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Acta Academiae Medicinae Xuzhou 서주의학원학보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江苏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 徐州医科大学
  • 影响因子: 0.39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2096-3882
  • 国内刊号: 32-1875/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8-156
  • 曾用名: 徐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 创刊时间: 197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江苏
  • 主编: 吴永平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急性肿瘤溶解综合征11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振宇;黄一虹;潘秀英;李德鹏;主鸿鹄;徐开林

    目的探讨急性肿瘤溶解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对11例肿瘤溶解综合征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均表现不同程度的高血钾、高血磷、高尿酸、低血钙及肾功能不全,5例死亡患者中有3例死于急性肿瘤溶解综合征并发症.结论及时诊断、及时纠正电解质紊乱和改善肾功能是治疗的关键.

  • 颈椎外伤合并反曲畸形的手术治疗

    作者:杨文贵;滕红林;袁文;贾连顺

    目的探讨颈前路撑开的矫形方式在治疗颈椎外伤合并反曲畸形中的作用.方法27例颈椎外伤合并反曲畸形的患者,在颈前路椎体切除、减压基础上应用前路撑开技术矫正反曲畸形.结果26例获得平均42个月随访.根据Odom标准,优良率80.7%.所有患者都未发生与手术内植物有关的并发症.术前平均颈椎反曲角度为24.0°,术后平均矫正了14.1°,到随访时止平均矫正了12.7°.结论采用颈前路撑开技术对于颈椎外伤合并反曲畸形具有比较好的矫正作用.

  • 全脑缺血再灌注对大鼠空间分辨学习和记忆的影响

    作者:魏秀娥;耿德勤;刘永海;沈霞;曾因明

    目的探讨全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对大鼠空间分辨学习和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的Pulsinelli 4-血管阻断(4-vo)方法建立SD大鼠急性全脑缺血模型,缺血前后分别采用Y型迷宫试验对各组进行行为学定量测定.结果全脑缺血再灌注后3天、7天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结论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使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受到损害.

  • SLE患者尿视黄醇结合蛋白和微量白蛋白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颖;崔续玲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尿液中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和微量白蛋白(ALb)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7例SLE患者尿液样本进行RBP和ALb的联合测定.结果37例SLE患者RBP和ALb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1).25例无明显肾损害的临床表现,尿总蛋白浓度低于0.3g/L,尿蛋白定性为阴性的患者中有20例尿RBP或ALb单一指标升高,5例两项均升高.结论在无明显肾脏疾病情况下,尿RBP或ALb增高,能够提示亚临床型肾脏损伤,进行尿RBP或ALb联合测定可早期诊断SLE继发的肾病.

  • 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与阿米卡星注射液配伍稳定性考察

    作者:郭宗扬;刘厚梅

    目的考察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与阿米卡星注射液配伍稳定性.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抗生素微生物检定法分别测定两者配伍后替硝唑、阿米卡星的含量变化,同时考察混合液外观、pH值及吸收曲线变化.结果在25℃条件下6 h内混合液外观、pH值、吸收曲线及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在25℃条件下6 h内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与阿米卡星注射液混合液稳定,说明两者可以配伍使用.

  • 肾恶性肿瘤的超声诊断分析(附47例临床病理对照)

    作者:张素珍;叶新华;胡淑芳

    目的探讨肾恶性肿瘤的超声表现与临床病理关系,分析漏诊误诊原因,以提高术前超声诊断正确率.方法对同期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7例肾癌的超声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超声漏诊、误诊6例,诊断符合率87.1%.结论熟悉肾各种恶性肿瘤的超声表现及病理分型,结合临床病史、实验室检查及其他影像学检查,是减少漏误诊、提高超声诊断水平的关键.

  • 自体骨-骨膜移植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作者:刘岩;陈庆泉;吴海山;徐青镭;周维江

    目的通过自体骨-骨膜移植修复兔关节软骨缺损,探讨骨膜间充质细胞对关节透明软骨组织全层缺损修复的作用与机制.方法以成年兔胫骨内上侧的骨-骨膜组织作为供体,镶嵌式植入兔自体髌股关节之股骨滑车关节软骨等大、相同形状的全层缺损区,术后4~24周分别对缺损修复情况进行大体、组织学及电镜观察.结果自体骨-骨膜移植组织与缺损周围组织完全愈合,组织学及电镜观察显示修复组织为透明软骨组织.结论自体骨-骨膜组织移植修补关节软骨缺损可以诱导关节软骨缺损以透明软骨方式进行修复,这为临床应用自体骨-骨膜组织移植修复关节软骨缺损提供了理论依据.

  • CT仿真支气管镜的临床应用

    作者:刘健;郝敬明;王绪;赵宝忠;胡春艾;师毅冰

    目的评价螺旋CT仿真支气管镜(CTVB)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6例患者进行CTVB检查,并与轴位影像、MPR等后处理技术及纤维支气管镜(FOB)所见对照分析.结果CTVB能够显示至亚段支气管腔内的结构及病变,酷似FOB所见,并可通过阻塞部位对远端支气管进行观察.25例中央型肺癌中,观察到34处管腔异常.5例气管癌、3例食管癌、甲状腺癌气管侵犯以及3例良性气管狭窄均准确地显示了狭窄的程度及范围.8例气管、支气管异物亦作出了正确诊断.结论CTVB能够较真实地反映气管、支气管腔内的解剖结构及病变,可以部分代替FOB检查,不能显示粘膜改变及组织活检是其弱点,结合轴位图像及其他三维处理技术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关键词: CT 内镜 计算机辅助
  • 线粒体源性氧自由基参与二氮嗪预处理的心肌保护作用

    作者:张好生;张中明;董红燕

    目的研究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开放剂二氮嗪预处理中氧自由基(ROS)的来源.方法传代培养的未成熟SD大鼠心肌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二氮嗪(30 μmol/L)预处理组、二联苯碘(DPI,10 μmol/L)处理组、myxothiazol(0.2μmol/L)处理组.实验结束时全自动生化仪检测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硫代巴比妥酸法测细胞内丙二醛(MDA)含量,台盼蓝染色法统计死亡率,电镜下观察线粒体的形态.结果二氮嗪预处理可降低细胞死亡率、细胞内MDA含量及培养液中LDH的释放量,减轻细胞内线粒体水肿程度.二氮嗪的这种保护作用可以被线粒体氧化呼吸链阻断剂myxothiazol阻断.结论二氮嗪预处理对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与线粒体电子传递链氧化产生的氧自由基有关.

  •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54例

    作者:付敏;李桂林;黄如亮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与剖腹子宫肌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同样手术指征的子宫肌瘤患者,分别进行腹腔镜手术54例,剖腹手术50例,对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用药率、术后热病率及术后恢复情况、住院时间等进行相关比较.结果腹腔镜手术与剖腹手术比较具有出血量少、痛苦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可靠、创伤性小的术式,值得推广应用.

  • 肌瓣转移修复口腔粘膜缺损后肌组织的形态学变化

    作者:李家锋;邢树忠;宋晓陵

    目的观察肌瓣转移修复口腔粘膜缺损后深层肌组织的形态学变化.方法14只新西兰白兔人为造成口腔粘膜缺损,将兔胸骨乳突肌转移到缺损区,保留副神经支配7只,切断神经7只,术后1、2、3、4、8、12、20周对肌组织进行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保留运动神经支配的肌组织显微和超微结构变化不明显,萎缩程度轻;而切断运动神经支配的肌组织形态变化严重,失去正常结构,萎缩明显,形成瘢痕样组织.结论肌瓣转移修复口腔缺损,保留运动神经支配可基本保持肌组织的正常形态,功能性修复重建好保留运动神经.

    关键词: 肌瓣 移植 口腔缺损
  • Ki-67抗原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研究

    作者:黎军;孙炜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中Ki-67抗原表达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方法采用新一代鼠抗人Ki-67单克隆抗体MIB-1免疫组化LSAB法对52例侵袭性垂体腺瘤和35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Ki-67抗原表达进行检测,以MIB-1增殖细胞指数(MIB-1 PCI)表示.对侵袭性腺瘤和非侵袭性腺瘤组间、有海绵窦侵袭腺瘤和元海绵窦侵袭腺瘤组间的MIB-1 PCI进行比较.结果侵袭性垂体腺瘤组MIB-1 PCI为(3.59±2.67)%,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组为(2.23±2.38)%,2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海绵窦侵袭腺瘤组MIB-1 PCI为(5.42±5.87)%,无海绵窦侵袭腺瘤组为(2.63±2.86)%,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Ki-67抗原表达可以作为反映垂体腺瘤增殖潜能、侵袭性和侵袭程度的标志物,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作者:杨霏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方法选择37例老年UAP患者,平均年龄(73±1.6)岁,随机分为两组.A组给予阿司匹林及常规抗心绞痛治疗;B组在常规抗心绞痛治疗基础上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LMWH)2 500 U,q12 h,连用10天.结果根据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心电图表现进行疗效评定,2组总有效率分别为50%和84%(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对控制老年UAP患者心绞痛发作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鼠脑内的几种化学成分在尾壳核和苍白球交界区的分布特点

    作者:滕大才;陈幽婷

    目的比较几种化学成分在大鼠尾壳核(CPu)和苍白球(GP)交界区的分布情况,以探讨两核团间新的功能区的形态学基础.方法正常成年SD大鼠,灌注取脑,连续冰冻切片,ABC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四唑氮蓝(NBT)组织化学法染色,光镜下观察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NADPH-d)、多巴胺和环腺苷酸调节磷蛋白(DARPP-32)、维生素D依赖性钙结合蛋白(calbindin D-28K,CB)和小白蛋白(parvalbumin,PV)阳性神经元的分布情况.结果NADPH-d组化阳性神经元和DARPP-32免疫组化阳性(DARPP-ir)神经元在两核交界区的分布从前到后均匀一致、境界清晰.在CPu和GP交界处的前2/3,CB免疫组化阳性(CB-ir)神经元和PV免疫组化阳性(PV-ir)神经元的分布境界清晰,但在两核交界处的后1/4,CB-ir神经元的形态及分布密度与前部有极为明显的差异;PV-ir神经元在两核交界处的后1/4细胞形态虽未见明显改变,但两核的境界却已表现不明显.结论钙结合蛋白calbindin D-28K和parvalbumin在CPu和GP交界处后1/4处分布的特殊性可能是该区存在特殊生理功能区的形态学基础之一.

  • 颈椎前路同种异体骨笼植骨融合术临床应用探讨

    作者:陈显辉;曾湘穗;林庆光;赵新建;冯宗权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骨笼在不同节段颈前路融合术中的价值.方法对125例颈椎疾病患者施行颈前路减压、同种异体骨笼植骨融合术.术后随访观察植骨融合率、临床疗效及有无内置物并发症.结果所有病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0个月,122例获得骨性融合,融合率97.6%,单节段患者椎间高度维持良好;较少发生骨笼松动、滑脱或断裂等内置物颈椎病并发症.结论同种异体骨笼应用于单节段颈椎病变的植骨融合效果优于双节段,三节段颈椎同种异体骨笼植骨融合术临床疗效较差.只要掌握手术适应证,辅以良好的操作技术,同种异体骨笼植骨融合术在单、双节段颈前路手术中可获得优良的疗效.

  • 胃十二指肠穿孔急诊手术112例临床分析

    作者:段鱼俊;高光;曹关义;夏世照

    目的分析胃十二指肠穿孔的临床特点,探讨如何减少穿孔发生率和提高穿孔病灶一期切除率.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112例急诊手术的胃十二指肠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胃十二指肠穿孔好发于青壮年、O型及AB血型病人,饮酒及某些药物可成为有溃疡病史者胃十二指肠穿孔的直接原因.结论早期确定有无穿孔并及时手术可提高穿孔病灶一期切除率,有溃疡病史者戒酒,禁服解热镇痛类药物等并进行必要的治疗可减少胃十二指肠穿孔的发生.

  • 环磷酸腺苷葡甲胺治疗冠心病的临床观察

    作者:陈耘

    目前治疗冠心病的药物种类较多,疗效各异.我院自1999年9月至2001年3月使用环磷酸腺苷葡甲胺(商品名心先安)治疗各种类型的冠心病45例,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及微血管密度与大肠癌浸润、转移关系研究

    作者:徐为;宋军;任泽强;王明才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微血管密度(micorvesseldensity,MVD)与大肠癌浸润、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8例大肠癌VEGF及MVD的变化,分析VEGF及MVD与大肠癌浸润、转移的关系.结果78例大肠癌中有淋巴结转移者32例,元淋巴结转移者46例;VEGF表达阳性率及MVD值前者均明显高于后者(P《0.01,P《0.05).有肝转移者15例,无肝转移者63例,VEGF表达阳性率及MVD值前者均明显高于后者(P均《0.01).当肿瘤局限于粘膜层及粘膜下层和肌层、浆膜下层时,VEGF表达无明显差异;但当肿瘤侵犯到浆膜层和浆膜外时,VEGF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增高(P《0.01).浸润至肌层及浆膜下层的肿瘤组织MVD值明显高于浸润至粘膜及粘膜下层者(P《0.05),而浸润至浆膜及浆膜外的肿瘤组织中MVD又较浸润至肌层及浆膜下层者为高(P《0.01).结论VEGF及MVD与大肠癌浸润、转移有关,可能成为预测大肠癌恶性程度的可靠指标之一.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75例

    作者:胡兆洪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方法123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75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48例仅服用西药.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3%,对照组总有效率64.6%,二者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优于纯西药治疗.

  • 37例肺鳞癌中细胞周期蛋白D1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作者:刘慧;孔庆兖;吴永平;王绪

    目的研究肺鳞癌中细胞周期蛋白D1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7例肺鳞癌组织中细胞周期蛋白D1的蛋白质表达水平,并研究其与临床及预后参数的关系.结果细胞周期蛋白D1阳性组肿瘤直径100%大于3cm,肺门淋巴结转移率为52.6%,3年病死率为78.9%;阴性组肿瘤直径大于3cm者为61.1%,肺门淋巴结转移率为16.7%,3年病死率为38.9%,三者组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肺鳞癌中细胞周期蛋白D1的表达与年龄、性别、吸烟及组织学分级无关,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及3年病死率有关.细胞周期蛋白D1参与肺鳞癌的发生、发展,其表达可作为独立的预后指标.

  •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附102例报告)

    作者:王人颢;沈士刚;赵文星;郭萌;徐为;何东升;刘斌;王明才;路逵阳

    目的探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2000年2月~2001年12月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102例,共108例次.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无切口感染,均痊愈出院.9例出现阴囊水肿,1例荨麻疹病人出现过敏反应,2例出现伤口局部疼痛.随访1~22个月,随访率83.3%,无一例复发.结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是一种符合生理解剖的先进手术方法,具有手术简单、安全、创伤小、恢复快、痛苦少、复发率低、适应证广等优点,适用于各型成人腹股沟疝,尤其适合于年老体弱、巨大疝、复发疝病人,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腹股沟疝 修补术
  • 切口无菌纸胶带固定免缝合法的临床应用

    作者:张建淮;左洪生;高明雨;刘文广

    1997年9月至2001年11月我们为426例各种外科手术患者用无菌纸胶带粘贴切口皮肤,切口并发症极少,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关键词: 切口 纸胶带 缝合
  • 原发性高血压左室重构时收缩功能改变的研究

    作者:王红雷;陈清枝;李东野;夏勇;王晓萍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EH)左室重构不同几何构型的左室收缩功能的改变及意义.方法正常对照组31例,EH患者91例,利用二维心脏超声测量左室几何形态参数,依据相对室壁厚度(RWT)和左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将EH左室几何形态分为4种类型:正常左室几何构型(NG)、向心性重构(CCR)、向心性肥厚(CCH)、离心性肥厚(ECH).结果EH患者NG、CCR、CCH亚组收缩功能指标二维射血分数(EF2d)、二尖瓣膜E点-室间隔距离(EPSS)、左室中层缩短率(mFS)、左室收缩期室壁应力(ESS)较正常对照组无差异;而在ECH亚组EF2d、EPSS、ESS均较正常组及EH其他亚组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EH患者心肌收缩功能长期处于代偿阶段.左室构型与收缩功能有关.

  • 乙肝病毒携带者血清中转铁蛋白含量的改变

    作者:崔续玲;张颖

    目的通过检测血清转铁蛋白含量来了解乙肝病毒慢性无症状携带者的肝功能.方法利用BN-100特种蛋白分析仪,采用散射比浊法检测健康人、乙肝患者及乙肝病毒携带者血清中转铁蛋白的含量.结果乙肝患者组血清转铁蛋白含量明显低于乙肝病毒携带者组(P《0.05)及正常对照组(P《0.01),乙肝病毒携带者组血清转铁蛋白含量也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肝细胞功能已经受损,血清转铁蛋白的检测有利于临床早期发现肝功能损害.

  • 硝酸甘油、米力农和尼卡地平缓解桡动脉痉挛作用的比较

    作者:刘沙;薛松;萧明第;袁忠祥;卢成宝;徐根兴

    目的比较硝酸甘油、米力农和尼卡地平3种药物对桡动脉的解痉作用.方法收集手术后多余的人体桡动脉标本,采用器官浴槽方法,比较上述3种药物对预收缩的离体桡动脉的解痉作用.结果米力农和硝酸甘油对预收缩的桡动脉的舒张作用明显强于尼卡地平;米力农和硝酸甘油的疗效相似.结论米力农和硝酸甘油更适用于缓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桡动脉的痉挛.

  • Vitapex诱导年轻恒牙根尖形成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戴现梅;任冀川;高开璇

    目的观察Vitapex在年轻恒牙根尖诱导形成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用Vitapex和氢氧化钙作为诱导剂对62例68颗年轻恒牙行根尖诱导术.结果Vitapex诱导根尖形成的有效率为94.29%,氢氧化钙的有效率为72.73%.结论Vitapex能更有效地诱导根尖形成.

  • 脑死亡的判定标准

    作者:潘昕

    目的明确脑死亡的判定标准及澄清与之相关的概念.方法总结相关文献.结果脑死亡应经过神经学检查及相关的辅助检查包括毒理学检查,消除一切干扰因素以证实无脑功能活动,具体表现为无脑电及脑神经反射活动后方可认定.结论脑死亡一旦确定,一切抢救措施归于无效,中止心肺复苏(CPR)进程无论从道义及法理上均应无异议.故以脑死亡作为临床死亡的标准较之传统的心搏、呼吸停止更符合现代医学伦理概念,也更符合目前医疗实践的客观实际.

    关键词: 脑死亡 判定标准
  • 利福平引起的急性肾功能衰竭及其机制研究(3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作者:徐旭东;徐元钊;朱济众;沈雪生

    目的探讨利福平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发病机制.方法对3例因利福平所致的急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肾脏病理进行分析,并采用抗人球蛋白试验方法检测患者的抗利福平抗体.结果3例患者均有前驱感染史,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胃肠道症状,随即出现无尿,伴随肾功能损害、血小板减低及溶血性贫血,部分伴有肝功能损害.肾活检3例均为急性肾小管坏死.3例的血清抗利福平抗体检测均为阳性.结论利福平可引起急性肾衰竭,对应用利福平的患者应加强对肾功能的监测,肾脏病理及血清抗利福平抗体的检测有助于确诊.

  • 丙型肝炎患者HCV-RNA含量与其肝组织损害的关系

    作者:张志清;张菁

    目的观察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肝损害与体内病毒含量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肝穿刺活检进行肝脏病理学检查,应用定量PCR检测患者体内的HCV-RNA,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在肝组织炎症活动度G3与G1,G4与G1、G2之间,纤维化程度S3与S1,S4与S1、S2之间,血清HCV-RNA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丙型肝炎患者体内HCV-RNA含量与肝组织损害程度有关.

  • 颅脑损伤并发Cushing溃疡的临床分析

    作者:刘勇;潘昕;倪鸣山

    目的分析颅脑损伤中Cushing溃疡的病因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治疗的该病患者356例.结果Cushing溃疡的发生率与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多数病例经保守治疗可以治愈.结论对于严重的颅脑损伤应早期预防Cushing溃疡,并采取综合治疗.

  • 二氮嗪预处理在培养的未成熟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中的保护作用

    作者:张好生;张中明;董红燕

    目的研究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开放剂二氮嗪预处理对培养的未成熟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传代培养的未成熟S-D大鼠心肌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缺氧/复氧组(缺氧3 h、复氧3 h)、二氮嗪(30μmlo/L)组、格列本脲(10 μmol/L)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3×105U/L)/过氧化氢酶(CAT,4.5×105U/L)组、N-2乙酰丙酰基甘氨酸(MPG,100μmol/L)组.实验结束时全自动生化仪检测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台盼蓝染色法计算细胞死亡率、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细胞内丙二醛(MDA)含量、铈化学染色法观察细胞线粒体结构.结果二氮嗪预处理后细胞死亡率、细胞内MDA含量、培养液中LDH活性较缺氧/复氧组降低(P《0.01),铈-氧自由基(Ce-ROS)形成减少;格列本脲、SOD/CAT和MPG可以阻断此保护作用.结论二氮嗪预处理对未成熟心肌有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与氧自由基有关.

  • 急性心肌梗死血糖升高的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朱信云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血糖升高的临床特征及血糖水平与病死率的关系.方法选取106例心肌梗死患者,据血糖水平分为血糖水平正常组、血糖水平升高组、血糖水平较高组,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病死率及死亡因素.结果临床特征分析,单壁心肌梗死或复合壁心肌梗死比率、严重心律失常的比率及泵衰竭的比率不同血糖水平患者间均有显著性差异(x2分别为13.42、32.19、29.63,P值均小于0.005),不同血糖水平患者心功能组间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值均小于0.05),不同血糖水平患者之间病死率有显著性差异(x2=19.96,P《0.005),单壁梗死或复合壁梗死导致的死亡无显著性差异(x2=0.07410,P》0.10),严重心律失常、泵衰竭导致的死亡均有显著性差异(x2值分别为7.59和7.39,P值均小于0.005).结论心肌梗死患者血糖愈高心功能愈差,临床症状愈重病死率愈高.提示对心肌梗死高血糖患者,应积极控制血糖,对高危人群及时筛选,积极控制高血压、高血脂,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 不转流原位肝移植术中酸碱及电解质的变化

    作者:袁丽丽;陈庆廉

    目的探讨不转流原位肝移植患者术中酸碱及电解质的变化规律.方法以i-STAT血气电解质分析仪测定动脉血中Na+、K+、Ca2+浓度及pH、PaCO2、HCO3-、BE值.结果Na+在术中无明显变化;K+在静脉开放即刻明显升高(P《0.01),开放后3~5 min即开始下降,需快速补钾;Ca2+在阻断前即开始下降,术中持续偏低;pH值在阻断前开始降低,开放前降至低,开放后逐渐回升;PaCO2在开放即刻有一过性升高,但与开放前相比无统计学意义;HCO-3在阻断30min时明显低于术前(P《0.05),开放前降至低;BE值在阻断前即明显降低(P《0.01),开放前降至低,开放后逐渐被纠正.结论不转流原位肝移植术中酸碱及电解质随手术步骤有一定规律性变化.

  • 泼尼松龙与吗啡分别硬膜外隙给药用于脊柱手术后镇痛的对比研究

    作者:马正良;王志萍;申文;季勇;齐敦益;曾因明

    目的研究泼尼松龙与吗啡分别硬膜外隙给药对脊柱手术后疼痛的影响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90例ASAⅠ~Ⅱ择期行脊柱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组)、泼尼松龙组(P组)和吗啡组(M组).麻醉方法为连续硬膜外麻醉,术中麻醉效果佳,不用任何麻醉辅助药.在手术结束前0.5 h,P组患者经硬膜外导管给予1 mg/kg泼尼松龙,溶液容量为10ml,M组患者给予同等容量的含吗啡1~2 mg的生理盐水溶液,C组则给予同等容量的生理盐水.分别在手术结束后4 h、8 h、12 h、24 h、48 h观察患者疼痛、镇静程度和有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P组和M组患者术后48h内各时刻的疼痛评分均低于2分.P组患者无恶心、呕吐、尿潴留、皮肤瘙痒等并发症发生,但M组恶心和呕吐的发生率分别为65%和40%,尿潴留和皮肤瘙痒的发生率为75%和20%;C组不仅在各时刻的疼痛评分明显高于P组,分别为7.26±2.34、5.57±1.69、4.48±2.25、4.36±1.14和3.35±1.18,而且每隔8~12 h需静脉给予镇痛药曲马多,同时患者在各时刻的镇静程度评分明显高于或有高于P组趋势,恶心、呕吐、尿潴留的发生率分别为35%、15%和20%,但无皮肤瘙痒发生.结论泼尼松龙硬膜外隙给药能明显控制脊柱手术患者的术后疼痛,与吗啡硬膜外隙给药相比,镇痛作用相似,但无明显副作用.

  • 分瓶法测定果蝇吸入麻醉药半数麻醉有效浓度

    作者:何绍明;刘进

    目的建立测定果蝇吸入麻醉药半数麻醉有效浓度(ED50)的方法学.方法在11个325 ml 的三角烧瓶中各放入30只雄性果蝇,分别加入不同容量的异氟醚标准气,使11个烧瓶中异氟醚浓度分布在零效应浓度与百分之百效应浓度之间.以果蝇失去附壁及运动能力为标准计算各瓶中被麻醉果蝇数,用正规法计算出ED50.结果11次实验在25及50min时的量-效关系曲线均呈S形,用各自的对数浓度与概率单位作图都呈直线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72±0.014和0.971±0.025,ED50值分别为(0.51±0.068)%和(0.47±0.085)%,变异系数分别为13.3%和18.0%.结论本法稳定性较好,实用可行.

  • 控制性肺膨胀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家兔血流动力学和气体交换的影响

    作者:韩扣兰;邱海波;谭焰;郭凤梅;周韶霞

    目的探讨控制性肺膨胀(SI)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家兔血流动力学和肺气体交换的影响.方法利用肺泡灌洗法建立家兔ARDS模型,30只ARDS家兔随机分为SI组和非SI组.分别在通气前及通气后10 min、30min、1 h、2 h、3 h、4 h监测血流动力学和肺气体交换的改变.结果非SI组和SI组实施治疗后10 min、30min、1 h、2 h的HR分别与基础相比,均显著加快;实施SI时HR、MAP、CVP与基础相比无变化.SI组与非SI组相应时间相比HR、MAP、CVP无明显差异.与非SI组相比,SI组2 h、3 h、4 h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氧饱和度(SaO2)显著提高.结论SI与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联合应用治疗ARDS明显提高PaO2和SaO2,但对血液循环无明显影响,是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必要补充.

  • 家兔胃伤害性刺激皮肤牵涉区研究

    作者:章云海;张励才;曾因明

    目的制作家兔胃伤害性刺激模型,找出其皮肤牵涉区.方法实验组家兔静脉注射伊文思蓝,胃内注入甲醛致胃伤害,观察皮肤渗漏斑;胃粘膜送病理检查.结果实验组兔胃的皮肤渗漏斑较集中地出现在双侧肩及肩胛骨之间C8~T4水平,胃粘膜有破坏,粘膜下有大片出血.结论兔胃伤害性刺激的皮肤牵涉区可能在双侧肩胛区.

  • 移植物抗白血病和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可分离性及分离策略

    作者:主鸿鹄;潘秀英;徐开林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已成为目前治疗白血病及某些实体瘤的有效方法之一,但移植相关并发症和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发生使HSCT应用受到限制.而GVHD的预防措施如T细胞去除(TCD)和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同时也减弱移植物抗白血病(GVL)效应和有效植活.明确GVL发生机制及如何将GVL与GVHD分离成为当前研究热点.本文对异基因HSCT中GVL的发生机制及GVL与GVHD的分离策略作一综述.

  • 三磷酸腺苷敏感性钾通道与心肌保护

    作者:张好生;张中明

    钾通道是将细胞代谢和细胞电活动偶联起来调节细胞功能的一种重要蛋白质.心肌细胞存在2种不同分布的三磷酸腺苷敏感性钾通道(KATP通道),它们在缺血缺氧预处理中的作用是不同的,参与预处理保护作用的主要是线粒体KATP通道.线粒体KATP通道作用机制与ATP、Ca2+、氧自由基(ROS)等关系密切.

  • 42例早期梅毒临床及治疗分析

    作者:黄侃

    目的进一步了解早期梅毒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方法对42例早期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42例患者中一期梅毒11例,二期梅毒18例,早期潜伏梅毒13例,RPR、TPHA检查均阳性.患者经治疗后皮疹消退,苄星青霉素治疗者RPR1年均转阴.结论多数一、二期梅毒都有典型皮疹,长效青霉素是治疗梅毒的首选药物,早期潜伏梅毒是防治的重点.

  • 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对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意义的探讨

    作者:周琳;葛碧君

    目的研究慢性荨麻疹的治疗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探讨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在治疗慢性荨麻疹中的意义.方法7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与28例健康志愿者作对照研究,均行电子胃镜检查,并采集血清进行抗幽门螺杆菌抗体的检测.结果慢性荨麻疹组胃镜、胃粘膜组织病理改变率及抗幽门螺杆菌(HP)抗体阳性检出率相比较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对治疗慢性荨麻疹患者在临床具有重要意义,H1-受体拮抗剂治疗无效的慢性荨麻疹患者,应考虑其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可能,并行抗HP三联疗法正规治疗.

  • 壳聚糖家兔眼刺激试验

    作者:刘彦群;刘凯;何静

    目的观察家兔眼睛接触壳聚糖液所产生的刺激反应.方法按照国家颁发的眼刺激试验标准进行.结果4只家兔给1%壳聚糖液及0.5%醋酸液后6、24、48、72h至7天,观察每只家兔的眼角膜、虹膜、结膜均无异常发现,眼刺激反应评分为0,眼刺激程度评价为无刺激性.结论1%壳聚糖液对家兔眼无刺激性.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