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Acta Academiae Medicinae Xuzhou 서주의학원학보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江苏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 徐州医科大学
  • 影响因子: 0.39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2096-3882
  • 国内刊号: 32-1875/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8-156
  • 曾用名: 徐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 创刊时间: 197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江苏
  • 主编: 吴永平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与吉西他滨联合顺铂用于尿路上皮癌术后化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比较

    作者:卢猛;滕井卫;毛立军;李望;温儒民;陈家存;王军起

    目的 分析比较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GN)与吉西他滨联合顺铂(GC)化疗方案用于尿路上皮癌术后化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经病理检查证实的141例尿路上皮癌患者,分为2组,分别接受GN和GC化疗方案.GN方案:吉西他滨1 000 mg/m2静脉输注,第1、8天;奈达铂80~100 mg/m2静脉输注,第1~3天.GC方案:吉西他滨1 000 mg/m2静脉输注,第1、8天;顺铂25 mg/m2静脉输注,第1~3天.每3周为1个化疗周期,均至少连续性治疗3个周期后进行评估.结果 141例患者随访6~ 36个月,2组在死亡率、2年无复发生存率、总复发率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不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和消化道反应,GN组白细胞减少和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均低于GC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方案与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用于尿路上皮癌术后化疗的疗效相仿.而GN方案相关不良反应更小,值得推广使用.

  • 普瑞巴林联合氨酚羟考酮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疼痛症状、睡眠质量的影响及安全性分析

    作者:滕丽丽;孙东鹏;张利娥

    目的 研究普瑞巴林联合氨酚羟考酮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患者疼痛症状、睡眠质量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 葫芦岛市中心医院皮肤科就诊的84例PHN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普瑞巴林治疗,观察组采用普瑞巴林联合氨酚羟考酮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治疗前及治疗1、2、4周疼痛VA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评价治疗4周后的临床疗效,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1、2、4周VAS评分均逐渐降低,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各时间点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1、2、4周PSQI评分均逐渐降低,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各时间点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2.86% vs.80.95%,P<0.05).2组治疗期间恶心呕吐、头晕、嗜睡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普瑞巴林联合氨酚羟考酮能显著改善PHN患者疼痛症状,提高睡眠质量和临床疗效,治疗安全有效.

  • 局麻与全麻下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效果比较

    作者:杨帆;段予民;郭坤乾;贺磊明;石留锁;窦照群;郭海洋;陈连标

    目的 比较局部麻醉与全身麻醉下采用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经输尿管软镜手术治疗的单发肾盂或肾盏结石患者,共91例.按照麻醉方式分成局部麻醉组(n=43)和全身麻醉组(n=48).比较2组患者术前、手术开始后20 min(术中)、手术结束后1 min(术后)的临床指标(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频率等)以及不良反应、软镜鞘的进鞘难易程度、手术时间、总住院时间及费用、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与局部麻醉组比较,全身麻醉组患者术中和术后的呼吸频率显著降低,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临床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呼吸幅度的影响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麻醉组一期输尿管软镜镜鞘置入并顺利手术的成功率低于全身麻醉组,而局部麻醉组的总住院时间、总住院费用低于全身麻醉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全身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述2种麻醉方式下均可进行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肾结石.但是局部麻醉下患者住院时间短,麻醉风险低,患者更容易接受,更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

  • 自发性肾破裂病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杨文发

    目的 探讨自发性肾破裂的病因、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肾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5例患者均为急性发病,B超及CT证实有肾周出血.2例行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AE)进行治疗,其中l例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因肾炎穿刺后1个月出血.另3例肾出血原因不明,予保守治疗后随诊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B超及CT对自发性肾破裂的诊治有重要价值,应根据原发病的诊断及出血情况进行治疗.

    关键词: 肾破裂 自发性 出血
  • 低剂量阿帕替尼联合口服化疗药治疗晚期难治性乳腺癌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红梅;赵阳;刘文楼;金振兴;韩正祥

    目的 探讨低剂量阿帕替尼联合口服化疗药治疗晚期难治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晚期难治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2例.这些患者经多线治疗失败后抗肿瘤治疗耐受性差,应用低剂量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或卡培他滨进行治疗.综合评价患者的疗效、无进展生存期(PFS)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12例患者中部分缓解(PR)占33.3% (4/12),疾病稳定(SD)占41.7%(5/12),疾病进展(PD)占25.0%(3/12);客观缓解率(ORR)为33.3%,疾病控制率(DCR)为75.0%.12例患者中有5例仍在治疗中,其他7例患者的PFS为(4.1±2.6)个月.12例患者的不良反应手足综合征发生率为75.0%(9/12),高血压发生率为41.7%(5/12),疲乏发生率为50.0%(6/12),食欲不振有2例,骨髓抑制2例,牙龈出血、恶心、蛋白尿各有1例.12例中均未见4级及4级以上不良反应.结论 多线治疗失败的晚期难治性乳腺癌患者,使用低剂量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或卡培他滨治疗后,能够较好地控制疾病,生存获益较好,且不良反应相对较小,患者依从性好.

  • 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健、患侧肢体骨密度测量及成因分析

    作者:吴婷;高修明;冯涛;郭琳;项洁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肢体废用对骨密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首次脑卒中偏瘫患者88例,男46例,女42例,病程3~6个月,健康对照组43例,男23例,女20例.分别对脑卒中偏瘫组患者健侧、患侧及健康对照组患者上肢桡骨及下肢跟骨进行外周超声骨密度检测.结果 脑卒中偏瘫组健侧上肢骨密度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偏瘫组健侧下肢骨密度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卒中偏瘫组患侧上肢骨密度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偏瘫组患侧下肢骨密度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卒中偏瘫组患侧上肢骨密度低于健侧上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卒中偏瘫组患侧下肢与健侧下肢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偏瘫患者患侧实用手、辅助手、废用手上肢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偏瘫患者患侧负重下肢与不负重下肢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患侧及健侧下肢骨密度均显著下降;患侧上肢骨密度也显著下降,其骨密度与实用手、辅助用手还是废用无关,而健侧上肢骨密度无明显降低.

  • 帕金森病患者疲劳的临床特点和相关因素研究

    作者:李村;崔桂云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疲劳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以2017年1月-2018年3月就诊的162例PD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疲劳严重程度量表(FSS)评价疲劳,并据此分为PD疲劳组(FSS ≥4分)和PD非疲劳组(FSS<4分),收集所有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同时所有患者均完成PD运动症状(MS)、非运动症状(NMS)、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方面的相关量表.结果 ①162例PD患者中有疲劳症状的患者83例(51.23%),无疲劳症状的PD患者79例(48.77%).②疲劳组和非疲劳组在性别、年龄、起病年龄、病程及受教育程度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疲劳组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评分、Hoehn-Yahr分期(H-Y分期)评分均高于非疲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疲劳组与非疲劳组在临床类型(震颤型、强直型和混合型)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疲劳组非运动症状问卷(NMSQ)、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第一部分(UPDRS Ⅰ)、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均高于非疲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疲劳组与非疲劳组在认知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疲劳组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第二部分(UPDRSⅡ)和39项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问卷(PDQ-39)评分均高于非疲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⑥FSS评分与UPDRSⅠ、UPDRSⅡ、UPDRSⅢ、H-Y分期、NMSQ、HAMD、HAMA、PSQI、PDQ-39评分呈显著正相关,与患者年龄、起病年龄、病程、认知功能无显著相关性.⑦进一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UPDRS Ⅰ、UPDRSⅢ、PSQI、PDQ-39评分与疲劳显著相关.结论 PD患者疲劳的发生率高,PD伴疲劳的患者运动症状和病情更严重,非运动症状更多,精神情绪总体情况更差,更加焦虑、抑郁,日常生活能力、睡眠质量、生活质量更差;患者运动症状重、精神情绪低落、睡眠质量差、生活质量差是导致疲劳发生的主要原因.

  • 传统治疗方法与应用睑板腺热脉动系统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的初步比较研究

    作者:傅昌博;李甦雁;靳雷;沈洁;王新婷;徐青;冯瑞芳;王秀丽

    目的 评估睑板腺热脉动系统(LipiFlow)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MGD)患者的疗效,并与传统热敷疗法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开放式、随机性的临床研究,将50例(100眼)MGD患者随机分为LipiFlow治疗组(25例50眼)和热敷治疗组(25例50眼).LipiFlow治疗组给予1次12 min的LipiFlow治疗;热敷治疗组给予热敷治疗,每次15 min,每天治疗1次,连续2周.在治疗前及治疗后4、8、12周进行包括眼表疾病指数(OSDI)评分、泪膜脂质层厚度(LLT)、不完全眨眼频率(PB)、眼表荧光素染色、泪膜破裂时间(TBUT)、睑板腺开口数及睑板腺分泌物评分(MGYSS)等方面的临床评估,对2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结果 2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在治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主观症状都有所缓解,LipiFlow治疗组的OSDI评分低于热敷治疗组(P<0.05);同时,LipiFlow治疗组LLT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而热敷治疗组LLT改善不明显,LipiFlow治疗组LLT较热敷治疗组有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眼表荧光素染色评分在治疗后均有所改善,LipiFlow治疗组的评分值较热敷治疗组更低(P<0.05).在治疗后8、12周,LipiFlow治疗组的PB显著低于热敷治疗组,而TBUT值则显著高于热敷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睑板腺开口数及MGYSS评分在治疗4周后均获得改善,LipiFlow治疗组睑板腺开口数及MGYSS评分均显著高于热敷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LipiFlow能有效改善MGD患者的不适症状及体征,其效果明显优于眼睑热敷治疗,且持续至少3个月.

  • 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阴道残端经腹膜外悬吊术临床分析

    作者:经莉;陆晓媛;缪璐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阴道残端经腹膜外悬吊术治疗盆腔脏器脱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阴道残端经腹膜外悬吊术8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POP-Q评估手术效果.结果 83例患者手术时间(90~ 125) min,平均(102±18) min,手术出血量30 ~ 150 ml,平均(55±15)ml,术后即时行POP-Q评估均在0-Ⅰ度.手术并发症为1例腹壁窦道形成,1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2例上呼吸道感染.术后5~9d出院,平均住院时间(5.3±1.1)d.随访时间12 ~ 37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8.0±4.1)个月,随访期间客观治愈率为98.79%,主观满意度为100%.结论 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阴道残端经腹膜外悬吊术治疗子宫脱垂是一种创伤小、复发率低、疗效好的手术方式.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胎盘组织中热休克蛋白90的表达和意义

    作者:苏玉丽;朱锦明;李敏;李蕾

    目的 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胎盘组织中热休克蛋白90 (HSP90)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选择住院分娩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90例,作为研究组,其中妊娠期高血压组30例,轻度子痫前期组30例,重度子痫前期组30例,另选同期分娩的无并发症的孕妇30例,作为对照组.胎盘组织中HSP90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并进行半定量及相关性分析.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胎盘组织中HSP90 mRNA的表达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SP法(++~+++):胎盘组织中HSP90蛋白的表达在对照组、妊娠期高血压组、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由低渐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法:胎盘组织中HSP90 mRNA在对照组、妊娠期高血压组、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的表达由低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胎盘组织中的HSP90表达升高,且病情越严重升高越明显.

  • 前瞻性护理教育在小儿精准包皮成形术围手术期的应用

    作者:崔艳;陈顺兰;张睿平;郭俊斌;郑大同

    目的 探讨前瞻性护理教育在小儿精准包皮成形术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40例包茎及包皮过长患儿,年龄5 ~14岁,应用内外板分切精准包皮成形术进行治疗,并进行前瞻性护理教育.术后总结手 术过程和出血、感染等并发症情况,评估术后疼痛评分.术后2周后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患儿及患儿家属能正确认识包茎及手术,主动配合治疗与护理.术后当日患儿疼痛轻微,术后24 h疼痛评分0~2分,无活动出血.术后2周门诊复查均无切口感染,仅4.17%轻度水肿(10/240),包皮外观满意率97.92%(235/240),仅有3例因家长担心创面分泌物过多导致感染而自行就诊.结论 前瞻护理教育可以促进经内外板分切精准包皮成形术治疗包茎及包皮过长患儿的恢复,有效缓解患儿及家长的焦虑情绪,增加依从性,降低再诊率.

  • 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对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巴晓丽;姚青;马晓丽

    目的 探讨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对百草枯中毒患者急救效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接诊的百草枯中毒患者50例设为对照组,行常规急救护理流程救治,将2016年3月至2017年4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接诊的百草枯中毒患者50例设为观察组,应用优化急救护理流程救治.比较2组首次使用糖皮质激素时间、首次血液净化时间、首次洗胃时间、百草枯中毒严重指数及入院24h血清乳酸水平.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首次血液净化时间分别为(4.28±0.26)、(4.93±0.32)h,首次使用糖皮质激素时间分别为(3.66±0.20)、(4.32±0.31)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首次洗胃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百草枯中毒严重指数及入院24h血清乳酸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百草枯中毒患者应用优化急救护理流程能有效缩短其首次接受血液净化时间和使用糖皮质激素时间,有效减轻患者中毒程度,改善患者预后.

  • 对称性屈曲抱姿在降低脑性瘫痪高危新生儿脑性瘫痪发生率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李丽;李彦卿;陈可可;刘云;李新剑

    目的 研究对称性屈曲抱姿在降低脑性瘫痪(脑瘫)高危新生儿脑瘫发生率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100例脑瘫高危新生儿按照随机对照法分为对照组(n=50)和实验组(n=50).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早期干预手段进行护理;实验组则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采用对称性屈曲抱进行干预.比较2组不同月龄Vojta姿势异常检出率、Gesell发育量表评分及脑瘫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不同月龄Vojta姿势异常检出率高于实验组(P<0.05);对照组不同月龄Gesell发育量表评分低于实验组(P<0.05);实验组脑瘫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对称性屈曲抱干预对脑瘫高危新生儿有积极的预防和辅助治疗作用,早期干预手段可以促进患儿神经和运动能力的发育.

  • 复合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淋巴水肿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何玲;胡玲嘉;仇爱峰

    目的 研究复合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淋巴水肿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40例为对照组,2016年4月-2017年4月在我院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40例为研究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复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不同时段淋巴水肿发生情况及术后3个月时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研究组术后10天、1个月、3个月淋巴水肿程度及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同时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降低淋巴水肿程度及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Toll样受体与妊娠的研究进展

    作者:丁其培;王莹

    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是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天然免疫)的一类重要蛋白质分子,也是连接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桥梁,其可以识别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影响妊娠结局的发生与发展.本文就TLR与信号转导通路、TLR在胎盘中的表达、TLR信号调节母体一胎儿的免疫功能,TLR参与体内细菌对妊娠的作用,TLR参与病毒对妊娠的作用,母胎界面TLR表达与妊娠并发症等六个方面作一综述..

  • 55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及影像学分析

    作者:王晓龙;吴景景;程言博

    目的 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55例CVST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CVST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大部分以头痛为首发症状,主要通过CT、MRI、磁共振静脉成像(MRV)及DSA等影像学检查进行确诊.经过病因、抗栓等对症治疗后,1例痊愈,53例好转,1例死亡,总有效率为98.18%.结论 CVST的诊断应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资料及辅助检查,积极的抗凝及对症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

  • MRI定量分析眶内组织在甲状腺相关性眼病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赵蕤;王辉;刘洪;张春宁;王帆;张涛;黄海东;曹伟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定量分析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hyroid 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TAO)患者眶内组织的诊断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包括28例TAO患者(共48只眼)、18例正常对照(共36只眼).利用MRI测量眼球突出值、眼球内侧脂肪厚度、眼外肌径线(包括短径和长径),并计算短径与长径的比值(R值).结果 TAO组眼球突出值及眼球内侧脂肪厚度均大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AO组各眼外肌的径线(短径和长径)及R值均大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AO组突眼度与眼球内侧脂肪厚度相关系数为0.346(P <0.05),两者间存在相关性,呈低度直线相关.结论 MRI定量测量各眼外肌径线尤其是R值对于诊断TAO具有重要价值,眼球内侧脂肪厚度的测量可协助TAO的诊断.

  • 微分算子在布-加综合征患者DSA图像边缘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王阿明;庄银苹;巩萍;温相如

    目的 利用微分算子对布-加综合征(BCS)患者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图像进行边缘检测.方法 在对微分算子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将其应用于检测BCS患者DSA图像的边缘.结果 利用微分算子可以检测到BCS患者DSA图像中阻塞血管的边缘.结论 利用微分算子进行图像边缘检测,可以为BCS的分型研究和介入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 MSCT对食源性食管异物的诊断价值及临床分析

    作者:梁婧玲;高希法;李静;武惠明;赵建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食源性食管异物的临床诊断价值及发生食管异物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疑为食管异物的181例患者的MSCT及临床资料,根据MSCT检查结果将181例患者分为食管异物组(113例)和无食管异物组(68例).记录患者性别、年龄、异物种类,应用多种重建方法观察异物的位置、形态及是否有食管穿孔,颈椎椎体前缘有无骨质增生.结果 2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异物组年龄大于无食管异物组[(51.86±19.34)岁 vs.(41.37±19.22)岁,P<0.01];食管异物组颈椎椎体前缘骨质增生比率高于无食管异物组(61.1% vs.29.4%,P<0.01).结论 MSCT对于食管异物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食管异物的发生与年龄、颈椎椎体前缘骨质增生有一定关系.

  • 全面部骨折坚固内固定手术治疗临床路径探讨

    作者:孙玉华;王天啸;肖丽婷;石利新;袁健;李刚;马训

    目的 探讨全面部骨折的手术救治时机、路径选择和影响复位固定效果的因素.方法 对29例全面部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所有患者术前经影像学检查确诊,待全身情况稳定并请神经外科、眼科、骨科会诊处理后,一般于受伤后1~3周在全麻下行骨折切开复位钛板内固定手术.结果 29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术后随访6个月~10年.其中26例患者面部两侧基本对称,咬合关系和张口度恢复良好.3例基本恢复咬合关系和面容.大多数患者对手术效果、面部外观和口腔颌面功能恢复基本满意.结论 全面部骨折的治疗应尽量兼顾形态和功能的恢复,如不能兼顾,可以尽量恢复功能或者形态,二期再进行改进手术治疗.对于特别严重复杂的全面部骨折也可以短期内行二次手术.

  • 颧骨复合体骨折不同手术切口的对比观察

    作者:孙玉华;王天啸;石利新;袁健;李刚;马训;徐兵;唐友盛

    目的 比较经头皮(半)冠状切口和面部小切口应用于颧骨复合体骨折治疗的临床效果与并发症.方法 对2002~ 2017年收治的50例颧骨复合体骨折按照手术入路分为冠状切口组(28例)和面部小切口组(122例).冠状切口组采取耳前颞顶部发际线后切口,小切口组以眉外侧切口、面部小切口或经伤口入路.2组必要时可以结合口内前庭切口或经瘢痕切口.全麻下行骨折内固定术,骨折固定部位以眶下缘、颧额缝及颧上颌支柱三维固定为主.对临床资料、骨折类型及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总结.纳入病例者术前术后摄华特位(Waters View)或CT片,术后的X线或CT片可提供骨折块复位和钛板放置部位的详细情况,以及固定稳定性的资料,对患者的面部形态和咬合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2组病例全部患者均一期愈合,2种切口皆能够达到复位固定的要求,各自选择的适应证有所不同.冠状切口组骨折固定部位以颧颞缝、颧额缝及颧上颌支柱三维固定为主,小切口组以眶下缘固定代替颧颞缝固定,同样可以达到稳定固位的目的.冠状切口的并发症为:切口周围麻木(2例),额纹变浅(1例),颞部凹陷及局部脱发.小切口组除不明显的切口瘢痕外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 面部小切口能够满足复位固定的要求,美观上也能为患者接受.冠状切口对于陈旧性骨折、移位明显骨折或复杂粉碎性骨折有独特优势.

  • TF与M3机用镍钛器械预备用于下颌第二磨牙C形根管治疗的效果评价

    作者:邢灵;姚莉莉;赵兵

    目的 对比TF与M3机用镍钛器械用于下颌第二磨牙C形根管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需要做根管治疗的40例下颌第二磨牙C形根管患者(40颗患牙)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20)和对照组(n=20).其中对照组采用M3机用镍钛系统预备根管,观察组采用TF机用镍钛系统预备根管,2组均采用热牙胶完成根管充填.分别对2组的根管预备时间、根管预备并发症、疼痛反应、根管充填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的根管平均预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2组发生的并发症包括根尖偏移、台阶形成、根管壁穿孔,其中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稍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Ⅰ~Ⅳ级疼痛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器械分离,预备效果佳,根管充填有效率均达100%.结论 TF与M3机用镍钛系统在预备下颌第二磨牙时均能较好地维持根管的原解剖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根管预备后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并提高了根管治疗效果.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