脉降支穿支皮瓣10例、旋肩胛动脉分叶穿支皮瓣7例.切取面积小6.0 cm×3.5 cm,大16 cm×14 cm(设计为双叶皮瓣,面积分别为14 cm×8 cm、13 cm×8 cm).术后37例皮瓣成活,1例旋肩胛动脉分叶穿支皮瓣在术后第2天出现静脉危象,1例旋肩胛动脉降支穿支皮瓣在术后第2天发生动脉危象,给予及时探查后,2例皮瓣均完全成活;所有皮瓣受区均一期愈合,2例供区出现伤口渗液,经换药、二期缝合后愈合.全部病例随访3~36个月,平均12个月,受区外观、功能恢复满意,供区瘢痕无明显增宽.结论 旋肩胛动脉穿支皮瓣供区隐蔽、血供可靠、厚薄适中,是修复儿童四肢皮肤软组织较为理想的方法.

  • 预扩张滑车上动脉和眶上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的临床应用

    作者:郭苓玲;臧梦青;朱珊;陈博;李杉珊;韩婷璐;刘元波

    目的 探讨以滑车上动脉或眶上动脉穿支为蒂的扩张额部螺旋桨皮瓣修复面部缺损的可行性和技术要点.方法 应用以滑车上动脉或眶上动脉穿支为蒂的预扩张额部螺旋桨皮瓣修复面部缺损.一期手术时,在额肌下埋置扩张器,扩张完毕后,将扩张的额部皮瓣以滑车上动脉或眶上动脉穿支穿出点作为旋转点,旋转转移修复面中部缺损.如缺损位于鼻部,供瓣区可直接关闭;如果缺损位于颊部或下睑,则皮瓣需跨越眼裂,3周后行断蒂手术.结果 2010年7月至2016年7月,应用该方法修复8例患者的面部缺损,5块皮瓣以滑车上动脉穿支为蒂,3块皮瓣以眶上动脉穿支为蒂.扩张器大小为150 ~300 ml,扩张时间4~7个月,平均5.4个月.面部缺损大小为5.5 cm×2.5 cm ~ 9.5 cm×6.0cm;螺旋桨皮瓣面积为10 cm×6 cm ~ 15 cm×13 cm,术后皮瓣全部成活,无静脉回流不畅、皮瓣坏死等并发症.随访时间为3 ~ 36个月,平均10个月.6例患者术后分别实施了眉形修整、皮瓣修薄、瘢痕整形等手术.患者或其家属均对手术效果表示满意.结论 对于选择恰当的病例,以滑车上或眶上动脉穿支为蒂的额部预扩张螺旋桨皮瓣是修复面部缺损的方法之一.

  • 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颊-咽-腭缺损的临床应用

    作者:李晓光;刘忠龙;马春跃;付水霆;姜钧健;章一新;冯绍清;陶晓峰;艾松涛;张志愿;邱蔚六;何悦

    目的 探讨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磨牙后区咽旁鳞状细胞癌根治术后颊部-咽旁-腭部复合性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应用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8例咽旁鳞状细胞癌根治术后颊部-咽旁-腭部复合性缺损,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CT血管造影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受区缺损大小,以影像学定位的穿支血管为中心,仔细制备皮瓣并转移至颊部-咽旁-腭部复合性缺损处,显微镜下成功吻合动静脉后严密缝合受区及供区,术后观察皮瓣的存活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面积5 cm×6 cm ~7 cm×9 cm,动脉平均管径0.65 mm,静脉平均管径1.2 mm,动静脉血管蒂平均长度分别为7.1 cm和8.1 cm,8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颊部-咽旁-腭部形态良好,张口度正常.结论 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质地柔软,穿支血管蒂较长,供区瘢痕隐蔽,是修复磨牙后区咽旁鳞癌术后缺损的良好选择.

  • 预扩张穿支蒂螺旋桨皮瓣手术设计和临床应用

    作者:李杉珊;臧梦青;朱珊;陈博;薛兵建;韩婷璐;刘元波

    目的 探讨应用预扩张穿支蒂螺旋桨皮瓣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技术要点和可行性.方法 2009年7月至2017年12月,对56例患者应用预扩张穿支蒂螺旋桨皮瓣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手术分两期进行,一期埋置扩张器时采用3种策略.策略Ⅰ:在肌肉下埋置扩张器;策略Ⅱ:对于穿支源血管位置相对固定的穿支皮瓣,在远离源血管浅出点的位置埋置扩张器;策略Ⅲ:对于自由设计的穿支皮瓣,在扩张器埋置时先显露并明确穿支血管的位置,再决定扩张器的埋置位置.结果 56例皮瓣中,2例采用策略Ⅰ,42例采用策略Ⅱ,12例采用策略Ⅲ.皮瓣大小平均为9.38 cm×21.22 cm,血管蒂平均长度5.03 cm.皮瓣旋转角度44例为180°、6例为150°、6例为120°.所有患者二期手术时都发现了口径合适的穿支血管蒂.53例术后皮瓣完全成活,2例发生部分坏死,1例出现静脉回流不畅.平均随访时间为13.4个月.结论 预扩张穿支蒂螺旋桨皮瓣在确保供瓣区关闭的同时,提供了更多用于修复缺损的组织,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 个性化设计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在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卿黎明;唐举玉;吴攀峰;周征兵;俞芳;庞晓阳;潘丁;曾磊;肖勇兵;刘睿

    目的 探讨个性化设计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DIEP)修复四肢不同类型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9月至2017年10月收治各种病因导致的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病例93例,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深部组织外露或死腔形成.根据创面的不同特性,采用个性化设计DIEP修复.根据患者满意度评价供区瘢痕优良率.结果 本组病例采用带血管蒂DIEP移位修复8例,传统DIEP游离移植47例,嵌合DIEP 8例,分叶DIEP 13例,显微削薄DIEP 12例,联体DIEP 1例,flow-through DIEP 2例,分叶-嵌合DIEP 1例,显微削薄-分叶DIEP 1例.皮瓣切取面积7 cm×4 cm~ 36 cm×11 cm.供区均直接缝合.术后除2例因血管危象坏死外(再次行皮瓣移植修复),其余皮瓣均顺利存活.术后随访5 ~ 24个月,平均12.4个月,所有皮瓣颜色正常、质地柔软,15例(16.1%)患者经历二期修薄整形.术后皮瓣供区腹壁功能无影响.横行设计皮瓣32例,斜行设计46例,不规则设计13例,纵行设计2例.采用横行设计、斜行设计、不规则设计皮瓣供区瘢痕优良率分别为86.9%、70.0%、37.5%.结论 根据四肢创面的不同特性设计合适术式的DIEP修复,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 拱顶石穿支皮瓣手术设计要点和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黄久佐;俞楠泽;龙笑;赵茹;白明;王晓军

    目的 探讨拱顶石穿支皮瓣手术设计要点和临床应用.方法 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应用拱顶石穿支皮瓣修复各类软组织缺损患者26例,包括经典拱顶石穿支皮瓣21例、短切口拱顶石皮瓣3例、Ω形拱顶石皮瓣2例.结果 1例患者皮瓣部分坏死,经换药后好转.其余患者皮瓣血运良好,切口一期愈合.术后随访3个月至1年,皮瓣成活良好,术后形态满意.结论 拱顶石穿支皮瓣具有设计简单、血供充分、术时较短、术后外观良好等优点,可广泛用于修复除头皮以外的身体绝大多数部位的软组织缺损.

    关键词: 穿支皮瓣 缺损 重建
  • 穿支皮瓣在修复会阴区肿瘤术后缺损中的应用

    作者:谢昆;温冰;翟伟;何睿;李强;周常青;齐心

    目的 探讨穿支皮瓣在修复会阴区肿瘤广泛切除术后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对32例会阴部肿瘤患者行肿瘤扩大切除术,术中采用以阴部外浅动脉、闭孔动脉前支、阴部内动脉的穿支血管为蒂的穿支皮瓣修复外阴缺损创面.结果 本组32例,皮瓣全部成活,30例切口一期愈合,2例伤口感染经换药后愈合.术后随访10 ~ 12个月,患者外阴形态丰满,富有弹性,女性患者阴道口无狭窄,瘢痕无明显挛缩.肿瘤无复发.结论 应用外阴穿支皮瓣修复会阴肿瘤广泛切除术后的皮肤软组织缺损,可以使患者在根治性切除肿瘤后很好地恢复外观及功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中华整形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z1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1998 01 02 03 04
1997 01 02 03
1996 01 02 03 04 05 06
1995 01 02 03 04 05 06
1994 01 02 03 06
1993 01 02 04 05 06
1992 01 02 03
1991 01 02 03 04
1990 01 04
198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