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中华整形外科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lastic Surgery 중화정형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0.9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4453/R
  • 国内刊号: 崔政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cjpls@cmaph.org
  • 曾用名: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不同纯化方法在脂肪体积保持方面的实验研究

    作者:吴荣薇;陆海滨;杨晓楠;贾振华;赵竟伊;靳小雷;祁佐良

    目的 探讨筛选何种纯化方法可获得更高的脂肪含量.方法 将吸脂后的脂肪混悬物以静置法、离心法、棉垫过滤法进行脂肪纯化,再分别从中提取等体积的纯化脂肪组织进行高速离心(5 000 g,5 min),对比离心后3组纯化脂肪组织中的含油量、液体含量及脂肪含量,并用HE染色观察不同纯化方法对脂肪细胞结构完整性的影响.结果 棉垫过滤法纯化后的脂肪组织中,脂肪含量为86.0%,液体含量为9.6%,含油量为4.4%;离心法纯化后的脂肪组织中,脂肪含量为74.4%,液体含量为14.8%,含油量为10.8%;静置法纯化后的脂肪组织中,脂肪含量为62.0%,液体含量为28.4%,含油量为9.6%.经HE染色,3种纯化方法的操作对脂肪细胞结构完整性的影响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与离心法和静置法相比,棉垫过滤法纯化后的脂肪组织中有更多的脂肪含量、更少的含油量及液体含量,更利于术后脂肪体积的保持.

  • TNF-α和PCNA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乳腺组织中的表达

    作者:谢招娣;殷国前;陆思锭;陈子翔;朱江英

    目的 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细胞核增殖因子(PCNA)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polyacrylamide hydrogel,PAHG)注射隆乳术后乳腺组织中的表达,为临床治疗及预后提供基础理论依据.方法 试验组为PAHG注射隆乳术后乳房病变组织40例,对照组为正常乳腺组织20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NF-α和PCNA在2组乳腺组织中的表达,结合常规HE染色切片进行分析.结果 ①HE染色结果:试验组光镜下见切片中含大量均质无定形凝胶样注射物,周围有不同程度纤维组织增生,伴纤维组织玻璃样变性及炎性细胞浸润,局部呈异物巨细胞反应,部分乳腺导管扩张.②免疫组化结果:TNF-α和PCNA在试验组中的累积吸光度A值分别为3.9±0.3、3.2±0.2,TNF-α和PCNA在对照组中的累积吸光度A值分别为1.0±0.1、1.3 ±0.3,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TNF-α和PCNA在试验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36/40)、85%(34/40),TNF-α和PCNA在对照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6/20)、40% (8/20),试验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TNF-α和PCNA表达呈正相关(r=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40).结论 TNF-α和PCNA参与了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者乳房病变组织的免疫反应过程,可能通过相互影响而共同诱导病变部位炎性反应、纤维组织增生等反应的发生.

  • 扩张后胸三角超薄皮瓣修复面颈部瘢痕切除后创面

    作者:古梓颖;包国宏;韦强

    目的 探讨面颈部瘢痕切除后创面的修复方法.方法 2012年9月至2015年6月,对收治的18例面颈部瘢痕患者,在胸三角区置入1~2枚400~ 800 ml长方形扩张器,经2~5个月注水,注水后容量为400~1 000 ml.切除面颈部瘢痕,创面应用扩张后胸三角超薄皮瓣转移修复,7~10 d断蒂,利用蒂部皮瓣修复剩余的创面.供区直接拉拢分层缝合.结果 共置人19枚扩张器,扩张器顺利扩张,皮瓣转移及断蒂后皮瓣全部成活,皮瓣色泽、质地接近正常部位.供区皮肤愈合良好.术后随访2~3年,受区均取得了较好的修复效果.结论 扩张后胸三角超薄皮瓣是修复面颈部瘢痕切除后创面的较好方法.

  • 第二趾胫侧游离皮瓣重建指腹体会

    作者:刘宏君;王天亮;张文忠;戚仁竞;张乃臣;许涛;薛孝威;顾加祥

    目的 探讨第2趾胫侧游离皮瓣修复指腹缺损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1月至2013年10月,对20例指腹缺损患者采用第2趾胫侧游离皮瓣进行修复.结果 20例皮瓣完全成活,并获得6~ 24个月随访,平均1年,移植指腹无明显瘢痕,外观饱满、耐磨、有指纹,两点辨距觉为6~8 mm,手指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第2趾胫侧游离皮瓣修复的指腹外形与正常指腹相似,感觉功能良好,手指精细功能得以恢复.

    关键词: 外科皮瓣
  • 探讨尿素注射联合手术治疗眼部动静脉血管畸形伴动静脉瘘

    作者:李金;柴昌;王卫群;乔军波

    目的 探讨尿素注射联合手术治疗眼部动静脉血管畸形伴动静脉瘘的方法,评价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 1年1月至2016年12月诊治的42例眼部动静脉血管畸形伴动静脉瘘的病例资料,针对每例患者病变范围及严重程度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3例弥漫性严重病变患者,放弃手术治疗.另39例先行局部静脉区病变内注射40%尿素溶液治疗,注射量为3 ~6 ml,每天1次,每次0.5 min,连续注射治疗7~10d后,行手术切除病变.结果 共39例患者尿素注射后行手术治疗,其中21例一期手术完全切除,18例于3个月后择期二期手术切除.术后随访3个月至1.5年,症状无复发.结论 尿素注射联合手术治疗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治疗眼部动静脉血管畸形伴动静脉瘘.

  • 腓动脉穿支蒂螺旋桨皮瓣修复跟骨骨折术后L形感染创面17例

    作者:俞华军;黄凯;马苟平;郭峭峰;张晓文;张春

    目的 探讨腓动脉穿支L形皮瓣治疗跟骨骨折术后外侧L形切口愈合不良的临床疗效及应用.方法 2013年10月至2015年3月,采用一期扩创、载抗生素硫酸钙人工骨填充、腓动脉穿支蒂L形皮瓣修复治疗跟骨骨折术后外侧L形切口愈合不良患者17例.皮瓣面积8cm×2cm~11 cm ×3 cm,供区均直接缝合.结果 17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1.5个月,所有患者感染有效治愈,皮瓣成活良好,弹性好,无瘢痕挛缩,外观满意,足踝关节活动正常.结论 腓动脉穿支蒂L形皮瓣在治疗跟骨骨折术后外侧L形切口愈合不良的应用中,因形制宜,贴合切口,针对性强,疗效优良,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 前臂皮瓣及颈横血管蒂斜方肌肌皮瓣在口腔癌切除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比较

    作者:宋冬惠;郑科;顾卫芹;吴森斌;王继华;朱江

    目的 比较游离前臂皮瓣与斜方肌岛状肌皮瓣修复口腔癌手术切除后缺损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56例患者接受口腔癌根治手术并以前臂皮瓣(29例)或以颈横血管为蒂的上斜方肌岛状肌皮瓣(27例)修复,应用t检验比较2组患者术后恢复时间、手术成功率及术后生存质量.结果 前臂皮瓣组和斜方肌肌皮瓣组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分别为(9.4±2.7)d和(9.3±2.6)d(P=0.489),修复成功率分别为96.6%(28/29)和96.3%(26/27)(P =0.920),术后生存质量评分分别为(576.3±76.2)分和(568.4±79.3)分(P=0.471),2组各指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游离前臂皮瓣或以颈横血管为蒂的斜方肌岛状肌皮瓣修复口腔癌手术切除后缺损,均可获得满意的功能和较好的临床效果,后者对供区影响小,可作为首选方法.

  • 自体脂肪移植的研究现状

    作者:刘锋;石恒;王志军

    自体脂肪移植已广泛应用于整形美容外科中,但脂肪的存活率存在不确定性而困扰着许多医生.脂肪的移植过程包括脂肪的获取、纯化与注射,不同的方法对脂肪的存活都存在一定的影响.现对脂肪移植的现状作一综述.

  • 乳房假体相关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梓菲;栾杰

    近年来乳房假体相关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BIA-ALCL)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介绍了BIA-ALCL的流行病学特征;回顾了其假体置人手术及假体相关特征;简述了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方法,总结了其疾病机制的研究进展.总而言之,对于BIA-ALCL不仅需要整形外科医师提高警惕、规范病例收集与报告,还需要多学科协作诊治和共同研究.

  • 手术治疗多发性毛发平滑肌瘤一例

    作者:于晓洁;丘木水;郑杰;刘海鹏

    患者女,43岁,背部出现多发性红色肿物伴疼痛17年,肿物遇冷刺激后疼痛明显,近3年症状逐渐加重.组织学检查为毛发平滑肌瘤.采用手术治疗,切除大部分病变组织,有效减轻毛发平滑肌瘤所带来的疼痛.

  • 中国乳房整形与再造技术的跨越

    作者:栾杰

    既往我国乳房整形与再造领域手术种类有限、方法落后且乳房再造不普及.近年来,乳房整形与再造技术发展蓬勃,主要体现在以下6个方面:①乳房再造理念得到广泛认知和推进;②乳房再造技术的创新性应用;③单纯脂肪移植在乳房再造方面的应用取得重大突破;④CTA与ICG等影像学技术的应用使乳房整形手术更精准和安全;⑤三维数字化技术已渗透到乳房整形的术前设计与术后追踪的全过程;⑥独具特色、领先国际的假体隆乳技术已趋于形成.本期发表的几篇文章代表了我国乳房整形与再造相关技术发展的缩影,期待未来该领域涌现出更多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性研究成果.

  • 人工智能在整形美容外科的应用

    作者:林晓曦;陈彦瑀

    自2016年以来,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逐渐进入大众视野,随着沃森系统(Watson,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Armonk,N.Y.)的引进,医疗从业人员也开始关注此项技术如何辅助医学的诊疗和研究工作.对机器学习的技术背景,以及其在整形美容外科领域的初步应用和潜在研究方向作一介绍.

  • 组织外扩张辅助自体脂肪移植乳房再造术

    作者:付苏;栾杰;祁珺;穆大力;刘春军;辛敏强;徐伯扬;陈琳

    目的 探讨组织外扩张辅助自体脂肪移植技术用于延期乳房再造的应用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 患者于脂肪移植术前1个月开始佩戴组织外扩张负压系统(BRAVA)进行受区组织扩张,8 h/d术后48 h继续佩戴BRAVA,8 h/d,持续1个月.每次脂肪移植间隔2.5 ~3.0个月,重复上述过程,直到完成乳房再造.术中联合应用水动力辅助吸脂技术及皮下瘢痕松解技术.结果 2013年1月至2016年11月于临床应用29例,随访12~58个月,平均31.6个月.其中28例顺利完成组织外扩张辅助自体脂肪移植乳房再造,注射脂肪1~6次,平均3.4次;单只乳房脂肪注射总量200 ~1 000 ml,平均583.7 ml;单只乳房单次手术脂肪注射量92.5~243.7 ml,平均173.8 ml.1例在3次脂肪移植术后改以背阔肌肌皮瓣行乳房再造.8例行再造乳房下皱襞成形术,3例行健侧乳房上提术,1例行健侧乳房脂肪隆乳术.术后效果患者满意率82.8%,手术医生满意率75.9%.术后并发症统计:脂肪坏死形成可触及结节5例(17.2%),非结核分支杆菌感染1例(3.4%),乳腺癌复发1例(3.4%).结论 组织外扩张辅助自体脂肪移植技术是一种微创化乳房再造方法,对于绝大多数自愿选择脂肪移植且身体其他部位有多余脂肪的患者,能够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 Vectra3D成像辅助模拟假体隆乳术后形态有效性评估

    作者:汪海滨;曾立;洪伟晋;罗盛康

    目的 探讨Vectra 3D XT对假体隆乳术患者术后形态预估的准确性.方法 收集2014年7月至2015年12月就诊于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的要求进行假体隆乳的患者32例,术前采用Vectra进行扫描并模拟术后乳房形态,测量模拟形态的SN-N线(胸骨上凹至乳头距离)、N-N线(两侧乳头连线距离)和乳房体积.患者行假体隆乳术后1~6个月返院复查,再次测量上述指标,分析模拟与实际SN-N线、N-N线及乳房体积之间的差异,并请18位有经验的整形外科医生组成专家团,对模拟与实际乳房形态一致性进行评分,6分以上为一致性佳.测量结果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Vectra模拟乳房SN-N线(左/右)、N-N线及乳房体积(左/右)分别为(19.3±1.4) cm/(19.3±1.2)cm、(19.0±1.5) cm、(369.0 ±64.5)ml/(370.0 ±82.7)ml,术后乳房实际测量值分别为(19.0±1.3) cm /(19.0±1.2) cm、(18.4±1.3) cm、(365.6 ±81.0) ml/(360.2±84.2) ml,术前模拟与术后实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8位专家对32例患者评分平均为(7.9±1.4)分,所有患者术前乳房模拟与实际乳房形态一致性佳.结论 Vectra 3D系统可以较好地模拟假体隆乳术后的乳房形态及体积,方法简单而有效.

  • 中国女性假体隆乳术不同切口瘢痕的前瞻性对比研究

    作者:孙晶晶;栾杰;穆大力;刘春军;辛敏强;付苏;陈琳;张萌

    目的 比较中国女性采用腋窝、乳晕及乳房下皱襞3种切口行假体隆乳术的瘢痕情况.方法 对2012年5月至2014年12月因先天性乳房发育不良或乳房萎缩,采用腋窝、乳晕及乳房下皱襞切口行假体置入隆乳术的210例患者进行前瞻性随访,以温哥华瘢痕评分量表(VSS)与患者对瘢痕的满意度自评分为评价指标,记录术后l、6、12个月时的温哥华瘢痕评分及患者对瘢痕的满意度评分.根据数据类型,采用方差分析及Kruskal-Wallis法比较术后短期、中期、远期3种切口的瘢痕及患者对瘢痕外观的满意度情况,分析3种切口瘢痕随时间变化趋势.结果 观察期内实际随访到患者173例,随访率82.4%.3种切口瘢痕评分随时间逐渐下降,患者对瘢痕外观的满意度评分随时间逐渐升高.术后1个月时,腋窝组瘢痕VSS总分中位数为6分,乳晕和下皱襞组均为4分,腋窝组评分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乳晕组患者对瘢痕外观的满意度评分中位数为8分,腋窝和下皱襞组均为7分,乳晕组显著高于腋窝组(P<0.05).术后6个月时,腋窝组瘢痕VSS总分中位数为4分,乳晕和下皱襞组均为3分,腋窝组评分显著高于下皱襞组(P<0.05);3组患者对瘢痕外观的满意度评分中位数均为8分.术后12个月时,乳晕组瘢痕VSS总分中位数为0.5分(左)和1分(右),腋窝和下皱襞组均为2分,3组患者对瘢痕外观满意度评分中位数均为9分,3组间VSS评分及患者对瘢痕外观的满意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国女性假体隆乳术后远期,腋窝、乳晕及乳房下皱襞3种切口的瘢痕情况及患者对瘢痕外观的满意度均无显著差异.

  • 乳房肥大患者与正常人群乳头乳晕血供研究分析

    作者:郑惠;苏映军;张兆祥;耿健;郑敏文;鄂蓓;李剑;杨艺;易成刚;马显杰

    目的 探讨乳房肥大患者的乳头、乳晕血供模式,为乳房缩小术获得准确的血管解剖学知识,分析其与正常人群乳头、乳晕血供的异同点.方法 2015年9月至2017年8月,应用CT血管造影术对50例乳房肥大患者的乳房内动脉进行三维重建,观察乳房内动脉分布规律,标识观察到的每一根主供血管的来源方向(主供血管定义:进入乳房腺体或到达乳头、乳晕周边区域且血管直径≥1 mm),并对这些主供血管进行统计和分析.将获取的乳房肥大患者数据与以往研究中的正常人群乳头、乳晕血供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50例100只乳房中,共观察到135条主供血管,69条源自胸廓内动脉(51.1%),37条为胸外侧动脉(27.4%),16条为胸肩峰动脉(11.9%),7条为肱动脉(5.2%),6条为腋动脉(4.4%),未发现肋间后动脉来源的主供血管;不同个体间,乳房血供模式多样;同一个体中,左、右血供模式不对称比例大;途径乳房内上和外上象限到达乳头、乳晕的主供血管多,其次为乳房的外侧、内下、中央和上方.正常乳房和肥大乳房进行对比,无论在血供来源还是在乳房象限的分布上都有一定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肥大乳房未发现来自肋间来源和外下方走行的主供血管.结论 肥大乳房和正常乳房的乳头、乳晕血供并不完全相符,并且乳房肥大患者的乳房血供模式复杂多样,对切除量很大的巨大乳房患者,术前可考虑采用CT血管造影,明确主供血管来源方向,为乳头、乳晕保留更丰富的血供,预防坏死.

  • 中国女性乳腺癌患者乳房重建意愿的多中心调查

    作者:王晖;胡学庆;郭松雪;孙姗姗;王琛;李楠

    目的 明确乳腺癌患者乳房重建意愿,并探究是否选择术后重建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多个中心共525例女性乳腺癌患者进行乳房重建相关问题调查.通过构成百分比、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等方法,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484份,其中有乳房重建意愿者占比35.1% (170/484),无重建意愿占比40.7% (197/484),24.2%(117/484)对乳房重建没有明确态度.有重建意愿的患者对乳房重建的平均认知和态度得分明显高于无重建意愿患者(t=8.194,P<0.05;t=13.795,P<0.05).乳房重建意愿率随乳腺癌患者年龄增长而下降(x2=13.466,P<0.05),随学历升高而上升(x2=14.955,P<0.05),在职人员明显高于无业人员(x2=12.744,P<0.05),同时家庭年收入和医保类别不同的患者重建的意愿率亦不相同(x2=10.551,P<0.05;x2 =4.255,P<0.05).而患者的婚姻状况、居住地与有无重建意愿无明显相关性(P>0.05).进一步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有无乳房重建意愿与患者年龄、家庭年收入、医疗费用类别以及对乳房重建的态度显著相关(P<0.05).结论 乳腺癌患者普遍对乳房重建认知不足,但年轻、经济条件好且重建态度积极的患者重建意愿较强烈,临床上应加强沟通,提高患者与家属的认知水平,提高乳房重建率.

  • 矫正器法乳头内陷矫正术后血运障碍的研究

    作者:曹海茹;李子榕;赵茹;王晓军

    目的 研究矫正器法乳头内陷矫正术后乳头血运障碍的临床表现、分级及对策.方法 收集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43例患者81侧行矫正器法乳头内陷矫正术后乳头局部血运障碍症状、处理对策及转归资料,分析归纳出乳头血运障碍临床分级理论.结果 术后乳头血运障碍根据临床表现分为3级,发生率为:Ⅰ级13.58% (11/81),Ⅱ级11.11% (9/81),Ⅲ级2.47%(2/81).血运障碍Ⅱ、Ⅲ级伤口,经换药7~34 d(平均15 d)后伤口全部愈合.结论 矫正器法乳头内陷矫正术后血运障碍分级理论对临床观察、处理及预后预测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

  •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联合胸壁皮瓣同期再造乳房和乳头

    作者:何金光;王涛;徐华;张亦;董佳生

    目的 探讨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联合胸壁皮瓣同期再造乳房和乳头的临床效果.方法 切取游离的双侧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向上折叠对合进行乳房重建.同时,在患侧胸壁切取远端携带皮岛的去表皮局部皮瓣,穿过再造乳房,并将皮岛固定于拟再造乳头位置.3周后胸壁皮瓣断蒂,将皮岛重塑成乳头形态.结果 2011年2月至2016年6月,应用该方法对42例单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进行乳房和乳头重建,所有皮瓣均成活良好,术后即刻再造乳头高度为(16.3±2.4) mm,1年后高度降低至(8.4士1.3)mm.其中35例患者对再造乳房和乳头表示非常满意或满意.结论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联合胸壁皮瓣进行乳房和乳头再造,可获得较好的乳房形态,乳头能维持足够的高度,患者满意度较高.

中华整形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z1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1998 01 02 03 04
1997 01 02 03
1996 01 02 03 04 05 06
1995 01 02 03 04 05 06
1994 01 02 03 06
1993 01 02 04 05 06
1992 01 02 03
1991 01 02 03 04
1990 01 04
198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