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Acta Academiae Medicinae Xuzhou 서주의학원학보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江苏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 徐州医科大学
  • 影响因子: 0.39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2096-3882
  • 国内刊号: 32-1875/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8-156
  • 曾用名: 徐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 创刊时间: 197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江苏
  • 主编: 吴永平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新生儿急性细菌性结膜炎的病原菌临床分析

    作者:麦伟虎;林选球

    目的 了解新生儿急性细菌性结膜炎的致病菌,寻找有效的抗菌药物,为临床提供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 对159例经确诊为急性细菌性结膜炎新生儿的结膜囊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新生儿急性细菌性结膜炎的细菌培养阳性结果为130例,阳性检出率为81.8%,不同年份(2013—2016年)检出的细菌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695,P>0.05).表皮葡萄球菌(48.5%)、腐生葡萄球菌(22.3%)、淋球菌(38.7%)、肺炎克雷伯菌(32.3%)均是新生儿急性细菌性结膜炎的主要病原菌,菌株对红霉素、新霉素、青霉素和利福平耐药率高,对喹喏酮类和头孢类药物耐药率低.结论 对新生儿急性细菌性结膜炎结膜囊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有助于提高用药的治疗效果,减少病原菌的耐药性.

  • 早期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观察

    作者:程书立;柳彩侠

    目的 评价早期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入选的SAP伴有ARDS的3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以机械通气(血液净化治疗开始)为起始点,分别于0、12、24、36、48、60、72 h采集患者以下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浓度;呼吸频率、氧合指数、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并记录2组患者住院期间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住院病死率及28天病死率.结果 ①血液净化治疗后,治疗组患者IL-10、TNF-α浓度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24 h及以后各时点IL-10、TNF-α浓度较对照组同一时间点下降(P<0.05).②呼吸系统指标:治疗后2组患者氧合指数逐渐升高,治疗组患者在24 h后各时间点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呼吸频率较治疗前均下降,治疗组下降显著,在60、72 h 2个时点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③APACHEⅡ评分:治疗后2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均逐渐下降,治疗组改善明显,在12 h及以后各时间点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④住院时间及病死率:治疗组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住院病死率及28天病死率较对照组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高容量血液滤过可以清除SAP伴ARDS患者循环中炎症介质,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减轻患者病情,减少ICU及总住院时间.

  • 淮安地区食源性沙门氏菌耐药性及分子分型研究

    作者:刘靓;李兵兵;李双姝;刘纯成;邢亚东

    目的 了解分离自食品的沙门氏菌的血清型分布、耐药特性以及分子分型特征.方法 对分离自食品的沙门氏菌进行血清凝集分型,利用MIC法测定分离株的耐药性,通过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对分离株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39株分离自食品的沙门氏菌分属于5个群,9种血清型,优势血清型为肠炎沙门氏菌.经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按照80%相似度,39株沙门氏菌聚类为15个簇群.39株沙门氏菌中具有耐药性的菌株占69.23%,耐药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氨苄西林、萘啶酸、头孢唑啉、庆大霉素、四环素、氯霉素、环丙沙星、甲氧苄氨嘧啶/磺胺甲噁唑、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和头孢西丁.结论 本地区食源性沙门氏菌分离株的血清型和基因型呈多样性分布,并且具有多重耐药的特点.

  • NLRP1在胎膜早破患者胎膜及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李娟;朱锦明

    目的 通过研究胎膜早破患者胎膜及胎盘组织中NOD样受体蛋白1(NOD-like receptor protein -1, NLRP1)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胎膜早破发病中可能发挥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9月住院分娩的胎膜早破患者共60例,其中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30例(28周≤发病孕周<37周),足月胎膜早破患者30例(发病孕周≥37周).另随机选择同时期无胎膜早破孕妇共60例,根据孕周不同分为未足月对照组(28周≤孕周<37周)30例和足月对照组(孕周≥37周)30例.利用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SP)法检测胎膜及胎盘组织中NLRP1的表达情况;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胎膜及胎盘组织中NLRP1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NLRP1主要存在于胎膜上皮细胞和分化程度很低的间充质细胞及胎盘的滋养细胞和合体滋养细胞.足月胎膜早破组胎膜和胎盘组织中NLRP1表达强度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未足月胎膜早破组与未足月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足月对照组与足月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足月胎膜早破组胎膜及胎盘组织中NLRP1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未足月胎膜早破组显著高于未足月对照组(P<0.05);未足月对照组与足月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LRP1在胎盘和胎膜中的表达升高可能与胎膜早破的发生有关;足月和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发生机制可能不同.

  • 脂多糖对星形胶质细胞Tet1和Tet2表达的影响

    作者:郝凌云;王沁玥;孙梦兰;潘志强

    目的 探讨脂多糖(LPS)对人脑星形胶质母细胞瘤细胞(U87)10-11易位酶1(Tet1)、10-11易位酶2(Tet2)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LPS和(或)氯胺酮刺激星形胶质细胞,Trizol法提取总RNA,检测Tet1、Tet2 mR-NA表达的变化.将细胞分为5组:对照组,不同浓度LPS组(1 mg/L、10 mg/L,分别标记为L1组、L10组),氯胺酮组(K组),LPS加氯胺酮组(L1+K组).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LPS组Tet1 mRNA的表达显著减少,L1组尤为显著,Tet2 mRNA的表达无明显变化;而L1+K组与L1组比较Tet1 mRNA的表达明显增加.结论 LPS可以诱导人脑星形胶质母细胞瘤细胞Tet1 mRNA表达的下调,氯胺酮可以逆转这一现象.

  • 氟比洛芬酯对下肢骨折患者血浆可溶性ICAM-1表达和术后疼痛的影响

    作者:李鑫明;苏建林

    目的 探讨氟比洛芬酯对下肢骨折患者血浆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 -1)表达和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60例下肢骨折择期拟行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氟比洛芬酯组(F组),每组30例.2组均采用硬膜外麻醉,给药方法一致.氟比洛芬酯组硬膜外给药前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 mg/kg.监测2组患者麻醉前、麻醉后2 h的脉搏氧饱和度(SpO2)、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麻醉前、麻醉后2 h、术后4 h血浆sICAM-1的表达,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术后1、6、12、24 h的疼痛感觉程度.结果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各时点SBP、DBP、HR、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麻醉前比较,2组患者麻醉后2 h、术后4 h血浆sICAM-1的表达均增加;与C组比较,F组患者麻醉后2 h、术后4 h血浆sICAM-1的表达以及术后1、6、12、24 h的VAS评分均降低(P<0.05).结论 氟比洛芬酯抑制下肢骨折患者血浆sICAM-1的表达,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并可以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

  • Hp感染胃黏膜IL-17、TLR2及PD-1表达及意义

    作者:王金春;张海莲;刘军权;朱云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阳性萎缩性胃炎中胃黏膜免疫损伤机制,为临床寻找根除Hp新的方法或靶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胃镜下钳取40例浅表性胃炎(Hp阴性浅表性胃炎20例、Hp阳性浅表性胃炎20例),40例萎缩性胃炎(Hp阴性萎缩性胃炎20例、Hp阳性萎缩性胃炎20例)胃黏膜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7(IL-17)、Toll样受体2(TLR2)及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表达.结果 ①Hp阳性浅表性胃炎胃黏膜中IL-17、PD-1表达量高于Hp阴性浅表性胃炎,Hp阳性萎缩性胃炎中IL-17、PD-1表达量高于Hp阴性萎缩性胃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Hp阳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中IL-17、PD-1表达量高于Hp阳性浅表性胃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各组胃黏膜中TLR2均无表达.结论 Hp感染可上调IL-17、PD-1的表达,Hp感染后疾病的进展与IL-17、PD-1高表达有关,说明IL-17、PD-1在抗Hp的同时具有造成免疫损伤作用.TLR2在Hp感染胃黏膜反应中不参与免疫反应或不参与机体对Hp感染引起免疫应答.

  • 建立4~12岁女童子宫和卵巢的各径线超声参考值范围

    作者:王文娟;王兴田;王荣

    目的 应用超声建立4~12岁女童子宫和卵巢的各径线超声参考值范围.方法 以2014年1月—2016年12月体检的925名4~12岁健康女童作为研究对象,超声测量子宫的长度和体积、左右卵巢的体积及卵巢内可见卵泡的个数及直径,分析女童盆腔发育情况.结果 子宫和卵巢的大小在4~8岁增长缓慢,9~12岁呈明显递增的趋势;同一年龄组的子宫体长与身高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提供不同年龄段女童子宫和卵巢的正常超声参考值范围,可为评价女童发育情况提供参考依据.

  • 孕晚期妇女B族链球菌定植情况与高危因素分析

    作者:曾白华;吕禄平;王豫川;杨琴;郑羽鑫;尹维

    目的 调查绵阳地区围产期妇女B族链球菌(GBS)定植情况及高危因素,以便预防和控制围产期妇女及新生儿GBS感染.方法 对2016年10月—2017年4月在我院作孕期检查的孕晚期孕妇取阴道直肠拭子进行GBS培养、分离、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分析GBS定植率及耐药性.采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GBS定植的高危因素.结果 本地区孕晚期孕妇阴道及直肠GBS定植率为11.29%(77/682).2组研究对象在年龄、孕产史、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异常是围产期妇女GBS定植的高危因素(OR=0.398,95%CI:0.205~0.774,P<0.01).GBS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左氧氟沙星、四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74.03%、67.53%、53.25%、10.39%,未分离出对青霉素、头孢噻肟、万古霉素耐药的GBS菌株.结论 有必要对本地区的孕晚期孕妇进行GBS普遍筛查,尤其是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的高危孕妇.青霉素可作为围产期孕妇预防GBS感染的首选药物.

  • 改良腹腔镜低位直肠吻合方法对肛门直肠功能的影响

    作者:谢志远;张亮;龚龙波;张文涛;林浩;刘入铭;张才华;滕雪;吕孝鹏;符伟

    目的 探讨改良腹腔镜低位直肠吻合方法对术后肛门直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2016年12月间就诊于徐州市中心医院胃肠外科并行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患者74例的临床资料.A组36例行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改良吻合方法,B组38例行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传统双吻合方法.对比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距齿状线距离、TNM分期、术前Wexner评分的差异,统计远切缘距离、吻合口高度、远端吻合环长度;并通过电话和门诊随访,采用LARS评分及Wexner评分评价肛门直肠功能.结果 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距齿状线距离、TNM分期、术前Wexner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改良吻合术组的吻合口高度大于传统吻合组〔(3.50 ±1.03)cm vs(2.87 ±1.10)cm,P=0.01〕,随访Wexner评分,术后3个月(8.61 ±2.44 vs 10.11 ±2.96,P=0.02)、术后6个月(6.36 ±1.81 vs 7.55 ±2.32,P=0.02)改良吻合组统计值均优于传统吻合组.改良吻合组与常规吻合组的LARS评分术后3个月(P=0.04)、6个月(P=0.02)的符合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改良吻合术能提高吻合口高度,减少括约肌损伤,增加对术后肛门直肠功能的保护.

  • 男性乳腺癌病例报告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鲁英;刘佩;丁佳吉;王丹丹;侯俊宸;陈秀;杨苏晋;周思颖;张薇;丁莉;何蕴藉;李建;唐金海

    乳腺癌是中国女性人群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等临床特点,约占女性癌症的15%,是45岁以下女性主要的癌症死亡原因[1].男性乳腺癌(male breast cancer, MBC)是发生在男性中的一种特殊且少见的恶性肿瘤,占全部乳腺癌的1%左右[2].但是一项流行病学研究显示MBC的发病率在以每年1%的概率增加[3].男性乳腺癌的发病机制、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现报告男性乳腺癌1例并进行文献复习.

    关键词: 乳腺癌 男性 病例
  • 抗苗勒管激素及其Ⅱ型受体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

    作者:何雪梅;朱锦明

    目的 观察抗苗勒管激素(anti-mullerian hormone,AMH)及其Ⅱ型受体(anti-mullerian hormone re-ceptorⅡ,AMHR-Ⅱ)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CSCC)组织中的表达及分布,探讨二者在CS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30例CSCC、30例子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 HSIL)、30例子宫颈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LSIL)及30例慢性子宫颈炎组织(chronic cervicitis,CC)样本中AMH及AMHR-Ⅱ的表达.结果 与CC组比较,CSCC组和HSIL组中AMH和AMHR-Ⅱ阳性细胞数和mRNA表达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SIL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LSIL组比较,CSCC组和HSIL组中AMH和AMHR-Ⅱ阳性细胞数和mRNA表达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SCC组与HSIL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H及AMHR-Ⅱ与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而且随着子宫颈病变进展呈递减趋势,有望成为子宫颈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生物学指标.

  • 外周血肿瘤标志物水平与肺癌患者化疗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嵇桂娟;罗涛;陈昊;刘平莉;朱述阳;陈碧

    目的 观察肺癌患者外周血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 21-1)及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表达水平在化疗前后的变化,探讨其在评价肺癌患者近期化疗疗效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80例肺癌患者,均接受至少2个周期的化疗.所有入组患者在化疗前后均检测其外周血中CEA、NSE、CYFRA 21-1及ProGRP表达水平,并进一步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化疗疗效、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根据化疗前留取的肿瘤标志物基线分析,肺鳞癌组患者外周血中CYFRA 21-1表达水平高于其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腺癌组患者CEA表达较其他患者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小细胞肺癌组中NSE及ProGRP均较非小细胞肺癌组高(P<0.05).按照化疗后肿瘤标志物水平较化疗前升高与降低分别分为升高组及降低组,结果显示肿瘤标志物降低组中的患者化疗疗效较升高组好.进一步分析发现化疗后肿瘤标志物水平较低组预示患者预后结果较好,结果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通过检测外周血内肿瘤标志物CEA、NSE、CYFRA 21-1及ProGRP水平对诊断肺癌肿瘤的病理类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且在评价肺癌患者的化疗疗效及预后方面也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以胸外表现为首发症状的肺癌110例临床分析

    作者:程晓健;郝皖蓉;刘军清

    目的 通过分析以胸外表现为首发症状的肺癌的临床表现,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10例以胸外表现为首发症状的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肺癌的各种胸外表现进行分类,详细分析各种类别的临床表现及病因,并探讨其发病机制.结果 110例肺癌患者中,以转移灶症状为首发表现者26例,骨关节病变31例,内分泌异常伴癌综合征10例,神经肌肉综合征、精神状态异常10例,皮肤病变6例,电解质紊乱13例,血管和(或)血液系统异常5例,类癌综合征2例,声音嘶哑2例,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2例,无任何临床症状、体检时发现3例.结论 以胸外表现为首发症状的肺癌,临床表现错综复杂,缺乏典型的胸部症状,临床医生应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认识,减少临床的误诊或漏诊,争取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 SPECT肾小球滤过功能显像在肾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作者:刘昭;李连涛;李智勇

    目的 初步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肾动态显像测定肾小球滤过率(GFR)在肾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1例单侧肾癌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应用SPECT肾动态显像测定GFR的结果.通过比较手术前后健侧肾、患肾及总肾GFR,观察手术后的代偿性变化及不同手术方式对患者肾功能状态的影响.结果 肾根治性切除组术前双肾总GFR(72.75 ±10.85)ml/min,术后总GFR为(55.78 ± 7.41)ml/min,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部分切除组术前双肾总GFR为(67.10 ±12.05) ml/min,术后双肾总GFR为(62.33 ±10.09)ml/min,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于术前健肾GFR<35 ml/min的患者,接受肾根治术者与接受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术的患者相比,更易出现术后肾功能不全加重.结论 采用SPECT肾动态显像测定GFR评估肾癌患者分肾功能对手术方案的制定、监测术后肾功能方面有重要临床价值.

  • 赖氨酰氧化酶基因多态性与宫颈鳞癌易感性

    作者:王会平;朱占胜

    目的 研究徐州地区汉族人群中,赖氨酰氧化酶基因(LOX)G473A多态性和宫颈鳞癌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PCR和琼脂糖凝胶电泳结合EB显色方法检测479例宫颈鳞癌患者和525例健康对照者LOX G473A多态基因型频率,统计分析其与宫颈鳞癌的关联性.结果 2组临床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分型结果显示基因型为GA和AA的个体宫颈鳞癌易感性明显增高(P<0.05).结论 LOX G473A多态性与宫颈鳞癌易感性关联,且可能对徐州地区宫颈鳞癌风险预测及发病机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萨勃1007型心肺复苏机在心肺复苏术应用中的护理研究

    作者:尤蕴;马艳婷

    目的 通过萨勃1007型心肺复苏机在心肺复苏术应用中的观察,探讨其在提高护理质量中的优势及复苏成功率.方法 选取在我院冠心病监护病房(CCU)进行心肺复苏术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应用萨勃1007型心肺复苏机;对照组采用普通徒手心肺复苏术.观察心肺复苏效果并记录不良事件发生率和复苏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内脏损伤、肋骨骨折、气胸等)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抢救心脏呼吸骤停患者时,萨勃1007型心肺复苏机护理优势明显高于普通徒手心肺复苏术,不良事件发生率低,复苏成功率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牙周病与炎症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蓉;陆建吾;赵伯南;牟杰

    牙周病是发生在牙周支持组织中的常见口腔疾病,炎症反应在其发生演变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从牙周病与炎症相关性的角度出发,归纳牙周病时不同炎性介质的表达情况、药物治疗的抗炎作用机制并探讨牙周病与其他疾病在炎症反应上的相关性.

  • 3D打印及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

    作者:尹齐川;金培生

    随着3D打印技术的不断发展,液体、胶体甚至细胞等新兴打印材料已逐步应用于器官移植、药物研发、组织再生和生物药物等领域.3D打印在临床诊断、治疗以及康复等方面的应用处于高速发展趋势,3D打印技术在临床医学中具有极其广阔的发展前景.三维激光扫描作为3D打印的前驱技术对临床医学也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本文对3D打印以及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予以综述.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