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Acta Academiae Medicinae Xuzhou 서주의학원학보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江苏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 徐州医科大学
  • 影响因子: 0.39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2096-3882
  • 国内刊号: 32-1875/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8-156
  • 曾用名: 徐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 创刊时间: 197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江苏
  • 主编: 吴永平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紫翠绿宝石激光755nm脱毛在全扩张法耳郭再造术中的应用

    作者:郝英姿;徐红;王玉婷;张爱君

    目的 探讨紫翠绿宝石激光755nm脱毛在全扩张法耳郭再造术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 对30例青少年小耳畸形采用全扩张法进行全耳郭再造.Ⅰ期耳后植入100ml肾形扩张器,完成注水80ml后参照健侧耳无发区,进行激光脱毛,记录脱毛参数、时间间隔和脱毛的效果及并发症.Ⅱ期扩张容量达到150ml后取自体肋软骨行全扩张法耳郭再造.Ⅲ期进行耳垂转位、耳屏再造及耳甲腔加深.结果 所有患者均完成3~5次脱毛,未发生因脱毛致皮肤坏死、扩张器外露等并发症,皮肤小水泡1例.脱毛显效率90%(27/30),有效率100%(30/30).结论 在扩张器注水期及静止期采用紫翠绿宝石激光755nm对扩张皮肤的进行毛发脱除,疗效明显,并发症少,可为耳郭再造提供足够的无毛发区域,再造耳郭外观明显改善.在青少年小耳畸形患者中应用良好.

  • 室间隔缺损经胸小切口封堵术与体外循环修补术对cTnI及NT-proBNP的影响

    作者:张冲;王晓宇;李青;何飞;崔传玉;许铁

    目的 对比室间隔缺损经胸小切口封堵与体外循环修补术后心肌肌钙蛋白T(cTnI)及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变化,探讨cTnI及NT-proBNP在反映心脏损伤的不同特点,以及经胸小切口封堵术的优势.方法 选2015年经胸超声心动图评估认为可行经胸小切口封堵的单纯室间隔缺损患儿共52例,其中32例接受封堵术,20例接受体外循环修补术.分别于术后即刻、6、12、24h,2、4、8天测定血清cTnI及NT-proBNP水平.结果 2组cTnI峰值均于6h出现,随后逐渐下降,除8天外其余各时间点封堵组cTnI水平均低于体外循环组(P<0.05);封堵组、体外循环组NT-proBNP峰值分别出现于12、24h,随后逐渐下降,在6、12、24h,2天,封堵组NT-proBNP水平均低于体外循环组(P<0.05).结论 与体外循环修补术相比,经胸小切口封堵术心脏损伤均较小;与NT-proBNP相比,cTnI对2种术式心脏损伤差异的反映出现较早且较敏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视网膜脱离后眼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研究

    作者:张红;赵跃华;刁晓梅;冯瑞芳;贺广珍;刘海洋

    目的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视网膜脱离(RD)后眼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 选取于本院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45例原发性RD患者(45只患眼)作为RD组,将患者对侧健眼作为对照组,对2组眼动脉(OA)、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睫状后短动脉(PCA)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阻力指数(RI)进行比较.对CRA和PCA的血流参数变化与患者的年龄、RD时间和范围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RD组OA的PSV、EDV、RI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D组CRA和PCA的PSV、EDV、RI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网膜脱离后RD时间与CRA的PSV变化、EDV变化及RI变化均有相关性(P<0.05),与PCA的PSV变化和EDV变化有相关性(P<0.05).RD范围与CRA的EDV变化和RI变化有相关性(P<0.05).年龄与PCA的EDV变化和RI变化有相关性(P<0.05).结论 RD可以降低球后眼血流速度,增加CRA与PCA的血流阻力.RD后球后血管血流动力学变化与年龄、RD的时间与范围等均有相关性.

  • 快速康复外科在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围手术期的应用

    作者:马红钦;王骥;赵文星

    目的 评价快速康复外科(FTS)在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76例行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的患者随机分为FTS组和传统治疗组,每组38例,FTS组围手术期采用快速康复方案处理,传统治疗组接受传统的围手术期方案处理,比较2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首次进食时间、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及术后24hC反应蛋白、白细胞水平的差异.结果 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痊愈出院.FTS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术后首次进食时间、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传统治疗组(P<0.01),FTS组术后24h白细胞、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传统治疗组(P<0.05),2组总的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快速康复外科在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围手术期应用安全有效,可加速患者术后康复,缩短住院时间,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 应用量表研究86例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及与其生活质量的关系

    作者:赵辉;张伟;杨新新;张慧;庄丽丽;孙慧勤;宋璞;车浩;张青山

    目的 分析帕金森病(PD)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特点及其与生活质量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DSS)和帕金森病生活质量调查表(PDQ39)对86例PD患者的睡眠情况和临床特征进行量表调查,并将PD患者PDQ39结果与其睡眠情况做描述性相关性研究.结果 PD患者中出现睡眠障碍者79例(91.86%),主要是睡眠破碎(75.6%)和日间过度嗜睡(74.4%),其严重程度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P<0.05).结论 PD患者睡眠障碍以睡眠破碎和日间过度嗜睡发生率高,其程度越重,则生活质量越差.

  • 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严重腹部切口感染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邵永;朱孝成;李超;沙索友;姚立彬

    目的 比较负压封闭引流(VSD)与传统换药方法治疗腹部切口化脓性感染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15年2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32例腹部切口化脓性感染患者的临床数据.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急诊手术例数、术前合并症发生情况、切口长度的差异,并对2组患者切口缝合时间、换药次数及抗生素使用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急诊手术例数、术前合并症发生、切口长度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在切口缝合时间、换药次数及抗生素使用时间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SD技术治疗腹部切口化脓性感染,能明显缩短患者切口愈合时间、减少换药次数及抗生素应用,值得推广.

  • 胆囊壁增厚在胆囊结石形成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作者:苏静;陈玮煦;武侠;张葆;孙晗;贾方圆;吴萍

    目的 探讨胆囊壁增厚在胆囊结石形成中的作用及胆囊壁增厚的发生机制.方法 选取健康成年豚鼠40只,随机分为致石饲料喂养组(胆囊结石组)和普通饲料喂养组(对照组),每2~3天B超检测胆囊壁厚度、胆囊排空率及胆囊结石形成情况,喂养8周后采集胆囊标本,观察结石形成情况,测定胆囊收缩力,将收集的豚鼠胆囊标本进行石蜡包埋、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测量胆囊壁厚度.同时通过PCR及Western blot分别检测胆囊组织Ⅰ型胶原、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胆囊结石组胆囊壁明显增厚,肌条收缩力明显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胆囊结石组胆囊组织Ⅰ型胶原、CTGF、IGF-1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胆囊壁增厚导致胆囊动力减弱是胆囊结石形成的重要原因,胆囊壁增厚与胆囊壁纤维化改变有关.

  • Pannexin1特异性阻断剂丙磺舒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作者:崔洁;石玥;闫长栋;夏强;孔德龙

    目的 探讨丙磺舒特异性阻断泛连接蛋白1(Pannexin1)通道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损伤的作用.方法 免疫组化法确定Pannexin1在大鼠心脏中的表达情况,采用大鼠离体及在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模型,测定血流动力学指标及离体实验灌注各时间点冠脉流出液和在体实验动物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含量.实验结束后采用TTC染色测定在体心肌细胞中的梗死面积.结果 在心脏组织水平上,Pannexin1主要于心室肌表达.与对照组比较,Pannexin1的阻断剂丙磺舒明显改善左心室发展压,减少在体心肌梗死面积,同时降低心肌细胞LDH的释放.结论 Pannexin1在心室肌上表达并在心肌缺血再灌注中起作用,特异性阻断Pannex-in1减轻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心肌损伤,起到心肌保护作用.

  • 荷载hTERT基因double-shRNA溶瘤腺病毒对裸鼠人前列腺癌细胞移植瘤的抑制作用

    作者:孙方浩;郑骏年;魏晋;刘星;徐觉剑;陈伟;娄禄;张义静

    目的 探讨荷载人类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hTERT)基因2个不同位点的shRNA的溶瘤腺病毒ZD55-double-hTERT对裸鼠人前列腺癌DU145细胞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 建立人前列腺癌DU145细胞移植瘤模型,瘤体内分别注射ZD55-double-hTERT、ZD55-hTERT1(荷载hTERT基因单个位点的shRNA的溶瘤腺病毒)、ZD55-hTERT2(荷载hTERT基因单个不同位点的shRNA的溶瘤腺病毒)和磷酸缓冲盐溶液(PBS),定期测量肿瘤体积,激光共聚焦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移植瘤hTERT蛋白表达,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肿瘤细胞凋亡.结果 7周后各组肿瘤平均体积为:PBS组(1841.5±182.3)mm3,ZD55-hTERT1组(689.0±93.5)mm3,ZD55-hTERT2组(669.2±84.3)mm3,而ZD55-double-hTERT组仅为(237.5±26.2)mm3.ZD55-double-hTERT组与ZD55-hTERT1组、ZD55-hTERT2组之间差异显著(P<0.01).ZD55-double-hTERT对hTERT基因的沉默效果明显提高,hTERT蛋白检测荧光强弱依次为:ZD55-double-hTERT组

  • MIP-1α、MIP-1β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王晖;李学庆;杨菊;胡志庆;史永照

    目的 探讨趋化因子巨噬细胞炎性蛋白(MIP-1)α、MIP-1β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甲状腺疾病患者120例,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60例(实验组),良性甲状腺疾病60例(对照组).利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MIP-1α、MIP-1β的表达水平.手术切除标本常规制作石蜡包埋切片,分析MIP-1α、MIP-1β的表达特点.结果 MIP-1α、MIP-1β蛋白定位于甲状腺上皮细胞质,在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良性甲状腺肿块组织.实验组血清中MIP-1α、MIP-1β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P-1α、MIP-1β可能参与了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有可能作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监测和治疗的新靶点.

  • 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联合有氧锻炼对肺癌放疗患者癌因性疲乏、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李玲;李杰;程云

    目的 探讨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联合有氧锻炼对肺癌放疗患者癌因性疲乏、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行常规护理的肺癌放疗患者56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16年4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联合有氧锻炼的肺癌放疗患者56例作为观察组,对比2组癌因性疲乏、负性情绪、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行为/严重程度、情感、感觉、认知/情绪、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整体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联合有氧锻炼应用于肺癌放疗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减轻癌因性疲乏,缓解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18例胃肝样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分析

    作者:张凯;张剑锋;何兴状;余伦;侯英奎

    目的 研究胃肝样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因素,以改善其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研究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和广元市中心医院近20年来收治的18例胃肝样腺癌的临床病理资料,研究分析其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及预后.结果 18例病例均出现淋巴结转移,5例术前发生肝脏转移.病理分期、是否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是否接受辅助化疗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本组病例3年累积无病生存率为7.1%,3年累积总生存率为9.9%.结论 胃肝样腺癌是具有高度恶性的一类特殊胃癌,在临床及病理诊断中极易误诊,其预后较差,早期诊断、早期多学科治疗是改善该类疾病的关键.

  • 累及野放疗联合替吉奥治疗非手术老年食管癌的近期疗效观察

    作者:苗慧;刘亚洲;邵卫仙;张文;袁成;施林心;陈宏林;孙赓姝

    目的 观察累及野放疗联合替吉奥治疗非手术老年食管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我院2013-2015年收治的非手术老年食管癌患者64例,随机分为放疗+替吉奥组(联合组34例)和单纯放疗组(单放组30例),放疗采用累及野调强放疗,单次剂量1.8~2.0gy,每周5次,给予放疗总量50~60gy/25~30次;联合组放疗日给予替吉奥80mg口服,至放疗结束.结果 联合组和单放组的总有效率RR分别为82.4%(28/34)和60.0%(18/30),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7).联合组和单放组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20.6%(7/34)和13.3%(4/30),联合组和单放组的1年生存率分别为50.0%(17/34)和43.3%(13/30),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和单放组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47.1%(16/34)和16.7%(5/30)(P=0.010),骨髓抑制发生率分别为64.7%(22/34)和33.3%(10/30)(P=0.0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累及野放疗联合替吉奥提高了非手术老年食管癌的总有效率,增加了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发生率,但毒副反应可以耐受.

  • 突触结合蛋白1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小鼠前扣带回表达的变化

    作者:杨俊霞;花璐;姜彦羽;韩文灿;李燕强

    目的 探讨突触结合蛋白1(synaptotagmin 1,Syt1)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小鼠前扣带回表达的变化及与痛行为的关系.方法 将20~25g的小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Sham)+Syt1抗体(Syt1-Ab)组,Sham+对照抗体(Con-IgG)组,坐骨神经结扎(CCI)+Syt1-Ab组,CCI+Con-IgG组.在CCI第7天给每组小鼠前扣带回立体定位注射相应药物(0.1μg/0.5μl),按Hargreaves法用热辐射刺激仪测定小鼠热痛的变化,用电子测痛仪测定小鼠机械痛缩足阈值的变化,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小鼠前扣带回Syt1的表达.结果 免疫印迹显示神经病理性疼痛小鼠前扣带回Syt1表达明显升高,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小鼠前扣带回立体定位注射Syt1-Ab可明显改善痛行为.结论 神经病理性疼痛小鼠前扣带回Syt1表达显著升高,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小鼠前扣带回立体定位注射Syt1-Ab可缓解疼痛.

  • 超声介导微泡破裂增强利多卡因神经阻滞效果的实验研究

    作者:曾令清;鲍红光;斯妍娜;景灵;耿圆;孙蓓;蒋卫清

    目的 评价超声介导微泡破裂对利多卡因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方法 清洁级雄性SD大鼠72只,体质量200~300g.随机分为6组(n=12):空白对照组(C组)、1%利多卡因水溶液组(L1组)、1%利多卡因+微泡组(LM1组)、2%利多卡因水溶液组(L2组)、2%利多卡因+微泡组(LM2组)和空白微泡组(M组).于大鼠坐骨神经阻滞前,阻滞后10、20、30、45min,1、2、4、6、8、10和12h进行感觉和运动评定.分别以感觉阻滞的大可能效应(MPE)和大鼠后肢蹬力(EPT)评估感觉和运动阻滞程度.于大鼠坐骨神经阻滞前、阻滞后2天和1周时行改良Tarlov评分;于坐骨神经阻滞后1周行病理学观察,Western blot法测定坐骨神经S100表达水平.结果 与阻滞前相比,L1组在阻滞后10min~1h、LM1组和L2组在阻滞后10min~2h、LM2组在阻滞后10min~6h各时间点MPE升高(P<0.05);与L1组相比,LM1组MPE在阻滞后30min~2h升高(P<0.05);与L2组相比,LM2组MPE在阻滞后30min~6h升高(P<0.05).与阻滞前相比,L1组在阻滞后10min~45min、LM1组和L2组在阻滞后10min~1h、LM2组在阻滞后10min~2h各时间点EPT降低(P<0.05);与L1组相比,LM1组EPT在阻滞后30min~1h降低(P<0.05);与L2组相比,LM2组EPT在阻滞后45min~2h降低(P<0.05).与C组相比,L2和LM2组在阻滞后2天改良Tarlov评分较阻滞前降低(P<0.05).阻滞后1周时,L2组和LM2组可见轻度坐骨神经损伤,坐骨神经S100表达增加.结论 超声介导微泡破裂可以显著增强利多卡因神经阻滞强度,延长阻滞时间,且生物相容性良好.超声介导微泡破裂下2%利多卡因的坐骨神经阻滞效果优于1%利多卡因,但存在神经损伤的可能性.

  • 盐酸羟考酮用于剖宫产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昱;王光磊;齐敦益

    目的 观察盐酸羟考酮用于剖宫产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8月—12月行择期剖宫产术的患者60例,ASA分级Ⅰ~Ⅱ级,行腰硬联合麻醉,术后静脉自控镇痛.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S组: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2μg/kg+托烷司琼5mg+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O组:盐酸羟考酮注射液0.5mg/kg+托烷司琼5mg+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背景输注速度为2ml/h,PCIA量为0.5ml,锁定时间为15min.观察患者术后6、12、24、48h的切口疼痛、宫缩疼痛及Ramsay评分.记录补救次数及剂量.记录患者48h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术后各时间点O组的宫缩痛VAS评分均低于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h时O组的Ramsay评分低于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的补救次数多于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羟考酮注射液用于剖宫产患者的术后静脉自控镇痛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 洋葱干红葡萄酒镇静催眠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卓群;王瑛琦;徐蕴馨;薛明;王翔;朱文嘉;孙彬;马锐;武静茹

    目的 探究洋葱干红葡萄酒对小鼠的镇静催眠作用.方法 昆明种小鼠68只,随机分为4组:蒸馏水组、洋葱乙醇溶液组、干红葡萄酒组、洋葱干红葡萄酒组,分别予以等容积灌胃,2次/天,连续5天.测定小鼠自主活动次数及戊巴比妥钠催眠剂量下的睡眠潜伏期和睡眠时间.结果 与蒸馏水组相比,洋葱干红葡萄酒组小鼠的自主活动次数显著减少,睡眠潜伏期缩短,睡眠时间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洋葱乙醇溶液组和干红葡萄酒组小鼠的自主活动次数显著减少,睡眠潜伏期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睡眠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洋葱干红葡萄酒对小鼠有一定的镇静催眠作用.

  • 雷帕霉素和氯喹对急性酒精损伤后蟾蜍心脏活动的影响

    作者:黄成娅;方昕;李春霖;陈施吾;吴金霞

    目的 探讨雷帕霉素和氯喹对急性酒精损伤后蟾蜍心脏活动的影响.方法 将45只蟾蜍分为雷帕霉素组(Rap组)、氯喹组(CQ组)和任氏液组(RS组),每组15只.采用心脏浸润法,对离体蟾蜍心脏给予浓度为60%的酒精造成急性心肌损伤,静置2min后,用任氏液清洗.再行离体心脏灌流给药,分别给予任氏液、雷帕霉素0.1g/L及氯喹0.2g/L处理,20min后心脏再次酒精浸润,于每次给药前后分别记录3组蟾蜍的心率和心肌收缩力.结果 和第1次酒精损伤相比,第2次酒精造成的心脏损伤更为明显(P<0.05),且心率变化比心肌收缩力变化显著;与RS组第2次酒精损伤相比,CQ组心率及心肌收缩力损伤较为显著(P<0.01),而Rap组则明显改善(P<0.05).结论 酒精造成的蟾蜍心脏急性损伤与酒精浸润次数有关.氯喹作用后可加重心脏损伤,而雷帕霉素可改善酒精中毒造成的心脏损伤.

  • 细菌性肺炎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作者:解岚岚;王惠琴;薛佩妮

    肺炎是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主要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炎症,可由细菌、病毒、非典型病原体、理化因素所致,以细菌性肺炎常见,其特点是高致病性与高死亡率.因此,建立细菌性肺炎动物模型为临床诊治提供实验依据十分重要.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已通过多种方法成功建立动物肺部细菌感染模型,包括:气管切开滴入法、气管插管滴入法、鼻黏膜滴入法、雾化吸入法、经皮穿刺滴入法、口咽气管滴入法[1].文章综述相关文献,旨在为大家提供更多关于建立细菌性肺炎模型的方法.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