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应用FCM监测肾移植患者颗粒酶B、穿孔素表达的临床意义

    作者:田普训;赵豫波;薛武军;秦兆寅

    目的探讨肾移植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颗粒酶B、穿孔素的表达与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用流式细胞分析仪(FCM)动态监测慢性透析(n=26)、急性排斥反应(n=12)、肾功能延迟恢复(n=10)、肾功能稳定(n=18)组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颗粒酶B、穿孔素表达差异和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结果①肾移植术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颗粒酶B、穿孔素表达强度由强到弱依次为急性排斥组、肾功正常组和肾功延迟恢复组.且急性排斥组与其余三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其升高时间比临床上出现急性排斥的症状早3天左右.随着急性排斥反应的逆转,其表达也逐渐降低至原有基础水平附近.结论监测肾移植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PBLC)颗粒酶B、穿孔素的表达是一种有价值的、无创性的急性排斥反应的标志物,不仅有助于急性排斥反应的早期诊断,并可用来评价抗排斥治疗是否有效的手段之一.

  • 益心康对体外感染CVB3病毒心肌细胞凋亡相关因子caspase-3 mRNA和颗粒酶B、穿孔素表达的影响

    作者:陈苏宁;聂品晶;张虎

    目的 研究中药益心康对感染柯萨奇B3病毒(Coxsackie virus B,CVB3)新生乳鼠体外心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 mRNA和颗粒酶B、穿孔素(PFP)表达的影响,探讨中药益心康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作用机制.方法 原代培养SD大鼠乳鼠心肌细胞,建立体外感染CVB3的心肌细胞模型,将心肌细胞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病毒组、中药益心康组及利巴韦林组.用RT-PCR法检测凋亡相关因子caspase-3 mRNA的表达,ELISA法检测颗粒酶B、PFP的表达.结果 中药益心康组caspase-3 mRNA、PFP、颗粒酶B的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病毒组(P<0.01)和利巴韦林组(P<0.05).结论 中药益心康能降低大鼠心肌细胞caspase-3 mRNA、颗粒酶B、PFP表达,从而抑制CVB3感染大鼠心肌细胞凋亡.

  • 益心饮对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组织穿孔素和颗粒酶B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秦志丰;魏晓;魏品康;许玲;郑培勇;尤圣富

    目的观察益心饮对实验性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穿孔素和颗粒酶B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用cVB3感染Ba1b/c小鼠造成病毒性心肌炎动物模型,分别用生理盐水、益心饮口服液灌胃治疗,观察7 d和14d的心肌组织病理变化,并以RT-PcR法检测心肌组织中穿孔素和颗粒酶BmRNA表达水平.结果益心饮能够明显降低心肌组织中穿孔素和颗粒酶B mRNA表达,并明显减轻心肌的病理形态学损伤.结论益心饮有明显的抗免疫损伤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穿孔素和颗粒酶B mRNA的表达而发挥免疫抑制作用.

  • IL-23单独或联合IL-2诱导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K562细胞杀伤效应的实验研究

    作者:周洁;杨洁;李杰;李燕;袁军;王瑞仓;王素云;王超;郝洪岭

    本研究旨在探讨IL-23单独或联合IL-2诱导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对白血病细胞的杀伤效应及作用机制.IL-23(50 ng/ml)单独或联合IL-2(100 U/ml)体外诱导正常人PBMNC 72 h,并与白血病细胞株K562共同培养.采用CCK-8法测定不同时间诱导后的PBMNC对K562细胞的杀伤效应;采用ELISA方法检测杀伤活性大时细胞培养液中IFN-γ的水平;应用RQ-PCR法检测诱导后PBMNC的穿孔素、颗粒酶B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IL-23单独或联合IL-2作用后的PBMNC均对K562细胞有杀伤活性,随着时间延长,杀伤率明显增加,各个时间点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细胞因子组培养液中分泌IFN-γ水平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其中以IL-23联合IL-2组诱导PBMNC表达IFN-γ的水平高,与其它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各细胞因子组PBMNC的穿孔素、颗粒酶B mRNA的表达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且IL-23联合IL-2组的穿孔素、颗粒酶B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IL-23能促进PBMNC对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与IL-2联合具有协同增强作用,并呈时间依赖性.IL-23作用于PBMNC后IFN-γ、穿孔素、颗粒酶B的表达均明显增加,且与IL-2具有协同作用.推测IL-23可能通过诱导PBMNC表达IFN-γ、穿孔素、颗粒酶B发挥抗白血病细胞作用.

  • 颗粒酶B和穿孔素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诊断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敏感性与特异性

    作者:于颖彦;邓侠兴;计骏;陈皓;周光文;沈柏用;彭承宏;李宏为

    目的探讨颗粒酶B和穿孔素两种免疫活化分子在肝移植急性排斥诊断中的作用,及其与Banff急性排斥反应组织学诊断标准之间的对应关系.方法在常规组织学诊断基础上,将41份肝穿刺标本用颗粒酶B与穿孔素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标记,IPP图像分析软件计算阳性细胞数/mm2作为免疫活化细胞指数(AI),以组织学诊断作为评判有无急性排斥反应的标准.结果在41份肝穿刺标本中,组织学诊断为急性排斥反应21份,缺乏急性排斥反应组织学改变20份.急性排斥反应组颗粒酶B与穿孔素AI值显著高于无排斥反应组(P<0.001),中重度排斥反应组AI值显著高于轻度及其非确定性排斥反应组(P<0.001).与组织学诊断比较,颗粒酶B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一致率分别达到90.0%、95.2%、94.7%、90.9%以及92.7%;穿孔素的各指标也分别达到80.0%以上.结论颗粒酶B与穿孔素是急性排斥反应免疫效应细胞活化标志,在临床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时表达明显升高,作为组织学诊断急性排斥反应的辅助指标具有相当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可用于肝移植后肝穿刺标本的鉴别诊断.

  • 人外周血NK细胞在细胞因子刺激下扩增后穿孔素、颗粒酶B基因表达的变化

    作者:马健;李晓红;高春记;赵丹丹

    目的 探讨经过纯化及在多种细胞因子的作用下扩增后的NK细胞,其穿孔素(per-furin)、颗粒酶B(granzyme B)表达水平的改变与细胞杀伤率的关系.方法 应用竞争性定量RT-PCR方法 检测了8例供者纯化、扩增后NK细胞的穿孔素、颗粒酶B基因表达水平,同时检测其对K562细胞的杀伤率.结果 经纯化、扩增后的NK细胞,在多种细胞因子作用下穿孔素和颗粒酶B的基因表达水平明显提高,且.IL-2+IL-15组、IL-2+IL-12+IL-15组基因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其他组,NK细胞对K562的杀伤率结果 与基因表达水平一致.结论 应用细胞因子后可使NK细胞的穿孔素、颗粒酶B基因表达水平明显提高,同时提高了NK细胞的杀伤功能.

  • 实验性病毒性心肌炎心肌颗粒酶B表达的研究

    作者:叶春华;程志清

    目的 探讨颗粒酶B(GzmB)在病毒性心肌炎(VMC)心肌损伤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发病机制.方法 将36只5-6周龄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成两组:正常组1O只,模型组26只.于第11天处死小鼠取出心脏观察心肌病变,并以半定量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心肌GzmB的表达.结果 模犁组小鼠心肌组织中均检测到GzmB阳性细胞和GzmB mRNA的表达,且小鼠心肌浸润细胞中GzmB阳性细胞数与心肌病理积分呈显著正相关(r=O.859,P=O.000),而正常组小鼠心肌中未检测到GzmB的表达.结论 心肌浸润细胞中GzmB的表达在病毒性心肌炎心肌损伤中起一定作用,其介导的细胞毒效应是导致病毒性心肌炎心肌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心肌浸润细胞中GzmB的表达量与心肌损害严重程度成显著正相关.

  • 吡罗昔康提高γδT细胞杀伤胃癌细胞的机理探讨

    作者:刘军权;陈复兴;巩新建;陶征中;李佚;吕小婷;张颂;张娟

    目的 探讨吡罗昔康提高γδT细胞杀伤胃癌细胞的作用机理.方法 按常规方法培养γδT细胞,以不同浓度吡罗昔康诱导,收集培养上清液用于细胞因子IFN-γ、TNF-α、IL-12检测,沉淀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穿孔素、粒酶B和NKG2D,并用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γδT细胞杀伤胃癌细胞活性.结果 培养前γδT细胞数为5.12%,培养后γδT细胞数为91.27%.吡罗昔康浓度为0.04 mmol/L时诱导的γδT细胞穿孔素和粒酶B表达高且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吡罗昔康能显著抑制γδT细胞NKG2D的表达,并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越明显;经吡罗昔康诱导的γδT细胞能抑制TNF-α的分泌,并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越明显.吡罗昔康各浓度组诱导的γδT细胞对SGC-7901细胞杀伤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对BGC-823细胞的杀伤活性,浓度在0.04mmol/L时作用强(76%),明显高于对照组(5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吡罗昔康诱导后γδT细胞杀伤胃癌细胞BGC-823活性明显增高的机制可能与γδT细胞表达较高浓度的穿孔素和粒酶B有关.这些结果从细胞免疫方面为吡罗昔康能够防治胃癌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三种免疫效应分子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钱(王争);姚定康;吴传勇;蒋廷旺;陈波;周晔;王燕;邓安梅;仲人前

    目的 研究颗粒溶素(granulysin,GNLY)、颗粒酶B(granzyme B,GrB)及穿孔素(perforin,PF)三种免疫效应分子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外周血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PBC的关系.方法 以正常健康人和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为对照,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PBC患者PBMC中GNLY、GrB及PF mRNA的含量.用ELISA方法检测PBC患者血清中GNLY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肝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PBC组GNLY、GrB mRNA平均拷贝数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和疾病对照肝炎后肝硬化组(P<0.001),而PF mRNA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BC患者血清中的GNLY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和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组(P<0.01).血清中GNLY浓度与血清GGT、ALP的浓度呈正相关(P<0.01).结论 PBC患者GNLY、GrB mRNA和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ELISA方法检测出PBC患者血清中GNLY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GNLY、GrB表达与PBC的发病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为临床PBC病情的监控提供可靠依据.

  • Granzyme B在原发及淋巴转移性胃癌细胞中的差异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

    作者:周业江;熊玉霞;易国平;徐亮;夏冬;魏仁智

    目的:探讨胃癌细胞Granzyme B(GrB)表达在肿瘤血管生成和淋巴转移中的作用.方法:以细胞毒T淋巴细胞为内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35例胃癌及其中23例淋巴转移癌细胞GrB蛋白的表达;同法检测35例胃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CD34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结果:GrB的表达在无淋巴转移的胃癌高于有淋巴转移者,但无显著性差异,但淋巴转移灶的胃癌细胞GrB阳性率较相应的原发肿瘤显著增高(P=0.038);胃癌GrB与VEGF表达的同步率达57.1%,两者表达水平无明显相关性,而GrB表达水平与胃癌MVD呈显著负相关(r=-0.421,P=0.012);GrB阳性胃癌无论其VEGF表达水平如何,其MvD无显著差异;VEGF阳性胃癌MVD与GrB的表达状态明显相关,GrB阳性者MVD显著下降(P=0.023),在VEGF阴性胃癌中也有类似结果;GrB+&VEGF-表型胃癌MVD低,VEGF+&GrB-表型胃癌MVD高,两者有显著性的差异(P=0.013).结论:胃癌细胞GrB表达可能有助于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但也可能有助于淋巴转移胃癌细胞的存活.

  • 心肌中穿孔素和颗粒酶B基因表达水平与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

    作者:于波;李天发;侯静波;董志超;关振中

    目的研究穿孔素和颗粒酶B基因在移植心的心肌组织中表达水平与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应用大鼠腹腔同种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实验组为同种移植,SD大鼠为受体,Wistar大鼠为供体;对照组为同系移植,供受体均为SD大鼠.观察术后1,3,5,7,9,11d的移植心病理改变同时采用RT-PCR法测定的移植心心肌组织中穿孔素和颗粒酶B基因表达水平.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穿孔素及颗粒酶B的表达情况.结果术后3d起移植心心肌组织中穿孔素和颗粒酶B基因表达水平即明显升高(术后3,5,7,9,11d与对照组相比均为P<0.01),其中穿孔素基因表达在7~9d达高峰,而颗粒酶B基因表达在11d达高峰.此两种基因表达与心脏的病理学变化有明显的相关性.免疫组化显示术后5d浸润细胞胞浆中穿孔素和颗粒酶B表达明显增多.结论移植心心肌组织中穿孔素和颗粒酶B基因表达水平与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经过相平行,可作为判定排斥反应的诊断指标.

  • 颗粒酶B与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Bid在细胞凋亡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任磊;周业江

    颗粒酶B是细胞毒性T细胞发挥免疫杀伤作用的重要效应因子,能快速诱导靶细胞凋亡.细胞凋亡发生的原因和途径是复杂多样的,许多基因参与细胞凋亡的基因调控,其中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家族成员在细胞凋亡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颗粒酶B与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BH3交叉域死亡受体激动剂在细胞凋亡中相关性进行综述.

  • 门静脉和外周血中穿孔素和颗粒酶B基因表达对肝移植急性排斥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绍庚;吴孟超;姚和祥;陈汉;钱其军

    目的探讨门静脉和外周血中肝移植急性排斥的早期诊断特异标志物.方法建立金黄地鼠至大鼠原位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受体门静脉和外周血中穿孔素和颗粒酶B基因mRNA的表达,并以同基因肝移植为对照.结果急性排斥肝移植组术后3天门静脉和外周血中均有穿孔素和颗粒酶B基因mRNA表达,4天后表达明显增强,并贯穿整个排斥反应的全过程,但外周血表达的强度明显较门静脉血为弱,同基因对照组术后14天内无穿孔素和颗粒酶B基因表达.结论门静脉和外周血中穿孔素和颗粒酶B基因表达对肝移植急性排斥均有早期诊断价值.

  • 外周血淋巴细胞穿孔素和颗粒酶B在肾移植急性排斥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孙颖浩;杨波;王林辉;王锡智;廖国强;许传亮;杨庆;戚晓升

    目的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PBLs)中穿孔素(P)和颗粒酶B(GB)表达水平在同种异体肾移植急性排斥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定量RT-PCR方法测定10例肾移植患者移植前后PBLs中P和GB的表达情况,并对3例患者急性排斥反应前后的P和GB表达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0例患者肾移植前后P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35±42和216±35,GB分别为62±23和57±26,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3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后P、GB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 932±326和489±57,均显著高于发生排斥反应前(P<0.001).结论定量RT-PCR测定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穿孔素和颗粒酶B表达可以较敏感预测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具有临床诊断参考价值.

  • 趋化因子CCL5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刘金燕;李峰;陈新峰;王丽萍;岳冬丽;赵松;胡伟;Pawel Kalinski;Stephen Thorne

    目的 探讨趋化因子CCL5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食管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CCL5、CD8和CD8+T细胞杀伤功能相关细胞因子穿孔素(perforin)和颗粒酶B(granzyme B)的表达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食管癌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和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中CD8+T细胞和CCR5+CD8+T细胞比例.采用Transwell实验检测CCL5对T细胞运动的影响.结果 食管癌组织中CCL5和perforin 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348 2±0.300 1和0.181 9±0.118 6,癌旁组织中CCL5和perforin 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279 6±0.138 0和0.118 0±0.1098,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食管癌组织中CD8和granzyme B 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4649±0.3008和0.6487±0.5160,癌旁组织中CD8和granzyme B 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279 0±0.173 4和0.469 7±0.259 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食管癌患者中CCL5与CD8、perforin和granzyme B表达呈正相关(rCD8=0.272,P=0.034;rerforin=0.305,P=0.026;rgranzymeB=0.108,P=0.012).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TIL和PBMC中CD8+T细胞比例分别为(45.86±16.09)%和(34.05±15.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22);TIL和PBMC中CCR5+ CD8+T细胞比例分别为(48.12±26.75)%和(19.53±1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CCL5显著增强T细胞趋化运动.CCL5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和淋巴结转移无关,但CCL5在早期食管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水平为0.319 9±0.161 7,在晚期食管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水平为0.232 8±0.121 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早期食管癌患者TIL中CD8+T细胞和CCR5+ CD8+T细胞比例分别为(48.86±15.87)%和(56.23±26.23)%,而在晚期食管癌患者TIL中CD8+T细胞和CCR5+ CD8+T细胞比例分别为(33.25±16.49)%和(33.53±21.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CD8 =0.007,PccR5=0.010).结论 CD8+T细胞能够在CCL5的诱导下向肿瘤部位运动,并影响患者疾病进展,CCL5可作为食管癌治疗的新靶点.

  •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外周血NKG2D、NKG2A及颗粒酶B表达的研究

    作者:张莉莉;沈波;陈葆国;朱敏;杜菊萍;陈帅帅;施剑峰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外周血中NK细胞表达NKG2D、NKG2A及胞内颗粒酶B的水平,并且分析它们与疾病活动度(DAS28)的相关性.方法 流式细胞术检测41例RA患者和35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NK细胞、NKG2D+NK细胞、NKG2A+NK细胞以及颗粒酶B+NK的表达水平;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法分析它们与DAS28的相关性.结果RA患者外周血中,NK细胞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6);NKG2D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 =0.002),且NKG2D的表达水平与DAS28评分呈负相关(P<0.05);NKG2A的表达水平与健康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7),且与DAS28评分不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颗粒酶B的表达水平有所降低(P=0.034),但与DAS28评分不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活化性受体NKG2D以及胞内颗粒酶B表达的异常降低可能导致NK细胞杀伤活性的损伤,不能有效杀伤免疫效应细胞,从而促进了RA的发生、发展.

  • 亚砷酸钠对人淋巴细胞白细胞介素和穿孔素及颗粒酶B的影响

    作者:蒋涓;张爱华;林晶;叶影;岑延利;王文娟;李军;杨光红

    目的 探讨亚砷酸钠体外染毒对人淋巴细胞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IL-10、穿孔素(perfofin,PFP)和颗粒酶B(granzyme B,GrB)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集健康成年人外周血,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出淋巴细胞,分别暴露于含终浓度为0.00(对照)、5.00、10.00、20.00、30.00 μmol/L亚砷酸钠的培养基染毒12、24、48 h.采用HE染色法鉴定染毒模型;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ELISA法检测IL-6、IL-10、PFP和GrB的水平.结果 与不同时间的对照组相比,5.00μmol/L亚砷酸钠染毒组淋巴细胞的存活率均升高,而10.00~30.00 μmol/L亚砷酸钠染毒组淋巴细胞的存活率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相同浓度亚砷酸钠染毒12h比较,20.00、30.00 μmol/L亚砷酸钠染毒24 h及10.00~30.00μmol/L亚砷酸钠染毒48 h淋巴细胞的存活率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10.00~30.00 μmol/L亚砷酸钠染毒12h组和各浓度亚砷酸钠染毒24h组及20.00、30.00μmol/L亚砷酸钠染毒48 h组淋巴细胞分泌的IL-6水平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30.00 μmol/L亚砷酸钠染毒12h组和20.00、30.00 μmol/L亚砷酸钠染毒24h组及10.00~30.00 μmol/L亚砷酸钠染毒48 h组淋巴细胞分泌的IL-10水平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10.00~30.00 μmol/L亚砷酸钠染毒12、24 h组及各浓度亚砷酸钠染毒48 h组淋巴细胞分泌的PFP水平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相同浓度亚砷酸钠染毒12 h比较,各浓度亚砷酸钠染毒组淋巴细胞分泌的PFP水平均升高,除10.00 μmol/L亚砷酸钠染毒24h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30.00 μmol/L亚砷酸钠染毒12h组和20.00、30.00 μmol/L亚砷酸钠染毒24、48 h组淋巴细胞分泌的GrB水平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浓度亚砷酸钠染毒12、24、48 h后淋巴细胞分泌的IL-6、IL-10、GrB水平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砷暴露可诱导IL-6、IL-10、穿孔素及颗粒酶B表达水平升高,导致细胞因子分泌平衡紊乱,此可能在砷致免疫系统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

  • 健脾利湿汤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其对调节T细胞功能影响的机制研究

    作者:郝莉莉;刘小溪

    [目的]观察健脾利湿汤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并从调节T细胞(Treg)功能角度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59例UC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健脾利湿组口服健脾利湿汤,持续治疗3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评分、疗效指数、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并采集正常人及患者外周血,ELISA法测定白介素-1β(IL-1β)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含量.反转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法测定外周血Foxp3、穿孔素和颗粒酶B mRNA的水平.[结果]经治疗,患者腹痛、腹泻、脓血便症状明显改善,且健脾利湿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在胃肠症状、全身症状、情感能力和社会能力等方面的生活质量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健脾利湿组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正常人相比,治疗前两组患者外周血中IL-1β水平较高,而TGF-β水平较低;Foxp3 mRNA表达水平较低,而穿孔素和颗粒酶B mRNA表达水平较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过治疗,两组患者上述细胞因子及基因表达均向相反方向变化,与本组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且健脾利湿组的改善效果更为明显(P<0.05).[结论]健脾利湿汤通过调节Treg细胞的数量和功能,增强其免疫抑制功能,抑制穿孔素/颗粒酶B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以此减轻肠道组织的炎症反应.

  • 白藜芦醇对人γδT细胞生长和杀伤功能的影响

    作者:陈玲;陈复兴;刘军权;周忠海;吕小婷;来云;张娟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对人外周血γδT细胞生长和杀伤功能的影响.方法 用异戊烯焦磷酸法体外扩增人γδT细胞,不同浓度的白藜芦醇作用γδT细胞后,MTT法检测γδT细胞生长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给药前后γδT细胞杀伤功能相关标志物颗粒酶B、穿孔素和CD107a的表达.结果 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培养l0d后,γδT细胞比例从扩增前的3.12%增至80.46%;白藜芦醇浓度为0.2~12.5 μmol/L时能促进γδT细胞生长,其中以1.56μmol/L作用明显,使细胞增殖率高出对照组约15.90%;白藜芦醇1.56 μmol/L可上调γδT细胞杀伤功能相关标志物颗粒酶B、穿孔素、CD107a表达,随着给药浓度增高,γδT增殖及其颗粒酶B、穿孔素、CD107a表达逐渐降低.结论 白藜芦醇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可促进YδT细胞增殖,且增强γST细胞杀伤功能相关标志的表达,这可能是其抗肿瘤作用机制之一.

  •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与颗粒酶B、穿孔素及FasL基因表达的相关性

    作者:杨帆;陈虎;刘广贤;吕明;冯凯;张莺歌;张靖

    目的探讨白血病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体内Fas配体(FasL)、穿孔素(Perforin)及颗粒酶B(Granzyme B)基因转录水平的动态变化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发生及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竞争性定量RT-PCR方法检测17例白血病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Granzyme B、Perforin及FasL的基因表达水平.结合临床,分析FasL、Perforin及Granzyme B基因表达动态变化与aGVHD的相关关系.结果14例发生aGVHD的患者,诊断前与诊断时Granzyme B、Perforin和FasL基因表达水平分别为4.6±0.2,4.5±0.1,1.4±0.1和98.7±2.5,91.8±3.4,61.5±2.2,诊断时均比诊断前明显升高(P<0.05);Granzyme B、Perforin和FasL基因表达水平先于aGVHD临床症状出现升高的例数分别为13例、14例和12例,并可根据变化趋势提示aGVHD预后.结论aGVHD发生时Perforin、FasL、Granzyme B基因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erforin、FasL、Gra1 nzyme B基因表达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预示aGVHD的发生,并可提示aGVHD严重程度及预后.

99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