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Acta Academiae Medicinae Xuzhou 서주의학원학보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江苏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 徐州医科大学
  • 影响因子: 0.39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2096-3882
  • 国内刊号: 32-1875/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8-156
  • 曾用名: 徐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 创刊时间: 197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江苏
  • 主编: 吴永平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云芝多糖对人CIK细胞及其杀伤功能相关分子表达的影响

    作者:姚萍;陈复兴;刘军权;周忠海;陈玲;费素娟

    目的 探讨云芝多糖对人CIK细胞增殖及细胞杀伤功能相关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CIK细胞,不同浓度云芝多糖诱导人CIK细胞24h,CCK-8比色法检测人CIK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测定CIK细胞表达的穿孔素、颗粒酶B和CD107a的变化.结果 不同浓度的云芝多糖可促进CIK细胞增殖,促进CIK细胞穿孔素、颗粒酶B的和CD107a的表达,25 mg/L云芝多糖作用强;但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CIK细胞增殖率逐渐降低,且细胞杀伤功能相关分子表达含量下降.结论 云芝多糖在低浓度下可促进CIK细胞增殖,提高CIK细胞的杀伤活性和功能.

  • 中缝背核触液神经元对荧光活性染料DiI亲和性的实验研究

    作者:刘苏;高甜惠;范建伟;刘岳鹏

    目的 观察荧光染料DiI标记中缝背核触液神经元的可行性.方法 6只雄性SD大鼠,侧脑室注射1%3μl的DiI染料,3天后经4%多聚甲醛灌注固定,冰冻切片机切片,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并进行连续光学切片兼对标记的触液神经元进行三维重塑.结果 DiI对中脑导水管腹侧处中缝背核内的触液神经元标记清楚,且阳性标记神经元的三维重塑显示,中缝背核触液神经元的胞体和近胞体的一级树突可被清楚标记.结论 中缝背核触液神经元对荧光活性染料DiI的亲和力较强,脑切片无需进行其他染色处理,可直接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触液神经元,是一种示踪标记中缝背核触液神经元的良好方法.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IL-17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作者:卞宏;朱述阳;赵宁宁

    目的 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白介素-17(IL-17)在疾病不同阶段的变化,分析其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CRP)之间的关系,探讨IL-17在COPD发病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COPD急性加重期住院患者80例,治疗后稳定期患者40例.采用酶联免疫分析(ELISA)法分别检测2组清晨空腹血清IL-17水平,同时检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RP水平.结果 急性加重期组血清IL-17水平、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RP高于稳定期组(P<0.05),且2组患者IL-17水平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RP均呈正相关.结论 COPD患者血清IL-17水平升高,可作为一种反映COPD处于急性加重期的指标.血清IL-17与COPD的炎症过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 5种静脉麻醉药对成年大鼠心肌细胞的影响

    作者:张洋;焦皓;王红军;孟晶;刘功俭

    目的 比较静脉麻醉药对单个心肌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氯胺酮、依托咪酯、羟丁酸钠、硫喷妥钠、异丙酚5种麻醉药对成年大鼠进行麻醉,分离大鼠心肌细胞观察心肌细胞存活率和单个心肌细胞的收缩功能.结果 硫喷妥钠、异丙酚麻醉对成年大鼠心肌细胞的存活率及收缩功能均有抑制作用,而异丙酚较明显.结论 静脉麻醉药异丙酚对成年大鼠心肌细胞抑制作用显著.

  • 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诊断布-加综合征下腔静脉阻塞性质的价值

    作者:路欣;徐凯;顾玉明;杨春;李绍东;王小龙;李曾;张庆桥;祖茂衡

    目的 评价高场强磁共振诊断布-加综合征下腔静脉阻塞的价值.方法 51例布-加综合征患者行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M RV)检查,以DSA为金标准,评价下腔静脉阻塞端的性质.结果 51例布-加综合征患者中MRV显示下腔静脉完全阻塞37例,不完全阻塞14例;节段性阻塞14例,节段性狭窄3例;膜性阻塞23例,膜性带孔狭窄10例.DSA显示完全阻塞38例,不完全阻塞13例;节段性阻塞13例,节段性狭窄4例;膜性阻塞24例,膜性带孔狭窄9例.MRV正确显示其中不完全阻塞12例.以DSA为金标准,MRV诊断下腔静脉阻塞性质的灵敏度为97.4%、特异度为92.3%、阳性预测值为97.4%、阴性预测值为92.3%.结论 MRV诊断布-加综合征下腔静脉阻塞类型有重要价值,术前准确诊断阻塞段类型有助于指导介入治疗方案的制订.

  • 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全子宫切除术与经阴道非脱垂全子宫切除术临床比较

    作者:王维奇

    目的 比较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全子宫切除术(LAVH)和经阴道非脱垂全子宫切除术(VTHNP)临床疗效.方法 56例需行子宫切除术患者,以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观察组行LAVH术式,对照组行VTHNP术式;对比2组术中手术用时、出血情况以及术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用时为(81.2±13.4)min、术中出血量为(113.2-±34.5)ml,少于对照组的(90.1±10.8)min、(138.3±37.3)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为(28.3±2.1)h、下床活动时间为(28.1±3.2)h、住院时间为(6.7±0.6)天,对照组分别为为(27.4±3.3)h、(6.9±2.4)h、(6.5±0.3)天,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AVH术式与VTHNP术式均具有创伤小以及恢复快等优点,但LAVH术式的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较少.

  • 缺血早期Genistein对海马CA1区神经元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

    作者:李周儒;蔡红星;董国凯;殷文江;程言博

    目的 探讨缺血早期Genistein对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采用四动脉结扎建立大鼠全脑缺血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溶剂对照组、Genistein处理组.缺血5 min时,溶剂对照组、Genistein处理组分别尾静脉注射二甲基亚砜(l ml/kg)和Genistein(1 mg/kg).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法检测大鼠海马CA1区HAX-1蛋白的表达,焦油紫染色法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存活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Genistein处理组在再灌注3h时HAX-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免疫荧光实验结果与此一致.焦油紫染色结果显示,Genistein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海马CA1区存活的神经元细胞明显增加(P<0.05).结论 缺血早期Genistein对脑缺血造成的神经元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增加HAX-1蛋白表达水平来实现的.

  • 尺骨茎突基底部骨折对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后腕关节功能的影响

    作者:李杰;马超;黄健华;霍维玲;陈明;郭开今

    目的 探讨尺骨茎突基底部骨折对桡骨远端骨折术后腕关节功能及下尺桡关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2007年1月-2011年12月,本院收治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57例,其中伴有尺骨茎突基底部骨折30例(A组),不伴有尺骨茎突骨折27例(B组).所有患者均行前路锁定钢板固定,尺骨茎突基底部骨折不予固定.术后采用腕关节各项活动度、Gartland-Werley评分及DASH量表评估腕关节功能,通过与健侧对比判断是否存在下尺桡关节不稳.结果 57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 18个月.各组术后腕关节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随访均未出现下尺桡关节不稳.结论 尺骨茎突基底部骨折对桡骨远端骨折术后腕关节功能及下尺桡关节不稳无明显影响.

  • 1595例建档糖尿病患者管理现状分析

    作者:李晓峰;施羽;施亚男;倪玲玲;卫东琴

    目的 调查建档糖尿病患者的管理现状,探讨开展糖尿病管理质量控制的必要性.方法 调查分析1 595例在启东市人民医院就诊并建立电子档案的糖尿病患者的代谢、体格检查指标,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的监测情况及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筛查情况.对比140例配合较好的患者管理前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 ①代谢指标与体格检查指标:血脂、血压、身高、BMI、腰围及足背动脉搏动的检查率分别为:76.2%、78.2%、93.2%、93.0%、87.6%、7.7%.②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筛查:血管超声、肝功能、肾功能、尿蛋白、眼底以及下肢神经的检查率分别为:18.6%、80.4% 、82.4% 、65.8%、8.0%、14.4%.③建档管理后患者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较管理前明显改善.④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的定期复诊率低,血压及血脂的达标率仅分别为44.2%及34.2%.结论 糖尿病患者的管理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 273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调查分析

    作者:侯军芳;张晓伟

    目的 分析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11年度360份住院病历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并依据文献及相关标准进行分析.结果 360份病历中,273例使用了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5.83%.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比率为100%,预防用药时机合理仅22例.病原学检测率为22.14%,抗菌药物使用频率较高的是:氨曲南、奥硝唑、头孢西丁.结论 抗菌药物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无指征用药、围手术期预防用药不规范、病原学送检率低等.应对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加强管理.

    关键词: 抗菌药物 调查分析
  •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痴呆程度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研究

    作者:朱士光;杨荣礼;耿德勤

    目的 研究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痴呆程度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关系.方法 依据美国国立神经病语言障碍卒中研究所和阿尔茨海默病及相关疾病学会(NINCDS-ADRDA)诊断标准及Hachinski缺血量表,筛选我科门诊及住院AD患者45例,及健康对照组15例,分别进行MMSE量表评分,分为轻度痴呆组、中度痴呆组、重度痴呆组和健康对照组,每组15例,监测患者血浆Hcy浓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D组患者血浆Hcy浓度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其中轻度痴呆组血浆Hcy浓度较中度痴呆组和重度痴呆组降低,各AD组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中、重度痴呆组与轻度痴呆组相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MSE量表评分与Hcy水平呈负相关(r=-0.843,P<0.05).结论 血浆Hcy水平是阿尔茨海默病的独立高危因素,与AD患者的痴呆程度密切相关.

  • 瑞舒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干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脂水平的临床研究

    作者:宗雪峰;李为东;路雯;吴强;宗斌

    目的 考察瑞舒伐他汀和依折麦布联合应用干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脂水平临床效果.方法 10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瑞舒伐他汀10 mg/d和依折麦布10 mg/d,n=52)和瑞舒伐他汀组(瑞舒伐他汀10 mg/d,n=53).治疗4周后检测患者血脂、谷丙转氨酶(ALT)、磷酸肌酸激酶(CK)水平.结果 经4周治疗后,2组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均低于治疗前(P<0.05),联合治疗组水平下降较瑞舒伐他汀组更明显(P<0.05);2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均高于治疗前(P<0.05),联合治疗组水平上升较瑞舒伐他汀组更明显(P<0.05).结论 应用瑞舒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较单用瑞舒伐他汀能更显著地改善血脂水平,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 膝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交叉韧带囊肿

    作者:高绪仁;李洪伟;葛保健;朱亚平;赵德勇;蒋健;刘勇;王业华;郭开今

    目的 探讨膝关节镜微创囊肿切除手术治疗膝关节交叉韧带囊肿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1月--2012年6月对11例患者行膝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膝关节交叉韧带囊肿.随访3~9个月,平均(6±3.5)个月.手术前、后采用Lysholm评分和手术后疗效评定的Glasgow评定法对膝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交叉韧带囊肿结果进行评估.结果 11例患者均未复发,手术前Lysholm评分为(72.8±5.6)分,手术后评分为(93.7±3.5)分(=7.52,P<0.01).Giasgow疗效:11例患者全部评估为优.结论 膝关节镜微创囊肿切除手术治疗膝关节交叉韧带囊肿创伤小、恢复快,是一种安全并行之有效的方法.

  • 光固化复合树脂在前牙美容修复中的应用

    作者:王鹏来;刘宗响

    目的 应用光固化复合树脂对缺损、畸形或变色的前牙进行美容修复,在恢复功能的同时评价其美容效果.方法 按纳入标准随机选取因不同原因导致前牙缺损、变色或畸形需要美容修复的患者100例,对患牙行光固化复合树脂美容修复,修复后1、2、3年复诊,共完成随访67例、102颗前牙;在恢复功能的前提下评价修复后美容效果.结果 先天因素引起的染色、扭转牙和龋齿在树脂修复后随着时间的延长其满意率下降:先天性牙染色和前牙间隙第1年和第3年复查满意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者第1年与第2年复查满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原因引起的牙齿缺损在树脂修复后第1年与第2年、第1年与第3年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光固化复合树脂在前牙美容修复中近期美容效果明显,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直接修复材料.

  • 氨基吡唑衍生物的合成

    作者:郑友广;凌心;黄荣荣;刘毅;吉民

    目的 优化氨基吡唑类衍生物的合成工艺.方法 以丙二氰为起始原料,首先在碱性条件下聚合为二聚物,然后与85%的水合肼关环得3-氨基-4-氰基-5-氰甲基-2-吡唑,终在不同的酸碱条件下水解,得到不同的氨基吡唑甲酸类衍生物.结果 考察了3步反应工艺对产品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佳的反应条件为:聚合反应中,室温条件下,以氢氧化钠为碱试剂、乙醇为溶剂,二聚物的收率为86.1%;关吡唑环反应中,n(二聚物):n(肼)=1∶3.5,产物收率为86.2%;碱性条件下水解反应,95 ~ 100℃条件下,10 mol/L氢氧化钠溶液中反应10 h,5-氨基-1-吡唑-3-乙酸收率为79.8%;酸性条件下水解反应,85℃条件下,浓硫酸∶乙酸(体积比)=1∶1,反应24 h,3-氨基-4-氰基吡唑-5-甲酸收率为69.7%.结论 本工艺路线环境友好,原料易得,便于操作.同时,所得产物经1HNMR及MS确证.

  • 相邻两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两种颈前路手术方式的比较

    作者:管旭日;沈金虎;陈继平;惠正广

    目的 对比分析前路颈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融合术(ACCF)和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器融合术(ACDF)两种手术方式治疗相邻两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对行相邻两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的6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ACCF组34例,ACDF组29例.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脊髓神经功能JOA评分、颈椎生理曲度、椎体高度、融合节段稳定性及融合率.结果 与ACCF组比较,ACDF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P<0.05或P<0.01),颈椎生理曲度及椎体高度均明显改善(P<0.05或P<0.01).2组间住院时间、JOA评分、融合节段稳定性及末次随访融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CF加钛网、ACDF加融合器均是治疗相邻两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术式,ACDF加融合器术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维持颈椎生理曲度及椎体高度方面有明显优势.

  • 尖顶距对股骨粗隆间骨折动力髋螺钉内固定稳定性的相关有限元分析

    作者:辛力;王业华;杨志

    目的 以有限元分析比较相同生理载荷下,股骨粗隆间骨折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不同安放位置的尖顶距对骨折稳定性的影响,供临床参考.方法 计算健康老年志愿者DHS内固定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尖顶距在22~34 mm范围内的力学特征,综合评价髋螺钉不同安放位置的固定效果.结果 随着DHS尖顶距的不断减小,股骨的Von-Mises应力、位移逐渐减小.尖顶距为(22 ~28) mm组应力、位移小.结论 髋螺钉尖顶距在22 ~34 mm范围内越小,DHS内固定对骨折的稳定性越好.

  •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左心室破裂诊治分析

    作者:陆源建;王伟林;赵田;朱守营

    目的 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左心室破裂的原因、手术治疗方式.方法 对3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左心室破裂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手术治疗方式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3例患者中,2例抢救成功,1例死亡.结论 瓣膜置换术后左心室破裂大多为手术操作不当引起.一旦发生左心室破裂,必须重新建立体外循环,行心腔内、外同时修补较为安全可靠,重新行瓣膜置换术,可有效地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 骨皮质切开在竖直下颌智齿中的应用

    作者:谈洲斌

    目的 利用骨皮质切开联合直丝弓矫正技术竖直下颌阻生智齿,解除下牙拥挤.方法 本组7例患者,拔除不能保留的下颌第1磨牙,利用直丝弓矫正技术整平排齐后,骨皮质切开下颌水平阻生智齿,予以竖直.结果 7例患者经过拔牙、正畸、骨皮质切开等治疗后,下牙拥挤解除,后牙尖窝相对,覆颌覆盖良好.结论 联合应用直丝弓矫正技术、骨皮质切开可以较好地达到竖直下颌阻生智齿,解除下牙拥挤的效果.

  • 妊娠合并肝功能异常70例分析

    作者:赵馨;韩秋峪;陈书英;曹利娜;孙洁云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肝功能异常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70例妊娠合并肝功能异常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生化检查指标、妊娠结局及并发症等进行分析.结果 不同疾病生化指标特点不同,严重肝功能异常对母儿造成极大危害,甚至威胁到母儿生命.结论 妊娠合并肝功能异常及时准确的诊断治疗有利于减少不良妊娠结局及并发症的发生.

  • 335例ICU入院患者微生物学初筛结果分析

    作者:徐海峰;陆洁

    目的 评估现阶段我科收治病例微生物流行病学状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 选择我院重症医学科(ICU) 2011年10月--2012年6月收治的335例患者,记录一般资料,分别依照咽拭子、肛周拭子留取流程留取标本送检.结果 咽拭子筛查阳性248例,阳性率74.0%;肛周拭子筛查阳性263例,阳性率78.5%.咽拭子筛查以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及棒状杆菌为多见,肛周拭子筛查以大肠埃希菌及表皮葡萄球菌为多见.结论 临床初步筛查结果,有利于在患者出现感染征象早期,及时采取有效合理的抗生素治疗方案.

  • 微泵维持给药中输液器材对米力农吸附作用的考察

    作者:陈学銮;任玲;李宁

    目的 研究微泵维持静脉给药时,一次性输液器聚氯乙烯(PVC)延长管与超低密度聚乙烯(ULDPE)延长管对米力农的吸附作用.方法 模拟临床微泵维持静脉注射,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米力农在注射过程中的浓度变化.结果 一次性输液器PVC延长管和ULDPE延长管对米力农均无吸附.结论 米力农经微泵维持静脉注射时,可以使用一次性输液器PVC及ULDPE材质延长管给药.

  • 参麦注射液对心力衰竭患者疗效及N末端脑钠肽的影响

    作者:李巧章

    目的 探讨参麦注射液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120例CHF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与对照组52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CHF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NT-proBNP水平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血浆NT-proBNP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浆NT-proBN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2组患者治疗前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LVEF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加明显(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94.12% vs.71.15%,P<0.05).结论 参麦注射液可显著降低CHF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提高LVEF及改善临床症状,对改善CHF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冰黄药凝胶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研究

    作者:韩勤芬;华文进;薛俊

    目的 观察冰黄药凝胶结合西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2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12例.2组均予西药常规降血糖及抗感染治疗.治疗组加用冰黄药凝胶敷贴患处,半个月为一疗程.治疗前后分别观察2组血糖、血脂、血浆内皮素(ET)、血栓素(TXB2)、踝肱指数、足背动脉血流参数、溃疡肉芽组织出现时间(GT)、溃疡愈合时间(HT).结果 治疗组在血糖、ET、TXB2的变化,足背动脉血流情况的改善及溃疡肉芽组织出现时间(GT)、溃疡愈合时间(HT)均优于对照组(P <0.05或P<0.01).2组治疗后踝肱指数均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 冰黄药凝胶中西医治疗糖尿病足溃疡较单纯西药治疗疗效更显著.

  • 清热解毒法治疗冠状动脉狭窄32例临床观察

    作者:吕俊秀

    目的 探讨中药保守治疗冠状动脉狭窄的有效性.方法 将32例冠状动脉狭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6例,对照组16例.对照组予以阿司匹林、瑞舒伐他汀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清热解毒中药(金银花、连翘、板蓝根、丹参、红花、红藤、薤白、败酱草),4周为1疗程.以计分法比较2组症状改善情况、治疗前后2组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7%,明显优于对照组62.5%(P<0.05).治疗后治疗组症状计分减少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CRP的下降程度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清热解毒法治疗冠状动脉狭窄疗效显著.

  • 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作者:陈晨;苗发安;梅鹏金;张慧;范月超

    目的 探讨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对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36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24 h以内复查头颅cr,血肿清除≥90%者34例(94.44%,34/36),血肿清除<90%者2例(5.56%,2/36).术后随访6个月,根据GOS评分:恢复良好12例,中残18例,重残4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1例.结论 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对脑组织创伤小、血肿清除率高、神经功能恢复好的优点.

  • DC-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分析

    作者:赵利红;汪海岩;赵晶;张德芳

    目的 观察自体树突状细胞(DC)、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联合化疗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免疫功能、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和毒副作用的影响.方法 选取36例DC-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的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联合治疗组,以同期临床特点相近的36例接受单纯化疗的患者作为单纯化疗组,比较2种方法治疗前后患者免疫功能及组间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和毒副作用.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联合治疗组CD4+升高(P=0.00),CD8+无明显变化(P=0.93),CD4 +/CD8+升高(P<0.05),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升高(P<0.05);单纯化疗组CD4+明显降低(P<0.05),CD8+变化不明显,CD4 +/CD8+降低(P<0.05),NK细胞降低(P<0.05).与单纯化疗组相比,联合治疗组的疾病控制率明显高于单纯化疗组(80.1% vs.52.8%,P<0.05),体力下降、食欲降低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化疗副作用(骨髓抑制、恶心呕吐、外周神经毒性)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与单纯化疗相比,DC-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更安全、有效,能提高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活质量和临床缓解率.

  • 成人结肠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张冲;张秀忠;任泽强

    目的 总结分析成人结肠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 报告l例成人IMT经手术切除并为病理证实的病例.结合既往文献,总结分析本病的临床、病理相关情况及治疗方法.结果 盆腔CT扫描提示右下腹及盆腔内巨大团块状囊实性密度影,增强扫描实性成分明显强化.行回盲部切除术.病理诊断为(回盲部)IMT.短期随访5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 成人结肠IMT较为罕见,缺乏典型的临床与影像表现,诊断不易,确诊需病理学检查.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是佳治疗方法,术后需长期密切随访.

  • 术前动脉灌注联合栓塞新辅助化疗治疗宫颈癌临床研究

    作者:朱月华;陈惠萍;曹卉;史跃

    目的 评价经子宫动脉灌注化疗和经周围静脉化疗2种术前新辅助化疗方法对宫颈癌的疗效.方法 将63例Ⅰb2期~Ⅱb期宫颈癌患者术前随机分为经子宫动脉灌注化疗(动脉组)和经周围静脉化疗(静脉组)2组,其中动脉组30例;静脉组33例.均分别治疗2个疗程,患者于第2疗程结束后10~ 14天行宫颈癌根治术.对2种方法的显效率、有效率和切缘、淋巴结病理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 动脉组显效率为63.33%,有效率为93.33%,静脉组显效率为54.55%,有效率为84.85%;动脉组高于静脉组,2组近期疗效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x2 =2.58,P>0.05).2组平均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术中平均出血量动脉组高于静脉组,2组比较有差异(U=20.69,P<0.05).动脉组和静脉组的切缘(宫旁、阴道)及盆腔淋巴结病理阳性率分别为3.33% (1/30)和21.21% (7/33);动脉组显著低于静脉组,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3,P<0.05).结论 2种新辅助化疗方法均能有效的控制宫颈局部病灶,而经子宫动脉灌注化疗优于静脉化疗,应作为新辅助化疗的首选.

  •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奈达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观察

    作者:杨科

    目的 临床研究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恩度)联合奈达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方法 收集我科从2010年1月至2013年5月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共5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排尽胸腔积液后,在对症处理的基础上,治疗组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奈达铂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用奈达铂治疗.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89.29%,对照组为75%,2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奈达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确切,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小,患者能耐受联合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 晚期胃癌组织中β-微管蛋白Ⅲ的表达与多西紫杉醇化疗疗效的关系

    作者:唐勇;王志娟;曲颜丽

    目的 探讨晚期胃癌组织中β-微管蛋白Ⅲ(TUBB3)的表达与多西紫杉醇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8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62例接受含多西紫杉醇一线化疗方案治疗的晚期胃癌患者的病理资料,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V9000法检测肿瘤组织中TUBB3蛋白的表达,并对TUBB3蛋白的表达水平与化疗疗效及不良反应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62例晚期胃癌患者总的化疗有效率(CR+PR)为51.56%,TUBB3(+)者的有效率及控制率均低于TUBB3(-)者,进展率高于TUBB3(-)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TUBB3(-)表达的患者接受含多西紫杉醇化疗疗效优于TUBB3(+)表达者.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后耐受性良好,TUBB3(+)组和TUBB3(-)组患者的毒副反应无明显差异.结论 本研究提示TUBB3蛋白的表达或许可以作为含多西紫杉醇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预测指标之一.尚需大样本前瞻性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

  • 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治疗淋巴瘤引起间质性肺炎5例及文献复习

    作者:庄民;李艳;张为民;宋子琰;郑义同

    利妥昔单抗(商品名:美罗华)联合CHOP方案治疗CD20+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完全缓解率达61%~76%[1],目前R-CHOP方案在CD20+B细胞淋巴瘤治疗中已成为标准一线方案.随着利妥昔单抗在临床应用病例的积累,其毒副反应的报道逐渐增多,近几年利妥昔单抗引起间质性肺炎的报道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我科从2009年7月-2013年9月采用R-CHOP治疗CD20+B细胞恶性淋巴瘤24例,其中5例在治疗阶段发生间质性肺炎,4例经大剂量激素治疗后好转,1例经积极治疗无效后死亡.

  • microRNA21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陈凯荣;张自强;李勇;陈亚茹;沈志香

    目的 检测microRNA21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60例大肠癌组织标本、20例腺瘤组织及60例正常组织标本中microRNA21表达水平;并分析大肠癌中microRNA21表达量与临床分期之间的关系.结果 microRNA21在大肠癌组织中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腺瘤及正常组织(P<0.01),与临床分期及预后有一定的关系.结论 microRNA21在大肠癌组织中表达上调,高表达的microRNA21可能预示着肿瘤的恶性程度及不良预后.

  • p-AKT、p-mTOR、eIF-4E、Ki67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陈淑敏;胡增艳;李琳琳;刘佳;徐浩;李凤朝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中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通路的关键因子磷酸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phospho-AKRmouseT-cellymphoma oncoprotein,p-AKT)、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 4E,eIF-4E)及增殖细胞核抗原(nucleoprotein antigen Ki67,Ki67)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56例子宫内膜腺癌、28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19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p-AKT、p-mTOR、eIF-4E、Ki67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p-AKT、p-mTOR、eIF-4E、Ki67在对照组、内膜不典型增生组、子宫内膜腺癌组中的表达有增强趋势,且4个检测因子在3组之间的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内膜腺癌中存在mTOR通路异常高表达.p-AKT、p-mTOR、eIF-4E以及Ki67基因表达的变化参与了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发展,可以作为子宫内膜腺癌发生发展的监测指标.

  • 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45例护理体会

    作者:宗青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的护理要点.方法 对45例腹腔镜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护理要点.结果 44例患者术后恢复快,顺利出院.1例患者并发十二指肠残端瘘,经止血、抑酸、消炎、引流后痊愈出院.结论 充分做好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患者的心理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处理并发症,对确保手术的安全与成功具有重要意义.

  • Power PICC导管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应用

    作者:姚莉娟;崔承文;侯莉娜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Power PICC导管应用中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对2012年2月-2013年2月我科28例重病患者施行Power HCC导管置管,并对出现问题进行分析.结果 穿刺前抽搐1例,穿刺失败2例,导管阻塞3例,穿刺点渗液1例,穿刺点局部炎症2例,穿刺点周围出现多个毛囊炎1例,导管部分脱出1例.结论 Power HCC技术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中应用,可减少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较好地解决高渗药物带来的风险,保证输液安全,提高工作效率.但对昏迷、躁动患者围置管期维护和管理有待加强.

  • 夏季与冬季小儿留置针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分析

    作者:严润玉

    目的 比较夏季与冬季小儿留置针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 选择1~3月、7~9月住院治疗患儿各150例,均为支气管肺炎.观察留置针留置后堵管、脱管、药液外渗及皮肤糜烂、皮肤压痕、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 夏季留置针留置后发生脱管及皮肤糜烂者明显高于冬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夏季留置针留置时间宜短,更需关注留置针局部皮肤情况.

  • 双源CT冠状动脉检查造影剂外渗的预防及护理

    作者:袁露;路莉;路欣;程广军;徐凯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检查使用高压注射器时对比剂外渗的预防及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因临床怀疑冠心病行双源CT冠脉成像的患者5 703例资料.扫描前5 min对血压正常的患者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以扩张冠状动脉.扫描前训练患者,使其能够很好地配合屏气.对比剂应用碘海醇(含碘量370 g/L),双筒高压注射器以5 ml/s流率、总量75 ml经肘静脉注射,随后以5 ml/s的流率注射生理盐水40 ml,以使对比剂快速充盈左心系统、升主动脉和冠状动脉,同时右心室内快速流出.观察并记录患者在检查时、检查结束后、检查结束1h、检查结束后1天、检查结束后2天对比剂外渗的情况.结果 5 703例冠状动脉检查患者中,10例发生轻度外渗但不影响诊断,3例发生中度外渗,5 700例完成冠状动脉检查,且图像质量达到医生诊断要求.临床随访外渗患者,基本预后良好,未发生肌筋膜间隔综合征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双源CT冠脉成像检查使用高压注射器时合理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预防造影剂外渗及其并发症的发生.

  •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护士心电监护技能中的应用

    作者:胡铭;张红;刘玉玲;陈令红;黄希红;刘秀花;李伟;张雪莲;刘志安

    目的 开展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活动,提高护士心电监护技能.方法 成立品管圈,确立以“提高护士心电监护技能”为主题,对68名护士心电监护技能调查评估,设定目标,制定对策并实施,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护士的心电监护技能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提高了护士的心电监护技能,能有效保证危重患者的护理质量,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