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皮肤单切口椎间盘镜下双侧开窗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作者:张愈峰;汤勇;周建斌;侍德;张静;任严渗;顾铁保

    自椎间盘镜(MED)手术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以来,目前已被公认为佳方法,但对应用于腰椎管狭窄症(LSS)尚有不同看法,甚至列为禁忌证.笔者自2003年3月~2005年8月应用KS-Ⅱ型腰椎间盘镜作皮肤单切口双侧椎板间隙开窗、椎管潜行扩大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3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腰椎间盘突出症并侧隐窝狭窄的手术治疗

    作者:张玉忠;瞿东滨

    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侧隐窝狭窄较为常见,其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发生率可达72.1%.本文通过对1998~2002年手术治疗的7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并侧隐窝狭窄患者的系统回顾,总结椎板间隙潜行式开窗手术的治疗体会.

  • 显微椎间盘镜手术的应用解剖学

    作者:林海滨;张发惠;郑晓晖;戴建辉;郑和平;吴献伟;李荣议;陈文煌;占鲤生

    目的为MED手术操作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20具成人尸体标本,测量下3个腰椎棘突下缘点与下位椎板上缘距离、椎板间隙外缘点与后正中线、椎间盘与椎板下缘的距离及其生理成角.结果L3、L4、L5的棘突下缘点与下位椎板上缘关系及其椎间盘与相应椎板下缘关系均有位于其上方、下方和持平3种,椎板间隙外缘点距后正中线平均1.1~1.5 cm.矢状面上,L3、4、L4、5和L5S1椎间盘多呈8.5°±4°、11°±6.3°和27.8°±6.9°的头倾角;工作通道外展角,L3、4为13°±3°,L4、5为17°±3.5°,LsSi为28.8°±6.3°.结论棘突下缘点可作为MED手术切口中心点,工作通道放置角度应与椎间盘的生理倾角相符.

  • 后路通道下与开放式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伴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

    作者:王翀;覃建朴;曹广如;陈林;敖俊;廖文波

    目的:探讨后路通道下椎管减压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微创组)与开放式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开放组)治疗伴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纳入2013年1月~2016年3月行手术治疗的伴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共66例,微创组31例,男23例,女8例;开放组35例,男25例,女10例.整理分析两组病例基础临床资料(年龄、性别比、受伤机制、伤椎分布、Denis分型、ASIA分级及术前VAS评分)、术后及各阶段随访的影像学参数(伤椎椎管通畅率、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Cobb角).结果:两组间基础临床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神经损伤恢复良好,无严重手术相关并发症.微创组随访26.58±5.98(14~38)个月,开放组为27.09±6.73(16~44)个月(P>0.05).两组手术时间、植骨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术中出血(359.68±159.22ml vs 514.86±246.09ml)、自体血回输(7 vs 17例)、止痛药使用(12 vs 23例)、住院时间(9.48±2.72d vs 11.51±3.27d)及术后1周VAS评分(3.77±1.28 vs 4.97±1.44分)微创组均优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椎管通畅率、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矢状面Cobb角分别较术前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椎管通畅率、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矢状面Cobb角两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对严重椎管狭窄伴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病例,微创置钉联合小切口入路椎板减压植骨内固定术与传统开放术式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微创术式在减少手术创伤、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方面更具优势.

  • 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作者:周跃;张超

    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ED)由Foley和Smith于1997年首先开展.随后,美国SOFAMORDANEK公司在原MED系统的基础上推出了第二代METRx内窥镜系统.与初期的MED系统相比,METRx系统在图像质量、器械类型、操作空间上都有了明显改进[1].MED吸取了传统后路椎板间隙开窗技术与内窥镜下微创技术之优点,手术切口小,损伤轻,出血少,可大限度地保留脊柱后方韧带复合结构的完整性,患者术后恢复快.

  • 间断半椎板开窗治疗椎管硬脊膜动静脉瘘一例

    作者:孙鹏;范涛

    患者女,19岁,学生.双下肢无力,不能行走,大小便失禁15 d.既往体健.查体:左侧T12感觉平面以下针刺觉消失,右侧L3感觉平面以下针刺觉消失,腹壁反射消失、肛门反射消失,双上肢肌力5级,肌张力正常,左下肢肌力0级,肌张力低,右下肢近端肌力2级,远端肌力0级,肌张力低.术前检查均正常.MRI检查:显示T2~T8椎管后方硬膜外可见不均匀条状短T1,长T2信号增强明显(图1).术前诊断:T2~T8椎管内硬膜外占位?血管畸形?全麻下采用胸后正中入路病变探查切除术,术中间断半椎板开窗,见病变血管团位于硬脊膜外,硬脊膜表面血管迂曲围绕,与相同节段静脉丛相连,部分血管较粗大,直径约5 mm,压迫脊髓(图2),证实术前诊断,夹闭引流静脉后,畸形血管团充盈,充分利用椎板间隙切除畸形血管后,硬脊膜囊减压充分(图3).

  • 经皮内镜下不同术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

    作者:陈治权

    目的 探讨经皮内镜下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的术式选择.方法 对76例L5/S1椎间盘突出患者按入院证编号奇偶数分为2组,经椎间孔入路组40例,经椎板间入路组36例.对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患者耐受度、改变术式率、并发症及术前术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椎间孔入路组11例改为椎板间入路(27.5%),椎板间入路组手术顺利结束.椎板间入路组较椎间孔入路组手术时间平均缩短25.7 min.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平均15.6个月.术后椎间孔入路组2例出现根性痛觉过敏,经积极治疗3个月后缓解(并发症发生率5%).两组均无永久性神经根损伤和硬脊膜囊撕裂等并发症.两组(不计椎间孔入路组改变术式者11例)术后各时间点腰痛和腿痛VAS评分较术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MacNab标准评定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优良率87.7%.结论 经皮内镜下椎间孔入路及椎板间入路均能获得满意疗效,但需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选择适宜的个体化手术方式.

  • 腰椎结核性肉芽肿误诊一例

    作者:黄继锋;陈庄洪;徐锋

    【病例】 男,26岁。2月前在无明显诱因情况下出现腰骶部钝痛,咳嗽时加剧,且渐加重,伴右下肢麻木、无力。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好,脊柱生理弯曲存在,无侧弯及后凸畸形。腰4~5、腰5骶1椎间隙右旁开2 cm处压痛,向右下肢放射,棘突叩痛明显。右大腿前外侧、右小腿前内侧皮肤浅感觉减退,鞍区感觉正常;直腿抬高试验右腿60°,左腿80°;股神经牵拉试验(-);右拇长伸肌、右胫前肌肌力Ⅳ级;右侧膝腱反射减弱,右侧跟腱反射未引出。X线腰椎片示腰椎生理弯曲存在,椎间隙无明显增宽及变窄;胸片未见异常。CT报告:腰4~5椎间盘向右后突出。椎管造影报告:腰4~5椎间盘脱出,相应后缘韧带增厚。入院后1周在局麻下拟行右侧腰4~5椎板间隙开窗髓核摘除术。术中见腰4~5椎间隙后正中偏右有1.5 cm×1.5 cm×1.0 cm肉芽肿,切开内容物部分呈胶冻状,部分呈砂粒状,腰4椎体后下缘、腰5椎体后上缘部分骨质坏死。术中取部分组织做冷冻切片,病理检查提示为结核病变。扩大术野,手术改为切除腰4~5右侧半椎板,彻底清除腰4~5椎体坏死的骨组织及椎管内结核性组织。术后予以抗结核治疗。3年后随访,诉腰痛消失,工作及生活恢复正常。

  • 腰椎椎板间隙的解剖学测量及临床意义

    作者:贾怡童;侯国柱;司道文;张廷才;刘学钧

    腰椎椎板是椎管后壁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椎体高度大于椎板,因此在上下椎板之间形成间隙,即称作椎板间隙。近年来,椎板间隙成为腰椎板间撑开减压椎管成形术[1]、经皮内窥镜腰椎间盘切除术[2]等许多手术的必经入路。经查阅文献,对腰椎椎板解剖测量的相关研究较多[3~5],也有对椎板间隙的研究报道[6~8],但以完整尸体标本为研究对象,进行椎板间隙测量的报道少见。为提供更好的解剖理论基础,作者对20具成年男性尸体标本进行了实体测量,报告如下。

  • 全内窥镜下椎板间隙和侧后路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比较研究

    作者:刘建雄;孙润芳;薛为民

    目的:通过观察全内窥镜下椎板间隙和侧后路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及优缺点,为手术方式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观察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手术费用、住院时间、术后改良Macnab评分和JOA腰痛疗效评分,比较两种术式的优缺点.结果:两种手术方式术后改良Macnab优良率及JOA腰痛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均有良好治疗效果,选择何种手术方式完全取决于患者的椎间盘的突出类型.只要手术方式选择得当,二者相互补充,均能获得较好的疗效.

  • 经椎板间隙入路切开黄韧带椎间孔镜下治疗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20例体会

    作者:高飞;王高强;阿日奔吉日嘎啦;王兴;张弘来;姜富祥;武永刚

    目的:研究经椎板间隙入路切开黄韧带椎间孔镜下治疗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体会。方法:2014年11月~2015年12月采用经椎板间隙入路切开黄韧带椎间孔镜下治疗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0例。其中腋型突出12例,肩型突出8例。对于腋型突出采用经神经根腋下入路,置入工作套筒后在椎间孔镜下摘除髓核组织;对肩型突出采用经神经根肩部入路,置入工作套筒后在椎间孔镜下进行手术。所用患者术后3个月均复查腰椎MRI检测突出间盘摘除情况。记录术前、术后2天、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并比较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的统计学差异。评估术后6个月时Mac Nab腰椎功能评分及骶1神经根功能状态。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无神经损伤、感染及其他手术并发症。术后第3月复查MRI显示突出物消失椎间盘后缘获良好塑形。术后3个时间点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相比于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术后6个月时Mac Nab评分,优16例,良4例。术后6月随访结果显示骶1神经根支配区的触痛觉以及肌力恢复较明显(P<0.01),跟腱反射无明显恢复(P>0.05)。结论:经椎间孔入路切开黄韧带椎间孔镜下治疗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安全、合理,短期疗效较好。

  • 20例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脱出症病人的护理及康复指导

    作者:李晓芸;张桂姿;葛凤春

    脊柱后路纤维内窥镜下腰间盘摘除术(MED)是一种具有微创的特点,可直接解除神经根压迫症状的新技术.采用MED椎间盘镜椎间盘切除术技术进行髓核摘除及神经根通道清理术.术中通过C型臂X光机引导准确定位,仅做1.6cm纵形切口,沿导针逐级更换套管扩张后放入固定手术通道及内窥镜头.于电视监视下显露椎板间隙,咬除少量椎板下缘及黄韧带,扩大椎间隙,显露硬脊膜、神经根及脱出椎间盘的髓核组织并予以摘除.因其创伤少、治愈率高、恢复快,而广泛应用于腰间盘突出症合并侧隐窝狭窄的治疗.

  • 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观察

    作者:杨亚洲

    目的:总结经椎板间隙切除髓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经验.方法:2004~2009年收治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方式:全部经椎板间隙黄韧带潜行减压后摘除髓核.结果: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术后随访0.5~4年,平均2年.本组60例术后都获得满意疗效,神经症状完全消失或明显减轻.未见腰椎不稳等后遗症状.结论:经椎板间隙切除髓核可以减少出血,缩短手术时间,确保术后腰椎稳定,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一种较为先进和理想的手术方式.

  • 颈椎椎板间隙的X线片测量及临床意义

    作者:孙玛骥;袁峰;张星晨

    目的 探讨颈椎椎板间隙X线正位片测量的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抽取存档颈椎正位片864份,按年龄及性别分组,分别测量C3~4、C4~5、C5~6椎板间隙高度及宽度和C3、C4椎板下缘至同一椎体下缘的垂直距离.结果 在864份颈椎正位片4个年龄组中C3~4、C4~5和C5~63个椎板间隙均依次增大,C4椎板下缘至C4椎体下缘的距离比C3椎板下缘至C3椎体下缘的距离明显减小.结论 颈椎椎板间隙X线正位片的精确测量对临床实施颈椎经椎板间隙减压术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椎板间隙 X线片 测量
  • 经皮椎板间隙入路270°椎管减压治腰椎管狭窄症

    作者:保国锋;李卫东;徐冠华;孙郁雨;王玲玲;陈佳佳;郭晓峰;姜佳伟;顾海燕

    [目的]探讨经皮椎板间隙入路的椎管减压技术治疗伴有双侧侧隐窝狭窄的腰椎管狭窄症临床疗效.[方法]本组单节段双侧侧隐窝腰椎管狭窄症患者20例,采取单侧经皮椎板间隙入路,通过改变内镜的倾斜角度并利用角度椎板钳和镜下磨钻行双侧侧隐窝和中央椎管270°减压,随访时间超过24个月,分析术后疗效参数如VAS评分、ODI评分、Macnab分级评分、单次连续行走距离和手术并发症.[结果]术后影像学证实所有患者进行了有效的中央椎管和双侧侧隐窝的减压.术后ODI评分和VAS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acnab评分,80%的患者取得了满意或良好的疗效;单次连续行走距离较术前明显增加.[结论]单侧经皮椎板间隙入路双侧侧隐窝和中央椎管270°减压术,具有良好的中央椎管和双侧侧隐窝手术视野显示,可有效减压,是微创治疗退变性椎管狭窄症特别是合并双侧侧隐窝狭窄的有效安全的手术方式.

  • 椎板间隙扩大开窗减压固定治疗下腰椎爆裂型骨折

    作者:孙伟方;林焱

    自2001年1月~2003年8月共采用椎板间隙扩大开窗减压、硬脊膜前方推挤复位、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爆裂骨折32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经椎板间隙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20例临床观察

    作者:王伟;葛波涌;王静

    目的:讨论经椎板间隙摘除L4、5、L5S1,椎间盘髓核的优点,达到术后较好的维持腰椎的稳定性,预防术后腰椎不稳及粘连压迫的目的.方法:对20例L4、5、L5S1单纯腰间盘突出症患者经椎板间隙摘除髓核,对神经根进行减压.结果:手术平均用1.5小时以内,经6~18个月的随访,按中华骨科学会脊椎学组腰痛手术评定标准.优15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95%.结论:对单纯L4、5、L5S1椎间盘突出症,经椎板间隙,手术不破坏椎板,能维持术后腰椎的稳定性.

  • 腰椎椎板间隙的X线片测量及临床意义

    作者:朱贵勤;王柏春;刘信礼;白正武;左金良;张有平

    目的:探讨腰椎椎板间隙X线正位片测量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抽取存档腰椎正位片 1167份,按年龄及性别分组,分别测量L3-4、L4-5、L5~S1椎板间隙高度及宽度和L3、L4椎板下缘至同一椎体下缘的垂直距离.结果:在1167份腰椎正位片 4个年龄区组中,L3-4、L4-5和L5~S1 3个椎板间隙均依次增大,L4椎板下缘至L4椎体下缘的距离比L3椎板下缘至L3椎体下缘的距离明显减小.结论:腰椎板间隙 X线正位片的精确测量对临床实施腰椎间盘切除术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椎板间隙 X线片 测量
  • 后路椎间盘镜治疗两节段腰椎间盘突出35例的临床体会

    作者:陈振中;崔鹏;苏达明;赵军华;王敏

    后路椎间盘镜手术系统微创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因其切口小,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性高已成为脊柱医师的共识[1].我院于2004年起用后路椎间盘镜(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微创治疗两节段腰椎间盘突出35例,获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 后径椎板间隙显微内窥镜间盘切除术的手术配合

    作者:杨慧

    脊柱内窥镜技术较之其它腔镜技术发展缓慢,但自80年代以来,随着第三代光纤内窥镜、显微摄像系统以及手术器械的发展,使脊柱内窥镜手术得以发展.

31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