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Acta Academiae Medicinae Xuzhou 서주의학원학보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江苏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 徐州医科大学
  • 影响因子: 0.39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2096-3882
  • 国内刊号: 32-1875/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8-156
  • 曾用名: 徐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 创刊时间: 197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江苏
  • 主编: 吴永平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直肠外翻技术在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王士平;王世斌

    目的 探讨直肠外翻技术在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 回顾分析联合使用直肠外翻技术和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治疗的12例直肠癌患者手术情况、肿瘤根治效果、并发症及短期疗效.结果 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直肠外翻和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无中转开腹,均未发生严重的术中并发症及手术死亡.手术平均时间为200(150 ~ 260) min,术中平均出血48(20 ~ 100) ml,术后平均排气时间、留置尿管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为3.0(2.4 ~4.2)天、5.1(3 ~7)天和9.3(7 ~14)天,患者平均清扫淋巴结19(14 ~28)个,肿瘤下缘距切缘平均距离为3(2~4)cm.所有患者均获随访,中位随访时间18.5(7 ~30)个月,未发现局部复发和转移,术后患者排便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直肠外翻技术联合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安全、可行,美容效果好.

  • 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张驰;顾勇;冯煜;车纯庆;单中书;汪凌俊;陈亮

    目的 对比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行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BKP)和保守治疗(CTM)的临床疗效.方法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65例行BKP治疗(手术组),49例行保守治疗(非手术组).治疗后进行随访.对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疼痛评分(VSA)、日常活动评分(ADL)和椎体的前中柱高度、Cobb角及并发症进行记录,对整体治疗效果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后前6周,手术治疗效果好于保守治疗(P<0.05),手术组患者椎体高度恢复明显好于非手术组(P<0.05);治疗后3个月,2组疼痛及活动情况无明显差异.结论 与保守治疗相比,BKP可在早期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并缩短卧床时间,改善伤椎后凸畸形,并未增加新发椎体骨折风险.

  • 咪达唑仑对小鼠缺氧耐受力的影响

    作者:许晶晶;赵恒;李支笑;孙国林;谢玲;郑聪;居冰心;秦霞;王丹

    目的 观察咪达唑仑对小鼠缺氧耐受力的影响.方法 小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或咪达唑仑(10 mg·kg-1)10 min后,测定小鼠常压耐缺氧存活时间、亚硝酸钠中毒存活时间和急性脑缺血性缺氧张口喘气时间.结果 咪达唑仑组小鼠的常压耐缺氧存活时间、亚硝酸钠中毒存活时间和急性脑缺血性缺氧张口喘气时间较生理盐水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咪达唑仑能提高小鼠的缺氧耐受力.

  • 补肺通络疗法对内毒素小鼠肺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

    作者:贾先红;吴瑕;吕俊秀;朱红梅;秦迎松

    目的 观察补肺通络疗法对内毒素小鼠肺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及其对肺组织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的影响.方法 内毒素腹腔注射法制备小鼠肺纤维化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理气组、活血组、滋阴组以及补肺通络全方组,分别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或相应药物灌胃,每日1次.于第14天和第28天处死小鼠,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肺组织形态学改变,Masson染色观察肺组织纤维化程度,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TGF和α-SMA的表达.结果 给药第14天,各组仍存在明显的炎症反应,活血组肺损伤评分高于模型组(P<0.01),其他各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方组肺组织纤维化水平高,理气组和滋阴组次之,模型组和活血组弱.CTGF表达活血组高,其他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α-SMA表达全方组高,模型组低,其他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第28天,与模型组相比,全方组炎症恢复快(P<0.01),理气组(P<0.01)和滋阴组(P<0.05)次之,活血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纤维化水平均较前有所增加,以全方组增幅小,模型组和活血组增幅大.各组CTGF表达水平均有所降低,以全方组为显著,而模型组和活血组仍处于较高水平.各组α-SMA表达水平均下降,以全方组和理气组为显著,模型组和活血组仍处于较高水平.结论 补肺通络综合疗法通过促进炎症反应消退、减少促纤维化因子CTGF和α-SMA的表达而发挥抗纤维化作用.

  • 丁基苯酞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Akt磷酸化的影响

    作者:温相如;徐洲;宋远见;朱广远;徐楚潇;丁佳吉;刘红芝;刘永民;张荣丽

    目的 探讨丁基苯酞是否通过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的影响而延缓了海马神经元的死亡.方法 四动脉结扎法建立大鼠脑缺血模型,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丁基苯酞对脑缺血/再灌注注后信号蛋白Akt磷酸化的影响;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技术观察脑缺血/再灌注注后丁基苯酞对海马CA1区神经元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缺血/再灌注6h丁基苯酞组其Akt的磷酸化明显提高(P<0.05),丁基苯酞对CA1区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P<0.05).结论 丁基苯酞增强脑缺血/再灌注后Akt的磷酸化可能是其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性脑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 右旋美托咪定用于子宫全切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效果分析

    作者:胡宇;赵盼盼;许春梅;朱杨子;黄河;刘璐;史晓甜;武玉清

    目的 探讨右旋美托咪定用于子宫全切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ASA 1 ~2级、行子宫全切手术的患者60例,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术后行硬膜外自控镇痛,分为2组,每组30例.泵内配方为吗啡组(M组):吗啡5 mg+罗哌卡因200 mg+生理盐水至100 ml;右旋美托咪定组(D组):右旋美托咪定1.5 μg/kg+罗哌卡因200 mg+生理盐水至100 ml.背景输注速度均为4 ml/h.观察患者术后6、12、24 h的镇痛效果和平均动脉压(MAP)、心率变化,并观察恶心呕吐及皮肤瘙痒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术后6、12、24 h的镇痛效果及MAP、心率变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组恶心呕吐及皮肤瘙痒的发生率显著低于M组(P<0.05).结论 右旋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进行子宫全切术后硬膜外镇痛安全有效,且不良反应较少.

  • α-硫辛酸联合苦碟子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作者:宋庆芳;朱永锋;徐书杭;刘超;樊宽鲁

    目的 探讨α-硫辛酸联合苦碟子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合并慢性周围神经病变的69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4)和对照组(n=35).对照组控制血糖、降血脂、降血压、抗血小板聚集等常规治疗及α-硫辛酸450 mg/d静脉滴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苦碟子注射液40 ml/d静脉滴注,疗程均为2周.观察2组患者在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改善程度、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善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α-硫辛酸联合苦碟子治疗可明显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 髂内动脉预置球囊治疗凶险型前置胎盘8例疗效探讨

    作者:赵馨;韩秋峪;王文亮

    目的 探讨髂内动脉球囊临时置入在凶险型前置胎盘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介入组8例患者剖宫产前双侧髂内动脉球囊临时置入,剖宫产术中处理前置胎盘,术后拔除双侧髂内动脉置管.对照组14例常规剖宫产术中处理前置胎盘.比较2组术中出血量、子宫切除情况、术后体温及血常规、术后下肢血栓形成、治疗费用、术后42天子宫复旧情况及血hCG恢复情况.结果 介入组8例皆成功保留子宫,对照组14例中4例子宫切除;介入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治疗费用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髂内动脉球囊临时置入为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保留子宫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

  • 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885例临床分析

    作者:华夏

    目的 分析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的临床特点,减少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误诊、漏诊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885例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经纤维支气管镜及临床确诊885例气管支气管异物儿童,好发年龄段为1~3岁,右、左侧气道发病之比为1.05∶1.气管支气管异物常见并发症有肺气肿、肺炎及肺不张.气管支气管异物种类繁多,以花生、瓜子等坚果类多见.结论 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发生率很高,我们要重视临床病史,提高对气管支气管异物复杂多样的临床表现的认识,减少误诊、漏诊及治疗延误的发生率.

  • 自制套囊压力计用于喉罩套囊压力监测的临床观察

    作者:颜洁;周红刚;刘艾佳;郝静;许华晔;李冰冰

    目的 通过自制简易套囊压力计测定不同套囊充气容积下4号驼人喉罩的套囊压力和相对应的气道密闭压,并观察其对患者术后咽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泌尿外科腔内、乳腺包块切除手术,体重50~70 kg的患者80例.所有患者在全麻诱导后,插入4号驼人喉罩,采用静吸复合全麻,并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常规组(C组):喉罩套囊充气量30 ml;低充气量组(L组):套囊充气量15ml.分别采用自制套囊压力计和换能器测定术中套囊压力,评估相对应的气道密闭压和拔除喉罩即刻及拔除后2、24、48 h患者咽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自制套囊压力计与换能器测定喉罩套囊压力值一致.15 ml充气量比30 ml充气量产生的套囊压力明显降低(P<0.01),而2组气道密闭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组、C组患者喉罩拔除即刻咽部不适发生率分别为82.5%、8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L组在喉罩拔除后2、24、48 h咽部疼痛的发生率比C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自制套囊压力计能准确监测喉罩套囊压力,4号驼人喉罩15 ml充气量可产生满意的气道密闭压,降低术后咽部并发症发生率.

  • E-max铸瓷贴面在前牙美容修复中的应用

    作者:王伟;王鹏来

    目的 评价E-max铸瓷贴面在前牙美容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对105颗前牙行E-max铸瓷贴面修复,修复完成后1、6、12、24个月复查贴面的完整度、边缘适合度、牙龈健康情况、牙敏感症状及颜色匹配性等指标.结果 铸瓷贴面修复2年的成功率为91.7%,患者对该项修复的长期效果非常满意.结论 E-max铸瓷贴面对四环素牙、氟斑牙、釉质发育不全、牙齿钙化不全、牙列稀疏(间隙小于3 mm)、轻度错位牙、覆(牙合)在正常范围内的轻度上颌前突牙等具有较好的临床修复效果.

  • 混合噬菌体模拟抗原用于华支睾吸虫病诊断的研究

    作者:付琳琳;颜超;赵昆

    目的 观察混合噬菌体模拟抗原用于华支睾吸虫病诊断的价值.方法 用斑点免疫金银染色法(Dot-IGSS)检测、筛选出阳性的噬菌体单个克隆,将免疫活性强的克隆组合为不同的混合噬菌体抗原.分别用华支睾吸虫成虫抗原和混合噬菌体抗原检测采自华支睾吸虫病流行区居民血清中抗华支睾吸虫抗体.结果 用免疫反应性强的噬菌体克隆P1 +P6 +P9组合作为混合噬菌体抗原,以Dot-IGSS法检测680份流行区居民血清,混合噬菌体抗原检测和成虫抗原检测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7.20%和19.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混合噬菌体模拟抗原与华支睾吸虫成虫抗原有相似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可在实验室成批制作生产,有助于提高华支睾吸虫病免疫诊断的效能.

  • 颈椎椎板间隙的X线片测量及临床意义

    作者:孙玛骥;袁峰;张星晨

    目的 探讨颈椎椎板间隙X线正位片测量的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抽取存档颈椎正位片864份,按年龄及性别分组,分别测量C3~4、C4~5、C5~6椎板间隙高度及宽度和C3、C4椎板下缘至同一椎体下缘的垂直距离.结果 在864份颈椎正位片4个年龄组中C3~4、C4~5和C5~63个椎板间隙均依次增大,C4椎板下缘至C4椎体下缘的距离比C3椎板下缘至C3椎体下缘的距离明显减小.结论 颈椎椎板间隙X线正位片的精确测量对临床实施颈椎经椎板间隙减压术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椎板间隙 X线片 测量
  • 单臂外固定架在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的临床应用观察

    作者:崔建;张寰

    目的 总结单臂外固定架在治疗3~6岁儿童股骨干骨折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于2005年2月-2013年8月应用单臂外固定架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36例.结果 手术时间30 ~55 min,平均40 min;随访3~18个月,平均13个月.所有骨折经手术后达到解剖复位28例,功能复位8例.远期未发现损伤肢体的挛缩及关节僵硬.结论 应用单臂外固定架治疗3~6岁儿童股骨干骨折,具有创伤小、复位理想等优点,有其独特优势.

  • 大鼠脑挫伤后抗凋亡蛋白HAX-1的表达

    作者:李周儒;梁敬芬;董国凯;殷文江;蔡红星

    目的 观察大鼠脑挫伤后抗凋亡蛋白HAX-1(HS1-associated protein X-1,HAX-1)在不同时段的表达规律,并评价其法医学意义.方法 成年SD雄性大鼠;以自由落体打击方法建立脑挫伤模型,成模大鼠随机分为脑挫伤后2h、6h、12h、1d、3d、7d组,设立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采用TUNEL法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方法,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对脑组织进行染色观察;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脑组织HAX-1蛋白的表达.结果 HAX-1阳性细胞表达在伤后2h升高(P<0.05),伤后6h表达强度高(P<0.05),12 h后逐渐下降,伤后3天低于正常水平,伤后7天几乎测不到.结论 脑挫伤后HAX-1蛋白表达随损伤时间的变化规律可以为脑损伤时间推断提供新依据.

  • PI3K/Akt通路在脑缺血Bad线粒体转位中的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王晓天;刘晓梅;尤红娟;李小翠;秦苏萍;汤仁仙;郑葵阳

    目的 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Akt,PI3K/Akt)通路在缺血性脑中风B细胞白血病-2(B cell lewkmia-2,Bcl-2)细胞死亡受体拮抗剂(antagonist of cell death,Bad)线粒体转位及神经元凋亡中的重要作用.方法 制作大鼠全脑缺血模型,腹腔注射bpV(pic),应用免疫沉淀和免疫印迹法检测脑缺血复灌1天海马CA1区神经元Bad线粒体转位和细胞色素c释放,TUNEL法检测复灌3天神经元凋亡.结果 与缺血复灌组和溶剂对照组相比,bpV(pic)组海马CA1区神经元Bad与Akt1的结合增多,Bad与B-cell lymphoma-extra large(Bcl-Xl)的结合、线粒体细胞色素c的释放和神经元凋亡明显减少(P<0.05).结论 PI3K/Akt通路在大鼠脑缺血复灌Bad线粒体转位及神经元凋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 Bad PI3K AKT 凋亡 脑缺血
  • DAB2IP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发病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刘旭辉;方翔;王勇;章延春

    目的 研究江苏省淮安地区汉族人群DAB2IP基因多态性(rs7025486)与冠心病及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Taqman-MGB技术检测277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和343名健康受试者(对照组)rs7025486基因型.结果 冠心病组和对照组rs7025486基因型AA、AG、GG频率分别为9.0%、47.3%、43.7%和19.8%、44.9%、35.3%,等位基因A、G频率分别为32.7%、67.3%和42.3%、57.8%,2组间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等位基因患者患冠心病的风险高于A等位基因的患者(P=0.001,OR=1.515,CI=1.200~1.914).结论 江苏淮安地区汉族人群DAB2IP基因存在多态性,其与冠心病发病有关.

  • 三角吻合技术在全腹腔镜下胃十二指肠吻合中的应用

    作者:王骥;马东伟;马红钦;赵文星

    目的 探讨全腹腔镜下远端胃切除术中应用胃十二指肠三角吻合技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4年1月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普外科完成的13例全腹腔镜下胃十二指肠三角吻合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3例手术均顺利完成三角吻合,无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167.7±40.2) min,吻合耗时(26.5±17.5) min,术中出血量(142.3±44.9)ml.术后首次排气时间(2.8±0.4)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1.9±1.7)d.术后均未出现吻合口并发症.结论 全腹腔镜下胃十二指肠三角吻合技术操作迅速安全,学习曲线短,易于掌握,值得临床推广.

  • 宫腹腔镜联合手术切除子宫瘢痕憩室的临床分析

    作者:马海琴;李桂林;彭凤云

    目的 探讨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子宫瘢痕憩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8月-2014年1月收治的经超声检查及宫腔镜检查确诊为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的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有经期延长、经间期阴道出血、不孕、盆腔痛等症状,予宫腹腔镜联合手术切除子宫瘢痕憩室并缝合,术后半年进行宫腔镜及超声检查.结果 28例患者经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后有27例临床症状消失,仪1例患者症状无改善,经?次手术后治愈,临床治愈率96.4%.结论 宫腹腔镜联合手术切除子宫瘢痕憩室疗效肯定.

  • 直切口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作者:张旭;丁志君;赵伟;沈志刚;李祥;于如同

    目的 探讨直切口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总结直切口小骨窗微创治疗54例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经验.根据出血部位、术中血肿清除情况及术后颅内压高低决定是否扩大骨瓣.结果 按GOS进行临床评分,术后1个月随访,GOSV级14例,Ⅳ级18例,Ⅲ级12例,Ⅱ级7例,Ⅰ级3例,死于心肺功能衰竭2例、消化道出血1例;术后6个月随访,GOSV级17例,Ⅳ级13例,Ⅲ级14例,Ⅱ级4例,Ⅰ级6例,死于心肺功能衰竭5例、消化道出血1例.结论 直切口小骨窗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安全有效、简单快捷等优点,适用于皮质下及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

  • 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38例临床分析

    作者:周琳

    目的 探讨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GPP)的诱发因素、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以提高诊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GPP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过程.结果 多种因素可导致GPP发病,感染及不规则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是GPP诱发或加重的重要因素,发热、红斑、脓疱是其主要临床表现.雷公藤联合阿维A治疗有效率达93.3%,环孢素单独治疗有效率为75.0%.结论 感染为GPP常见诱因,应以维A酸和免疫抑制剂为一线药物,不推荐糖皮质激素作为常规一线治疗药物.

  • 脱氧核苷酸钠治疗轮状病毒肠炎合并肝功能损害的临床观察

    作者:赵彤;高莉莉

    目的 观察脱氧核苷酸钠对轮状病毒肠炎合并肝功能损害的疗效.方法 40例轮状病毒肠炎合并肝功能损害患儿分为2组,在给予腹泻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20例加用脱氧核苷酸钠50 mg,对照组20例加用维生素C注射液1 g,均静脉滴注.观察肝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有效率为6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脱氧核苷酸钠治疗轮状病毒肠炎合并肝功能损害疗效可靠.

  • pTRUF11-GFP-Bip载体的构建及真核表达鉴定

    作者:曾凡强;程宇涵;王德广

    目的 构建Bip蛋白真核表达重组体用于缺血性脑损伤机制的研究.方法 用RT-PCR方法获得Bip的cDNA;与TOPO载体连结,连接产物转化大肠杆菌DH5α进行筛选、序列测定;Bip cDNA片段亚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TRUF11-GFP;重组体pTRUF11-GFP-Bip转到293H细胞,Western blot鉴定Bip的表达.结果 ①经RT-PCR法得到了Bip的双链cDNA;②Bip测序图谱与GeneBank报道完全一致;③酶切鉴定能观察到Bip和pTRUF11-GFP两条带;④Western blot检测pTRUF11-GFP-Bip能表达Bip蛋白.结论 获得了能真核表达Bip蛋白的重组体.

  • 新建一种HPLC法测定不同产地连翘子中连翘苷含量

    作者:姚楠;陈佳

    目的 建立检测连翘子中连翘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方法 采用Waters Symmetry C18(150 mm ×4.6 mm,3.5 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24∶76),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205 nm,柱温35℃,检测各产地连翘子药材中连翘苷含量.结果 连翘苷浓度在0.59 ~ 59.00 mg/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 =0.9999,P=0.01),平均回收率为101.4%,RSD为0.6%(n=9).结论 该方法快速、灵敏、准确,可用于连翘苷的含量控制和连翘子药材的质量检查.

  • 塞来昔布预防唑来膦酸注射液不良反应的实验研究

    作者:辛力;王锋;赵德勇;柯明池;韩天

    目的 观察塞来昔布预防唑来膦酸注射液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 40例确诊的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双盲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在静脉输注唑来膦酸注射液当时、当晚、次日晚口服塞来昔布200 mg各1次,对照组口服安慰剂,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在首次使用塞来昔布后8h、第2日、第3日3个评分时段,观察组TESS评分低于对照组(t=6.585、5.351和5.667,P =0.001).结论 在静脉输注唑来膦酸注射液后3天内使用塞来昔布能有效地减少唑来膦酸注射液的不良反应.

  • 重组人腺病毒-p53注射液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翔;张有为;孙三元

    目的 观察重组人腺病毒-p53 (rAd-p53)注射液联合顺铂(DDP)腔内化疗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80例恶性胸腹腔积液患者分为rAd-p53联合化疗组(治疗组,n=40)和单纯化疗组(对照组,n=40).治疗组腔内灌注DDP 60 mg和rAd-p53 2×1012 VP,每周2次,3周重复;对照组除不加入rAd-p53外,其余同治疗组.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5.0%(30/40),对照组为47.5% (19/40),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均耐受良好,无严重不良反应.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期为7.4个月,略长于对照组的6.0个月,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腔内灌注rAd-p53联合化疗药物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有效且安全,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

  • ezrin、CD44v6、E-cad在大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张小川;李海;徐松

    目的 探讨ezrin、CD44v6、上皮型钙黏附蛋白(E-cad)在大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0例大肠腺癌、20例大肠腺瘤和10例正常大肠黏膜中ezrin、CD44v6、E-cad的表达情况.结果 ezrin、CD44v6、E-cad在大肠腺癌、大肠腺瘤以及正常大肠黏膜中的表达率两两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ezfin的表达与CD44v6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s=0.535,P<0.05).70例大肠腺癌中ezrin的阳性表达率与肿瘤分化程度关系密切(P<0.05),ezfin阴性患者生存时间明显长于阳性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zrin、CD44v6、E-cad在大肠腺癌组织中异常表达,三者均参与了大肠腺癌的发生发展.ezrin的表达与大肠腺癌患者生存时间存在相关性,可作为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

  • SphK1在人胃癌裸鼠移植瘤生长中的作用研究

    作者:黄广清;朱正秋;苗怡然;单海霞

    目的 研究鞘氨醇激酶-1(sphingosine kinase-1,SphK1)在人胃癌裸鼠移植瘤生长中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将培养至对数生长期的SGC7901(人胃癌)细胞注射于裸鼠皮下,建立人胃癌裸鼠移植瘤模型,建模成功后将裸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分别用生理盐水、SKⅠ-Ⅱ、顺铂(DDP) 、SKⅠ-Ⅱ联合DDP对移植瘤进行干预,每周腹腔注射1次,共3次.定期测量肿瘤体积,绘制肿瘤时间-体积生长抑制曲线.在治疗结束后的第7天脱颈处死全部裸鼠,取下瘤体组织,Western blot法及免疫组化法检测瘤体内SphK1 、Bax、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原位末端标记染色(TUNEL)法检测肿瘤组织细胞凋亡.结果 成功构建了人胃癌裸鼠移植瘤模型,SKⅠ-Ⅱ单独及联合顺铂应用于荷瘤裸鼠后,均能通过抑制SphK1蛋白的表达增加Bax/Bcl-2的比值,且联合用药组能较SKⅠ-Ⅱ组和顺铂组更显著地减少肿瘤组织SphK1、Bcl-2蛋白的表达(P<0.05),并增加Bax蛋白的表达(P<0.05).SKⅠ-Ⅱ联合DDP组更明显地抑制了肿瘤的生长(P<0.05).结论 SphK1通过调节Bax/Bcl-2的比值起到影响胃癌生长的作用,胃癌细胞中SphK1的表达被抑制后,通过引起Bax/Bcl-2比值的升高,进而产生了诱导胃癌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SphK1的特异性抑制剂SKⅠ-Ⅱ不仅可单独应用达到抑制胃癌生长的目的,且与DDP联合应用可发挥协同抗肿瘤作用.

  • Axin2在肾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陈广生;安鲁;李娟;张强;惠军朋

    目的 分析Axin2在正常肾组织和肾母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探讨Axin2在肾母细胞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例肾母细胞瘤组织、10例正常肾组织中Axin2蛋白的表达情况,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xin2在正常肾组织和肾母细胞瘤组织中均有阳性表达.在肾母细胞瘤组织中:2~12岁患者瘤组织中Axin2阳性表达率为62.5%(5/8),13 ~51岁患者瘤组织中Axin2阳性表达率为100%(12/12),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期13例,Axin2阳性表达率为100% (13/13),Ⅲ-Ⅳ期7例,Axin2阳性表达率为57.1%(4/7),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xin2在正常肾组织和肾母细胞瘤组织中均有明显表达,其表达与患者的年龄、TNM分期、恶性程度有关,与性别无关.Axin2可能与肾母细胞瘤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关系.

  • 全胸腔镜与传统开胸肺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的对比研究

    作者:胡波;袁延亮;王正;王伟;王国祥;周中新

    目的 探讨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临床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清扫的效果.方法 接受手术治疗的临床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99例,采用全胸腔镜手术患者105例(胸腔镜组),传统开胸手术患者94例(开胸组),比较2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数,并分别比较2组患者各区域淋巴结的清扫数.结果 2组淋巴结清扫数平均值及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术后病理分期比较淋巴结清扫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肺癌各区域淋巴结清扫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临床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全胸腔镜手术淋巴结清扫可以达到传统开胸手术的效果.

  • 非小细胞肺癌化疗不良反应与尿量的关系

    作者:张浩;王雷;王炯杰

    目的 研究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 LC)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尿量/体重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随机抽取并分析晚期未手术NSCLC患者106例的临床资料,根据24 h尿量/体重分为A、B两组,化疗期间平均每天尿量≥50 ml/kg为A组,平均每天尿量≤33.3 ml/kg为B组,2组均予以吉西他滨+顺铂(GP)方案化疗,化疗1周期后比较2组患者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A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晚期NSCLC患者化疗期间,尿量/体重的增加可降低恶心呕吐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卡培他滨联合放疗治疗老年局部中晚期直肠癌术后患者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华;徐丽娟;王晓炜;惠红霞;万一元

    目的 观察老年局部中晚期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后放疗联合卡培他滨化疗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老年局部中晚期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52例分成2组,其中放疗联合常规化疗组(对照组)22例,放疗联合卡培他滨口服化疗组(实验组)30例.对照组化疗采用LV方案,实验组化疗采用卡培他滨单药口服方案,2组放疗方案相同,剂量均为DT 45 Gy/25次,5~6周.结果 实验组局部复发率(16.7%)与对照组(18.2%)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远处转移率(30.0%)与对照组(36.4%)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1年生存率(83.3%)与对照组(81.8%)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4年生存率(46.7%)与对照组(45.5%)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放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除手足综合征较高外,在恶心呕吐、腹泻、血细胞下降等各方面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卡培他滨单药化疗代替术后常规化疗方案,联合放疗治疗老年中晚期直肠癌术后患者可显著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患者耐受性,且不降低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 低表达高迁移率族蛋白A2对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周期及增殖的影响

    作者:周波涛;孙胜广;范月超

    目的 观察高迁移率族蛋白A2(HMGA2) siRNA对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周期及增殖的影响.方法 Control siRNA、HMGA2 siRNA分别转染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Western blot检测HMGA2蛋白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HMGA2 siRNA对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周期的影响,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细胞增殖实验检测HMGA2siRNA对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增殖的影响,Western blot实验分析HMGA2基因干涉后对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A2、Cyclin B2的影响.结果 与Control siRNA组相比,HMGA2 siRNA组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HMGA2蛋白表达量降低40.2%,HMGA2 siRNA组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增殖细胞数降低,并且G1期细胞数所占比例减少5.05%,G2期细胞数所占比例增加4.7%(P<0.05),HMGA2基因干涉后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中的Cyclin A2、Cyclin B2明显减少.结论 HMGA2基因干涉后通过下调Cyclin A2、Cyclin B2蛋白的表达,使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停滞在G2期,终抑制了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的增殖.

  • 远端进展期胃癌行腹腔镜辅助D2根治术近期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作者:宋军;樊瑞智;付海啸;徐溢新;宋虎;徐为

    目的 探讨腹腔镜D2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远端胃癌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间180例行胃癌D2根治术治疗远端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组62例,开腹组118例),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及术后近期并发症情况.结果 腹腔镜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进食流质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天数均少于开腹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并发症和清扫淋巴结数目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远端胃癌创伤小且安全可行,近期临床疗效较满意.

  • 弥漫性脑胶质瘤病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沈志刚;谷佳

    目的 探讨弥漫性脑胶质瘤病的治疗方案及预后.方法 分析我院2009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6例弥漫性脑胶质瘤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先化疗,待肿瘤体积缩小后再行手术治疗,观察疗效及患者生存质量.结果 3例化疗后肿瘤缩小患者的生存时间延长,生存质量明显提高,3例化疗无效患者疗效无明显改善.结论 先化疗再手术治疗可延长部分弥漫性脑胶质瘤病患者的生存时间,改善生存质量.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护理干预

    作者:李梅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10例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患者实施ESD治疗.术前有针对性地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严格做好术前准备;术中紧密配合内镜医师的治疗,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及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变化,并做好各项应急抢救准备工作及术后患者的康复指导护理.结果 10例患者均一次治疗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减轻了患者的痛苦,节约了患者的住院费用.结论 在内镜下对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患者实施ESD治疗,做好患者围术期的各项护理对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 巨块型肺栓塞患者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

    作者:李娜

    目的 探讨巨块型肺栓塞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 20例患者经肺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及血管造影后均明确为肺动脉主干的巨块型栓子形成,接受右侧颈内静脉置管溶栓、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足背静脉尿激酶微量泵溶栓及低分子肝素抗凝的综合介入治疗,分析术中、术后因素对肺栓塞患者的影响,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症监护、心理护理、休息与活动指导、饮食指导、保证气道合理湿化和温化,观察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本组18例患者治疗后胸闷、憋喘等不适症状明显改善,平稳度过急性期.其中1例患者术后3天出现溶栓导管断裂,更换导管后继续溶栓治疗,3例于溶栓治疗第5天分别出现穿刺部位、肌间出血及血尿,调整溶栓及抗凝药物剂量后出血停止.1例因肺动脉内部分血栓陈旧致溶栓效果欠佳进而转变为慢性肺栓塞、肺动脉高压,1例溶栓治疗后第4天出现呼吸功能衰竭经抢救无效死亡.结论 介入治疗巨块型肺栓塞安全有效,严密观察和精心护理可提高巨块型肺栓塞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