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Acta Academiae Medicinae Xuzhou 서주의학원학보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江苏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 徐州医科大学
  • 影响因子: 0.39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2096-3882
  • 国内刊号: 32-1875/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8-156
  • 曾用名: 徐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 创刊时间: 197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江苏
  • 主编: 吴永平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低剂量氟尿嘧啶持续静脉输注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研究

    作者:朱正秋;黄广清;赵晶

    目的评价低剂量氟尿嘧啶(5-FU)持续静脉输注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 14例Ⅳ期胃癌患者应用微量泵持续静脉输注5-FU(500 mg·m-2·d-1)72 h,亚叶酸钙(CF)100 mg·m-2·d-1静脉输注,连用3天.化疗2周期为1个疗程,评价疗效.结果 14例中PR 7例,NC 2例,PD 5例,总有效率为7/14;毒副作用主要为消化道反应.结论低剂量氟尿嘧啶持续静脉输注对晚期胃癌患者是一个有效低毒的治疗方法.

  • 炎性乳腺癌8例诊治

    作者:高春;李忠鹏;沈鹏

    目的分析炎性乳腺癌的诊治.方法对我院1990~2000年收治的8例炎性乳腺癌的诊治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8例炎性乳腺癌患者治疗后,除1例治疗后50个月仍无瘤生存外,其余7例均在40个月内死亡,中位生存期为16.6个月.结论炎性乳腺癌的治疗效果仍不理想,综合治疗是提高炎性乳腺癌临床效果的途径.

    关键词: 炎性乳腺癌 生存率
  • 双介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39例临床分析

    作者:孙祖杰

    目的对恶性梗阻性黄疸采取双介入治疗,观察分析双介入疗法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对39例病例在置管引流术后2周至1个月内,采用经皮股动脉插管至肝动脉并灌入化学药物.结果39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平均生存期超过11个月.结论对恶性梗阻性黄疸采取双介入治疗是一种较好的姑息性治疗方法.

  • 连续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和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食管癌近期疗效比较

    作者:于大海;卜祥兆;管峦;孙凌飞;刘凌

    目的比较食管癌连续加速超分割(CAHF)放射治疗和后程加速超分割(LCAF)放射治疗的近期疗效和急性放射性毒副作用.方法 2001年1月至2004年1月,我科共收治符合入组条件的食管癌患者125例,并将其随机分为CAHF组和LCAF组.CAHF组采用全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即2次/d,1.5 Gy/次,至总量60.0 Gy/40次/26~28 d.LCAF组首先采用常规分割放射治疗,即1次/d,2.0 Gy/次,照射40.0 Gy/20次/26~28 d,然后改用加速超分割治疗,2次/d,1.5 Gy/次,至总量67.0 Gy/38次/39~41 d.结果 CAHF和LCAF组的Ⅲ+Ⅳ度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分别为59.7%和19.0%(P<0.05);放射性气管炎的发生率分别为91.9%和54.0%(P<0.05).CAHF与LCAH组的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0.3%(56/62)和93.7%(59/63)(P>0.05);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8.5%、55.1%、48.9%和68.6% 、49.9%、43.7%(P>0.05).结论 CAHF与LCAF治疗食管癌的近期疗效相仿.但在CAHF组,Ⅲ、Ⅳ度急性放射性食管炎明显增多,反应高峰时间提前至放射治疗开始后第3周;LCAF方案Ⅲ、Ⅳ度食管炎较少,以Ⅰ度和Ⅱ度反应居多,反应高峰期多在放疗即将结束时或放疗结束后.

  • 异环磷酰胺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崔文洁

    目的观察异环磷酰胺(IFO)为主的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癌(NSCLC)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采用ICE或MI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38例.观察2种方案的疗效及毒副作用.结果总有效率47.4%.主要毒副作用为骨髓抑制,发生率为39.5%.结论以IFO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晚期NSCLC有效率较高,毒副作用可以耐受.

  • 贲门癌手术径路与并发症的关系

    作者:鄂云翔;沈鹏

    目的探讨贲门癌的手术径路与并发症的关系.方法总结469例贲门癌切除患者左进胸切口与胸腹联合切口常见并发症的差异.结果 2种切口的手术切除率分别为74.93%、84.98%(P<0.01);术中脾损伤、脾切除发生率分别为3.25%、0.93%(P<0.05);肺部感染、吻合口漏、切口感染发生率相似(P>0.05).结论贲门癌切除术胸腹联合切口切除率高,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贲门癌 切口 并发症
  • 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20例分析

    作者:陈萍

    目的研究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子宫肌瘤患者20例,采用Seldinger技术行双侧子宫动脉插管,造影确认后注入PVA栓塞颗粒,阻断肌瘤血液供应.分别于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观察疗效.结果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后,肌瘤体积缩小,月经周期恢复正常,贫血、压迫症状改善,保留了子宫和卵巢完整的生理功能.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是一种疗效显著的微创治疗方法.

  • 24例输卵管癌临床分析

    作者:戴志琴

    目的分析输卵管癌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输卵管癌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类型、临床期别、诊断正确率以及临床期别与出现症状时间的关系.结果①输卵管癌患者出现阴道异常出血和(或)排液者为75.0%,腹痛为62.5%,妇科检查发现包块为54.2%,B超发现盆腔包块为100%;术前查CA125均升高.②病理类型以上皮性腺癌为主,细胞分化差.③临床期别Ⅰ~Ⅱ期54.16%,Ⅲ~Ⅳ期45.84%.④术前诊断正确率为20.8%.⑤临床期别越早,症状出现时间越短.结论输卵管癌患者诊断时多有临床表现,而且往往在早期就出现,但术前诊断率低.

  • 年轻宫颈癌患者卵巢移位术疗效观察

    作者:周健;任玲;薛华;王鸣

    目的探讨年轻早期宫颈癌患者行卵巢移位术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7例年龄25~40岁的Ⅰ、Ⅱ期宫颈癌患者,宫颈癌根治术的同时行腹腔内卵巢移位术.收集上述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方法的优点以及术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放射治疗对移位卵巢功能的影响.结果 27例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卵巢移位处疼痛或卵巢囊肿.10例接受术后放疗的患者,9例血清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值正常,1例E2值下降.随访4~24个月,E2值下降的1例患者出现潮热、烦躁、失眠和性欲降低等症状,其余9例未出现更年期综合征症状.结论腹腔内卵巢移位术是可行的保留卵巢功能的手术方法.

    关键词: 宫颈癌 卵巢移位术
  • 法洛四联症的外科治疗

    作者:王国祥;张中明;胡波;张伟;王伟;钱伟民

    目的总结连续143例法洛四联症(TOF)根治术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143例法洛四联症患者,平均(10.1±6.7)岁,合并肺总动脉闭锁1例、房间隔缺损(ASD)及卵圆孔未闭(PFO)28例、动脉导管未闭(PDA)9例、永存左上腔静脉(PLSVC)4例.所有患者均施行根治术,用涤纶补片修补室间隔缺损(VSD),其中133例经右心房切口修补,10例经右心室流出道(RVOT)切口修补.用自体心包片行右心室流出道及肺动脉扩大.结果 140例治愈出院,手术死亡3例,手术死亡率为2.1%.结论法洛四联症根治术成功的关键在于右心功能的保护,彻底解除右心室流出道及肺动脉的梗阻,加强手术后的管理等.

  • 国产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与设计改进的设想

    作者:彭方敏;邓贞建

    目的设想对动力髋螺钉进行改进,防止螺钉滑退,提高固定质量.方法总结分析临床资料,剖析动力髋螺钉的功能及结构.结果应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56例中4例出现螺钉滑退,造成股骨有效长度缩短,临床上出现患肢跛行、髋关节功能受限.结论动力髋螺钉不能有效阻止骨折端吸收或嵌插造成的股骨颈有效长度缩短,应加以改进.设想钉尾加一锁定装置可避免螺钉滑退.

  • 急性液性硬脑膜外血肿的成因及诊治

    作者:吴玉勤;陈习;岳喜龙;王顺甫

    目的探讨急性液性硬脑膜外血肿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对临床收治的24例急性液性硬脑膜外血肿患者,从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法的选择和预后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4例均有头颅外伤病史,原发性昏迷17例,继发性昏迷8例,24例均有受伤部位颅骨骨折及头皮血肿,硬脑膜外血肿CT值为20~50 Hu.治疗采用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6例,钻孔血肿引流术10例,帽状腱膜下血肿穿刺术8例,全部治愈,无并发症.结论颅骨骨折板障静脉损伤的出血通过骨膜的去纤维作用成为不凝血,继之通过骨折裂隙进出并积聚于硬脑膜外腔,是本病形成的主要机制.采用恰当的方法及时治疗,则预后良好.

  • 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的手术治疗

    作者:李中林;郭克勤;于如同;倪鸣山

    目的探讨治疗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的手术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对41例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病例采用不同手术方式进行治疗,31例行颅后窝减压术,10例行显微颅后窝减压+硬膜扩大成形术.结果采用颅后窝减压术的31例中有28例(占90.3%)症状好转,采用显微颅后窝减压+硬膜扩大成形术的10例症状均较术前明显好转.结论对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病例采用颅后窝减压术,疗效较满意;采用显微颅后窝减压+硬膜扩大成形术可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

  • 动力髋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

    作者:葛崇林

    目的探讨动力髋(DHS)内固定治疗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用DHS内固定治疗26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前行骨牵引,间接复位,手术在C臂X线机透视下进行,复位后置入DHS内固定.结果 26例患者骨折骨性愈合,时间3~4个月,平均3.5个月.1例出现下肢深静脉栓塞,1例出现髋内翻、螺钉穿透股骨头.髋关节功能优良率92.3%,内固定失败7.7%.结论应用间接复位、DHS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手术操作简单、损伤小、出血少、固定可靠、骨折愈合快、并发症少的优点.部分A2、A3型骨折慎用DHS内固定.

  • 氧化亚氮在脊柱侧弯矫形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冯昌栋;张慧娟;杨建平;戴体俊;曾因明

    目的探讨氧化亚氮(nitrous oxide,N2O)在脊柱侧弯矫形手术中的应用.方法择期手术患者4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N2O组(20例)、对照组(20例).术前肌注阿托品和苯巴妥钠,均采用咪唑安定、芬太尼、异丙酚及维库溴铵进行麻醉诱导.N2O组术中吸入N2O及异氟醚,对照组单纯吸入异氟醚.术中观察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唤醒时间(T1)、术后苏醒时间(T2)及术后对术中唤醒有无不良记忆.结果 2组的MAP及HR在唤醒前及唤醒后均无显著性差异.但在唤醒实验中,对照组的MAP及HR明显高于N2O组(P<0.05)且其唤醒时间又明显长于N2O组(P<0.05);其中N2O组在唤醒时有1例出现躁动,对照组有9例出现躁动.术后患者苏醒时间N2O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2组中各有1例对术中唤醒有记忆,但无恐惧和不愉快感.结论 N2O在脊柱侧弯矫形手术中可以明显减少唤醒时间,缩短苏醒时间,减少或避免了唤醒时的不良反应.

  • 瑞芬太尼在声带小结摘除术麻醉中的应用

    作者:王光磊;曹君利;李军;刘功俭

    目的研究瑞芬太尼在声带小结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声带小结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R组采用瑞芬太尼诱导和维持麻醉,F组采用芬太尼诱导和异氟醚吸入维持麻醉,观察2组麻醉诱导及维持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和苏醒期苏醒质量及相关时间.结果瑞芬太尼麻醉术中循环波动较小,苏醒及清醒快,术后并发症少.结论瑞芬太尼可安全有效地用于声带小结手术的麻醉.

  • 人参皂甙抗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作者:李敬远;朱珊珊;曾因明

    目的探讨人参皂甙(GS)预处理给药及治疗性给药对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的异同.方法采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分对照组(Con)、GS预处理组(GSp)、GS治疗组(GSt).以Maclab/4S生理实验系统记录大鼠左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心室舒张压(LVEDP)、左心室发展压(LVDP)、左心室内压上升大速率(+dp/dtmax)、左心室内压下降大速率(-dp/dtmax)和心率(HR)的波型和数值;用TTC染色法测定再灌注末左心室心肌梗死面积.结果与对照组相比,GSp组和GSt组均显著提高心功能指数,减少心肌梗死面积;GSp组与GSt组间无差异.结论 GS预处理给药及治疗性给药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均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二者心肌保护作用无显著差异.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肾脏中11β-羟类固醇脱氢酶活性的变化

    作者:蒋文龙;陈清枝;李东野;夏勇;阮宏云

    目的探讨肾脏中11β-羟类固醇脱氢酶(11β-hydroxysteroid dehydrogenase,11β-HSD)活性和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 EH)的关系.方法选择EH患者54例(经检测21例为低肾素水平,33例肾素水平正常或升高)和正常对照30例,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尿液中的氢化可的松和可的松浓度(两者比值即肾脏11β-HSD活性),将2组11β-HSD活性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尿液中氢化可的松和可的松的比值是0.44±0.15,高血压组的比值是0.49±0.28(低肾素型亚组0.64±0.31,非低肾素型亚组0.40±0.23).对照组和高血压组比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非低肾素型亚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低肾素型亚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与对照组肾脏11β-HSD的活性无显著性差异,但是低肾素型高血压患者肾脏中11β-HSD活性显著减低.

  • 500例急性中毒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马沛滨;汪江;张宏玮;殷永祥

    目的对徐州市急性中毒现况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并进一步探索其原因,提出针对性预防措施.方法根据全国统一方案,自2001年7月1日0:00至2002年6月30日24:00一年间,统计急诊各科室中所有中毒就诊患者,资料均统一输入数据库,每月经片负责单位初审,课题总负责人终审并进一步修正后存储,备统计.结果急诊中毒就诊率的95%CI为1.73%~2.05%,门诊中毒就诊率的95%CI为0.24%~0.28%,在性别、年龄段、职业等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其中,女性大于男性,20~29岁高发,职业以生产运输等所占构成比大.结论急性中毒仍严重危害着人民群众的健康,应进一步加强对中毒的管理、干预和有效预防.

  • 胰腺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胰腺腺泡细胞超微结构的观察

    作者:花嵘;李玺;董红燕;李德本;于红丽

    目的探讨胰腺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时胰腺腺泡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及可能机制.方法 24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IR 1 h组、IR 6 h组.测定血淀粉酶、脂肪酶,了解胰腺外分泌功能;光镜、电镜观察胰腺组织结构改变.结果各手术组淀粉酶和脂肪酶含量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加,6 h时增加更显著(P<0.01).胰腺组织光镜下IR 1 h组呈现急性水肿性胰腺炎表现,IR 6 h组损伤加重,出现出血、坏死;电镜下IR 1 h组内质网、线粒体、高尔基复合体肿胀,IR 6 h组细胞器损伤进一步加重,可见自噬体和自噬空泡显著增多.结论胰腺IR 1 h时表现为急性水肿性胰腺炎,再灌注6 h发展为出血坏死性胰腺炎.胰腺IR 1 h电镜下主要表现为细胞器肿胀,再灌注6 h特征性改变为自噬小体显著增多.

  • 何首乌、女贞子等中药煎剂对阿霉素诱导的猪毛囊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张兴洪;刘彦群;魏志平;田美华;马海军

    目的探讨何首乌、女贞子等中药混合煎剂对阿霉素诱导的猪毛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猪毛囊分别经阿霉素、阿霉素+中药处理,显微镜下观察各组毛囊、毛发生长和毛球部形态变化,并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 (TUNEL) 检测各组毛囊中的凋亡细胞.结果培养第4天,阿霉素组毛囊、毛发生长长度明显低于阿霉素+中药组(P<0.01);阿霉素组毛囊TUNEL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阿霉素+中药组(P<0.01 );毛球形态观察,2组均出现退行性变化,阿霉素组较阿霉素+中药组明显.结论何首乌、女贞子等中药煎剂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阿霉素诱导的猪毛囊细胞凋亡,减轻阿霉素对毛囊的损伤.

  • 非饮食因素与胃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费素娟;萧树东

    目的探讨非饮食因素与胃癌发病的关系,为胃癌的有效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统一问卷调查表,调查189例胃癌患者和567例对照人群,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胃癌发病前5年及10年的住房和收入状况、生活习惯、是否补充维生素、是否使用冰箱、吸烟和饮酒史、既往胃病史、肿瘤家族史等.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各因素与胃癌联系的比值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95%CI)、P值等.结果社会经济状况好(高学历、白领职业、人均收入高、住房面积大)、使用冰箱、补充维生素、饮绿茶等与胃癌的危险性呈负相关;吸烟、饮白酒、胃癌或肿瘤家族史、既往胃病史等与胃癌的发生呈正相关.结论社会经济水平高、使用冰箱、补充维生素、饮绿茶等为胃癌的保护因素;吸烟、饮白酒、胃癌或肿瘤家族史、既往胃病史等为胃癌的危险因素.努力提高人们的社会经济水平、增加冰箱的使用率、适当补充维生素、常饮绿茶、戒除烟酒等可能是预防胃癌的有效手段.

  • 维生素C对大鼠油酸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保护作用

    作者:董薇;丁雷;刘超侠

    目的探讨氧化性肺损伤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发病中的作用及维生素C(Vit C)的抗氧化保护作用.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油酸组、Vit C组.油酸组、Vit C组分别于尾静脉注入油酸、Vit C.注射油酸后2 h观察肺系数、肺组织内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以及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Vit C组比油酸组肺系数、MDA降低(P<0.05),SOD活力增加(P<0.05),肺组织病理变化明显减轻.结论氧化性肺损伤参与油酸性ARDS发病,Vit C具有保护作用.

  • P-gp和c-erbB-2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的研究

    作者:黄艳;柳红;金淑静;王润泽

    目的通过对P-gp和c-erbB-2在大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及相关性的研究,探讨大肠癌耐药机制及其预后.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P-gp和c-erbB-2在64例大肠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①P-gp与c-erbB-2的表达呈正相关(r=0.2631,P<0.05).②c-erbB-2阳性组的生存期明显短于阴性组(P=0.0013).③P-gp和c-erbB-2的阳性表达与大肠癌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侵及范围、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参数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 P-gp是大肠癌多药耐药性的主要作用机制之一;c-erbB-2表达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

  • 奥曲肽抑制人肝癌BEL-7402细胞生长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翔;张南征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类似物奥曲肽(OCT)在体内对人肝癌BEL-7402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建立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裸鼠移植瘤模型,实验组皮下注射奥曲肽100μg·kg-1·d-1,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20 μl/d,给药28天后处死裸鼠.取瘤,测量瘤重、瘤体积后,检测移植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结果奥曲肽组瘤重、瘤体积与生理盐水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奥曲肽组VEGF的表达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而MVD在奥曲肽组的表达虽然低于生理盐水组,但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P=0.055).结论生长抑素类似物奥曲肽能够抑制裸鼠人肝癌移植瘤的生长,并能抑制瘤组织中VEGF的表达,同期移植瘤组织中微血管密度呈下降趋势.

  • 糖耐量正常代谢综合征患者胰岛素分泌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研究

    作者:赖滨;丁国宪;蔡金梅;刘娟

    目的分析糖耐量正常的代谢综合征者的胰岛素分泌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状况.方法采用ATPⅢ的诊断标准诊断代谢综合征19例,进行口服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和胰岛素释放试验.结果代谢综合征者空腹胰岛素及餐后30 min、60 min、120 min胰岛素分泌明显增加(P分别<0.01,0.05,0.01,0.05),β细胞功能明显提高(P<0.05),胰岛素抵抗明显加重、胰岛素敏感性下降(P均<0.01).胰岛素早期分泌也明显增加(P<0.05).结论从糖耐量正常人群研究发现,符合ATPⅢ诊断标准的代谢综合征者也存在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敏感性降低、代偿性高胰岛素血症,ATPⅢ诊断标准也牵涉胰岛素抵抗.

  • 新生期给予己烯雌酚对7周龄雌性BALB/c小鼠胸腺内雌激素受体的影响

    作者:孙申;卫兰;宋清坤;马强;张京

    目的探讨己烯雌酚对BALB/c小鼠胸腺内雌激素受体水平的影响.方法新生小鼠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连续5天皮下注射己烯雌酚,7周后取其胸腺进行雌激素受体免疫组织化学反应及图像分析.结果己烯雌酚可以提高实验组小鼠胸腺内雌激素受体水平,2组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雌激素对胸腺的作用主要是通过雌激素受体来进行,新生期接触雌激素对胸腺内雌激素受体水平的影响会持续到成年期.

  • 川芎嗪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疗效观察

    作者:钱雪松

    目的观察川芎嗪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疗效.方法 60例住院确诊冠心病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每日加用川芎嗪100~200 ml,连续用药3周,为治疗组.另60例,在常规治疗同时加用葡萄糖-胰岛素-氯化钾(GIK)注射液500 ml,静脉输注,1次/d,连续用药3周,为对照组.2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临床显效率(73.3%)优于对照组(15%)(P<0.01).结论川芎嗪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药物.

  • 内科常规治疗与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大咯血的临床对比观察

    作者:王斌;徐文喜

    目的评价内科常规治疗与支气管动脉栓塞术2种方法治疗大咯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28例大咯血患者随机接受内科常规治疗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其中23例成功治疗患者随访1年.结果内科常规治疗18例,随访14例,其即期止血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39%和78%,远期止血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43%和79%.支气管动脉栓塞术10例,随访9例,其即期止血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80%和90%,远期止血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67%和100%.两者止血率、止血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支气管动脉栓塞术疗效优于内科常规治疗,是较理想的内科大咯血治疗方法.

  • 老年人肺心病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35例临床分析

    作者:张琳

    目的探讨老年人肺原性心脏病(肺心病)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MOF)的临床特征.方法对78例老年肺心病急性发作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根据MOF症状、体征确诊35例中:心肺外合并1个器官功能衰竭13例(37.1%),其中死亡4例(30.8%);心肺外合并2个器官功能衰竭13例(37.1%),其中死亡9例(69.2%);心肺外合并3个及3个以上器官功能衰竭9例(25.8%),死亡9例.结论老年人肺心病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情严重,病死率高,应及早干预,以降低病死率.

  • 常规抗心衰药物加倍他乐克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体会

    作者:曹同斌;朱晓彤;王利亚

    目的探讨倍他乐克在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在常规强心、利尿、扩血管及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倍他乐克,从小剂量6.25 mg/d开始,渐加至患者大耐受量(本组为50 mg/d)后持续用药.结果用药3个月时,40例CHF患者中显效12例,有效21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2.5%;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左房内径缩小,左室射血分数增加,心率减慢,心律失常减少.结论常规抗心衰药物加倍他乐克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奥曲肽治疗肝癌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观察

    作者:滕一农;曹军杰

    目的观察奥曲肽治疗肝癌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探讨第一时间止血剂的选择.方法研究组:肝癌门静脉高压性出血和非门静脉高压性出血均给予首剂奥曲肽100 μg静脉注射,继之25 μg/h静脉输注,24 h维持×3天.对照组:门静脉高压性出血给予垂体后叶素0.2 U/min静脉输注,24 h维持×3天;非门静脉高压性出血给予洛赛克40 mg静脉注射,1次/12 h×3天.分别观察并比较其24 h、48 h、72 h止血率和2组出血死亡率.结果①24 h、48 h、72 h止血率:门静脉高压性出血,研究组分别为63.2%、73.7%、84.2%,对照组分别为29.4%、35.5%、47.1%,研究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非门静脉高压性出血,研究组分别为50.0%、75.0%、91.7%,对照组分别为9.1%、27.3%、81.8%,24 h、48 h止血率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72 h止血率无明显差异(P>0.05).②出血死亡率:研究组3.23%,对照组21.43%,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肝癌上消化道出血应用奥曲肽治疗,止血率高,止血快,死亡率低,值得优先考虑.

  • 纳络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观察

    作者:黄秀珍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引起新生儿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我院儿科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纳络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30例,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 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对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的评价

    作者:徐佳燚

    目的探讨评价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疗效的有效方法.方法将同期住院的HIE患儿随机分为高压氧治疗组(90例)和对照组(110例),由专人于2组患儿生后第2天和治疗1个疗程结束后第2天分别对其进行20项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检查.结果轻度HIE 2组NBNA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中重度HIE,高压氧组NBN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NBNA评分与根据临床表现对高压氧治疗HIE疗效的判断相吻合,且NBNA评分对早期发现新生儿脑功能异常效果好、敏感度高、特异性强,是一种实用、经济、有效、无创伤的临床检查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 超声内镜诊断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62例

    作者:蒋伟;沈云志

    目的评价超声内镜(EUS)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治价值.方法对62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进行EUS检查.结果平滑肌瘤34例,息肉2例,脂肪瘤1例,静脉瘤1例,异位胰腺1例,壁外压迫23例.均明确了病变的起源层次.结论超声内镜能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进行定位和初步定性诊断,对黏膜下肿瘤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致不育的相关研究

    作者:温儒民;陈仁富;谢叔良

    目的探讨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与不育症的关系.方法对84例不育夫妇的精液及宫颈黏液进行沙眼衣原体PCR检测,并对其及精液常规、免疫学检测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处理,以探讨其与不育症的关系.结果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检出率与不育、精子数、抗精子抗体阳性率呈正相关关系.结论衣原体感染性不育症可能是衣原体对精子发生与成熟的干扰或直接作用,也可能是抗精子抗体使精子不能激活的结果.

  • 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超声心动图表现116例分析

    作者:张峰;武维恒;李莉

    目的提高超声诊断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16例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超声心动图影像资料,总结分析其影像表现.结果本组资料中,随年龄增大,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检出率增高;主动脉瓣钙化或硬化39.7%,二尖瓣硬化或钙化24.1%,主动脉瓣和二尖瓣同时有硬化或钙化者占36.2%;主动脉瓣膜反流发生率为87.5%,二尖瓣反流为64.3%;反流程度差异很大.结论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有随年龄增加而升高的趋势,主动脉瓣病变多于二尖瓣病变,彩色多普勒可检查瓣膜受损程度.

  • 班氏试剂测定粪还原糖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传美;刘敏;周雪典;张娟;章承红;孟文芳;郑磊

    目的探讨测定小儿粪还原糖含量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班氏试剂法测定粪还原糖含量,观察腹泻患儿493例,不伴腹泻症状的肠道外感染患儿130例,并以50例健康婴儿粪便做对照.结果小儿乳糖不耐受(lactose intoleance,LI)与年龄有关,年龄愈小,LI的发病率越高,各年龄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与感染有关,轮状病毒感染组高于其他各组,差异显著(P<0.01);无腹泻症状肠道外感染患儿的粪便乳糖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班氏试剂法测定粪还原糖简便、快速、灵敏度高,安全、实用、廉价,可推广应用.

  • 四物汤加味治疗慢性肛门湿疹98例

    作者:朱红梅

    慢性肛门湿疹是临床常见病,往往因其反复发作,较难治愈.笔者于1999至2003年采用四物汤加味治疗慢性肛门湿疹98例,获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 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观察

    作者:黄侃;张秀娟;田美华

    目的观察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照射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方法采用NB-UVB照射治疗寻常型银屑病51例,并以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度指数(PASI)评价疗效.结果 51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治愈12例(23.5%),显效32例(62.8%),有效5例( 9.8%),无效2例(3.9%),有效率(治愈+显效)86.3%.疗程结束时平均照射剂量为(1.42±0.14 )J/cm2,平均照射次数为(24.47±4.36)次,累积照射剂量平均为(25.46±6.46)J/cm2.有4例患者出现皮肤发红、肿胀、灼热感、瘙痒等不良反应.结论 NB-UVB照射治疗寻常型银屑病安全、有效,可以作为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一种常规方法.

  • 电视腹腔镜与剖腹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比较

    作者:张红;隋灿烂;张蓓;朱彦玲

    目的探讨电视腹腔镜手术与剖腹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电视腹腔镜手术与剖腹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各38例的手术方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用药率、术后发热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电视腹腔镜手术组: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用药率、术后发热率明显低于剖腹手术组(P<0.01),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剖腹手术组(P<0.01),手术时间2组间无显著差异,住院费用明显高于剖腹手术组(P<0.01).结论电视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优于剖腹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

  • 眼部动脉与颈内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黄晓燕;胡淑芳;叶新华;胡建群

    目的通过检测颈内动脉(ICA)与眼动脉(OA)、视网膜中央动脉(CRA)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分析2型糖尿病(DM)对大血管和微血管影响的差异,进而探讨其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83例(166眼)2型糖尿病患者及20例(40眼)正常对照组的颈动脉、眼动脉和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 2型DM患者OA、CRA血流动力学早期即有明显改变,呈低流速、高阻力型,颈内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改变较晚.结论 2型DM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OA、CRA的血流动力学比检测ICA能更早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且方法简便,结果准确可靠,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急性毒鼠强中毒患儿血浆毒鼠强浓度与心肌酶谱相关性分析

    作者:顾卡明;舒苏湘

    目的分析小儿急性毒鼠强中毒(ATI)时血浆毒鼠强(TEM)浓度与血清心肌酶谱的关系,探讨ATI患儿心肌酶谱升高的意义.方法 36例ATI患儿于入院48 h内分别采用气相色谱法和速率法测定血浆TEM浓度和血清心肌酶谱,后者包括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磷酸肌酸激酶(CK) 和心脏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结果血浆TEM浓度与LDH、α-HBDH、AST、CK和CK-MB均呈正相关(r=0.4068~0.9423,P<0.05或0.01);抽搐组心肌酶谱高于非抽搐组和正常对照(P均<0.01),非抽搐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 ATI患儿心肌酶谱升高与心肌损害和骨骼肌抽搐有关,测定心肌酶谱对ATI病情和预后的判断有重要意义.

  • 联合应用米非司酮终止中期妊娠

    作者:乔勤勤;谢毅;邱晓燕

    目的探索联合应用米非司酮终止10~25周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孕10~25周要求终止妊娠的妇女分成2个大组.孕10~16周妊娠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予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研究组予米非司酮加用宫颈内导管插入法配伍米索前列醇.孕17~25周妊娠者亦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利凡诺100 mg羊膜腔内注入,研究组予米非司酮口服配伍利凡诺100 mg羊膜腔内注入.结果孕10~16周阶段:研究组宫缩出现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服药后3 h及6 h胎儿、胎盘排出率增加,有显著性差异(P<0.01).孕17~25周阶段:研究组宫缩出现时间及引产时间明显缩短,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联合应用米非司酮终止中期妊娠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

  • 咪唑斯汀和氯雷他定抗组胺作用强弱的比较研究

    作者:魏志平;刘彦群

    目的比较咪唑斯汀和氯雷他定抗组胺作用强弱,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随机、双盲的方法给20名健康受试者做组胺点刺试验,试验后20 min,每位受试者分别服用咪唑斯汀10 mg或氯雷他定10 mg.测量组胺点刺试验后15 min,服药后1 h、2 h风团和红晕长径、中点垂直直径,并计算其面积.结果咪唑斯汀服用后1 h、2 h对组胺诱导风团的抑制率分别为40.19%和83.92%,而氯雷他定服用后1 h、2 h对组胺诱导风团的抑制率则为15.00%和39.76%,差异显著.结论咪唑斯汀抗组胺作用显著强于氯雷他定.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